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蒙古族英雄史诗

合集下载

论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运用数字进行的夸张修辞手法

论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运用数字进行的夸张修辞手法

关键词 : 《 江格尔》 ;数字;夸张;作用
英 雄史诗 是 歌颂英雄 功 绩的长 篇叙 事诗 ,在叙 事 的同 张 的手法 ,实 则是 象征 的涵义 ,代表 了卫 拉特 人想 要征服 时 要发挥 抒情 言 志的作 用 。夸 张作 为一 种修 辞手法 ,能够 蒙 古高 原的心 愿 。 为 表现 作者 的思 想情感起 到独 特 的审美 作用 。在英 雄史 诗 另 外 ,无 规律 数字 的夸 张也很 多 ,比如 赞美江 格尔 的 《 江格 尔 》中蕴 含 了大 量 的运用数 字 的夸张 手法 ,本文 将 长 枪 , “ 枪杆用 了六 千棵檀 香木 ,杆心 用 了一百 只野羊 角, 对 《 江 格尔 》 中运 用数 字进 行的夸 张作 详细 的分析 并探 讨 还 有三 百五 十两黄 金 ,六百 匹马 的马筋 一道道 缠绕 ,加 了 其 产生 的作用 。
二 、运 用数 字进行夸 张的作用
在 《 江 格尔 》 中,所有 数字 的夸张 都是扩 大 的夸 张, 且多是 赞美 各个 英雄 以及他 们 的兵器和 骏 马等 。有 少 数运
宫殿 : “ 那 宫 殿 高 达 七 千 丈 ,宽 绰如 七 千 个 毡 房 。它 有 用数字 进行 的夸 张用来 描写 反派 人物 ,例如 在第 八章 中 , 八十 四个 哈 那 ,每个 哈那 上有 一 千根 檀椽 ,”[ 】 】 ‘ ‘ 光辉 的 “ 江格 尔 的枪杆 ,有十 二根 檀香 木拼成 ,就 在呐 喊声 中 , 战旗 高高 飘扬 ,这 战旗装在 套子 里发 出艳艳 的红 光 ,抽 出 ‘ 咔 喳 ’一响 , ( 被 芒乃 )扭 成十 二段 。 ”【 9 十 二根檀 香 来发 出七 个太 阳 的光芒 ” 。 形 容江格 尔 国土 的辽阔 时又 木拼 成 的坚 实长 枪被暴 君芒 乃扭 成 了十二段 ,这 里用 数字 这样 说道 : “ 江格 尔 的国土上 有七 十个 大海 , ”口 赞 美洪 的夸 张烘托 了暴 君芒 乃绝非 等 闲之辈 ,虽 是反面 夸张 ,但 古尔 的铁 青马 时又 说道 : “ 它那 锐利 、 明亮 的两 眼 ,看 穿 了七 干 座 高 山。 ”【 4 J … …夸 张时所 用 的数 字 不是 随意 的 , 从侧 面烘托 了战胜 了芒乃 的江格 尔 。可 以说 ,由于史 诗 的 旨归 在于 赞颂宝 木 巴的英雄 和 人 民,因此 无论 是正面 描写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研究综述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研究综述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研究综述作者:谭若丽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4期摘要:英雄史诗《江格尔》是蒙古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反映了早期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社会习俗。

《江格尔》的研究具有补白文学史的意义,既保存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同时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现有的《江格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江格尔》文本的探索及《江格尔》与其他作品的比较研究两个方面,为《江格尔》此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江格尔》英雄史诗文本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112-02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伟大人物具有独特的作用,不仅能带动社会快速发展,还能给予人民以精神鼓励。

马克思强调:“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江格尔》是蒙古族的一部英雄史诗。

它描绘了以圣主江格尔汗为首的十二位英勇将领率领几千名勇士团结同心,为保卫他们所热爱的水草丰美、美丽富饶的宝木巴家乡(今天山、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环绕的山地、草原)而与各色邪恶势力、凶煞魔鬼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热情讴歌了他们奋进、勇敢、坚强、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赞美了群体英雄们的爱情、友谊和喜悦。

《江格尔》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伟大著作,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的场合的多次讲话中提及《江格尔》,称它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是我们应该重视和予以保护的文化资源。

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江格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经过他们的辛勤探索,相关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世界各国、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经济基础、文化源流、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不同,產生了差异巨大、各具特色的行为习惯和风俗民情。

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格萨尔》口头传统

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格萨尔》口头传统

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格萨尔》口头传统【摘要】《格萨尔》口头传统作为蒙古族英雄史诗,在历史文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其在历史背景下的传承情况,然后分析了其内容特点和传承方式。

接着探讨了《格萨尔》口头传统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影响。

提出了关于《格萨尔》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播措施,强调了对其重视和保护的必要性。

通过对口头传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格萨尔》口头传统不仅在历史文献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格萨尔》口头传统、历史文献、重要性、历史背景、内容特点、传承方式、文化传承、影响、保护、传播、措施、价值、重视、保护措施。

1. 引言1.1 《格萨尔》口头传统在历史文献中的重要性《格萨尔》口头传统不仅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民众的文化传承和认同的象征。

通过口头传统的叙述和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藏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口头传统也是藏族民众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格萨尔》口头传统在历史文献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一部史诗,更是一部载入史册的文化瑰宝,对于研究藏族文化、历史和宗教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正确理解和重视《格萨尔》口头传统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格萨尔》口头传统在历史背景下,《格萨尔》口头传统是藏族文化中的瑰宝。

起源于公元11世纪,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在古代,藏族地区缺乏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口头传统成为了传承文化、历史和宗教信仰的主要方式。

《格萨尔》口头传统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内容涵盖了宗教、历史、神话传说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西藏地区,《格萨尔》口头传统被尊为“一切经典中的经典”,成为了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蒙古族沙力搏尔式摔跤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蒙古族沙力搏尔式摔跤

蒙古族英雄史诗《 江格尔》 用大量 的笔墨详 尽地描述与 记录 了野蛮时期的沙力搏尔式摔跤 , 揭示 了其 固有 的特 征和丰 厚的 内涵 , 体 现了卫拉特蒙 古族 的深厚文化底蕴 , 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留了不 可多得 的研究材料.
1 《 江格尔》 与沙力搏尔式摔跤
蒙古族英雄史 诗《 江格尔》 是 以主人公 的名 字命 名的一部作品 , 它在数 百年以前以 口耳相传 的方式形成 于生 活在 阿尔 泰 山和额 尔齐斯河 一带的蒙古族卫拉特人 中. 在 史诗中 , 江格 尔齐奇们 在大漠雄 姿 、 山野 风光的广阔背景下 , 卫拉 特先民
为保卫他 们北方天 堂 、 理想之 地— —蚌 巴家 园 , 以江格 尔为首 的五百 万奴隶 , 与恶魔蟒古斯 展开了一场场惊 心动魄 、 正气
浩然 的战斗. 史诗是历 史的缩影 , 《 江格尔 》 是研究卫拉特文化 以及整 个蒙古 民族发展史不得 多得 的宝 贵资料 . 蒙古族搏克 在 内蒙古有 几种不 同的类型 : 乌珠穆沁式 、 呼伦贝尔式 、 鄂尔多斯式 和夏力布尔式. 0 夏力布尔式摔跤就是 阿拉 善的沙力搏 尔式摔跤 , 是 和硕 特蒙古族独创并保 留至今的一项 民族传 统体 育运动项 目. 和硕 特是卫拉特蒙古 四部之 一 , 蒙古 国西部的 阿尔泰地 区就是其 发源地之一. 在 阿拉善定居 的卫拉特 , 以和硕特部 为主流并 占据统治 地位 . 阿拉善 和硕 特蒙古族把祖 先 在抗衡 和征服 自然 、 掌握 自然规 律的过程 中形成 的珍贵传统 文化 , 与阿拉善特殊 的人文 、 地理 和风俗交织融合 , 逐 步形 成 了沙力搏尔式摔跤. 现代 的沙力搏尔式摔跤虽然与《 江格尔 》 中作为生存手段的沙力搏尔式摔跤有很大差异 , 但其本 质属性 没变 , 核 心价 值犹 在 , 因此可 以从 中窥探出这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 目最为原始 的样 式以及发展轨迹.

试论史诗《江格尔》的英雄形象

试论史诗《江格尔》的英雄形象
的战 斗英 雄们 有 一个共 同点 , 就是 生气 勃勃 、 狼 那 如
位英 雄好 汉 以及几 百 万 臣 民保 卫 家 园 , 灭 了入 侵 消 之敌 , 战胜 了各 种 各 样 的 黑 暗 势 力 , 其 威 名 广 布 天 使
更 大 的 成 果 , 学 术 的 繁 荣 发 展 服 务 , 繁 荣 和 发 展 物 质 文 明 、 神 文 明、 治 文 明 等社 会 主 义建 设 服 务 。 为 为 精 政
关 键 词 英 雄 史 诗 《江格 尔》 英 雄 形 象
中 世 纪 , 中 国 新 疆 卫 拉 特 蒙 古 人 民 当 中 形 成 在
英 雄 史 诗 《 格 尔 》反 映 了 古 代 蒙 古 族 部 落 间 江
的战争 和反 对外 敌 入侵 、 卫 家 乡 的 战争 。英 雄 史 保 诗 《 格 尔 》在 人 物 塑 造 方 面 非 常 成 功 。 史 诗 中 的 江 正 面 人 物 和 反 面 人 物 很 多 ( 中 主 要 人 物 有 1 0多 其 0
●新疆 历史文化
试 史 《格 》英 形 论 诗江 尔 的 雄 象
塔 伊 尔江 ・ 罕默 德 穆



英 雄史 诗 , 优 秀 的 民族 文 化 遗 产 , 是 中 华 民族 文 化 宝库 中 的 是 是 更
块 瑰 宝。 因此 , 民 族 的 专 家 、 者 要 齐 心 协 力 地 、 续 地 学 习 它 、 究 它 , 其 精 华 、 其 糟 粕 , 断 获 得 更 新 、 各 学 继 研 取 去 不
家 卫 国 的爱 国 战 争 中 与 实 现 部 落 联 合 、 统 一 的 历 大 史 过 程 中树 立 了 很 高 的 威 望 , 为 蒙 古 人 民 大 众 爱 成

从英雄史诗《江格尔》看蒙古族传统文化精神

从英雄史诗《江格尔》看蒙古族传统文化精神

从英雄史诗《江格尔》看蒙古族传统文化精神
齐玉花
【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年(卷),期】2007(000)005
【总页数】7页(P58-64)
【作者】齐玉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未完成的英雄与英雄变奏曲——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例 [J], 张春梅;张宛
2.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蒙古族沙力搏尔式摔跤 [J], 杨海鹏
3.从史诗《江格尔》的婚姻形式看蒙古族史诗发展规律 [J], 无
4.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的体育活动及教育价值 [J], 杨海鹏
5.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与古希腊《荷马史诗》英雄形象比较——以江格尔与阿基琉斯为例 [J], 王卫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史诗《江格尔》中的马及其文化阐释

史诗《江格尔》中的马及其文化阐释

史诗《江格尔》中的马及其文化阐释史诗《江格尔》中的马及其文化阐释王颖超内容提要: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蕴藏着丰富的马文化.自然属性的马在史诗中的描绘是经过夸张,渲染的,通过史诗中透露的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马的习俗,可以理解这种艺术夸张的合理性;史诗中亦有大量的关于马的人性化描写,那是因为马适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与蒙古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蒙古人把马看作自己的战友和伙伴;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马还具有超自然的本领,即把马神性化了,这与蒙古人的思维与审美密切相关.关键词:史诗江格尔马文化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俗学专业研究生马是构成蒙古史诗的最基本的情节要素之一.没有马就成不了英雄史诗,英雄在马背上才能体现出其成为英雄的本领.∞在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与勇士同时出场的以毛色命名的骏马就有三十多匹,"马"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谓"马文化",即史诗中有大量的对马的形象刻画乃至神化,除此而外,许多对故事,物象的叙述,评价,比喻也涉及到马.因此,本文试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史诗《江格尔》中的"马"进行文化阐释.一,马的自然属性及其相关习俗(一)马的自然属性蒙古马是世界上的优良马种之一,由于饲养和调教得法,形成了体质粗壮结实,肌腱发达的特征.史诗《江格尔》中有大量的颂词对马的体态,性情及英姿进行赞美,虽然这些描绘是经过夸张和渲染的,但足以证实蒙古马的优良体质.如史诗中这样描绘江格尔的坐骑阿兰扎尔:阿兰扎尔劲秀的前腿,/蕴育着无比神速./阿兰扎尔明亮的两眼,/显露无比机敏.68STUDIESOFETHNICLITERATURE阿兰扎尔的后胯,/好像巨大的铁砧,/展示了体态的雄伟;/阿兰扎尔的长尾'/八十八庹长,好像珊瑚,/显示了它的潇洒俊美.阿兰扎尔竖起两耳,/坚硬的刀齿将铁嚼咬得几乎_粉碎./阿兰扎尔甩动脑鬃,/脑鬃在阳光下光彩熠熠.③其实,关于马的"赞词"或"祝词",在蒙古族民众中十分普遍,它是蒙古族的口承语言民俗中的一种形态, "是从原始崇拜,信仰,祈愿,祷告仪式中,逐渐世俗化的一种生活民俗仪式"0④蒙古民众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描绘了心中的完美伙伴——马.(二)有关马的习俗《江格尔》中有大量关于马的习俗的描写,透过这些信息,我们不但可以加深对蒙古人的游牧生活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也能体会到马对于蒙古人的重要性,从而可以看出,"马文化现象,特别是艺术创造中的骏马形象,同早期蒙古人的物质生活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⑤1,马是财富的象征黑格尔认为,生活在高地和宽广草原上的人们,他们的财产不是固定的土地,而是随他们一同漂泊的畜群."蒙古封建主确有过数千畜群,经营过大型的牧业经济,据史书记载,以一千帐幕为一古列延,这样的古列延就有七十多个."@因此,在《江格尔》中,反映出了马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这一文化信息,部落首领可汗都以拥有数量多和质量优的骏马而感到荣耀.如"江格尔牧养着九千匹毛色血红的骏马","阿拉谭策吉有八万匹铁青马",洪古尔"有九万匹铁青马放在哈拉盖河源",胡德里?扎嘎尔国有八万匹黑马群,托尔浒的阿拉坦可汗有"一万匹玉顶豹花马",扎拉干可汗的"马群一望无边,洪古尔跑了两个七天,才跑过那庞大的马群"."赶马群宣战"是战争的基本子情节之一,这其实也表明了马是财富的象征.因为"宣战"即表示要对财产进行侵占,只不过在那战乱的年代,马还是占领地盘,夺取财富的武器,所以,史诗中会出现战争因马而起的事例.2,马具有交换价值在那古老的年代,对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众来说,为了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有时就必须同其他民族进行物物交换.而因为草原上盛产骏马,所以就常常用马匹来充当简单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历史上出现的"茶马贸易"也是马具有交换价值的明证.在《江格尔》中,描述英雄的腰带时,往往说"腰束价值七十匹骏马的腰带";描述阿盖的金耳环时,说"一两重的金耳环价值七百匹骏马".物品的价值在与马的交换中可以体现出来,当然,这里的"七十","七百"并不是实际的数字,而是用来体现物品的珍贵.3,马是重要交通工具蒙古高原严酷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蒙古人不论是放牧狩猎,还是结婚远征,都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完成.而在那广袤的草原上,快速敏捷的骏马具有其它牲畜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自然也就成了草原上重要的交通工具."婚礼"和"战争"是史诗的基本题材,而马又是承载这两种题材的最基本要素,没有马,勇士便"寸步难行".例如洪古尔在与马拉查干争夺新娘时,查干兆拉可汗说:"你们双方竞赛,谁赢得胜利,谁就聘娶我的爱女!"比赛的第一项就是举行五十伯勒的远途赛马.另外,史诗中还提到过在江格尔的婚礼上也举行过赛马. 马更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凭借马,蒙古骑兵曾驰骋于欧亚大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战绩.而史诗中所反映的每一场战争无不有骏马的参与,真是"没有马就成不了英雄史诗".二,人格化——马在蒙古人生活中的升华史诗《江格尔》中的马不仅是与勇士密不可分的坐骑,还被赋予了人的性格.马与人一样会说话,和人一样有思维,有感情,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聪明过人".那么马为何具有了人性,并且成为人的伙伴和战友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探求一下史诗产生的土壤.因为,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样式,史诗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深深植根于蒙古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蒙古高原的生态环境赋予了蒙古人的先民以畜牧业为生存的主要手段,在漫长的岁月中,蒙古民众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而马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马,在蒙古民族的fl,目中,"马比一切更受重视,没有马,草原经济就无法经营……"蒙古人对马的热爱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地方把马甚至看作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不但禁止任意宰杀马,而且马死后,还要给予厚葬.在蒙古人的眼中,马具有功利与审美的双重价值,往往把马同勇猛,忠义,赤诚等审美意象联系起来.这种思维观念和审美意象反映在史诗《江格尔》中,就是江格尔奇(即史诗的演唱者)不惜言辞地赋予马以人格.于是马会说话,通晓人性,时刻忠诚于主人,给主人出谋划策,替主人解除困难.1,马是人的亲密伙伴和知fl,朋友,往往为人出谋划策蒙古人在狩猎,放牧或是远征时,往往都是单身匹马.在那广袤的草原上,马就成了人长途跋涉时的唯一伴侣.因此,有时人为了排遣孤独和寂寞,就常常和马说话.遇到难题时也爱说给马听.在史诗<江格尔》中,勇士就是把马当作一个朋友一样对待,毫不避讳的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马也能听懂人言,往往会给英雄以作战的勇气,甚至出谋划策."勇士马的特殊作用体现在智慧方面,它们的智慧往往弥补了无经验的少年鲁莽勇士的短处."④史诗中对洪古尔与铁青马之间的感情描绘得最为细致,最为感人.铁青马是洪古尔心灵的唯一依托,常常给他出谋划策,是他的知心朋友.铁青马不仅时刻STt,~DiESOFETHNIC{ITERATURE69对洪古尔表现出忠诚,更为难得的是,它的忠诚不是"愚忠",而是懂得运用智慧,使用计策.史诗中叙述洪古尔去远方寻找新娘,没想到,正碰上"姑娘与大力士图赫布斯举行婚礼",洪古尔"看了一眼心爱的铁青马, 犹疑不决,左右徘徊."铁青马看穿主人的心绪,便对洪古尔说:你已度过了十八个春秋,为娶亲离开家乡长途奔波,如今和新娘还没有照面,你就畏惧退缩.难道你不怕辱没英雄的美名?纵然你在战斗中牺牲,宝木巴还会抚育出你这样的英雄!⑨铁青马的聪明在于它懂得如何把握尺度,从反面激励洪古尔之后,又马上从正面给他出主意:你为何不揪住他的腰带,为何不用你强壮的躯体压下去,压断他的脖颈,压断他的腰杆.怎能叫人家举在空中两脚朝天?0洪古尔于是按照铁青马的建议,"伸手揪住了敌人的腰带,用全力压敌人的头顶,脖颈,图赫布斯肉绽皮开",最后把图赫布斯砍为两段.在这场战斗中,洪古尔能够取得胜利,铁青马实在是功不可没.铁青马的过人智慧由此也可窥见一斑.2,马是人的得力助手和忠诚战友,往往救人于危难之中马是蒙古人的骄傲,凭借马的神威,蒙古人驰骋于辽阔的大草原,征服了欧亚大陆.在那战争的年代,马有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马对于个人来说,可以说是最有利的武器和坚强的保护伞.因此,在蒙古族的民间文学中,有很多"马救主的传说.马的形象也便愈发高大,愈发深入人心.在史诗《江格尔》中,几乎每位英雄与自己的坐骑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江格尔与阿兰扎尔.江格尔六岁时去驱赶阿拉谭策吉的马群,结果被阿拉谭策吉一箭射中后背,史诗70STUDIESOFETHNICLITERATURE中说到"江格尔失去知觉,从马背上昏迷欲倒.""灵敏的阿兰扎尔,通达人性,却不叫小主人落鞍."又如萨布尔与栗色马.萨布尔与芒古里决战时,芒古里"观察,琢磨,从容不迫"."栗色马来势迅猛,马背上的萨布尔不停地摇曳.人中的鹰隼,他自恃有勇, 凭借战马的神速,挥舞月牙斧,直取芒古里","芒古里从背后弯弓一箭,正中萨布尔的肩背,直透前胸.""萨布尔13吐鲜血,人事不省","凭借栗色马的神速逃向宝鲁山峰".如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马与蒙古人的财产乃至生命都息息相关,蒙古人对马充满感激之情,有时对马的行为甚至是颇感惊讶.于是,他们便从自身出发,赋予马以人的性格和品质,并且在13头文学中极力加以渲染,使马的光辉事迹不断得以流传.三,神性化——马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升华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在原始的游牧狩猎经济活动和残酷的民族部落间的战争中,马匹非但不可或缺,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放牧,娶亲和征战等重大活动中,马匹张扬了他们的威风,增强了他们的力量,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从而使他们愉悦,又引起他们的惊讶.于是他们不仅把马视为家畜,而且视为战友,视为谋士,甚至视为神灵和保护神."⑩史诗《江格尔》中的骏马往往是集人性与神性于一体,不仅具有人的性格,还具有神的性格,被神化了.1,马的特异功能史诗中的骏马往往具有普通人无法比拟的特异功能,具有感知和预言能力.比如萨布尔的坐骑栗色马能够听到远方的江格尔的呼喊,可以洞察发生在遥远的宝木巴的变故.它对萨布尔说:主人江格尔在呼救!你出走以后,赫拉干出动七万大军,包围了宫殿,活捉了江格尔.我听到他在懊悔呜咽:"人中的鹰隼,铁臂力士萨布尔,史诗《江格尔》中的马及其文化阐释如果你没有离去,我怎能被人捆缚?"为了这不幸的消息,我才来把你唤醒.@这时的栗色马虽与人一样会讲话,但已不是单纯具有普通的人性了,而是具有感知的神奇功能,带有神秘的色彩了.史诗《江格尔》中阿拉谭策吉老人能够"洞悉未来九十九年的吉凶,牢记过去九十九年的祸福",或许能和老人这种本领相媲美的只有马了.如明彦的金银马,史诗中说到,明彦匹马单身去偷袭托尔浒国阿拉坦可汗的马群,金银马受伤后悲痛地对明彦讲:"我的四蹄受了箭伤,明天中午,敌人会把你追上.那时,如你说的那样,你真要成为孤独的人,你的朋友也将你遗忘."接着史诗说到:"第二天,正是金银马预言的时刻,图和布斯追上了明彦."2,马的神奇本领史诗中的骏马还往往具有它们的主人所不能具有的本领,而这些本领恰恰是英雄能够走出困境的法宝. 如《三位小勇士擒大敌》这一章中,阿拉谭策吉对即将出征的小勇士谆谆叮嘱:遇到大泥塘时,"让赤骥做前导";遇到女妖捧着甘美的食品又舞又唱时,"放开阿兰扎尔的金缰,它会摆脱妖魔布下的罗网";遇到一群年轻的女人捧着有毒的食品时,"让金银马作先行,它会使你们平安无事."三位小勇士按照阿拉谭策吉的吩咐,果然顺利走出困境.蒙古民众赋予马以神性,把马视为神灵和保护神,是马在蒙古人心目中得到进一步升华的结果.蒙古牧区有这样的习俗:在疆场上立过大功的马,被蒙古人放生,并封为"神马".它佩带彩色布条,在草原上自由往来,受到人们珍爱,没有人敢去捕捉它,骑乘它.因为它已被奉为神物.蒙古族地区广为流传的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中,成吉思汗就曾封小马为"神马". 四,结语史诗《江格尔》中马的形象被塑造得高大光辉,不仅体现了蒙古马的优良体质,而且还被赋予人格,具有神奇的本领.可以说,马的形象是集兽性,人性,神性于一体的艺术形象.在这种意义上它又与英雄史诗的原始性,神秘性统一起来.从民俗学的角度探及,我们会发现马形象的背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特殊种类,蒙古史诗"始终生成于大众文化之中,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是一个活动着的完整体,一个连续符号,一个大众文化的信息综合过程"@.马在蒙古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升华,因为它与蒙古人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密切相关,于是人们赋予了马以人的性格,把马视为伙伴和战友.而马在蒙古人的心目中进一步得到升华之后,则使马上升为了人的神灵.它是蒙古族民众自古形成的恒定的心理积淀的一种体现,是蒙古人的审美和思维的一种体现.他们在马身上寄托和传承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如今,马已是英雄的象征,是蒙古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注释:①萨仁格日勒:<蒙古史诗生成论>,第106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②参见傅中丁:<巴?布林贝赫史诗诗学的研究方法),<民族文学研究)2ooo年第1期.③色道尔吉译<江格尔>,第2ll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④苏依拉:<从指称到意义:符号,象征与民族气质——蒙古民间文学中"马"的文化阐释),<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⑤巴?布林贝赫:<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转引自傅中丁<巴?布林贝赫史诗诗学的研究方法),《民族文学研究)2o00年第l期.⑥邢莉:<游牧文化>.第2页,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⑦邢莉:<游牧文化),第ll页,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⑧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第340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⑨色道尔吉译<江格尔>,第1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⑩色道尔吉译<江格尔>,第13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①巴?布林贝赫:<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转引自傅中丁<巴?布林贝赫史诗诗学的研究方法),《民族文学研究)2o00年第l期.⑩色道尔吉译<江格尔>,第l3l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⑩萨仁格日勒:<蒙古史诗生成论>,第l2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责任编辑:周翔】STUDIESOFETHNICLITERATURE71。

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江格尔》研究综述

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江格尔》研究综述

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江格尔》研究综述作者:李逸帆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0期【摘要】《江格尔》是中国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主要流传于中、蒙、俄三国卫拉特蒙古人中。

自1802年至1803年间,德籍旅行家贝尔格曼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卡尔梅克人中发现,并记录发表了《江格尔》两部长诗的转述本。

至今,史诗《江格尔》研究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对它的学术研究已发展成为一个专题性研究领域。

笔者收集了有关《江格尔》研究文献,进行了研究型的综述。

【关键字】《江格尔》;研究;综述《江格尔》是一个以主人公江格尔的名字命名的史诗集群。

它热情讴歌了以圣主江格尔汗为首的六千又十二位勇士,歌颂了他们为保卫以阿尔泰圣山为中心的美丽富饶的宝木巴国,同来犯的形形色色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为蒙古族人民的利益所创立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江格尔》史诗犹如一面镜子,其主要流传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与俄罗斯卫拉特蒙古“卡尔梅克”人民中间,全方位展示了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包括卫拉特蒙古的政治、经济、宗教、民俗、语言文学等各方面。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江格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江格尔》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本人收集了有关《江格尔》系列文章274篇,并分类归纳,进行综述。

在已找到的文章中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研究性论文,另一类是介绍报导性的普通文章。

并且在这274篇文章中,根据研究的类别和方向大致可以归纳为《江格尔》历史溯源的研究7篇,《江格尔》比较性的研究24篇,《江格尔》不同学科视野下的研究6篇,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研究12篇,《江格尔》宗教的研究10篇,《江格尔》奇(《江格尔》歌手)的研究13篇,《江格尔》传承与保护的研究5篇,以及其他(报刊报道、人物简介、其他性质的综述等)。

对于这些成果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已有成果的认识。

草原英雄故事

草原英雄故事

草原英雄故事
草原英雄故事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铁木真:他是蒙古帝国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在铁木真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被敌人毒死,他的部落也因此分裂。

然而,铁木真并没有放弃,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最终统一了蒙古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2、噶达梅林:他是蒙古族的一位英雄,为保卫家乡和人民的安全,他率领军队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战斗。

虽然最终他被敌人俘虏并杀害,但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3、达希玛:她是一位勇敢的女性,为了拯救被敌人俘虏的丈夫,她带领一群勇士前往敌营进行营救。

虽然最终她成功救出了丈夫,但她的英勇事迹也成为了草原上的传奇。

这些英雄故事不仅展现了草原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也成为了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尊严和幸福的精神财富。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蒙古族沙力搏尔式摔跤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蒙古族沙力搏尔式摔跤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蒙古族沙力搏尔式摔跤杨海鹏【摘要】史诗作为人类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特定时代的文学艺术成就,而且为研究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在文学资料中难以找到的信息。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用大量的笔墨记录了野蛮时期的沙力搏尔式摔跤,通过与现代沙力搏尔式摔跤的对比,可以窥探到其最为原始的样式以及发展轨迹。

%Epic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ancient culture, represents not only literary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in a certain era, but also provides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studying all aspects of ancient society. Mongolian heroic ep-ic Jangarkept a record of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about Shalbur-style wrestling in the age of barbarism. By compar-ing the modern Shalbur-style wrestling with the old one, it can probe into the primeval style and development of Shal-bur-style wrestling.【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720-722)【关键词】《江格尔》;沙力搏尔式摔跤;继承与发展【作者】杨海鹏【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通辽 028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86.2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用大量的笔墨详尽地描述与记录了野蛮时期的沙力搏尔式摔跤,揭示了其固有的特征和丰厚的内涵,体现了卫拉特蒙古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一部作品,它在数百年以前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形成于生活在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一带的蒙古族卫拉特人中.〔1〕在史诗中,江格尔齐奇们在大漠雄姿、山野风光的广阔背景下,卫拉特先民为保卫他们北方天堂、理想之地——蚌巴家园,以江格尔为首的五百万奴隶,与恶魔蟒古斯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正气浩然的战斗.〔2〕史诗是历史的缩影,《江格尔》是研究卫拉特文化以及整个蒙古民族发展史不得多得的宝贵资料.蒙古族搏克在内蒙古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乌珠穆沁式、呼伦贝尔式、鄂尔多斯式和夏力布尔式.〔3〕夏力布尔式摔跤就是阿拉善的沙力搏尔式摔跤,是和硕特蒙古族独创并保留至今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硕特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蒙古国西部的阿尔泰地区就是其发源地之一.在阿拉善定居的卫拉特,以和硕特部为主流并占据统治地位.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把祖先在抗衡和征服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形成的珍贵传统文化,与阿拉善特殊的人文、地理和风俗交织融合,逐步形成了沙力搏尔式摔跤.现代的沙力搏尔式摔跤虽然与《江格尔》中作为生存手段的沙力搏尔式摔跤有很大差异,但其本质属性没变,核心价值犹在,因此可以从中窥探出这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最为原始的样式以及发展轨迹.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汉文译本主要有三种:霍尔查翻译的《江格尔》,色道尔吉翻译的《江格尔》,黑勒、丁师晧翻译的《江格尔》,三种译本都对野蛮时期沙力搏尔式摔跤的服装、规则、技巧等作了全方位的阐述.2.1 摔跤的资格沙力搏尔式摔跤的选手是不分年龄、不分体重、不分贫富贵贱的,只要愿意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加,只要有力量、技巧、智慧,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获得胜利,得到认可,赢得奖品,这充分显示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显示出了这项运动的公平.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在《江格尔》中即使是穷困潦倒、浑身掉蛆的秃头小癞子也可以参加:“陶日根昭劳可汗说道:‘我现在宣布三项比试,谁赢了我就把女儿嫁给谁.’……小癞子听了可汗的宣布,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屈膝给可汗跪了三次,点着头磕了三个头说道:‘至高无上的可汗阿爸,你能容许我参加比试吗?’……陶日根昭劳可汗听了说道:‘青年人要求参加比试,谁也没有理由阻止他.小癞子你若愿意参加,你就参加好了.’”〔5〕现代的沙力搏尔式摔跤,除了男选手外,还增加了女子比赛,为沙力搏尔式摔跤涂上了靓丽的一笔.2.2 摔跤的人数、时间、场地沙力搏尔式摔跤只能是一对一的,从没有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取得胜利后再进入下一轮比赛.《江格尔》中写道:“秃头的小癞子,突然抓住铁木尔布斯图,背起来摇了十五下,抱起来晃了二十五下,用吓破山中熊胆的吼声,雷鸣般地大喝一声摔去,铁木尔布斯图‘啊’的一声倒了下去.……然后他便转身扑向地上的勇士刚嘎布和,……一把抓住他,举起来甩在一边,恰好堵住了十五条河的河口.〔5〕例中秃头的小癞子先是赢了铁木尔布斯图,后又扳倒勇士刚嘎布和.这种一对一的较量,有时用时很短有时用时很长,因此不受时间的限制,直到获胜为止:“从一眼能望到的地方,——跑来纠缠,公驼般地撕扭,牤牛般地顶斗,你抱我搂使劲儿摇撼,你背我抗趁机勾绊,双方势均力敌难于取胜,一直对峙了若干年”,〔6〕还有较量“二十天的”“半年的”“好几个年头的”“几十年的”,不一而足.《江格尔》中的摔跤有时是用于战争有时是用于比赛,因此摔跤的场地可能是旷野上、高山上、马上,也可能是沙土地,“秃头小癞子,猛地抱住宝日芒乃,举起来往地上摔去,他那高高的额头,恰好扎进沙土里.”〔5〕现在作为一种竞技项目的摔跤,为了保护摔跤手,场地规定为柔软的沙地或草坪,这充分体现出摔跤由最初的生存手段演变成一种体育项目的选择.2.3 摔跤的服装对于沙力搏尔式摔跤服饰的由来,有多种传说,但都与“沙力搏尔”(裤子)有关.其中的一种说法是把长裤往大腿处卷起,从卷起部位找到抓把进行比赛,《江格尔》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勇士将鹿皮裤裤腿,挽到腿肚;对手将公山羊皮裤裤腿,挽到膝盖.二人像忙牛般来回顶撞,他俩像公驼般撕斗起来.”〔6〕《江格尔》对摔跤手的衣着多次描写,尤其是裤子:穿着用羊皮、鹿皮、驴皮、马皮、狍子皮等材质做成的裤子,摔跤时将其挽到脚脖、腿肚、膝盖或膝盖以上,裸露着胸膛与对手搏斗,“他们把战马放在草地上,脱下戎装,面对面站立,裸露着胸膛.”〔7〕沙力搏尔式摔跤的服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变化,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现代沙力搏尔式摔跤手的服装有继承有变革:为了保护摔跤手选用了短裤,放弃了用于抓把的缰绳或腰带,为了美观增加了坎肩,赤脚或穿软鞋,使之更具有实用性、观赏性、民族性.2.4 摔跤的出场仪式《江格尔》中比赛的出场仪式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第三项摔跤比试宣布开始,只见那天上的勇士铁木尔布斯图被按在结实的铁车上,四面坐着四个工匠,咕隆隆地推到比试场上.”〔5〕用铁车将摔跤手推到比试场上,同时会被彪形大汉按住或抽打,摔跤手犹如控制不住的公驼或故意被激怒的牤牛,另一种是“五百名健壮的儿郎围着秃头儿,张起绿色的绸缎帷幔;马拉查干那边围着一个黝黑的巨人,张起美丽的白色帷幔.帷幔拉开,场中出现了两个摔跤手,一个是身材矮小的秃头儿,一个是黝黑的巨人,高大魁梧.〔7〕用帷幔遮挡住摔跤手直至比赛开始,不让对手知道参赛者的信息,给人一种神秘感.现代的沙力搏尔摔跤手出场时延续了第二种形式,但也有小的改变:摔跤手用褡裢布、绸丝、呢绒等布料做的黄色头巾把头盖住,由裁判领入比赛场.2.5 摔跤的前奏曲在《江格尔》描绘的摔跤场面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先是摔跤手话语上的较量:“这时天上的勇士铁木尔布斯图,被人扶下结实的铁车,懒洋洋地向前迈了几步说道:‘看你这个秃头的小癞子,很像丧家的公驼,又很像无方向的流箭,你不配当我塞牙的肉丝.我该拿你怎么办.’小癞子对他说道:‘你不要夸下海口,我用阿爸教的背术背你,我用灵活的里钩钩你,跟你比试见个高低.’”〔5〕然后是肢体动作上的示威:“两人各自后退几步,绕着一天路程的圈子,用绵羊般的黑石头厮打,转身绕到正南面,用公牛般的白石头厮打.”〔5〕这是赛前示威,不管是话语上的还是肢体上的,目的均是鼓劲、激励斗志,使自己高度兴奋起来,激怒对方,扰乱其思绪,破坏其意志.不同的是现代的沙力搏尔式摔跤把话语上的较量改为赞词,有专门的演唱者,而肢体上的示威、挑逗也由抛石块演变为两人对峙之后的模仿公牛斗架似的抓土撒向四方,拍打胸脯,然后绕场地顺时针旋转,开始摔跤.摔跤的前奏曲是对选手心理素质的大考验,有的就是被对方的气势所震摄,影响了比赛的发挥,输掉比赛.2.6 摔跤的技巧沙力搏尔式摔跤除了服装个性鲜明外,动作技巧也独具特色,它是以模仿公驼和牤牛相互搏斗的情景演变而成的搏克种类:“二人你推我,我顶你,活像一对牤牛一般,二人你攻我,我挤你,活像一对公驼一般.二人相互扭打,彼此使着巧妙的腿钩,手伸到什么地方,就撕下一大把肉来;手揪到什么地方,就抓住铁锨般大的肉块.”〔5〕“小英雄一把揪住胡鲁库的腰带,用里钩子钩住他的大腿,用胯骨嵌住他的隔肌,整整搏斗了十二天,在胡罕查干山腰将他摔得仰面朝天.”〔7〕随着胜负标准的不断变化,动作技术也在变化,现代的沙力搏尔式摔跤有固定的抓法,不抢抓、刁抓,较量双方在半蹲式姿态下进行抓把,这种摔跤的方式在世界上尚未发现第二例.摔跤的技巧有黑格斯、希力德力格、额莫根额特勒格、努木达、给希格、豪斯勒呼、德格、阿其拉嘎、哈布斯尔嘎、额里格德呼、海日嘎、恰布恰、呼勒哈希拉格、萨吉拉嘎、努力叶,这其中很多都是公驼斗架的动作和名称,现在已经成为具有阿拉善沙力搏尔式摔跤特色技巧的专有名称了〔4〕.可以看出,不管怎么变化,沙力搏尔式摔跤的核心部分即“公牛般的出场姿态,公驼般的搏斗技巧”一直都没发生变化.2.7 摔跤的胜负《江格尔》形成的时间大约在6~9世纪之前,属于氏族社会和阶级社会,摔跤不管是用于战争还是比赛,都会有赢有输、有胜有负,而胜负的标准就是杀戮、生死.如“他们从伸手能抓到的地方,撕下一把把的皮肉,他们从伸手能揪到的地方,扯下一块块的皮肉.”〔5〕再如:“布和蒙根希格西力格英雄,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一把扯破哈萨克铁车,把那高大的赞丹树,‘哼’的一下连根拔掉,把那五百名摔跤手,一一踢倒仍在一边,一个箭步跑了过去,一把抓住布和查干,提起他的小腿,摔在杏树的树根上,抛在带刃的岩石上,把尸体切成碎块说道:‘这就是你精心吊着豢养的公驼蹄子.’说着割下布和查干的一只脚,扔给蟒古斯可汗.”〔5〕现代搏克研究专家们按照胜负标准把搏克比赛分为四个阶段:野蛮阶段,以杀伤、殊死搏斗决定胜负;原始阶段,以双肩着地为负;文明阶段,以全身着地为负;现代文明阶段,以膝盖以上肢体任何部位着地为负.〔4〕《江格尔》中记载的沙力搏尔式摔跤应划归于第一阶段的野蛮时期,而现在的沙力搏尔式摔跤仅仅用于比赛,以双肩着地为胜负的标准,属于搏克比赛的原始阶段.2.8 摔跤的奖品《江格尔》中的摔跤以杀伤、殊死搏斗决定胜负,在战争中获胜,胜利就是最大的奖品,而进行的比赛常常是为了娶到称心如意的新娘,获胜后新娘就是奖品,“竞选佳婿宣告开始,竞选场上熙熙攘攘.陶日贡召劳可汗说:‘宣布三项比赛.谁若是得中,我便许给他我的姑娘!’‘第一项是进行射箭,须射穿金针的针眼,射到图门河的源头,——燃起荒火一片!第二项是——须从三个月远的地方,——比赛骑马!第三项是——比赛摔跤!’”〔6〕但有的时候还会有其他的奖品,“‘我被你摔倒,才能决定胜负!’秃头儿说着便抱住对手,抱得他骨头直响.秃头儿抓住他的手高高举起,把巨人摔得骨折身伤.……第二天,秃头儿又领到一千只白绵羊,还有七峰骆驼和崭新的毡房,他兴高采烈,回到父母身旁.”〔7〕其实摔跤获胜不仅能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品,更能享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崇拜,被称为“勇士”“英雄”“大力士”.一直以来,参加搏克比赛的都能获得物质奖品,前三名还能加官进爵,受到人们的赞誉.现代沙力搏尔式摔跤继承并延续了奖励优胜者的习俗,在正式的大型比赛中,获得冠军、亚军的除了可观的物质奖励外还要佩戴金腰带、银腰带,并授予“布日古德”、“哈尔查盖”称号,这与《江格尔》是一脉相承的.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产生的时代虽有争论,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大约在6~9世纪,史诗中记述的摔跤,肯定早于《江格尔》形成的时间,内蒙古阿拉善的沙力搏尔式摔跤在蒙古族群众中,靠言传身教仅有三百年的历史〔8〕,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了沙力搏尔式摔跤由最初的生存手段演变为一种体育项目的轨迹,看到了它的鲜活的生命力.这是因为沙力搏尔式摔跤能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继承”是为了留住能区别于其他摔跤运动的独特的本质特点,留住民族的根,民族的魂,“发展”是为了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的竞技比赛项目,有合理、规范、科学的规则、条例,“创新”是指不因循守旧,敢于打破原有的,勇于接受新鲜的,这是一种传统体育项目走向世界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这样沙力搏尔式摔跤才能入围世界跤坛,最终引领世界跤坛.〔1〕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 〔2〕郝苏民.卫拉特人民贡献于世界文化的瑰宝——为《江格尔》史诗选译本而作.霍尔查译《江格尔》序〔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3〕白红梅.蒙古族搏克的文化性格及其教育功能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7(2):92-97.〔4〕阿拉善左旗沙力搏尔摔跤编纂委员会.沙力搏尔摔跤〔M〕.兰州:宁夏精捷彩色印务有限公司,2007.9,118-129.〔5〕黑勒,丁师晧译.江格尔〔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762-764,768-769,840,766,767,77,869-870,768,870-871.〔6〕霍尔查译.江格尔〔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730,656,279-280.〔7〕色道尔吉译.江格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69,153,264,153-154.〔8〕王志辉,杨海鹏.蒙古族沙力搏尔式摔跤简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22-124.。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女性形象分析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女性形象分析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女性形象分析作者:王欣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江格尔》中女性形象的分类讨论,探究蒙古族社会生活中女性的角色扮演和社会地位,依据社会性别理论,管窥史诗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运用性别刻板印象理论解释男女性别的不平等性,关注女性在社会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江格尔女性形象社会性别[中图分类号]I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90-01序言《江格尔》是一部历史悠久、内容浩瀚、篇幅宏大的英雄史诗。

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活跃在民众中间,迄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魅力。

在以男性战争和英雄崇拜为主体的史诗中,女性形象做为非主体形象,具有特殊存在价值,她们所反映出的社会诉求和社会角色定位,对于女性研究有重要意义。

一、《江格尔》中的女性特征及其类型(一)女性特征《江格尔》中的女性形象特征主要表现为两点:1.丰富。

丰富是指人物类型不单一。

相较于男性的勇猛无敌、赤胆忠心而言,女性的形象则更加细腻而富于变化,纯真善良又足智多谋,胆识过人又不失温婉。

虽然史诗中的女性少有独立完成的事件和相对巩固的权利,不具有女性独立的自我形态,但这种丰富性在被压抑后依然曲折地表现出来。

2.单纯。

单纯是指人物性格不掩饰。

史诗中所反映出的女性形象,从出场开始就保持着明朗的性格特征,个性外化,直接而不内敛。

当然,这种单纯是只带着镣铐的舞蹈。

史诗中的女性被捆绑在父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四大绳索上,主体思想被磨灭,是经过男性世界的选择和认同后所表现出来的,也是男性对于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二)女性类型史诗中的女性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纯朴慈爱型,代表人物是江格尔的养母赞丹•茹希•格日勒夫人。

当养父蒙根•希克希尔格对江格尔心怀不满时,夫人及时劝阻自己的丈夫,避免流血事件发生。

这类女性群体表现出的性别角色是女性特有的行为模式,史诗中只有这一类行为是女性独有的,社会刻板印象在这一点上也表现得最为深刻。

简述中国三大史诗

简述中国三大史诗

简述中国三大史诗中国三大史诗是指三大少数民族著名史诗,一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二是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三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1、《格萨尔王传》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至今,我们从史诗流传省区(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共搜集到各类手抄本、木刻本总数为289部,除去异文本约80部。

就是说该史诗被文人记录书写成文字的定本约有80部,如果按保守的计算每部五千诗行、20万字计算,它的总数就有40万行、1600万字之多。

实际上保存在艺人大脑中的史诗远比这个数字要大得多,仅按书面记录的40万行史诗计算,也已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诗;印度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也只有10万颂,计20多万诗行。

史诗以表现格萨尔王降伏妖魔、除暴安良、抑强扶弱,建立统一安定的社会为主题,为此描写了格萨尔率众进行的近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连绵一二百年(有的部说格萨尔活了200多岁)。

除频繁的战争描述外,史诗还广泛地涉及了藏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纵向涉及藏族数百年的历史,至少具有两次大分裂、大统一的历史背景。

一是公元6世纪至8世纪的分裂征战到吐蕃王朝的统一;二是公元9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分裂割据至萨迦王朝的统一及归入元朝版图。

横向则涉及方圆数千公里辽阔土地上的上百个邦国与部落。

漫长的历史进程,繁复的邦国、部落间的关系,也只有宏篇巨制方能涵盖。

2、英雄史诗《玛纳斯》堪称典范,它由《玛纳斯》《赛麦台》《赛依铁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等八部构成。

史诗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

史诗涉及了古代柯尔克孜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历史、哲学、美学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它不仅是研究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一部研究我国北方乃至中亚民族关系史、文化史的重要口头文献。

《江格尔》 蒙古族卫拉特部的英雄史诗

《江格尔》  蒙古族卫拉特部的英雄史诗

《江格尔》蒙古族卫拉特部的英雄史诗
马雄福
【期刊名称】《广播歌选》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草原民族是诗歌民族,他们的诗嫉恶如仇、爱憎分明、铿锵有力、掷地
有声、豪气干云,更多的是力的象征。

草原的诗如高山流水,骏马奔腾,激情似火。

史诗就是草原人的魂,艺人那节奏明快、神情并茂的演唱就是草原人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更是来自无垠草原的天籁之声。

【总页数】6页(P4-9)
【作者】马雄福
【作者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9
【相关文献】
1.未完成的英雄与英雄变奏曲——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例 [J], 张春梅;张宛
2.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江格尔》研究综述 [J], 李逸帆
3.蒙古族民间文学保护、传承与研究的几点思考——以卫拉特史诗《江格尔》为例[J], 齐艳艳;哈斯巴特尔
4.蒙古族民间文学保护、传承与研究的几点思考——以卫拉特史诗《江格尔》为例[J], 齐艳艳;哈斯巴特尔;
5.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与古希腊《荷马史诗》英雄形象比较——以江格尔与阿基琉斯为例 [J], 王卫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套话研究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套话研究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套话研究李海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同《荷马史诗》一样,都是由零散的口头传说等内容发展而来,经过了民间演唱艺人长时间的整理创作。

虽然《江格尔》的形成过程无法得到详细的考证,但是它的内容我们却能够详细的获知。

《江格尔》中关于其他形象的描述包含着随处可见的模式,表现了对异族形象的特定认识,从语用学的角度看《江格尔》中的套话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客观的认识其他形象。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是一组英雄史诗,同时是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之一,与其他国家的史诗相比也毫不逊色。

它首先在伏尔加河流域被发现,贝尔格曼发表的关于《江格尔》的论文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江格尔》中蕴含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语言风俗的能够内容,研究《江格尔》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现在初具规模的关于《江格尔》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包括主角江格尔和勇士等英雄的事迹,还有以残暴可汗、凶猛勇士、凶狠岳父还有妖魔鬼怪的形象使整个史诗生动非凡。

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往往通过对他者形象的塑造来构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这种异族形象就是与自我民族身份不同的他人,想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进入本民族形象系统的异族形象,关于蒙古族史诗中对于形象描写产生作用的套话研究必须得到重视。

1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套话内容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同时也是叙事诗,在记录人类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史诗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等方式融入了大量传说、故事和谣谚等内容,一部民族的史诗就是丰富的文化宝库,《江格尔》用文字的形式将民族的文学记载,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不断地发展中,从文献和其他形式中也能得到考证。

世界范围内探索,史诗并不是屈指可数的文学类型,公元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史诗的身影,中世纪的欧洲更是拥有大量的史诗作品。

套话最基础的意思是指陈规旧套,是人们在看待一个事物时在认识中已经定义了的观念。

《江格尔》这个历史史诗中的套话是作为承载他者形象的内容存在,是对于一个民族和人群集体知识的概述,通过这种固定模式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描述其他对象。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女性职能研究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女性职能研究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女性职能研究作者:王欣李晶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0期[摘要]社会性别是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一种对于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关系、地位、价值权利、责任职能的认识和评价。

本文应用社会性别理论,探讨女性被禁锢的状态和原因,说明女性在史诗中的压抑特征。

[关键词]江格尔女性职能社会性别[中图分类号]I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01-02序言英雄史诗《江格尔》以其夸张的语言,传奇性的叙事,解读出蒙古民族的内核,反映出蒙古民族的传统和精神,以极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展示出以江格尔为中心的英雄群像,极尽笔墨地描绘出了许多丰富完整的女性形象,使我们清晰地看到蒙古族女性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职能,揭示出作为女性以性别群体存在的方式和特点,说明角色扮演和社会性别的影响。

一、社会性别模式下的类型特点和女性职能(一)女性形象的特点美丽是史诗中女性的显著属性。

阿盖的美丽照得东西方都明亮,海中鱼儿清晰可数。

背虎皮口袋的姑娘也光彩照人,牧人夜间可以牧马,妇女夜间可以穿针。

甚至于一般的仆妇姑娘们,也面颊红润,身材窈窕,如旭日般美丽妖娆。

横向比较此类人群可以发现,这既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反映,也是男权制社会的认识。

它不强调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要求和扩展,女性形象被用以艺术的方法进行身体再造,强制使之符合男性社会审美,达到理想社会的状态,满足自我需要。

在男性的观念里,女性的作用就在于贡献美。

男性对女性外貌的要求,完全是从男性本位出发,把女性置于被扮演的位置,实际上就已经否定和剥夺了女性主体作为美的创造者、美的观赏者的权利。

a服从是史诗中女性的又一特征。

蒙德勒•高公主因为不服从父亲安排的婚姻,被父亲弄瞎了双眼,砍断了双臂。

女性形象的软弱、服从是极具风险的,她们使得男性以暴力的方式取得的特权更加肆无忌惮,女性在男性霸权的压迫下而放弃自我,社会性别观念在此时已经成为权利实施的杠杆。

试论史诗《江格尔》中的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

试论史诗《江格尔》中的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

试论史诗《江格尔》中的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
额尔敦
【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年(卷),期】2013(000)003
【总页数】5页(P43-47)
【作者】额尔敦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试论史诗《江格尔》的英雄形象 [J], 塔伊尔江·穆罕默德
2.史诗《江格尔》中的兵器“ ”研究 [J], 苏日娜;
3.史诗《江格尔》中与农田相关的名词之来源 [J], 烛兰其其格;
4.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的体育活动及教育价值 [J], 杨海鹏
5.试论英雄史诗《江格尔》中的社会空想论 [J], 铁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政治、伦理价值
[内容摘要]
[关键词] 英雄史诗政治伦理价值
对于一个盛行英雄崇拜,并且处于正在生长中的社会来说,崇拜什么样的英雄,意味着采取了什么样的生长形式,因此这种代表社会生长形式的英雄也就成为该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的代表,成为该社会和该文化中值得称许的典范的伦理行为的表现者。

而英雄史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这样的人物,他们代表了史诗的创作者及欣赏者们的价值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典范的伦理行为使得史诗具有了显而易见世俗性及积极意义。

对于英雄史诗《江格尔》来说,歌颂以江格尔为首的众英雄,正是处于生长中的卫拉特蒙古社会正在寻找出路的表现,这些英雄是卫拉特人对未来的精神寄托,是他们的价值观念的代表者。

纵观整部史诗可以看出,与古典的英雄史诗相比,《江格尔》中的英雄们除了具有相似的外向的、开拓的、理想主义的英雄精神之外,更具有了一种社会的、政治的、现实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最典型、最集中的体现在对江格尔的描写上。

在古典史诗那里,一切的征战、探索、苦难等都由英雄一个人来承担,人们通过英雄讴歌了人的精神之伟大,意识到了人的存在之重要,这是早期人类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在江格尔身上,人们则寄托了对社会、对国家的无限期望。

人们在被英雄的业绩吸引的同时,更强烈的感受到了国家、社会的召唤及应付的责任:“在东方的七个国家,/江格尔是人民的梦想,/在西方的十二个国家,/江格尔是人们的希望。

他是英明的博克多,/占据着周围四大可汗的心灵,/在千百个异地外邦,/他是人民爱戴和崇敬的首领。

”(第199页)“‘……我有一个名叫宝木巴的大海,/我有一个名叫白头山的高山,/七十二个可汗的国土都是我的领地。

/我享有最大的幸福和荣誉,/西方的七个国家里,/没有人能和我相比。

/东方的七个国家里,/我是人民的希翼。

……战场上,我所向披靡,/我说的话,都是真理,/我就是荣耀的诺颜江格尔。

’”(第251——52页)在人们看来,江格尔已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孤胆英雄了,而是一个国家的领袖,一个社会的核心。

他有广阔的领土要守卫,他有亿万的属民要统治,因此它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他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超凡的勇敢,而是“治国的哲理”。

我们看到,虽然史诗被限制在他有所承袭的那古老的英雄史诗的传统中,但他却含蓄地承认了一个更高的理想和更为广泛的精神追求。

这种理想和精神追求具有一种明显的社会政治性质,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更为广泛的时代背景相联系。

史诗中英雄们的好战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真正的目的在于这个广泛的时代背景。

史诗的创作者及欣赏者们将自己时代对现实的要求及对理想的追求都寄托于江格尔这个艺术形象中,用传统的方式表明了这种要求及追求。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他们来说,江格尔更像是真实的人物,更像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江格尔所作的一切,正是他们的时代及社会所要努力达到的,江格尔式的英雄是他们的时代及社会最理想的人格形式,是他们的政治价值观的典型代表者,他们期望用江格尔这样的英雄来迎接时代的挑战,促进民族、社会的发展。

作为政治价值观的一部分,同时我们看到,人们通过江格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这一概念的理解及要求,表达了对统治者集权思想的欣赏及认同。

以往的的蒙古古典英雄史诗大多以氏族、部落时代为背景,以婚姻、征战为两大题材,流露出浓郁的氏族、部落意识。

而在《江格尔》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氏族、部落意识的淡漠,国家意识增强。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江格尔》中,许多勇士都被描绘成是孤儿或独生子。

如:江格尔“在他上面,没有抬举他的父兄,/在他下面,没有辅佐他的亲人。

在家族中他是独生子,/在阳光灿
烂的大地上他是孤儿。

”(第198页)“这里的主人富贵而煊赫,/他是达赉扎木巴可汗的孙儿,/嘎吉嘎·阿拉达尔可汗的独生子,/天资聪慧的千里眼阿拉谭策吉。

”(第202页)“萨布尔三岁那年,/身材矮小象大拇指一半,/阎罗王夺走他的爹娘,/他无依无靠,形影孤单。

”(第306页)“‘四海辽阔,/我,西克锡力克,/却只有洪古尔一个。

/穹宇无垠,大地辽阔,/洪古尔无兄无弟,/孤单一个。

’”(第323页)在氏族、部落时代,血缘关系是维系氏族部落内部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的乃至唯一的纽带,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

虽然蒙古族的古典英雄史诗大多以描述英雄的个人业绩为主,但这种血缘亲属关系的痕迹还是在一些史诗中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

如,在《祖拉·阿拉达尔罕》中,祖拉·阿拉达尔罕的双胞胎儿子布尔罕和布赫同他们的叔父杜南一道与恶魔进行斗争。

后来布尔罕的儿子乌兰·巴拉珠尔继承父辈英雄传统,出征战胜了敌人。

最后,祖拉·阿拉达尔罕和夫人,长子布尔罕夫妇和他们的儿子乌兰·巴拉珠尔,次子布赫和叔父杜南全家欢聚一堂,共庆胜利(《蒙古族文学史》〈一〉,辽宁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233页)。

虽然史诗主要描述的是这些征战,但如果没有长幼间、兄弟间这些亲人们的互相帮助协作,要取得最后胜利是不可能的。

在《智勇的王子希热图》中,“希热图王子一心为了:/‘保护父母,/解救百姓,/繁殖后代……’。

”(《蒙古族文学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家族、乃至氏族部落的繁荣兴旺是他的主要职责。

而在《江格尔》中出现如此多的孤儿、独生子,则表明在其中氏族、部落时代的血缘关系已退居次要地位,氏族、部落这一背景已隐退、淡化。

孤儿和独生子们代表的已不是某个家庭、氏族、部落,而是某种更为广泛的东西,即为了宝木巴的和平、繁荣、幸福,英雄们的家系背景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行为、业绩,他们为宝木巴所做的一切才是人们所关心的,这些不分家庭、氏族、部落的英雄们走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这才是人们所期望的。

英雄们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才能相连的价值,而不是取决于由自然而稳定的亲族关系所规定的价值。

对独生子、孤儿的强调,表明了人们试图突破氏族、部落的界限束缚,追求更为广阔的领土空间,更为自由的情感行动的要求。

我们认为,这种要求就是国家意识的一种体现,他的产生是以忽视乃至否定氏族、部落制度的神圣性及其最高权力为前提的。

第二,婚姻主题在《江格尔》中也有反映,但各章里所反映的婚俗有所不同,有的较古老,有的则较晚金。

在以前的蒙古英雄史诗中,不论是抢婚型还是考验女婿型,最终结局都是英雄于心爱的人喜结良缘,双双返回家乡。

尤其是考验女婿型史诗的产生,“说明当时婚姻关系已成为联合不同氏族和部落的一种手段。

因为考验女婿不仅仅是为了女儿的个人前途,而是女方氏族要通过考验选择一位英武非凡的女婿,并进而与其氏族联合,从而增强自己的力量。

可以认为考验女婿型英雄史诗的产生与氏族联合或者部落联盟的形式有密切关系。

”也就是说,在以前的史诗中,婚姻主题所反映出来的氏族、部落意识不外乎是父权制族外婚及氏族、部落间的联合。

而在《江格尔》中我们却看到了某种新的东西。

在《江格尔》中,专门描写婚姻主题的只有一章《雄狮洪古尔的婚礼》,其中既有对传统的考验型的描写,又有对后来产生的包办型的描写,而结局却很有意思,洪古尔不但娶了格莲金娜,而且格莲金娜所属的汗国也并归于宝木巴属下:“查干兆拉可汗问女儿:/‘你要什么陪嫁?’/格莲金娜望着父亲微笑:/‘爸爸,你答应我,/就把一年的幼畜给我吧。

’查干兆拉听了女儿的要求,/立即召集众大臣商议:/‘一年的幼畜作陪家,/是要我们归属江格尔,归属宝木巴。

’查干兆拉答应女儿的请求,/向人民发布命令:/‘做江格尔的庶民,/举国上下迁往宝木巴。

’……”(第164页)这种归属恐怕与从前的氏族部落间的联合不完全一样,倒是有点象武力征服所取得的结果,只不过这是一种“婚姻的征服”,可见从中所反映出来的已不仅仅是氏族、部落意识了。

在史诗的创作者及欣赏者们看来,江格尔是天底下万物的主宰,所有的汗国,无论它属于何氏族、何部落,都要向江格尔臣服,不管是用武力还是其它方法,就连在对婚姻这样的古老题材的描写中也没有忘记这一点。

这里明显的表现出了一种集权的
要求,这是一种恢宏远大的意识,是氏族、部落意识所容纳不了的,只有国家这一形式中人们才能将这些意识、思想、要求变为现实。

史诗的创作者及欣赏者们就是这样将自己那尚属朦胧的国家意识,借助于这种古老的方法,以这样独特的方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