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同济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附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切削运动必须具备_主运动__和进给运动两种运动。
_主运动__运动只有1个, 它可以是工件的运动,也可以是刀具的运动。
2、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工件上始终有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分别是待加工表面、已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
3、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4、材料的工艺性指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包括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性能。
5、高速钢是指含较多钨,铬,钼,钒等合金的高合金工具钢,俗称_锋钢_或白钢。
6、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_金属切削层_在_刀具_作用下,产生塑性剪切滑移变形的过程。
7、切削液具有_冷却_润滑,清洁和_防锈_的作用。
8、切削热使切屑,工件,刀具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_工件的质量_,_刀具的寿命_,切削速度的提高等.9、工件材料抵抗刀具切削所产生的阻力,称为_切削力_。
它是_金属切削_过程中最重要的物理现象之一。
10、切削液的种类有_水溶液_,_乳化液_和_煤油_等.11、刀具磨损方式可分为_前面磨损_和_后面磨损_.12、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化学作用的磨损分为_氧化磨损_,__扩散磨损_和相变磨损.13、刀具后面磨损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_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_、和急剧磨损阶段。
14、影响刀具磨损限度的主要因素有切削用量的影响, _几何参数_和_工件材料_影响.15、刃倾角的作用会影响_排屑方向_、_刀尖强度_及工件的加工质量.16、目前常用的刀具材料有_高速钢_、_硬质合金刚_、涂层刀具材料及超硬刀具材料.17、切削用量中对刀具磨损限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_切削速度_、进给量、和_背吃刀量_。
18、刀具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能包括: _高的硬度_、: _高的耐磨性_、足够的强度和韧性,高的耐热性。
19、切削部分一般由_3个刀面_, _2条切削刃_和1个刀尖共六个要素组成。
20、刀片型号由一个字母和一个或两个数字组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
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那么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拟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外表相互位置精度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外表冷硬、表层剩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12 零件的外表质量包括〔a〕,〔b〕,〔c〕、〔d〕。
答案:外表粗糙度及波度、外表冷硬、表层剩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14 切削加工后,引起外表剩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填空题:1.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 , 。
2.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 、 、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件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3.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 时间与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4.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
5.拉孔,推孔,珩磨孔, 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6.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 、 和单件生产三类。
7.某轴尺寸为043.0018.050+-φ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8.工艺基准分为 、 、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 、 和走刀。
10.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 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1.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 、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12. 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 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
则该工序中有 个工步, 个工位。
图1 工件13. 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 ,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费等。
14.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15.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 、 、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 个自由度。
17.工件装夹中由于 基准和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18.在简单夹紧机构中, 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夹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19.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
20.回转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夹具具有 ;盖板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
21.常用夹紧机构中的 是手动夹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夹紧机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精)复习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精)机械制造工艺学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每题1分共25分。
1.金属切削加工中,工件与刀具的相对运动叫(切削运动)。
2.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形成(以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等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
3.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c= d w n/1000)。
4.车刀切削部分一般要由(三面、两刃一尖)等六个要素组成。
5.车刀的(切削平面)与工件上的过渡表面相对。
6.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部分是(刀尖)。
7.(主后角)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8.硬质合金代号“YT”代表(钨钛钴)类硬质合金。
9.(立方氮化硼)是目前为止硬度最高的刀具材料10.标准麻花钻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1.标准麻花钻的顶角2φ=( 118°)。
12.标准麻花钻的横刃斜角ψ=( 55°)。
13.整体式铰刀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4.砂轮的结构包括(磨粒结合剂和气孔)等三部分。
15.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能,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16.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设备或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叫(工序)。
17.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和组合件)。
18.产品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年产量)。
19.产品的生产类型一般分为(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
20.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有(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
21.在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中,按加工性质和目的不同可划分成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22.粗加工阶段的任务是(切除大部分余量),使毛坯的形状尽可能接近成品。
23.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的依据叫(工序基准)。
24.加工余量确定的方法有查表修正法、(经验估算法、分析计算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每题1分共25分。
1.金属切削加工中,工件与刀具的相对运动叫(切削运动)。
2.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形成(以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等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
3.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c= d w n/1000)。
4.车刀切削部分一般要由(三面、两刃一尖)等六个要素组成。
5.车刀的(切削平面)与工件上的过渡表面相对。
6.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部分是(刀尖)。
7.(主后角)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8.硬质合金代号“YT”代表(钨钛钴)类硬质合金。
9.(立方氮化硼)是目前为止硬度最高的刀具材料10.标准麻花钻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1.标准麻花钻的顶角2φ=(118°)。
12.标准麻花钻的横刃斜角ψ=(55°)。
13.整体式铰刀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4.砂轮的结构包括(磨粒结合剂和气孔)等三部分。
15.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能,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16.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设备或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叫(工序)。
17.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和组合件)。
18.产品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年产量)。
19.产品的生产类型一般分为(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
20.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有(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
21.在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中,按加工性质和目的不同可划分成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22.粗加工阶段的任务是(切除大部分余量),使毛坯的形状尽可能接近成品。
23.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的依据叫(工序基准)。
24.加工余量确定的方法有查表修正法、(经验估算法、分析计算法)。
25.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规定按(入体方向)分布。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工艺基准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1.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范成法)2.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是:先基准面,后其它面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先主要平面,后主要孔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二、判断题(√)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
(×)4.修配装配法特别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5.主轴的纯径向跳动误差在用车床加工端面时不引起加工误差(×)6.自激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或低于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型的固有频率。
(√)7.磨削的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3.试述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1)该表面加工余量要求均匀时;(2)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3)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4)粗基准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洁;(5)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
一、填空:1、机械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生产阶段:毛胚制造阶段、加工阶段和装配调试阶段。
2、工步是指工序中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不包括背吃刀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常用的工艺规程主要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两种基本形式。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刀具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
()2、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4、机械加工过程中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6、三爪自定心卡盘不但校正和安装工件简单迅速,而且对工件的夹紧力比四爪单动卡盘要大。
()13、铰刀的刚度和导向性比扩孔钻要差,一般用于加工中小直径孔的半精加工与精加工。
()14、车削加工中,用四爪夹盘安装工件一定要找正,而用三爪自定心夹盘安装工件则不需要找正。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备课讲稿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3.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4.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5.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 分,共20 分)6.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间歇移动。
7.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8.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太高。
9.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10.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V)(F)和(ap)的总称。
11.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12.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3.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B、C)加工有影响。
A、车销内外圆B、车销端面 C车销螺纹14.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 C )A、设计基准B、工序基准C、定位基准D、测量基准15.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B、D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基准E、测量基准16.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 B )来保证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自为基础D、基准统一17.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为( C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8.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使(B)A.增大系统刚度;B.增大系统阻尼;C.增大系统质量19.用(b)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c)。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3.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4.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5.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 分,共20 分)6.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间歇移动。
7.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8.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太高。
9.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10.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V)(F)和(ap)的总称。
11.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12.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3.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B、C)加工有影响。
A、车销内外圆B、车销端面 C车销螺纹14.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C )A、设计基准B、工序基准C、定位基准D、测量基准15.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B、D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基准E、测量基准16.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B )来保证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自为基础D、基准统一17.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为( C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8.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使(B)A.增大系统刚度;B.增大系统阻尼;C.增大系统质量19.用(b)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c)。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分)1.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v )2.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v )3.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V )4.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X )5.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V )6.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V )7.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V )8.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X )9.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V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V )二、填空(30分)1.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
6.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8.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9.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六、(10分)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①20士 0.06。
若此工序尺寸 呈正态分布,公差带中心大于分布中心,其偏值3 =0.03m m,均方根差X X 19.94 19.97|解:(1)0.02查 F 1 0.4332废品率为F10.0668(2) CX X19.97 200.03S66 0.02 0.12则F i0.5 F i 0.5 0.43320.0668? ?0.02=0.02m m ,求:(3)采用将刀具朝着尺寸变化的方向调整0.015(即直径上增加0.03),使X 与公差带中心重合以消除废品一、是非题(10分)1•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加工后的工件精度与毛坯的制造精度无关。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试卷一一、判定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每小题1分,共10分)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刻。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
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样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4.箱体零件多采纳锻造毛坯。
( )5.采纳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样不符合正态分布。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10.成组技术的要紧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基准是( )。
A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B .在工件上专门设计的测量点C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D .工件的运动中心2.ES i 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 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N j j M i i ES ES 11B .∑∑==-Nj j M i i ES ES 11C .∑∑==+N j j M i i EI ES 11D .∑∑==-Nj j M i i EI ES 11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纳( )。
A .周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B .螺纹磨床磨削螺纹C .旋风铣螺纹D .一般车床车螺纹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
A.机床B.工件C.砂轮D.切屑5.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A.钻孔B.车孔C.镗孔D.磨孔6.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的结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修订稿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一、是非题 (10分)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二、填空 (30分)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轨迹法 ),( 成型法 ),( 展成法 )。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 )对( 工件 )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 随机性误差 )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
六、(10分) 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Φ20±0.06。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

【答案】 B 结构的工艺性好,钻头切入和切出表面应与孔的轴线垂直,否则钻头易引
偏,甚至折断。 2. 图示毛坯在铸造时内孔 2 与外圆 1 有偏心。如果要求:(1)与外圆有较高
同轴度的孔;(2)内孔 2 的加工余量均匀。请分别回答如何选择粗基准为好?
1 1
2
2
【答案】 (1)为保证与外圆有较高的同轴度的孔应与外圆表面,即 1 为基准加工内孔, 加工后孔壁厚薄均匀。 (2)因要求内孔 2 的加工余量均匀,则以内孔 2 自为基准加工,即可保证。
。
re 43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有:加工原理误差、机床的制造误差和磨损、夹具 g 误差、刀具误差、调整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工件残
oo 余应力 引起误差等
d 44.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___最后__形成、__间接___保证的尺寸称为封闭环。
for somethin 二、简答题
1. 冷作硬化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 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表面受切削力的作用而产生塑性变形,使晶格扭
18.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 中心孔 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 小(大)
,加工精度就越 高(低)
。
20.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获得高的生产率 。
21.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 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 、 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
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 、 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 、 工
16. 加工经济精度 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
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 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 、 制造和磨损所产生
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 、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
2022年最全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2017年最全《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名词解释:1生产过程: 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2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 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 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4工位: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 一次装夹工件后, 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称为工位5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 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称为一个工步。
6走刀: 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7生产纲领: 机器产品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产品的生产纲领8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9六点定位原理:采用6个按照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 实现完全定位, 称之为六点定位原理。
10工件的实际定位: 在实际定位中, 通常用接触面积很小的支撑钉作为约束点。
完全定位: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称为完全定位。
1.不完全定位:工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 仅限制了1~5个自由度。
过定位: 工件定位时, 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所限制, 称为过定位。
12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 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 即约束点不足, 这样的情况称为欠定位13基准: 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元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14定位基准: 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
可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15设计基准:设计者在设计零件时, 根据零件在装配结构中的装配关系和零件本身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确定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 这些起始位置可以是点、线、或面, 称之为设计基准、16测量基准: 工件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很多学弟发站内信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需要哪些资料,我就说一下我的,仅供参考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金属切削原理,陈日曜,指定教材是最重要的,要反复的理解着看,注意,要反复,要理解
2.笔记,这是最最重要的资料,我把每一章节的涉及的问题都抄出来或者总结出来,比如确定夹紧力的原则,确定基准面的原则切屑变形特点等,我只在问题后面标上在书中的页码,我觉得比完全抄下来效率高,有很多人会抄书,我觉得理解更有用吧,你们自己看
3.《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李旦主编,哈工大出的,很薄的小册子,理解着看了很有效
4.《金属切削原理试题精选与答题技》,王娜君主编,也是哈工大出的,和上一本是姊妹篇,封面风格很像,都是绿绿的
5《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集》,高火红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的,这个内容很全,要比考试要求的还多,所以不要傻乎乎的都看,要对比着教材来看,它每章节都会有一些问题,会将知识串联的很好,计算题也很多,有很多都是咱们不需要掌握的,所以一定要对比教材看
6.历年真题01、02、08、09、10年的,在本论坛都可以找到,但仅仅是参考,考得形式未必不变,至少10年颠覆了08、09的形式,只是个参考而已吧
我的专业课就用了这么多资料,看得最多的就是教材和笔记本,祝2011的好运,希望你们看完能顶一下,让更多人看到,助人者,天助之,明年考完之后也能帮助2012的,虽然可能世界末日……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