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第八章 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4——服饰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 4——服饰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68598cfc4ffe473368ab92.png)
25
❖ 朋友之间饮宴时亦可簪花,沈括《梦溪笔谈》 记载,韩魏公镇扬州时,恰巧芍药生“金缠腰” 四朵,便招王岐公、王荆公、陈秀公饮宴,各 簪一枝,为一时盛事,其后三十年间,四人 均为宰相。
36
❖ 黛眉,将眉毛剃去,用黛石画上自己所需要 的眉形。画眉之风到唐宋时期更盛,广见于 文学作品中。古代最著名的几种眉如:
❖ 祭服:祭祀时所穿特制的衣服。 ❖ 朝服、公服、祭服都是礼服,也称法服。与
礼服相对的是常服,也称便服、野服。 ❖ 此外,还有吉服与凶服之分。年节喜庆时着
吉服,要求华丽光鲜、整齐洁净;灾荒败亡 时着凶服,要求用缟素。表明古人对上天的 敬畏意识和忧患意识。
17
❖ 四、唐宋时期的服饰文化 ❖ (一)男性 ❖ 1、敷脂熏香 ❖ 盛唐时期,男性装饰多具女性化特征。李华
2
❖ 这种用词雅俗在语序上反映的侧重点的变化, 代表了人们不同的生存观念,先吃后穿,较 多地反映了人作为生物个体的需要;先衣后 食,则较多地反映了人作为社会成员的需要。
3
❖ 中国古代,衣服的基本功能在于实用、伦理 和审美三方面:
❖ 1、御寒。《墨子·辞过》:“故圣人为衣服, 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衣必常暖,然 后求丽。”
❖ 此外,宋时不同节令插戴不同的花朵或类似 花朵的饰物。《武林旧事》卷二“元夕” 载:“上元之夜,妇女皆戴珠翠、闹娥、玉梅、 雪柳。”其中的“闹娥”是妇女插在头上的 一种彩花。
26
❖ 从上述情况看,宋代男子簪花的美容功能渐 少,而更重礼仪、交际等实用功能。
❖ 赵翼《陔馀丛考·簪花》:“今俗惟妇女簪 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可见,男子簪 花之俗,到清代时,已不复存。
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2e31f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5.png)
麻布在古代常用于制作平 民服饰和劳动服装,也用 于制作帐篷和船帆等户外 用品。
ABCD
麻布的生产主要使用大麻 和亚麻等植物纤维,工艺 相对简单,适合大规模生 产。
麻布的质地相对粗糙,但 也有一些精细的麻布品种, 如夏布、麻绸等。
刺绣
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 ,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工
艺而著称。
刺绣是通过在纺织品上用针线 进行穿刺和堆砌,形成各种图
02
中国古代服饰的种类与特 色
汉服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具有悠 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汉服以宽袍大袖、交领右衽、系 带隐扣为主要特点,讲究色彩、 纹饰和工艺,展现出优雅、庄重
的气质。
汉服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 但基本形制保持不变,成为汉族
文化的象征之一。
胡服
胡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具有简洁、实用的 特点。
05
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意义 与文化内涵
服饰与等级制度
服饰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重 要标志,不同阶层的人穿着不 同颜色、质地、图案的服饰, 以彰显身份地位。
官服是古代官员的专属服饰, 不同品级的官员穿着不同颜色、 质地、图案的官服,以区分官 阶高低。
服饰的质地、颜色、图案等都 受到严格的限制,不得逾越, 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上衣下裳”为主要形式,颜色较为单一,图案以饕餮纹等神秘纹样 为主。
秦汉时期
秦汉服饰开始注重色彩搭配和款式变化,出现了直裾、曲裾等多种款式,图案也更加丰 富多样。
唐宋元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更加注重华丽和装饰性,刺绣、镶边等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不 同民族和地区的服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风格。
中国历代服饰史
![中国历代服饰史](https://img.taocdn.com/s3/m/f249ddef7c1cfad6195fa7be.png)
一、明代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
元代统治时期,不平等对待汉族。明朝建立后,在意识 形态竭力恢复汉族传统文明。 宋元以后,中原以及长江流于普遍种植棉花,中国服装 面料结构发生变化,棉布成为主流,丝绸向精细化发展。 江南湖熟平原地区蚕桑丝织业发展,丝绸织绣技术空前 提高。 明朝政府在南京、苏州、杭州等江南地区设立织染署, 专门从事高级衣料的生产,民间染织作坊也大力发展。 明代整体的丝织工艺科技水平提高,如缂丝、刺绣、织 锦等精细加工技艺水平高超。
1、罩甲
圆领、对襟或大襟、无袖,身长过膝,开衩的背心式外套。 最早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 对襟罩甲一般是军民步卒穿用;大襟罩甲一般是文人穿用。
2、曳撒(程子衣)
类似于元代的辫线袄,上衣为右衽窄袖,腰间束敛有襞积(褶皱), 下裳有散褶。 从帝王官员到百姓都可以穿用。
3、四方平定巾
7、女子水田衣
用各色碎布拼凑缝 制而成。样式为高 领,肩上有如意状 云肩。
8、其他妇女服饰
襦 裙
(五)龙袍的几种样式
十二团龙袍 四团龙袍 柿蒂龙袍 柿蒂过肩龙袍 过肩通袖龙襕袍
十二团龙袍
四 团 龙 袍
柿蒂龙袍
柿蒂过肩龙袍
过 肩 通 袖 龙 襕 袍
明代官吏常服 本图为一品官补服图及乌纱 帽。戴乌纱帽、幞头,身穿盘领窄袖大袍
5、文武官燕服
忠静冠服,根据古制玄端而制。 忠静冠框用乌纱裱成,两山列于冠后,冠顶稍微隆起, 梁上(三梁或四梁)压以金线。冠边用金边包镶,四品 一下用浅色丝线压边。取“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5、赐服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6b296b0740be1e650e9ad6.png)
宋朝:麻桑之富 衣被天下
我国是世界纺织业的发源地,有着
悠久又漫长的历史。中国纺织业的特点是
!北宋以前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
布成为最普遍的衣料。宋代作为一个承上
启下的年代,纺织业相当发达,织品也相
当丰富多彩,其中丝织品最为突出。
24
薄罗衫子薄罗 裙
大袖衣展示图 大袖衣原是宋代 皇后嫔妃的常服, 以后传到民间, 成为宋代贵族妇 女的礼服。
服。精粗之制,上下之别
40
,虽不同,总谓之质孙云
元
41
元代女子服饰
元代妇女服装分贵族和平民两种衣。贵族多为蒙古人
,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材料多为貂鼠皮和羊皮。多为 宽大的袍式,衣袖形似灯笼,袖口窄小,袖身宽肥。这 种袍式肩部装饰十分华美。即所谓“金绣云肩翠玉缨” ,十分华美。作为礼服的袍,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 云锦、茸类及毛毡织物,当时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红、 黄、绿、褐、玫红、紫、金等为主。
辽代南班服 饰
在辽代被称为“汉服”,也 称“南班服饰”。它与契丹族 的“国服”(或称“北班服 饰”)有所不同。这种服饰不 仅百姓可穿,汉族的官吏也同 样可以穿。 本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的汉族 男子(河北出土壁画)及梳髻、 穿襦裙的汉族妇女(河北出土 壁画)
35
金朝,国号大金(1115年-1234年),是中 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朝代。中期以后, 36
30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 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 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 通体平锈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 服饰上出现,体现了当时两民族的相互影响。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31bb5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3.png)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古代中国的服饰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衣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本文将从服饰的起源、演变、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一、起源与演变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中国人以动物皮毛为衣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植物纤维和丝绸等材料制作服饰。
早期的服饰主要以褐色和黑色为主,随着时代的变迁,颜色逐渐丰富多样。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服饰文化经历了多次演变。
从夏、商、周时期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例如,在唐朝,服饰注重华丽和庄重,女性穿着长袍、宽袖、长裙等,男性则穿着袍、褂、裤等。
而在明清时期,服饰更加注重礼仪和等级的区分,女性穿着旗袍、褙子等,男性则穿着长袍、蟒衣等。
二、特点与风格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中国古代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
不同的朝代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的颜色规定,如明朝规定黄色为皇家专用颜色,百姓则禁止穿着黄色服饰。
其次,中国古代服饰强调礼仪和等级的区分。
根据社会地位和场合的不同,服饰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例如,在宫廷中,服饰要根据官职的高低来决定,以显示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
再次,中国古代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
服饰上的绣花、刺绣、金银丝线等装饰物都是展示个人品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元素。
三、影响与传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首先,服饰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价值观念。
通过服饰的区分,人们可以辨认出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其次,服饰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
古代中国人认为服饰是展示个人品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服饰上注重细节和装饰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也对世界服饰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课件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0364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f.png)
色彩斑斓
总结词
中国古代服饰的色彩斑斓,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使得服饰显得绚丽多彩,具有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详细描述
古代中国服饰的色彩非常丰富,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使得服饰显得绚丽多彩,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同的颜色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红色代 表喜庆、黄色代表皇权等。
图案精美
总结词
中国古代服饰的图案精美,各种图案通过刺绣、绘画等方式被巧妙地融入到服饰中,使得服饰显得更 加精美绝伦。
丝绸种类繁多,有素色丝绸、提花丝绸、缎面丝绸等多种类型,常用于制作女性的 衣裙和男性的官服。
麻布
01
麻布是中国古代服饰中常用的另 一种材料,以其结实、耐用、透 气性好而受到欢迎。
02
麻布的原料是大麻和亚麻,经过 浸泡、剥皮、绩纱、织布等工序 制成。麻布的质感朴素,常用于 制作劳动人民的日常服饰。
毛皮
汉朝在继承秦朝服饰制度的基础上, 发展出了更加丰富的款式和色彩,同 时加强了服饰的礼仪性。
唐宋元明清时期
唐朝服饰的繁荣与创新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服饰也取得了巨大的 进步。唐代服饰款式多样、色彩丰富,同时还吸收了外来文 化的元素。
宋元明清服饰的演变
宋代以质朴为美,元明清则更加注重华丽的装饰。这一时期 的服饰在款式、色彩、图案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和创新。
礼制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和规范,服饰作为社 会礼仪的一部分,也深受其影响。如, 古代男子的长发和宽袍大袖,体现了儒 家对宽厚、仁慈的追求。
VS
中庸之道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体现在服饰上则是追 求和谐、适中。如,古代服饰的款式和图 案设计都力求平衡,避免过于奢华或寒酸 。
民间信仰的反映
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文化之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之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18be9db9f3f90f76c61b65.png)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Textiles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中国传统文化之服饰文化
▪ 服装是一个能反映出社会政 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 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 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 和时代精神,浓缩了人类发 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 面镜子。服装文化的发展决 定着服装的技术、服饰审美 趋向等发展变化。
1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2
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
3
影响传统文化的思想
传统服饰发展历程
商代服饰
领型,至少有交领、圆领、大翻领等多种 形式。 袖子,一般均为窄袖型。 衣长一般齐膝上下。下身有裤子或胫衣。 脚履多圆头式。 商代奴隶主贵族戴的帽子,有帽箍和加卷 筒形装饰的帽箍,此外还有一种羽状高冠。 在战争场面则戴青铜胄,胄顶有铜管可以 插饰羽毛。
传统服饰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纵观中华民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服 饰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统一”、“和谐”。自从中国服 饰文化诞生之后,就一向遵循着这样的制作基本原则: 保暖与美观、展示与象征、喜庆祥瑞和显现个性相结合, 以此来协调统一服饰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群的关系。 而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来说,最宝贵的一点就是 能够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统一。我们的祖先让衣与“礼” 统一结合,从先秦的冠冕深衣、秦汉的紫绶金章、魏晋 的褒衣博带、隋唐的胡服、两宋的时世装……直到清代 的顶戴花翔等,不同风格的服饰都与“礼”有着深刻的 联衣
传统服饰发展历程
清代服饰
男子以剃发梳辫、长袍马褂的满 族服饰为基本装束,官员服制以 “补子”为饰。 满族女子着旗装,汉族女子装束 沿袭明代。出现满汉服饰融合的 民族服装的经典:旗袍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d2545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3.png)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doc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中国古代服饰为主题,共包含十个章节。
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演变、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特点及其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演变过程;识别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特点;分析服饰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观察和研究古代服饰;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法,探讨古代服饰的特点和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与发展1.1 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1.2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1.3 服饰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2.1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特点2.2 皇帝与官员的服饰2.3 平民与奴隶的服饰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3.1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特点3.2 诸侯国的服饰差异3.3 服饰与社会思想的关联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服饰4.1 秦汉时期的服饰特点4.2 皇帝与官员的服饰4.3 平民与军人的服饰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5.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特点5.2 北方与南方的服饰差异5.3 服饰与宗教的关系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服饰文化》2. 图片资料:中国古代服饰图片、人物画像等3. 文献资料:古代服饰文献、史书等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3.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4. 期终考试:学生对古代服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案内容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服饰6.1 隋唐时期的服饰特点6.2 皇帝与官员的服饰6.3 平民与军人的服饰6.4 女性服饰的特点与变化第七章:宋元时期的服饰7.1 宋元时期的服饰特点7.2 社会各阶层的服饰差异7.3 民族融合对服饰的影响7.4 服饰与社交场合的关系第八章:明清时期的服饰8.1 明清时期的服饰特点8.2 皇帝与官员的服饰8.3 平民与军人的服饰8.4 女性服饰的特点与变化第九章:近代中国的服饰变革9.1 辛亥革命与服饰变革9.2 民国时期的服饰特点9.3 抗日战争时期的服饰变化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服饰发展10.1 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与影响10.2 服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10.3 传承与创新:对中国古代服饰的思考10.4 学生心得体会与分享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每个时期的服饰特点、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期服饰的差异和关联,并进行分享;3. 图片分析:学生观察古代服饰图片,分析其特点和艺术价值;4.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展示古代服饰的穿着和特点;5. 学生展示:学生进行古代服饰主题的展示,包括演讲、展示PPT等;6. 心得分享:学生分享学习古代服饰的心得体会和思考。
中国历代汉服简介中国古代服饰史 ppt课件
![中国历代汉服简介中国古代服饰史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0731141eb91a37f1115cb8.png)
ppt课件
19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由于上衣下裳并不方便,便 有了深衣制的改革。把衣、裳 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 是上下缝合。
由于当时人没有穿裤子的习惯, 需要以衣物紧密包裹才不至于 暴露身体,深衣因为“被体深 邃”而得名。
深衣的衣缘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为交领曲裾式,一为交领直 裾式。
ppt课件
20
ppt课件
9
一、原始社会服饰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四、隋唐服饰 五、宋明服饰 六、元清服饰
历代服饰简介
ppt课件
10
一、原始社会服饰
《韩非子•五蠹dù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 禽兽之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 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 饰。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由此,揭开了中国 服装史的序幕。
ppt课件
6
二、服饰是政治的一部分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 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 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 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 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治服装在现代社 会的地位。
袍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服 装,其特点是上衣长大,一般 长过膝盖或盖住脚面。衣领有 交领、圆领之分。衣袖不长, 均为窄袖。
魏晋之际袍服传入我国南方, 逐渐成为时尚服装。
ppt课件
30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袴褶
袴褶实际上是一种上衣下裤 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 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 这种服装原出于军中,服无 定色。袴褶原来是北方游牧 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 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 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 来越大,为了行动方便,人 们用锦带在膝盖处系扎,使 之形成皱褶称为“缚裤”。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ppt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f115dade80d4d8d05a4f7c.png)
唐:凤衔花枝纹
锦 • 唐朝时期除政
绣
府官员按制度穿
壮
用规定花色的官
观
服外,一般生活
:
服装流行图案花
唐
式丰富多彩。唐
代
代丝织技术极度
服
发达,乃至外国
饰
人首次接触中国,
图
就是从丝绸开始
案
的。
唐代服饰
•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 代的顶峰,疆域辽 阔,国力强盛,民族 融合.
• 服饰色彩艳丽,式 样自由奔放.
战国:银胡人武士像
头戴胄,穿短衣,合档 短裤,双臂有护臂,脚 穿行滕,跣足。
春秋:青铜盔帽
美从 丽冠 人开 生始
• 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极重“冠” 的佩着。当时 的冠,称之为 首服或元服, 分为冕、胄、 巾等多种。 “冠礼”是儒 家思想的典型 产物,是古代 男子的成人仪 式。
战国:戴冠玉人 及复原图
• 汉代女子的服装款式,基 本还是以深衣为主,贵族妇 女的礼服就采用深衣制,其 特色在于衣领,如果多穿几 件,衣领就一层层地露了出 来,最多的时候有三层,被 成为“三层领”。
• 汉代女子为取悦男人,还 在衣服里佩戴香囊,用香料 沐浴、熏衣,甚至用掺有香 料的灰泥抹墙。
汉 代 女 子 服 饰
汉代妇女的曲裾深衣
唐·宫中红衣舞女图
壁画中的舞女头梳高髻,身 着圆领露胸短袖衫,下着彩条 长裙,上着红色披帛,左臂向 上方倾斜,右臂向下伸展,优 美动人。充分展现了唐代女性 服装飘逸、浪漫的特点。
大唐女子的流行服饰
• 前面提到的“慢 束罗裙半露胸”并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 的。在唐代,只有 有身份的人才能穿 开胸装。唐代广为 流行的女装款式仍 是襦、袄、衫、裙、 半臂等品类,值得 一提的有女裙和半 臂。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08afd70740be1e650e9ada.png)
.
21
.
22
10、清代时期(中国传统服饰的改革阶段)
• 男子以剃发梳辫、长袍 清代男子服饰 马褂的满族服饰为基本 装束,官员服制以“补 子”为饰。
• 满族女子着旗装,汉族 女子装束沿袭明代。出 现满汉服饰融合的民族 服装的经典:旗袍
清代官员补服
.
23
满族入关后,强迫汉人穿满人服装,渐渐形成了 一套有别于明代的服饰体系。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 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 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原后,保留原 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硬 角
阑
幞 头
袍
.
2
辽代
.
3
•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
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
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侯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
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
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
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
宋代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 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 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 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 白两种颜色。
.
5
• 禙子:褙子是宋明女子的常用服饰,立领 对襟窄袖为主,下长过膝,左右两侧开衩。 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另外, 简单说,禙子去掉袖子就成了比甲。
•
.
6
.
Hale Waihona Puke 7.8古装剧中的比甲,虽然不是很严格,但基本形态还是对的。
.
42
当代汉服设计:
.
43
.
44
.
45
• 贵族女子讲究戴凤冠、披霞 帔,民间女子穿直领对襟小 袖、水田衣和比甲等。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fa0f2b14afe04a1b171de4c.png)
7. 元代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 制,又推行其本民族制度。元朝初建时,也曾令在京士 庶剃发、改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 男子多戴耳环。到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相间的士人 的服饰也就各从其便了。妇女服饰,富贵者多以貂鼠为 衣,戴皮帽;一般人则用羊皮和毳毡做衣冠材料。当时 的袍式宽大而长,常用作礼服。元末,因贵族人家以高 丽人的装束为美,又流行起仿高丽的衣服、靴、帽式样。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9. 清代
清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曾下令:“有效他国(指汉 族)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清代又逼令官民剃发易服,按 满族的习俗制度实行剃发改服。服饰制度坚守旧制,尤其在男子服 饰上,保持满族特点并延续了极长的时期。尽管清代三令五申废除 明代服饰,但其官服上的补子仍采用了明朝的样制,妇女头上所缀 的金凤、金翟也仍承前制。清代的官服等级差别主要反映在帽子上 的顶子、花翎和补服上所绣的禽鸟和兽类上。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 但也不甚明确,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 冬皂。汉代妇女的日常服饰为上衣下裙。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4.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 将北方民族的服饰带到了中原。同时,大量汉 民族服饰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 妇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着襦、衫,下身穿裙 子为主。襦、裙也可作为礼服之内的衬衣。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中西合璧, 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 开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支撑,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实。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但在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诸如西方色彩学的“变异”长处、 服装与化学工艺技术等,都需要我们去吸取、去引进,做到洋为 中用。特别是目前国外纺织技术,如非织造布技术的引进,将对 我国服饰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第八单元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课件
![第八单元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e45d7f27d3240c8447efa9.png)
宋代背子是长袖、长衣身、 宋朝开始缠足,注重宽度而 腋不开衩,即衣服的前后 不是长度。缠出来的足是前 片在腋下不缝合的服装样 脚趾上翘的扁平足。图为南 式。由于侍女经常穿着这 宋女绣花鞋。 种衣服侍立于主人的背后, 因此得名“背子”。
明代服饰
明代废除元服制, 上采周汉、下取 唐 宋 , 对 服饰进行了一 系列调整,以 后 数百年冠服 制未变,其形 制在以后的戏 曲剧装、民间 婚俗中得以继承。
凉 帽
三眼 双眼 单眼孔雀翎
朝 珠
清代官员服饰
四、古代民间服饰
中国古代民间服饰具有 戴巾帻、穿袍服的信使 (嘉峪关出土砖画) 较强的实用性、地域性 和多样性。民间服饰所 蕴含的文化特性、显现 的世态百象、民俗风情 穿袍服、围裳的采桑妇女 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 的瑰宝。纵观古代服饰, 特权阶层穿长衫、戴高 冠、衣料精良,普通百 穿袍服的农民及农妇 姓则穿短衣、戴巾帕、 用料朴素节俭。
戴冕冠、穿冕服的帝王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唐太宗翼善冠
乾隆朝服
三、中国古代官员服饰
官服是历朝最能体现衣冠制度的服饰。其最大的特点是极强 的等级性,官服演变的过程就是等级性不断鲜明强化的过程。
西周官服标志 韨和珩
西周命服制度主要以“韨”、“珩”来规定等级的高低。
“韨”原是原始时代遮掩下身的一块兽皮,沿用到西周,成为
古代服饰文化特征
等级性 礼仪性 地域性 民族性 伦理性 功能性
原始服饰
原始兽皮衣(想象图)
先秦服饰
据商代出土玉人及陶俑发现 交领右衽短衣,有华饰,衣长 及臀,袖长及腕,窄袖口,配 以带褶短裙,宽腰带,裹腿, 翘尖鞋,是为高级权贵衣着; 交领右衽素长衣,长袖,窄 袖口,前襟过膝,后裾齐足。 配以宽裤,宽腰带,鞋履,腹 悬一斧式蔽膝,头戴高巾帽, 是为中小贵族或亲信近侍所服。 此类带后裾的交领长衣,即 “深衣”的先例。
《中国服饰文化》课件
![《中国服饰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b181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6.png)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 中国服饰的特点与风格 • 中国服饰的色彩与图案 • 中国服饰的材料与工艺 • 中国服饰的文化内涵 • 中国服饰的未来发展
01 中国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CHAPTER
起源时期
01
02
03
远古时期
最早的服饰形式为兽皮和 树叶,主要用于遮羞和保 暖。
推广使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绿色生产
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和排放 ,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
鼓励服饰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推 动废旧衣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减
少资源浪费。
谢谢
THANKS
的等级规定。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穿着者的身份地位,也彰显了社会的礼仪规范。
服饰与民俗
总结词
中国服饰深受民俗文化影响,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VS
详细描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和服饰传统。例如,藏族的藏袍、苗族的 苗绣、彝族的百褶裙等,都体现了各自民 族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观念。这些民俗服饰 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历史记忆。
商周时期
随着纺织技术的出现,人 们开始使用丝、麻等材料 制作衣物,服饰逐渐多样 化。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服饰 开始呈现地域特色。
发展时期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服饰制度逐渐完 善,汉代服饰则更加华丽。
唐宋时期
元明清时期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服饰产生了 影响。明代恢复汉族传统服饰制度, 清代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
科技应用
中国服饰文化
![中国服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4e4a6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a.png)
中国服饰文化1. 引言中国服饰文化悠久而独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服饰经历了多种变革,从古代到现代,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从历史、地域、传统、现代四个方面介绍中国服饰文化,带您一起了解中国人民的服饰。
2. 历史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服饰在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中国的服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夏商周、秦汉四百年、明清两代。
2.1 夏商周夏商周时期的中国服饰讲究朴素简约,以丝绸为主要面料。
男性常穿长袍,女性则穿长裙,袖口和袖子上常有华丽的装饰。
其中,周代的礼器服饰多以青铜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2 秦汉四百年秦汉时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此时的衣着讲究丰富多彩,男性多穿襦,女性则喜欢穿袄和蟒袍。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服饰开始受到外来影响,呈现出更多的多元文化特色。
2.3 明清两代明清时期的中国服饰受到了贵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极富装饰性的特点。
尤其是清代,服饰注重细节和工艺,多以龙、凤等图案为装饰,彰显着皇族的尊贵身份。
3. 地域中国的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服饰文化也有所不同。
3.1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服饰以厚重、保暖为主要特点,因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北方人喜欢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如袍子、大褂等。
信阳毛尖和羊绒制成的服饰是北方地区常见的面料。
3.2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服饰以轻薄、透气为主要特点,因气温较高,南方人喜欢穿着轻盈、飘忽的衣服,如青衫、襦裙等。
其中,丝绸是南方地区常见的面料之一,其轻柔的手感和独特的光泽使其成为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传统中国的传统服饰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4.1 中山装中山装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它起源于民国时期,由孙中山先生提倡。
中山装以立领、直身、对襟为特点,适合男女老少穿着,被誉为“中国式西装”。
4.2 汉服汉服是中国古代汉族的传统服饰,以裳衣和襦裙为主。
汉服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设计简洁、线条流畅,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兼收并蓄
从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到唐朝鉴真和 尚东渡日本,再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和近代公派留学生赴国外留 学,每一次的对外交流都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通 过与外族的贸易往来和文化艺术交流,中国许多精湛的工艺和 精美的商品得以流传到更远的地方,而国外的许多艺术风格和 技术也开始在国内广为传播。在中国服饰发展史上,也有许多 因对外交流而产生的服饰变革,同时也使我国的服饰文化得以 传播到海外,并保存至今。
(二)交领右衽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 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 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 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 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 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 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根据汉族传统习俗,死者之服(寿衣)用左衽,不用 布钮,而是使用细布带系死结,以示阴阳有别。
中国历史文化 1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第 第 三二 一
第
节节 节
八
服变
中
国
服
饰
文
化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服饰演变
3
一、发展基础
中国服饰是礼的一种表现,其典型例子就是冠冕制度。 先来看冕冠,冕冠就是礼帽,它主要由冠圈、玉笄、冕旒、 充耳等部分组成。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1923年由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 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 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四、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正式名称为华夏衣冠。汉服起源于华夏文明肇始的炎黄时代,定型于春秋 战国,汉民族在汉朝正式形成后遂有汉服之名。此后,历代均有沿革,但其基本特点从未改变。一直到 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 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并以残酷的手段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 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
一、发展基础
中国古代的服饰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很深。孔子认为, 服饰应既不过于突出,也不能过于简陋,要适中,这样才 符合礼仪。中国传统服饰讲求一种包藏却又不局限人体的 若即若离的含蓄美,于恬淡之中给一种平和、内敛之感。
虽然中国妇女长期以来一直以穿戴凤冠和霞帔为耀, 成语“凤冠霞帔”就是表达旧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 荣耀,然而,将其纳入礼服制度却是从宋代才开始的。皇 后凤冠上有九龙四凤,四周有花朵装饰,公主、皇妃以及 命妇也都按各有不同装饰的凤冠。霞帔也称帔帛,因其艳 丽如霞故得此名。宋代霞帔在肩部为左右两条,上面有鸟 兽绣纹或龙凤绣披,按命妇的品级来定。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汉 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礼服制式严谨,为正式场合穿的服饰;常服一般去掉大袖,适合百姓日常起居。
9
(一)基本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厘米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分为 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 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 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 衣。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一套完整的汉 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领:衣领。 襟:与衽是同义词,但使用时特指衣服的交叠重合处,以内、外(或前后)襟区 分。 衽:指的是衣襟,根据掩襟的方向可分为左衽(从左向右掩)和右衽(从右向左 掩)。 衿:汉服下连到前襟的衣领。 裾:指的是衣服的下摆,又特指衣前襟。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三种。 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 祛:指袖口。 缘:指的是衣物上的镶边,如领缘、袖缘、衣缘等。 袂:指的是衣袖,汉服分为窄袖和大袖两种。 带:是指大带、束衣的腰带。 韨:形似围裙,系在腰间,其长蔽膝,为跪拜时所用。
(三)袤衣广袖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 地方中的天圆。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
再来说冕服。在周朝,王的冕服有六种,称为六冕制, 即在祭天、会宾、大婚等不同场合下分别需要穿不同的冕 服。其他诸如公、侯、伯、子、男等,其所能穿的冕服依 次减少,充分反映了古代的等级与礼制。
体现权力的古代服饰中还有个特点就是服饰中的龙凤 图案。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服饰最富有特色的纹样之一, 它不仅积淀了深厚的华夏文明,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核心理念。在中国古代,龙凤图案一直是皇权的专用纹样, 象征着权力。
宽衣裸胸之风的盛行与唐朝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社会风 尚以及精神文明程度密不可分,而开放的社会风尚是丝绸之路 开通以来异族文化不断渗透,并与各族文明交融、交汇的结果。
三、文化变革
清朝的服饰制度繁缛而庞杂,将中国服饰制度的等级性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朝服饰在前朝的基础上也 做了很多改良,如“箭衣”。“箭衣”即清朝官宦所着的开衩之袍,袖口为箭袖,这种袖口具有保暖性,同时又方 便行动。清代废弃服饰传统样式,以满族紧身窄袖的长袍马褂取代宽衣大袖,是满族服饰改革的成功典范。
清朝的官帽有暖帽、凉帽之分,自皇帝至朝臣朝冠的形式大抵相同,用来区分官阶等级的标志则是顶珠和花翎, 即我们常听到的“顶戴花翎”。赏戴花翎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特殊阶层身份的象征,因此清朝对花翎的赏赐 制度也是非常严格的。
三、文化变革
旗袍是中华民族最经典的传统服饰之一,至今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它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一块瑰宝,是自然 美与含蓄美的统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旗袍造型趋于完美,并且蜚声海内外,玲珑的曲线,外加袖口领口的变 化,使旗袍在充满中国式的优雅与韵味的同时也更国际化。从旗袍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于服饰 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但也因为历经岁月的洗礼,像旗袍这样传承至今的传统服饰则更显气韵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