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

合集下载

《资治通鉴—周纪一》“智伯请地于韩康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资治通鉴—周纪一》“智伯请地于韩康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资治通鉴—周纪一》“智伯请地于韩康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

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

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

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

棠谿之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抉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教育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五种核心价值观

教育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五种核心价值观

教育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五种核⼼价值观教育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五种核⼼价值观⼀.教育领导者是有育⼈使命的教育者教育的⽬的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育⼈”,这是教育领导者的终极⽬标和终极使命。

只懂得传授书本知识,只会在知识点上反复巡讲,只顾关注技能培训的教育领导者只是教书匠⽽已,不能称其为“师”。

以为“师”者,必须“育⼈”,就是培养有德性的⼈。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才德兼德才兼备亡谓之“愚⼈”;德胜才谓之“君⼦”;才胜德谓之“⼩⼈”。

也就是说德和才⽽论,司马光把⼈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德才兼亡为愚⼈,德胜才者为君⼦,才胜德者为⼩⼈。

在司马光看来⽤⼈应该以德为重,也就是⽤君⼦⽽不⽤⼩⼈。

历史上任⽤有能⼒⽽⽆德以⾄乱国的例⼦不胜枚举。

所以司马光提醒后⼈,“⾃古昔以来,国之乱⾂、家之败⼦,才有余⽽德不⾜以⾄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司马光,1950,第15页)蔡元培(2005)先⽣是极为重视学⽣品德培养的,他也表达了与司马光同样的观点“德育实为完全⼈格之本。

若⽆德,则虽体魄智⼒发达,适⾜助其为恶,⽆益也。

(第49页)在就任北京⼤学校长时,蔡元培也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风俗⽇偷,道德沦丧----败德毁⾏之事,触⽬皆事”(第43页),勉励学⽣要“砥砺德⾏---以⾝作则,⼒矫颓俗。

”(第43页)蔡元培认为学⽣是为学⽽来,是研究学问,⽽不是为升官发财,在校要敬爱师友,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同学之间要互相亲爱,道义相助。

我国1995年出台的《教育法》和200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修订本)均强调要使学⽣在品德、智⼒和体质等⽅⾯的全⾯发展。

所以说“育⼈”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千古不变的价值追求,也是教育领导者责⽆旁贷的使命。

“育⼈”就是育有德性的⼈,育⼈格全⾯和谐发展的⼈。

所谓全⾯与和谐包括感性与理性,智商与情商,⾝体、⼼理与精神等,其主要表现为性格良好和⼼态阳光。

同时⼀个有德性的⼈内⼼是有敬畏感的,⾃孔⼦以来,君⼦就有三畏:畏天命、畏⼤⼈、畏圣⼈⾔。

德与才辩论稿

德与才辩论稿

德与才辩论稿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失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上文为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关于德与才的论述。

意思是:有才有德是圣人,无才无德是庸人,德大才小是君子,德小才大是小人。

用人的方法,如果不能得到圣人,那么就与君子交往,与其用小人,还不如用愚人。

为啥?君子只会用自己的才能做好事,小人只会用自己的才能做坏事,君子有才而做好事,那么国家的好处不会不来;小人有才而做坏事,那么损坏国家的事也不会不来。

而没能力的人想干坏事,聪明劲不够,能力又不行,譬如小狗崽子要咬人,人很容易就把它制服。

而小人作奸犯科有足够的聪明,暴力作乱有足够的勇气,小人的才能像给吃人老虎加上翅膀,为害人民的事能少的了吗!有德的人,人们尊敬他,而有才的人,人们喜欢他,喜欢的人我们更愿意去亲近,敬重的人我们会敬而远之,所以看一个人时我们多被他的才能蒙蔽,而忽略他的道德水准。

道德就像一块璞玉,不能瞬间就光彩夺目,现代社会的匆忙,似乎并不会给他化茧成蝶的机会。

所以人们趋之若鹜的掌握能马上吸引人眼球的东西,在德与才的较量中,现在也许是“德”输的最惨的一刻。

我们看一下我们现在的社会,从最基础的教育开始,三好学生只看学习,教师评级只看升学率,单位评优只看业绩。

道德是不可量化考量的,而且道德考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在这个急急忙忙的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过多的精力去认知一个人,一份试卷就要简单的多,聪敏与否,能干与否跃然纸上。

就像男女相亲,努力的彼此了解,不如把各自的要求和财产状况表格化,这样的确能节约时间与精力。

才与德-司马光

才与德-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一)节选[宋]司马光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译文:司马光说: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

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

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

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

棠溪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

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

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

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

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

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

1015德才论(25分)C语言

1015德才论(25分)C语言

1015德才论(25分)C语⾔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段著名的“德才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才德兼亡谓之愚⼈,德胜才谓之君⼦,才胜德谓之⼩⼈。

凡取⼈之术,苟不得圣⼈,君⼦⽽与之,与其得⼩⼈,不若得愚⼈。

”现给出⼀批考⽣的德才分数,请根据司马光的理论给出录取排名。

输⼊格式:输⼊第⼀⾏给出 3 个正整数,分别为:N(≤10^5),即考⽣总数;L(≥60),为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 L 的考⽣才有资格被考虑录取;H(<100),为优先录取线——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此线的被定义为“才德全尽”,此类考⽣按德才总分从⾼到低排序;才分不到但德分到线的⼀类考⽣属于“德胜才”,也按总分排序,但排在第⼀类考⽣之后;德才分均低于 H,但是德分不低于才分的考⽣属于“才德兼亡”但尚有“德胜才”者,按总分排序,但排在第⼆类考⽣之后;其他达到最低线 L 的考⽣也按总分排序,但排在第三类考⽣之后。

随后 N ⾏,每⾏给出⼀位考⽣的信息,包括:准考证号德分才分,其中准考证号为 8 位整数,德才分为区间 [0, 100] 内的整数。

数字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输出第⼀⾏⾸先给出达到最低分数线的考⽣⼈数 M,随后 M ⾏,每⾏按照输⼊格式输出⼀位考⽣的信息,考⽣按输⼊中说明的规则从⾼到低排序。

当某类考⽣中有多⼈总分相同时,按其德分降序排列;若德分也并列,则按准考证号的升序输出。

输⼊样例:14 60 8010000001 64 9010000002 90 6010000011 85 8010000003 85 8010000004 80 8510000005 82 7710000006 83 7610000007 90 7810000008 75 7910000009 59 9010000010 88 4510000012 80 10010000013 90 9910000014 66 60输出样例:1210000013 90 9910000012 80 10010000003 85 8010000011 85 8010000004 80 8510000007 90 7810000006 83 7610000005 82 7710000002 90 6010000014 66 6010000008 75 7910000001 64 90分析:先分类:1.德才全尽;2.德胜才;3.才德兼亡尚有德胜才;4.剩余及格的考⽣后排序:总分降序;德分降序;准考证号升序注释:typedef是类型定义的意思。

《资治通鉴》十大名句及解析

《资治通鉴》十大名句及解析

《资治通鉴》十大名句及解析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解析】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2、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解析】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3、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生德谓之“小人”。

【解析】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解析】才只是德的资本,德却是才的统帅。

5、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解析】有才识的人,要靠有才识的人去发现。

平庸之人怎么能了解有才识之人呢?6、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解析】聪明通达的人,警惕苛察;见识不广的人,警惕被蒙蔽;勇猛刚强的人,警惕过于暴烈;仁爱温良的人,警惕没有决断;恬淡安静的人,警惕贻误时机;胸襟开阔的人,警惕疏忽大意。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解析】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不会了解真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是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8、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

【解析】治理国家紧要的是把用人放在首位,而要识别人的贤愚,是圣贤也感到困难的事。

9、欲知其人,观其所使。

【解析】要了解某人的贤愚优劣,就要考察他的所作所为。

1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解析】品德好的人用人像使用器物一样,各用其所长。

德与才

德与才

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意思是说:德才兼备者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为小人。

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

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持有才干并用它行善,而小人持有才干却用来作恶。

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

当今社会流行这样的说法:“能力好,人品好,称之为极品;能一般,人品好,称之为良品;能力好,人品一般,称之为次品;能力差,人品差,称之为废品;能力超强,人品超差,称之为毒品。

”很多著名企业在用人上都秉持这样的原则:“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观察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由此可见,人品是何等重要。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

无论何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能力并非第一,更不是唯一,因为高尚的人品比卓越的能力更可贵。

对审计人来说,你的能力可以慢慢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以从普通变为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但你的品德却不可能花费漫长的时间来得到社会的认可。

在审计工作中,领导可以迁就你能力的不足,但绝不会容忍你品德的缺陷。

因此,作为审计人,如果你有超强的能力,千万别忽视自己的品德修养,要知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如果你没有优良的品德,是无法获得大成功的。

要想获得成功,仅要有能力,更要有品德,而且要认识到,品德比能力更重要“德才兼备”是用人的理想境界,“德才兼备”者乃真正之“人才”。

自古以来,无论是军中选将还是治国为政,乃至企业发展与管理,人才难求似乎是所有急于用人者最为头痛的大事。

司马光称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圣人自然稀缺罕有,可遇难求,得一即为幸矣;才胜德为小人,小人的危害自不必说,贪赃枉法、损公肥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甚至颠覆整个团队的力量,这样的事情似乎都更加容易发生在此种有才无德之人身上;有德无才却恰好相反,虽在谋事成事上逊色于才能出众之才,却是可以信任的安全可靠之人,而其高尚的道德修养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资治通鉴》司马光用人术

《资治通鉴》司马光用人术

《资治通鉴》司马光用人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恶亦无不至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著作,在《资治通鉴》中,他对如何选拔人才给出了定义。

正如上述所说:“德是靠才来发挥的,才是靠德来统帅的。

德是才能发挥的前提,而德又常常在才能中表现出来。

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但凡是选拔人才的标准,如果找不到圣人,可以让君子来委任;如果没有君子,与其选择小人,还不如选择愚人。

为什么呢?因为君子如果有才干会用在善良的事情上,而小人如果有才干会用来做恶。

有才干做善事,能处处行善。

而借着才干去做恶,那危害性要比愚人大得多了。

我们来看一下,司马光这个选人的标准是从何而来。

“食果去皮”智伯索要土地公元前45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从春秋正式过渡到战国,这个事件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

司马光将“三家分晋”这个故事放在《资治通鉴》的开篇,足以看出他对这个事件的重视程度。

在三家分晋前,晋国有国君,但是朝政大权由当时的四大卿大夫家族(韩、赵、魏、智)来把持,而其中一家便是智氏一族。

当时智氏家族在四卿当中一家独大。

强大到可以吞并另外三家,独立统治晋国的地步。

智氏一族原本有一手好牌,但由于智氏一族的长老们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了以才能出众却德行缺失的智伯作为族长,最后导致整个家族的灭亡。

而才华横溢的智氏族长智伯,不仅没能成为一代英雄,反而成为其他三家分晋的垫脚石。

智伯到底是怎么失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个故事:智伯在四卿里权势最大,在晋国国君的权势渐渐衰落的情况下,智伯就想自己做晋国的国君。

做晋国的国君就需要打压或消灭其他韩、赵、魏三大家族。

做一个德才兼备之人

做一个德才兼备之人

做一个德才兼备之人时间:2016-08-12 11:16:40 | 作者:李文龙司马光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一般每个人都会希望做一个德才兼备之人,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

《资治通鉴》开篇讲述米智伯恃才骄纵而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故事。

在结尾处司马光提出了这样的人才观:“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对于个人来说,德才兼备会让你受益终生,无论什么地方,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总会创造自己的辉煌。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对个人来说,人生的价值是崇高的。

中国历史上遭遇了很多次侵略。

当金人的铁骑踏至大散关时,却再也没能南跨一步;当蒙古的铁骑不到几年踏破了黄龙府时,南宋却支撑了几十年并最终赚了一个可汗;当后金在长城下与明军鏖战时,又度过了二十多年;当日本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中国挺了十四年。

原因很多,但相似之处却是有一些德才兼备的人站了出来,岳飞、孙承宗、卢象?N、鲁迅、毛泽东,这些人无可否认是他们的德与才,因为有了他们,国家才有了希望。

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就是它的人才数量,因此对国家来说,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是国家之栋梁。

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首先要从德做起。

“德者,才之帅也”,而培养良好的品德,一言以蔽之。

感恩而已矣,因为感恩父母对自己的生育教育,所以有了孝。

感恩明友对自己困难时无私的帮助,故产生了友爱,感恩老师对自己辛勤的教诲,故产生了尊敬,感恩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故产生了诚信,感恩生活赐予自己的美好,故产生了怜悯……所以感恩一切,你就会发现德就在你的心中。

做到才,一些人总是感觉难。

其实方法上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正如贝多芬之才,是从小就实践出来的,所有才能,只有你实践才会拥有。

其次要学思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再则“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才之多少,不仅在于天资,更在于后天的努力,王羲之将十八缸水洗黑,终于成为一代书圣,刘勰在庙中博览群书,才写出了《文心雕龙》这部体大思精的作品……总之,方法上还是看个人的实践与思考。

即兴评述优秀范文

即兴评述优秀范文

谈德与才--资治通鉴笔记 臣光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笔记:司马光的基本观点是这样的: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由于“才”胜出“德”的缘故。

才的价值是中立的,无所谓善恶,可以用它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

所以,要树立“德”的绝对引领和优先地位,用“德”来驾御“才”,这样才是正道。

但这里的问题是:德和才能否分开?一个人能否在有“德”的同时还有“才”?所谓德才兼备是不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根本就不会存在?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牵涉到我们对“德”和“才”的理解。

什么是“才”呢?“才”就是“智”,而中国的“智”总表现在微妙的人际关系中,而不是像西方社会那样表现为对科学的探究。

在西方社会中,“德”和“才”用力的方向不一致,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德”和“才”的关系问题。

“德”体现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品质和修养,而“智”体现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科学精神。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相反,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可能在智力方面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

这些社会都能容忍,因为西方有维护个人价值和尊严的制度。

西方的宗教精神不相信人是善的,因为他们偷食了禁果,心中已经有了恶的种子。

正因为人任何时候都有作恶的动机和冲动,所以西方有着严格的法律,以法律调节人际关系,以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人的行为。

所以,西方不弘扬道德,也不鞭笞非道德,只是强调法律的尊严。

只要你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就无可厚非。

你道德品质再差也没有关系,只要别违反法律,也没有人会“千夫所指”的谴责你,因为西方本来就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每个人的选择都无可厚非,都值得尊重。

 也正因为此,西方人在“人事”方面没有太多的智慧,可以说很单纯,因为法律和制度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只要按规矩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在人际关系方面浪费过多精神,他们的智力一般都投向了科学和技术领域,而不是人际关系中的左右逢源。

德者才之帅也原文

德者才之帅也原文

德者才之帅也原文
原文: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注释:
•智伯: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智宣子错误选择的继承人智瑶,他多才少德,后导致智氏家族遭致灭族之祸。

•聪察强毅:聪明、明察、坚强、果毅,这是司马光对“才” 的定义。

•正直中和:公正、刚直、中庸、平和,这是司马光对“德” 的定义。

•资:辅助、凭借。

•帅:统帅、主导。

•圣人:才德兼备、完美无缺的人。

•愚人:既无才又无德的人。

•君子:德行胜过才能的人。

•小人:才能胜过德行的人。

译文:
司马光说:智瑶的灭亡,是因为他的才能胜过了他的品德。

才能和品德是不同的,但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把两者都称为贤能,这就是看错人的原因。

聪明、明察、坚强、果毅被称为才能,公正、刚直、中庸、平和被称为品德。

才能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统帅。

…… 所以,才德兼备的人被称为“圣人”,才德都没有的人被称为“愚人”,德行胜过才能的人被称为“君子”,才能胜过德行的人被称为“小人”。

高三上学期 1月月考“德与才的关系”审题立意及范文

高三上学期 1月月考“德与才的关系”审题立意及范文

高三上学期 1月月考“德与才的关系”审题立意及范文【试题出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 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 1月月考语文试题】七、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资治通鉴》)有比快乐、艺术、财富、权势、知识、天才更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这极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优秀而纯洁的品德。

[塞缪尔·斯迈尔斯(英)] 我们要想培养优良的品德,就应养成一种“不苟”的优良习惯。

[林肯(美)]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和领悟?请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广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材料类型及考查特点本次作文材料属于哲理类,通过古今中外名言警句的组合,探讨“德”与“才”的关系以及品德的重要性。

考查特点侧重于考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及价值观,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德”与“才”的平衡,并结合现实社会现象提出见解。

一、审题步骤与方法1.关键词提取:“才德全尽”、“圣人”、“德胜才”、“君子”、“才胜德”、“小人”、“品德”、“不苟”的习惯。

2.逻辑关系梳理:材料围绕“德”与“才”的关系展开,强调在选拔人才时,品德优先于才能,即使无才也不愿接受才胜德之人。

同时,指出了品德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它是超越物质追求的宝贵财富,并提出培养优良品德需通过形成良好的习惯。

3.核心主题提炼:核心主题是“德与才的关系”,重点在于探讨“品德”在个人成长、社会评价及人生价值实现中的核心地位。

二、材料分层解读材料一:《资治通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句话将“圣人”定义为在才能和品德上都达到极致的人,表明完美的人格应是才与德的和谐统一。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指的是那些既无才华也无品德的人,这里强调了才与德的缺失会导致个人价值的低下。

《韩非子 用人》《资治通鉴 赵简子之子》(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韩非子 用人》《资治通鉴 赵简子之子》(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

如此则白黑分矣。

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

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馀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

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节选自《韩非子・用人》)材料二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

将置后,不知所立。

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臣光曰: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节选自《资治通鉴》)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闻古之善用人者A必循天顺人B而明赏罚C循天则用力寡D而功立E顺人F则刑罚省而令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亡,文中通“无”,与《兼爱》“故不孝不慈亡”中的“亡”意思相同。

德与才哪个更重要?《资治通鉴》的一段论述太精辟了

德与才哪个更重要?《资治通鉴》的一段论述太精辟了

德与才哪个更重要?《资治通鉴》的一段论述太精辟了对人来说,德与才哪个更重要?这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思索的问题,对此争论不休。

关于这个问题,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巨著《资治通鉴》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认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云梦的竹子虽然刚劲,但如果不将其做成利箭,不配上羽毛,就不能穿透坚硬的物体;棠地出产的铜矿虽然精利,但如果不将它锻造成兵器,就不能击穿硬甲。

所以,德才兼备是圣人;无德无才是愚人;德胜过才是君子;才胜过德是小人。

在司马光看来,在德才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与其得有才的小人,不如得愚人。

愚人作恶,因才智有限,尚可控制;小人恃才作恶,危害就难以逆转。

所以,用人应要以德为先。

深山里住着一位高僧,前来拜师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收徒的时候,高僧都要求对方做一件事。

这件事不难,但很多人却因此被挡在门外。

这件事是什么呢?就是扫地。

高僧对每个来拜师的人,都会说:“给你半个时辰,把这间屋子好好打扫干净。

”说完,他就离开了。

有的人拿起扫把,很快就打扫完了,但时辰还没到,就坐在椅子上休息。

高僧来时便问:“你真的将屋子打扫干净了?”那人说:“是的。

”高僧说:“你还是下山去吧!”很多来访者不解,但高僧却沉默不语。

原来,每当有人来拜师时,高僧都会在那间屋子的角落放上几枚铜钱,如果拜师之人在打扫屋子后没有将铜钱交还,高僧会毫不犹豫地拒收。

因为,如果此人在打扫屋子时都没有发现铜钱,说明此人是个习惯偷懒之辈;如果此人发现了铜钱,而没有交给他,问题就更严重。

无论是偷懒取巧,还是贪图钱财,都是品行不端,自然不愿意收之为徒。

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都要考察一个人的德与才,但究竟应该如何取舍,是每个人力资源经理头疼的一件事。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

德才兼备德才兼备者谓之圣人,有德无才者谓之君子,无德无才者谓之庸人,有才无德谓之小人。

——似乎出自《隋书·樊子盖传》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二十四、“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诸如此类的标语口号在蒙牛有上百条,它挂在公司的办公楼、销售部、生产车间、食堂和公寓周围,像牛根生演讲时的表情一样丰富多采 一、蒙牛的“标语口号” 走进蒙牛厂区,你可以看到上百个标语牌。

这些标语取自“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

牛根生曾经自豪地说:古今中外无所不取,而又互不矛盾,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1)无处不在的标牌 牛根生把(从古今中外拿来的)口号变成了标语牌,挂在蒙牛公司的办公楼、销售部、生产车间、食堂和公寓的周围。

那些非常口语化、通俗的标语就像他演讲时的手势和面部表情一样丰富多彩。

这些标语牌悬挂于公司的各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无论员工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这些标语牌中找到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

厂区大门上挂着“讲奉献,但不追求清贫;讲学习,但不注重形式;讲党性,但不排除个性;讲原则,但不脱离实际;讲公司利益,但不忘记国家和员工的利益”的长幅标语。

有德有才之人文言文

有德有才之人文言文

有德有才之人文言文1. 有一篇古文提到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才德兼备几者关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2. 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1、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南朝·谢灵运2.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庄子·天下》3. 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清·曾国藩4. 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清·恽敬5.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语·观周》6.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7. 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明·冯梦龙3. 有道德的人用古文怎么说(1)君子: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2)圣贤: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也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3)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4)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5)伟人:功绩卓著受人尊敬的人。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是如何定义圣人、君子、小人、愚人的?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是如何定义圣人、君子、小人、愚人的?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是如何定义圣⼈、君⼦、⼩⼈、愚⼈的?《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历时⼗九年编纂的⼀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也因司马光⼀⼈精⼼定稿,统⼀修辞,故⽂字优美,叙事⽣动,且有相当⾼的⽂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唱。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第⼀周纪⼀中这样定义圣⼈、君⼦、⼩⼈和庸⼈:德才兼备者是圣⼈,德⼤于才者是君⼦,才⼤于德者是⼩⼈,⽆德⽆才者是庸⼈。

圣⼈之所以为圣⼈,是因为“德才兼备者”凤⽑麟⾓;能称为君⼦的寥若晨星,被认为是⼩⼈的也屈指可数,⽽庸⼈则芸芸众⽣。

司马光对圣⼈没有做过多的论述,⽽对君⼦与⼩⼈则论述的相当精辟。

他说,君⼦持才以为善,⼩⼈恃才以为恶。

君⼦虽然才能有所不⾜,但他的德⾏⾜以弥补他才能的缺陷;⽽⼩⼈则不然,⼩⼈会⽤他的才能把恶事做的登峰造极。

所以,司马光主张在⽤⼈上⼀定要重视⼈的德⾏,把德放在⽤⼈的第⼀位。

司马光从“德才”两个⽅⾯来划分“圣⼈”、“君⼦”、“⼩⼈”和庸⼈的⽅法,⾄今熠熠⽣辉。

他为我们提供了做⼈的规范、识⼈的捷径和⽤⼈的标准。

原⽂如下,感兴趣的可以读⼀读: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才德兼亡谓之愚⼈,德胜才谓之君⼦,才胜德谓之⼩⼈。

凡取⼈之术,苟不得圣⼈、君⼦⽽与之,与其得⼩⼈,不若得愚⼈。

何则?君⼦挟才以为善,⼩⼈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不⾄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不⾄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不能胜,譬之乳狗搏⼈,⼈得⽽制之。

⼩⼈智⾜以遂其奸,勇⾜以决其暴,是虎⽽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之所严,⽽才者⼈之所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遗于德。

⾃古昔以来,国之乱⾂,家之败⼦,才有馀⽽德不⾜,以⾄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知所先后,⼜何失⼈之⾜患哉!。

为政以德 以史为鉴

为政以德 以史为鉴

为政以德以史为鉴
高庆成
【期刊名称】《小康》
【年(卷),期】2022()19
【摘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表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人无德不立,要成才先成人。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

【总页数】1页(P68-68)
【作者】高庆成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理论内涵
2.孔子"为政以德"思想对高校"三支队伍"建设的启示
3.儒家"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内在理路
4.新世纪都市小说中“为政以德”叙事主题考察——以《我主沉浮》《人气》为研读中心
5.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你说我猜






为人民服务
核心
集体主义 原则
增强诚信意识 重点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我国公民的 基本道德规范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人的肉体早已灰 飞烟灭,但他们的思想却被后人永记心 间,同学们是否想名垂青史,是否也被 后人崇拜缅怀呢,要想做到这点,就需 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 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为人民服务
核心
集体主义 原则
集体主义 原则
增强诚信意识 重点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我国公民的 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 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 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 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 人。”
3.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 容和中心环节;(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 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作用)
4.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核心、原则、重点 基本要求(五爱) 着力点(四德) “四个基本”教育 树立一理想、三观
探究二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荣辱观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主要内容
八荣八耻
地位
必要性
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要求
充分反映我国公民的道德规范
• 以多党竞争为荣、以一党独大为耻, 以分权制衡为荣、以权力集中为耻, 以尊重人权为荣、以践踏人权为耻, 以平等博爱为荣、以阶级斗争为耻, 以自主生育为荣、以计划生育为耻, 以迁徙自由为荣、以户籍管理为耻, 以安全生产为荣、以事故频发为耻, 以言论自由为荣、以锁帖删帖为耻.
(1)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是: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基本 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经济纲领: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多种分 配方式。 政治纲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 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 文化纲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的公民为 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写道: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 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
第十课第一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授课人:李姗姗
一目: 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1、宝贵资源2、重要性)



二目: 紧紧抓住中心环节

(3、重要性4、主要内容)



三目:5、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原因、内容)
探究一
说说你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 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 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
2.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实现(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 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加强 思想道德建设。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请围绕《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写一篇2000字作业的小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