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应先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缺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去除。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生物脱氮工艺大多将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开,形成分级硝化反硝化工艺,以便硝化与反硝化能够独立进行。

随着近代生物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物技术的掌握,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由以单纯的工艺改革向着以生物学特性研究、促进工艺改革的方向发展,以达到高效低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中硝化菌与聚磷菌间的矛盾主要在于泥龄。由于快速生物降解COD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反硝化菌与聚磷菌间的矛盾主要是由基质竞争引起的,所以有研究者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对碳源需求的研究上:一是通过改进工艺将除磷和脱氮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开,分别设置厌氧、缺氧、好氧环境来满足脱氮和除磷要求;一是寻找快速可替代有机碳源,使反硝化速率加快,脱氮效率提高。目前已有研究者在研究如何采用生物技术将城市污水的初沉污泥这种潜在的碳源高速、高效地转化为快速有机碳源,达到提高污水除磷脱氮效果和废物利用的双重目的。

2)短程污水生物脱氮法由于具有节能、节约外加碳源、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和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优点受到关注。利用微生物动力学特性的固有差异而实现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动态竞争与选择,尤其是通过降低溶解氧实现短程硝化的控制是对传统生物脱氮处理的深化,

但对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污泥膨胀、低溶解氧下同步硝化与反硝化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3)在一般系统中,提高除磷效率往往伴随着脱氮率的下降,因此有研究者设想如果将反硝化与除磷这两个需碳源的过程合二为一,即在缺氧环境下利用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同时进行反硝化和超量聚磷,这样可大大减少碳源需求量。已有研究者观察到这种现象,并认为存在反硝化聚磷菌(DNPAO)可同时进行反硝化作用和超量聚磷,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DNPAO的诱导增殖与代谢途径的变化规律等仍有待研究。

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是目前世界各国的普遍发展趋势,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为目的的氮、磷脱除技术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奋斗目标。我国对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投入的资金也十分有限,研究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在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基础理论没有重大革新之前,充分利用现有的工艺组合,开发技术成熟、经济高效且符合国情的工艺应是今后我国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体现在:

(1)开展对生物脱氮除磷更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优化生物脱氮除磷组合工艺,开发高效、经济的小型化、商品化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2)发展可持续污水处理工艺,朝着节约碳源、降低CO2释放、减少剩余污泥排放以及实现氮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方向发展。

(3)大力开发适合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的高效污水脱氮除磷技术。

常用的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有:缺氧-好氧脱氮工艺;厌氧-好氧除磷工艺;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等。但是,在常规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泥在厌氧、缺氧和好氧段之间往复循环。该污泥由硝化菌、反硝化菌、除磷菌以及其它多种微生物组成,由于不同菌的最佳生长环境不同,脱氮与除磷之间存在着矛盾。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脱氮效果好时除磷效果较差,而除磷效果好时脱氮效果不佳。

因此,常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流程存在着影响该工艺有效运行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主要表现为:①厌氧与缺氧段污泥量的分配比影响磷释放或硝态氮反硝化的效果,厌氧段污泥量比例大则磷释放效果好,但反硝化效果差;反之,则反硝化效果好,而磷释放效果差;②原污水经厌氧段进入缺氧段,磷释放与硝态氮反硝化争夺碳源,当原水中碳源不足时,磷释放或反硝化不完全;③硝化菌世代繁殖时间长,要求较长的污泥龄,但磷从系统中被去除主要是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因此要提高除磷效率则要求短污泥龄。对于某些含高浓度氨氮的工业废水,由于碳源不足,总氮的去除率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