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原子的结构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微观世界、科技发展等领域有较高的兴趣。然而,由于年龄特征,部分学生在自我控制力和学习习惯上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Biblioteka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是学生在学习了原子概念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承前启后,为后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等知识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核的结构、电子的排布、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等。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电子排布规律的复杂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对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我将利用模型、实验等多媒体资源,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对于电子排布规律的复杂性,我将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加深对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有关原子结构实验的演示,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原子核结构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元素进行研究,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打算以一个有趣的动画短视频作为导入。视频内容是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原子模型到现代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个短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对原子结构的学习兴趣。视频结束后,我会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原子结构是如何演变的吗?”、“你们对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看法?”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做铺垫。

课题2《原子的结构》的说课稿

课题2《原子的结构》的说课稿

课题2《原子的结构》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课的内容,课题2《原子的结构》。

本课将带领学生们探索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帮助他们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原子的构成、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以及原子的分类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原子结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如水、金属、塑料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进而引出原子的概念,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1.原子的构成o介绍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o通过动画演示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o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及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原子的分类o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的不同,将原子分为不同种类的元素。

o介绍元素周期表及其意义。

o通过实例,讲解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及其性质。

巩固练习1.判断题: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A. 正确B. 错误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原子的分类?A. 金属元素原子B. 非金属元素原子C. 氦原子D. 氢原子3.填空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原子核内质子数的()关系?小结与作业布置1.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2.作业布置:阅读相关文献或观看视频,了解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

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原子的构成和分类有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时存在一些困难。

为此,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加强这一部分的讲解,并尝试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或虚拟仿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在完成巩固练习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习题训练,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结语与展望本课通过对原子的结构及其分类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练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基础知识,为后续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共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共2课时)教学设计
2.练习形式:采用个人练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3.解答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解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
2.强调重点知识,对难点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教学过程:
-课时一:通过导入、新课内容、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原子基本结构,理解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课时二:通过复习、新课内容、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并能应用于解释化学现象。
4.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设计一道家庭实验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原子结构模型,并拍摄照片或视频,记录实验过程和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化学键的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结构相关的拓展知识。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难点:理解原子内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排列规律;将原子结构知识应用于解释化学现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模型、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4.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可以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以为原子是简单的、不能分割的实心球体。

直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 汤姆生 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知道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

理解辨析1、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在其他条件下还能再分。

二、原子的构成⎧⎧⎨⎪⎨⎩⎪⎩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理解辨析1、原子核有什么特点?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这就是电子运动的区域。

原子核虽然小,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体积小、相对质量较大。

三、原子中各粒子的电性四、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理解辨析1、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吗?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但某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无中子。

五、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中子不带电,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相等。

例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C)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中子数例题2、有关原子带电情况的解释正确的是(B)A.原子中质子带浮负电,电子带正电B.原子核带正电C.电子不带电D.电子和中子电荷中和使得原子不带电例题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质子、中子;(5)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6)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7)不带电的粒子是中子;(8)质量与氢-1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质子、中子;(9)质量最小的的是电子;(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的数量关系和电性是如何影响原子的性质?
b.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确定的?
c.如何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
a.判断题: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4.每位同学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含金属元素的物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并撰写一篇简短的科普文章,介绍该元素的特点及应用。
5.小组合作,制作关于原子结构的科普海报,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6.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结论。
1.利用图片展示常见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并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代表了什么?原子量是如何确定的?”
2.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分子知识,提出问题:“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与原子有何区别和联系?”
3.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的结构,那么原子内部又是怎样的呢?”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的结构。
4.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学习心得。通过组内互助,提高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5.强化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6.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感。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原子结构研究方面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4.学会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并能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子结构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原子的结构ppt课件

原子的结构ppt课件
13.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离子带电,所以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 氯离子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个C. 离子是带电粒子,所有带电粒子一定是离子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14.下列关于、 两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C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比 稳定 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A. ①③⑤ B. ②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A
B
C
11.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B
A.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B. 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C. 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D.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1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 若 ,则该粒子是阴离子B. 若 ,则该粒子是原子C. 若 ,则该粒子是阳离子D. 若 ,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
5、相同的原子层结构化学性质相似相同的原子层结构:
化学性质相似:
电子层数相同,切每层上电子数相等
条件:最外层电子数认为最终的结果是( )A.Na原子与Cl原子都无法构成相对稳定结构B.Na原子与Cl原子都构成了相对稳定结构C.Na原子与Cl原子只有一方构成了相对稳定结构
小练习:试着写出下面的离子示意图代表什么
Al3+
S2-
5、离子符号的意义
Al3+
3Al3+
表示一个铝离子
表示3个铝离子
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6、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离子保存
如:NaCl由Na+和Cl-构成,所以化学性质由 Na+和Cl-保持。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基础达标】1.( 2023·永川区一模)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电子数B.中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故选A。

2.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这种微观粒子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答案】B【解析】中子不带电,质子、电子、原子核都带电,因此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是中子。

故选B。

3.如图为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 的数值是()A.2B.4C.6D.8【答案】D【解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图中的x=2+6=8,故选D。

4.氦3是一种如今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安全的核聚变原料,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氦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答案】A【解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中质子数为2,所以氦3核外电子数也是2,所以1个“氦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和2个电子,故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选A。

5.对“原子的构成”同学们有以下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答案】A【解析】A.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例如普氢原子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故A错误;B.核外电子具有的能量不同,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能量低的电子离核较近,能量高的电子离核较远,故B正确;C.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C正确;D.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正确。

故选A。

6.( 2023·中山市一模)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人教版九上)化学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7张)

(人教版九上)化学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7张)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 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 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结论: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的规律
元素的分 最外层电 是否达到 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子数 稳定结构 趋势
金属 元素
非金属 元素
一般
易失去最
小于4 未达到 外层电子
一般 未达到 易得到

6.任 何 理 解 都 只能 是个体 的理解 ,但个 体毕竟 是与群 体相通 的,所 以个体 的理解 中也有 普遍性 。理解 作为现 实的行 为具有 通向实 践的品 格,艺 术品正 是通过 理解走 向现实 ,并在 生活中 发挥作 用的。 不是别 的,正 是理解 擦亮了 艺术品 的生命 之光。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 用字的 结构来 表达物 象的结 构和生 气勃勃 的动作 ,使写 的字成 为一种 表现生 命的艺 术。元 代赵子 昂写“子 ”字时 ,先习 画鸟飞 之形, 从中吸 取对生 命形象 的构思 ,使“子” 字有着 鸟飞形 象的暗 示,成 为一个 表现生 命的单 位。

2.由 于 未 被 阅 读的 作品的 价值包 括审美 价值仅 仅是一 种可能 的存在 ,只有 通过阅 读,它 才转化 为现实 的存在 ,因此 对作品 的接受 具有艺 术本体 的意义 ,也就 是说, 接受者 也是艺 术创作 的主体 之一。

3.接 受 者 作 为 主体 ,他对 文本的 接受不 是被动 的。海 德格尔 提出“前 理解”, 即理 解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这种 结构影 响着理 解。理 解不可 能是文 本意义 的重现 ,而只 能是文 本与“前 理解”的 统一 。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离子的形成、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3.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的构成阅读课本图3—9和第53页的内容:原子的构成,完成下列填空: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3.阅读课本第54页第一段的内容,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被电子占据,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是一个空心球体。

1.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分子带电吗?物质呢?2.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课本第53页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表中纵向、横向、普遍性、特殊性等方面寻找)?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还能总结出:(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2)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4)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4.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2)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原子、分子。

(3)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质子、中子。

(4)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

(5)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

(6)不带电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

2.某原子中共有82个粒子,其中30个粒子不带电,则它的核外电子数是( A )A.26B.30C.52D.56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⑤原子核具有很高的密度;⑥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及组成元素,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原子内部电子与质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能简述核内质子与中子的组成和分布情况,最终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原子认识框架,激发其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科学概念,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

教学难点:理解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原理。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能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原子的内部结构。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内容:1. 原子结构图示和电子排布的模型教具;2. 化学元素周期表及相关元素的原子结构资料;3. 原子结构相关实验视频或实验演示器材;4. 课堂互动软件或黑板等教学工具;5. 预习材料和课后习题,以供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通过这些教学工具和资源,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互动软件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软件中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黑板作为传统的教学工具,依然在许多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来展示重要的概念、公式或解题步骤,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并跟随老师的思路。

而预习材料和课后习题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预习材料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课后习题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这些教学工具和资源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实验或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反应背后隐藏的秘密是什么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一. 教材分析《原子的结构》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为后续学习化学键、化学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和元素的基本概念,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电子排布等知识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较少,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熟悉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图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实际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难点:电子排布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模型演示法:展示原子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原子模型、电子排布图示、元素周期表等。

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件

2、离子的表示方法: 离子结构示意图 +11 2 8
+17 2 8 8
离子符号
Na+
Cl-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前符号在后, 1可以省略不写。 如:Na+ Mg2+ Cl- O2-
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S2- 表示3个硫离子
4、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 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
电子数
电性
不带电
表示法
阳离子
联系
Na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原子
带正电
Na+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带负电
Cl-
阴离子
5.常见的原子团离子
名称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学生练习
3、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中, 选出适当的微粒名称填写下列空白。 (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分子 。 (2)在原子结构中不显电性的是 中子,带正电荷的 是 质子 ,带负电荷的是 电子 。 (3)一般来说,同一种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 是 质子数和电子数 。 (4)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 。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数目跟质子相等。
分析表格
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优秀教学案例
3.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原子的性质,如通过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氢气和氧气的生成过程。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以多媒体资源为辅助,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详细讲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特点。同时,我会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原子的性质,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原子概念,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基本性质。
2.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碱反应、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视频导入:播放关于原子结构的科普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原子的结构,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原子的内部结构。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原子的性质,如通过电解水实验,让学生观察氢气和氧气的生成,从而理解水分子的原子构成。
3.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食物的腐败、金属的腐蚀等。
在情景创设环节,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让他们在直观感知原子结构的同时,激发对原子内部结构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和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原子的性质,培养他们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等;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同位素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理解原子结构的复杂性,尤其是原子核内部的结构;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同位素的应用;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化学现象。
1.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原子结构的认知框架。
2.针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上的不足,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4.简要介绍同位素的概念、应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科技的影响;同位素的应用及在生活中的体现。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针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小组观点。
3.家长辅助作业要注重亲子互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强调原子结构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原子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根据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绘制一幅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原子核、核外电子等关键部位。
-总结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阐述各个阶段的主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问题辨析
离子和原子的关系
原子 阳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结构 电性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不带电
O、Na
带正电
离子符号表示: Na+
带负电
离子符号表示: O2-
表示方法 相互转变
阳离子
失电子
原子
得电子
阴离子
四、相对原子质量
分 层 排 布
排 布 的 规 律
由于电子能量的不同而分层排布,由近到远, 由能量低到能量高。
1.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2.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目是2n2。 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时, 最多只能容纳 2 个电子。
原子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是2个电子)的 结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无轨迹; 离核近的能量低,离核远的能量高。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了形象、简单的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 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电子层 原子核
+18
核电荷数
Ar
该电子层 上的电子
电 子 原子核 离 第1层 核 越 远 2 8 8, +18 能 量 原子核带正电 也 K层 就 L层 M层 核电荷数 越 高 。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第2层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1/12作为标准, 其他 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作为这种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根据定义能不能写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计 算式?
相对原子质量 = (Ar)
某种原子的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1/12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
粒子种类 质子 中子 电子 质量 1.6726×10-27 kg 1.6749×10-27 kg 质子质量的1/1836
说明: 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 通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
原子种类 氢
相对原子 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氧 钠 磷 硫 铁
1 12 16 23 31 32 56
1 6 8 11 15 16 26
0 6 8 12 16 16 30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第3层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图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
布有什么规律? 1、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时,最多只 能容纳 2 个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核电荷 数 元素名 称 元素符 号
(一)回顾 & 思考
(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化学变化中分Leabharlann 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 成新的分子。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什么?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体积很小。
原 子 是 不 是 一 个 实 心 的 球 体 呢 ?
议一议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 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 是 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 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 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 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 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 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右图)。
元素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稳定结构
得失电子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4
>=4,<8
不稳定
不稳定
失电子 得电子
既不得也不失
=8(He为2 ) 稳定
+11
2 8 1
8 7 8 2
+17
Na
Na+
Cl-
Cl
形成离子的目 的是最外层达 到8(2)电子 稳定结构
1.离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离 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2.离子的表示 Na+、 Cl- 、O2-、K+
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
1
碳 氧 钠 氯
6 8 11 17
中子数 (不带电)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这个表格反映出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
1、构成原子的粒子一般是质子、中子、电子(氢原 子例外,并不是所有原子里都有中子 。)
2、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但很接近
那么为什么有的α粒子可以穿透金箔, 有的不行?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么?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 (+) (+) 中子
(不带电)
原 子
核外电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 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呢?
原子核内质子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 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 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如: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10-27㎏,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

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 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 小麦的质量一样,能不能用一种好写、好记、 好用的方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呢?
3、原子的种类不同,其质子数也不相同
有一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中子数为 66,则这种元素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 为(
A C

49 66 66 66 B D 66 49 49 49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蚂蚁)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体育场 )
原子核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K
L
M
N
O
P
最外层电子数
2 10 18 36 54
氦 氖 氩 氪 氙
He Ne Ar Kr Xe
2 2 2 2 2 8 8 8 8 8 18 18 8 18 8
2 8 8 8 8 8
86

各层最多电子数
Rn
2
8
18
32
18
8
2
8
18
32
? 2n2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目是2n2。
课堂小结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排 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