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 共享美好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
——安吉县近年来全力以赴开展“中国美丽乡村”纪实
安吉美丽乡村创建四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自2008年创建以来,已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50个、重点村14、特色村4个,创建覆盖面已达到89.8%。
构建了一个县域大景区的基本雏形,开通了“黄埔江源”、“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美丽乡村精品观光带,初步形成了“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个层次的美丽乡村大格局,一个全域景区化打造、立体式经营的“可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现代型美丽乡村正在逐步成型。
打造了一张响亮的国家级新名片,以“中国美丽乡村”为总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得到一大批领导、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家质监总局把安吉县作为“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县;省委常委会把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省战略全面推广实施,使“中国美丽乡村”成为继“中国竹乡”、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后的第三张名片。
四年来,安吉县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被授予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先进单位;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荣誉;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荣誉;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授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示范县荣誉;2011年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荣誉。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考核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一等奖,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胜单位,2011年在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考核中名列第一,全国“三农”专家将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经验明确为“安吉模式”。
尽心谋划,成功探索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模式
创设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
一是出台相关文件。
2008年初,安吉县农办在深入研究上级精神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提出了美
丽乡村建设的四大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步骤、工作原则和领导机制,为“中国美丽乡村”搭建了最初的框架体系。
二是制定规划编制。
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的基础上,邀请浙江大学高标准编制《“中国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按照全县一盘棋的“大乡村”理念,形成了“一体两翼两环四带”的美丽乡村总体格局,为美丽乡村的科学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是落实启动实施。
出台《2008年“中国美丽乡村”实施意见》、《2008年“中国美丽乡村”考核办法》等工作文件,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考核标准、相关政策等工作体系,牵头搭建了各部门分工负责、乡镇属地管理、行政村主体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组织体系,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
构建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
根据美丽乡村阶段工作特点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县农办出台每一年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深入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课题,相继出台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中国美丽乡村”考核验收办法》、《安吉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安吉县经营乡村行动计划(2010-2012)》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构建起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机制,使“中国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美可持久,形成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规程,并提炼成为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成果。
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品牌形象。
认真总结宣传安吉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编印《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系列丛书1-3册,举办“中国美丽乡村节”和各类推介会,扩大美丽乡村影响力。
从2008年创建以来,先后引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新浪网专门开设专栏,深度报道安吉美丽乡村建设。
2009年,安吉县被国家农业部、旅游局联合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被民革中央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基地。
2010年,安吉美丽乡村建设被评为2010年全省十大创新案例,被国家质监总局命名为“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县。
2011年1月,省委、省政府以安吉经验为样板,出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纲要》,美丽乡村上升为全省发展战
略,确立了“中国美丽乡村”在全省、全国的品牌,使之成为继“中国竹乡”、全国首个生态县之后成为安吉县第三张国家级名片。
扎实推动,形成城乡一体美丽乡村整体格局
强化督查指导,超计划推进美丽乡村创建。
开展对美丽乡村创建主体工作的全程管理,精心安排各年度创建工作,起草年度工作意见,明确工作重点,拟定工作方案,分批、分层、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创建。
具体包括:做好年度申报工作,确定年度创建名单。
四年来,全县共有168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建成精品村150个、重点村14个、特色村4个,建设的覆盖面达到89.8%以上,12个乡镇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
开展美丽乡村业务培训,四年培训村级两委干部800余人次。
开展环境提升专项设计和评审工作,对各创建村环境提升专项设计进行严格评审把关,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高标准、高品位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全县“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总体形象已经初步形成。
开展部门与乡镇、村的结对帮扶工作。
每年安排15个重要经济职能部门与乡镇、85个部门与创建村、近百家企业与行政村结对共建。
采取个性化考核和政策倾斜等办法支持平原土斗区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做好两个集中,做活五大要素”的要求,明确创建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平原斗区偏远山区创建比例达到82%。
认真落实项目对接,全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县农办会同有关部门,通过“五+X”的办法整合各类涉农项目,集中力量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根本改变了全县农村的环境面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四年来,共实施了各类重点建设项目1957个,完成项目投资17.88亿元,12个乡镇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农村环境得到全方位提升,安吉县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人居奖”。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普惠面不断扩大,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批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农村乡土文化全面得到挖掘和繁荣。
共建成郎村、上张、迂迢、尚书圩村等一批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文化类型和不同展示方式的村落文化生态展示馆31个。
全力推进美丽乡村精品区建设,“一环四带六区”美丽形成格局加快形成。
牵头主抓美
丽乡村精品区建设,2009年,集中三个月左右时间,投入1.2亿,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水平整体推进,完成了“黄浦江源”精品观光带、中国大竹海”精品观光带、“昌硕故里”精品观光带、“白茶飘香”精品观光带集中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实现了四条美丽乡村精品观光带全线贯通,使其亮点更集聚、特色更鲜明、内涵更丰富,在全国“乡村旅游节”举办期间很好地展示了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的创建成果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2010年,全力开展“一环四带六区”建设经营工作,以县域交通环线为脉胳,做精四条精品带,串起六大核心区,基本形成了“一环四带六区”的整体格局,并通过实行建设经营区块责任联系制度,重抓22个重点项目,全县休闲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升。
2011年,启动“风情小镇”建设,狠抓精品提升工程,倒计时推进精品区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的全域化、立体式的县域大景区,力求实现环灵峰山核心区基本成型,其余六个精品区显著提升。
持续加强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研究制定了关于完善全县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按照“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的总体要求,强化经费保障和监督考核,建立健全长效管理的基本工作机制。
成立村庄长效管理考核督察办公室,采取月检查、月通报、月轮换和年考核的形式,对全县187个行政村进行全面专项督察考核。
引入城市物业管理模式,建立“乡镇物业中心”,健全管理队伍,成立288支义务保洁队;聘请县、乡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以及乡镇退休干部,成立41人的长效管理社会监督员队伍;制定长效管理办法和细则,动真碰硬,通过媒体曝光和点名通报等方式对脏、乱、差现象进行督察整改,会同乡镇探索先进物业经验进农村,试行社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实现了全县所有村庄长效管理的规范化、日常化管理,长效管理制度得到健全巩固。
三年累计发放长效管理资金3600余万元。
大力实施美丽乡村“经营提速”工程,乡村经营蔚然成风。
深入调研美丽乡村经营课题,结合安吉实际,制定《安吉县经营乡村行动计划(2010-2012)》,确立县为主导、镇(乡)为主体、村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区域互补、功能互补、资源互补,迈出了全面经营美丽乡村的实质性一步。
县农办与县旅委联合举办美丽乡村经营与休闲旅游发展
专题研讨班,带队学习考察苏州吴中区旺山村的整村经营模式,为安吉县乡村经营提供鲜活样本。
一批以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现代竹业、三产服务、老年养生、休闲体验等不同定位的村应运而生。
积极支持报福镇、郎村村、尚书圩村等镇村尝试探索市场化接待路子,2011年,乡镇、村两级通过有偿服务方式接待的各类考察团队达到300多批次,实现盈利100余万元。
务实创新,为未来“三农”工作增添后劲活力
深化系列农村改革,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金融体制创新等一系列改革,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林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毛竹股份制改革全国首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
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培育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
一产“接二连三”进程加快,产业发展融合度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经过四年来的发展,2011年,安吉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152元,比上年增加1312元,增幅连续4年居全市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6:1,明显低于全国3.23:1和全省2.42:1,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拓宽美丽乡村融资渠道,促进各类社会资本向美丽乡村建设聚集。
四年来,公共财政投向“三农”资金累计达到10亿元以上,引导大量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重点项目投向“三农”的资金总量累计达到50亿元以上,这四年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最快的四年。
成立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总公司,进行项目开发、论证和包装,通过项目申报、土地流转、融资统筹等办法,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支持,推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经营滚动式发展。
2010年单笔融资3亿元,2011年6月已全部到位,有力地支持了灵峰休闲度假区和梅溪镇美丽乡村的项目建设。
实施项目脱贫计划,扶持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壮大。
借鉴嘉兴、慈溪等地经验,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积极实施薄弱村项目增收计划,提出“两年实现9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目标。
2010-2012年,两年完
成87个村增收任务,全县集体经济稳定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9.4%。
2010年,县农办与县财政、县农业局联合出台《安吉县2010年度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向省财政厅争取扶持资金100万元,落实5个村开展试点工作。
拓展劳动力培训方式,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重点围绕实现“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总体工作目标,不断完善创新各项政策措施和帮扶举措,将单纯的培训就业引向积极的创新创业,凸显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实际、实用、实效。
2008年来,全县共开设各类培训507班次,培训农村劳动力53268人,其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6532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1131人。
开展联动培训,增强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农村培养迫切需要的实用人才。
开展“五百行动”驻村帮扶,切实为农村发展排忧解难。
自美丽乡村创建以来,全县统一抽调了347名“五百行动”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其中县派177名,乡镇自派170名。
在工作中,全体农村工作指导员积极主动,倾心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帮助落实经济社会发展项目165个,利用自身优势争取各类扶持资金700余万元,撰写调研报告358篇,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成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深化县校合作。
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准备,在借鉴兄弟县区做法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吉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分设笋竹、蚕桑、安吉白茶、特种水产、山地蔬菜、花卉苗木、干鲜果、家禽畜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11个产业分联盟,进一步深化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健全了服务农业和农村的农技推广机制,使其成为经营乡村的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安吉县将围绕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争创生态文明全国示范,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全国样板”的目标,以打造乡村大景区为目标,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构建“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体系,全面建设“美丽安吉”。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主动把握“三化同步”的新要求,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大优势,加快推进中国美丽乡村从全面创建向全面提升转变、从大乡村建
设向大景区经营转变,一体化推进“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全面转型,努力开创安吉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