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陆上自卫队FH70式榴弹炮
抗战中国火炮载具战车图鉴(三)
抗战中国火炮载具战车图鉴(三)接上文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付出鲜血与生命的先辈们!1.汉造仿“三一”式75mm山炮此炮是汉阳兵工厂对日本有坂“三一”式75mm火炮的仿造版本,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战争需求,有时会在原有的炮架结构上修改火炮的口径,比较常见的就是汉造57mm山炮。
“三一”式火炮是日本19世纪90年代的装备,明治31年确定型号,由于设计者的姓名该炮也被成为“有坂炮”。
该炮最大的特点是炮身安装在轮轴上,炮身和炮架属于刚性连接,没有助退机构。
所以发射时后坐力会将火炮往后推跳很远。
日军使用该炮参加了日俄战争。
晚清至民初北洋军和其它军阀部队都曾进口过不少有坂炮并参加了辛亥革命。
由于缺乏武器,在国民革命军北伐以及之后的军阀混战时用的主力火炮仍旧是“三一”式山炮。
至抗战时期中日两军还在使用这种古董炮(另有文献显示抗美援朝也有这门炮的身影,可以说“三一”式火炮是中华近代抗争中火炮史的缩影了)。
2.德制莱茵金属 L13型75mm步兵炮该门炮是由德国莱茵金属生产的一种过渡性步兵炮,不知为何被当时的中国军队称为荷兰制哈伊哈75步兵炮。
此炮是当时的中国军队装备的比较早的一款步兵炮,早在32年淞沪抗战时就有第五军的精锐部队配置有这种步兵炮对日作战。
一些德式精锐部队曾装备过该炮。
3.德制 Lelg.18型75mm步兵炮抗战期间的中国军队曾进口60门左右的该型步兵炮(装备木轮畜力或人力拖拽的版本)。
多装备于中央军教导总队和一些德式师部队。
从下图可见教导总队官兵于1936年10月16日同第四路军演示操练德制步兵炮。
当时德盔已经到货,一般当时的中国军队的盔徽只在钢盔的左侧有图案符号。
而教导总队的盔徽则类似德军那样两侧都有,这是其它部队所看不到的。
再往下则是教导总队于南京郊外操练德制步兵炮的情景,时间应该在开战前夕。
隐约可见防盾上的迷彩色块。
4.国造中国造30式战防炮在抗战爆发之前Pak.35/36型37mm战防炮(下简称Pak.35)被大量出口到了中国,得到图纸的中国也仿制了一些该炮,仿制的Pak.35战防炮的名字便是30式战防炮。
二战日军主要地面武器装备8
二战日军主要地面武器装备(八)标签:战车厚度加农炮榴弹炮柴油发动机2006-12-19 22:15O-1型120吨重战车O-1型120吨超重战车以打击敌方坦克为主要任务,是100式100吨超重战车的后续发展型号,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方与后部各有1个安装1门47mm战车炮的副炮塔,履带经过改良,接地压力减小,行动能力已可接受,火力更强大,装甲更厚实,主炮为1门威力非常强大的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可以在远距离轻松的击毁盟军重型坦克,并有自动装弹机,这型重战车除了可以打击对方装甲目标以外也可以实施远程压制炮击,日军决定把这种重战车作为本土决战利器,但120吨重战车样车通过测试准许量产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唯一样车被日军自行销毁O-1型120t重战车资料服役年代:1944.1—1945战车重量:120.0 t车体前装甲厚度:200 mm炮塔前装甲厚度:200 mm车体侧装甲厚度:110 mm炮塔侧面装甲厚度:110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焊接速度:20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550马力液冷汽油发动机 x 2主炮: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 x 1副炮:1式47mm战车炮 x 2 (1前1后)乘员:7名特殊战车名称用途不明怪物战车资料不详试制特三型飞行战车由飞机牵引的滑翔战车自行火炮防空卡车这类东西战场上很常见,但都无制式型号,所用卡车上出厂就有个高射机关炮或机关枪架,很多型号卡车都有,属于定制武器九八式甲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用于伴随装甲部队,为装甲部队提供野战防空掩护,所载高射机关炮可以方便的拆下来使用九八式甲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资料制造年代:1940—1945战斗重量:—车体前装甲厚度:—战斗室前装甲厚度:—车体侧装甲厚度:—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速度:45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98式20mm单装高射机关炮乘员:—九八式乙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用于伴随装甲部队,为装甲部队提供野战防空掩护98式乙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资料制造年代:1939—1945战斗重量:—车体前装甲厚度:—战斗室前装甲厚度:—车体侧装甲厚度:—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速度:45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98式20mm单装高射机关炮乘员:—九八式丙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用于伴随装甲部队,为装甲部队提供野战防空掩护98式丙型20mm自走防空机关炮资料制造年代:1939—1945战斗重量:—车体前装甲厚度:—战斗室前装甲厚度:—车体侧装甲厚度:—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无速度:45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98式20mm联装高射机关炮乘员:—九七式120mm自走重加农炮自行远程压制火炮,原本用来为大部队提供远程压制火力,战争末期由于火力超强,也被赋予了反战车任务,准备用来在本土决战中打击美军可能会动用的潘兴式重型坦克97式120mm自走重加农炮资料服役年代:1938?—1945战斗重量:—车体前装甲厚度:25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25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0 mm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无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18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主炮:加式120mm重加农炮乘员:7名九七式120mm自走短榴弹炮用于伴随压制任务,有完整炮塔,但火炮发射的弹丸初速太低,反战车能力不强与97改中战车差不多,应该也属于自行山炮,这型自走短榴弹炮被命名为97式是因其采用97式改中战车的底盘与炮塔,并非在1937-1938年间制成,实际上这型自走短榴弹炮是在1942年年底才出现97式120mm自走短榴弹炮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战斗重量:17 t车体前装甲厚度:25 mm炮塔前装甲厚度:25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5 mm炮塔侧面装甲厚度:25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6 km / h续航距离:370 km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特式120mm短榴弹炮乘员:4名一式75mm自走野炮用于为装甲部队提供压制打击能力,可伴随装甲部队前进,战争后期则主要充当自行反坦克炮使用,所载90式75mm野炮在1000m距离可以击穿75mm锻压钢装甲,500m距离则可击穿100mm锻压钢装甲,有相当强的反装甲能力,可以对抗美军后期型M4中型坦克,这型自走野炮所用底盘是根据97式中战车车体为基础加厚装甲制成的1式75mm自走野炮资料服役年代:1941—1945战斗重量:15.9 t车体前装甲厚度:41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50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5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12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8 km / h续航距离:380 km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1式75mm战车野炮(90式75mm野炮)乘员:5名一式105mm自走榴弹炮用于为装甲部队提供压制打击能力,可伴随装甲部队前进,战争后期也充当过自行反坦克炮使用,有击毁M4中型坦克的记录,这型自走野炮所用底盘与97式中战车车体相同1式105mm自走榴弹炮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战斗重量:16.3 t车体前装甲厚度:25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25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0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20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8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1式105mm战车榴弹炮(91式105mm野炮)乘员:5名二式75mm自走山炮用于为装甲部队提供压制打击能力,可伴随装甲部队前进,2式75mm自走山炮有完整的炮塔结构,基本是辆中战车而不象自走炮,不过这型炮车的确是用来执行压制射击任务的,为装甲部队提供曲射火力支援,火炮射击速度比1式75mm自走炮更快,山炮弹携弹量63发,2式75mm 自走山炮也有一定的战车交战能力,打击轻型坦克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付美军后期型M4中型坦克是很困难的,这型自走山炮所采用的底盘与1式中战车相同2式75mm自走山炮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战斗重量:16.7 t车体前装甲厚度:50 mm炮塔前装甲厚度:50 mm车体侧装甲厚度:35 mm炮塔侧面装甲厚度:35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焊接速度:44 km / h续航距离:200 km发动机:240马力 100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99式75mm战车山炮(由41式75mm山炮修改而来,炮弹初速为445 m/sec )乘员:5名三式75mm炮战车主要用于执行反战车任务,相对1式75mm自走野炮加强了反战车射击的直射瞄准设备,并且战斗室由1式75mm自走野炮的敞开式改为封闭型,底盘是根据97式中战车车体为基础做些修改制成,战争期间全部部署在本土,并无海外派遣作战记录3式75mm炮战车资料服役年代:1943—1945战斗重量:17 t车体前装甲厚度:28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25 mm车体侧装甲厚度:20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12 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装甲结构:铆接速度:38 km / h续航距离:378 km发动机:170马力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3式75mm战车炮(仍为90式75mm野炮,与1式75mm自走野炮的1式75mm 战车野炮区别是有炮口制退器)乘员:5名四式75mm炮战车用于执行反战车任务,为部队提供远距离反战车直射火力,可在2000m距离上正面击毁M4中型坦克,反战车威力十分强大,不过这种炮战车很晚才出现,没有派驻海外,全部准备用于本土决战,所以没有遇到实战机会4式75mm炮战车资料服役年代:1945.01战斗重量:16.5 t车体前装甲厚度:12 mm战斗室前装甲厚度:18 mm车体侧装甲厚度:12 mm战斗室侧装甲厚度:—装甲类型:渗碳钢装甲装甲结构:焊接速度:40 km / h续航距离:—发动机:165马力 4冲程气冷柴油发动机主炮:5式75mm战车炮(4式75mm高射炮)乘员:7名四式150mm自走榴弹炮用于伴随装甲部队提供压制火力支援与反战车任务,这种自走炮实际更侧重反战车任务,安装完善的反战车射击瞄准设备,装备这种自走炮就是因为日军看到当时日军现有战车,大多数反战车火力不强,要靠自走炮提供反战车支援,希望拥有一种可以在2000m以上距离击毁敌人M4中型坦克的自走炮。
二战日军火炮(最全)
二战日军火炮(最全)大正十一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大正十一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是种轻迫击炮,开战时属于二线装备,主要是一些进行山地作战的日军步兵大队进行追加装备,每个步兵大队追加2门大正11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资料服役年代:1922-1945口径:70 mm炮管长:750 mm重量:63.0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炮弹初速:147 m/sec弹丸重量:2.5 kg有效射程:—最大射程:1550 m九二式70mm步兵炮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这种炮是日军步兵大队的标准装备,日军每个步兵大队均装备2门。
这种步兵炮可以使用和迫击炮一样的弹道曲射也可以直瞄平射,实际上属于后膛迫击炮,战争后期日军为了加强步兵大队的反战车火力,还为这种步兵炮配备了聚能破甲炮弹,使之可对盟军中型坦克构成威胁。
92式70mm步兵炮资料服役年代:1932-1945口径:70 mm炮管长:790 mm重量:204.0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破甲弹炮弹初速:197 m/sec弹丸重量:3.79 kg有效射程:—最大射程:2800 m没错,这个就是八路军缴获一门就像升天一样的步兵炮,是个好东西!九七式20mm自动炮九七式20mm自动炮主要用来攻击装甲目标,也可用于攻击掩体,这种20mm炮威力很大,使用钨芯穿燃弹,在700米距离上可击穿厚度为20mm的高强度钢板,在350米距离上可击穿30mm高强度钢板,日军精锐部队的步兵中队就有此炮配备97式20mm自动炮资料服役年代:1937—1945口径:20 mm炮管长:1200 mm全长:2060 mm重量:59kg配用弹种:穿燃弹,榴弹弹丸初速:穿燃弹750 m/sec 榴弹870 m/sec装弹数:7发弹匣实用发射速度:12发 / 分对战车有效射程:1000 m最大射程:5000 m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步兵大队,用来对付机枪阵地,敌军迫击炮阵地与战壕,战争爆发时,日军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通常追加装备2门这型曲射炮,这种曲射步兵炮实际也是迫击炮,但日军把90mm以下口径的迫击炮归类为步兵曲射炮,属于步兵武器,90mm 以上才叫迫击炮,属于炮兵武器服役年代:1937—1945口径:81.4mm炮管长:1269 mm (L15.6)炮重量:22.4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 45 to 85 度弹丸重量:3.33 kg弹药初速:196 m/sec九九式81mm曲射步兵炮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轻装渗透部队,伞兵部队,用来提供火力支援服役年代:1939—1945口径:81mm炮管长:620 mm (L7.6)炮重量:23.7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 45 to 85 度弹丸重量:3.33 kg弹药初速:180 m/sec最大射程:2000 m五式45mm无后坐力炮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威力很大,可以在狭小封闭空间使用,战争末期才开始紧急发展,用于准备本土决战,战争期间没有实战使用记录5式45mm无后坐力炮资料服役年代:1945—?口径:45mm全长:1000 mm重量:6.4 kg配用弹种:超口径破甲弹破甲弹重量:2.3 kg飞行速度:40 m/sec穿甲厚度:> 100 mm精确射程:40 m94式37mm速射炮资料服役年代:1936—1945口径:37 mm炮管长:1706.5 mm重量:327 kg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670 g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 700 m/sec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 40 mm /500 m 、30 mm /1000 m 对战车射程:1200 m有效射程:2870 m最大射程:5700 m一式37mm速射炮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94式速射炮的改进型,吸取了偌门坎事件中,日军94式37mm速射炮,对大倾角装甲射击容易跳弹,穿透力不强,不能在远距离击穿毛子增装型BT7坦克的教训,加长加厚了94式37mm速射炮的炮膛与炮管,使之可以发射弹头更长,发射药更多,重量更大的炮弹,最初的改进型称98式37mm速射炮,进一步改进后称100式37mm速射炮并用于98式轻战车,最后进一步修改加强威力并命名为1式37mm速射炮,1式37mm速射炮装在战车上就称做1式战车炮1式37mm速射炮资料服役年代:1941—1945口径:37 mm炮管长:1850.5mm重量:335 kg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弹丸重量:—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 780 m/sec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 60 mm /500 m对战车射程:1300 m有效射程:—最大射程:6300 m一式47mm速射炮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根据偌门坎事件中缴获的毛子45mm反坦克炮发展而来,威力更大,并被97改中战车采用,称为1式47mm战车炮,这种速射炮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发挥了巨大威力,不过由于没有被帽穿甲弹,在战争后期对抗美军后期型M4中型坦克很吃力1式47mm速射炮资料服役年代:1941—1945口径:47mm炮管长:2526.5mm重量:800 kg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1.5 kg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 830 m/sec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 75mm /500 m、50mm /1200m对战车射程:1500 m有效射程:—最大射程:6900 m试制25mm速射炮用来射击装甲目标,具体情况不详试制57mm速射炮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1941年研制,但该炮样品在1942-1943年间经过广泛测试,日军对此炮性能还算满意,原本计划以3式57mm速射炮的名称大量投产,后因美军后期型M4坦克投入战场的压力,日军对反战车火炮的兴趣集中到75mm以上口径的火炮上,所以该炮产量很小没有大量装备部队,这型速射炮还曾参与过4式中战车的主炮竞选,因威力远不如75mm以上口径大威力火炮而第1个落选试制57mm速射炮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口径:57mm炮管长:3255.0mm重量:1540 kg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弹丸重量:—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 850 m/sec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 65mm /1200m对战车射程:1200 m有效射程:—最大射程:—90式改75mm速射炮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是90式75mm野炮的反战车型,主要用于直瞄轰击,炮架经过修改,发射状态时底盘接地,比普通的90式75mm野炮低矮很多,不容易被发现,但这样也使得此炮无法能和90式75mm野炮一样进行最大发射角度的远程轰击,这种速射炮在缅甸很多,但在最需要他的太平洋岛屿上却没发现有这种反坦克炮,此炮应该不是正式武器,而是缅甸方面军根据自己的需求特别订制的火炮,否则不可能太平洋岛屿上反倒没有发现。
变了味的“自卫队”(下)——日本自卫队60年发迹简史
变了味的“自卫队”(下)——日本自卫队60年发迹简史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6期季伏枥陆上自卫队的编制和装备截止至2013年底,日本自卫队的编制员额约为24.7万人,其中陆自为15.1万人,海自为4.5万人,空自为4.7万人,共同部队1 200人,统合幕僚监部3?000人。
其军费开支为593亿美元,约占GDP的1%,排名世界第五位。
单从编制员额来看,陆上自卫队还是“老大”,不过,海自和空自所占的份额正在不断加大。
根据2011年~2015年《防卫计划大纲》的规定,日本自卫队将用全新的“机动防御能力”取代以往的“基础防卫构想”;对待中国则从“严密关注”变为“警戒监视”;构建“动态防御力”,进一步提升自卫队的应变性和机动力。
日本陆上自卫队将更加精干和高效,下辖5个方面军(北部、东北部、东部、中部、西部)、9个师团(含1个装甲师)、6个旅团,编制员额为16.1万人,含现役人员15.2万人,预备役人员0.8万人。
师团级为第1、2、3、4、6、7(装甲师)、8、9、10共9个单位;旅团级为第5、11、12、13、14、15(第1混成旅)共6个单位。
需要说明的是,“师团”和“旅团”是日本人的称呼,相当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陆军师和陆军旅,但其规模要略小些。
一个师团约为7?000~9?000人;一个旅团约为3?000~4?000人。
从地域上说,北部方面军辖第2师、第7师(装甲师)、第5旅、第11旅,共4个单位,总部设在北海道札幌;东北部方面军辖第6师、第9师,共2个单位,总部设在本州仙台;东部方面军辖第1师、第12旅,共2个单位,总部设在本州神奈川县;中部方面军辖第3师、第10师、第13旅、第14旅,共4个单位,总部设在本州中西部的伊丹,防区为本州西部和四国;西部方面军辖第4师、第8师、第1混成旅,共3个单位,总部设在九州岛熊本县,其中第1混成旅驻冲绳县那霸市。
不难看出,日本国土面积的80%以上的本州和四国地区,3个方面军共8个师、旅;而仅占国土面积20%的北海道和九州,2个方面军共有7个师、旅,一个小小的冲绳岛面积不到全日本的百分之一,却驻扎一个混成旅,还有美军基地。
二战日军武器
大日本帝国陆军武器列表(日文: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へいきいちらん,英文:List of Imperial Japanese Army Equipmen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大日本帝国陆军所拥有的兵器、武器列表:目录[隐藏]1 枪械• 1.1 子弹1.2 步枪1.2.1 半自动步枪1.2.2 卡宾枪(骑兵枪)1.2.3 狙击步枪1.3 手枪1.3.1 信号枪1.4 机关枪/机关炮1.4.1 重机枪1.4.2 轻机枪1.4.3 车载机关枪/机关炮1.4.4 冲锋枪1.4.5 航空机枪1.4.6 航空机炮1.4.7 高射机枪1.4.8 高射炮2 火炮• 2.1 高射机关炮• 2.2 高射炮• 2.3 速射炮(对战车炮)• 2.4 战车炮• 2.5 火箭炮• 2.6 无后坐力炮• 2.7 迫击炮• 2.8 掷弹器• 2.9 掷弹筒• 2.10 步兵炮• 2.11 骑兵炮(骑炮兵)• 2.12 舟艇炮• 2.13 空挺炮• 2.14 臼炮• 2.15 山炮• 2.16 野炮(师团炮兵)2.17 野战重炮(野战重炮兵)2.17.1 榴弹炮2.17.2 カノン炮(加农炮)2.18 重炮(重炮兵・要塞炮兵)2.18.1 榴弹炮2.18.2 カノン炮(加农炮)2.18.3 输入火炮2.18.4 炮塔加农(海军剩余舰炮)2.18.5 列车炮3 车辆3.1 戦车3.1.1 骑兵戦车3.1.2 小战车3.1.3 轻型坦克3.1.4 中型坦克3.1.5 重型坦克3.1.6 水陆两用坦克3.1.7 空挺戦车3.1.8 防空坦克3.2 其他装甲车辆3.2.1 自行火炮3.2.2 轮式装甲车3.2.3 装甲运兵车3.2.4 轨上装甲车3.2.5 装甲回收车3.2.6 化学戦车輌3.2.7 炮兵用観测车3.2.8 工兵用车两3.3 非装甲车两3.3.1 トラック3.3.2 炮兵トラクター3.3.3 军用乘用车3.3.4 军用自行车3.3.5 轨上车两4 航空器4.1 戦闘机4.1.1 特别防空战斗机4.1.2 ジェット戦闘袭击机4.2 爆击机4.2.1 重爆击机4.2.2 軽爆击机• 4.3 袭击机4.4 侦察机4.4.1 司令部侦察机4.4.2 军侦察机4.4.3 直协侦察机• 4.5 指挥连络机4.6 运输机4.6.1 货物输送机4.6.2 特殊输送机4.7 练习机4.7.1 基本练习机4.7.2 高等练习机• 4.8 観测机• 4.9 特殊攻击机• 4.10 研究机• 4.11 远程轰炸机5 船舶• 5.1 护卫空母• 5.2 扬陆舰• 5.3 上陆用舟艇• 5.4 戦闘舰艇• 5.5 攻击舟艇• 5.6 潜水舰・潜航艇• 5.7 其他6 炸弹• 6.1 手榴弹• 6.2 地雷• 6.3 破壊筒• 6.4 制导炸弹• 6.5 其他•7 铁路车辆8 其他•8.1 军马•8.2 火焰喷射器•8.3 化学防护具•8.4 军刀•8.5 刺刀8.6 光学兵器8.6.1 射击瞄准具8.6.2 轰炸瞄准具•8.7 声音测位器•8.8 有线通信机8.9 电波兵器8.9.1 航空无线机(无线电话)•9 相关条目•10 外部链接枪械[编辑]子弹[编辑]• 6.5×50mm有坂•7.7×58mm有坂弹•8×22mm南部弹步枪[编辑]•スナイドル铳•ピーボヂーマルチニー铳•マウゼル铳•村田铳/村田步枪(十三年式村田步枪、十八年式村田步枪)•村田连発铳•三十年式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二式步枪•意式步枪•“モ”式步枪半自动步枪[编辑]•试制自动步枪甲/乙/丙•四式步枪卡宾枪(骑兵枪)[编辑]•スペンセル铳•村田卡宾枪•连発卡宾枪•三十年式卡宾枪(三十年式骑兵铳)•三八式卡宾枪(三八式骑兵铳)•四四式卡宾枪(四四式骑兵铳)狙击步枪[编辑]•三八式改狙击步枪•九七式狙击步枪•九九式狙击步枪•九九式短狙击步枪(九九式狙击步枪)手枪[编辑]•スミスウエッソン手枪•二十六年式手枪•十四年式手枪•九四式手枪•二式手枪•南部式大型手枪(南部式大型自动手枪)•南部式小型手枪(南部式小型自动手枪)•浜田式自动手枪(一式手枪)•杉浦式自动手枪•“モ”式大型手枪•コルトM1903•ブローニングM1910信号枪[编辑]•十年式信号手枪机关枪/机关炮[编辑]•ガットリング炮/机关炮•马式机关炮•保式机关炮•三八式机关铳重机枪[编辑]•三年式重机枪•九二式重机枪•一式重机枪•试制九八式水冷式重机枪轻机枪[编辑]•十一式轻机枪•九六式轻机枪•九九式轻机枪•试制一式軽机关铳•试制三式軽机关铳•“チ”式七粍九軽机关铳(智式軽机关铳、チェッコ軽机关铳、チェッコ机铳など)车载机关枪/机关炮[编辑]•九一式车载軽机关铳•九二式车载十三粍机关铳/机关炮•九七式车载重机枪•试制四式车载重机关铳冲锋枪[编辑]•试制二型机关短铳•百式冲锋枪航空机枪[编辑]•“ビ”式E型机关铳(ヴィッカーズ .303インチクラスE机关铳)•八九式固定机关铳•八九式旋回机关铳•八九式旋回机关铳(特)•九八式固定机关铳(テ五/テ5)•九八式旋回机关铳•一式旋回机关铳•テ一/テ1(试制単铳身旋回机关铳)•テ四/テ4(试制単铳身旋回机关铳二型、八九式旋回机关铳(改単)、九九式旋回机关铳)•SAFAT机枪(12.7毫米)•Ho-103重机枪航空机炮[编辑]•九四式防卫机炮•一式十二.七粍固定机关炮•试制二十粍旋回机关炮(ホ一/ホ1)•试制二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三/ホ3)•二式二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一五五I型/ホ155 I型(三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一五五II型/ホ155 II型(三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二〇三/ホ203(三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二〇四/ホ204(三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三〇一/ホ301(四十粍喷进炮)•ホ四〇一/ホ401(五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四〇二/ホ402(五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五〇一/ホ501(七十五粍固定机关炮)•MG 151机炮高射机枪[编辑]•高射机关铳•试制双连高射机关铳高射炮[编辑]火炮[编辑]高射机关炮[编辑]•ホ式十三粍高射机关炮- 多くの文献では海军の九三式十三粍高角机枪と混同して九三式十三粍重机关枪と绍介されている•试制九四式野战二十粍机关炮•试制九四式三十七粍机关炮•九八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ホキ炮•九八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特)- 九八式高の船载型•ラ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ラ式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ボ式四十粍高射机关炮一式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一式双联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一式多联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计划)サキ炮II型•二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ケキ炮I型•双联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ソキ炮I型•二式多联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ケキ炮II型•四式基筒双联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ソキ炮IV型•五式四十粍高射机关炮- ボ式四十粍高の国产型高射炮[编辑]•临时高射炮- 三八式野炮の改造型•十一年式七糎半阵地高射炮•十一年式七糎半野战高射炮(十一年式七糎野战高射炮)•十四年式十糎高射炮•八八式七糎半野战高射炮(八八式七糎野战高射炮)•八八式七糎半野战高射炮(特)- 阵地固定式•试制十糎半阵地高射炮- 炮身は试制大威力十加に流用された•九九式八糎高射炮•试制四十七粍高射炮•试制七糎高射炮•押收三.七吋高射炮- 对英战で卤获•三式十二糎高射炮•四式七糎半高射炮•试制七糎半重高射炮•五式十五糎高射炮•电波兵器Z速射炮(对战车炮)[编辑]九四式三十七粍速射炮•一式三十七粍速射炮•ラ式三七粍速射炮•试制九七式四十七粍速射炮•一式机动四十七粍速射炮•试制机动五十七粍速射炮•试制七糎半速射炮•试制十糎速射炮•と号电気投掷炮(携行型对战车レールガン)战车炮[编辑]•毗式战车炮九〇式五糎七战车炮•九七式五糎七战车炮•九二式车载十三粍机关炮九四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九八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一〇〇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一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九四式七糎战车炮•九九式七糎半战车炮•一式四十七粍战车炮•试作五十七粍战车炮•三式七糎半战车炮•五式七糎半战车炮•试作十糎战车炮火箭炮[编辑]•四式二十糎火箭炮•试制四式二十四糎火箭炮(试作)•四式四十糎火箭炮•试作九糎空挺队用火箭炮•试制四式七糎火箭炮ロタ炮•对空喷进爆枪•试制十五糎多联装火箭炮无后坐力炮[编辑]•试制八十一粍无后坐力炮•试制十糎半无后坐力炮•试制五式四十五粍简易无后坐力炮迫击炮[编辑]•急造迫击炮•十糎半携帯迫击炮•轻迫击炮- 步兵部队で使用•重迫击炮•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 步兵部队で使用•十四年式重迫击炮•九〇式轻迫击炮•九四式轻迫击炮•九六式中迫击炮•九六式重迫击炮•九七式曲射步兵炮- 步兵部队で使用九七式轻迫击炮•九七式轻迫击炮(短)•九七式轻迫击炮(长)九七式中迫击炮•九七式中迫击炮(短)•九七式中迫击炮(长)•九九式小迫击炮- 空挺队用装备として开発•试制曲射大队炮- 步兵部队用装备として开発•二式十二糎迫击炮•试作机动十二糎迫击炮掷弹器[编辑]•甲号掷弹枪•九一式掷弹器•一〇〇式掷弹器•二式掷弹器•三式掷弹器掷弹筒[编辑]•十年式掷弹筒•八九式重掷弹筒•试制一〇〇式重掷弹筒步兵炮[编辑]•轻迫击炮•狙击炮•十一年式平射步兵炮•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试制七糎随伴炮•试制重步兵炮•九二式步兵炮(大队炮)•四一式山炮(步兵用)(联队炮)•九七式曲射步兵炮•三一式步兵山炮•试制九七式步兵联队炮•试制曲射大队炮骑兵炮(骑炮兵)[编辑]•四一式骑炮舟艇炮[编辑]•试制二式船舶用中迫击炮•九八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特)- 九八式高の船载型•四式三十七粍舟艇炮- 原型は九八式战车炮•试制四式七糎半舟艇炮- I型の原型は四一式山炮、II型の原型は九九式战车炮•四式二十糎火箭炮II型空挺炮[编辑]•九九式小迫击炮•らく号三十七粍炮•らく号一式三十七粍炮•らく号狙击炮(试作)•九二式步兵炮II型(试作)•四一式山炮II型(试作)臼炮[编辑]•十二栂臼炮•十三栂臼炮•二十栂臼炮•二十九栂臼炮•十二斤臼炮- 通称弥助炮※长四斤山炮も同名で呼称される•九糎臼炮- 要塞用装备として开発•青铜九糎臼炮•钢制九糎臼炮•十五糎臼炮- 要塞用装备として开発•青铜十五糎臼炮•钢制十五糎臼炮•九八式臼炮- ム弹とも•即制十五糎木制臼炮(木炮)•试制二十糎臼炮- ラ式十五榴の炮架に试制二十糎炮身を载せたもの山炮[编辑]•ブロドウェル山炮•七糎山炮•三十一年式速射山炮•四一式山炮•九四式山炮•九九式十糎山炮•ボ式山炮※ボ式=ボフォース式•试制一式七糎半山炮(试作)•试制一式十糎山炮(试作)野炮(师团炮兵)[编辑]四斤山炮•长四斤山炮- 通称弥助炮※十二斤臼炮も同名で呼称される•四斤野炮•克式八糎野炮※克式=クルップ式•克式七糎半野炮•七糎野炮•三十一年式速射野炮•三吋野炮- 日露战争では卤获3インチ野炮を用いて战利野炮队を编成した三八式野炮•改造三八式野炮•十四年式十糎榴弹炮- 制定は昭和12年九〇式野炮•机动九〇式野炮九一式十糎榴弹炮•机动九一式十糎榴弹炮•九五式野炮野战重炮(野战重炮兵)[编辑]榴弹炮[编辑]•克式十二糎榴弹炮•克式十五糎榴弹炮•三八式十二糎榴弹炮•三八式十五糎榴弹炮•试制十五糎榴弹炮- 四年式十五榴の原型•四年式十五糎榴弹炮•试制九二式十五糎榴弹炮•九六式十五糎榴弹炮•ラ式十五糎榴弹炮•试制二十一糎榴弹炮- 九六式十五加の炮架に试制二十一糎炮身を载せたものカノン炮(加农炮)[编辑]•三八式十糎加农•十四年式十糎加农•九二式十糎加农•试制大威力十糎加农- 九六式十五榴の炮架に试制十糎半阵地高射炮の炮身を乘せたもの重炮(重炮兵・要塞炮兵)[编辑]榴弹炮[编辑]•二十八糎炮•四五式二十糎榴弹炮•四五式二十四糎榴弹炮•试制四十一糎榴弹炮七年式三十糎榴弹炮•七年式三十糎短榴弹炮•七年式三十糎长榴弹炮•九六式二十四糎榴弹炮•试制一〇〇式重榴弹炮(计划)- 试四十一榴の后継火炮•试制一〇〇式重榴弹炮(短)•试制一〇〇式重榴弹炮(长)カノン炮(加农炮)[编辑]•十九糎加农•二十四糎加农•改正二十三口径二十四糎加农•改正二十六口径二十四糎加农•十二糎速射加农•九糎速射加农•三十口径二十七糎加农•三十六口径二十七糎加农•克式十糎半速射加农四五式十五糎加农•七年式十五糎加农•九〇式十五糎加农•七年式十糎加农•十一年式七糎加农•八九式十五糎加农炮•九六式十五糎加农炮•ラ式十五糎加农输入火炮[编辑]•加式二十七糎加农※加式=カネー式•斯式二十七糎加农※斯式=シュナイダー式•加式十二糎速射加农•马式十二糎速射加农※马式=マキシム式•安式二十四糎加农※安式=アームストロング式•斯加式九糎速射加农※斯加式=シュナイダー・カネー式•斯加式十二糎速射加农•斯加式二十七糎加农•克式炮塔十五糎加农•参式炮塔十五糎加农※参式=サンシャモン式炮塔加农(海军剩余舰炮)[编辑]•炮塔四五口径二十糎加农- 鞍马搭载炮•炮塔四五口径二十五糎加农- 安芸搭载炮•炮塔四五口径三十糎加农- 伊吹・生驹・鹿岛搭载炮•炮塔五十口径三十糎加农- 摂津搭载炮•炮塔四五口径四十糎加农- 土佐・赤城搭载炮列车炮[编辑]•九〇式二十四糎列车加农- 移动式二十四加とも•一式二十四糎列车加农- 九〇式二十四加の国产型车辆[编辑]戦车[编辑]骑兵戦车[编辑]•九二式重装甲车小战车[编辑]•カーデン・ロイドMK.IV(试験输入)•九四式轻战车•九七式軽装甲车テケ轻型坦克[编辑]•ルノーFT(输入)•ルノー乙型戦车(输入)•九五式轻战车•九八式軽戦车ケニ•九八式軽戦车ケニ改•二式軽戦车ケト(空挺戦车)•三式軽戦车ケリ•四式軽戦车ケヌ•五式軽戦车ケホ中型坦克[编辑]•八九式中战车甲型•八九式中战车乙型•试制中战车•九七式中战车•试制九八式中戦车(试作)•一式中战车•三式中战车•四式中战车•五式中战车重型坦克[编辑]•试制一号戦车•九一式重戦车•九五式重戦车•大型イ号车(试作)•试制超壕戦车水陆两用坦克[编辑]•湿地车•试制半装轨式水陆两用戦车•SR イ号车•SR ロ号车•SRII•SRIII•试制水陆两用戦车•九五式軽戦车用水上移动装置カホ机※装置の名前•特二式内火艇カミ(海军)•特三式内火艇カチ(海军)•特四式内火艇カツ(海军)•特五式内火艇トク(海军、原型のみ)空挺戦车[编辑]•特3号戦车防空坦克[编辑]•全装轨车搭载型キト(试作)•试制対空戦车タセ(试作)•试制対空戦车ソキ(试作)•试制対空戦车タハ(计画)其他装甲车辆[编辑]自行火炮[编辑]•一式炮战车•一式十糎自行火炮ホニII车•二式炮戦车ホイ•三式炮戦车ホニIII车•四式十五糎自行火炮ホロ•试制四式十二糎自行火炮ホト(试作)•试制四式重迫击炮ハト(试作)•试制七糎半対戦车自行火炮ナト(试作)•短十二糎自行火炮(海军)•试制五式四十七粍自行火炮(试作)•试制五式炮戦车ホリ(试作)•试制五式十五糎自行火炮ホチ(试作)轮式装甲车[编辑]•オースチン装甲车(输入)•ウーズレー装甲自动车•ヴィッカース・クロスレイ装甲车(输入)•九三式装甲自动车(海军)- 多くの海外文献では“九二式”として误って伝わる。
炮兵与坦克的较量——榴弹对装甲目标毁伤效果初探
炮兵与坦克的较量——榴弹对装甲目标毁伤效果初探《炮兵与坦克的较量——榴弹对装甲目标毁伤效果初探(修订版)》文:普鲁士掷弹兵前言“装甲战斗车辆,特别是主战坦克,是战场上最必须也最难摧毁的重要集群目标。
……坦克有三个主要特征,机动性、火力和防护性能。
从攻击者角度看,其防护性能是摧毁它最主要的困难。
”——《战场与武器系统第二卷》第8章 P98 以上是《战场与武器系统》一书中对坦克的描述。
坦克诞生在一战僵持不下的堑壕战中,由于本身诞生的意义便是穿过纵横交错火力网,因此防护性是其一个主要特在。
由于这个特征,伴随着坦克一同的出现概念的便是反坦克战。
由于坦克难以摧毁,在反坦克战中,其主要武器往往是专门为了对抗坦克而开发出了的各种专业反坦克武器。
但是,被誉为“战争之神”的传统炮兵[1]在反坦克战中其实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炮兵与反坦克战史可以这么说,在坦克出现时,最初担任反坦克武器的就是炮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许比其大名鼎鼎的K型子弹,他们才是对协约国坦克最大的威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英国坦克所形成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德军的野战炮……在英国皇家坦克团战史上,充满着关于英军坦克遭到德军野战炮袭击的记述……野战炮挫败坦克进攻最著名的战例,也许要算是1917年11月20日,英军在坎布里埃的首次战斗中,对福莱斯可威斯所发动的进攻了。
当时英国皇家坦克团第5坦克营与伴随步兵切断了联系,而当他们越过一座位于一个村庄旁边的小山时,遭到了德军为执行反坦克任务而专门配属在一旁的数个野战炮连猛烈而准确的射击。
英军有16辆坦克被迅速击毁……只要野战炮出现,坦克肯定会被消灭。
”——《反坦克战史》第1章 P14-16无论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野战炮都是重要的反坦克武器。
以至于当时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战争中,认为野战间瞄火炮任然可以阻止绝大多数坦克的进攻。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坦克的防护还是反坦克兵器威力都发展迅速,传统炮兵在整个战争已经不是反坦克战的主角。
日本自卫队详情
日本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国家军事武装力量。
它正式组建于1954年7月1日,根据《和平宪法》第九条及相关国际条约的明文规定,是基于防御和救援的军队。
但近年来日本自卫队屡屡突破法律限制,积极扩充职能范围,参与国际军事活动,刺激亚洲周边各国的神经。
历史沿革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被撤消。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于1950年7月8日指令吉田内阁建立7万5千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并将海上保安厅增员8千人。
据1951年9月的《日美安全条约》,1952年吉田内阁设置保安厅,改警察预备队为保安队,兵员扩充至11万人,新设海上警备队。
1954年6月9日为适应美国远东战略变化要求,日本政府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通称“防卫二法”),将保安队改为拥有陆海空3军的自卫队,警备队改组为海上自卫队,并新建航空自卫队。
规定其任务为维持国内治安,防御外来的直接或间接侵略等。
自卫队受内阁总理大臣指挥监督,由防卫厅负责管理和协调,编制定额为27万。
自卫队是战后日本的正规军事力量。
1990年代之后,日本自卫队逐渐开始增加独立军事行动,并开始向海外派兵参与任务。
2006年3月27日,日本自卫队成立统合幕僚监部,开始执行新的作战体制。
此前,陆海空三个自卫队分别由各自的幕僚长(相当于参谋长)分别进行指挥,同时辅助防卫厅长官工作。
在新的体制下,各自卫队的幕僚长将辅佐统合幕僚长指挥部队。
2006年6月2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正式宣布从伊拉克撤出陆上自卫队,但他同时强调将扩大航空自卫队在伊拉克的活动范围,承担更多的责任。
2007年3月28日,陆上自卫队的中央快速反应部队正式成立。
由反恐特殊作战部队、机动部队第一直升机团和国际活动教育部队组成。
法律限制根据日本1947年的“和平宪法”,日本须放弃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并且禁止日本有任何军事建制。
其中第二章第九条,关于“放弃战争”的表述共有两段:“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东瀛炮兵的新老交替——浅谈日本陆自FH70 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及其替代者19式卡车炮(上)
东瀛炮兵的新老交替——浅谈日本陆自FH70 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及其替代者19式卡车炮(上)作者:三叉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13期三叉戟2019财年,日本陆上自卫队的19式卡车炮正式加入现役,并于同年8月22日~25日举行的“富士火力”演习中首次公开亮相。
值得关注的是,差不多在19式卡车炮入列服役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也入列服役了PCL-181式卡车炮。
这就意味着在东亚,一场现代化卡车炮的竞争正在悄然开始,人们对19式卡车炮的兴趣也因此愈发浓烈起来……卡车炮本质上是牵引式火炮的替代形式,性价比优势本应是其突出特点。
不过由日本制钢所试制的首批7辆19式卡车炮,日本防卫省共耗资51亿日元,平均每辆千价高达7.29亿日元,约685万美元,而正在制造装配中的第二批7辆19式卡车炮,虽然单炮造价降低到了6.17亿日元,但也折合631万美元。
考虑到日本陆自装备的99式履带式自行火炮采购价格也不过850万美元,如此昂贵的卡车炮堪称世界之最,倘若按照1:1的比例全部替换掉陆自现役的FH70无疑将耗资巨大,但昂贵的造价是否与作战效能相匹配却是一件仁者见仁的事情。
关于FH70这个被替代品研制19式卡车炮的目的是取代FH70 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而FH70 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目前仍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炮兵火力的支柱性装备。
FH70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炮兵武器,由英德意三国在上世纪70年代联合研制的一种155毫米口径牵引式榴弹炮。
FH70榴弹炮可以分解为三大部分:包括炮身、装填装置、摇架在内的起落部分(重4150千克);包括坐盘、上架、辅助推进装置、悬挂装置、大架、炮轮在内的炮架部分(重2980千克),以及备有直接瞄准和间接瞄准两种方式的瞄准装置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牵引火炮除反后坐装置和瞄准系统最易毁伤外,一般还是比较坚固的,然而在易损部件中反后坐装置的问题最大,原因在于该装置损坏后不易更换。
也正因为如此,FH的设计中特意将反后座装置置于炮身下方,以提供一定的防护。
抗战重武器之火炮篇
抗战重武器之火炮篇(1)国民革命军(以下简称国军)野战炮兵部队创立于黄埔建军,开始装备的是苏联援助的火炮,建立之初炮兵的规模很小,火炮的数量也有限。
北伐开始的时候,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炮兵仅有1个团,装备18门俄制山炮而已。
通过北伐期间大败北洋军阀,这才缴获了一批火炮,但战争结束时候,也仅有2个炮兵团,这里面装备的火炮各式各样有德式,日式,俄式等而且都是些型号不一,口径不同的破烂货。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逐渐控制全国,各兵工厂生产的火炮开始进入国军的装备中,同时为了抗战做准备国民政府还从国外进口了大批军火,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大炮,国军的炮兵建设这才有了起色。
炮兵的编制通常分为两种:即队属炮兵和预备炮兵。
队属炮兵就是直接隶属于步兵师或装甲师的火力支援单位,受隶属部队的部队长指挥;而预备炮兵则是直接受统帅部指挥,根据战事的需要被临时配属予指定的部队,进行火力的加强。
国军的炮兵编制也遵循这一原则。
炮兵在国军陆军中兵种色为蓝色,这可以通过炮兵佩戴的军衔的领章的底色来区分。
在如今拍摄的战争片中几乎所有的国军兵种戴的领章底色都是步兵的红色,真无语。
炮兵少尉军衔炮兵的兵种旗接下来我就采用时间的顺序,按预备炮兵和队属炮兵的分类对国军在抗战时使用的主要火炮给大家做一下科普,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70年前的那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命运的决战。
预备炮兵1935年3月1日,陆军整理处在武昌正式成立。
设立炮兵整理处,专负整理炮兵之责。
将全国原有的火炮和近年进口的火炮按炮的种类统一进行了整编,此时炮兵共有炮567门(一个拥有200多万陆军的国家就装备了这么点火炮也真是个笑话),其中已不能使用的110门过于陈旧的,予以废弃。
国军堪用的火炮共有457门,整理时按照炮种统筹编成,并补充器材、马匹。
经过改订编制,划一炮种,裁汰老弱。
编制如下:炮兵第1旅(瑞典博福斯Bofors式75山炮L/20)炮兵第1团装备博福斯山炮二十四门(第1营、第2营)炮兵第5团装备博福斯山炮二十四门(第1营、第2营)炮兵第2旅(瑞典博福斯Bofors式75山炮L/20)炮兵第2团装备博福斯山炮二十四门(第1营、第2营)炮兵第3团装备博福斯山炮二十四门(第1营、第2营)炮兵第6旅(德制克虏伯式野炮Krupp,75野炮,L/29)炮兵第7团克虏伯式野炮(第1营、第2营、第3营)36门炮兵第12团克虏伯式野炮(第1营、第2营、第3营)36门炮兵第8旅(辽十四式L/30 77式野炮)炮兵第15团(第1营、第2营、第3营)36门炮兵第16团(第1营、第2营、第3营)36门独立炮兵第4团(日三八式75野炮)L/30 36门独立炮兵第6团(日三八式75野炮)L/30 36门独立炮兵第8团(辽十四式十五生榴弹炮L/12)16门独立炮兵第17团(辽十四式十五生榴弹炮L/12)16门独立山炮第一、第二、第三营每营12门博福斯山炮独立野炮第四、第五、第六营每营12门克式野炮以上编制合计:山炮132门,野炮252门,榴弹炮32门。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的进口和生产情况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的进口和生产情况关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文章很多,但这些文章基本上是从政治或纯军事角度出发的,介绍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物力状况的文章很少.在现代战争中,物力因素的影响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本文专门介绍一下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物力状况.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提到的数据有的当年有精确的记载,有的当年并无直接记载,而是根据其他相关资料推算出来的,误差在所难免.名词解释山炮:国民党军和日军对可拆卸的轻型榴弹炮的旧称,口径一般为75毫米,火炮身管较短,火炮质量较轻,全炮可拆卸成几部份组件,方便人背马驮,运到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起来,由于便于运输特别适合山地作战,所以称山炮.野炮:旧称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加农炮和榴弹炮(不包括山炮)的统称,以75毫米野炮最常见.战防炮:反坦克炮旧称,战车防御炮,用来防御战车的炮.(同理,战防枪=反坦克枪)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武器装备进口情况1937年7月抗战爆发,武器弹药消耗巨大,国民党战前所积攒的家底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能否得到充足的武器装备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当时国民党的武器来源有两个:进口和自己生产.由于重工业基础薄弱,国民党兵工厂的水平是比较低的,不仅生产不了飞机和坦克,而且连最基本的枪支和子弹的生产能力也不能满足需求.在当时的条件下,进口武器装备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自清朝末年起德国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武器进口来源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8年.抗战前国民党就通过进口德国武器装备组建"德械师",国民党从德国进口武器装备所需资金主要用钨矿砂,锡,锑,桐油等物资支付.1937年7月抗战爆发,国民党加大了德国武器的订货量.在日本的强烈抗议下,1938年5月德国宣布停止对中国出口武器,最后一批武器于8月份运抵中国.从抗战爆发到德国停止供货为止,国民党从德国进口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12架,105毫米榴弹炮36门,迫击炮800门,37毫米战防炮500门,13.2毫米高射机枪300挺,机枪1万挺,步枪5000支,驳壳枪2万支,手枪4400支;150毫米炮弹6000发,105毫米炮弹3.6万发,迫击炮弹190万发,37毫米炮弹50万发,子弹1.6亿发.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8月21日,国民党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便开始以贷款的形式向国民党提供武器装备,贷款由中国用矿产和农产品偿还.苏联对国民党的武器供应持续到苏德战争爆发.在这将近4年时间里国民党从苏联进口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885架,坦克82辆,汽车1540辆,115毫米榴弹炮80门,76毫米野炮160门,76毫米山炮50门,高射炮270门,45毫米战防炮50门,37毫米战防炮380门,航空机枪120挺,重机枪1300挺,轻机枪5300挺,步枪5万支,冲锋枪3000支;航空炸弹3.11万颗,115毫米炮弹12.68万发,76毫米炮弹16万发,45毫米炮弹7.5万发,37毫米炮弹61万发,高射炮弹31.44万发,子弹1.84亿发.(中国向苏联支付的物资包括:钨矿砂31177吨,锡13162吨,锑10892吨,锌600吨,汞560吨,铋18吨,茶叶30293吨,生丝309吨,羊皮223万张,羊毛14300吨,猪鬃6340吨,桐油8868吨)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还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了一些武器装备(到货量)从英国进口:飞机36架,子弹1667万发从法国进口:飞机24架从意大利进口:装甲车101辆从比利时进口:步枪5.4万支,子弹3867万发从捷克进口:轻机枪1829挺,步枪5000支,子弹2600万发从瑞典进口:子弹1.18亿发从匈牙利进口:子弹1500万发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下半年,国民党得到了从美国运来的279架飞机和1205万发子弹,这批货是战前订购的.由于中立法案的制约,此后美国便停止了对中国的武器出口.1939年11月美国修改中立法案,可以向交战中的国家出口武器,但必须以现金购买,自行运输.租借法案出台前美国陆续向国民党提供了4笔小额贷款,分别是1939年2月的桐油贷款(用桐油偿还),1940年4月的锡贷款(用锡偿还),1940年10月的钨砂贷款(用钨矿砂偿还),1941年2月的金属贷款(用钨矿砂,锡和锑偿还),这些贷款规定用于在美国购买除武器弹药外的其他物资.国民党买回了一些物资(汽车,油料,轮胎,汽车和飞机零件,工业器材等).1941年3月11日美国出台租借法案,向符合美国利益的国家提供援助,1941年5月6日美国宣布将中国列入援助对象,自此美国开始正式向国民党提供军事援助.1937年11月国民党动工修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8月底建成,滇缅公路从昆明出发,至边境小城畹町,然后向缅甸境内延伸至腊戌,与缅甸中央铁路连接.进口物资可先运到缅甸仰光港,然后由中央铁路运到腊戌,经滇缅公路运到中国.1938年10月,中国的沿海通道已全部被日军堵死.此时除进口苏联的物资可通过迪化(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的中苏公路直接运输外,进口其他国家的物资则要通过法属殖民地越南或英属殖民地缅甸.中越之间有滇越铁路和桂越公路,中缅之间只有一条滇缅公路.抗战爆发后为了不得罪日本,法国禁止中国通过越南进口武器弹药(其他物资可以).1938年11月法国又宣布禁止中国通过越南进口卡车和救护车,后同意在交税的情况下限额通行.1939年9月中国通过越南进口的部份机器设备被法国掠夺.1939年11月日军占领南宁切断桂越公路,1940年6月17日法国向德国投降,成立傀儡政府.在日本的逼迫下,法国于1940年6月20日封锁滇越铁路,并于1940年7月3日拆毁滇越铁路.法国投降后英国已被困在欧洲,为了讨好日本保住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英国于1940年7月17日宣布封锁滇缅公路3个月,1940年10月滇缅公路在封锁了3个月后重新开放. 1940年9月23日日军攻入越南北部,法国被迫同意日本在越南驻军.从1940年10月28日起,日军以越南北部的飞机场为基地,多次对滇缅公路进行轰炸.1941年12月日军开始进攻缅甸.1942年2月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与英军联合对日军作战,1942年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港,滇缅公路的进货入口被堵死.1942年4月远征军作战失败,败退下来的远征军一部分退回云南,另一部分经过中美英协商转移到了印度.在美方的安排下,转移到印度的这部份远征军改称为中国驻印军,以印度为基地进行训练.此后又陆续从中国调派一些军队入印度以扩充中国驻印军,为以后的反攻作准备.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美国紧急开辟从印度到中国的航线.物资先运到印度,然后由飞机穿越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横断山送到云南或四川,由于沿途一系列高耸的山峰好像驼峰一样,所以称为驼峰航线.驼峰航线飞行条件恶劣,事故率居高不下,物资运量很少.为解决中国的物资供应问题,中美决定合作修建中印路.1942年12月中印公路动工建设,公路从印度出发穿越缅甸北部原始森林至云南畹町,与滇缅公路中国段连接.中国驻印军与美军和英军经过联合作战逐步收复缅北地区,中印公路也随之向前延伸.1943年12月沿中印公路开始铺设中印油管.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通车.与此同时驼峰航线也加大了运输量,1945年6月中印油管开始向中国输油,物资运输问题至此解决.美国援助国民党的物资如何分配由美国说了算, 美国决定物资优先用于缅甸作战.物资运到印度后首先拨给中国驻印军一部份,然后由驼峰航线运到中国,运到中国的物资重点供应中国远征军,剩下的留给国内作战的国民党军队.由于运输不便,陆上交通恢复前美国援助的重炮只能就近拨给中国驻印军.以155毫米榴弹炮为例,抗战期间美国总共只给了国民党36门,全部拨给了中国驻印军.在缅甸战事结束以前,国内作战的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状况基本没有改善.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从美国得到的武器装备的粗略数字:飞机1394架(包括美国驻华空军的飞机),坦克108辆,装甲车36辆,汽车约2万辆,15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约200门,75毫米野炮约100门,75毫米山炮约500门,37毫米战防炮约300门,迫击炮约2000门,火箭筒1030支,喷火器约150支,枪榴筒约6000支,14毫米战防枪1269支,重机枪约1500挺,轻机枪约8000挺,步枪约15万支,冲锋枪约3万支,手枪约3600支;各类炮弹约220万发,火箭弹约6万发,子弹约7亿发.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武器弹药生产情况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兵器工业进行了内迁重组,大部分兵工厂集中到了重庆.受重工业基础的制约,抗战期间国民党的兵器工业并无太大发展,但还是生产出了不少的轻武器和弹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约50万支,轻机枪约4万挺,重机枪约2万挺,枪榴筒约6万支,掷弹筒40909支,20毫米高射炮4门,37毫米战防炮94门,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子弹约11亿发,手榴弹约2700万个,枪榴弹约450万个,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迫击炮弹约550万发,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20毫米高射炮弹约52万发,航空炸弹约3000吨,地雷约80万个.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兵工生产情况.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兵器工业规模小,设备简陋,原材料奇缺,因而武器弹药产量很少.抗战期间共产党的兵工厂累计生产:长短枪11046支,机枪33挺,掷弹筒4155支,枪榴筒2196支,迫击炮908门;子弹779万发,手榴弹447万个,掷弹筒榴弹37.7万个,枪榴弹32万个,迫击炮弹28.4万发,地雷19.2万个.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抗战时期国民党各种武器弹药的具体生产情况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55万支左右.1928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38(明治38年,1905年)式步枪.抗战期间太原兵工厂西迁后生产了少量38式步枪,总产量约1万支.抗战时期国民党生产的步枪主要是汉阳式和中正式.除此之外浙江铁厂还生产过4万多支77式步枪,77式步枪为仿造中正式步枪,外形略有不同.汉阳式:仿德国1888年式毛瑟步枪,1895年在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1944年停产. 中正式:仿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1935年在巩县兵工厂开始生产.汉阳式与中正式步枪的历年产量如下历年产量如下.1937年:汉阳式15000支,中正式45000支,合计60000支1938年:汉阳式12000支,中正式38000支,合计50000支1939年:汉阳式41500支,中正式30000支,合计71500支1940年:汉阳式53814支,中正式20600支,合计74414支1941年:汉阳式31500支,中正式7000支,合计38500支1942年:汉阳式46600支,中正式17000支,合计63600支1943年:汉阳式33100支,中正式34000支,合计67100支1944年:汉阳式350支,中正式64500支,合计64850支1945年1-8月:中正式53000支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轻机枪有两种:仿瑞士启拉利式和仿捷克ZB26式.仿瑞士启拉利式轻机枪于1939年停产,从抗战爆发至1939年停产共生产约1900挺.捷克ZB26式轻机枪是捷克于1926年开始生产的,该枪弹匣位于枪身上方,在国产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见到这种机枪.1927年ZB26式轻机枪开始进入中国,到抗战爆发时国民党已有多家兵工厂在仿制生产这种机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轻机枪约4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1938年:仿捷克ZB26式2000挺,仿瑞士启拉利式1600挺,合计3600挺1939年:仿捷克ZB26式892挺,仿瑞士启拉利式342挺,合计1234挺1940年:仿捷克ZB26式1324挺1941年:仿捷克ZB26式2440挺1942年:仿捷克ZB26式6000挺1943年:仿捷克ZB26式9391挺1944年:仿捷克ZB26式10900挺1945年1-8月:仿捷克ZB26式6000挺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重机枪有两种:24式和30节式24式重机枪:1888-1924年,金陵兵工厂仿制过多种版本的马克沁式重机枪.1934年德国向国民党赠送MG08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图纸,由金陵兵工厂进行仿制,于1935年仿制成功,命名为24(民国24年)式重机枪.30节重机枪:1921年10月10日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美国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口径改为7.92毫米),正好是民国10年10月10日,顾命名为30节.抗战爆发后由于兵工厂搬迁等原因,30节重机枪的生产几度中断.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重机枪约2万挺,历年产量如下.1937年:24式626挺1938年:24式1060挺1939年:24式1971挺1940年:24式2468挺,30节式514挺,合计2982挺1941年:24式1860挺,30节式520挺,合计2380挺1942年:24式1980挺,30节式310挺,合计2290挺1943年:24式2680挺,30节式260挺,合计2940挺1944年:24式2986挺1945年:24式3063挺,30节式1737挺,合计4800挺1934年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大正10年(1921年)式掷弹筒,但产量很少没有正式装备部队.1938年底已迁往重庆的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在大正10年式掷弹筒的基础上改进试制出新的掷弹筒,命名为27(民国27年)式掷弹筒,开始大量生产.掷弹筒可以看作是一种轻型简易迫击炮,口径一般为50毫米,和迫击炮相比省去了瞄准具和支架.由于没有瞄准具,只有经验丰富的士兵才能精确射击.1944年随着60毫米迫击炮的大量装备,国民党停止了掷弹筒的生产,累计生产40909支.掷弹筒榴弹的停产稍晚一些,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枪榴筒的生产情况与掷弹筒相似,虽然抗战前便开始生产,但产量很少.1939年国民党兵工厂研制成功新的枪榴筒和枪榴弹,命名为28式枪榴筒和28式枪榴弹,与中正式步枪配套使用,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枪榴筒约6万支,枪榴弹约450万个.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兵工厂能够生产82毫米迫击炮和150毫米迫击炮.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停止了150毫米迫击炮的生产,82毫米迫击炮的生产继续了下去.1940年国民党兵工厂将库存的废旧150毫米迫击炮进行翻新改造,口径改为152毫米,命名为29式150迫击炮,翻造工作持续到1944年,具体数量不详.1942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6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1式60毫米迫击炮.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12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3式120毫米迫炮,1945年开始生产,当年生产94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迫击炮弹约550万发,其中大部份是82毫米弹.1944年迫击炮弹产量110万发,为战时最高峰.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历年迫击炮产量如下1937年:82毫米迫击炮710门1938年:82毫米迫击炮1136门1939年:82毫米迫击炮960门1940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1941年:82毫米迫击炮760门1942年:82毫米迫击炮1381门,60毫米迫击炮200门1943年:82毫米迫击炮1140门,60毫米迫击炮1100门1944年:82毫米迫击炮1084门,60毫米迫击炮2000门1945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60毫米迫击炮2870门,120毫米迫击炮94门抗战爆发前国民党的兵工厂可以生产山野炮和榴弹炮,不过产量很少.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干脆放弃了山野炮和榴弹炮的生产,集中力量生产需要材料较少的迫击炮.75毫米山野炮虽然停产了,但由于此前国民党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75毫米山野炮,因此75毫米山野炮弹的生产仍然继续了下去,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最高年产量接近12万发(1943年).1938年5月国民党兵工厂决定仿制德式37毫米战防炮,向德国定购所需技术资料,机器设备和钢材.由于交通受阻到货较晚而耽误了仿制工作,直到1941年才仿制成功,命名为30式37毫米战防炮,生产了94门后因钢材用完而被迫停产.1941年国民党兵工厂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弹,使用进口原材料生产,1943年因原材料供应中断而停产,累计生产约52万发.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共制造4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子弹约11亿发,平均每年1.3-1.4亿发,而战前的1936年子弹产量1.28亿发,由此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国民党子弹生产能力基本没有增长.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手榴弹产量有较大增长,1941年手榴弹产量505万个,达到战时最高峰.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手榴弹约2700万个.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5-500公斤各种规格的航空炸弹.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航空炸弹约3000吨.抗战爆发后为了防御日军进攻,国民党需要大量的地雷,为此建设了专门的地雷生产线,地雷产量大增,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地雷约80万个.抗战时期的军用油料供应情况现在的军用油料主要是柴油和航空煤油,坦克装甲车卡车用柴油,飞机用航空煤油,汽油用得很少.而抗战时期的军用油料主要是汽油,汽车和飞机都是用汽油,国民党装备的坦克也全部为汽油机坦克.抗战爆发后汽油供应日趋紧张,采取了如下措施:开发甘肃玉门油田,利用玉门油田所产的石油炼制汽油;以甘蔗和杂粮为原料生产酒精,用酒精代替汽油;以桐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生产代汽油;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代汽油.在汽油替代品的生产方面,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的代汽油产量微乎其微,以桐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的代汽油产量也很少,真正起到支柱作用的是酒精.抗战期间我国历年汽油(包括代用品)供应情况如下(1吨酒精大约可代替0.65吨汽油,1吨代汽油大约可代替0.8吨汽油)1938年:汽油进口量45508吨;酒精产量912吨1939年:汽油进口量64871吨;汽油产量11吨,酒精产量2412吨,代汽油产量9吨1940年:汽油进口量65859吨;汽油产量200吨,酒精产量13595吨,代汽油产量100吨1941年:汽油进口量82323吨;汽油产量573吨,酒精产量16128吨,代汽油产量85吨1942年:汽油进口量79吨;汽油产量5202吨,酒精产量23420吨,代汽油产量406吨1943年:汽油进口量150吨;汽油产量8331吨,酒精产量22150吨,代汽油产量1343吨1944年:汽油进口量1739吨;汽油产量11108吨,酒精产量22487吨,代汽油产量289吨1945年随着中印公路的通车和中印输油管线的建成,持续几年的严重油荒宣告结束.。
脱胎换骨的M109A7自行榴弹炮(下)
脱胎换骨的M109A7自行榴弹炮(下)作者:徐志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23期射程不足的对策毫无疑问,一辆自行榴弹炮“最牛的部件”,还是那门大口径的155毫米榴弹炮。
二战期间,105毫米口径的火炮,已经算是大口径火炮了。
二战之后,支援炮兵的火力逐渐由105毫米口径过渡到155毫米口径。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155毫米已经成为自行榴弹炮的主流口径。
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火炮口径越大,威力才更大,也能打到更远的距离。
一般说,二战之后的70年里,155毫米级的自行榴弹炮的口径发展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1952年问世的美国M44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身管长为24倍口径。
这款自行榴弹炮还是固定炮塔结构,只生产了250辆,也就是二战末期的技术水平,60年代初期即被M109所替代。
M109自行榴弹炮算是二代的水平,从A1型到A6型,火炮经过了两次改进,从24倍口径提高到39倍口径,最大射程也从最初的14.6千米提高到30千米。
但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口径已经发展到52倍口径,如德国的PzH2000自行榴弹炮、俄罗斯的2S3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日本的99式自行榴弹炮、法国的“凯撒”自行榴弹炮、韩国的K9自行榴弹炮、中国的PLZ05自行榴弹炮等,全都是52倍口径的超长身管大炮,最大射程普遍达到40千米!相比之下,老美的M109A6/A7上的M284型39倍口径的榴弹炮,最大射程只有30千米(发射M982制导炮弹除外)。
在最大射程上已经明显落后了一截。
对此,美国军方自然是心知肚明,39倍口径的怎么能跟52倍口径的一比高下呢?不过,老美对于其大口径自行榴弹炮最大射程不足的缺点,并不过分纠结。
美国军方认为,在当今地面战争的条件下,大口径自行榴弹炮首要的任务是能跟得上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推进的步伐,实施火力支援,“能有30千米的最大射程也就OK了”,并不需要更大的射程。
况且,在30千米至300千米的射程内,美国陆军和空军共有7种攻击手段,包括陆军的4种;空军和海军的3种。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火炮简述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火炮简述一、迫击炮1.九四式90mm轻迫击炮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野战师团步兵联队,每个联队4-6门,用来对付机枪阵地与战壕,并配合联队山炮或野炮进行战场压制94式90mm轻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35—1945口径:90.5mm炮管长:1270 mm (L14)炮重量:159.0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弹丸重量:5.26 kg弹药初速:227 m/sec最大射程:3800 m2.九六式150mm中迫击炮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破坏力很大96式150mm中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36—1945口径:150.5mm炮管长:1325 mm (L12.7)炮重量:722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弹丸重量:25.65 kg弹药初速:214 m/sec最大射程:3900 m3.九七式90mm轻迫击炮94式90mm轻迫击炮的修改型,使用很广泛,在中国江南战场,这类火炮对日军步兵联队的重要性比联队山炮或野炮还高97式90mm轻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35—1945口径:90.5mm炮管长:1217 mm (L13.4)炮重量:172.5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弹丸重量:5.26 kg弹药初速:227 m/sec最大射程:3800 m4.九七式150mm短迫击炮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一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用于登陆作战及山地战,是97式150mm中迫击炮的短炮管型97式150mm短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41—1945口径:150.5mm炮管长:1395 mm (L9.2)炮重量:232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弹丸重量:23.8 kg弹药初速:—最大射程:3200 m5.九七式150mm中迫击炮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重量比96式150mm中迫击炮轻很多,是96式150mm中迫击炮的改进型97式150mm中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37—1945口径:150.5mm炮管长:1935 mm (L12.8)炮重量:342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弹丸重量:23.8 kg弹药初速:212 m/sec最大射程:3850 m6.二式120mm中迫击炮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本土沿岸设置师团迫击联队,这种迫击炮射程与威力都令人满意,是当时日军迫击炮部队最喜爱的装备,战争末期日军疯狂的生产这种迫击炮,用来代替山炮野炮武装新增设的沿岸设置师团。
日本自卫队
日本自卫队日本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国家防卫力量,成立于1954年7月1日。
根据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放弃与他国以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权力,因而自卫队在名义上不是军事组织,但实际上的功能等同其他国家的军队。
自卫队由海上自卫队、陆上自卫队及航空自卫队等三个军种组成,总兵力约25万,由防卫省统筹管辖。
自卫队于2013年时所消耗的军费,居美国、中国、俄罗斯和英国之后居世界第五。
为593亿美元,占GDP的1.0%。
自卫队的目的是维持日本的自我防卫能力,而踏进21世纪后,自卫队对于海外军事任务的参与愈来愈积极,除了参与了2002年阿富汗战争后的维和任务外,自2004年1月19日开始驻扎于伊拉克萨玛沃。
部分国家认为是这日本军国主义或右翼势力的崛起的标志,日本国内亦有民众要求须因应周边局势修改日本宪法,将自卫队升格成“国防军”。
现在的日本自卫队不是正规军队胜似正规军队,只不过还没有摆脱宪法的限制,有其实没有其名罢了。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质重于量”和“海空优先”的建军方针指导下,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2013年10月27日,在日本埼玉县的陆上自卫队朝霞训练场,日本自卫队参阅部队接受检阅。
日本举行自卫队年度阅兵式。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等出席阅兵式。
目的是加强宣传要强化防卫钓鱼岛等离岛的姿态。
[1]1历史进程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被撤消。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重日本防卫省新武装日本,于1950年7月8日指令吉田内阁建立7万5千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并将海上保安厅增员8千人。
据1951年9月的《日美安全条约》,1952年吉田内阁设置保安厅,改警察预备队为保安队,兵员扩充至11万人,新设海上警备队。
1954年6月9日为适应美国远东战略变化要求,日本政府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通称“防卫二法”),将保安队改为拥有陆海空3军的自卫队,警备队改组为海上自卫队,并新建航空自卫队。
日本92式70毫米步兵炮
日本92式70毫米步兵炮炮中精灵“九二步炮,是对面山上最爱用的武器,这东西把轮子拆了,比机枪还高不了多少,所以咱们一般听见声找不着他,咱们都管他叫鬼炮。
”这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孟烦了对日本70mm九二式步兵炮的描述。
简短的几句话形象地概括出了这种炮的特点,在当年日军侵略中国战场上,大大小小的战斗中都少不了九二式步兵炮的身影,与日军装备的三八大盖、王八盒子一样被中国军民熟知。
步兵炮是伴随步兵作战,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是步兵装备中的重武器。
因此需要步兵炮构造轻巧,移动容易,发射迅速,具有平射及曲射能力。
1932年定型生产装备部队的日本九二式70mm步兵炮是这类火炮中的典型代表。
日本九二式70mm步兵炮是日本神武纪年2592年(公元1932年)定型生产,因此称为九二式,以取代当时日军步兵装备的性能平平的十一年式37mm步兵平射炮。
自1932年开始陆续装备部队直至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十余年间,九二式70mm步兵炮始终是伴随日军步兵的主力支援火炮。
在日军的编制中,每个步兵大队均配备一个九二式步兵炮小队,一个步兵炮小队装备2门炮,所以九二式步兵炮又被称为大队炮。
侵华日军92式步兵炮阵地其用途如下: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压制敌步兵重武器;破坏敌土木工事、铁丝网等障碍物;打敌装甲车辆。
九二式步兵炮全重只有204公斤,火炮移动时只需要一匹马即可拖拽,或拆解为炮身、炮架、摇架和炮轮后用3匹马分别驮载,一个炮弹箱装5发炮弹由一人背负。
在山地等骡马不能行进的地方或是战场上突破、巷战,火炮不能整体机动时,可以把火炮拆解为炮身、摇架、大架、炮轮、防盾六大件分别用人力背负前进,到达阵地后可以很快组装投入战斗(历史15)。
即使是一个人也能从容操炮射击,甚至拉炮转移阵地。
因此九二式步兵炮具有极佳的对战场地形的适应能力,只要步兵能到的地方,它都能到达,随时随地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1931年9.18事变后不久,九二式步兵炮一经问世即投入中国战场,在日军侵华期间,九二式步兵炮夺去了无数中国军民的生命。
各国自行火炮
各国自行火炮(榴弹炮,加农炮)大集合:谁是至尊!美国M109A6自行火炮开火一刻已被美国防部砍掉的“十字军”火炮系统美国目前,美陆军野战炮兵装备的标准自行火炮系统仍是155mm/39倍口径M109A6,在改进型M109底盘上安装了新型炮塔,已为美陆军建造了大约1000辆。
并且开发了与之相配套的M992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已向国内和出口市场提供了1000多辆。
美陆军一度曾想用“十字军战士”取代155mm M109A6,但该计划已被取消。
按照现有计划,M109A6将保留服役,不作其它任何重大改进。
当前美陆军科研重点是开发作为“未来战斗系统”一部分的新型非瞄准线加农炮。
预计在2004~2009财年,美陆军将为“理想部队”投资大约121亿美元研究开发105mm和155mm口径的间接射击系统。
此外,美国还在研究精确制导弹药(如雷锡恩公司和瑞典博福斯防御公司共同研制的155mm“神剑”炮弹)、“网络火力”,甚至是巡航导弹,满足精确打击的新要求。
美国是迄今为止自行火炮系统的最大出口国,出口的自行火炮有155mm的M109、175mm的M107和203mm的M110,目前有6000多辆M109在世界各地服役。
最近联合防御公司又出口了M109A5,澳大利亚54辆、希腊12辆、台湾地区28辆、泰国20辆。
并用M992底盘制造射击指挥车供出口。
根据M109A6的生产经验,该公司还开发了155mm国际型榴弹炮,该炮采用155mm/52倍口径炮管、一体化自动火控系统以及炮载导弹计算装置。
但是,近年美国新型火炮系统的销售量有所下降。
M109A6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英国陆军AS90自行火炮英国陆军选用皇家军械厂防御分部的155mm/39倍口径AS90自行火炮,已交付179辆。
改进型AS90配有155mm/52倍口径炮管和采用模块装药系统。
抗战时期中共、国军及日军的武器装备详情
日军日军战术单位通常为师团,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为: 士兵21945人,马匹5849匹,步骑手枪9476枝,576具,轻机枪541挺。
重机枪104挺,野山炮64门,步兵炮44门。
( 你可以做成一个简易的汇总表)轻武器: 1. 军刀篇:32式军刀(俗称32马刀):日本陆军军刀采用传统“阵太刀”的形式日军2战98式军刀2. 手枪篇: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提起南部十四式手枪,估计没有几个听说过。
但是如果提起“王八盒子”手枪,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此枪为日军在侵华战争中装备的主要手枪。
他不但样子怪,威力也小,由于这枪的皮套有个圆形的盖子,所以中国民间俗称其“王八盒子”,臭名昭著的王八盒子。
94式手枪,该枪杀伤力与极度凶残。
3.步枪篇:“三八大盖”“三八大盖”。
与王八盒子一样臭名昭著。
在中国大地上的城乡村野、街头巷尾,有谁不知道“小日本鬼子的大盖枪”呢!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单兵武器,也是装备量最大、装备时间最长的一型单兵武器,直到日本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停止使用,用了整整40年。
重武器:1,轻机枪,歪把子:。
“歪把子”是中国广大抗日军民给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起的一个俗名。
这个俗名既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又蕴含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恶与仇恨。
2. 九二式重机枪被日军称做除了重量偏大以外没有任何缺陷的重机枪,是整个战争时期日军最重要的重机枪,战场上这种重机枪,号称枪响人亡绝非夸大3 .迫击炮、山炮:日军60式迫击炮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50毫米,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为175米。
支援火炮四一式75毫米山炮50毫米口径的八九式掷弹筒,具有一定近战火力优势。
高端武器:坦克:三式中型坦克,重约18吨。
四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为30.8吨飞机:川崎九一三菱九六国军国民政府武器装备概况:国军一般以师为单位,以精锐的中央军为例,一个师10923人,步骑手枪3831枝,掷弹筒243具,轻机枪274挺,重机枪54挺,野山炮12门(9门)。
日本陆上自卫队炮兵编制体制
日本陆上自卫队炮兵编制体制军区及军区属炮兵旅(群)的编制日本自卫队军区现行编制与以前相比,主要有以下两点变化:一是以往军区下辖2~4个师,目前已变为辖2~4个师、旅;二是军区航空队完成改编,改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每个军区航空队增编1个反坦克直升机队。
编制约260人,装备AH-1S反坦克直升机16架,OH-6D观察直升机4架;第二,每个师(旅)新编1个飞行队,原来军区航空队直属的用以对口支援师的飞行队撤编。
日本自卫队仅在北部军区有军区属炮兵第1旅。
该旅编有旅部与旅部连、2个炮兵群、3个地舰导弹团、1个观测营(第301观测营),其编制如图3-6所示。
其中,第1炮兵群辖群部和群部连、4个自行榴弹炮兵营(分别为第101、102、103、133炮兵营)和1个M270多管火箭炮兵营(第129炮兵营)。
每个榴弹炮兵营辖营部管理连和3个榴弹炮兵连,多管火箭炮兵营辖营部管理连和3个多管火箭炮连。
第4炮兵群与第1炮兵群的区别是它仅有2个榴弹炮兵营(分别为第104、120炮兵营),多管火箭炮兵营为第131营,其余都是相同的。
日本自卫队在东北部军区和西部军区编有炮兵群,两者编制的差别较大。
东北部军区炮兵群由群部和群部连、第304观测连、第130多管火箭炮兵营,其编制如图3-7所示。
西部军区炮兵群编有群部与群部连、第302观测连、第112榴弹炮兵营和第132多管火箭炮兵营、空中评估排。
师(旅)炮兵团(队)的编制陆军师、旅的现行编制和以往相比,主要有如下变化:(1) 除坦克师以外,陆军12个师中有4个师改编为旅,目前,第11师团仍作为师团编制存在,还未改编为旅,在这里称为旅团;(2)现有2个混成旅改编为旅;(3)根据“95大纲”确定的“9师6旅”体制的基础,甲、乙种师根据任务和部署位置编成战略机动师(旅)(包括第6、7、8、10师团和第12、13、14旅团)、沿岸部署师(旅)(第2、4、9师团和第1混成旅、第5、11旅团)、政经中枢师(旅)(第1、3师团);(4)旅作为准师级作战单位独立存在,而不是作为师与团的中间指挥机构存在。
国军装备与日军装备全面对比:70年前的无可奈何
国军装备与日军装备全面对比:70年前的无可奈何.txt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最大的悲哀。
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
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国军装备与日军装备全面对比:70年前的无可奈何很多人感觉日军战车,太轻,装甲薄,火力弱,但是日本是1个海权国家,军舰船舶和飞机才是命根子,就是有10万辆重型坦克摆在海边也没用。
也无法保护运输线和夺取石油,资源。
而且日军的对手中国装甲力量基本是0,南洋地形复杂,灌木丛生,在日军看来也是不适合使用重型战车的地方。
所以日军没有必要制造重型战车,直到45年本土防御提到议事日程上,才开始开发重型战车。
1937年的国军战车主力就是53个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那东西根本就是玩具。
才1.5吨重,装了1个7.9MM机枪,最可气的还是水冷机枪,没事还要带着大桶凉水。
没有狗屁的防御能力。
机枪都横扫它。
16辆英制“维克斯”MkE坦克倒是有1门火炮,但是才6.5吨,装甲薄的像纸一样,行动能力又弱。
还有20个意大利的CV-33超轻型坦克,战斗全重3.15吨,最大速度13英里/小时,装甲最薄才6MM,乘员2人,装备2挺8mm机枪,还不如现在家用轿车抗打。
这些纸皮垃圾在上海和南京都被日军的37MM/47MM速射炮打西瓜一样爆掉了。
德制PzKpfwI/A型(sd.kfz101)轻型坦克被众多人认为是国军德械师强大无比的证据,看了看也是1个战斗全重5.4吨,最大速度37km/h,装甲厚6-13mm,乘员2人,装备2挺7.92mmMG13机枪的家伙,连个火炮都没有的东西,好象国军有10个,在上海,南京都被日军火炮给爆了。
1938-1939年间,苏联为了让国军继续可以牵制日军,贷款购买了苏联83辆T-26b坦克,战斗全重为10.5吨,乘员3人,装备1门45mm炮和1挺7.62mmMG机枪,也没有通信设施,这种坦克在诺门坎被日军用汽水凭灌汽油就消灭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