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成长三部曲
教师成长三部曲
教师成长三部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要经过从简单到复杂、从表象到本质的过程。
教师的成长也不例外。
教师像一台复印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思想与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简单平淡。
其实不然,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去提炼、不去反思,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不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学者型的教师。
一个教师的成长究竟要经过哪些阶段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肤浅认识。
第一部曲:跟着教案走。
初为人师,第一次踏上讲台,很怕在教学中发生“意外”,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因此,严格跟着教案走,板书、提问、练习,甚至自己课堂上的表情都要提前设计。
对于教学内容平均用力,甚至平均分配课堂教学时间,追求面面俱到。
其结果是教案如同剧本,课件如同道具,教师如同演员,学生如同观众。
在这一阶段,教师不明白到底是教自己还是教学生,教学行为也更多关注自己的感受而较少考虑学生的意愿。
显然,这是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学效果不明显。
第二部曲:跟着教材、教案走。
教师在各种教学的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智慧,教师知道了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并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找准了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理解到学生读懂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这一阶段,教师能够尝试用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去影响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基本上可以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对课堂的各类突发教学事件的处理表现出更多的艺术性。
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局限于课堂、自己的学科,对教育的很多问题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三部曲:跟着学生、教材、教案走。
以生为本才是教育教学的真谛。
教育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教育的着眼点是人,而不是教材、教案,教材教案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已。
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会自己学习。
这时,教师能兼顾短期的教学效果和长远的教育效益,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能将每一个细小的教育环节处理的很得体,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感化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受益终生。
教师成长的三步曲
师成长的三步曲刘辉在对赵老师采访前,我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信息量一定会很大,恐怕光靠纸是承载不了他丰富的阅历和生动的叙述的。
所以特意去买了一支录音笔。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采访中,不,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一堂语文人生课,我如饥似渴地听着,禁不住一次次地放声大笑,也忍不住一次次地被感动得默默流泪。
“我爱教育,也爱学生。
”在富有特色的东北口音中,赵老师开始了他的回忆。
从志在新农的小伙子到破格录用的俄语教师,背负着对党、对毛主席的感恩,他走过了10年的历程。
下乡20年后的松花湖父子携游,面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这个“铁人”,禁不住泪流满面。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知青给我描述的背着磨盘爬山的心境。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他们那一代人,这幅铅笔画就会浮现在我眼前。
随着每一次访谈的激动与反思,我发现自己的关注点越来越明确:我最想听,最想了解的就是这几位特级教师的“教书历程”或是“发展阶段”。
阎老师说他30岁前考虑的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30岁后考虑的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而有着32年教龄的“特色”教师,赵老师在不断地反思中,总结了人生发展的四个阶段:感恩阶段、盲目阶段、觉醒阶段和升华阶段。
并给自己的四个阶段画了四幅肖像:自我感觉良好的“讲课机器”,特立独行的教改“过河猪”,自得其乐的“苯鸟”,幸运多多的风筝。
作为教师,当他们超越了把职业仅仅当做“生存”的境界时,就会变得具有批判性。
而在这之前,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很少有任何的怀疑,只是从一种教学方法跳到另一种教学方法上。
弗兰西斯`富乐尔通过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能够证明,随着时间的发展,教师的关注发生着变化。
她建立了一个理论来描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关注“活着”:周一我做什么?我怎样计划将这一天填满?赵老师说在盲目阶段,我就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讲课机器”。
“机器的优势在于马力大、速度快,而它的致命缺陷在于没情感、没灵魂。
”那时,我的全部教学内容就是《教学参考书》搬家:先搬到我的教案上,再搬到教室的黑板上,再由学生搬到自己的笔记上,最后当然是搬到大大小小的试卷上。
沉醉不知归路——我的班主任成长三步曲
我的班主任成长三部曲一、即兴幻想曲2012年夏,刚离开学校踏入教师行这个大门,当学校领导宣布我做新生班主任的决定时,我捏了一把汗。
捏汗是因为我不但少不更事缺分量,而且还是一名音乐教师,不具备多数班主任的严谨精细和心机,更因为我温柔的性格经常因为一丁点小事就跟父母哭鼻子、使性子。
如今领导一声令下,我摇身一变,成了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温柔单纯、不谙世事的年轻女教师,面对的将是怎样的挑战?遭遇的将是怎样的困难?和学生演绎的班级故事又该怎样曲折离奇,亦或惊心动魄?我精彩的班主任生活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我班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在外地务工,孩子们难免想父母。
有一天一个女孩子在教室里哭哭啼啼的,了解后才知道孩子因为被奶奶说她是没有人管的孩子。
我将孩子抱在了自己的怀里,用发自肺腑的声音,缓缓的向那位小女孩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干妈,我来管你,我就是你的亲人。
我不能许诺给你,将来一定让你们有一个辉煌的前程。
但是,在未来的六年中,我会和你一起面对成长中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我会陪伴你们左右,在每一个泥泞的黄昏……”没有修饰、没有激昂、也没有抑扬顿挫,就是这样朴实如白开水的语言,用柔和平淡的声音说出来,格外动情。
小女孩在那一刻,明眸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感情,在这时就已经汇成了滚滚向前的热流。
二、圆舞曲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带的那届学生特别懂事,总是希望我高兴,害怕我失望。
如今,我写着这篇文章,思绪又飞回了五年前,脑海里浮现出了这几个让我倍感温馨的场景——一个傍晚,一名女生怀抱一只六斤重的萝卜,到办公室找我:“老师,我们家今年萝卜大丰收,我妈说让您尝尝鲜……”幸福常常被说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但接过那胖胖的、水灵灵的萝卜,我似乎触摸到了一种有形的幸福。
学生的家长哪里是让我尝鲜?他们分明是让我分享丰收的喜悦啊!是一颗真诚的爱心,学生对老师的爱心。
2016年冬,我身怀六甲,却依然担任着这一届学生的班主任。
教师成长三部曲
教师成长三部曲成长是磨砺,磨去浅薄,洗尽铅华,方能臻于完美;成长是蜕变,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才可翱翔苍穹;成长是跋涉,不畏风雨,无惧严寒,终会足行千里;成长是攀登,充满激情,永不言弃,便会登临顶峰。
为师者,不能枕着昨日成绩而无忧,抱残守缺,不思进取,须知学海无尽头,成长无止境,应打开成长之门,遍寻成长之路。
吾以为:师之成长,路径不一,但必亲书籍,研课堂,勤写作。
吾称之为教师成长三部曲。
欲成长,当读教育专著。
此成长第一部曲。
教育专著,乃专家心血铺就,字字珠玑,灼灼其华。
吾当精读研习,博观以约取,厚积而薄发。
破专著万卷,充盈头脑;沐经典馨香,滋养心智。
阅读中汲取营养,润泽思想,稀释浮躁;领会里眼界洞开,消解驽钝,积累智慧。
读专著,似与智者同行,与专家对话,指点于山重水复之处,解疑于柳暗花明之时,心有灵犀,豁然开朗,润物无声。
君不见,青年才俊史建筑,日夜啃读,学者专著尽收心底;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读遍,乐此不疲;名师窦桂梅海量阅读,阅读卡片常伴左右。
拜书为师,此大智慧。
反观吾辈,不与书结友,羽毛未丰,何以高飞?读书未几,何以成长?教育专著常伴左右,手不释卷,吐故纳新,将自己读厚,胸中有笔墨,方能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将自己读聪,笔下有灵气,方能言之有物,一卷锦绣;将自己读明,眼里有愿景,方能高瞻远瞩,不畏浮云遮眼,上下求索。
读教育专著,在持之以恒。
一曝十寒,朝秦暮楚,或为消遣,终无收获。
读教育专著,需读深读精。
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徒劳无功。
读教育专著,贵学以致用。
死记硬背,内容僵化,贻害无穷。
读专著,活化精髓,砥砺思想,提炼风格,锻造方法,活学活用,方是上策。
欲成长,当学名师课堂。
此成长第二部曲。
名师之课堂,千淘万漉,浸润汗水,凝结精华。
其课堂,雄浑大气,沉郁厚重,却又平静自然,不事雕琢。
娓娓道来时尽显教学睿智,波澜不惊处回味万千。
学名师之课堂,犹如徜徉百花园,步步精彩,处处美景:教学设计,匠心独运;教材处理,入木三分;教学理念,科学常态;施教方法,精妙绝伦;问题引导,高人一等;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教师成长三部曲
教师成长三部曲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三部曲:分别是一是专家引领,二是同伴互助,三是自我反思。
一、专家引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追寻专家、名师的足迹。
去读。
去读他们的人生,去读他们的书籍,感受他们的博大思想与宽阔的胸怀,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与人文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孔子要读,巴金、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要读,培根、周国平、马斯洛要读,新课标、教育法规要读等,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渐渐地你会感觉你更从容了,更自信了。
这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呈现。
去听。
去听他们的报告,去听他们的演讲,感受他们的气度、他们的演说风采,美国总统奥巴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教育家魏书生等一些成功人士的报告、演讲要听,每月争取借助网络听一次,日久天长,你会感觉你在改变。
去悟。
在读、听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去感悟,去内化。
二、同伴互助,这就要求我们多听课、多参加教研活动,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碰撞你思维的火花,激发你创作的灵感。
三、自我反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就会很疑惑。
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题研究,再及时地写下来,你的成长会很快的。
让我们仰望星空,踏地而行,在行进的过程中,带上阅读、
实践、思考、写作的行囊,与同伴挽手,与幸福相约,唱响教师成长三部曲,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部曲”
一
然而 , 如何 以“ ” 情 来导“ ” 情 呢?关键就是教师 的语 言 , 师的 教
语言是传情 的重要手段 , 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潜能 的重要手段 。 有魅
、
前提 : 必须注 重个 人品格的修养
力 的语 文教师 , 的语 言也应该 是有 魅力 的 , : 他 如 有一 位老师上 余
的沉默来对付老师 的教导 。
这样 的情形在新课程实施 中仍是屡见不鲜的 。 要走 出这样 的
二 、 体 问题 情 境 描 述 具
意 的话 , 过 来和 我 聊 聊 。 再
过了两三天 , 伟强 叉柬找我了。当他再次坐在我面前的时候 , 觉 到这几 天他所经历 的思想上的痛苦。 看着他忧伤 的表情 , 又劝 我
。“ 腹有诗 书气 自华 ” 我认 为 , , 能否激 起语文课 堂这片 “ 涟漪 ” ,
还来 自于教 师长期 的 自我修养 和积 累。语文课 是一门包罗万 象的 上 面的报道 中 , 季羡林 老先生以 自身高 尚的人格魅力赢得 了 课 , 学生经 常把语文教 师当成是 “ 上知 天文 , 下知地理 ” 的人 , 如果 学生 的爱戴 。 么 , 那 教师高 尚的人格魅力表 现在 哪些 方面呢? 我想 教 师能在课堂上 旁征博 引 、 引经 据典 , 定能 吸引学生 的所有 注意 , 最关键 的是 我们必 须要 热爱 自己的教 书事业 ,因为 只有 做 到这 更激发他们 浓厚 的学 习兴趣。但是要做 到旁征博引 、 引经据典 , 就 样 ,我们才会心甘情愿 把 自己的心力 奉献给教书 育人 的工作 , 也 要求语 文教 师平 时更 要广泛的博览群书 , 网罗各种 知识 , 为一个 成 才会热 爱 自己的学 生。师生关 系和谐 了 , 我们语 文 的教育也 就成 饱读 诗书的教师 , 让学生打心 眼里敬佩你 。 同时 , 也要让他们 觉得 , 功 了一半 。 这样 具有广博知识的语文教师正是 自己汲取知识 的好 对象 ,我们 另外 , 我们还 要努力 形成 一种健 康 、 美好 、 和谐 的人 格 , 因为 的很多名师 、 很多 特级教师都 是博 览群 书的教师 , : 如 以勤 奋著称 学 生对教 师特有 的期望 和信赖 , 往使他 们在 观察教师 时 , 往 产生 的赵谦 翔说 : ( “ 自己) 能做 的 只是 笨 鸟先 飞 , 所 一个劲 地 飞 , 硬背 种放大效应 , 教师 的一种 小小善举 , 会使他们 感到无 比的欣喜 ;
教书 教学 教育——浅谈教师培养成长三部曲
活 跃 的少 。课 下 交谈 ,他 们 的 回答 是 :学 生素 质 低 、学 生死 育范 畴 ,教 学属 于认 知领 域 部分 ,是组 成教 育 的一部 分 。
板 、学 生很 难教 ,等 等 。找的都 是学 生 的问题 。
这一 时期 ,教师 达到 了高于 并超 越教 材 的境 界 ,不 是简
一 时期 教 师 的快 速成 长 。从 教 师个 人层 面来 讲 , 自身要 不 断 事物 ,进 而 ,带 领或 指示 学 生归 纳 ,总 结 出最适 合 学科 特 点
学 习 ,在 反思 中改进 提升 ,紧紧跟 着学 校 改革 的 步子 前进 , 和个 人实 际 的学 习方法 ,能 够给 学生 比教 材 多得 多的东 西 。
力 的培 养 ,力求 达 到 “既授 之 以鱼 ,又授 之 以渔 ” 的教 学 目
怎样 成 为这 样 的老 师 呢? 请先 思 考 几个 问 题 :你 注意 学
的 ,但 是 ,他们 更 多的 是关 注 当下 ,一 年级 小孩 子 怎么 教 , 习新 的教 学理 论并 进 行教 学研 究 吗? 你注 意你 的教学 重点 是
的 教师关 注 的是 教材 ,工 作重 点是 把课 讲 完 ,把教 参 上 的东 新 思路 、新 方 法 ,紧跟 时代 变 革 ,创 造 性 开展 工 作 ,教 出有
西 写到 自己的课 本里 ,上 课 时候 拿着 做满 笔记 的课 本 ,按 照 思想 、有 灵 气 、活泼 懂事 的学 生 ,进 而 迈人 第三 阶段 。
调整 好心 态 ,不 能懈 怠 。这一 时期 的教师 ,通 过不 断 学 习成
这 一时 期 的教 师不 仅教 书 ,而 且育 人 ,心 中既 有 书 ,更
长 ,大部 分会迈 向第 二 阶段 。
我教学成长三部曲
我的教学成长三部曲教学风格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
从教22年,我一直热爱音乐教师这一职业,我不敢妄言自己已经形成了教学风格,但是在愉快的教学工作中,我还是满载着收获。
在领导眼中,我充满激情和活力,勤奋好学,敢为人先,富有挑战。
在家长眼中,我对学生宽柔相济,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爱育人。
在学生眼中,我亲切活泼,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专家和同行心目中,我勤勉刻苦,虚心认真,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1994年,原吉林省音乐教研员张冠军这样评价我的音乐课:质朴清新,动静结合,注重启迪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1997年,桦甸市教育局参评“全天候”教师评委组这样评价我的音乐课:愉快亲切的音乐课让评委的眼前一亮,仿佛鞠萍姐姐来到课堂。
2003年,吉林市音乐教研员任秀珠这样评价我的音乐课:自身专业素质好,有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善于挖掘学生对音乐内在本质感受。
2006年,吉林省骨干教育培训班的同行这样评价我的课:音乐课目标明确,基本功扎实,课堂设计新颖合理,个人风格活力四射,自然流畅,注重引领学生注重欣赏体验,富于创造表现,着实给城市教师带来严重的危机感……回顾我的教学成长及教学风格的初步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摹仿阶段——学习.借鉴我出身农村,1987年考入永吉师范学校音乐班。
四年的学习生活,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而且坚定了我的职业信念,毕业后回到家乡去,作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1991年,我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了,带着老师殷殷的期望,踏上了三尺讲台,在桦甸市城北小学当了一名光荣的音乐教师。
城北小学是一所艺术教育传统学校,学校具有优良的艺术传统,教风学风纯正。
能够在这样学校工作,我是幸运的。
这里的领导和老师都很敬业,也很淳朴,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一种坚韧的品性,那就是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工作,有多大能力就用多大的劲,永远要尽心尽责,这种品性至今仍伴随着我。
(完整word版)教师成长三部曲
(完整word版)教师成长三部曲
教师成长三部曲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三部曲:分别是一是专家引领,二是同伴互助,三是自我反思.
一、专家引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追寻专家、名师的足迹.
去读.去读他们的人生,去读他们的书籍,感受他们的博大思想与宽阔的胸怀,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与人文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孔子要读,巴金、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要读,培根、周国平、马斯洛要读,新课标、教育法规要读等,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渐渐地你会感觉你更从容了,更自信了.这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呈现。
去听。
去听他们的报告,去听他们的演讲,感受他们的气度、他们的演说风采,美国总统奥巴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教育家魏书生等一些成功人士的报告、演讲要听,每月争取借助网络听一次,日久天长,你会感觉你在改变。
去悟。
在读、听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去感悟,去内化。
二、同伴互助,这就要求我们多听课、多参加教研活动,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碰撞你思维的火花,激发你创作的灵感。
三、自我反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就会很疑惑.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题研究,再及时地写下来,你的成长会很快的.
让我们仰望星空,踏地而行,在行进的过程中,带上阅读、实践、思考、写作的行囊,与同伴挽手,与幸福相约,唱响教师成长三部曲,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教师成长五部曲
教师成长五部曲第一部曲:做合格教师教师从学生身份向“传道”转变,到站稳讲台,大约需要2 至3年时间。
新教师尽管入职了,但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至少需要3年时间的磨练,此阶段是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合格教师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带好一个班级,对班级管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知道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场所,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殿堂。
在那里学生要交朋友,要游戏,要了解他人和自我,课堂对于学生是多维的。
第二,在教学上,能有一个好的教学质量。
教学中善于将复杂的、难懂的知识用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楚,学生的成绩能有质的提升,并乐意向教师学习。
第三,每学期至少能上好一节公开课,娴熟地驾驭教材,并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
第四,每学期至少能写好一篇反思文章,通过反思,形成关注教育细节的习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第二部曲:做特长教师每个教师都有其优势,谁都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赢得他人的尊重。
当工作了五六年后,便走进了奋发期,教师则要注重特长的发展。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
有的擅长美术,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板书,有的擅长运用多媒体手段。
每位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等特点,并努力创造条件培养自己的特长。
每个教师都是有自己优势的生命体。
只要善于激活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他就可能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潜能。
发现和积极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特长教师,有助于形成一个特长鲜明的教师群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对青年教师,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形成个人风格作准备;对中年教师,设法帮助他们找出各自的独特风格,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对老教师,则总结他们的教学经验,积极加以传播,以扩大他们的影响。
第三部曲:做特色教师诚然,做“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是我们的追求。
其实,做一个有特色的教师,也是广大普通教师最切实可行的成长之路。
工作了10 年左右的教师,要关注自己特色的发展。
教师成长五部曲
主讲:和平街小学校 叶君
第一部曲—做合格教师
第一,能带好一个班级 第二,能有一个好的教学质量 第三,每学期至少能上好一节公开课 第四,每学期至少能写好一篇反思文章
第二部曲—做特长教师
每个教师都是有自己优势 的生命体。只要善于激活自 己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他 就可能爆发出惊人的工作一年的“儿 童”这部书中,走向幸福 快乐的教育生活。
谢 谢!
魅力教师,学生最看重什 么?有的人说,在对待学 生的态度上,那就是爱。
也有的人说,教师的 魅力体现在教师的“本事” 上:一手漂亮的板书,抑 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 深厚的文学素养,机智的 课堂应变。
总之,完善的人格力 量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基础, 广博的知识是教师教学魅 力的根本,生动灵活的教 学艺术是教师教学魅力的 “翅膀”。
第三部曲—做特色教师
一名教师能否快速、有效地 从特长教师走向特色教师,主要 取决于其阅读的程度、反思的程 度和实践磨练的程度。
第四部曲—做品牌教师
他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鲜明的教学主张、成型的 内在结构、稳定的教学风 格等,有自己的响亮品牌。
第五部曲—做魅力教师
教师的魅力,即教师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 有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 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的 启迪力。
教师成长三个阶段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的重任。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教师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阐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从新手到合格教师1. 新手教师在这个阶段,教师刚刚踏入教育这片热土,对教育教学充满好奇与热情。
然而,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多困难。
例如,课堂管理、学生心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这个阶段的新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合格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新手教师逐渐成长为合格教师。
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专业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3)教学技能: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学生心理辅导能力、教学方法创新等。
(4)团队协作: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事共同成长。
二、发展阶段——从合格到优秀教师1. 优秀教师在这个阶段,教师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教学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优秀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研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2)课程开发:积极参与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3)教师培训:关注国内外教育教学动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在教育教学、学科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为了成为骨干教师,教师需要:(1)教育教学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得到同行认可。
(2)学科研究:在学科领域有所建树,成为学科带头人。
(3)团队建设:带领团队共同进步,培养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
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
终身学习是基于教师自我发展的学习,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求教师“活到老,学到老”。
从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就发现,“一朝学成,终生受用”的观念已无立锥之地。
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不断自我“充电”,才能用有限的三尺讲台秀出人生中最鲜活、最完美的自我。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出发点,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目前,有的教师还不是很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不少授课教师只在“公开教学”时才进行教学反思,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往往被忽略。
甚至有的教师害怕暴露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认为教学反思是为了自我欣赏,把教学反思当作花瓶摆设,还把它看作一种负担,一种被动应付的不自觉行动。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个优秀的教师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
学校应鼓励广大一线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鼓励教师留心观察,包括授课教师课前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其他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课后授课教师教学反思,观察者分析诊断,授课教师和观察者合作进行教学重建等,把每一项课题当作学习、提高的契机,形成反思习惯,做到“四个结合”――长期反思和短期反思相结合,面的反思和点的反思相结合,顺向反思和逆向反思相结合,写的反思和想的反思相结合,从而不断提升教学反思水平。
博采众长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优点和不足,同样的一个学科,同样的一节课或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的教学风格则不同,有的教师,其教学风格是精雕细刻,把课上得天衣无缝;有的却是大刀阔斧,紧紧抓住重点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有的教师善于归纳推理,用逻辑思维本身的魅力把学生吸引进去;有的教师是运用直观、形象、幽默的优势,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学习的乐趣。
自己看自己的课,不容易发现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若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听别人的课,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
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
专业的成长沉淀的历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
”其实这话也同样适合我们农村语文教师,那就是“语文教师的真正的成长是自我的成长”。
我所在的学校,我们语文学科在诸多学科中质量还过的去,但因为组内教师都十分年轻,经验缺乏,在学校教导处的指导下,我们通过读、写、研三结合的教研方式来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取得不错的成绩。
下面,我就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语文教师自我成长而实施的读、写、研三结合策略,谈一些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一、阅读是构建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基础听了很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报告,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
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语文教研组大力倡导语文教师进行阅读,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
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其一是语文教研组大力开展好书推介活动,积极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为了保证每位语文教师能及时读上新书好书,教研组与学校图书室联合开展了向语文教师推荐好书活动,使我们语文教师及时、优先读到好书。
其次,是规定每位教师每月向组内其他成员推荐1至2本或文学或教育的书籍。
通过好书推荐活动,调动了语文教师的阅读热情,在读书过程中,许多教师体会到,没有理论的支撑,教学与反思都是肤浅的,是没有深度的。
通过读书活动,促使教师真正成为反思型教师。
其二是师生共同阅读,打造书香校园。
随着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工作在我区的蓬勃开展,学生们越来越喜欢读书了,但向学生推荐好书的任务也落到了语文教师的肩上。
于是许多语文教师意识到,只有自己多读书,才能从众多的图书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推荐给学生;教师只有自己多读书,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家长如何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
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语文教师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师生共同阅读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许多班级建立图书角,阅览室也成了学生的最爱,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优秀教师成长三部曲
优秀教师成长三部曲小学部韩淼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要经过从简单到复杂、从表象到本质的过程。
教师的成长也不例外。
教师像一台复印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思想与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简单平淡。
其实不然,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去提炼、不去反思,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不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学者型的教师。
一个教师的成长究竟要经过哪些阶段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肤浅认识。
第一部曲:跟着教案走。
初为人师,第一次踏上讲台,很怕在教学中发生“意外”,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因此,严格跟着教案走,板书、提问、练习,甚至自己课堂上的表情都要提前设计。
对于教学内容平均用力,甚至平均分配课堂教学时间,追求面面俱到。
其结果是教案如同剧本,课件如同道具,教师如同演员,学生如同观众。
在这一阶段,教师不明白到底是教自己还是教学生,教学行为也更多关注自己的感受而较少考虑学生的意愿。
显然,这是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学效果不明显。
第二部曲:跟着教材、教案走。
教师在各种教学的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智慧,教师知道了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并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找准了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理解到学生读懂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这一阶段,教师能够尝试用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去影响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基本上可以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对课堂的各类突发教学事件的处理表现出更多的艺术性。
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局限于课堂、自己的学科,对教育的很多问题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三部曲:跟着学生、教材、教案走。
以生为本才是教育教学的真谛。
教育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教育的着眼点是人,而不是教材、教案,教材教案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已。
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会自己学习。
这时,教师能兼顾短期的教学效果和长远的教育效益,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能将每一个细小的教育环节处理的很得体,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感化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受益终生。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部曲”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部曲”摘要:时下,有不少老师反映,很多学生根本就不认真上语文课。
然而,有些老师的课却让学生兴致盎然,而且考试成绩也很好。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从而激起这片属于语文课堂的“涟漪”呢?关键词:品格修养;教学手段;写作型教师;专业成长时下,有不少老师反映,很多学生根本就不认真上语文课。
然而,有些老师的课却让学生兴致盎然,而且考试成绩也很好。
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呢?一、前提:必须注重个人品格的修养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教师想把学生塑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报道: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那位年轻的学子就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
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
谢过后,两人各自走了。
几日后便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
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人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震撼。
但在我们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要想胜人于无形,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在人格上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纵使你读万卷诗书,学生也是不敢领教的。
上面的报道中,季羡林老先生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那么,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想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要热爱自己的教书事业,因为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心力奉献给教书育人的工作,也才会热爱自己的学生。
师生关系和谐了,我们语文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优秀教师成长三部曲
优秀教师成长三部曲育有德之人,需大国良师。
良师不仅是经师、学问之师,更要成为人师、品行之师,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大国良师的成长应该有“三部曲”——合格的民师、盛世的名师、经世的明师。
底色——成为合格民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的这句话昭示了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即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和完善传道受业解惑的内涵,做一位不误人子弟的合格人民教师。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修养。
身正爱生是师德的基础。
教师教书育人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把学生引到正确的方向上,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身正为范。
《荀子·劝学》里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教育是慢的艺术,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急功近利。
因而,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在于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教师教书育人的最根本要求是关爱、尊重、赏识和包容学生。
教育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发展得好,就应该关爱、尊重他们,向他们传递积极的期望。
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内容。
“爱岗”即热爱自己的岗位、自己的工作。
“爱岗”是当一位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
教师必须爱自己的职业。
“敬业”是以敬畏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爱岗”是“敬业”的基石,“敬业”是“爱岗”的升华。
如何做到爱岗敬业呢?第一,教师要有敬业意识。
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在这件事,心无旁骛,便是敬。
教师的敬业,首先表现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需要教师怀着敬业之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性探索和研究,要安于本职工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坚守岗位,尽心竭力。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锲而不舍,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坚决抵制“在岗不爱岗”的心态。
第二,教师要有乐业意识。
乐业,主要体现在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上,就是要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自豪感、荣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磨课、读书与写作
——优秀教师成长三部曲
江永职业中专王彬受父亲的影响加入教师的行列已有十多年。
十多年间,聆听了许多老教师的教诲,也见证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
结合他人与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越来越感觉那些优秀教师的成长都与磨课、读书、写作的良好习惯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宝剑锋从磨砺出”
“磨课”即指老师们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
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
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教育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你要掌握它,仅仅靠先知前贤们的告知是不够的。
我们今天讲的许多教育理念,比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等,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前说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陶行知说过,我们老师人人都耳熟能详,但为什么依然不会做或者做不好?因为它是一种实践智慧,你不在课堂上去实践,你是悟不到它的真谛的。
磨课就是把这些先知前贤已经得出的教育真谛通过实践内化为你自己的智慧。
你不磨,就悟不到真谛;你不磨,就不会有那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
比如为了参加教学比武,我把同一篇课文《三峡》上了八次,八个
班不同的学生,八次不同的磨课,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了解学生并不容易,“因材施教”这简单的四个字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领悟。
所以,磨课是对教育智慧的一种内化。
磨课,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推敲、打磨课。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发现盲点,当然也不断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发现知识特征和知识的美,不断发现教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发现学生的个性……这种发现不断为我们打开一个又一个新的天地,它让我们的智慧和才华汇聚到这里,让我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价值感。
当然磨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永远是一个过程。
不能说磨一节课、几节课或磨一年课就完成了我们的专业成长,它应该是我们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长久过程。
因此,一位教师想要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教育家,磨课是其必备的素质。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告诉人们: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相比的。
人类离不开书籍,离不开知识,书是人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在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在我们教育领域里更是如此,人们常说:“校园是知识的摇篮”“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人才基地除了要有好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师资雄厚的知识传播者和人才培养师。
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认真读书”是学生们身上的专用词,而教师则只需照本宣科即可。
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有这种思想的人往往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呢?我认为:“只有知识型的教师才更受学生、学校、社会的肯定”,而读书,就是取得知识的最好途径。
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引路人,我们是不是该尽最大努力地追寻胸罗万象呢?没有书籍的滋润,何来深厚的学养,何来传道授业解惑。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的是一条流动的河流”。
让我们用读书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吧,一本书、一支粉笔,远离喧嚣和浮躁,静静的回归自我,体验烦躁背后的冷静,繁华落尽后的从容,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以读书为支撑,教师可以立足课堂,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读书为信仰,教师可以积极坦然而宁静,明朗的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的润泽学生也悄悄的葱茏自己。
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写作是思想的积淀,是成长的记录,是智慧的反思。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用研究的眼光与态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不断地阅读与思考,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养成及时写作的习惯,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
首先,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去捕捉工作中、生活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会自觉地去积累学识和经验。
其次,写作会帮助你梳理思绪。
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它能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使个体经验概念化。
再次,写作会帮助你深化认识。
如果你不就某个具体的问题写成文章,你的认识可能是一星半点或者是肤浅的,而写作会迫使你对问题作彻底的思考,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并把这付诸于行动。
他的日记是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刚刚踏进校门,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的第一天,就开始记的。
正是有了这些第一手材料,经过不断的写作——反思——写作,他找到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规律,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最终成为一代大家。
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
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们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诸如某一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
之列。
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
老师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吧,有意识地去创作,把你的感动、你的困惑、你成功的探索、你的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写成文章。
你会发现你的气质、情怀、你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慢慢地,变得纯净,澄明,变得细腻和丰富。
我相信,真诚的文字,能够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我更相信,真切的语言,能将你的人生提升到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