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设计(华科)

合集下载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优化设计-理论基础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优化设计-理论基础资料

x
优化数学理论
四. Farkas引理 (线性不等式定理)
揭示了m个向量与 另一向量的线性组 合, 与它们定义的半 空间交集的联系.
设A Rmxn, bRn, 则下述两组方程中仅有一组有解:
(1) Ax 0, bTx>0 (2) ATy=b, y0 这里xRn, yRm,
T T a1 a1 x T T a2 a2 x Ax x 0 aT aT x m m
优化数学理论
(2) 可行域(Feasible Region)
gi(x0)≤0, i=m+1,…,p } 例子: h1(x)=2x1+3x2+x3-6=0 g2(x)=-x1≤0 g3(x)=-x2 ≤ 0 g4(x)=-x3 ≤ 0 B
x2 F=ABC A E D x1
优化数学理论
三. 凸集
凸集分离定理: 设DRn为非空闭凸集, yRn, yD,
则存在非零向量a Rn 和实数,使得 aTx aTy, x D 即存在超平面H={x Rn | aTx =} 严格分离点y与凸集D. x1 a y aT(x1-x0)=0 -> aTx1= aTx0= aT(y-x0)>0 -> aTy> aTx0= x0 a aT(x-x0)0 -> aTx aTx0=
对于约束gi(x)≤0, 若gi(x0)=0, 则gi是x0的有效约束.
如g3是D的有效约束. 对于约束gi(x) ≤ 0, 若gi(x0)<0, 则gi是x0的无效约束, 或不取作用约束. B (Inactive constraint)
x2 F=ABC A E
C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讲义课件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讲义课件
学习不同的机械传动类型, 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和 链传动等。
传动比
了解传动比的计算和选择, 以实现所需的输出转速和 扭矩。
传动效率
掌握传动效率的影响因素, 优化传动系统的性能。
齿轮传动的设计原理
齿轮类型
学习直齿轮、斜齿轮和渐开线 齿轮等不同类型的齿轮。
齿轮设计
了解齿轮的设计原理和参数计 算,确保传动的平稳和可靠。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 基础-PPT讲义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设计原 理和实例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机械设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机械设计流程
1
需求分析
了解客户需求和要求,进行产品规划和功能分析。
2
概念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进行创意设计和初步选型。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 应用范围,做出合理的 材料选择。
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加工方法
1
加工工艺
Hale Waihona Puke 学习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如车削、铣削和钻削等。
2
加工方法
掌握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如金属加工、塑料加工和复合材料加工等。
3
加工精度
了解加工精度的要求和控制方法,确保零件的尺寸和质量。
机械传动基本概念
传动类型
3
详细设计
进行详细的零部件设计,确定参数和标准。
机械制图基础
平面投影
了解正射投影、轴测投影和截面投影等基本制图方法。
尺寸标注
学习如何正确标注尺寸和公差,确保设计准确性。
图样折叠
掌握图样的折叠方法,能够进行零件展开图绘制。
零部件图、装配图、爆炸图的概念与制 作

华科专业选修课

华科专业选修课

华科专业选修课
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科”)的专业选修课因学院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涵盖理工、人文社科、管理、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专业选修课程举例: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库系统原理、人工智能基础、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电子线路CAD等。

3. 经济学专业: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博弈论等。

4. 机械工程专业:机械设计理论、现代制造技术、机器人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流体力学等。

5. 新闻传播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媒体研究、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影视制作等。

6.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力学、生物医学仪器原理及设计、生物信息学等。

以上仅为部分示例,具体的专业选修课清单,请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各学院的最新教学计划或咨询相关院系办公室获取详细信息。

基础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基础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院别:城市建设学院专业班级:建工1002学生姓名:汪星新指导教师:凌平平(课程设计时间:20 13年1月7 日至20 12年1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页码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页码3.课程设计报告正文内容………………………………………………………页码3.1墙下条形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页码3.2墙下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设计……………………………………………页码3.2.1确定各类条形基础底面宽度………………………………………………页码3.2.2软弱下卧层强度的验算……………………………………………………页码3.2.3确定基础底板厚度及配筋…………………………………………………页码4.基础剖面尺寸的确定及基础底板配筋图绘制…………………………………页码5.总结……………………………………………………………………………页码参考文献…………………………………………………………………………页码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设计,初步训练学生查阅规范、手册标准图集、产品样本等设计资料的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方法,掌握一般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及要求1、题目描述:112=26%γ=18.9=23%=170粉质粘土=94γ=17.8杂填土5.00.85.00.8ⅡⅠ土工试验及动力触探结果现场鉴定地层剖面层底深度()层厚()层次3.0图1 地质剖面图(二)、墙下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设计1、设计任务某四层砖混结构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2、设计资料 (1)地质资料图2 平面图2、要求的设计成果及注意事项1、计算书要求:计算书包括封面(见统一格式)、正文,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华科大康园教师住宅小区基坑工程设计说明书20201115

华科大康园教师住宅小区基坑工程设计说明书20201115

武汉光谷地产有限公司华科大康园教师住宅小区基坑支护设计(审查修改稿)法人代表:总工程师:审定人:审核人:设计人:中机三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二O二O年十一月武汉勘察证书号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证书号:B142015783目录Ⅰ 文字部分1. 基坑工程概况 (3)1.1.设计依据 (3)1.2.工程概况 (3)1.3.周边环境概况 (4)1.4.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5)1.5. 工程地质条件 (5)2. 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6)2.1.基坑特点分析 (6)2.2.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 (7)2.3.支护方案比选 (7)2.4.基坑地下水处理方案 (9)2.5.设计原则 (9)2.6.基坑支护设计参数确定 (9)2.7.设计计算模型 (10)2.8.支护结构设计 (10)2.9.其它 (11)3. 地下水控制设计 (12)3.1.上层滞水处理措施 (12)4. 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12)4.1.施工顺序 (12)4.2.支护桩施工要求 (13)4.3.冠梁、支撑和混凝土挡板施工技术要求 (13)4.4.土钉挂网喷射砼支护施工技术要求 (14)4.5.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要求 (14)4.6.路面硬化及排水施工技术要求 (15)4.7.其它施工注意事项 (15)5. 基坑监测要点 (16)5.1.监测内容 (16)5.2.监测点布置 (16)5.3.监测要求 (16)6. 危险源分析及处置措施 (17)6.1.危险源分析原则 (17)6.2.危险源分析及安全预防措施 (18)7. 应急抢险措施 (23)7.1.组织措施 (24)7.2.技术措施 (24)Ⅱ 计算书Ⅲ设计图纸Ⅳ基坑审查意见书Ⅴ基坑审查回复意见表1.基坑工程概况1.1.设计依据本基坑工程支护设计依据以下资料:(1)《华科大康园教师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机三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 华科大康园教师住宅小区结构图纸和《华科大康园教师住宅小区总平面图》等(3)《基坑工程技术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159-2012(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武汉市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WBJ1-1-2014)(试行)(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18)(8)《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242-2014)(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10)《天汉软件》(ver2016)1.2.工程概况建设单位:武汉光谷地产有限公司结构设计单位:珠海市建筑设计院武汉光谷地产有限公司拟在武汉市洪山区华科大西路以南、大业花园路以东兴建华科大康园教师住宅小区项目,主要包括7栋34层高层住宅楼、若干2~3层商业及一个2层整体地下室。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华科)教材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华科)教材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编制目的和依据1.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目的1.1.1保证工程施工按合同要求进行,满足业主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周期的要求。

1.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依据1.2.1本工程建筑设计图纸1.2.2现场实际情况和业主提出的有关技术规定1.2.3国家现行有关法规、规范、规程及有关技术标准一.技术规范1.(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6.《建筑幕墙》JG3035-19967.《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948.《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划应用手册》9.《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10.《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J133-2001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3及J255-200313.《普通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与施工规定》DBJ15-6-92二、材料标准1.《铝合金建筑型》GB/T5237-20002.《铝及铝合金阳极化氧化、阳极氧化膜总规范》GB8013-873.《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T699-884.《碳素结构钢》GB700-885.《天然饰石材试验方法》干燥、水饱和、冻融循环后压缩强度试验方法GB9966.3 6.《天然饰面石材试验方法弯曲强度试验方法》GB9966.27.《天然饰面试验方法体积密、真密度、真气孔率、吸水试验方法》GB9966.3 8.《天然饰面石材试验方法耐磨性试验方法》GB9966.49.《天然饰面石材试验方法耐酸性试验方法》GB9966.410.《玻璃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211.《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12.《建筑外窗雨水渗透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8-200213.《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14.《建筑外窗空气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215.《建筑外门的风压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13685-9216.《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16729-1997 17.《建筑外门的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16729-1997三、施工、验收规范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2.《玻璃幕墙工程质量验收标准》JGJ/T139-2001及J139-2001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4.《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6.《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897.《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888.《钢架质量标准》JGJ741-919.《钢架检验及验收标准》JGJ742-9110.《建筑安装工程质量评定标准》GBJ301-8811.《建筑幕墙搞震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XJC001-941.2.4本公司针对该工程制定的有关设计方案1.2.5本公司制定的ISO9001体系文件中有关规定1.2.6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手册1.2.7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1.2.8 上级颁发的有关施工操作规程、技术、质量、安全、文明管理等有关规程、规定文件和要求1.2.9中标设计方案1.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思想1.3.1确保工程如期完工:本建筑外立面造型丰富,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工作量大,外装修的完工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的施工及能否按期交付使用,为此,本公司将采取各项措施,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介绍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介绍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介绍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该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专业培养研究生掌握建筑设计方法和理论,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理解有关的建筑历史、美学、心理行为与环境生态理论;掌握相关建筑科学、技术知识和法规、熟悉项目全过程;具有独立从事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组织与协调能力,具有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课题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及CAD操作技能。

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都市环境研究、生态建筑研究、传统建筑研究、景观园林研究、数字城市及建筑研究。

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城市与景观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研究与设计、传统建筑设计与研究、建筑技术科学与经济管理。

硕士主要学位课程:
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建筑理论专题、建筑技术专题、建筑历史专题、城市设计研究专题、室内设计等。

硕士主要选修课程:
环境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乡土建筑与现代化、室内设计CAD、商业建筑室内设计、文化建筑室内设计等。

华中科技大学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1.设计背景 (2)2.设计说明 (2)2.1基坑开挖断面设计: (2)2.1.1设计依据: (2)2.2支护方案: (2)2.2.1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2)2.2.2支护方案的选择 (2)3.桩锚体系计算过程 (3)3.1土压力计算 (3)3.2计算原理 (4)3.2.1计算工况 (4)3.2.2计算土反力 (4)3.2.3锚杆反力计算 (4)3.3设计验算 (6)3.3.1工况一 (6)3.3.2工况二 (6)3.3.3工况三 (8)3.3.4工况四 (10)3.4配筋计算: (13)3.4.1桩配筋: (13)3.4.2锚杆配筋计算: (14)4.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14)4.1施工工艺流程 (14)4.2测量定位 (15)4.3护筒埋设 (16)4.4钻孔及泥浆护壁 (16)4.5清孔 (16)4.6成孔检验 (17)4.7钢筋笼的制作 (17)4.8直螺纹连接要求 (18)4.9钢筋笼的吊装 (18)1.设计背景本工程最大基坑开挖深度为12米,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上层土层为粘性土,土层厚度为30米,3kN/m 191630kPa c =︒==γϕ,,。

试设计基坑支护方式。

2.设计说明2.1基坑开挖断面设计:2.1.1设计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正式稿)》基坑拟采用分布开挖,第一次先开挖至4米处,第二次开挖至7米处,第三次开挖至10米处,最后一次开挖至基坑开挖设计深度。

2.2支护方案:2.2.1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1)考虑到地下结构施工可能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基坑支护要经过雨季施工的考验,要求支护设计时需适当加大安全系数。

(2)护坡工程必须与土方工程一体化安排,要为土方工程的顺利施工创造快捷和良好的前提条件。

(3)护坡工程在确保为后续施工创造出良好的施工作业面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土方回填。

(4)护坡工程要尽量减少与土方施工的工序穿插的次数,以缩短工期。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框架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1.设计资料 (2)2.设计任务 (2)3.设计依据 (3)4.计算过程 (3)4.1选择基础的材料和埋置深度 (3)4.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尺寸设计 (3)4.3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剖面及构造设计 (4)4.4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 (5)4.5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配筋设计: (7)4.5.1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8)4.5.2基础梁配筋计算 (9)4.5.1基础梁剪力计算 (10)5.基础施工图绘制 (11)框架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1、设计资料1. 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如图1和表1所示。

0.000-1.600-0.600杂填土粉质粘土夹杂淤泥质土图1. 场地土层分布黄红色粘性土土层名称含水量w(%)重度γ(kN/m3)比重d s液限w L(%)塑限w P(%)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度)压缩模量E S1-2(MPa)承载力特征值标准值f ak(kPa) 杂填土16.8粉质粘土28.0 18.5 2.71 28.8 18.4 12 15 4.55 120黄红色粘性土 6.9 19.4 2.73 34.7 17.3 20 21 7.0 2002. 柱距布置及各柱端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设计值)如图2所示。

其中,M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3. 各柱截面尺寸:按荷载大小自行拟定。

4. 柱底面标高:-0.5 m。

2、设计任务1.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尺寸设计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剖面及构造设计;3.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4.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配筋设计;5. 基础的施工图等绘制。

3、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计算过程4.1. 选择基础的材料和埋置深度:由于杂填土不能做持力层,且粉质粘土夹杂淤泥质土的承载力比较小,同时粉质粘土夹杂淤泥质土的厚度不大,故选择黄红色粘性土作为持力层。

华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华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华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土木工程施工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基本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等知识。

本文将以华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为例,简要介绍课程设计的意义、内容、目标及评价体系。

一、课程设计意义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作为华科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具有以下意义: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所学的土木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实践能力: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增强创新能力: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4. 提升综合素质: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严谨治学等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土木工程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华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2. 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组织结构,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明确施工任务、施工区段、施工进度、资源配置等。

3. 施工现场管理:包括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临时设施设计、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等。

4. 施工成本控制: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5. 施工进度控制: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进度控制和调整,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6. 施工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三、课程设计目标1. 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

3.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4.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土木工程工作奠定基础。

华科基础工程浅基础汇总

华科基础工程浅基础汇总

hmax——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厚
56
57
58
2.3 地基承载力
一、基本概念
地基承载力
(Ground bearing capacity)
地基在达到(承载力或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59
◆极限荷载pu ——
地基发生整体剪切 破坏之前所能承受的最 大荷载。
0
pcr
pu
p
s
◆承载力特征值fa ——
在保证地基稳定 的前提下,使建筑物沉降
不超过允许值 的地基承载力。
60
二、 f a 的确定方法
理论公式法
静载荷试验法 经验类比法
61
(一)理论公式法——按 c、φ
1. 按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pu fa K
K——安全系数, 按设计等级、地基条件、 试验方法、荷载等确定(K=2~3) pu——理论计算的极限承载力。
土中水冻结,土体体积发生膨胀的现象
融 陷
(Melt settlement)
土中冰晶体融化致使土体发生下陷的现象
55
dmin Zd hmax
Zd Z0 zs zw ze
Zd——设计冻深(m)
Z0——标准冻深(m)
冻土 未冻土
dmin hmax
Zd
ψzs ——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ψzw ——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ψze ——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48
3. 地基土由上软、下硬土组成
(1)软弱土层较薄
软弱土层
h1<2~
d
坚硬土层
49
(2)软弱土层较厚——换土垫层法
d
垫层 坚硬土层
软弱土层

华科地基处理技术

华科地基处理技术

一、基本设计资料1.1、工程概况某六层住宅楼,建筑占地600m2,建筑面积4000m2。

1.2、基础形式与荷载条件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面25m×32m),基底压力180kPa,基础埋深3.2m。

1.3、工程地质条件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地面标高在3.90m,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0.52m,平均水位标高3.38m。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表1 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二、设计计算2.1、处理方案设计对于复合地基中加固桩体长度的选择,应该根据土层分布、工程要求等因素确定,当相对硬层的埋藏深度不大时,应按相对硬层的埋藏深度确定;当相对硬层的埋藏深度较大时,应按建筑物地基的变形确定;在可液化地基中,桩长应按要求的抗震处理深度确定。

桩长的具体选择可参考表2进行,桩长不宜短于4m 。

表2 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由表1中各土层承载力可知,为了满足承载力达到180kPa 的要求,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此工程需处理的土层主要由粉质粘土和淤泥组成,由于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和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松散砂土等地基,因此,根据表3初步选择桩长为l =19m 的水泥土搅拌法加固,桩径选择600mm 。

表3 桩长的选择2.2、布桩方式的选择布桩方式主要取决于基础的形式和地面尺寸。

桩在基础平面内可以布置成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形式。

不同的布桩方式有各自的特点,可参考表4选用。

表4 不同基础下的布桩方式对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且使用的是筏板基础,考虑到设计上的简便原则, 综上选择正方形布桩方式。

2.3、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中的单桩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也可通过计算确定。

对于水泥土搅拌桩承载力计算半刚性桩的破坏是以碎裂破坏和刺入破坏为主要破坏形式,因而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d k R 应分别按桩体材料强度和土对桩的支撑力计算,并取中较小值,即:,d k cu k pdkp si i p pR f A R U q l A q α==+∑(1)式中:d k R 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Pa ); ,cu k f 为与桩身加固体配比相同的室内试块(边长70.7mm 的立方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对于水泥土桩,取90d 龄期的强度,对于旋喷桩,取28d 龄期的强度;η为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可取0.35~0.5;p A 为桩的平均截面积(m 2); p u 为桩的平均周长(m ); i l 为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m );si q 为桩周第i 层摩擦力特征值(kPa ),对于旋喷桩,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侧壁摩擦力特征值,对于搅拌桩,淤泥可取5~8kPa ,淤泥质土可取8~12kPa ,粘性土可取12~15kPa ;p q 为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可按GBJ7-89《建筑地基设计规范》第三章第二节中的有关规定确定;α为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的折减系数,对于搅拌桩,可取0.4~0.6,其他情况可取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校区基础教学实验楼(二期)结构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校区基础教学实验楼(二期)结构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校区基础教学实验楼(二期)结构设计
卢雪来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03(000)0S1
【摘要】通过对基础选型及桩基设计提出的设想及对超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提出的处理手法的介绍,阐明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校区基础教学实验楼(二期)工程的先进合理性,同时总结了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体会。

【总页数】2页(P)
【作者】卢雪来
【作者单位】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18
【相关文献】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校区基础教学实验楼(二期) [J], 陈挺
2.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工科实验楼结构设计 [J], 周庆伟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校区基础教学实验楼(二期)工程设计有感 [J], 陈挺
4.管理成就同济——记110年历史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J], 郝秀兰;闫明
5.“中国医院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2008)”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院管理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隆重举行 [J], 邱心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
课程设计
学校:华中科技大学
学院:文华学院
专业班级:05土木工程1班
*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光永 (老师)
时间:2008年6月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
二、工程地质资料
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4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1,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0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

三、桩基础设计资料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2)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力F k=(3200+20n)kN,弯矩M k=(400+10n)kN⋅m,剪力H k=(50+2n)kN。

(其中,M k、H k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n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3)柱的截面尺寸为:400mm⨯600mm;
(4)承台底面埋深:d=2.0m;
(5)根据地质资料,以灰黄色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300⨯300mm,桩长10.0m;
(6)桩基沉降量容许值:[s]= 200(mm);
(7)沉桩方式:静压;
(8)桩静载荷试验数目为3,其中极限承载力最小的一个桩其Q-s曲线如图1所示。

四、设计内容及要求
(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确定桩数,桩的平面布置,承台平面尺寸,单桩承载力验算;
(3)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桩基沉降验算;
(5)桩身结构设计及验算;
(6)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7)桩及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图、节点详图、钢筋图、钢筋表和必要的施工说明;
(8)需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建议图纸采用A3幅面,表达要清楚;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幅面;装订顺序:封面(包含信息:《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施工图(图纸折叠成A4大小)。

五、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2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2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5)《桩基工程手册》编写委员会.桩基工程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6)莫海鸿,杨小平主编.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张克恭,刘松玉主编.土力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袁聚云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岩土工程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9
设计说明书
(一) 荷载情况
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力F k =3200+20⨯36=3920kN ,弯矩M k =400+10⨯36=760kN ⋅m ,剪力H k =50+2⨯36=122kN 。

(其中,M k 、H k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

) (二)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 按经验公式计算
左图图1.所示为经验公式原理图
由中建书式(4-22)k p p si i
R q A u
q l
=+∑
桩尖处为灰黄色粉质粘土层,液性指数L I =0.6(可塑性),桩的入土深度为10m ,由表可查得
p q =(900 1100)kpa,用直线插值法可得:p q =980kpa
桩侧土的摩擦力,查表可得: 灰色粘土:当0.75 1.0L I <≤ s q =17
24,取s q =17kpa;
灰黑色粘土:当0.50.75
L I <≤ s q =24
31,用直线插入,可得s q =29kpa ,将有关数值代
入中建书式(4-22):()2
9800.340.317928.21305.64R kpa kpa ⎡⎤=⨯+⨯⨯+⨯=⎣⎦
2. 根据静荷载Q-s 曲线:
550
550,275, 1.23302
u u k k Q Q kN R kN kN R R kN k ==
==== 综上,最终取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R=330kN 。

结构示意图 图2.
(三) 确定桩数、
桩的平面布置、承台平面尺寸及单桩承载力验算
1. 确定桩数
初步拟定桩的布置如图所示,按行列式排列,承台尺寸为:4.6⨯2.62
m 。

上部传来的轴力
k F =3920kN ,承台
及其以上覆土的平均重度取为γ=203
/kN m ,承台埋深已知为d=2.0m ,则有:
G=2.6⨯4.6⨯2.0⨯20kN=478.4kN 按中心受压确定桩的数量:3920478.4
13.33330
k F G n R ++'=
==根, 因为承台顶面有弯矩760k M kN m =⋅及122k H kN =作用,则承台地面有:
760122 1.5943k k M M H d kN m '=+=+⨯=⋅ 由于偏心作用,故取
n=(1.1~1.2)n '=14.63~15.9根,取n=15根。

2. 桩的平面布置及承台平面尺寸
桩距:330.30.9S d ==⨯= 取S=1.0m ,承台边长:a=2⨯(300+1000+1000)=4600mm , b=2⨯(300+1000)=2600mm ,承台高度:h=1.5m ,桩顶伸入承台50mm ,钢筋保护层取70mm ,承台有效高度0 1.50.07 1.431430h m mm =-==,桩布置及承台见下图图3.所示:
3. 单桩承载力验算 单桩所受平均作用力:3920478.4
293.2333015
k k a F G Q kN kN R kN n ++=
==<= ()()max max
min
2
227601221.52356.11.2396293.23230.106(21)
k k k k k
i M H h x R kN a Q
Q kN
x ++⨯⨯⎧<==±=±=

>⨯+⎩∑
综上所述,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四)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由灰黄色粉质粘土与黑色淤泥粘土压缩模量之比:
127.0 1.514.65S S E E ==,13
0.52.6
z b => 所以两层土压缩模量比值小于3,可按均匀土层考虑应力分布,不使用应力扩散角,即θ=0
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由中建书 式4-28)
0000
2()3920478.42(4.6 2.6)(17928.2)
4.6 2.6
sik i
z F G a b q l a b σ+-++-+⨯⨯+=
=
⨯∑=149kPa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8.9949.6118.5z σ=⨯+⨯=kPa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
286.1
19.07294
cz
m d z
σγ=
=
=+++,az f =100+1.6⨯19.07⨯(15-0.5)=542.5kPa
cz z σσ∴+=148.63+118.5=267.1kPa az f <
故下卧层承载力满足要求 (五) 桩基沉降验算
竖向荷载标准值为:F=3920kN
基底处平均压力为:392020 4.6 2.62
367.84.6 2.6F G P kPa A ++⨯⨯⨯=
==⨯ 基底自重压力为:18.822
237.62
d kPa γ⨯=⨯=
∴基底处附加应力为:0P =P -d γ=367.8-37.6=330.2kPa ,
桩端平面下土的自重应力c σ和附加应力z σ(z σ=40P α)计算如下 ① 在Z=0m 时,
c i i h σγ=∑=18.8⨯2+(18.9-10)⨯9+(19.6-10)⨯1=127.1kPa , / 1.8l b =
2Z
b
=0, α=0.250 , 04z P σα==4⨯0.25⨯330.2=330.2 kPa
② 在Z=2m 时
c i i h σγ=∑=127.1+2⨯(19.6-10)=146.3kPa ,/ 1.8l b =
2Z
b
=1.5 α=0.075, 04z P σα==4⨯0.075⨯330.2=99.1kPa
③ 在Z=4.5m 时,
c i i h σγ=∑=127.1+3⨯(19.6-10)+1.5⨯(18.9-10)=169.25kPa ,/ 1.8l b =
2Z
b
=3.5 α=0.041, 04z P σα==4⨯0.041⨯330.2=54.2kPa
④ 在Z=6.5m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