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化学

合集下载

004.3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农药)

004.3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农药)

④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 磷酰胺:磷酸中的羟基被被氨基取代
硫代磷酰胺:磷酰胺中的氧被硫取代。
⑵有机磷农药降解
有机磷农药是为取代有机氯农药而发展起来的, 但其毒性较高,大部分对生物体内胆碱酯酶有抑 制作用
较有机氯农药易降解

吸附催化水解
机 非生物降解

光降解

绿色木霉
药 土壤微生物降解
降 解
假单胞菌
吸附作用是农药与土壤固相之间相 互作用的主要过程,直接影响其他过程 的发生。如土壤对除草剂2,4-D的化学 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
○阳离子型农药,易溶于水并完全离子化,很快吸附于粘土矿物 ○弱碱性农药,可以接受质子带正电荷,吸附于粘土矿物或有机 质表面 ○酸性农药在水溶液中解离成有机阴离子,不易被胶体吸附,是 靠范德华力和其他物理作用
有机物的离子或基团从自由水向 土壤矿物的亚表面层扩散;离子 或基团以表面反应或进入双电层 的扩散层的方式为土壤矿物质吸 附。
分配作用(partition)
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中 的主要化学机理之一,指 水-土壤(沉积物)中, 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 的溶解,或称吸附( sorption, uptake),用分 配系数 Kd 来描述。
4.光解
4.南方水田里DDT降解快于北方
1.从土壤和空气转入水体 林 2.挥发而进入大气 丹 3.在土壤生物体内积累
4.植物积累
1. 易溶于水 2. 挥发性强,持久性低 3. 在生物体内积累性较DDT低
2.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pus pesticides,
ops)
磷酸的脂类或酰胺类化合物
非生物降解 降解
水解反应
(Hydrolysis Reaction)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是研究土壤中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了解土壤环境化学对于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中的化学元素是土壤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包括有机元素和无机元素。

有机元素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而无机元素则来自于岩石、土壤和大气等。

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则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的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也是土壤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土壤中的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离子交换等。

这些反应和过程对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微生物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土壤的酸碱度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则对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微生物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环境化学的研究对于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可以制定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也可以减少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
加强土壤环境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名词术语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名词术语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名词术语1.土壤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il)指构成土壤的各种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比例,土壤的化学组成包括①土壤矿物质: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②土壤有机质,主要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包括非腐殖物质和腐殖质;③土壤水分,并非纯水,实际上是土壤中各种成分和污染物溶解形成的溶液;④土壤中的空气。

2.土壤反应(Soil reaction)土壤酸碱性质的量度。

取决于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大小,以pH值表示。

氢离子浓度高时,土壤呈酸性反应。

反之,呈碱性反应。

3.盐基饱和度(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of soil)指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与土壤母质、气候等因素有关4.土壤吸附(Soil adsorption)指土壤矿物质、土壤胶体和土壤有机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力对外源物质的结合。

土壤吸附能降低污染物的扩散系数,影响其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影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行为和生态风险。

5.土壤络合(Soil complex)指土壤中,一些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与进入土壤的物质结合而形成复杂的分子或离子,从而影响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6.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

是土壤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的综合表征,包括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侵蚀,土层变浅,土体板结、土壤盐化、酸化、沙化等。

其中,有机质下降,是土壤退化的主要标志。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来稀疏的植被受破坏,土壤沙化,就是严重的土壤退化现象。

7.土壤污染源(Soil contaminant source)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来源,主要为工业和城市的废废弃物堆放、农业用的化肥及农药、污水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径流、大气沉降、以及放射性物质和有害微生物等。

8.土壤酸化(Soil acidification)土壤内部产生和外部输入的氢离子引起土壤pH值降低和盐基饱和度减少的过程,它又是一种重要的土壤退化形式,对区域食物安全、环境质量及人畜健康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4-7章)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4-7章)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酸度偏高。

2.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2CO3、H3PO4、H4Si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

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 + 2HCl2NaCl + H2CO3当加入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2CO3 + Ca(OH)2CaCO3 + 2H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RCHNH2COOH+ HClNH3ClR CHCOOH+ NaOH + H 2ORCHNH 2COOH R CH NH 2COONa(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缓冲(M -盐基离子):土壤胶体 M +HCl 土壤胶体 H +MCl对碱缓冲:土壤胶体 H +MOH 土壤胶体 M +H 2OAl 3+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 小于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溶液中Al 3+有6个水分子围绕,当OH -增多时,Al 3+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 +,中和OH -:2Al(H 2O)63+ + 2OH - [Al 2(OH)2(H 2O)8]4+ + 4H 2O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第一章土壤基础
1.1 土壤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固体由颗粒组成,液体是由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所构成,气体是由土壤根系空间和排出的空气中所含的气体构成。

1.2 土壤类型
土壤主要分为三类:水泥土、粘土及砂土。

水泥土是一种半水泥状的土壤,其中含有较多的碳酸钙和镁酸钙,有利于土壤的吸水和保水能力,但其中的有机物含量比较低,表层颗粒较小,土壤水分去向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粘土一般具有悬浮性,它的颗粒小而密,其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黏土矿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对植物有较大的造林价值。

砂土是指由砂砾组成的土壤,对水分和有机物的保存和吸收能力较差,表层颗粒较大,可以较容易的通过空气或降雨而运出,一般用作农田种植。

1.3 土壤温度和湿度
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是土壤形成、发育和演变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随着土壤的深度不断增加,温度也会不断降低;湿度也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上升,这是由于土壤根系空间中的水分会不断从空气和降雨中补充,使其相对湿度更高。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SoilEnvironmentalChemistry)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SoilEnvironmentalChemistry)
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全部是盐基阳离 子时,这种土壤称为盐基饱和土壤。
可交换性盐基总量 盐基饱和度(%) 100 阳离子交换量
(2)土壤胶体的阴离子交换吸附
带正电荷的胶体吸附的阴离子与土壤溶 液中的阴离子交换。 吸附顺序:
F- > C2O42- > 柠檬酸根 > PO43- > HCO3-> H2BO3- > Ac- > SCN- > SO42- > Cl- > NO3-
代换性酸度:
用过量中性盐(KCl、NaCl等) 溶液 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 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胶体|-H+ + KCl → |土壤胶体|-K+ + HCl |土壤胶体|-Al3++ 3KCl→|土壤胶体|-3K+ + AlCl3 AlCl3 + H2O → Al(OH)3 + 3HCl
形成过程:由地壳的岩石、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 按成因类型分类: 原生矿物
Soil)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土壤中原先存在的岩石颗粒,受到不同
程度物理风化后形成的。
类别:
硅酸盐(石英、长石、云母等);
氧化物(SiO2 、Al2O3、 TiO2、 Fe2O3);
硫化物 (FeS);
磷酸盐如氟磷灰石Ca5(PO4)3F等。
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
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氧 化还原电位(Eh)来衡量。 根据土壤Eh值可以确定土壤中有机物和
无机物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环境行为。
一般旱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为 +400—+700mV;水田的Eh值在-200—300mV。

004.2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重金属)

004.2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重金属)

而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在土壤和农作物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明 显不同。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植物吸收累积研究的结果为: Cd、As较易被植物吸收, Cu、Mn、Se、Zn等次之, Co、Pb、Ni等难于被吸收, Cr极难被吸收。
研究春麦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后发现, Cd是强积累性元素, 而Pb的迁移性则相对较弱; 铬和铅是生物不易积累的元素。������
5
(3)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 允许量或负荷量(土壤环境静容量).
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 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 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 量或负荷量(土壤环境动容量)。
6
(4)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 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 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 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 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4.放射性污染物
9
(6)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
重金属不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可在土壤中 不断积累,也可以为生物所富集,并通过食物 链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就很难予以彻底的 清除。日本的“痛痛病”,我国沈阳郊区张 士灌区的“镉米”事件等是重金属污染的典 型实例。
10
•克山病 •大骨节病 •水俣病 •痛痛病 •黑脚病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Chapter 4. Soi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补充掌握
土壤污染概述
(1)土壤背景值 土壤本身含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其中很
多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如Mn、 Zn、Cu等。不同地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种类和 含量也有很大差别。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化学交叉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特性和作用,探讨土壤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分析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为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土壤环境化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1.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分布与作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其中有些元素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元素,它们对植物营养生长和产量起着重要作用;而铁、锰等微量元素则对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研究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与作用,对于保持土壤生态平衡和提高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土壤化学性质及其测定方法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pH值、电导率、有机质、离子交换等,这些性质对于土壤物质的性质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范围,对于判断土壤质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土壤化学性质测定方法包括pH试剂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3.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对于土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人类活动等。

土壤环境化学研究土壤污染的来源、性质、分布规律等,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手段包括土壤修复、土壤保护、土地整治和土壤资源综合利用等。

4.土壤有机质及其作用土壤有机质指在枯枝、落叶、残渣等废弃物的分解作用下形成的含碳物质。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参与土壤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形成和作用对于提高土壤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土壤环境化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应用领域广泛的交叉学科,它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管理和提高土壤生产力方面拥有重要作用,也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性排放的有毒化合物和废物处理中的有机物,用
微生物降解等生物技术加速其降解的可能性。
开展土壤中金属的迁移和形态变化研究,证明克 山病和大骨节病与土壤缺硒的密切关系;研究硒的形 态、生物有效性和地方病的防治途径;
研究酸雨引起的土壤活性铝浓度变化、Al3+形态
转化和生物有效性; 研究土壤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和污 染控制; 全面开展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为土壤环境质量
相互排斥力越强,分散性也越强; 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小表面 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
凝聚性。
土壤胶体的凝聚液中的电解质和 pH
值也有影响。常见阳离子凝聚力的强弱顺序:
Fe3+ > Al3+ > Ca2+ >Mg2+ > H+ > NH4+ > K+ > Na+
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中固、液、气相结构图
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
覆盖层(A0)
淋溶层(A)
淀积层(B) 母质层(C) 基岩(D)
1. 土壤矿物质(Soil Minerals)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
成的。按成因类型分类: 原生矿物
各种岩石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 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有化学组成和结 晶构造都没有改变。 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 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都有所改 变。
次生矿物
2.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土壤肥力
的表现,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含量在土壤中
一般为5%以下。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 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可分为非腐殖质和腐 殖质两大类。
3. 土壤水分(Water in Soil)
中,最关注Se、Pb和Al等的行为;研究内容集中于
化学物质的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降解等行为。
二、研究热点
1. 土壤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等环境行 为; 2. 金属存在形态及其转化过程; 3. 污染物在土壤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 4. 稀土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归宿及其生态效应; 5. 土壤中温室气体的释放、吸收与传输; 6. 土壤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
评价、土壤质量标准和土壤环境容量研究提供科学依
据和背景数据; 开展污染土壤的化学与生物修复研究。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组成和性质
一、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五大成土因素——母质、 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的影响下形成的。 1983年, Hubble等从成土过程的共性出发,把 主要的成土过程归纳为: 1. 消耗过程:包括淋溶、分解和溶解等,也包括 盐基、其它可溶物质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和新矿物的 形成;
(2)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
离子交换:土壤胶体扩散层中的补偿离子,可以
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
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和阴离子交换吸附。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吸附(Cation
Exchange Adsorption)
土壤胶体 2Na Ca 土壤胶体-Ca 2Na
b. 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c. 土壤胶体中SiO2/R2O3比值越大,阳离子交换量 越大; d. 土壤pH值下降,阳离子交换量降低。 可交换性 阳离子 盐基离子(Ca2+、Mg2+、K+、 Na+和NH4+等) 致酸离子(Al3+、H+)
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 盐基离子,且已达到吸附饱和时的土壤。
吞食和消化,初步降解或释放养分; 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藻类;它 们可使有机物彻底分解,释放出C、N、S、P等元素 供自身生长和植物利用。
三、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具有肥力和净化力,其功能的体现源于它 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特殊的结构性和空隙性,特
别的吸附性能、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1. 土壤的吸附性(Soil Adsorption)
水解性酸度:
用弱酸强碱盐(如NaAc)淋洗土壤,溶液中金 属离子可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代换出来,同时 生成弱酸(HAc),再测定出该弱酸的酸度。 NaAc + H2O → HAc + Na+ + OH-
|土壤胶体|-Al3+、H+ + 4NaAc →
|土壤胶体|-4Na+ + Al(OH)3 + 4HAc

2
2

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交换吸附过程是一种以等当
量关系进行的可逆反应,且一般能迅速达到平衡。该
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平衡。
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每千克干土中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 总量,是表示土壤吸附性质的重要指标。 单位:厘摩尔/每千克土(cmol/kg) 测定:用Ca2+作指示剂,Ba2+作萃取剂,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中两个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
生物,它们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 的作用。土壤胶体以其巨大的比表面和带电性,而 使土壤具有吸附性。
土壤对不同物质产生吸附性,是土壤力求使其表
面能减小,以便使分散体系稳定的结果。所以土壤的
吸附性表现为正吸附和负吸附两个方面。如:土壤对
一些有机酸和无机碱,表现为正吸附;对一些无机酸 及其盐类,表现为负吸附(解吸)。 (1)土壤胶体的性质 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比表面是单位体积(或重量)物质的总表面积。 一定体积的物质被分割时,随着颗粒物的增多,比表
三、我国的研究现状
1970s’中期 调查以DDT和六六六为代表的有机氯 农药在粮、棉、油、烟草等主要作物区的污染状况, 为农药的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1980s’前后 调查三氯乙醛、三氯乙酸、苯并(a)芘、 二苯醚、酞酸酚等有机物对农田的污染;
1990s’ 研究PCBs、PVCs和PAHs等难降解化合物、
2)具有带电性 土壤胶体微粒内部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 子层(决定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
成一个正离子层 (反离子层或扩散层),合称为双电
层。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为:
a. 同晶臵换: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
被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 b. 表面分子解离:土壤胶体上的一些基团,由于 解离出H+,而使胶核表面带负电荷;
2. 有机物质的循环:包括生物对养分的选择吸收
和积累,有机物质的分解对消耗过程的补偿,可溶性
有机物在矿物风化、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中的作用; 3. 无机物质的循环:包括矿物由物理力引起的加 成、混合和分离。 总之,成土过程是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 风化作用下进行的。
二、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固相(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 土壤组成 液相 (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
HCO3- > H2BO3- > Ac- > SCN- > SO42- > Cl- > NO3-
2. 土壤的酸碱性(Acidity-Alkalinity of Soil) (1)土壤酸度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形式:
活性酸度(Active Acidity,或有效酸度) 土壤溶液中H+浓度直接反映出来的酸度,通常用 pH表示。 代换性酸度 潜性酸度(Potential Acidity) 水解性酸度 由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Al3+离子造成的。
土壤环境化学
(Soi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本章重点:
1.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2.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积累与迁 移;
3.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
它是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
有支持作物生长所需水、气、热和养料的能
力——肥力作用。
土壤还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的
物质能力——净化能力。所以,土壤又是保
护环境的重要净化剂。
全球范围的土壤环境问题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Soil)

土壤酸化、盐碱化、土壤污染 土壤沙漠化(石漠化) 陆地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一、研究简史
1850s’ 英国学者Way和Lawes发现土壤中阴离 子的交换作用,开创了土壤中元素化学行为研究的 新领域; 1930s’-1940s’ 应用X射线进行黏土矿物分析; 1940s’ Schofield提出土壤矿物中同晶臵换引起 的永久负电荷和在酸性条件下质子化水合氧化物带 有正电荷;
c. 断键:硅酸盐黏土矿物在破碎时,引起晶层断
裂,使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断裂边角上出现电性未中和
的键。腐殖质胶体也常发生碳键断裂,从而产生剩余
负电荷; d. 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使得土壤胶体带 电。 3)土壤胶体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由于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胶体粒子相互排斥, 具有分散性。负电荷越多,负的电动电位越高,
(1)土壤水分存在的形式
土壤颗粒吸附的水分称吸着水,几乎不移动,不 被植物吸收。 外层的膜状水称内聚水或毛细管水,为植物生长 的主要水源。 (2)土壤水分的意义
土壤水分既是植物营养物的来源,也是污染物向
其它圈层迁移的媒介。
4. 土壤空气(Atmosphere in Soil)
特性: (1)不连续性,存在于土粒间隙之间; (2)湿度高; (3)O2少,CO2多,有机质腐烂分解;
面也显著地增大。
胶体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所处的状态不同,受到
内外部两种不同的引力,因而具有多余的自由能即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