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组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3)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 (3)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
1.2 局域网的软件、硬件组成 (4)
1.2.1 硬件组成 (5)
1.3 局域网的系统结构 (6)
1.5 课堂练习1-1:分析一个小型办公室对等网 (7)
第2章联网模型与实现技术 (8)
2.1 OSI参考模型 (9)
2.1.8 数据在各层之间的通信 (9)
2.2.1 总线扑结构 (11)
2.2.2 星状结构 (12)
2.2.3 树状结构 (12)
2.2.4 环状结构 (13)
2.2.5 网状结构 (13)
2.3 课堂练习2-1:创建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图 (14)
2.4 局域网络的实现技术 (15)
2.4.1 以太网 (15)
2.4.2 令牌网 (15)
2.4.3 FDDI (16)
第3章TCP/IP协议及其应用 (16)
3.1.1 TCP/IP协议分层结构 (17)
3.1.2 TCP/IP协议中的核心协议 (17)
3.2 IP地址 (19)
3.2.1 IP地址类别 (19)
3.2.4 IP路由选择 (20)
3.2.5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20)
3.5 课堂练习3-1:配置TCP/IP协议 (20)
3.7 TCP/IP和OSI参考模型的比较 (21)
第4章联网设备选型 (22)
4.1 网卡NIC (23)
4.1.1 网卡的分类 (23)
4.2 中继器 (24)
4.3 集线器 (25)
4.3.2 集线器的分类 (25)
4.4 网桥 (27)
4.4.3 网桥的种类 (27)
4.5 路由器 (29)
4.5.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29)
4.6 交换机 (29)
4.7 网关 (30)
第5章Windows 2000 Server (30)
5.2 课堂练习5-1: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 (31)
5.3 课堂练习5-2:配置服务器 (34)
5.4 Windows 2000 Server的目录服务 (36)
5.4.1 活动目录的基本概念 (36)
5.4.2 安装活动目录 (36)
第6章网络管理与资源共享 (40)
6.1.4 组的操作 (40)
6.2 用户账户管理 (42)
6.2.1 添加用户账户 (43)
6.2.2 设置用户账户属性 (43)
6.2.3 配置拨入设置及重设密码 (44)
6.4 课堂练习6-1:快速使用共享资源 (44)
第7章Linux (45)
7.1 认识Linux (46)
7.1.3 安装Linux (46)
7.3 课堂练习7-1:在Linux上安装Apache服务器 (49)
7.5 课堂练习7-2:设置无线网络接口卡 (50)
7.6 课堂练习7-3:管理客户NFS文件系统 (51)
第8章无线网络技术 (52)
8.1 常用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53)
8.3 IEEE 802.11无线网络 (53)
8.3.1 无线网络组成 (54)
8.4 可选的无线电技术 (55)
8.4.1 蓝牙技术 (55)
8.4.2 HiperLAN (56)
8.4.3 Home RF共享无线访问协议(SW AP) (56)
8.5 红外线通信技术 (56)
8.6 微波通信技术 (57)
8.7 低轨卫星无线网络 (58)
第9章综合布线系统 (59)
9.1.1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59)
9.1.2 了解基本的电缆类型 (60)
9.2 布线工程施工 (62)
9.2.1 常用工具、设备及附件 (62)
9.2.3 信息模块的压接 (63)
9.3 课堂练习9-1 制作双绞线 (64)
第10章计算机网络安全 (66)
10.4 课堂练习10-1:设置Windows XP内置的防火墙 (66)
第11章网吧局域网组建实例 (68)
11.1 网吧组建工作 (69)
11.1.1 网吧拓扑结构 (69)
11.1.2 接入Internet (70)
11.3 课堂练习11-1:组建小型网吧 (71)
第12章校园网组建实例 (73)
12.1.1 校园网的拓扑结构 (74)
12.2 校园网硬件的选购 (75)
12.2.1 服务器的选购方案 (75)
12.2.2 互连设备和传输介质的选购方案 (75)
12.3.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76)
12.3.4 综合布线的类型 (77)
12.4 实习项目12-1: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图 (78)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章要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它的出现与发展,对人类科学的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收发电子邮件、浏览每日新闻、下载软件、进行电子商务等。
本章将为读者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定义、分类及应用,然后概述局域网的软、硬件组成以及系统结构,最后阐述网络管理维护与安全的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现在计算机界的热门话题。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它是如何发展过来的呢?它的基本功能又是什么呢?在本节中,我们将逐步解这些问题。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
用一台计算机专门进行数据处理,用一个通信处理机或前端处理机FEP (fornt end processor ),通过调制解调器与远程终端相连,如图图1-1。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直被广泛使用,也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本质上是以单个主机为中心的星型网,每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软件和硬件资源。
图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 ● 分组交换网
1964年12月,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投入运行,从此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现代通信时代的开始。
分组交换网采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就是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通道,非常适合传输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用户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这种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如图1-2所示。
主计算机 终端 结点机
图1-2 分组交换网示意图
1.2 局域网的软件、硬件组成
要想组建一个局域网,必须要有一定的软件和硬件的支持,就如同要使计算机运行起来,光有裸机是不行的,还需要在裸机的基础上添加软件和其它硬件的支持。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组建一个局域网所需要的软、硬件。
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 调制解调调制解调调制解调EFP 前端处理机
终端
终端 终端 调制解调调制解调调制解调
1.2.1 硬件组成
局域网硬件组成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传输设备和网络通信介质,如图1-3所示的一个小型局域网。
服务器
服务器工作站扫描仪打印机
传真机
工作站工作站
图1-3 局域网示意图
● 传输设备
网络是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使用网络传输设备进行连接而组成的。
倘若没有专门的传输设备,局域网LAN 不过是几个节点而已,所以传输设备用于连接单个网络上的设备、创建并连接多个网络。
这些传输设备主要包括:中继器、网桥、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见图1-4所示)。
实际使用时,应根据组建的网络规模来选择一种合适的传输设备。
第4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几种传输设备。
(a )集线器 (b )路由器 (c )交换机 图1-4 常见的传输设备
● 网络通信介质
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各种传输介质来组成物理信道。
传输介质的不同,对物理信道影响也不同,从而导致使用的网络技术也不相同,应用场合也是不同。
一般网络通信介质可分为两大类:有线和无线。
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见图1-5)是常用的三种有线传输介质,他们的性能参数如下表1-1所示。
卫星通信、红外通信、激光通信以及微波通信的信息载体均属于无线传输媒体。
在选择通信介质时,必须考虑我们的实际应用以及每一种通信介质的容量和局限。
(a )双绞线 (b ) 同轴电缆
(c )光纤
图1-5 有线传输介质
1.3 局域网的系统结构
局域网的系统结构是根据局域网中各计算机的位置决定的,目前局域网主要存在着两种结构,分别为:对等式网络和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 /S )的网络。
1.对等式网络结构
对等式网络(见图1-6所示)不需要专用服务器,每一台工作站都能充当网络服务的请求者和提供者,都有绝对自主权,也可以互相交换文件。
这种类型的网络软件被设计成每一个实体都能完成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图1-6 对等式网络结构图
● 优点:使用容易,且工作站上资源可直接共享;容易安装与维护;价格比较便宜;
不需要专用服务器。
● 缺点:数据的保密性差;文件管理分散。
所以对等网络主要适用于一些计算机布局较为集中,数量少于30的小型办公网络,如一般办公室文件设备共享的场合。
2.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见图1-7)是指将需要处理的工作分配给Client 端和Server 端处理。
所谓的Client 和Server 并没有一定的界限,这取决于运行什么样的软件。
简单地讲,Client 是提出服务请求的一方,而Server 是提供服务的一方。
在主从式结构中服务端所提供的功能不仅仅是文件、数据库服务,还有计算、通信等能力。
工作时不只是工作站端点负担沉重的运算方式,而是改由Client 和Server 各自负担一部分计算或通信的功能,这种结构是当前最优的结构之一。
图1-7 C/S 模式的网络结构图
● 优点:有效使用资源,增进生产力;成本降低;提高可靠性;缩短响应时间。
● 缺点:管理较为困难;开发环境较为困难。
所以客户/服务器结构主要适用于数据处理量很大的大型网络,如酒店、大型商场、银打印
机扫描仪
服务器
扫描仪
行、税务局、Internet服务器等。
1.5 课堂练习1-1:分析一个小型办公室对等网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局域网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这个练习中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小型办公室对等网,以及如何来组建这样的网络。
见图1-8所示一小型办公室对等网。
图1-8 小型办公室网络结构图
1.网络功能
我们知道,在一个小型办公室中,一般有多台计算机以及其他的硬件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
让所有的这些计算机和设备共享文件、文件夹和Internet连接,是一个理想的方案。
小型办公网络让我们不用坐在其他计算机面前,就可以使用这些计算机资源或者设备;同时我们还可以处理存储在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上的文件;还可以玩多人游戏等等。
2.网络的系统结构
局域网的系统结构包括对等式结构和基于C/S模式的结构,对于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最常用的是对等式组网结构。
因为在该结构中,计算机直接相互通讯,不需要服务器来管理网络资源;而且工作组中的计算机都是平等的,每个用户自己决定其计算机上的哪些资源将在网络上共享。
每台计算机既可以是服务器又可以是客户机。
3.硬件要求
●计算机数量:一般多于五台计算机。
●网卡:也称网络适配器,将计算机连成网络,并允许这些计算机之间相互通讯。
建
议选用10M/100M自适应网卡。
●集线器和双绞线:集线器用于在中枢位置连接多台计算机,根据实际的网络状况选
择集线器的类别,我们选用24口、10M/100M自适应型集线器。
双绞线是网络传
输介质。
一般都采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
●交换机:选用固定端口的双速交换机。
●调制解调器:使局域网连上Internet的设备。
主要有28.8Kbps或56Kbps调制调制
器、无线调制解调器、综合业务数字网络ISDN、数字订户线DSL以及电缆调制解
调器。
在实际组建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调制解调器。
在这儿我们选择
ADSL调制解调器。
●其它的共享设备:如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
4.网络配置
当组建网络的所有硬件准备齐全后,按照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就可以将他们物理地连接在一起。
这时还需对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配置,才能使他们与Internet互联。
我们使用“Internet
连接共享(ICS)”来配置网络。
在该配置中,有一台计算机作为ICS主机并共享其Internet 连接。
优点是网络上的全部计算机共享一个Internet连接,从而降低了Internet连接成本,并允许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同时联机;但是主机必须始终开启来提供Internet连接。
接下来运行系统的网络安装向导,假设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在ICS主机上运行网络安装向导,接着是在其他的所有终端计算机上运行该向导。
步骤是:选择【控制面板】︱【网络连接】命令,在【网络任务】列表中单击【设置家庭或小型办公网络】命令,启动【网络安装向导】对话框,如图1-9所示,然后按照【网络安装向导】的提示向下运行。
安装向导会指导你进行下列的步骤:
●设置网络适配器的配置。
●对所有的计算机进行设置,使他们共享一个Internet连接。
●命名每一台计算机。
●自动共享各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夹。
●自动共享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或打印机。
●安装防火墙。
●安装网桥组件。
●安装Internet连接共享检测和控制组件。
图1-9 【网络安装向导】对话框
第2章联网模型与实现技术
本章要点: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定义了一台计算机通过网络与其他任何计算机连接所需的所有方法和协议,这些方法和协议分为7个不同的层次。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的形状——所有网络节点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不同的拓扑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网络类型。
在本章我们将要学习OSI联网模型及七层协议、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局域网络、广域网络的实现技术。
2.1 OSI参考模型
OSI模型包含七层,由下向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如图2-1所示。
每一层分别处理具体的通信任务,使用基于协议的通信技术与下一层通信。
两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在每一台设备中分别逐层上升或下降。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OSI模型的每一层。
图2-1 OSI七层参考模型
2.1.8 数据在各层之间的通信
对于两台在LAN中或通过WAN通信的计算机而言,他们必须在相同的通信模型(比如OSI模型)下运行。
OSI模型提供了在LAN上通信,在LAN之间通信,在LAN和WAN,以及WAN和WAN之间联网等标准。
数据从一个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流出,然后逐一经过OSI模型的7层协议和设备,直到到达物理层,并通过网络连接传输。
接收端的计算机逆转这个过程,数据在物理层进入,向上经过各层,直到从应用层中出现并由操作系统或任何应用程序使用,如图2-2所示。
网段1的
工作站要
发送的信
息
服务器
图2-2 通
过OSI参考模型发送信息
OSI模型中的每一层都作为独立的模块,完成一项主要任务,每一层都以协议的形式具有自己的通信指令格式。
用于同一层功能之间通信的协议称为同等协议,如图2-3所示。
同等协议支持发送结点的OSI层与接收结点对应的层进行通信。
图2-3 相同层之间的同等协议
来自一层的信息通过称为基元指令的命令转发到下一层,如图2-4。
所转发的信息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当信息在层之间转发时,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新的控制信息就添加到PDU中。
当一层的PDU形成之后,它通过同等协议与对方相同的层进行通信,如图2-5所示。
同时,当PDU将要转发给下一层时,就由上一层在PDU中添加转发指令。
当下一层接收到PDU后,控制信息和转发指令就被剥离出来,而剩下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当SDU从一层到达另一层时,每一层都添加自己的控制信息。
图2-4 使用基元指令在层之间通信
节点A节点B
图2-5 使用PDU的分层通信
2.2.1 总线扑结构
总线拓扑结构采用一条公共总线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连接所有工作站(主机)和其他共享设备,如文件服务器、打印机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如图2-6所示。
由于只有一条信道,所以在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站发送数据,如何解决多站争用总线的问题,是总线型网络的关键问题之一。
总线网的通信处理为分布式控制。
这种结构主要用于局域网中。
图2-6 总线拓扑结构
2.2.2 星状结构
星型拓扑中的所有站点都连接到一个中心点,此点叫做网络的集线器HUB,如图2-7所示。
在星型网中,任何一个连接只涉及到HUB和一个站点,因此控制介质访问的方法很简单,从而访问协议也十分简单。
同时,单个站点的故障只影响一个站点,不会影响全网,因此容易检测和隔离故障,重新配置网络也十分方便。
工作站
工作站
工作站
膝上型计算机
工作站
服务器
图2-7 星状拓扑结构
2.2.3 树状结构
树型拓扑结构是星状拓扑结构的扩展,是分层结构,它包括有根结点和各分支结点,如图2-8所示。
星状网络中只有一个转发结点,而树状网络中除了叶结点外,所有根结点和子树结点都是转发结点,这两种网络都属于集中控制的通信网。
只要采用合理的连接方案可使树状结构通信线路的总费用比星状结构低很多,但结构比星状复杂,数据在传输中要经过多条链路,时延较大,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
图2-8 树状拓扑结构
2.2.4 环状结构
环状拓扑结构实际上并不像你猜测的那样是网络电缆的物理布局。
环是一种逻辑布局。
实际上就是电缆以星状连接每一个节点,并且都将它自己的电缆连接到中心节点上。
环状局域网是基于令牌环网,如图2-9所示。
工作站和服务器用线缆连接到令牌网的各个位置。
当数据在令牌网上传输时,他们沿着令牌环从一个节点到达另一个节点,到达目的地址后继续前行,直到回到源地址为止。
图2-9 环状拓扑结构
2.2.5 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系统经信道连接而成,其形状任意。
当将各结点间全连接起来时,对点到点通信最为理想,但由于连接数是结点数的平方倍,所以实际上则是不行的,如图2-10所示的不规则型。
尽管如此,每个结点至少有两条链路与其他结点相连,任何一条链路出故障时,数据报文仍可经过其他链路传输,可靠性较高。
目前大型广域网均采用这种结构。
工作站工作站
工作站
工作站
工作站
服务器
图2-10 网状拓扑结构
2.3 课堂练习2-1:创建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图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的通信线路和各节点之间的几何排列,它是解释一个网络物理布局的形式图,主要用来反映了各个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
它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费用等方面,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环节之一。
本练习将教会大家如何创建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图。
我们以创建星状网络拓扑结构图为例,步骤如下:(1)启动网络绘图软件,比如Visio,AutoCad或其他绘图软件包。
我们这个练习使用Office XP中自带的Microsoft Visio绘图软件来画图。
如果没有网络绘图软件包,则使用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中的画图程序。
在Windows 2000/XP中启动画图程序的步骤为:选择【开始】︱【程序】︱【附件】︱【画图】命令。
(2)选择【文件】︱【新建】︱【新建绘图】命令,或者直接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打开一个空白的绘图区域。
(3)选择【文件】︱【模具】︱【网络】︱【三维基本网络形状】命令,或者直接单击工具栏上的【模具】按钮,显示如图2-11所示的窗口。
图2-11 Microsoft Visio的空白绘图界面
(4)从左边的图标中选择集线器图标,用鼠标将其拖入右边的空白绘图区域中心。
(5)然后再选择计算机图标拖到右边的绘图区域。
(6)将这几个计算机图标分别放到集线器图标的四周。
(7)用直线分别连接这几个计算机图标和集线器图标即可,见图2-12所示。
(8)将所绘图保存。
(9)关闭绘图软件。
图2-12 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图
2.4 局域网络的实现技术
局域网主要有三种传输方法:以太网、令牌网和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以太网在IEEE 802.3规范中定义,令牌网在IEEE 802.5规范中定义。
这两种方法使用得都比较广泛,但是以太网使用得更多,因为它进行扩展和升级到高速联网技术的途径更多。
第三种局域网传输方法是FDDI是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令牌网高速通信技术的改良技术。
2.4.1 以太网
数据在以太网中被封装为帧进行传输,其结构如图2-13所示,由7个域组成:前同步信号域、帧起始定界符SFD或SOF、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长度、数据域以及帧检验序列FCS 域。
图2-13 以位表示的802.3帧格式
2.4.2 令牌网
图2-14表示一个令牌网帧,其中令牌域附带有数据域。
第一个16位是起始界定符和访问控制域。
之后是帧控制域。
这个域将帧识别为数据帧,或者识别为用于网络管理的帧,比如报告网络错误的帧。
下面两个域长度可以是16位,也可以是48位,主要用于寻址。
第一部分包含目的结点地址,第二部分包含源结点地址。
接下来的路由信息域RIF为144位,或者更少。
这个域包含源路由信息,用于OSI模型的网络层。
数据 命令帧
图2-14 以位表示的802.5令牌网帧
2.4.3 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标准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其数据通信速度远远高于以太网(当时为10Mbps)或令牌网(当时为4Mbps或16Mbps)。
FDDI的结构示意图见图2-15。
图2-15 FDDI结构示意图
第3章TCP/IP协议及其应用
本章要点:
计算机在Internet上进行通信时,使用的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和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
大多数中型和大型网络也选择TCP/IP作为他们的协议。
Novell、NertWare、UNIX和基于Windows的网络都可以实现TCP/IP,在不断发展的网络上和使用客户/服务器或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网络上尤其需要实现TCP/IP。
由于TCP/IP具有广泛的认同性、可靠的性能,所以大部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安装都首选TCP/IP。
即使是在小型的网络上,选择TCP/IP对于将来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章我们将学习TCP/IP分层协议。
介绍IP编址技术及IP的两个版本IPv4和IPv6;还将学习与TCP/IP相关的应用协议及其他局域网协议。
最后,我们将了解TCP/IP是如何与
3.1.1 TCP/IP 协议分层结构
网络协议分层包括协议的层次结构和各层功能两方面的内容。
TCP/IP 是一个协议簇,分为网络接口、网间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4个层次,如图3-1所示,图中给出了TCP/IP 的主要协议及其依赖关系,其中每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协议,若某个方框直接位于另一个方框之上,则表示前者依赖于后者。
TCP/IP
传递对象
报文
传输协议分组IP数据报帧
图3-1 TCP/IP 协议分层
3.1.2 TCP/IP 协议中的核心协议
1.传输控制协议TCP
TCP 是一种传输协议,它可以在用户启动的软件应用过程之间建立通信会话。
通过监视帧的精确接收以及控制数据流量,TCP 可以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TCP 完成上述传输的方法是对帧进行排序和确认,如图3-2所示,TCP 帧也被称为TCP 段。
图3-2 TCP 帧
图3-3 TCP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UDP 采取无连接的方式提供高层协议间的事务处理服务,允许他们互相发送数据报。
也就是说,UDP 是在计算机上规定用户以数据报方式进行通信的协议。
UDP 数据报的格式如图
3-4所示。
图3-4 UDP 帧
3.IP 协议
IP 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数据传输、数据包编址、数据包路由、碎片和数据包差错的简单检测。
利用IP 编址约定,就可以将数据成功地传输和路由到正确的网络或子网上。
每个网络结点都有一个32位的地址,当这个地址和它的48位MAC 地址一起使用时,就可以支持网络通信和数据包的准确传输。
数据报
图3-5 TCP/IP 数据包封装
当路由器确定如何转发一个IP 数据包时,它检验的就是IP 编址题头信息。
如图3-6所示,IP 数据包题头由下列字段组成:
图3-6 IP 数据包
3.2 IP 地址
Internet 是通过网关(或IP 路由器)将各种物理网络互联在一起的虚拟网络,而一个物理网络中各站点都有一个可识别的地址,这个地址称为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的格式、长度等由物理网络所采用的技术决定。
如果对地址不进行统一管理,那么同一类型不同物理网络上的站点可能拥有相同的物理地址。
Internet 对物理地址的“统一”是在IP 层完成的,IP 协议提供整个Internet 通用的地址格式,该地址格式采用分层结构,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如图3-7所示,网络地址用来标识连入Internet 的网络,主机地址标识特定网络中的主机,包括网关。
为了确保一个IP 地址对应一台主机,其网络地址由Internet 注册管理机构网络信息中心N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分配,而主机地址由网络管理机构负责分配。
图3-7 IP 地址结构
3.2.1 IP 地址类别
IP 地址格式被称为点分十进制法地址,其长度是32位。
为了更有效地找到他们,他们被分解为4个8位字节,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字节的长度。
这样,在十进制表示法中,IP 地址通常表示为X.X.X.X ,X 代表从0~255之间的数字。
数字0、127、255通常作为特殊用途而保留,这样,我们通常不将这两个数字分配给节点,而使用在每一个8位字节中剩下的253个可用的惟一地址。
比如,一个8位二进制字节格式的IP 地址是10000001.00000101.00001010.01100100,这个数据转换成十进制是129.5.10.100,则其网络号是129.5,主机号是10.100。
IP 地址可分为5类,即A 类、B 类、C 类、D 类和E 类,用二进制代码表示,见图3-8所示。
具体网络只能分配A 类、
B 类和
C 类地址中的一种,
D 类地址仅用于主机组的特殊定义,
E 类地址作为保留未来使用的地址。
IP 地址的前5位用于标识地址的类型。
D类
C类B类A类014
8
16
24
31
图3-8
IP 地址类型
图3-9为实际使用的特殊形式的IP
地址。
这个主机这个网上的主机有线广播向网络定向广播回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