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自然通风

合集下载

建筑的自然通风与通气

建筑的自然通风与通气

建筑的自然通风与通气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本身的布局、构造和开口等条件,通过自然力(如风力)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置换。

通气则是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孔或设备,引导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以维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健康。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合理运用自然通风和通气技术,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还能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益、降低能耗及环境负担。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与方法1. 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的原理是基于风的作用力。

当室内外存在温度差异或风的驱动力时,气流会在建筑内部产生运动,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置换。

其主要原理包括气压差原理、风景压原理和热浮力原理。

2. 自然通风的方法(1)采用合适的建筑布局和朝向,使得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自然风的驱动力。

比如在高温季节,南北通风的布局可以利用横向风带走室内的热空气,保持室内凉爽。

(2)通过设置狭缝、开窗、充分利用建筑开口等方式,增加通风路径和通风面积,促进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尽量避免阻挡自然风的障碍物,如固定遮阳装置等。

(3)设计合理的气流引导设备,如凹凸墙体、扩大截面的过道等,可以产生和引导气流,增加自然通风效果。

二、通气的方法与设备1. 通气孔通气孔是建筑中常用的通气设备,可以通过设置通气孔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和通风。

通气孔可以分为固定通气孔和可调节通气孔两种类型。

在建筑设计中,通气孔的数量、大小和位置需要根据建筑所在地气候状况、建筑用途和人员密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2. 风机通风风机通风是通过安装风机设备,利用机械力提高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效果。

这种通风方式适用于建筑空间狭小、自然通风效果较差或特殊需求的场所,如地下室、停车场等。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或混流风机等不同类型的风机设备。

3. 换气设备换气设备是一种常见的通气设备,通过机械或电力方式来强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并补充新鲜空气。

换气设备通常配备有过滤器,可以对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提供更加洁净的室内环境。

自然通风名词解析

自然通风名词解析

自然通风名词解析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室外大气运动引起的风压来引进室外新鲜空气达到通风换气作用的一种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不需要消耗能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通风方式。

在一些大型建筑物、工业厂房、住宅等场所中,自然通风被广泛应用。

自然通风的原理是利用室内外温度差或风压来实现空气的交换。

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热空气会上升,形成热压,从而促使室内污浊空气通过建筑物上部的开口排出,而室外新鲜空气则通过建筑物下部的开口进入室内。

反之,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冷空气会下沉,形成冷压,促使室外新鲜空气通过建筑物下部的开口进入室内,而室内污浊空气则通过建筑物上部的开口排出。

自然通风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建筑物的朝向、地形、气象条件等。

为了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开口位置和大小、设置通风井、利用太阳能等。

总的来说,自然通风是一种环保、节能的通风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管理,以确保其效果和安全性。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自然通风是一种利用自然风力进行室内空气流通的设计方式,可以在建筑中提供清新舒适的空气环境,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冷热负荷,节约能源。

以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1.建筑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室内。

例如,多设置门窗,将室内与室外空气连接,使自然风能够自由进出;同时应尽量避免局部形成死角,以减少空气的停滞。

2.通风口设计:通风口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设备之一、可以通过设置风口和排气口来帮助自然风进出建筑。

风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向风面或顶棚上,可以利用气流的差异来实现自然通风。

排气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背风面或地面上,用于排出废气和热气。

3.屋顶设计:屋顶是建筑最容易受到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的部分,合理的屋顶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例如,可以采用浅色材料覆盖屋顶,减少太阳辐射吸收;同时可以设置天窗或天棚等透光装置,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

4.窗户设计:窗户是建筑通风的重要途径。

合理的窗户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风力进行通风。

窗户的位置、尺寸和开启方式都需要考虑到建筑的风向和气流路径。

例如,可以设置大小不一的窗户,配合建筑的布局和气流路径,实现自然风的自由进出。

5.遮阳和隔热措施:在实现自然通风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遮阳和隔热措施,以减少太阳辐射和热量的进入。

可以使用遮阳板、树荫等方式阻挡太阳辐射;同样,可以使用隔热材料和隔热层来减少热量的传递。

6.利用地形和环境:建筑周围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也对自然通风起到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周围的绿化和水体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建筑。

例如,可以设计庭院或花园,利用树木和草坪来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风力。

7.控制系统:在建筑中还可以使用自动控制系统来调节自然通风。

例如,可以使用风速和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室内外的气候状况,根据设定的参数来控制通风口和窗户的开关,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综上所述,实现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需要考虑布局、通风口、屋顶、窗户、遮阳和隔热、地形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节。

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规范要求

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规范要求

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规范要求建筑通风设计在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常用的通风方式,各自具有特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规范要求。

一、自然通风规范要求自然通风是通过建筑设计和布局来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

以下是自然通风中常见的规范要求:1. 风洞试验:在建筑设计之初,需要进行风洞试验,以评估建筑在各种气流条件下的风速和风向,以及室内空气的流通情况。

2. 通风策略:根据建筑的用途、朝向和周围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通风策略。

例如,在炎热季节,应该采用能够促进冷空气流入的设计。

3. 通风面积:根据建筑的体积和使用要求,确定合适的通风面积。

通风面积应足够大,以便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并保持室内外压力平衡。

4. 通风口位置和尺寸:通风口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室内布局和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通风口的位置应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的各个房间和区域,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均衡流通。

5. 自动控制系统:一些建筑可能需要自动控制系统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通风口。

自动控制系统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机械通风规范要求机械通风是通过机械设备如风机或排风扇来推动或抽走室内空气,以实现室内空气流通和排污。

以下是机械通风中常见的规范要求:1. 设备选择:选择适合建筑需求的机械通风设备,并确保设备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例如,噪音级别应低于规定限制,排风量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等。

2. 通风系统设计:机械通风系统包括风管、风机、过滤器等。

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空间布局和室内外环境条件来确定风管尺寸、通风量和风机功率等参数。

3. 电气安全:机械通风系统的电气配线和设备应符合电气安全规范,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

4. 排烟系统:对于需要排除烟雾和有害气体的建筑,机械通风系统应具备排烟功能。

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安全要求。

自然通风的原理

自然通风的原理

自然通风的原理
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的气流原理,通过合理设置建筑物的通风口(如窗户、门等),以及利用周围环境的风力,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进入。

具体原理如下:
1. 热空气的上升:当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时,热空气会因浮力原理而向上升起,从而形成自然通风的动力。

这种现象就像热气球中的热空气升起一样,上升的热空气会导致低温空气从窗户或门等通风口进入室内,从而实现通风。

2. 风力的作用:在有风的情况下,风力会通过通风口产生一定的压力差,从而推动空气流动。

当建筑物的通风口设置得当时,可以充分利用风力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并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

3. 孔隙效应:室内和室外的气压存在差异,通过建筑物的孔隙(如墙壁砖缝、楼梯通道等)可以产生一定的气流。

这种效应能够使得室内外空气发生交换,起到通风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还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设计和周围环境因素。

建筑物通风口的位置、大小、数量等需合理设置,以便调控通风量和流通方向。

同时,周围环境的自然风能够提供额外的通风动力,因此建筑物的位置、周围建筑物的遮挡等也需要考虑。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建筑通风原理

建筑通风原理

建筑通风原理
建筑通风原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室内和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适宜。

通风的目的主要是排除室内污浊空气,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引入新鲜空气,维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建筑通风原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通风原理:利用气流的物理性质,在建筑中自然产生气流,实现空气的流动。

自然通风主要通过窗户、门等开口,利用风压差、温度差、高低压差等原因引起空气流动,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2. 强制通风原理:通过机械设备,如通风机、风机等,主动引起空气的流动,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强制通风一般适用于无法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效果不佳的场所,例如封闭空间、高层建筑等。

3. 正压通风原理:通过在建筑内部制造高于室外的压力,使室内空气通过缝隙或开口排出,同时室外空气通过其他缝隙或开口进入建筑内部,实现空气的流动。

正压通风主要用于防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建筑,保护室内环境的清洁。

4. 负压通风原理:通过在建筑内部制造低于室外的压力,使室外空气通过缝隙或开口进入建筑内部,同时室内空气通过其他缝隙或开口排出,实现空气的流动。

负压通风主要用于控制有害气体、污染物的扩散和排出,保护室内环境的安全。

通风原理还需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等因素,以提高通风效果。

此外,建筑通风还需要根据具体场所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和控制方式,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良好的自然通风不仅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创造更为舒适和健康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首先,合理的建筑布局是关键。

建筑物的朝向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

例如,在季风气候地区,将建筑物的长边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风。

同时,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便风能够顺畅地流动。

建筑群的布局也可以采用错列式、斜列式等形式,减少风的阻力,增加通风效果。

建筑的开口设计对自然通风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窗户的位置、大小和形式都需要精心规划。

窗户应该分布在建筑物的不同方向,以促进交叉通风。

增大窗户的面积可以增加进风量,但也要注意比例协调,避免影响建筑的结构和美观。

此外,窗户的开启方式也很重要,平开、推拉或上悬等方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在一些情况下,设置通风口、通风井等特殊的开口结构,能够引导风进入建筑物内部的深处,提高通风的均匀性。

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设计同样会影响自然通风。

减少内部隔墙和障碍物,可以让空气更自由地流动。

挑高的空间和中庭设计能够利用热压原理,促进空气的上升和排出,形成自然的通风循环。

楼梯间和走廊等公共区域也可以作为通风通道,与室内空间相互连通,增强整体的通风效果。

在建筑外形设计方面,采用流线型或楔形的建筑外形能够减少风的阻力,提高风的通过率。

例如,一些高层建筑的顶部逐渐收窄,就像一个漏斗,能够引导风更有效地进入室内。

而在低层建筑中,通过设计坡屋顶或者设置风帽等,可以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增强自然通风。

另外,利用地形和周边环境也是提高自然通风效果的一种策略。

如果建筑物位于山坡上,可以利用地形高差,使风更容易进入底层空间。

周边的植被和水体也能对风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树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强风,同时也能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促进空气的流动。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原理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原理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原理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内外温度和风压差异,通过建筑结构和布局,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它是一种经济环保的通风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自然冷却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自然冷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通风原理。

通过利用夜间和清晨较为凉爽的温度,采取适当措施将室内热量排出,达到降温的效果。

建筑设计中常见的自然冷却方式包括:1. 屋顶通风:在建筑屋顶设置通风孔、排气扇等设施,利用自然气流将室内热空气排出,实现室内空气的自然对流。

2. 空气流动:通过建筑结构的设计,引导自然风流进入建筑内部,将热空气带出。

可以采用屏风、飘窗等设计元素来促进空气流通。

3. 水体利用:通过建造水景、喷泉等水体景观,利用水的蒸发和风的吹拂,增加室内的湿度并获得降温效果。

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在建筑设计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源,减少对电照明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常见的自然采光原理有:1. 大面积窗户:在建筑立面设置大面积窗户,使室内得到充足的自然光照,减少使用人工照明的频率。

2. 采光井:在建筑内部的核心区域或中庭设置采光井,通过天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实现室内的自然采光,并促进室内的空气对流。

3. 庭院设计:合理利用庭院布局,使得自然光可以从外部透过庭院进入室内,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源和舒适的视觉环境。

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风进行室内空气对流,实现空气更新和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

它能够有效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和异味,保持空气清新。

常见的自然通风原理包括:1. 垂直通风:通过楼梯间、通风井等垂直结构,在建筑内部形成气流,促进室内空气的对流。

2. 水平通风:利用建筑的布置、开放式空间设计等,形成自然的气流路径,将空气引入室内并排出室外。

3. 气窗设计:在建筑立面设置可开启的气窗,能够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实现空气流动。

办公建筑 自然通风要求

办公建筑 自然通风要求

办公建筑自然通风要求
办公建筑的通风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自然通风是最理想的通风方式,它能够利用自然风力进行通风,减少能源的消耗。

对于办公建筑的自然通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风量要求:办公建筑的通风量应根据使用情况、人员密度、室
内污染源等情况进行计算,保证足够的通风量,以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2. 通风方式选择:办公建筑的通风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如单侧通风、双侧通风、混合通风等。

同时,为了提高通风效果,应合理布置进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避免产生涡流和短路现象。

3. 室外空气质量: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办公建筑的通风应选择
室外空气质量良好的时段进行,避免在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通风。

4. 节能要求:办公建筑的通风应符合节能要求,尽量利用自然风力
进行通风,减少机械通风的使用。

同时,应合理控制通风系统的运行时间和运行方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5. 室内空气品质要求:办公建筑的通风应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同时,应注意控制室内温湿度,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总之,办公建筑的通风要求是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舒适度,同时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通风方式选择和系统设计。

1。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逐渐注重环境友好型。

自然通风作为一种低耗能、高效率的空气调节方式,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包括原理、方法和效益。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的动力和气温差异,通过建筑物的开口和通道,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同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

其原理可归纳为三个关键因素:风压差、风量和风速。

1. 风压差:建筑物内外的气压差异是形成自然通风的基础。

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时,室内空气会通过高处的通风口排出,而室外的新鲜空气会通过低处的通风口进入室内。

这种气压差异可以产生空气流动的动力。

2. 风量: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通风口的空气体积。

通风口的面积和数量决定了风量的大小。

大面积、充足的通风口可以提高风量,增强通风效果。

3. 风速: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

风速越大,通风效果越好。

建筑物的形状、开口的位置和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风速的产生和分布。

二、自然通风设计方法1. 建筑布局设计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是自然通风设计的关键因素。

合理布局可以利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建筑形态来优化通风效果。

通常应尽量使建筑物的长立面朝向风向,以便于利用风力进行通风。

2. 开窗设计开窗是实现自然通风的重要手段。

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设置通风口,包括门窗、通风窗、天窗等。

开窗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和通风需求确定。

高处的开窗可用于室内排风,低处的开窗可用于室外进风。

3. 通道设计通道是空气流动的通道,对于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作用至关重要。

通道应设在建筑物的上部或侧面,并且通道的形状宜简洁平直,避免过多弯曲,以减小空气阻力。

4. 遮阳设计适当的遮阳设计有助于调节室内温度,改善通风效果。

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如百叶窗、遮阳板等,可减少夏季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避免过度依赖空调系统。

三、自然通风设计的效益1. 节能减排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动力,节省能源消耗,减少对空调等机械设备的依赖,降低室内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

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

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
1. 通风口和通风道,建筑物需要设计合理的通风口和通风道,以便空气能够自由流动。

通风口的位置和大小需要经过合理规划,以确保空气能够有效地进入和流通。

2. 风向和风速,自然通风需要依赖自然气流,因此建筑物周围的风向和风速是影响通风效果的重要因素。

建筑物的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地理特征都会对通风效果产生影响。

3. 温度差异,温度差异是产生自然通风的重要条件之一。

当室内外温度存在差异时,会产生气流,从而促进空气的流通和交换。

4. 建筑结构和布局,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也会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

例如,合理设置窗户、门等通风设施,设计开放式的空间布局等都有助于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5. 空气质量监测和控制,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提供清新的空气,并排除室内的污染物。

综上所述,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涉及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空气流通的路径、风向风速、温度差异等因素,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在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内部空气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对人工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包括原则、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

自然通风的原则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气流来进行室内空气流动和换气的过程。

在建筑设计中,实现有效的自然通风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通风口设置合理:建筑应具有合适位置和大小的通风口,以保证室内外空气的有效交换。

通风口应避免设置在污染源的周围,同时要考虑到气流的方向和速度。

通风路径畅通:建筑应设计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在室内形成明确的通风路径,避免出现死角和堵塞点,以保证空气流动的畅通。

利用自然气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合理利用自然气流的方向和强度,通过合理布局建筑来引导气流进入室内。

考虑防暑降温:在炎热季节,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室内温度,可以通过合适的遮阳措施和调整通风量来实现防暑降温的效果。

自然通风的方法为了实现自然通风的效果,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单向流通:通过合理设置建筑朝向和开窗位置,利用单向流通原则来引导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同时将污浊空气排出建筑外部。

层流通风:利用建筑高差和层间空间设计,在建筑内部形成上下层次清晰、氛围平和的流线条系统,实现层流通风效果。

穿堂式通风:通过建立与南北两面相连的环形或‘H’形平面布局,在建筑内形成有效的空气对流,提高通风效果。

热对流通风: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物理原理,通过设置高低开窗处,促进室内热对流效果,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案例一:螺旋式智能办公楼这座办公楼位于城市商业区中心,采用螺旋式楼梯设计,并在楼梯周围设置开放式办公区域。

通过螺旋形状的设计,有效增加了空气流动路径,并结合开放式设计,在不同楼层形成明确、连续的空气对流系统。

办公楼外墙采用带有隐私板和透光板组合的结构,在保证开放性空间的同时,有效阻隔了噪音和灰尘对室内环境造成影响。

建筑中的自然通风与采光

建筑中的自然通风与采光

建筑中的自然通风与采光自然通风与采光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有效地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气流和光线,建筑能够更加舒适、节能,并且符合人类健康和环保的理念。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优化建筑设计以实现更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的建议。

一、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气流来调节建筑内部空气的流动的一种方法。

通过巧妙地设计建筑外墙和室内空间,可以实现自然通风,从而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以及舒适的室内环境。

首先,建筑的设计应该优先考虑周围环境的风向和气候条件。

根据风向,可以合理地布置建筑物的开口,以利用自然气流的流动。

例如,在风向正好与建筑物长边垂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两端设置开口,形成风道,使得空气在建筑内部流动。

其次,建筑物的外墙设计也是自然通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墙体的材料和结构应该允许自然气流的穿过。

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开孔设计的立面材料,或者增加通风通道以便空气得以流动。

此外,建筑物周围的绿化环境也可以起到增强自然通风效果的作用。

最后,室内空间的布局和设计也需要考虑自然通风的因素。

例如,在建筑平面设计时,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门窗的位置,以及使用隔断墙的方式来引导空气流动。

此外,可以采用开放式的室内空间布局,将不同功能区域相连,以实现自然气流的流通。

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是利用自然光线来照明室内空间的一种方法。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源,既能使室内环境更加明亮,又能节约能源。

首先,建筑设计应该重视建筑方向和朝向。

根据建筑的朝向和周围环境的遮挡物,可以确定光线的进入角度和强度。

例如,在南北朝向的建筑物中,可以在南面设置大面积的窗户来引入充足的阳光。

此外,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光线的分布,避免出现过于明亮或过于昏暗的区域。

其次,建筑物的窗户和天窗设计也是自然采光的重要因素。

窗户的尺寸和位置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入光线,并尽量避免过度反射。

此外,可以采用透明材料或具有散射功能的材料来增强光线的穿透力。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在建筑设计中,为了提高人们的舒适度和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在通风策略的选择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通风是一种基于自然气流和气温差异的通风方式,它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地应用。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原理、设计考虑因素和常见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自然通风原理自然通风依赖于自然气流的作用,通过建筑内外部温度差异和气压差来产生热对流。

当建筑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时,室内空气会因密度较小而上升,从而形成自然通风的机制。

通风流动的方向受到外部自然气流、建筑形状和装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设计考虑因素建筑朝向和布局建筑朝向和布局是影响自然通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利用建筑朝向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通风效果。

朝向北方的立面利用率相对较低,应尽量减少窗户面积以防止寒冷空气进入室内;而朝向南方的立面利用率相对较高,应增加窗户面积以便更多的暖空气进入室内。

同时,在建筑布局中,应尽量避免形成密闭空间或阻碍通风流动的障碍物。

风向和速度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应该合理选择窗户的位置和大小以便充分利用自然风力。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常见风向和风速,并利用这些信息来确定通风口和窗户位置以及开启方式。

同时也可以考虑设置挡风墙或凸出部分接受更强的气流等措施来引导空气流动。

建筑外观建筑外观的设计与自然通风息息相关。

合理设计的外观形式可以改变空气围绕建筑物流动的速度和方式,以增加或减小通风效果。

常见的方式包括设置遮阳板、空心墙、翼墙等,并通过减小表面摩擦系数、改变局部压力分布等方式来影响风力对建筑物表面的垂直压力差。

常见自然通风策略单向流动单向流动是最简单直接的自然通风方式之一。

通过合理布置开孔窗户以及建立热工棚栅来形成室内外由低温到高温的流线状热对流环境,使空气在特定区域内流动。

这种方式适合处理密闭空间或狭长空间,如长走廊或大厅。

交叉通风交叉通风是一种通过两个或多个相对开放并且位于不同立面上的窗户或门而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式。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逐渐成为设计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自然通风作为一种绿色建筑设计策略,通过自然的气候条件来优化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从而减少对机械通风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本文将探讨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设计策略及其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自然通风主要依赖于气温差异和风压差等自然因素,通过建筑的开口(如窗户、门、天窗等)实现空气的流动。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包括:气温差原理在不同气温条件下,热空气较冷空气轻,会自然上升并形成气流带动冷空气进入。

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热空气从室内上升后通过窗户或天窗等开口排出,同时冷空气就会从其他开口流入,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风压差原理当外部有风吹过建筑物时,会在建筑物的一侧产生较高的风压,而在背风面则形成负压。

这种压力差异促使新鲜空气沿着窗户或其他开口流入,而使得室内污浊空气被排出。

弧形气流原理随着建筑物形状和布局的不同,当外部风流经过建筑物时,会形成弧形气流,这种气流特征能够有效地引导空气进入建筑物。

通过充分理解这些原理,建筑师可以在设计阶段合理安排开口位置与大小、室内空间布局等,以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自然通风设计策略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以下一些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自然通风。

1. 开口布局合理布置房间中的开口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

开口应根据主导风向进行设计,以确保足够的新鲜空气能进入室内。

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采用交叉通风:将开口设置在对角线上,借助主导风向实现两个方向之间的空气交换。

高低开口结合:低处设置进气口,高处设置排气口,以确保在夏季及冬季都能形成有效的对流。

考虑使用天窗或屋顶窗:这些开口通常能有效采光并促进热空气上升,有助于更好的通风。

2. 建筑形态与朝向建筑物的整体形态与朝向直接影响自然通风效果。

为了提高自然通风效率,设计时应注意:在有较强主导风向的位置设置大面积的窗户,使得更大面积可供空气进出,提高换气率。

自然通风方法

自然通风方法

自然通风方法
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风压、空气温差、空气密度差等对室内、矿井或井巷等区域进行通风输气的方式。

以下是自然通风的三种方法:
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

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2.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

热空气是上升的,所以利用这种方式,能将室内的浑浊空气排放出去,让室外的空气进入到室内。

在压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所发挥的作用就比较明显。

与风压式自然通风不同,热压式自然通风更能适应常变的外部风环境和不良的外部风环境。

3. 风压与热压相结合实现自然通风:第三种是风压与热压相结合而实现的自然通风的方式,毕竟风压和热压是相互补充的。

在建筑进深较小的部位多利用风压来直接通风,而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多利用热压来达到通风效果。

结合用户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可以利用二者交替来通风。

总之,自然通风不仅可以提供新鲜空气、生理降温等,而且不消耗机械动力,是一种经济的通风方式。

建筑立面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

建筑立面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

建筑立面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节能意识的提高,建筑立面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立面的设计和构造,利用自然气流的流动实现室内外之间的空气交换和调节。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建筑立面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

1. 方向性设计方向性设计是指根据建筑所处的方向来设计立面,以利用自然气流的流动。

在北半球,建筑立面应当面向南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接收到阳光的热能。

同时,在立面设计中,应当设置通风口或窗户在南侧以增加自然气流的进入。

而在南侧,则应该减少窗户的开口面积,以减少阳光的直射。

2. 透明界面设计透明界面设计是指通过在建筑立面上设置透明材料,如玻璃或塑料,来增加阳光的进入。

透明界面可以实现阳光的滤过,使得室内光照充足,同时减少了对人眼的刺激。

此外,透明界面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景观性,提升建筑的美观性。

3. 格栅设计格栅设计是指在建筑立面上设置格栅或中空墙体,以实现自然通风。

格栅可以有效地阻挡直接射向建筑立面的阳光,减少室内的热量积聚。

同时,格栅的设计还可以增加建筑的立体感,提升建筑的美观性。

4. 建筑外挂绿化建筑外挂绿化是指在建筑立面上安装绿化设施,如垂直花园或者藤蔓植物,以实现自然通风。

绿化设施可以有效地吸收CO2、释放氧气,并且减少建筑立面的直接日晒,减轻室内的温度。

此外,绿化设施还可以增加建筑的生态环境,提升建筑的美观性。

5. 可开启的窗户设计可开启的窗户设计是指在建筑立面的窗户上设置可开启的设备,如推拉窗或者百叶窗,以实现自然通风。

可开启的窗户可以使得室内外的空气交换更加顺畅,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

此外,可开启的窗户还可以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总之,建筑立面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是多样的,设计师可以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构造,建筑立面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并且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立面的自然通风设计将更加科学和智能化,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级式的高度轮廓可令 风转吹向较低的地方
高度轮廓的差异可促进空气流动
1.建筑群立面改善通风方法
一.基座型(底层扩座型)建筑: 1.将高层建筑物下层部份规划为一大片的低层建筑物减少对行 人活动层的影响。 2.底层建筑物的设计高度必须比周围的建筑物高,以避免「楼 房风」影响周围的低矮建筑。 二.中空化建筑: 1.于建筑物立面中段位置设一大的开口部,使风能穿透而过, 如此可减低「下降风」的风速。 2.建筑物中空层设置的位置以接近受风面的气流分岐点附近, 其风速增加领域为最小。 三.邻栋间通廊顶盖: 为防止高层建筑物受风面与低层建筑间通路,入口处之逆流风 对行人活动的影响,故于上部设置顶盖。
自然通风然通风原理:
“热压”和“风压”这两种基本 作用形式。
自然通风特点:
不需要设置动力装置,因此是 一种经济的通风方式。 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通风效 果不稳定。
2.为了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建筑主要进风面一般应 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 90°角,不宜小于45°角,同时 应避免大面积外墙和玻璃窗受到西晒。
(1)街道布局的定向
主要大街/大道应与盛行风的方向平行排列或 最多成30度角,令盛行风得以进透入全区
(2)建筑物之间应留有空间以改善通风
4.改善建筑群通风的方法
平面 一.建筑平面转角处理: 1. 角偶锯齿状处理,使迎风侧上游处面积小,而下游处面积大。 2. 将建筑物平面圆形化以减低风速增加领域。 二.墙面凹凸变化: 1. 将建筑物墙面做成凹凸状,以阻扰气流,降低横切建筑物侧 面的风速。 2. 建筑物墙面凹凸状变化,可藉遮阳板或增设阳台方式处理。 三.建筑群设计要求: 1.建筑物长边与长年风向平行。 2.加大建筑物群邻栋间隔,避免产生局部峡谷风。 四.利用绿化改变气流状况
2.建筑内通风的设计
自然通风性能,以空间中「开窗」型态,与其它「开口」之通风路径 关系为判定,分为「置中窗」(窗中心线距离墙面值D:1/2X≧D≧1/3X) 及「边窗」(非置中窗) 两种开窗型态,空间较佳的通风路径以「相对 侧」通风路径设计或「多侧」通风路径设计。
如图(a)、(b)所示,空间开窗与「方框处开口」成通风路径时表示该空间具有 11 「较佳通风路径」。
树木可以减低风速,通常风速减少10%以上的范围,迎风可达 树高的5倍,背风可达树高的2倍。保护绿带如能使4%的风透过则 可发挥最大的防风效果。
下层开放的植栽计划可让凉风吹过, 浓密的大树及林下灌木则可阻挡强 风侵袭。
建筑物或活动频繁场所应安置在 有遮阴树或大片草坪等有冷却空 气效果地区的下风处。
相对侧开窗及多侧开窗方式也有一定的净深限制,且皆和室内净高 有关,这也是为了确保室内无死角。
开窗方式与通风路径设计
室内空间深度设计
穿堂风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