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载人航天史回顾

合集下载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1. 初期探索: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航天技术研究。

1956年,我国成立了航天委员会,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起步
阶段的开始。

2. 卫星发射: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重要突破。

随后,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卫星,实现了对地球近空间环境的观测与探测。

3. 载人航天: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
五号,并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 空间实验室:2011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并成功完成了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的自动与手动交会对接任务。

这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室工程的启动和建设。

5. 智慧太空站:我国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具有独立运行能
力的中国空间站,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新里程碑。

空间站的建设将为我国未来的太空探索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主要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
天员的培养和选拔,以及航天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未来,我国将继续致力于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作出更大的贡献。

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
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了月球,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载人航天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这也是载人航天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故。

2003年,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球途中坠毁,所有宇航员不幸遇难,这也是载人航天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事故。

载人航天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中国于2003年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了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2019年,印度也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

未来,载人航天将继续发展,人类将会更深入地探索宇宙,寻找更多的奥秘。

载人航天知识点总结

载人航天知识点总结

载人航天知识点总结一、载人航天的历史载人航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苏联和美国开始进行太空探索和飞行器的发射。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首次进入太空时代。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功进行了地球轨道飞行,成为了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人类。

同年,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也成功进行了地球轨道飞行。

此后,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射了一系列载人飞行任务,包括月球登陆、空间站建设等一系列载人航天计划。

二、载人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载人航天器是指能够搭载宇航员进行太空飞行的飞行器,它必须具备适应太空环境的封闭式生命保障系统、高精度的导航控制系统、较大的燃料储备和动力系统等。

典型的载人航天器包括太空舱、推进器、太阳能电池板、通讯设备、仪器设备等。

在设计与制造载人航天器时,需要考虑飞行器的重量、结构强度、热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等众多因素,以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和航天器的可靠性。

三、载人航天的生命保障系统生命保障系统是载人航天器最为重要的部分,它主要包括提供空气、水和食物的生命支持系统、航天器的舱内环境控制系统、宇航员的太空服和逃生系统等。

在太空中,宇航员需要在封闭的舱内生存多个小时甚至数天,因此载人航天器必须具备高效的空气循环系统,以及合理的水和食物供应系统。

此外,宇航员的太空服必须能够抵御宇宙射线、宇宙微尘、极端温度等各种外界危险,以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四、载人航天的发射载人航天的发射是整个任务的第一步,它涉及到火箭的组装、燃料注入、导航计算、动力系统检测等多个环节。

在发射之前,必须确保火箭的各项系统完好无损,所有的参数都符合设计要求。

一旦发射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发射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载人航天的安全。

五、载人航天的返回载人航天的返回是整个任务的最后一步,它涉及到飞行器的再入大气层、减速降落、着陆等一系列流程。

人类航天历程

人类航天历程

人类航天历程人类航天历程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

自从人类有了探究宇宙的意愿以来,人类就开始了无尽的航天历程。

这一历程所涉及的技术和结论,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笔者将通过一系列事件的讲述,逐渐展现人类的航天历程。

第一次载人航天的关键人物——尤里·加加林尼奇·加加林尼奇,是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宇航员的代表人物,他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在1961年,加加林尼奇乘坐发射了Vostok 1号的东方一号火箭进入太空,这标志着人类已经可以进入太空进行探索。

接着,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了登月计划,目的是在月球上登陆并返回。

在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成功实现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登陆。

此次登月任务是人类探索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也证明了人类已经超越了地球和太阳系的边界,开始向更遥远的未知区域挺进。

20世纪70年代,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的航天活动也日渐丰富。

太空站成为人类追求深度探寻宇宙的代表,共有5个国家建立了17个国际太空站和空间实验室。

其中最早的一个是1971年苏联建成的首个太空站“世界和平1号”,不过该太空站由于技术问题并未进行实际使用。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终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栖息于轨道中的太空站——“和平号”太空站,正式开启人类在太空上的常设巨型实验室的历史纪元。

1990年代至今,人类航天在技术层面的突破和探索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夜思考更深远的问题,比如:探测更遥远的目标、在太空环绕和登陆火星、探究其他行星和星球等等。

借助探测器和太空设施,人类在探索银河系中的问题上具备了更强的能力和知识,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推进。

总之,人类航天历程的发展一直是人类不断挑战极限、不断扩展认知范围的过程。

这也为人类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更让人类对自身存在和宇宙的未知更加热衷。

未来,人类航天的发展注定会充满更多奇幻和不可预知,而这只会更加激发人类探究未知的兴趣和热情。

载人航天故事

载人航天故事

载人航天故事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等活动的航天活动。

它是人类拓展和开发利用地外空间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载人航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这标志着一个新航天时代的开始。

在此之后,美国、中国、法国等国家也纷纷开展载人航天活动。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柯林斯飞往月球。

7月20日清晨,“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降落,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成为首次登上月球的人类。

这次登月活动标志着人类航天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也为后来的载人航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载人航天事业也逐渐发展壮大。

现在,人类已经可以实现长期载人航天,并在太空中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研究。

例如,国际空间站就是一个重要的载人航天器,它由多个国家共同建造和维护,为航天员提供了一个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平台。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例如,在载人航天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生命保障技术、航天医学等都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深海探测、极地考察等。

总之,载人航天是人类探索宇宙和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不仅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要说这载人航天的起点,那还得追溯到上个世纪。

那时候,人们就对头顶这片神秘的星空充满了好奇,总想着能不能亲自上去瞅瞅。

1961年,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可不得了,就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扔了一颗重磅炸弹,全世界都震惊了。

加加林那一趟太空之旅,虽然只有短短108分钟,但却开启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这边苏联迈出了第一步,美国那可就坐不住了。

他们决心要在航天领域和苏联一较高下。

于是,著名的“阿波罗”计划应运而生。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着陆月球,阿姆斯特朗那句“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通过电视信号传遍了全球。

想象一下,当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表面,那一脚下去,踩出的不只是一个脚印,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坚定决心啊!这载人航天可不像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是充满了挑战和风险的。

就说早期的飞船,技术还不太成熟,航天员们在里面那叫一个提心吊胆。

各种故障时不时就来捣乱,有的时候甚至差点就回不来了。

但咱们人类就是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越挫越勇。

随着时间的推移,载人航天技术那是突飞猛进。

国际空间站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可是多个国家合作的成果,就像大家一起搭积木,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太空中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太空之家”。

航天员们在里面进行各种科学实验,研究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探索宇宙的奥秘。

再看看咱们中国,那也是载人航天领域的后起之秀啊!从“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成功,到“神舟五号”搭载着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

这一路走来,咱们中国航天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而且啊,咱们可没满足于此,后续的“神舟”系列不断升级,“天宫”空间站也在稳步建设中。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它不仅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无限潜力。

未来啊,说不定咱们还能在火星上建个度假村,去那里度个假啥的呢!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就真实现了。

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太空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梦想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也取得了众多辉煌的壮举。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介绍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示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里程碑。

第一次航天的成功,可以追溯到1957年的苏联。

当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它不仅标志着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更引爆了太空竞赛的热潮,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导火线。

仅仅四年后的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他乘坐的太空舱“东方1号”进入了地球轨道,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时代。

这个历史性的壮举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热议,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太空探索计划。

不久之后,美国也加入了太空竞赛。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11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人类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举。

此后,美国陆续发射了多个阿波罗任务,每一次都将人类带向了更远的太空。

20世纪70年代,航天事业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美国和苏联联合开展的“阿波罗-联盟”项目成果丰硕,不仅成功进行了国际合作,还为后来的航天合作奠定了基础。

1981年4月12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航天飞机首次完成了载人发射任务。

航天飞机的研制与运营开创了一种新的航天方式,成为航天事业中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航天飞机的运营,人类能够周期性地进出太空,实施多种任务,包括运载卫星、空间探索和太空实验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航天事业的目标也愈发远大。

1998年,国际空间站(ISS)开始建设。

ISS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设备最复杂的人类太空工程项目,代表了太空探索的新阶段。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携手共建并持续运行了近20年。

200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发射。

中国的航天事业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随后的几年里,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和载人飞船,不断展示其太空实力。

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与现状人类一直对太空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对太空中的各种奥秘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而载人航天技术的出现,则成为了这种探索的重要工具。

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的载人航天技术也不断发展与进步。

本文将对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一. 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在1920年,俄国科学家图尔切夫斯基就提出了洲际飞行的理论,并预计未来人类将可以征服太空。

1947年,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人类正式迈入太空探索的大门。

1959年,苏联的“月球1号”成功发射,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到达月球的无人航天器。

1961年,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第一个在太空中进行活动的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让人类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说出了那经典的一句“这是人类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之后,人类的载人航天在技术上一直在不断发展。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发射后不久就爆炸,导致7名宇航员牺牲。

1998年,俄罗斯与美国联合进行首次国际空间站任务。

之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逐步完善,并不断接收各国宇航员进行发现性探索。

二. 载人航天技术的现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载人航天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1. 宇航服的变革在进入太空的过程中,宇航员必须穿着宇航服。

在过去,这种宇航服常常有重量、耗电、支持能力等方面的弊病。

而现在,宇航服的重量已经从历史上的120公斤降至了不到50公斤。

同时,宇航服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它已经能够进行控制血压、呼吸、温度和湿度等生理参数的监测和调节,也能提供废弃物的处理,还能为宇航员提供足够的休息空间。

2. 载人飞船的改进载人飞船是宇航员进入太空的必要工具。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载人飞船已经可以进行精细的控制和操作。

同时,这些飞船的载荷能力也不断提高,现在的载人飞船能够承载更多的宇航员和货物,并通过飞行模式的改变,实现太空中的多种任务。

人类航天史

人类航天史

• 永久的思念 • 加加林的姐姐卓娅回忆起往事:1961年春,就连最亲近的亲属也猜想不 到,尤里正在准备干什么大事。最后一次出差前,他对母亲说:“妈妈,我 要出差去。”母亲问:“儿子,远吗?”“是啊,远,妈妈。”“那有多远 ?”“这个嘛,远极啦。” • 加加林与妻子瓦莲金娜1957年结婚。1959年,大女儿叶莲娜出世,小女 儿加丽娜赶在父亲踏上太空前一个月出生。加加林遇难时,瓦莲金娜33岁, 大女儿9岁,小女儿7岁。尽管从未遇到经济上的困难,但孤身一人把两个孩 子抚养成人,对瓦莲金娜来说,仍然无比艰辛。光阴似箭,加加林的两个女 儿都已长大,并且成家立业。为了无愧于自己的姓氏,她们需要付出很多努 力,因为周围的人总把她们当成“精英”的子女,她们的事业和行为备受关 注。 • 叶莲娜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艺术理论专业,是个优等生。毕业后她 读了研究生,成为历史学副博士,一直从事艺术理论研究,目前在克里姆林 宫博物馆担任馆长。加丽娜也获得了副博士学位,专业是区域经济学。她从 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毕业并留校工作至今。人们都说,她11岁的儿子小尤里 长得酷似外公。 • 30多年来,对亲人的思念一直萦绕在现已67岁的瓦莲金娜心头。国家很 关心加加林的家人,两个女儿免费上学,现在瓦莲金娜能按时领到退休金。 近几年,瓦莲金娜一直住在莫斯科花园环形路附近,和小女儿生活在一起。 • 冬去春来,每年4月12日和3月27日,亲人们都会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加
人类登月:历史化做瞬间永恒
• 迄今为止,阿波罗登月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最富传奇性的人 类对太空的探险行动。早在1957年就开始设想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过若干年 科学、技术和财政支持的多方面综合论证,1961年5月25日,美国正式宣布实 施该项计划。历时10年多时间,于1972年12月底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参加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除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中心外,先后有 120所高等学校 、20000家工厂、400多万人,耗去资金250亿美元。 • 在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10年时间里,共进行了17次飞行试验,包括6次 无人亚轨道和地球轨道飞行、1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3次载人月球轨道飞行 、7次载人登月飞行(其中6次成功,1次失败)。 • 阿波罗重50吨、高25米,装在高85米的土星V运载火箭上,合成高度达 110米,相当于一座36层现代化大楼的高度。飞船由3部分组成。指挥舱高3.6 米,最宽处近4米,约有一辆旅行车大小;服务舱长7.3米,内装飞船主要发 动机、电源、水、氧以及仪器设备;登月舱高6.9米,直径9.2米,重约16吨 ,分上升和下降舱段两部分。土星V火箭由三级组成。第一级火箭工作2.5分 钟,可使飞船速度达每秒2.7公里。飞船飞到离地60公里高度时,第一级火箭 脱落后坠入海洋中。接着第二级点火,第二级火箭点火后工作约6分钟,飞船 速度可达每秒6.8公里,当飞行高度达 180公里时,第二级火箭脱落,第三级 火箭接着点火,工作约2分钟,即起飞后12分钟,飞船速度达到每秒7.9公里 的第一宇宙速度。 •

中国载人航天器的发展历程

中国载人航天器的发展历程

中国载人航天器的发展历程
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下是中国载人航天器的主要发展历程:
1. 1968年-1978年:早期探索
中国开始进行载人航天探索,研究了重力失效、微重力、轨道引力、环境监测等相关技术,并进行了大量的初步试验和研究。

2. 1992年-1999年:载人航天的初步实践
1992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提出载人航天工程的目标。

1999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试验,即“神舟一号”飞船的无人飞行。

3. 2003年-2008年:载人航天取得突破
200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试验飞行,即“神舟五号”飞船。

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在轨工作。

2008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三次载人航天试验飞行,即“神舟七号”飞船,并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

4. 2011年-2016年:空间实验室建设
2011年,中国发射了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为后续载人航天任务提供了空间环境。

2013年和2016年,中国相继发射了天宫二号和天宫二号货运飞船,展开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和空间实验。

5. 2016年至今:全面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一号”飞船,并为空间实验室的后续建设打下基础。

随后,中国陆续进行了一系列载人飞行任务,并于2021年成功发射了“天和核心舱”,建成了中国首个空间站。

未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还将包括空间站的扩建、载人登月、载人飞往火星等任务,以进一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人类载人航天发展史

人类载人航天发展史

人类载人航天发展史
人类载人航天发展史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历程,它见证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征服。

以下是对人类载人航天发展史的简要介绍:
- 20 世纪 60 年代初: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的历史性飞行标志着人类载人航天时代的开始。

-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的名言“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成为了人类航天史上的经典语句。

-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建立空间站,为长期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可能。

- 20 世纪 80 年代:航天飞机成为了载人航天的主要工具,它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航天任务的成本。

- 21 世纪初:中国成为了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中国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 21 世纪 10 年代:随着国际空间站的建成和使用,人类在太空中的持续存在成为了现实。

同时,私营企业也开始进入航天领域,推动了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人类载人航天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它为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平台。

未来,人类将继续探索更远的太空,实现更多的航天梦想。

人类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人类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人类载人航天发展历程人类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创新的历史。

以下是简要回顾。

1. 早期探索: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期间开始了载人航天竞赛。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太空时代的开始。

2. 首次载人航天: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Yuri Ga garin)乘坐“东方一号”(Vostok 1)飞船完成了首次环绕地球的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3. 美国载人航天:1961年5月5日,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Alan Sh epard)执行了“自由7号”(Freedom 7)任务,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

4. 双子座计划:1965年至1966年,美国实施了双子座计划(Gemini program),进行了多次双人航天飞行,为后续的阿波罗计划做准备。

5. 阿波罗计划: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成功登陆月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月球行走。

6. 太空竞赛的缓和:1975年,美国和苏联的合作项目“阿波罗联盟”(Ap olloSoyuz)任务成功,标志着两国太空竞赛的缓和。

7. 国际空间站:1998年,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开始建设,成为多国合作的象征,至今仍在运行中。

8. 中国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9. 商业航天:21世纪初,随着SpaceX、Blue Origin等私营企业的崛起,商业航天旅行逐渐成为可能。

10. 未来展望:目前,多个国家和公司正在研究开发新的载人航天技术和任务,包括重返月球、火星探索等。

人类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也是人类勇气、智慧和合作精神的体现。

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

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

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一、前言航天载人飞船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早期的火箭试验开始,详细介绍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

二、火箭试验阶段(1926年-1945年)1. 美国高空试验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开始进行高空试验,通过火箭将仪器送入高空,为后来的载人飞行做准备。

2. 纳粹德国研究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研究火箭技术,成功发射了V-2导弹。

3. 苏联试验苏联在1947年成功发射了第一枚火箭,并于1961年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

三、早期载人飞行阶段(1945年-1961年)1. 美国计划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进行载人飞行计划,但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失败。

2. 苏联成功苏联于1961年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宇航员加加林成功返回地球。

四、太空竞赛阶段(1961年-1975年)1. 美国计划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加快了载人飞行计划的进程,成功完成了多次任务,包括阿波罗登月任务。

2. 苏联成功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包括首次太空行走和建立第一个太空站。

五、国际合作阶段(1975年-2020年)1. 美苏合作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和苏联开始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太空技术。

2. 国际空间站1998年,国际空间站开始建设,来自不同国家的宇航员在此工作和生活。

3. 中国载人飞船200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并于2020年完成了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

六、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航天载人飞船将会更加先进和智能化。

同时,在探索深空、开展长期太空生活等方面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七、结语航天载人飞船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航天事业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航天史)

航天史)

世界航天史1883年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 1926年3月16日美国科学家哥达德制造的世界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试飞成功,飞行时间2.6秒.1934年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把液体燃料火箭A2号发射到两公里的高度. 1942年10月3日德国的V2液体燃料火箭在佩内明德试验场发射成功,是世界第一枚导弹的原型.1957年6月苏联成功地发射重80吨,射程达八千公里,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T3号.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波尼克1号",标致航天时代的开始.1958年1月31日美国成功发射其第一颗卫星"探险家1号",发现了范亚伦辐射带.1960年7月29日美国太空总署发布人类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1961年2月16日美国用世界上第一具固体燃料四级运载火箭发射"探险家9号"成功.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的"东方一号"发射成功,环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这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965年11月26日法国第一枚人造卫星A-1升空.1969年1月15日苏联飞船"联盟4号"和"联盟5号"完成世界上首次载人飞船的相互对接.1969年7月16日美国用"土星5"运载火箭发射"阿波罗11号"成功;20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球.1970年2月11日日本在内之浦发射其第一枚卫星"大隅号"成功.1970年4月21日中国在酒泉用"长征1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1972年12月7日美国"阿波罗17号"成功登陆月球,这是"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任务.1977年9月5日美国发射了星际探测飞船"航海家1号".1979年12月24日欧洲空间局从法属圭亚那,成功发射了第一枚阿里安运载火箭.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成功发射,并于14日乎安返回地球.1999年11月20日中国在酒泉发射成功"神州1号"无人飞船,绕地飞行14圈后安全返回.历史人物:1.齐奥尔科夫斯基:俄罗斯人,世界上第1个提出用运载火箭发射飞船的构想,并提出了相关理论.被誉为"宇航之父".2.哥达德:美国人,发表有关月球火箭研究成果,并制造出世界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被誉为"液体火箭之父".3.冯.布劳恩:德国人,后入美国籍.是V-2导弹总设计师,后来设计了将美国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的"红石"火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总设计师,世界最杰出的火箭专家.4.科罗廖夫:苏联最负盛名的航天专家,苏联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世界上第1颗卫星和第1艘飞船的总设计师世界载人航天历史: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人类飞天历史回顾

人类飞天历史回顾

人类飞天历史回顾十四世纪,中国木匠万户坐在四十七枝大火箭上,点燃上天,结果万户牺牲了,他算是人类史上第一位飞天者。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1995年3月2日-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共有13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成为同时在太空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搭载物品有国旗、农作物种子之外,还有“神州三号”口服液菌种。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升空,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神州三号”生物菌种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搭载物品中包括清华大学生物芯片试验装置以及“神舟三号”口服液生物菌种。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升空,搭载飞船的“神舟三号”生物菌种突变明显,为我国太空药物的研制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飞船,实现首次载人飞行,搭载物品相对较少。

2003年11月3日-2005年8月29日,中国连续发射了5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卫星,“神舟三号”口服液生物菌种是极少的搭载物品之一,继续优化菌种,疗效大幅度提高。

2005年10月12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飞船,“神舟三号”口服液同期宣布研制成功。

2007年9月9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育种卫星“实实践八号”,卫星上除搭载了大量农作物种子外,“神舟三号”口服液菌种也第九次进行空间搭载。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一突破性事件标志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1961年4月12日,由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搭乘的“东方一号”发射升空,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类在太空中飞行,标志着载人航天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任务的成功执行,不仅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也为载人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了灾难性的爆炸事故,导致7名宇航员不幸罹难。

这一悲剧是载人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教训,使得航天飞机计划经历了长时间的停摆与调整。

1998年11月20日,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进行了第一个国际空间站(ISS)的建设任务。

国际空间站是不同国家航天机构合作的象征,也是载人航天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发生事故,导致7名宇航员遇难。

这次事故进一步加强了对于航天飞行安全性的重视,并推动了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2011年7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进行了最后一次任务,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结束。

之后,美国转向使用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进行载人航天任务。

2012年6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神舟九号飞船,并进行了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拥有自己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之列。

2020年5月30日,美国商业航天公司SpaceX的载人龙飞船成功发射,成为美国自2009年以来首次自主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飞船。

这次任务标志着商业航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为未来的载人航天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载人航天的发展前景愈加广阔。

未来,载人航天将继续推动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外太空的进程,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和文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和主要成就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和主要成就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和主要成就总结人类自二十世纪初开始进行太空探索,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人类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太空探索成就。

1. 苏联的首次载人航天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这次载人航天成功,标志着人类太空探索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 美国的登月计划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开始了登月计划。

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 11 号”飞船成功登上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这次登月计划不仅展示了人类的科技实力,也激发了全球的太空探索热情。

3.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太空实验室。

自1998 年开始建设以来,已经有多个国家的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为人类太空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

4. 人类的太空行走和太空旅游人类在太空探索中还实现了太空行走和太空旅游等重要成就。

1965 年 3 月 18 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

此后,人类还进行了多次太空行走,为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001 年,美国宇航员约翰·杨进行了首次太空旅游,成为第一个在太空旅行的普通人。

此后,太空旅游逐渐成为人类太空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

5. 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人类开始关注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月球土壤和水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未来在太空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总之,人类太空探索历程和主要成就不仅展示了人类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也为人类未来在太空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未来,随着人类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人类将在太空中取得更多的成就。

太空时刻:记录人类太空探索的里程碑

太空时刻:记录人类太空探索的里程碑

1.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太空探索时代。

2.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

他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一周后平安返回地面。

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阿波罗11号”任务中首次登陆月球,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

4.1971年4月19日,苏联宇航员亚历山大·列昂诺夫成为第一个在太空中进行舱外活动的人类。

他在“联盟2号”飞船上完成了这项壮举。

5.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事故,导致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是美国航天史上首次致命事故。

6.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ISS)正式启动建造。

这个项目由多个国家合作完成,是人类在太空中建造的最大空间站。

7.2001年4月28日,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游客丹尼斯·图里斯成功完成了在国际空间站的短期旅行,他花费了2000万美元。

8.2012年8月6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上,标志着人类首次在火星上实现了长期探测任务。

9.2014年10月31日,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彗星67P上,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进行彗星探测任务。

10.2021年5月15日,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向空间站运送物资,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站时代。

以上十个事件都是人类太空探索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从斯普特尼克1号的发射到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这些事件展示出了人类不断探索、勇敢前行的精神和决心。

我们相信,在未来,太空探索的脚步将会越来越迅速,人类也将不断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中学地理知识点:世界载人航天飞行历史回顾

中学地理知识点:世界载人航天飞行历史回顾

中学地理知识点:世界载人航天飞行历史回顾电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

载人航天的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深入地认识地球及其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认知整个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从事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开发太空及其丰富的资源。

载人航天器由载人航天系统实施,载人航天系统由载人航天器、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和回设施、航天测控网等组成,有时还包括其它地面保障系统,如地面模拟设备和航天员训练设施。

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太空船和航天飞机三类。

载人飞船按乘员多少,又可分为单人式飞船和多人式飞船。

按运行范围,可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和太空站进行载人航天活动,又是一种重复使用的运载器。

载人航天技术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加加林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开创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后来,前苏联又发射了上升号飞船和联盟号飞船;与此同时,美国也相继发射成功了水星号飞船、双子星座号飞船和阿波罗号飞船,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Ⅱ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上软着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踏上月球,人类载人航天和空间探索取得重大突破。

70年代后,美国放弃了载人飞船转而发展轨道器水平着陆、可部分重复使用、技术难度大的航天飞机,而前苏联继续改进联盟号飞船,使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个空间站礼炮号,标志着人类航天技术进入新的阶段。

与载人飞船相比,空间站具有容积大、载人多、寿命长、可综合利用的优点,是发展航天技术、开发利用宇宙空间的基础设施,前苏联共发射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和1个和平号空间站。

美国仅于1973年发射过天空实验室,并于1979年7月陨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载人航天史回顾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加加林,第一个人类太空人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47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1969年1月14—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号空间站。

1975年7月15—21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在太空联合飞行,成为载人航天的首次国际合作。

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列斯和斯图尔特不拴系绳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第一批“人体地球卫星”。

1984年7月25日,前苏联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1985年7月25日,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华裔宇航员。

俄罗斯的波利亚科夫,于1994-1995年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停留43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男宇航员;而美国的露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号上停留了18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女宇航员。

1986年2月20日进入轨道的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至今已在太空中运行了13年,成为寿命最长的空间站。

1995年3月2—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其上的7位宇航员加上和平号上的6位宇航员,共有13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成为同时在太空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在1995年2月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美国宇航员科林斯成为第一位航天飞机的女驾驶员。

全面揭秘神舟七号生于1935年的美国宇航员马斯洛雷夫,具有2个学士、3个硕士和1个博士学位,是学位最多的宇航员。

航天飞机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是1996年11月19日起飞、12月7日降落的哥伦比亚号,历时17天1 5小时53分钟。

1995年6月2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次对接,开始了总计9次的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对接,为建造国际空间站拉开序幕。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航空飞机发生空难,机上7人全部丧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神舟六号发射。

2008年9月25日,中国神舟七号发射。

世界载人航天大事记回目录回顾世界载人航天走过的历程,也许会加深我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认识。

1958年6月5日,苏联科学院院士、火箭飞船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在为政府起草的《开发宇宙空间的远景工作》中提出1961~1965年完成研制能乘2~3人的载人飞船,1962年开始建造空间站。

1958年10月7日,美国航宇局(NASA)正式批准“水星”号载人飞船工程。

这是航宇局1958年10月1日成立后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

1959年9月9日,美国用“宇宙神”D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地发射了“水星”飞船模型,进行亚轨道飞行。

此后一直到1961年4月25日,美国共进行了7次无人飞船试验,其中失败3次,成功4次,为美国成功实施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0年1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两艘无人的卫星式飞船,进行亚轨道飞行。

此后一直到1961年3月25日,苏联共进行了7次无人飞船试验,其中失败4次,成功3次,最后两次连续成功。

苏联决策机关认为已完全具备了载人飞船的发射能力。

1961年3月23日,苏联准备上天的航天员邦达连科在为期10天的地面训练的最后一天,在一个高浓度氧气舱里,用酒精棉球擦完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后,随手将它仍在电热器上,立即引起大火,他被严重烧伤,10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

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用了108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在萨拉托夫附近安全返回。

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使苏联在与美国开展的载人航天竞赛中赢得了世界第一。

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驾驶米格15歼击机训练时,因飞机事故遇难身亡。

1961年5月5日,美国第一位进行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因此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宣布:在60年代结束之前,美国要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

从此,美国正式开始实施举世闻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计划。

这是在与苏联之间展开的谁第一个把人送上天的竞赛中失利后,美国发起的又一个竞赛项目。

1962年2月20日,美国发射载人飞船“水星”6号,航天员欧约翰·H·格伦中校驾驶“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3圈,历时4小时55分23秒,在大西洋海面安全返回。

格伦因此成为美国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

1962年8月11日,苏联发射载有尼古拉耶夫少校的“东方”3号飞船上天。

8月12日,苏联发射载有波波维奇中校的“东方”4号飞船上天。

“东方”4号与“东方”3号首次在太空实现载人飞船的交会飞行,最近相距5公里,第一次从太空传回电视。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中尉驾驶苏联“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48圈,历时70小时50分,19日返回。

1964年10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载3人的第二代载人飞船“上升”1号。

航天员科马罗夫、耶戈洛夫和费捷斯托夫驾驶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4小时17分,返回于库斯塔奈地区。

这是苏联、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载3人飞行。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列昂诺夫的“上升”2号飞船。

飞行中,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完成了目视观测、拆卸工作及其他实验。

1965年3月23日,美国成功发射第二代载人飞船“双子星座”3号。

飞船乘载着美国航天员格里索姆中校和约翰·杨少校,绕地球飞行5圈,历时4小时53分钟。

这是美国首次载2人飞行。

1965年6月3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麦克迪维特上尉和怀特上尉的“双子星座”4号飞船,绕地球飞行62圈。

怀特到舱外行走21分钟,用喷气装置使自己在太空中机动飞行。

这是美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12月15日,美国发射“双子星座”6号飞船,飞船载有希拉中校和斯坦福尔德上尉。

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5小时51分钟。

此次飞行是与12月4日发射的“双子星座”7号交会,并保持近距离编队飞行,最近时约0.3米。

这是美国载人飞船第一次空间交会飞行。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双子星座”8号,绕地球飞行6.5圈,历时10小时41分。

飞行中首次实现载人飞船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

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4A飞船在发射台上进行登月飞船的地面试验。

飞船内坐着曾参加过“水星”号、“双子星座”飞船飞行的格里索姆上校、美国第一个完成舱外活动的怀特中校和第一次准备参加太空飞行的查菲少校。

突然,充满纯氧的座舱起火爆炸,3名航天员当即烧死。

1967年4月23日,苏联用“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三代飞船“联盟”1号。

4月24日飞船返回时,因降落伞故障,飞船坠毁于乌拉尔奥伦波克附近,航天员科马罗夫不幸遇难。

1968年4月14日,苏联发射宇宙212号无人飞船。

飞船在轨运行中与后来发射的宇宙213号无人飞船自动对接。

这是苏联完成的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8年10月11日,美国发射“阿波罗”7号飞船。

航天员希拉、艾西尔和坎宁哈姆绕地球飞行163圈,历时260小时9分钟,22日返回。

这是“阿波罗”飞船的第一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发射载有波尔曼、洛弗尔和安德斯的“阿波罗”8号飞船。

飞船进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轨道上飞行了10圈,时间20小时6分钟,并向地球发回电视。

27日返回。

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

飞船上载有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50分钟的飞行后,进入环月轨道。

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并说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

”19分钟后,奥尔德林跟着也踏上了月球。

他们在月面插上美国国旗,放置科学仪器,搜集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共活动了2小时31分40秒。

1970年4月11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洛弗尔、海斯和斯威加特的“阿波罗”13号飞船进行第3次登月飞行。

飞行56小时后,飞船离地球33万公里,差不多接近月球时,因两个钮扣大的恒温器开关故障,使服务舱燃烧电波贮氧箱爆炸,舱内许多设备遭损坏,氧气和水也损失过半,航天员洛弗尔、海斯和斯威加特面临葬身太空之灾。

但他们临危不惧,按地面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手动操纵飞船,使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4月17日成功地返回地球,创造了航天史上死里逃生的奇迹。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载有航天员尼古拉耶夫和谢瓦斯基扬诺夫的“联盟”9号飞船。

飞船绕地球飞行268圈,历时424小时59分,创造了载人飞行史上的新记录。

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

“礼炮”1号空间站于1971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共飞行了175天。

运行期间对接了两艘“联盟”号飞船,其中“联盟”11号的航天员进站工作了3星期。

此后一直到1982年,苏联又连续发射了“礼炮”2~5号空间站和第二代“礼炮”6号、7号空间站。

1971年6月6日,苏联发射载有航天员多勃罗沃尔斯基、帕查耶夫和沃尔科夫和“联盟”11号飞船。

飞船成功地实现了和“礼炮”1号空间站的对接、在轨运行24天后,在返回途中,返回舱空气泄露,返回地面时,人们发现未穿航天服的3 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