机电一体化设计理论汇总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第一章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功能特征五大功能构成要素:机械系统(机构)、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电动机)五个子系统组成。

·2、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的考虑方法:1) 机电互补法机电互补法又称取代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系统)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以弥补其不足。

例如:用PLC或计算机取代机械式的变速器、凸轮机构、离合器等。

可简化机械结构、提高性能。

2) 结合(融合)法它是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其要素之间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

例如:将电机的转子轴作为扫描镜的转轴。

3) 组合法它是将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故称组合法。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它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或系统。

2)适应性设计它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3)变异性设计它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要求。

第二章1.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与一般机械系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1)较高的定位精度。

(2)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响应快、稳定性好。

(3)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大刚度。

(4)高的谐振频率、合理的阻尼比。

2.滚珠丝杠副特点具有传动阻力小;传动效率高(92%~98%);轴向刚度高;传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缺点:但不能自锁;因而用于高精度传动和升降传动时,需制动定位装置。

3.消除和减小丝杠轴向间隙的主要方法: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特点:结构简单,刚性好,预紧可靠,使用中调整方便; 但不能精确定量调整。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点总结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于实际产品和系统中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旨在实现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的协同工作,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以下是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传动等方面。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结构需要满足高精度、高刚性、轻量化等要求。

例如,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来减轻机械部件的重量,提高其强度和精度;优化机械传动系统,减少传动误差和能量损耗。

二、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包括电子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集成电路等。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电子技术用于实现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和控制。

例如,传感器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由微控制器进行分析和决策,然后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

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计算机技术用于系统的建模、仿真、优化和控制;通信技术实现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技术则使多个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互联和协同工作。

四、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部件,能够将物理量、化学量等非电量转换为电量。

常见的传感器有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五、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现代控制理论则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时变等复杂系统。

控制算法如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六、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机械动作的部件,如电机、气缸、液压马达等。

电机是最常见的执行机构,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等。

机电一体化 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 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知识点总结机电一体化知识点总结一、概述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设计、制造和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综合性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知识点总结1、机械部分(1)机械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传动系统、导向系统、支撑系统等的设计。

在机电一体化中,机械结构的设计应考虑精度、刚度、耐磨性等要求,同时要考虑制造、装配、调试和维护的便利性。

(2)材料选择:选择适合于机电一体化应用的材料,如铝合金、钢材、工程塑料等。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2、电子部分(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主要用于信息的采集,如位移、速度、力矩、温度等。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智能化和集成化。

(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编程和系统调试等。

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3、机电一体化应用(1)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现高效、精确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2)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

(3)汽车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的性能更加完善,如自动驾驶、智能泊车等。

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也使得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4、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未来,机电一体化将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进一步融合,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和制造。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节能减排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如采用新型材料、优化设计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建筑机电知识点总结

建筑机电知识点总结

建筑机电知识点总结1. 机电一体化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将建筑结构与机电设备融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实现建筑机电设施的优化配置和整体性能的提升。

机电一体化设计要求建筑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和机电工程师之间密切合作,共同进行设计,实现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的无缝衔接。

机电一体化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空间的占用,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2. 空调系统设计空调系统设计是建筑机电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使用功能和环境条件,以确保空调系统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空调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制冷负荷计算、空调设备选型、风道设计、管道布置、控制系统设计等。

空调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采用节能型空调设备和有效的控制策略,以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3. 电气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是建筑机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电气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的用电需求、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气系统设计需要进行负荷计算、电气设备选型、电气布线设计、配电系统设计等工作。

电气系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用电负荷特点,采用合适的电气设备和先进的配电技术,以提高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4. 照明系统设计照明系统设计是建筑机电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设计照明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空间结构和环境条件,以实现良好的室内照明效果。

照明系统设计需要进行照明计算、光源选型、灯具布置、光控系统设计等工作。

照明系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分区和不同场景的照明需求,采用合适的照明设备和灯具布置方案,以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和节能的照明策略。

5. 给排水系统设计给排水系统设计是建筑机电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的用水需求、排水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以确保给排水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给排水系统设计需要进行给水计算、排水计算、给排水设备选型、管道布置、排水系统设计等工作。

机电一体化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知识点总结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是一门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控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旨在设计和控制机械系统的自动化装置。

下面将对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机械工程1. 机械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传动设计、材料选择及机械零件加工等内容;2. 机械制造:涵盖机械零件的制造、装配及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3. 机械运动学: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轨迹、速度、加速度等问题;4. 机械动力学:探讨机械系统的力学特性、动力学、力的传递与分析等方面内容;5. 机械控制:关注机械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设计以及信号处理等技术。

二、电子工程1. 电路基础: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特性与应用;2. 电子设备与器件:包括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等元器件的选型与应用;3. 电子电路设计:设计电子电路的原理、电路图、布局等;4. 模拟电子技术:研究模拟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放大器设计等;5. 数字电子技术:探索数字信号处理、逻辑门电路设计、数字电路的组合与时序逻辑等。

三、控制工程1. 控制系统理论:包括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等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 控制系统设计:探索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性能指标的选取以及设计方法;3. 控制器设计与调节:研究PID控制器、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控制算法的应用;4. 系统辨识与模型建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及参数辨识;5. 现代控制理论:涵盖状态空间方法、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四、计算机科学1. 编程语言与算法:掌握C、C++、Python等编程语言,理解基本的算法设计与分析;2. 嵌入式系统:熟悉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开发,了解操作系统原理;3. 人机交互技术:研究人机界面的设计、用户体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4. 网络与通信技术:了解网络通信协议、数据传输原理、网络安全等知识;5. 数据处理与大数据技术:研究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相关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知识点考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知识点考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知识点考点总结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复合型的技术体系,实现各种设备与系统之间的高效互动。

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日益重要的发展趋势,其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

在机电一体化的学习和工作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考点的整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机电一体化是指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复合型的技术体系。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逐渐成为了工程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是在整合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高效互动。

通过整合和优化不同领域的技术资源,实现多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作用,使得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得到提升,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机械和电气控制系统的高效互动,提高系统整体的性能和效率。

二、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与应用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中的重要技术,它是通过感知外部环境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

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感知和监测,为后续的控制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中,传感器技术在自动化控制、工业生产、智能建筑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2. 控制系统技术控制系统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中的核心技术,它主要包括了控制算法、控制器硬件、以及控制器软件等方面的内容。

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直接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中,控制系统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和系统的精确控制,例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交通系统等。

机电一体化考试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考试知识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机电一体化基础知识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机电一体化是指在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完全将机械、电子、传感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无缝集成为一个整体。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近年来在制造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生产技术,它结合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那个时候,自动化生产线一度兴起,为生产过程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2.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集成性、智能化、基于网络、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产品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设备制造、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自动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等,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4.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不断地向智能化、网络化、高可靠性、低能耗等方向发展。

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更加普及,带来更多的应用和创新。

二、传感器技术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感知和采集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可用电信号的设备。

按照测量物理量分类,传感器可分为: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取决于其测量物理量的不同。

常见的传感器工作原理有: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磁感应等。

3. 传感器的特性和性能指标传感器的特性和性能指标包括:静态特性(灵敏度、线性度、分辨率、稳定性)、动态特性(响应时间、过载能力、动态误差)以及环境适应能力(温度、湿度、抗干扰能力)等。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1. 简介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中将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是探讨如何将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实现机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精确控制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

2. 基本原理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机械工程原理、控制理论和电气工程原理。

2.1 机械工程原理机械工程原理是机械系统设计的基础,它包括力学、材料学、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中,需要根据力学原理来确定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选取合适的材料来满足机械系统的要求,并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

2.2 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和控制系统的理论。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控制理论来确定机械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参数,以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精确控制。

2.3 电气工程原理电气工程原理是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中电气部分的基础,它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机原理和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电气工程原理来确定机械系统中的电气组件的选型和电路的设计,以满足机械系统的要求。

3. 设计过程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制造和测试等阶段。

3.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机械系统设计的起点,需要明确机械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功能要求。

在这个阶段,需要与用户进行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系统的使用环境,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来确定机械系统的设计要求。

3.2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阶段是机械系统设计的创造性阶段,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来确定机械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创新思维,产生多种设计方案,并评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3.3 详细设计详细设计阶段是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方案的过程,需要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果来进行具体的构造和计算。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考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考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考点总结第一章概论系统从广义上可以定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组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某种特定功能或形成某种事物现象的一个统一整体的总称。

机电系统是机与电的组合系统,特别是精密机械与微电子的综合集成系统。

对于实际应用,系统一般可以定义为任何事物存在某种因果关系的一组物理元件。

其因称为激励或输入,其因果叫作响应或输出。

描述决定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传统机械产品渗透与融合的结果。

所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例如数控机床,传真打印机.....以及这些产品的集成体,都可称为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以及社会服务自动化(所谓4A革命)。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以下几种形式:1.机械手关节伺服系统2.数控机床3.工业机器人4.自动导引车5.顺序控制系统6.数控自动化制造系统7.微机电系统系统结构与模块:1.机械受控模块(机械受控模块又称为执行模块,其主要功能是承载,传递力和运动,如改变速度,远距离动作,力的放大和反馈,速度和力的参数调节,同步传动和传送物料等。

)2.测量模块(采集有关系统状态和行为的信息,它由传感器,调理电路,变换电路等组成。

)3.驱动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是提供驱动力改变系统包含速度和方向的运行状态,产生所希望的运动输出。

)4.通信模块(传递信息,实现系统内部,外部,进程和远程通信。

实现方法有有线和无线)5.微计算机模块(微计算机模块在系统中处理负责由测量模块和接口模块技工的信息。

)6.软件模块(包括系统操作指令和预先定义的各种算法。

)7.接口模块(主要用于各级之间的信息传递。

)设计依据与评价标准:1.系统功能2.性能标准3.使用帮助4.社会经济效益设计思想与方法:1.系统的设计思想2.机和电融合的设计思想3.注重创新的设计思想设计过程:1市场调研,需求分析和技术预测2.概念设计3.可行性分析4.编制设计任务书5.初步设计------方案设计6.方案设计评估与优化7.详细设计和参数核算8.完成全部设计文件第二章机械受控模块1机械传动主要有齿轮,蜗杆传动,丝杠螺母传动和谐波传动三种形式。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1.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础,包括选取适合的机械元件、确定机械传动方式、计算机械矩阵等。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系统所需的载荷、精度和稳定性等要求,确保机械结构能够满足系统的工作需求。

2.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自动化的关键。

涉及到电气元件的选取和组成电路的设计,包括传感器、执行器、计算机等的选择和配置。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电气元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电气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感知和响应外界信号,并控制机械结构的运动。

3.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需要感知外界的信号来进行相应的控制。

设计人员需要了解信号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便正确地提取有用的信息。

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滤波、谱分析、数字滤波等。

数据分析方面,则需要掌握统计学和数学建模的知识,以便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4.控制算法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算法设计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精度。

设计人员需要了解各种控制算法的原理和特点,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

在选择和应用控制算法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动态特性、鲁棒性和响应速度等因素。

5. 系统集成和仿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需要将机械结构、电气控制系统和算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

设计人员需要掌握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术,确保各个组件之间能够协调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仿真,以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优化性能。

常用的仿真软件包括MATLAB/Simulink、LabVIEW等。

6.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后,需要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

设计人员需要掌握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故障判断、故障位置定位和故障修复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常见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具体应用领域的需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还要结合具体的应用领域需求进行。

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需要考虑高速、高精度、高稳定性等因素;在机器人应用中,则需要考虑运动规划、路径规划和碰撞检测等问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将机械、电子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集成控制和智能化运行。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点知识包括机电元件的选择、系统集成、控制方法和系统可靠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点知识。

首先是机电元件的选择。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电元件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电机、电器设备等,这些元件的选择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其测量范围、准确度、响应时间等参数,并确保其适用于具体的应用环境。

对于执行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其输出力矩或推力、效率、响应速度等参数,并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规格。

电机的选择需要考虑功率、转速、效率等参数,并根据负载特点和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规格。

电器设备的选择需要考虑电压、电流、开关能力等参数,并确保其与其他机电元件的兼容性。

其次是系统集成。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需要将机械、电子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各个元件之间的协调工作。

在系统集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实现机械传动和电气控制的协调工作,如何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如何实现各个元件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等。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和控制算法,并进行系统级的集成与测试,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和整体性能。

第三是控制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在选择控制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控制要求,综合考虑系统性能、响应速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优化控制算法的参数,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最后是系统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与系统的设计、部件的选择和制造过程等密切相关。

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识别和评估系统潜在的故障模式和失效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考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考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考点总结第一章概论系统从广义上可以定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组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某种特定功能或形成某种事物现象的一个统一整体的总称。

机电系统是机与电的组合系统,特别是精密机械与微电子的综合集成系统。

对于实际应用,系统一般可以定义为任何事物存在某种因果关系的一组物理元件。

其因称为激励或输入,其因果叫作响应或输出。

描述决定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传统机械产品渗透与融合的结果。

所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例如数控机床,传真打印机.....以及这些产品的集成体,都可称为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以及社会服务自动化(所谓4A革命)。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以下几种形式:1.机械手关节伺服系统2.数控机床3.工业机器人4.自动导引车5.顺序控制系统6.数控自动化制造系统7.微机电系统系统结构与模块:1.机械受控模块(机械受控模块又称为执行模块,其主要功能是承载,传递力和运动,如改变速度,远距离动作,力的放大和反馈,速度和力的参数调节,同步传动和传送物料等。

)2.测量模块(采集有关系统状态和行为的信息,它由传感器,调理电路,变换电路等组成。

)3.驱动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是提供驱动力改变系统包含速度和方向的运行状态,产生所希望的运动输出。

)4.通信模块(传递信息,实现系统内部,外部,进程和远程通信。

实现方法有有线和无线)5.微计算机模块(微计算机模块在系统中处理负责由测量模块和接口模块技工的信息。

)6.软件模块(包括系统操作指令和预先定义的各种算法。

)7.接口模块(主要用于各级之间的信息传递。

)设计依据与评价标准:1.系统功能2.性能标准3.使用帮助4.社会经济效益设计思想与方法:1.系统的设计思想2.机和电融合的设计思想3.注重创新的设计思想设计过程:1市场调研,需求分析和技术预测2.概念设计3.可行性分析4.编制设计任务书5.初步设计------方案设计6.方案设计评估与优化7.详细设计和参数核算8.完成全部设计文件第二章机械受控模块1机械传动主要有齿轮,蜗杆传动,丝杠螺母传动和谐波传动三种形式。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知识总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机械单元:构造功能、动力单元:驱动功能、传感单元:检测功能、控制单元:控制功能、执行单元:执行功能。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一种技术,是机械工程技术吸收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融合而成的一门新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类型:开发型,变异型,适应型。

滚珠丝杠中滚珠的循环方式:内循环,外循环。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机构消除侧隙的方法:偏心套轴调整,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

典型的负载特性有:恒转矩,恒功率,转速函数型。

机械传动结构中常用的线性环节有:齿轮,带传动。

2、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的种类和作用。

答: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作用: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3、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机械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列举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实例,并分析各产品中相关技术应用情况。

例如:数控机床是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的机械技术主要来源于传统机床,就是执行各种加工零件的动作,它的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对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处理,然后发出指令,为保证加工精度,也采用伺服传动系统。

4、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创造性方法、功能分析设计法、商品化设计思想及方法、评价与决策方法、变型产品设计中的模块化方法和相似产品系列设计方法等。

5、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的功能分析法是从系统功能出发,通过技术过程的分析,确定技术系统的效应,然后寻找解决的途径,其步骤与方法如下图所示:6、机电一体化系统结构方案设计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运动学设计原理、平均效应原理、阿贝误差原理、基准重合原则、最短传动链原则、“三化”原则6.机电一体化系统结构方案设计的设计基本原理:任务分配原理、自补偿原理、力传递原理、变形协调原理、力平衡原理、等强度原理、稳定性原理、降低噪声原理和提高精度原理。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

2
协同性原理
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协作,实现高效运行。
3
可靠性原理
设计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的流程
需求分析
明确系统的需求,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环境要求等。
概念设计
进行创意和创新,提出多个设计方案,并进行评估。
详细设计
对选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工程细节和零部件设计。
仿真与优化技术
利用计算机仿真和优化 算法,提前评估和改进 设计方案。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汽车制造
将机械、电气和控制技术应用于汽 车制造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家居
结合机械、电气和控制技术,实现 智能家居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航空航天
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提高飞行器 的性能和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 的发展与展望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 理论
欢迎来到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的世界!本次演讲将带你探索机电一 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的概述,特点,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关键技术,案例分 析以及未来发展展望。Βιβλιοθήκη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的概 述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是将机械、电气、电子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综合 性学科。它旨在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将会不断创新 和演进,为实现更高性能和更可靠的系统设计提供支持。
制造与装配
根据设计完成制造和装配工作,确保质量标准。
测试与验证
进行系统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应用先进的控制技术, 优化系统的运行和效率。

第2章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

第2章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

转 动 J /J惯 量 比 e1 n= 1
10 0
50
n= 2
10
n= 3
n= 4
5
n= 5
1
5 10
50 100
总 传 动i 比
图2-3 小功率传动装置确定传动级数曲线
2)
大功率传动装置传递的扭矩大,各级齿轮副的模 数、齿宽、直径等参数逐级增加,各级齿轮的转动惯量 差别很大。大功率传动装置的传动级数及各级传动比 可依据图2-4、图2-5、图2-6来确定。传动比分配的基 本原则仍应为“前小后大”。
2.2.3 传动链的级数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1.
齿轮系传递的功率不同, 其传动比的分配也有所不 同。
1)
电动机驱动的二级齿轮传动系统如图2-2所示。
J
M
1
i1 J2
J1 i2
J3
图2-2 电动机驱动的两级齿轮传动
由于功率小,假定各主动轮具有相同的转动惯量J1,轴
与轴承转动惯量不计,各齿轮均为实心圆柱齿轮,且齿宽b 和材料均相同,效率不计, 则有
i——齿轮系G
M Jm
m
G L
i JL
L
TLF
图2-1 电机、传动装置和负载的传动模型
根据传动关系有
i
式中:
m L
mL
mL
m、m、m ——电动机的角位移、角速度、角
加速度;
L、L、L ——负载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
速度。
TLF换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阻抗转矩为TLF / i ; JL换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为JL/i2。 设Tm为电动
z3)2m(z1
z4
传动装置的结构,选n=4。查图2-5,得i1=3.3。查图26,在横坐标i k-1上3.3处作垂直线与A线交于第一点,在 纵坐标ik轴上查得i2=3.7。通过该点作水平线与B曲线 相交得第二点i3=4.24。由第二点作垂线与A曲线相交 得第三点i4=4.9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知识点整理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和定义是什么?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

机械本体:系统所有功能元素的机械支持结构,包括机身、框架、联接等。

动力与驱动部分:按照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

执行机构: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要求的动作。

传感测试部分: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变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储存、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

2、简要叙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共性关键技术。

机械设计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3、试举出十例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发电机控制系统、全自动洗衣机、线切割机、电火花加工机床、超声波加工机、激光测量仪、自动探伤机、CT扫描诊断机、自动售货机、传真机、录音机、复印机、磁盘存储器。

4、常用的机械传动机构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传动机构种类:齿轮传动副、滚珠丝杠副传动系统、同步齿形带、谐波齿轮减速器、软轴传动、联轴器、滚珠花键等机构。

滚动丝杠副的特点:(1)传动效率高、摩擦损失小。

(2)定位精度高,刚度好。

(3)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传动精度高。

(4)运动具有可逆性。

(5)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6)制造工艺复杂。

(7)不能自锁。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1)能方便地实现较远中心距的传动;(2)工作平稳,能吸收振动;(3)不需要润滑,耐油、水、耐高温,耐腐蚀,维护保养方便;(4)强度高,厚度小,重量轻;(5)中心距要求严格,安装精度要求高;(6)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知识点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知识点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知识点机电一体化设计是指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的知识相互结合,以实现设备或产品的综合性能,提高其可靠性、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

在实际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文将介绍这些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对机电一体化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本原理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和需求分析:确定机电产品或设备的功能需求,如性能、使用环境、可靠性等,将其转化为设计要求。

2. 系统建模与仿真:将机械、电子、控制等系统进行建模,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3. 设计优化: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优化,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满足设计要求。

4. 集成与调试: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并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确保整个设备或产品的正常工作。

二、机电一体化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有一些关键技术需要掌握,包括:1.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础,包括结构设计、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机构设计等。

2. 电子设计:电子设计包括电路设计、电路板布局与绘制、元器件选型等,主要用于实现对机械系统的控制与监测。

3.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包括信号处理、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器选择等,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传感器与执行器选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起到连接机械和电子系统的关键作用,选型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性能。

5. 通信和网络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使机电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

三、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应用领域机电一体化设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疗设备等。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设计可以使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机电一体化设计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实现对飞行器的全面控制和监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1章考点总结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1章考点总结

1.工程领域:系统可以是机械的、电力的、电子的,其他物理的(声、光、热等)、化学的、生物的、医学的……或者是这些系统的某种集合。

2.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文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 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

其涵义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的集成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学科: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以及信息与控制技术。

3.机电一体化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有检测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伺服传动技术4.4A革命:机电一体化系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以及社会服务自动化等各种自动化环境条件下种。

5.机械手关节伺服系统:受控过程:机器人的关节运动伺服系统(随动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受控变量:机械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6.数控机床:通过数字控制系统控制加工过程的机床。

数控机床是一种利用预先决定的指令控制一系列加工作业的系统。

7.点位式(PTP)工业机器人:路径不是关键的机器人。

PTP机器人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在每一点上完成一定的功能。

主要用于点焊、焊接、钻孔、去毛刺等。

连续路径(CP)工业机器人:运动路径是关键的,可以沿给定的路线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主要用于喷漆、缝焊、切割以及检查。

8.顺序控制系统: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

事件驱动顺序控制: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开始或结束操作。

时间驱动顺序控制:在某一时刻或一定时间间隔后,开始或者结束操作。

9.柔性制造系统(FMS):在柔性制造系统中,将计算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导引车连接起来,以适应加工成组产品。

10.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规划以及计算机辅助制造,连接成的一个大系统,实现了全厂的自动化。

11.微机电系统(MEMS):微机电系统是电子和机械元件相结合的微装置或系统,采用与集成电路兼容的皮加工技术制造,尺寸可以从毫米到微米量级范围内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涵义
从与电子产品的异同角度: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本体是主体,系统的主要功能 必须由机械来完成,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机电一体化产品 (如手表)。 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是电子技术(包括微电子和电力电 子);不与微电子结合的机械产品不能称为机电一体化 产品。
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涵义
从系统组成和功能构成角度: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系统的概念:
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 所构成的一个群体。
工 程:产生一定效能的方法。
系统工程:
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 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 法。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系统的概念是相对的,以考察问题角度不同而异
某一系统可以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它又可以 成为一个更高级系统的子系统。不论是宏观 或是微观的问题,只要它具有相互关联的若 干单元组合的性质,就可以而且应该从系统 工程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它。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 :
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 目标出发,将总体功能分解成相互有联系的若干功能单元, 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进行再次分解,或成为功能更单一, 更具体的子功能单元,这些子功能单元同样可以继续逐层 分解,直到找出能完成各个功能的技术方案,再把功能与 技术方案组合成方案组进行分析、评价和优选,进而实现 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的整体优化。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工学硕士课程
机电一体化 设计理论与方法
吴峻
参考书目:
1、机械电子工程 颜永年 张晓萍 冯常学编著 化学工业 出版社 1998.11 2、AXIOMATIC DESIGN—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Nam Pyo Snh Copyright©2001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 3、机电一体化原理 裴仁清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 1998.12 4、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 Devdas Shetty and Richard A.Kolk Copyright©1997 by PWS Publishing Company,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5、机电系统动力学 谢寄石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
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涵义
ASME在1984年给现代机械明确定义为:
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 成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 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
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涵义
90年代国际机器和机械理论研究会(IFTMM)定义为:
机电一体化是精密机械工程、电子控制和 系统思想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协同 结合。
系统运行的规律:
系统运行有两个相悖的规律 一是整体效应规律:系统各单元有机地组合成系统后,各 单元功能不仅相互叠加,而且相互辅助、相互促进与提高, 使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单元功能的简单的和,即“整体 大于部分的和”。 另一个相反的规律是系统内耗规律:由于各单元的差异性, 在组成系统后若对各单元的相互作用协调不当或约束不力, 就会导致单元间的矛盾和摩擦,出现内耗,内耗过大,则 可能出现整体小于部分的和的情况。
动力 (运转)
传感器 (检测)
计算机 (控制)
执行器 (作业)
机构 (结构)
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涵义
从与相关技术的区别角度:
1、与机电学(Electromechanics)的区别; 2、与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的区别; 3、与自动控制的区别; 4、与计算机应用的区别。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电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仪器)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仪器)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仪器)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仪器)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涵义
1996年IEEE与ASME在联合创刊《机电一体 化学报》开卷“编者的话”中的定义为:
在工业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和制造中, 机械工程与电子和智能计算机控制的 协同集成。
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涵义
从与传统(纯)机械的异同角度:
与纯机械产品的相同之处:具有鲜明的机械含义,有明 确的物理的执行功能,需要变革物理世界中的具体物质, 具有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与纯机械产品的不同之处:纯机械是一种“刚性”极强 的系统,单元和连接均是刚性的,每种连接对应于一种 功能需求。显然其功能的适应性(柔性)较差。
机电一体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概念的涵义 设计理论与方法
系统实现
机电一体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涵义;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 方法; 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及发明问题求解理论的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建立统一物理模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析方 法; 从控制角度看机械(机构); 系统实现技术。
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涵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一切已经发展的机器,都是由本质上不 同的部分——发动机、传动机构和工具 机或工作机——构成。
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涵义
日本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1981年提出:
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乃是机械的主功能, 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 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 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基于系统概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仪器)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
1.产品系统设计 机械电子学产品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或元件构成的集合体。为实 现产品系统的主功能,系统、子系统(孙子系统)、元件(元素)采用 那一种学科的技术作为手段,决非刻板地规定,而是以实现产品系 统主功能的需要,根据评定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去选择,并进行综 合评价,找出最优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