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传播的内容、特征与方式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哪些内容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05d4f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4.png)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哪些内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国各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体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简介。
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简介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运动。
它根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血缘和形神相依的联系,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形成了内涵广泛、层次纷杂的庞大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哲学、伦理、中医理论和古典兵法思想等都是武术的理论基础。
中国哲学与武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易经》以及后来发挥《易经》思想的《易传》。
阴阳五行、八卦生化的哲学观念,被作为拳理的哲理依据,运用在拳技理论中。
“天人合一”观对武术文化影响至深,各种象形取意的拳种和拳式,都在这一哲学观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知行一致”的哲学观念,也成为其理论指导原则。
武术要求“动静相生”、“刚柔互补”、“快慢相间”、“后发先至”等,这都是以阴阳辩证观念为指导的。
中国武术追求内向自我修养、整体和谐与抽象的武德武道的,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伦理,处处表现着我们这个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民族特征,形成了重传统、重经验、尊师爱徒的人伦观念,在儒家仁义精神的基础上,融汇了禅宗佛学的“持戒”、“化解”的慈悲胸怀,又以道家的“不争”、“虚静”修真养性来调处,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善良、诚信、热爱和平的美德。
中国武术正走向世界,在中国奥委会的努力下,武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借助奥运会这个表现舞台,吸引了广泛的中国武术爱好者,不仅因为它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因为它有着浓厚的文化内蕴,国武术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中。
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中国传统武术的来源个人自保原始社会:强弱争斗,一方动戈,继而出现武。
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而来。
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
![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afdb2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f.png)
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相关推荐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通用7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术进校园的推广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中华武术经过近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由单纯的武术格斗,武术竞技演练到了一种武术精神及艺术。
是当今世界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扬中华武术传统体育文化,让“武术进校园”这一科目在我区已展开实行。
我们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扬中国传统体育事业等相关政策的需要。
经过精心策划对比,我们选择了“五步拳”“初级三路长拳”这一科目进行全区校园内的武术推广和晋级。
二、活动主题传承中华武术魂、争做阳光好少年三、实施对象盘龙镇藕塘完小全体师生四、实施原则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健身、防身、娱乐、观赏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通过在平时观察中发现,武术是在学生中容易开展的一个项目。
武术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达到学生健康目的的有效手段,也是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们进行教学辅导,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舒展筋骨,强健体格。
在教学中,不仅传授技术动作,还传授给学生“尊师重道,勤学苦练,百折不屈”的武德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学好本领,力争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实施内容一年级(五步拳)、二至六年级(五步拳、初级三路长拳)、教师(二十四式太极拳)六、组织领导组长:秦雪副组长:官体良成员:各班班主任七、实施计划阶段一,制定武术进校园实施方案;阶段二,利用体育课学习;阶段三,利用课外活动的闲时间练习;阶段四,学校检查练习结果;阶段五,学校比赛。
试论武术文化的传播
![试论武术文化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1a4afbe9524de518964b7d99.png)
的绝 佳 良机 , 中国武 术 的机 遇 , 是对 中国武术 的 是 也 挑 战 。要想 进 入 奥 运 会 并 最 终 成 为 其 正 式 比赛 项 目 , 国广大 武 术 工 作 者 还 需 要 进 行 大 量 的切 合 实 我
际 的工作 。如何 将 中 国 武 术 文 化 推 向世 界 , 世 界 让
人 民 了解 中 国武术 , 同 中国武 术 , 同分享 中国武 认 共
术应 是我 们 目前 工 作 的 中 心 , 如 何 进 行 武 术 文 化 而
关 的名 称 , 以强 化武 术 的 中 国传统 文 化特 色 , 之 加 使
练 习 的同 时 , 了解 中国传 统 文化 的知识 。 ( )中 国武术 博 大精 深 , 2 内容 丰 富 多 彩 , 其 一 穷 生, 也不 过 窥其 一 斑 。 因此 应 对 武 术 运 动 的 动 作 内
武术 文 化得 以实现 传播 。如何 让 武 术成 为世 界人 民
共 享 的文化 , 们认 为 : 我
的增长 而 增加 , 时赋予 它们 不 同 的文 化 内涵 , 序 同 循 渐 进 , 与 中国武 术段 位考 试 相 适应 , 成 科 学 的完 并 形
DU - i Qi y
( h n I s.o E. W u a 3 0 9 C ia Wu a nt fP. , h n4 0 7 , h n )
A b t a t Th n r f u h o t e Ol mp c Ga s n e s p o l’ u d r t n i g a d r c g i s r c : e e t y o s u t h y i me e d e p e S n e sa d n n e o n — W
t fW u hu c lu e.Th sp p re p n s me h d r a tn u h u t r n v e o he i o on s utr i a e x ou d t o sofp op ga i g W s u c lu e i iw ft c ommo ha i g. s e i a i g r lto s a d me aofc lu e i r e o ltaI t e p e i he n s rn dis m n tn ea in n di u t r n o d r t e I he p o l n t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简介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764a2b52b160b4e777fcf36.png)
中国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为地域范围、具有中国特色的,从始延衍流传、如丝充满、人人皆有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武术的简介,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传统武术的简介中国传统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传统教育在于言传、身敎。
文在言传,武在身敎。
身体力行是敎、身正法明是敎、以身作则是敎、上行下效敩是敎。
武化,是身体力行的敎化过程。
中国传统武术的对比特征中国传统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运动、武术表演的不同。
传统武术现代体育运动武术表演精神武艺、武义、武德修养奥林匹克精神奇淫巧计核心目标竟竞巧实施方式自保自卫自立自足自强自胜自修自由竞争角逐比赛杂技技艺行为目标自保精进自我超越竞逐精进展示演示规则与约束道德各门类规则以奇、巧取胜方向对内。
了解自己,提升自己。
对外。
分析对手,制订相应举措。
对外展示武术与体育的关系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近代以前,根本就没有“体育”这个概念,而只有“文、武”之分。
武,在广义上已包含了所有形式的体育、又不局限于体育的外在形式。
我们耳熟能详的“百步穿杨”、“水上漂”、“神行太保”、“举石锁”等运动形式,都可以在西方体育中找到相对应的运动项目,而它们在古代中国都属于“武”的范畴。
在西方现代解剖学主导的竞技体育框架下,当代武术,被划归到表现难美性项群之下的一个运动项目,只不过是体育的几十分之一。
而事实上,武术不仅涵盖了西方体育的多种运动形式,而且,还拥有独特的东方传统运动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术不是隶属于体育,而是体育的上位概念。
武与表演、体育、竞技和格斗的不同一:武术与舞术不同舞术不是武术,就如放烟花不是投炸弹,一样。
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
![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b9b1a6a0b1c59eef8c7b4c5.png)
斯科大学 、 日本早稻 田大学 、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等 。其发展 为中国文化 的输出作了一定 的贡献 , 也为 中国武术教育 的输出树立了航标 。 出武 输
术 教 育 有 以 下 几 种模 式 可走 : 子 学 院珠 联 璧 合 、 同发 展 。 术 是在 与孔 共 武
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成熟起 来的 ,与汉语一样都承载着 中国传统文化 和 儒家思想 , 可以相容 。因此 , 两者 把武术教育作为孔子学院的一个专业 , 对其 进行 系统设置 , 当前 的“ 借助 汉语热” 带动武术教育的发展 。 43 _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的有效的传媒手段 随着传播科技 的进 步 , 计算 机通信网络 、 星通讯技术 、 卫 跨国广播 电视 的发达 和普及 , 形成 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 。 武术文化 的输 出, 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在武术 范畴内的广泛运用和武术信息对大众传 播 的广度和频度 。中国武术需要借助互联 网、 电影 、 电视 、 广播 、 报纸 、 杂 志等大众传媒 向世界传播武术文化 的哲学思维 、 价值观念和练习方式 , 塑造 国际舆论和公众意识 , 提升和维 护中国武术形象 。 4 加快武术产业化步伐 , . 4 提高武术 文化产 品竞争力 竞赛市场一直是体育产业的最 大市场之一。对于 中国武术来讲 , 竞 赛市场 的开发应该成为武术产业化 的重中之重。 09年 7月 2 20 6刚刚打响 的 wMA( wus uMA T R S O I TO 中国武术职业联赛 )wMA H S E SA S C A I N、 , 是 自发的通过契约形式建 立而成的合作共同体 , 在政府 的领导下 , 通过 制度与规则 , 保证俱 乐部及赛制的稳定 , 由全球从事武术运 动的俱 乐 是 部 自愿 以 契 约 的形 式结 成 唯一 全 国乃 至 世 界 的运 营 合 作 体 。 WMA 吸 引 了无数国人的 目光 , 这是一 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 它抓住 中国武术 的精 髓— —攻防技术来展开 , 经过 提纯后 的武术技法的真打实斗 , 在武术竞 赛形 式的标 准化 、 规范化方面迈 出了有益 、 可贵的探索步伐。
中国武术的现代文化传播
![中国武术的现代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2146c4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8.png)
中国武术的现代传播
说起咱中国武术,那历史可是悠长得很,从古至今,一直深受国人喜爱。
但到了现代,武术咋个传出去,让更多人晓得它的好呢?这事儿,咱们四川人也得来摆一摆。
你看嘛,现在科技发达,互联网满天飞,武术也搭上了这趟快车。
好多四川的武术大师,都开始在抖音、快手这些平台上,发些练功的视频,一招一式,那叫一个帅气,引得好多外地朋友都来围观,直呼“安逸得很”!
还有啊,电视上那些武打片,也是传播武术的好帮手。
像啥子《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里面的打斗场面,看得人是热血沸腾,不少年轻人就是因为这些片子,爱上了武术,还想来四川找个武馆,好好学上一学。
再来说哈学校,现在好多学校都开了武术课,娃娃些从小就能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爱国情操。
咱四川的武术学校,那也是名声在外,好多外地娃娃都慕名而来,想在这里练就一身好功夫。
更不要说那些国际赛事了,四川的武术选手,经常能在国际上拿大奖,为咱国家争光。
这样一来,更多的人就知道了中国武术的厉害,对咱四川的武术也是赞不绝口。
所以说,现代传播手段,真的是让中国武术焕发了新的生机。
咱四川人,也得继续努力,把这门国粹发扬光大,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武术的魅力!。
学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价值与特征刍议
![学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价值与特征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4ec017cebb4cf7ec4afed0fb.png)
21年2 0 0 月
第 7卷 第 2期
【 武术文化研究 】
学校武术文化传播 的价值 与特征刍议
程 丽芬 王程 辉
( 江西 教育 学 院体育 系 ,江西 南 昌 302 ) 30 9
摘 要: 学校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是 不容忽视的 , 文章从学校 武术文化传播的含 义、 价值等 方 面进 行探 讨 , 索 当前 学校 武术 文化传 播 的特征 , 析 其传播 过 程 的不足 之 处 , 探 剖 旨在 弘扬 中华 武术 , 动 推 我 国学校 武术文 化的传播 进 程 。 关 键词 : 学校 武术 传播 价 值 特征
讲 求“ 、 、 、 ” 仁 义 礼 信 的儒家 哲学深深影响着 中国武术 的伦 理思想 , 并成 为其基础和核心。学 生通过武术文化的教育 , 提升
文化及中国现代武术文化传承并不断推广 的一个子系统 。校园
武术文化传播系统是由诸多要素构成并表现为一定的学校武术
了人文素养 , 了个人素质修养 的提高 , 注重 面对竞争保持 良好的
心态 。同时 , 和谐是武术独特的价值取 向, 武术文化视人体身心 和谐为 真 , 际和谐 为善 , 人 天人 和谐 为美 , 和谐 构成了武术文化 发展 的根基 。运 用武术文化教育 , 使学生领悟武术文化 “ 天人合
调息行气和意念 活动 , 调节 内环境 的平 衡 , 调养 气血 , 改善人体
机能 , 健体强身。普及武术 , 弘扬 中华武术文化 , 通过习练武术 ,
文化地理学认为 , 文化扩散分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两大类。 迁移扩散是 一种原始的 ,在一定 时间范围 内能起 到立竿见影效 果 的文化扩散方式 , 它是指具有某种思想 、 技术 的个人或集体从 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 地区,结果把这种思想或技术带到新 的 地 区的扩散方式 。 迁移扩散是随着人的流动 而传播的 , 扩展扩散
关于武术的资料
![关于武术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d6f1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4.png)
关于武术的资料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精神。
从古至今,武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是古代人民战争经验的结晶。
在战争中,人们通过对抗,逐渐总结出各种武术技巧,并传承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和文化表现形式。
武术不仅注重技巧的熟练,更强调内心的修养和意志的坚定。
练习武术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更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修身养性,培养意志力和耐力。
武术包括拳术、剑术、刀术、棍术等多种种类,每种武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讲究内力和呼吸的配合,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理气血。
而武术中的剑术则强调快速准确的出剑动作,精准的攻击要害,体现了剑的灵动和快速。
不同的武术种类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技术要求,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练习者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不断追求完美。
除了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外,武术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华武术之乡”。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都有对武术的描写和赞美,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以及《水浒传》中的宋江、李逵等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武艺成就都展现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身心修养的重视,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许多人通过练习武术来强身健体,放松心情,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武术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各种武术表演和比赛吸引着大批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总的来说,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武术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热爱武术,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武术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中国武术的现代文化传播
![中国武术的现代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ff814b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6.png)
中国武术的现代传播
说起咱中国武术,那可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嘞。
从古时候起,武术就是咱中国人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本事。
不过嘞,到了现代社会,武术可不光是打打杀杀那么简单咯,它还多了一种新身份——文化传播的大使。
你看嘛,现在好多地方都兴起了武术热,不光是小娃娃些,连大人些都爱得不得了。
公园里、广场上,到处都是练太极拳、耍长拳的。
这些武术不仅让人身体好,还让人心情舒畅,真的是一举两得。
再说说电视电影上,那些武侠片、功夫片,哪个不是火得不得了?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些武术明星,哪个不是家喻户晓?他们通过电影,把中国武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咱中国武术的风采。
还有啊,现在互联网也发达了,好多武术爱好者都在网上开起了直播,教大家练武术。
有些老师傅,一辈子都在钻研武术,现在通过网络,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本事传给更多的人,真的是造福后代啊。
总的来说,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播,真的是越来越广了。
它不光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咱中国人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武术还会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爱上它。
中华武术的文化输出与国际传播
![中华武术的文化输出与国际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737f5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b.png)
中华武术的文化输出与国际传播中华武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华武术在国际舞台上也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一张名片。
在文化输出与国际传播方面,中华武术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也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首先,中华武术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和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武术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融合了中国哲学、艺术、医学等多种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宇宙、人生的独特理解。
通过世界各地的表演和比赛,中华武术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中国人民对和平、友爱、团结的追求,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传统美德。
其次,中华武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对国际友谊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华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和练习中华武术,外国人不仅能够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能够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设立了中华武术学校,培养了大批中华武术爱好者和专业人才,为中华武术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中华武术的文化输出也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随着中华武术在国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也获得了国际认可和市场需求。
武术培训、武术表演、武术服饰等各种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不仅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利润,也为中国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提升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文化输出与国际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
通过中华武术的传播,中国文化得以在国际社会中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风采和魅力,为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希望未来中华武术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武术文化的全球传播
![武术文化的全球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43346018102de2bd960588f0.png)
武术文化的全球传播1 武术文化全球传播的必要性武术在商周时期就存在了,但其发展成熟是在明清时期。
在这一漫长的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武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大派儒家的许多仁礼思想因素,众所周知,武术传承对传承者的德行要求很高,“未曾?w 艺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 “尊师重道,德艺双馨”都是千百年来武者践行的准则;武术还吸收了中国的两大教派佛教和道教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禅悟精神,倡导修身和修心合一的禅武精神;民族传统中的和谐因素也参与到了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最初简单暴力的拼杀格斗经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武者思想体系。
如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但其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并不占优势,文化产品的出口与进口不成比例。
中国想要在参与和维护国际体系中进一步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增进国际合作,提高国家的影响力不得不诉诸于软实力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硬实力的发展在客观上打破了现行的国际体系、格局,不断产生的中国机遇论和中国威胁论是这一现实的客观反映。
中国硬实力的高速发展也逐渐面临着一些问题,其受到了诸如市场的供给、能源、文化差异、政治偏见等因素的限制,这就表明了重视和加强软实力建设具有可持续成长价值。
文化是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立足点,是一国人民的精神寄托、是团结凝聚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后推力,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的全球传播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在全球文化传播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武术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在全球传播中是有优势的,因为武术文化的载体是作为体育项目的武术竞技,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关注。
而武术作为一个体育项目而言相比于世界上的其他体育项目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世界上的其他体育项目,比如拳击、摔跤、击剑等都有其独特的技击特点,但没有一项能够像武术那样最全面、最系统的表现多种形式的攻防技击内容。
像拳击、摔跤等都有其特殊的年龄群体,这种运动并不适合老人和小孩,而武术则具有广适性的特点,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用于不同性别、体质、年龄的人。
国际关系中的武术文化交流
![国际关系中的武术文化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41ad5da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7.png)
国际关系中的武术文化交流国际关系是一个涉及国家之间复杂互动的领域,而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武术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意义、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武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武术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传播与交流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解和接受武术文化。
通过武术比赛、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培训班等形式,武术文化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武术文化的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也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武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各国人民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吸收彼此的文化精髓,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二、武术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增强国家软实力武术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在国际关系中传播和交流武术文化,可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同时,武术文化也可以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
2.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武术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传播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武术比赛、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各国人民可以相互了解、学习、借鉴彼此的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同时,武术文化也可以成为各国之间合作的重要领域,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3.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武术文化强调的是和平、和谐、包容、尊重的理念,这与国际关系中的和平与稳定理念相契合。
通过在国际关系中传播和交流武术文化,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同时,武术文化也可以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推动全球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三、未来发展趋势1.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武术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传播和交流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武术文化的传播渠道将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另一方面,武术文化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提升,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参与到武术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来。
国际关系中的武术文化传播
![国际关系中的武术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42809ab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4.png)
国际关系中的武术文化传播摘要:武术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主要探讨了武术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传播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武术文化在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期为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武术文化的传播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武术不仅具有健身、娱乐、竞技等多种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因此,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武术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传播现状1.武术赛事的举办:近年来,国际武术赛事的举办逐渐成为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通过各类武术比赛,各国人民可以近距离地感受武术的魅力,增进对武术文化的了解。
2.影视作品的推广:随着影视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武术题材作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3.教育领域的交流: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在教育领域,各国之间的武术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
通过互派留学生、教师交流等方式,武术文化得以在国际间传播和传承。
4.民间组织的推动:民间组织是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
通过各类武术协会、俱乐部等民间组织的推动,武术文化得以在民间广泛传播,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三、影响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因素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外交政策等都会影响到武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因素在武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3.文化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
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武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不同媒介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的优势和不足》
![《不同媒介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的优势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745ea2e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f.png)
《不同媒介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的优势和不足》一、引言武术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和文化,也是中国独有的体育竞技项目。
然而,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传播和保护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不同媒介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的优势和不足。
二、不同媒介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优势1. 传统媒介的传播优势传统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在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媒介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稳定的受众群体,能够有效地将武术的技艺和文化传递给更多人。
此外,传统媒介还能提供更为详细和专业的武术技艺教学,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技艺。
2. 数字媒介的传播优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媒介如网络、社交媒体等在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媒介具有互动性强、信息更新快、传播范围广等优势。
通过数字媒介,我们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实时互动,使得武术文化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同时,数字媒介还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武术文化内容,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现代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优势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将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受众。
这种结合使得武术文化的传播更加具有互动性和沉浸感,有助于提高受众对武术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不同媒介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1. 传统媒介的保护作用传统媒介如纪录片、专题片等能够详细记录和展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
这些内容可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料,为武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
2. 数字媒介的保存功能数字媒介可以以数字形式保存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和视频,防止因物理载体损坏而导致的文化遗失。
同时,数字媒介还可以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备份和远程访问,方便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武术文化。
关于武术的论文
![关于武术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167c33b14e852459fb57ae.png)
关于武术的论文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1)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武术文化特征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发展前景引言: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
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哲理性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
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事一……(周继旨:《论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思想模式的形成》,见《论中国哲学史》,浙江人民出版1985年版),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
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
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
如孙福全《八卦掌》借助天地之气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
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
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对外传播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对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617e92f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6.png)
不断创新,有效加快了中国武术走出国门的进程。我们 应当紧紧抓住新媒体技术这一有效途径,在尊重文化差 异的基础上向世界展示中国武术,力求用更好的作品展 示中国武术理论知识和武术背后蕴涵的民族精神,让世 界了解中国武术。新媒体平台是当前时代背景下最为方 便快捷的武术传播路径,我们要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 牢牢把握这一有效传播媒介。 4.2 中国武术传播内容满足网络传播多元需求
在 Twitter 有外国网友提出疑问:中国的武术家是 怎么用手劈开木板的?如何做到用手挡刀?成龙针对问 题进行了线上解答。作为全球功夫巨星,成龙在 Twitter 所进行的武术知识讲解影响力可想而知,此时全球网 友 都 是 中 国 武 术 知 识 的 接 收 者。Facebook、TikTok、 Twitter 等自媒体平台是武术对外传播的重要路径,上传 的武术作品具有独特性和真实性。自媒体以其自身非官 方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在全球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逐渐 成为了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中国的武 术文化走出国门提供了线上发展平台。并且自媒体平台 不只是单方面地进行武术知识传播,平台还设有评论区 供广大网友提供反馈信息,在这样活跃且多元的环境中, 双方展开了良性互动。最终结果是传播者通过反馈信息 可以逐渐完善自身的输出方式与讲解内容,网友则打开 了了解中国武术的新大门。 3.2 中国武术海外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2.3 受众广泛的双向传播模式 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不仅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也打开了专业领域的枷锁,全球各行各业人士都可以通
学生,全球人士都可以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了解中国武术 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到中国武术。同时,人人是中国武术
知识。中国武术网络学习模式也因此呈现出互动性、即 传播的受众亦是主体,这种双向的传播模式无疑大大
对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认识
![对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f08f3f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5.png)
对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认识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融合了中国古代武术、哲学、道德观念以及艺术美学等多种元素。
它不仅是一种武艺技能,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体育活动。
以下是对武术的认识:1.历史与文化传承:武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它承载着中国文化、哲学和传统价值观,反映了中国人对身体、意志和生命的理解。
2.多样性与分支:武术涵盖了多种武术形式和流派,如太极拳、少林功夫、武当拳、形意拳等,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套路和理念。
3.身心修养与健身效益:武术注重身心合一,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力量的发挥。
通过武术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耐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4.自我防卫与技能提升:武术不仅是一种运动形式,也是一种实用的自我防卫技能。
它强调技击技能的训练,让人们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提升身体素质。
5.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因其独特的美学和技巧而受到喜爱,更因其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而备受尊重。
6.套路与技击:武术以套路为主要训练方式,套路是一系列的招式、动作和姿势的组合,它包含了武术技击和动作表演的核心内容。
7.道德与哲学观念:武术强调“武德”,不仅仅是技术的表现,更注重修身养性,提倡礼仪、诚信、忍耐、谦逊等传统道德观念。
8.竞技比赛与表演艺术:武术除了作为竞技运动外,也是一种表演艺术。
武术表演融合了美学、舞蹈、音乐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武术不仅是一种传统体育项目,更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丰富多样的技术和哲学内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面发展身心的方式,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武术文化传播的内容、特征与方式
![武术文化传播的内容、特征与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73e8691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f.png)
ONE
02
武术文化传播的特征
武术文化传播的特征
(1)优势传播性越是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越容易得到传播,所以文化交流的主要流向是 从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向文明程度较低的文化流动。武术文化同样如此,在近代武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二者间存在着时代的、经济形态的,甚至政治结构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明显差 异,因而分别处于较高和较低的两种不同发展层次,二者交流的主要流向自然是由东向西。这便导致了东 西方武术在一个多世纪的交往过程中,后者处于劣势地位。在同一个国家内部,武术文化的优势传播性同 样存在。 (2)传播的圈层性武术文化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外层的器物层、中层的制度层和深层的心理价值层,那 么武术文化在其传播中也不能不带有圈层性的因果关联现象。传播的圈层性不仅表现在武术文化自身之中, 也同样表现在武术文化的受体之中。从武术文化自身来看,器物层和制度层比较容易变动,较易向外传播, 而心理价值层却往往表现出惰性的稳定状态,
人际传播方式
因为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习武开始便陷入“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的境地。至于少林、武当、峨嵋等门派之间,则相互封锁而 少有交流,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有武林盛会,最后往往因为互不服气, 常常以大打出手、不欢而散而告终。
谢谢
人际传播方式
人际传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常是面对面的、不公开的场合的交际。人际传播的特点在于反馈灵 活,互动频繁。这种传播方式特别讲究一一对应的师承关系,最大的好处是关门授徒,口传身教, 手把手地教,不变形,不走样,容易形成独门绝技。历代祖师爷们将己之所学视之为“大道唯一”, 而倾毕生精力潜心苦研,不断充实和完善各自门派的内容。以拳术为例,就形成了南拳、北腿、内 家、外家诸多拳种,使得各门各派历经千年而不衰,动作与技艺日益精进。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 易见的。近千年来,一些民间的武术家及武林后学们,由于入门就要接受传统武德的熏陶,对于祖 训一般不敢越雷池一步,大都停滞于“为师者日,为徒者诺”的旧有观念束缚之中,即便如今,还 是有相当一部分习武者虽已有多年习武经历,且已为人师,但对于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学理知识, 尚还处于懵懂的状态,要他们比划一下尚可,但要他们形而上地说出个中酸甜苦辣之味,却非常困 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文化传播的内容、特征与方式
(一)武术文化传播的内容
从武术传播对象即武术接受者的角度看,武术文化传播具有教育功能。
武术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相比武术技术来讲更有丰富的底蕴和生命力,它承载了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受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古代的“身传、口授”,发展到今天规范、系统的武术教育体系,武术文化基本上形成了习武者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的实质是对武术习练者进行身心调节。
在这些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中,我们要传播的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
概括起来,笔者认为高校中武术文化传播的应该有以下内容:坚定的民族志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品质修养;“匡扶正义、操守节气”的浩然正气。
这些武术文化内涵与高校的德育工作内容密切相关,政治方向教育中包含着爱国精神和民族志向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中包含着“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匡扶正义、操守节气”等内容;道德行为规范中包含着“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等内容。
这些武术文化的思想精华可通过武术文化传播这一手段来传授给习武者。
(二)武术文化传播的特征
(1)优势传播性越是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越容易得到传播,所以文化交流的主要流向是从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向文明程度较低的文化流动。
武术文化同样如此,在近代武术文化传播的过
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二者间存在着时代的、经济形态的,甚至政治结构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明显差异,因而分别处于较高和较低的两种不同发展层次,二者交流的主要流向自然是由东向西。
这便导致了东西方武术在一个多世纪的交往过程中,后者处于劣势地位。
在同一个国家内部,武术文化的优势传播性同样存在。
(2)传播的圈层性武术文化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外层的器物层、中层的制度层和深层的心理价值层,那么武术文化在其传播中也不能不带有圈层性的因果关联现象。
传播的圈层性不仅表现在武术文化自身之中,也同样表现在武术文化的受体之中。
从武术文化自身来看,器物层和制度层比较容易变动,较易向外传播,而心理价值层却往往表现出惰性的稳定状态,一般不易变动。
这样,武术文化传播的圈层性就表现出器物层向外传播的速度最快,制度层次之,而心理价值层最慢的特征。
总的来说,受体文化的圈层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圈层,即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圈和文明程度较低的文化圈.当外来的文化传播到受体文化圈时,文明程度高的文化圈比较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所以武术文化往往首先被受过教育的人所接受,被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所接受。
(3)文化维模功能之制约性。
文化的维模原理认为,当一个社会面临崩溃,内部运行机制已经失调,或者处于惰性的慢变状态中时,传统文化会对外来文化进行顽强抵抗,产生一种封闭的文化现象,从而对传统文化自身起到维持和保护作用。
解放前的中国,内战不断、政府无能、经济萧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外来文化必然要受到文
化维模功能的制约而难以进行传播。
文化的维模原理又认为,当一个社会内部协调稳定,且处于向上发展的阶段时,社会会呈现出较为开放的局面,文化维模功能相对外来文化的作用也比较“宽容”,能够更多地促进社会接受先进的外来文化。
如今,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武术文化的传播相对来说就容易些。
所以当一个社会处于非良性运行状态时,武术文化的传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反之,则会得到促进。
(三)武术文化传播的方式
(1)大众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是一种公共传播,它通常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电影、图书、广告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人们习惯上从两个角度来划分大众传播媒介: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看,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分成新闻媒介和非新闻媒介,属于新闻媒介的有报刊、电台、电视、网络,据说还有人把手机短信息列为第五新闻媒介,其余的都是非新闻媒介;从传播手段看,大众媒介可分成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前者俗称纸媒,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后者则包括广播、电视、网络、电影等。
在与传统的大众传播相比,武术网站算是一支独秀了。
网站已经成为传播武术文化最全面最丰富的媒介,它们对于中国武术的三大改革——一力争竞技武术进奥运,加快竞技武术改革步伐,武术进一步走向市场——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国家体育总局属下的中国武术协会和武术管理中心主办的中国武术网内容丰富,信息
权威。
(2)群体传播方式
群体传播又称为团体传播,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已不限于个人交往的狭窄范围,而是纳入了社会系统。
其特点是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都包含着能动的相互关系。
在群体传播中,往往因传播而形成一种凝聚力,特别是组队出访外地乃至海外,队员之间异常团结,因为个人参与群体传播必将会接受群体的影响,产生对群体的归宿感、认同感和获得支持的力量。
我国的武术群体传播可以分为武术竞技、武术教育和武术表演等多种类型。
武术竞技群体一般以运动队的形式体现,有官方的武术队,也有民间的武术队,各自的使命不同。
官方武术群体重在为国家和地方夺取奖项,而民间武术群体主要以巡回表演来养队。
作为武术教育的一般群体,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样式是武校。
可以说,全国任何一个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武校。
而全国武校最集中的地方,莫过于少林寺所在地的河南省登峰市。
高峰期曾有来自全国的数万名求学者云集在少林寺周边,亦文亦武,读书修炼。
当然,正规而又高级的武术教育群体,当属目前国内16所体育高等学府所开设的武术专业了,其招生计划中的名称叫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而进入这一专业学习的大学生,有两种专项供他们选择,一部分人练套路,一部分人练散打。
练套路需要多年的积累,而练散打则有速成的味道。
从就业形势来看,练好套路更容易受人欢迎。
表演的队伍主要是由武术专业团体和在校学生组成,我国每年总有数不清的武术团队应邀出国表演,在给外国观众提供视听觉享受的
同时,也在无形中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3)组织传播方式
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它的特点是:某一组织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实施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传播过程。
组织是否具有权威性,往往表现为传播内容是否具有可信性。
组织的威望越高,传播的信息就越被人们所信任;反之,传播内容越可信,组织就越具有权威性。
目前,武术运动组织的权威垂直机构依次为国际武联、各大洲武联、各国武术协会、各武术俱乐部。
武术组织与武术赛事是密切相连的,而比赛既是竞技,也是文化传播。
由国际武联组织的权威赛事,主要是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武术锦标赛,另外,还设世界杯武术单项比赛。
武术文化的组织传播方式主要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横向传播三种。
其中,近年来比较引人注目的中泰对抗赛、中美对抗赛、中法对抗赛、中日对抗赛等赛事,都是由中国武协与相关国家武协之间所组织的横向比赛,也自然是武术文化的横向传播。
(4)人际传播方式
人际传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常是面对面的、不公开的场合的交际。
人际传播的特点在于反馈灵活,互动频繁。
这种传播方式特别讲究一一对应的师承关系,最大的好处是关门授徒,口传身教,手把手地教,不变形,不走样,容易形成独门绝技。
历代祖师爷们将己之所学视之为“大道唯一”,而倾毕生精力潜心苦研,不断充实和完善
各自门派的内容。
以拳术为例,就形成了南拳、北腿、内家、外家诸多拳种,使得各门各派历经千年而不衰,动作与技艺日益精进。
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近千年来,一些民间的武术家及武林后学们,由于入门就要接受传统武德的熏陶,对于祖训一般不敢越雷池一步,大都停滞于“为师者日,为徒者诺”的旧有观念束缚之中,即便如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习武者虽已有多年习武经历,且已为人师,但对于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学理知识,尚还处于懵懂的状态,要他们比划一下尚可,但要他们形而上地说出个中酸甜苦辣之味,却非常困难,因为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习武开始便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
至于少林、武当、峨嵋等门派之间,则相互封锁而少有交流,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有武林盛会,最后往往因为互不服气,常常以大打出手、不欢而散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