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热淋清颗粒引起大面积皮疹1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热淋清颗粒引起大面积皮疹1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3-12-11T09:31:26.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路安惠周硕景婕[导读] 查阅文献资料未发现有报道该药的不良反应。在该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表述为:临床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1]。

路安惠周硕景婕(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药学科青海西宁 810001)

【中图分类号】R37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198-02 【关键词】热淋清颗粒口服不良反应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因体检发现右肾结石3年余,于2013年03月27日以“右肾结石并积水”收住,期间4月7日行右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013年04月14日患者于18:00左右首次口服“热淋清颗粒”(国药准字Z52020383、批号:121203、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无糖型) 4g*8)一次2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和“头孢克肟分散片”半小时后出现不适,感发热,测体温38℃,四肢、躯干皮肤逐渐出现大面积融合成团状的红色丘疹,询问患者既往无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查看患者:神志清,无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不适,立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肌注。夜间12点患者皮疹渐褪,体温恢复正常。医师判断可能是“头孢克肟分散片”导致皮疹,嘱停用抗生素。患

者可继续口服“热淋清颗粒”后续治疗。2013年04月15日,9:00患者口服“热淋清颗粒”半小时后又出现不适,感发热,测体温38℃,全身皮肤逐渐出现大面积融合成团状的红色丘疹,立即又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注,患者2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面积渐缩小,嘱患者停用热淋清颗粒。2013年04月16日,患者未再出现发热症状。全身皮疹渐消褪。

2 讨论

此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在时间上存在合理的用药相关性,说明此确为热淋清颗粒的不良反应。查阅文献资料未发现有报道该药的不良反应。在该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表述为:临床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1]。但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其他不良反应,只是未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

热淋清颗粒其主要成分为药用植物“头花蓼”,头花蓼,又名四季红,石莽草等,为蓼科植物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的干燥全草或地上部分,生长于我国贵州、西藏、云南、广西等省区。头花蓼是苗族民间常用药材,目前,对头花蓼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贵州威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头花蓼单方制剂———热淋清胶囊和热淋清颗粒,临床上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急慢性肾盂肾炎等疾病,为《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收载品种。头花蓼及其制剂的有效成分为没食子酸、槲皮素和槲皮苷[2],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及镇痛和利尿等作用[3-6]。产品与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植物药头花蓼提取分离有效成分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是成药减少不良反应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热淋清颗粒药品说明书.

[2]赵焕新,白虹,李巍,王元书,刘拥军等.头花蓼化学成分研究,2011, 23: 262-266. [3]汪长中,程惠娟,官妍.中国中药杂志, 2009,34: 1137-1140.

[4]王艳芳,王新华,朱宇同.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3, 15: 171-173.

[5]李钦,郑晓亮,陈爱君.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2009, 26: 180-183.

[6]卢艳花,张臻,施国新.植物学报,2002, 44: 743-7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