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翻译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意的关键。
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并能够准确地翻译它们,对于读懂文言文、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翻译。
“爱”,本义是喜爱、喜欢。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里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
“安”,有安定、安全、安稳等意思。
“风雨不动安如山”中的“安”表示安稳。
“被”,可表示覆盖、遭受等。
“被发行吟泽畔”里的“被”是披散的意思;“忠而被谤”中的“被”则是遭受。
“倍”,有加倍、背叛的意思。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是背叛。
“本”,指草木的根、根本、基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的“本”就是根本。
“鄙”,有边疆、粗俗、轻视等含义。
“蜀之鄙有二僧”里是边疆的意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则表示粗俗。
“兵”,常见意思为兵器、军队、战争。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的“兵”指兵器。
“病”,可以是生病、毛病、困苦不堪。
“君之病在肌肤”是生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里是毛病。
“察”,有观察、清楚、考察等意。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观察。
“朝”,读“zhāo”时有早晨的意思;读“cháo”时表示朝廷、朝见、朝代等。
“朝服衣冠”是早晨,“能谤讥于市朝”是朝廷。
“曾”,读“céng”时表示曾经;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也有增加的意思。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里的“曾”是连……都……的意思。
“乘”,有乘车、趁着、四的代称等含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是乘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是趁着。
“诚”,有真心、确实、果真等意思。
“帝感其诚”是真心;“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确实。
“除”,有台阶、任命、清除等意思。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台阶;“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是任命。
“辞”,有言辞、辞别、推辞等含义。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推辞。
“从”,有跟随、听从、参与等意。
文言文翻译常用实词

一、名词1. 人:人,指人类。
例:“吾日三省吾身。
”(孔子《论语·学而》)翻译: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2. 地:地,指土地。
例:“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韩愈《马说》)翻译:田地里有一棵树,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到树上,脖子折断而死。
3. 物:物,指物品。
例:“黄金百两,不如一贤。
”(刘向《说苑·敬士》)翻译:一百两黄金,不如一个贤人。
4. 事:事,指事情。
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成语)翻译:把大事化成小事,把小事化成无事。
二、动词1. 为:为,表示做、行、是等。
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论语·颜渊》)翻译:实行仁德,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难道还要依赖别人吗?2. 得:得,表示获得、得到。
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孟子·离娄上》)翻译:行善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行恶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3. 见:见,表示看到、出现。
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论语·里仁》)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令人高兴吗?4. 去:去,表示离开、去掉。
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成语)翻译:去掉糟粕,取其精华。
三、形容词1. 大:大,表示大小、重要。
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东流去,浪花冲刷尽,千古英雄人物。
2. 好:好,表示美好、优秀。
例:“好学近乎知。
”(孔子《论语·为政》)翻译:好学接近于智慧。
3. 美丽:美丽,表示美丽、美好。
例:“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先秦《诗经·国风·周南·卷耳》)翻译:采摘卷耳,装不满一个筐。
四、副词1. 竟:竟,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苏轼《赤壁赋》)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乃:乃,表示于是、就。
例:“吾乃学诗之人。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我就是个学诗的人。
3. 且:且,表示并且、而且。
文言文常见实词_及翻译

1. 仁(rén):仁爱、仁德。
例句:孔子曰:“仁者爱人。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人。
”)2. 义(yì):道义、正义。
例句:孟子曰:“义之所在,天下共由之。
”(孟子说:“道义所在,天下人都会遵循。
”)3. 礼(lǐ):礼节、礼仪。
例句:周公制礼作乐,以正天下。
(周公制定礼乐,用以端正天下。
)4. 智(zhì):智慧、聪明。
例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
)5. 信(xìn):诚信、信任。
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取之处。
)6. 恕(shù):宽恕、原谅。
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7. 善(shàn):善良、善行。
例句:善者不欺,恶者不惧。
(善良的人不欺骗,恶人不敢欺负。
)8. 恶(è):邪恶、恶劣。
例句:善者不恶,恶者不恶。
(善良的人不厌恶,恶人也不厌恶。
)9. 知(zhī):知道、知晓。
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10. 欲(yù):欲望、愿望。
例句:君子之欲,仁而已矣。
(君子的欲望,只有仁德。
)11. 求(qiú):追求、寻求。
例句:求仁得仁,求义得义。
(追求仁德,得到仁德;追求正义,得到正义。
)12. 乐(lè):快乐、欢乐。
例句:乐亦在其中矣。
(快乐也就在其中了。
)13. 忧(yōu):忧虑、忧伤。
例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可以使自身毁灭。
)14. 贞(zhēn):忠诚、坚贞。
例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我的忠诚就像那指南针,不到南方就不肯停息。
)15. 忠(zhōn g):忠诚、忠心。
例句:臣子之事君,忠心耿耿。
(臣子侍奉君主,忠心耿耿。
)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实词的一部分,实际上,文言文的词汇非常丰富,包括许多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一、英雄气概1、义勇:勇于抗击(valor)2、冒天下之大不韪:勇于接受挑战(boldness)3、大丈夫:有男子气概的人(manliness)4、彪形大汉:体格魁梧的男子(stalwart man)二、正义正直5、正义:正当的行为(righteousness)6、公平:公正公正的(fairness)7、审慎:谨慎小心(prudence)8、笃实:严明正直(integrity)三、忠贞不渝9、忠义:坚定正大(loyalty)10、节操:讲求气节(decorum)11、操守:节慎自守(probity)12、贞节:忠诚不变(fidelity)四、明达睿智13、明达:思想敏锐(perspicacity)14、睿智:智慧能力(sagacity)15、英明:聪明才智(cleverness)16、聪慧:极多的智慧(wisdom)五、勤劳勇敢17、忠劳:忠实勤劳(faithfulness)18、勤奋:孜孜不倦(industriousness)19、勇敢:不怕危险(courage)20、刚烈:强烈征服(fierceness)六、精诚忠心21、博爱:不分种族、宗教、国籍 bo与爱(universal love)22、忠心:无比忠诚(devotion)23、忠厚:本着诚心厚意(graciousness)24、忠诚:一贯保守诺言(loyalty)七、礼貌端庄25、风度:品行无双(composure)26、礼仪:相互尊重、有敬意(etiquette)27、仁慈:仁慈善良(benevolence)28、礼貌:礼貌待人(politeness)八、非凡慷慨29、慷慨:不吝惜(generosity)30、慈悲:慈悲为怀(compassion)31、热忱:激昂的热情(ardor)32、忠良:正直正义(uprightness)九、最为高贵33、高贵:贵重的(precious)34、高尚:崇高的(exalted)35、庄重:威仪古雅(dignified)36、雅量:安宁、端庄(elegance)十、维护庄重37、敬畏:持重(reverence)38、恭敬:虔诚服从(veneration)39、端庄:庄重适古(dignity)40、信守:信守承诺(keeping faith)十一、朴实无华41、朴实:没有花俏的(plain)42、实质:符合客观事实(substantive)43、实惠:有实际价值(pragmatism)44、谦恭:谦逊小心(humility)十二、忠孝护国45、忠诚:不离不弃(loyalty)46、孝顺:孝顺老人(filial piety)47、顾家:关爱家庭(family care)48、维国:维护国家(country safeguard) 十三、团结友爱49、团结:集体凝聚(unity)50、勤奋:勤恳努力(diligence)51、友爱:友谊爱情(affection)52、和睦:和谐友好(harmony)十四、善良貌美53、温柔:软言有德(tenderness)54、亲切:行为友善(kindliness)55、容光:容貌美丽(beauty)56、和蔼:和睦友善(amiability)十五、坚强毅力57、诚实:实事求是(honesty)58、坚强:坚如磐石(strength)59、毅力:坚持不懈(perseverance)60、果断:坚决果断(determination)十六、勇毅侠义61、侠义:坚持正义(justice)62、勇敢:无畏危险(bravery)63、毅力:不屈不挠(tenacity)64、英勇:英姿焕发(heroism)十七、机敏抗争65、机敏:灵敏敏捷(nimbleness)66、思维:能够思考(intellect)67、斗志:不服输的态度(fighting spirit)68、抗争:抗拒压力(resisting)十八、渊博精深69、敏锐:能够瞬间变化(acumen)70、精通:深谙内情(lore)71、渊博:非常深厚(erudition)72、冷静:冷静处事(calmness)十九、翻译文言73、谦逊:不骄不躁(modesty)74、宽仁:无私大度(magnanimity)75、仁慈:以仁心待人(benevolence)76、谅解:宽容理解( tolerance)二十、履行诺言77、成就:完成使命(accomplishment)78、诺言:保持诺言(promise)79、履行:完成任务(undertaking)80、宣誓:发出誓言(vow)介绍120个文言实词及其翻译一、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护他人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精神状态,他可以用他的愤怒和胜利来解决问题,可以展示他的勇敢,义勇,大丈夫,以及彪形大汉,让自己更加英勇和勇敢。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文言文翻译常见实词

一、人1. 译文:人,指有生命的个体。
例句:孔子曰:“仁者,爱人。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是爱人的。
”)2. 译文:人,指人类。
例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二、物1. 译文:物,指事物。
例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长堤,因蚂蚁的巢穴而溃决。
)2. 译文:物,指物品。
例句:盗亦有道。
(盗也有一定的规矩。
)三、事1. 译文:事,指事情。
例句:事在人为,非天命也。
(事情在于人的努力,不是天命所能决定的。
)2. 译文:事,指事业。
例句:丈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男子三十岁就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迷惑。
)四、地1. 译文:地,指土地。
例句:地广人稀,民风淳朴。
(土地广阔,人口稀少,民风淳朴。
)2. 译文:地,指地方。
例句:此地风光无限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里的风景无限美好,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五、时1. 译文:时,指时间。
例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时间匆匆,岁月如梭。
)2. 译文:时,指时机。
例句:时不可失,失不再来。
(时机不可错过,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六、道1. 译文:道,指道路。
例句:道路以目。
(道路以眼睛为标志。
)2. 译文:道,指道理。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言说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
)七、心1. 译文:心,指内心。
例句:心如止水。
(内心平静如水。
)2. 译文:心,指心意。
例句:心悦诚服。
(心意欢畅,真诚地服从。
)八、言1. 译文:言,指言语。
例句:言必信,行必果。
(说话一定守信,行动一定果断。
)2. 译文:言,指文章。
例句:言辞犀利,一针见血。
(文章言辞尖锐,一针见血。
)总之,文言文实词众多,用法多变。
在学习过程中,需多加积累,熟练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文言文实词例句加翻译

一、实词例句及翻译1. 例句:子路,孔门弟子也。
翻译:子路是孔子的弟子。
2.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3. 例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聪明而且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4. 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5. 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6.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出谋划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7. 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8. 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到了冬天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最后才凋零。
9. 例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担心财物少,只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生活贫穷,只担心心里不安。
10. 例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翻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二、实词解析1. 子路:孔子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2. 学而:学习并且。
3. 时习:时常温习。
4. 说:愉快。
5. 敏:聪明。
6. 好学:喜欢学习。
7. 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8. 行:行走。
9. 三人:三个人。
10. 必有:必定有。
11. 温故:温习旧知识。
12. 知:智慧。
13. 岁寒:冬天寒冷的时候。
14. 调:凋零。
15. 寡:少。
16. 均:均匀。
17. 贫:贫穷。
18. 安:安心。
19. 民惟邦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20. 本固:根本稳固。
以上为文言文实词例句及翻译,通过对这些实词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词的积累,多读多练,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1. 实词:安例句:今者大王安坐而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现在大王您安静地坐着观看。
2. 实词:良例句:良久,乃闻有哭泣声。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过了很久,才听到有哭泣的声音。
3. 实词:善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4. 实词:惧例句:吾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翻译:我担心美丽的女子会慢慢老去。
5. 实词:怨例句:世人皆谓我何求,我但求怨言休。
(《白头吟》)翻译:世人皆说我追求什么,我只希望别人的怨恨停止。
6. 实词:绝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望庐山瀑布》)翻译:登上高山,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壮观景象,浩瀚的大江一去不复返。
7. 实词:顾例句:顾我何言,天意怜幽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看我有什么话说,天意怜惜这幽静的草木。
8. 实词:尽例句:临别赠言,尽此一杯。
(李白《将进酒》)翻译:在分别之际,用这杯酒作为临别的赠言。
9. 实词:临例句:临风而立,心旷神怡。
(陶渊明《饮酒·其五》)翻译:站在风中,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0. 实词:去例句:去国怀乡,忧思难忘。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离开国家,怀念家乡,忧愁思念难以忘怀。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实词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例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即道理、法则。
此句意为:能够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二、实词:仁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仁,即仁爱、仁慈。
此句意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实词:义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义,即道义、正义。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四、实词:孝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孝,即孝顺、孝敬。
此句意为:父母在世,不要远行,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一定的去处。
五、实词:礼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礼,即礼仪、礼节。
此句意为:不合礼仪的事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做。
六、实词:信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信,即诚信、信任。
此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七、实词:智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智,即智慧、聪明。
此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勇,即勇敢、有胆量。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九、实词:节例句:节操如兰,德行如松。
译:节,即节操、品德。
此句意为:节操如兰花般纯洁,德行如松树般坚贞。
十、实词:德例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难矣哉!译:德,即品德、德行。
此句意为:品德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微小却谋略宏大,这是很难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丰富多样,内涵深远。
通过对实词及例句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1、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文言文基本实词翻译

一、人人,指人类。
如:《论语·学而》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二、地地,指地面。
如:《庄子·逍遥游》云:“地无垠,天无极。
”译:地面无边无际,天空无极限。
三、时时,指时间。
如:《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于鲁,鲁国之时。
”译:孔子生于鲁国,那时正是鲁国。
四、事事,指事情。
如:《战国策·齐策》有言:“齐王使人于楚,楚王事之。
”译:齐王派人去楚国,楚王待之如事。
五、物物,指物品。
如:《诗经·周南·关雎》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配偶。
六、情情,指情感。
如:《诗经·秦风·无衣》云:“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与子偕老。
”译:君王兴兵,修整我的戈矛。
与你共同对抗敌人,与你白头偕老。
七、意意,指心意。
如:《论语·为政》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之叶不会凋零。
八、言言,指言语。
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译:君子说出的话,就像四匹马一样难以追回。
九、道道,指道路。
如:《诗经·周南·桃夭》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译:这位姑娘出嫁,会适宜地经营家庭。
十、德德,指品德。
如:《论语·颜渊》曰:“仁者,爱人。
”译:有仁德的人,是爱护他人的。
十一、礼礼,指礼仪。
如:《礼记·曲礼》云:“礼者,敬人也。
”译:礼仪,就是尊敬他人。
十二、法法,指法律。
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法者,所以正天下也。
”译:法律,是用来治理天下的。
以上仅为文言文基本实词之翻译,实则文言文博大精深,实词众多,需深入学习方能领悟其妙。
常用的文言文实词翻译

常用的文言文实词翻译常用的文言文实词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常用的文言文实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2.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
(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2014年核按钮120个实词例释翻译1.爱①译:秦朝统治者喜欢豪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
译:我从小没有适应适俗的性格,天性本来热爱山林。
韵:古——本性,今——语音词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译:爱护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③译:假设韩魏楚三国爱惜各自的土地,齐人不归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到秦去。
:联合结盟来商讨削弱秦国,不惜用珍贵的器物、贵重的财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④译:故意躲藏不露面,害我挠头徘徊没主意。
⑤译: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
⑥译:见大王的爱女在荒野上放羊。
2.安①译: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②译:距离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③译:已经使他们归顺了,就使他们生活安定。
④译: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⑤译:风雨不动摇,像山一样安稳。
译: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使它的恩德和道义很深厚。
⑥译:岂能屈身低眉讨好权贵,使我反而不能开心舒颜⑦译:沛公在哪里?3.被beì①译: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译:成名归来,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像披盖冰雪一样。
②译:承蒙您加惠于我,怎能背弃恩德?译:再次是戴刑具,受杖打而受辱。
③译:英雄的流风余韵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消失。
pī①译:夏桀王和殷纣王是多么猖狂放肆,只走邪路以到寸步难行。
②译: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边走边吟叹。
4.倍①译: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
译: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②译:希望您向项将军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记他的恩德的。
5.本① 译:我听说要想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
②译:摇晃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
③译:父母啊,是每个人生命的本源。
译:现在放弃根本而追求末节。
④译: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译:这就叫作丧失了他的本性。
译: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⑥译:还是探究他的成功失败的经过,都由于人事的原因呢?6.鄙①译: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文言文实词及其翻译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以其简洁、含蓄、典雅而著称。
然其中实词繁多,义蕴深远,非通晓古今之变者,难以解其真意。
今余试举数例,以明文言文实词之妙,及其翻译之要。
一、实词举例及其翻译1. 实词:诚翻译:真诚,诚恳例句: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2. 实词:道翻译:道路,道理例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日夜不停。
”)3. 实词:仁翻译:仁爱,仁德例句: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有仁德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
)4. 实词:德翻译:品德,德行例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5. 实词:礼翻译:礼节,礼仪例句: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作用,和谐最为重要。
)6. 实词:智翻译:智慧,聪明例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7. 实词:义翻译:道义,正义例句:君子以义为利。
(君子把道义当作利益。
)8. 实词:孝翻译:孝顺,孝道例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爱子女,就会为他们考虑长远。
)二、翻译原则1. 尊重原文:翻译文言文实词时,应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避免随意发挥。
2. 通俗易懂:翻译应使现代人能够理解,避免过于古奥的表达。
3. 保留韵味: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文言文的韵味,使译文更具美感。
4. 注意语境:翻译时应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实词的含义。
总之,文言文实词的翻译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古人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注重译文的质量和美感。
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言文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经典文言文实词翻译

古之文辞,犹如繁星,熠熠生辉。
其中实词,尤为关键,关乎义理,贯穿全文。
兹以数则经典文言文为例,试译其实词,以飨读者。
一、《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实词翻译:1. 学:学习2. 时:按时3. 习:温习4. 说:愉快5. 朋:志同道合的人6. 乐:快乐7. 愠:生气8. 君子:有道德的人二、《庄子》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翻译: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去邀请他,说:“希望您能来我国治理国家。
”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有三千年了,楚王用巾包裹起来,放在宗庙里供奉。
这只神龟,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而显贵,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地里拖着尾巴呢?”实词翻译:1. 庄子:庄子,人名2. 濮水:地名3. 使:派遣4. 大夫:官职5. 累:治理6. 持:拿着7. 顾:回头8. 神龟:神异的龟9. 币:巾,用布包裹10. 篚:竹箱11. 庙堂:宗庙12. 宁:宁愿13. 留骨:留下骨头14. 尾:尾巴15. 涂:泥地三、《史记》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律:年轻时,血气未稳定,要戒除好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盛,要戒除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
”实词翻译:1. 君子:有道德的人2. 三戒:三种戒律3. 少:年轻时4. 血气:血气,指人的精力、体力5. 定:稳定6. 色欲:好色7. 壮:壮年8. 斗:争斗9. 老年:老年10. 衰:衰弱11. 得:贪得无厌以上数则经典文言文实词翻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义理,领略文言之美。
文言文实词翻译及其例句

一、名词1. 实词:子翻译:儿子例句:子路,孔子弟子也。
(《论语·子路》)2. 实词:马翻译:马例句:马足以追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3. 实词:山翻译:山例句:登高望远,所以知天地之大也。
(《荀子·劝学》)二、动词1. 实词:行翻译:走、行走例句: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齐策》)2. 实词:食翻译:吃例句:民以食为天。
(《礼记·中庸》)3. 实词:读翻译:阅读例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增广贤文》)三、形容词1. 实词:大翻译:大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2. 实词:善翻译:好、善良例句:善人者,人亦从而善之。
(《孟子·离娄上》)3. 实词:美翻译:美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四、数词1. 实词:一翻译:一例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史记·淮阴侯列传》)2. 实词:三翻译:三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3. 实词:百翻译:百例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五、量词1. 实词:匹翻译:匹(用于马)例句:马匹众多,驰骋中原。
(《史记·项羽本纪》)2. 实词:枚翻译:枚(用于竹子)例句:松柏之茂,始自萌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3. 实词:个翻译:个(用于人、事物)例句: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通过以上列举的文言文实词及其翻译和例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积累词汇,掌握实词的用法,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文言文常考实词翻译

1. 乃:于是、就、就着。
如:“乃大喜,遂重赏之。
”(于是非常高兴,就重赏了他。
)2. 虽:虽然、尽管。
如:“虽困,犹未绝。
”(虽然困顿,但还没有放弃。
)3. 者也:……的原因。
如:“此之所以然者,以其不循理也。
”(这是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他不遵循道理。
)4. 以:因为、由于。
如:“以吾观之,此必非善策。
”(以我的看法,这肯定不是好计策。
)5. 于:在、对于。
如:“于我何有哉?”(对我来说有什么呢?)6. 而:表转折、顺承。
如:“然则吾将何求?”(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追求呢?)7. 之: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
如:“吾友之死,使我痛不欲生。
”(我的朋友去世,让我悲痛欲绝。
)8. 于:比、较。
如:“孔子于弟子,无所偏私。
”(孔子对待弟子,没有偏私。
)9. 故:所以、因此。
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在这个人身上。
)10.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 于:在、从。
如:“吾于子,不亦君子乎?”(我对您,不是君子吗?)12. 而:表递进、转折。
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13. 以:用、把。
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因为自己昏庸,却要让别人明白。
)14.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吾友之死,使我痛不欲生。
”(我的朋友去世,让我悲痛欲绝。
)15. 于:比、较。
如:“孔子于弟子,无所偏私。
”(孔子对待弟子,没有偏私。
)以上列举的文言文常考实词,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词义:首先要理解词的本义,再根据上下文推测其引申义。
2. 注意词性:文言文中,实词的词性往往比较灵活,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词性。
3. 关注语境:实词的翻译要结合语境,做到准确、通顺。
4. 善于联想:在翻译过程中,可以联想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实词意义相近的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题复习教学案——实词翻译【教学目标】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复习重点】掌握实词的准确、到位翻译,提升翻译能力。
【点击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及通假等方面。
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阐释】关于文言实词,《考试说明》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知识准备】参考《高三复习指导》(P·70——77)【名题导航】1.2012年高考语文题(大纲版有删改)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臵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1.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译:2.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译:3.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
译:4.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臵颁示诸路。
译:【典题精讲】一、古今异义——区别拆分【方法点拨】例:翻译下列句子(或画线句子),特别注意句子中古今异义词的翻译。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2008.湖南)译:(2)兴(阴兴,传主)每从(指跟随光武帝)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2012.山东)译:【演练体悟】翻译下列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1)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宋濂《文宪集.李疑传》)译:(2)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人名,胡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
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
(《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译:二、多义词——语境确定【方法点拨】例:翻译下列句子,特别注意句子中古今异义词的翻译。
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译:【演练体悟】元昊寇鄜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
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
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竞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
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竞其狱。
”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
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竞。
”德和竞坐腰斩。
(1)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竞.其狱。
译:(2)德和竞.坐腰斩。
译:二、活用词——语法判断【方法点拨】例:翻译下列句子,特别注意句子中活用词语的翻译。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译:(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译:(3)素善.留侯张良译:(4)人皆得以隶.使之译:(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译:(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演练体悟】翻译下列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选自《国语.鲁语》)注:宣、成:分别指春秋时期的鲁宣公和鲁成公妾:指奴婢(1)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译:【跟踪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义田记(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臵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
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
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臵负郭常稔之田千亩稔:熟悉B.嫁娶凶葬皆有赡赡:供给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达到D.彰君之赐乎彰:使……显著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作者“高其义”的一组是(3分)()①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②沛然有余而无穷③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④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⑤是皆公之罪人也⑥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D.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义田对族人的日食岁衣、婚丧嫁娶、家居或居官都有分门别类的养济之法,体现出范文正公设臵义田悉心尽力,慎重其事。
B.范文正公对设臵义田早有此志,贵显后方得以施行,他去世后,子孙们能够承其志把义田办下去,仁义之行得到发扬光大。
C.文章第四段写大小官吏多据高位得厚禄,却供一人享受,不施予同族和族外人,反衬出范文正公自奉简朴以供养他人的高义。
D.范文正公虽身居高位,却以禄赐之入臵义田千亩养济群族,实践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译:(2)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译:(3)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译: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题复习教学案——实词翻译【教学目标】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复习重点】掌握实词的准确、到位翻译,提升翻译能力。
【点击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及通假等方面。
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阐释】关于文言实词,《考试说明》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知识准备】参考《高三复习指导》(P·70——77)【名题导航】1.2012年高考语文题(大纲版有删改)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译:()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
”2.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译: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臵守备。
3.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
译:吴蚧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舆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吩舆郭浩开始不和。
4.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译:郭浩招集流亡之人,开闢营田,(朝廷)把他做法颁示各路。
【典题精讲】一、古今异义——区别拆分【方法点拨】例:翻译下列句子(或画线句子),特别注意句子中古今异义词的翻译。
(3)且又大购.之,(2008.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苦恼。
(2)兴(阴兴,传主)每从(指跟随光武帝)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2012.山东)译: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