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对照研究王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对照研究王波
发表时间:2018-09-25T15:51:21.9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王波
[导读]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效果
王波
四川省江油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于焦虑症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焦虑症;认知行为;药物治疗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主要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1]。患者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担心、提心吊胆,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比如出汗、心悸、运动性不安等[2]。临床治疗多采取西药治疗为主,但仅采取药物治疗,不辅以心理干预,疗效不佳。故为了探讨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效果,笔者特选取100例病例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2~54岁,平均 (34.20±1.44)岁。广泛性焦虑23例,惊恐障碍15例,社交恐惧症12例。病程1~6年,平均(3.44±0.20)年。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1~55岁,平均 (34.27±1.40)岁。广泛性焦虑25例,惊恐障碍15例,社交恐惧症10例。病程1~5年,平均(3.40±0.25)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的患者;HAMA评分>14分的患者;病史资料齐全的患者。
排除标准:严重躯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治疗前7d曾经服用过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的患者;具有药物、酒精滥用史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单纯服用抗焦虑药文拉法辛治疗(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57),前3d于晚上睡前服用25mg,之后每2d增加剂量25mg/d,至14d增加剂量至150mg/d,分两次服用。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治疗,加强和患者的交谈,发现患者的不合理信念,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并告知患者错误认知同焦虑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重建正确的认知系统,一个星期1~2次,一次50~60分钟。并可采取听音乐进行放松训练,达到使患者放松的目的,一次30分钟,一个星期1~2次。
1.3观察指标
(1)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评分)、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价。HAMA评分:0~8分表示患者无焦虑;9~19分表示患者轻度焦虑;20~34分表示患者有中度焦虑,超过34分表示患者有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差异性。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
3讨论
焦虑症属于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但该病难以根治,且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焦虑症和遗传、认知过程、个性特点、躯体疾病、不良生活事件等相关[3]。焦虑会造成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出现神经递质失衡,文拉法辛属于二环类非典型抗抑郁药,可以有效的拮抗5-HT和NA的摄取,具有抗抑郁作用,口服疗效显著,且进食不会对药物吸收造成影响,但可能存在恶心、发汗、头昏等不良反应。因焦虑症和患者的认知过程具有相关性,故仅采取单一的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还需辅以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起源于Beck的认知治疗,理论依据主要是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重塑患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倾听患者躯体、社红利不适,安慰、支持患者,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暗示,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问题,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负性情绪,重建正确的认知。
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综上所述,对于焦虑症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冯璐, 赵刚. 中医药配合家庭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儿童焦虑症作用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11(8):1674-1675.
[2]王靖芬, 李星, 王莹,等.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刊, 2013,9(s1):72-73.
[3]董晓星. 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3, 33(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