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点拨] 1.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学习 西方技术,而不学习西方制度,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2. 早期维新派是民族资产阶级,而不是地主阶级。
3.维新思想:
比较项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新学伪经考》
翻译《天演论》
著作
《变法通议》
《孔子改制考》
《原富》
借助孔子的权威
向中国系统介绍
思想 宣传维新变法主 宣扬“民权论” 西方进化论和资
6.光绪皇帝为了维护统治,不甘做“亡国之君”, 决定变法。
[探究问题] 材料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 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但在近代中国 历史发展进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见下图)。
——人民版历史教材
思考: 根据材料,从现代化的视角论证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 作用。 提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例如,随着近代民
二、新思想的演进
1.地主阶级的探索: (1)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迈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2) 洋 务 运 动 迈 出 了 中 国 在 近 代 化 道 路 上 较 大 的 一 步,但它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2.早期维新思想: (1)代表:王韬、冯桂芬、郑观应等。 (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 改革。 (3)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但它为戊戌变法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2.国内局势: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①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马关条约》加速了中 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②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①原因: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兴起,“自强”“求富” 成为洋务运动的口号;许多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 的呼声,倡导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②作用: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提供了阶级基础。
a.康梁等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 b.时务学堂、南学会等纷纷建立。 2.成立保国会,在“保国、保种、保教”的口号下, 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预示着戊戌维新高潮即将来临。
[思维点拨] 从康梁维新思想宣传到“公车上书”,
表明维新运动由思想宣传阶段进入到政治实践阶段。
要点一 百日维新得以推行的历史条件
张
产阶级经济学说
把西方资本主义 的政治学说同中 特点 国传统的儒家思 想相结合
用西方思想解 释维新变法
影响
在晚清思想界产 生巨大影响,梁 启超称之为 “__火__山__大__喷__火”
动摇君主专制 的神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永 恒性,推动维 新变法运动的 发展
为维新变法奠 定坚实的理论 基础,被称为“ 中国西学第一 人”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
[目标导航]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 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分析其特点。
一、大势所趋
1.世界潮流: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1)经济:欧美列强先后向电气时代过渡。 (2)政治: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①英国议会改革使更多民众获得选举权和参政权。 ②19 世纪中期,英美等国建立文官制度。
[思维点拨] 1.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的目的不是发 展儒学,而是传播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维新变法服务。 2.披着经学外衣既体现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智慧,减少了 变法阻力,又暴露了他所代表的维新派的软弱性。
三、士人干政
1.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维新运 动逐步从理论宣传发展为实际行动。 (2)内容。 ①1895 年,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②创办学会、学堂、报馆和书局。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
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思考: (1)依据材料一,回答早期维新派为何会从支持洋务 派到与之分道扬镳。
(2)材料二说明梁启超的思想观点是什么?这对维新 思想有何影响?
3.阶级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了历史舞台,成为百日维新的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关头,以 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思 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这是百日维新的思 想基础。
5.爱国官员的推动: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 除康有为等先进知识分子外,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 官员,甚至像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过 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
2.区别 (1)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主张,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 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 政治运动。
[探究问题] 材料一 郑观应《盛世危言》:“乃知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 法。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 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 路电线,此其用也。”
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加速瓦解,传统经济结构剧变等; 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例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等;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例如,促进西 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 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等。
要点二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
1.联系 (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 梁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都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进行商战、学习西 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3)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 步的。
1.社会条件: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空前危机,救 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
2.经济基础:19 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 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这就为百日维新提供了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