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德育活力培养健全人格
论德育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论德育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摘要: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塑造高尚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德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德育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是:德育教育的本质回归;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根本体现和本质要求;德育教育效果检验的标准;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关健词:德育教育、道德主体、健全人格引言:学校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的德育教育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德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德育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这种健全人格应该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培养。
德育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特别注意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要求,个人的心理发展需要,化解二者的矛盾与冲突。
德育教育既要注重理论教育,更要切合实际,要注重道德“主体”既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使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契合,个性与共性相统一。
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一、社会价值多元化需要培养个体道德健全人格从社会生活的维度看,传统社会要求德育教育培养的是能够接受或继承既定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个体。
它事实上要求青少年学生无条件地认同既定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同时也无条件地接受既定的德育教育过程。
在这种德育教育中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可以说从未被真正视为具有独立健全人格的“主体”,从未被允许对各种道德取向进行自己的选择,这是传统社会的相对封闭、简单、稳定的特性所决定了的。
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技、生产力、经济、社会生活方式、政治与文化领域的迅速发展变化,人们不断遇到前所未有的各种新问题、新关系、新价值,社会道德呈现价值多元化趋势,常常很难用或无法用既定的主流价值取向予以合理解释与妥善处理。
这时,如何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去面对这种“价值多元化”,以至在这些多元化价值之间寻找恰当的支点,以应对多发的、难有止期的价值冲突,培养在道德素质方面具有的个体即拥有健全人格便成了时代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计划和方案来实现这一目标呢?一、提升师资队伍素质1. 建立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培养的目标要求,引导教师注重道德与人格的培养。
2. 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
3. 建设道德师资库,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环境1. 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的良好成长环境。
2. 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如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
3. 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培养和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注重德育课程的建设1. 制定多样化的德育课程,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2. 加强对道德课程的研究和应用,注重将德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3. 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以上就是我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的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相信,通过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更多道德品质高尚、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除了前文提到的师资队伍素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和德育课程的建设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完善计划和方案。
加强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
加强学校德育塑造健全人格
任 。笔 者结 合 自己多 年 的教学 实践 ,谈谈 自己的体 会 。
一
,
以身作则 。树立德育榜样
不如 意 ,就 要 分析 是基 础 差 ?是方 法 不对 头 ?还 是管 不 住 自己 ?找 到原 因后 ,有针 对性 地 进行 指导 ,往 往就 会 收到 明显 的成 效 。
误是正常现象 。而现实生活中 ,我们往往对犯错误或是 “ 屡教不 做 、容易做的小事抓起 ,狠抓养成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 ,努力培养 改 ” 的学 生怀 着 “ 恨 铁不 成 钢 ”的 心情 ,动 不 动就 声色 俱厉 地 加 以 学 生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行 为 习惯 。教 会 学生 学会 学 习 、学 会相 处 , 训 斥 。这 种 做 法 极 易 引 起学 生 的对 立 情 绪 和 逆 反 心 理 。 冰 心 曾说 学 会 做人 ,帮助 学生 克服 自身 的不 良习 惯 和行 为 ,不断 克 服 自己的 “ 有 了爱 就 有 了 一 切 ” 。教 育是 对 人 灵 魂 的塑 造 ,宽 容 是 一 种智 弱 点 。 慧 ,一种 美德 ,也 是 一种 教育 方 式 。作 为一 名教 师 ,一 定要 以无 比 要让 学 生参 加 一些 社会 实 践 ,打 开视 野 ,感 受 到世 界 的丰 富 , 宽阔的心胸包容这些未成年的学生。尤其一些 “ 问题 ”家庭 的 “ 问 从而培养学生 的高尚人格 。例如 :组织学生去打扫街道 ,搞一些社 题 ” 孩子 ,要 么性 格 暴躁 、易 怒 ,要 么极 端 孤癖 、内 向 。这是 教师 会 调查 、公益 活动 ,在活 动 中让 学生 感 受 到劳 动的 喜悦 ,感 受 到关 要 有 足够 的耐 心 ,包容 他们 的 “ 一错 再错 ”。 心 和友 情 ,从 而达 到 陶冶 情操 、磨 炼 意 志 、规 范行 为 、净化 心 灵 的 但宽 容并 不 意 味着 无原 则 的退 让 、忍 耐 ,而 是对 学 生 的错误 应 目的 。 加 以分 析 ,多 与他 们 促膝 谈心 ,沟通 思想 ,让他 们把 心 中 的烦恼 宣 总之 ,德 育 是一 项 十分 艰 巨 的工作 ,应把 德 育放 在 学校 工作 的
浅谈初中德育课堂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管理篇•德育天地浅谈初中德育课堂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钟妩妹(福建省大田县第三中学,福建大田)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中深化改革、创新教育理念,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从奠定基础、逐步养成、拓展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实际的德育课堂教学,以促进德育教学质量提升,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简要分析健全人格的定义与特征,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路径,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课堂;健全人格;培养路径一、健全人格定义与特征健全人格是相对于不健全人格而提出的一个具有相对性特征的概念,从基本含义角度分析,健全人格是指人格的健康发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健全人格指的是一个人性格、品质、责任意识、情感情绪以及思维开放性五个方面的健康心理。
而健全人格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一个人是否具有爱心、忍耐、宽容、乐观、平和、守信、责任感、自我反省能力等。
健全人格的特征大致有以下三点:其一,一个人的健全人格应表现为拥有积极乐观的自我认知态度,能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必然现象,而通过健全人格的培养可以让人理智、客观地评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拥有正确的三观,具有自我认识、评价、承认、接纳以及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
其二,世界观是影响健全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健康人际交往关系基础上,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尊重他人、容忍、宽容的态度,不消极、不嚣张、善解人意也是健全人格的主要特征之一。
其三,健全人格的特征还体现在对生活的热情,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自暴自弃,勇于面对,能够沉着冷静、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
二、在初中德育课堂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路径1.巧用多样化德育方法,为健全人格培养奠定基础首先,初中德育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生的人格特征,设计德育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贯彻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德育课堂中,培养初中生“八气修身”的基本素质,引导学生向品学兼优的方向发展。
高中品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
高中品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高中教育应当注重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从教师引领、课程设置和环境营造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阶段培养健全人格。
一、教师引领作为青少年的引路人,高中教师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责任。
他们应该自觉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思想上的楷模。
教师要以身作则,坚守道德底线,诚实守信,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注重言传身教的力量。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品德观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课程设置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课程教育的阶段,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
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品德教育,在各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读经典名著,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观念;在历史课程中可以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优越制度;在体育课程中可以强调团队协作和竞争精神的健康发展。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在各个学科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环境营造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品德培养提供保障。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学校还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和实践意义。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舞台。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品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引领、课程设置和环境营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
培养健全人格的德育模式
培养健全人格的德育模式培养健全人格的德育模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个良好的德育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格,发展他们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下面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健全人格的德育模式。
首先,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孩子品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用正确的言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父母还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跟孩子一起参与社区活动、与孩子共读经典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道德感、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其次,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
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道德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德育课程、组织道德讲座和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也要起到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最后,社会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社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社区服务、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社会的温暖和责任,学会关心他人,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如参加学生组织、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等,让学生锻炼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尊重和包容。
总之,培养健全人格的德育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人格发展环境,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社会应该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锻炼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配合,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尚品质的新一代。
方案-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
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健康与德育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需要将德育、心育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
除了开展常规班级工作外,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班主任的优势与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担任着特殊的角色。
相较于一般教师,学生往往认为班主任更加权威,对其更加信任,因此,班主任开展心育与德育具有一定的优势。
班主任担负的责任要求其与学生多多接触,深入了解学生,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更加轻松地交流思想情感,提升育人成效。
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个性、交友状况、家庭情况等充分掌握,在给予足够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持续指导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不管是角色定位,还是工作类型,都决定班主任与学生最为接近,其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行为养成产生着重要的隐性影响。
从时空角度讲,班主任的工作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趋同特征,学生心理品质形成过程即为班主任的工作过程。
班主任除了开展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决定其不能直接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知识,而要长期地潜移默化地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影响学生,对其心理品质进行有效塑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心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1)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
教育心认为,在和谐舒适的氛围下,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有机结合德育和心育,通过班级氛围熏陶,实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班主任需要关注班级所有的学生,且个别看似老实的普通学生可能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因此,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每个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都可以愉快学习。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更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此话题探讨一下,探究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础。
中学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感、需求、价值观等进行深入思考和认识,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形成健康稳定的人格结构。
这可以通过学校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和个性发展指导等方式来进行。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情绪管理、良好的处世态度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二、倡导健康的人际关系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人际关系作为学生成长环境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倡导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可以通过学校开展团体活动、班级建设、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工作,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败与价值观成长中的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挫折和困难,如何正确看待成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败,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并从中吸取教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育界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培养正直、诚信、责任感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人生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健全的人格。
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和实现人格健全的必备素质之一。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领悟、有所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自我完善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从健全人格入手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
从健全人格入手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特殊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特殊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而健全人格正是特殊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健全人格出发,才能有效地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
健全人格是特殊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特殊学校的学生群体通常面临着身体或智力上的障碍,他们需要通过良好的德育工作来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困难,融入社会。
而健全人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品质,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健全人格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健全人格是特殊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健全人格是特殊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特殊学校的学生通常会面临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他们的身体或智力上的障碍通常会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到各种艰难困苦。
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需要将健全人格作为学生抵御社会压力、战胜困难的重要保障,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健全人格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包括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宽容心和智慧心;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和生活态度,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心态。
通过这些努力,特殊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个健全的人格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价值观、行为方式和个性特点,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德育课程、开展德育活动、组织道德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行集体活动、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等,促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艺术活动、社团组织等方式,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此外,家庭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人格发展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活动,锻炼身体、丰富知识、培养兴趣爱好。
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学生自己的积极参与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
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
学生还应该注重个人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平。
学生可以通过读书、参加讲座、参观展览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还应该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和个性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同时,学生本身也要积极参与,通过自我修养和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和素养。
加强道德教育 培养时代健全人格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时代健全人格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们应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大机器生产中标准统一的零件,而是有思想,有个性、可塑造的未成年人。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在《本体教育模式论》中指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着重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使学生无限忠于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而发奋学习,努力奋斗的志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的社会,它为广大的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是,各种思想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先进与落后、科学与愚昧、正确与错误,各种思想、价值观,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品性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互联网及其他传媒传播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了不良作用,诱发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学校德育应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新方法。
加强道德教育,完善道德品质的培养,用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去培养时代健全的人格。
1整合德育资源,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力量的核心。
小学教育应当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1.1整合各种德育资源,研究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例如,我校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和语文学科中的资源优势外。
还利用本土资源优势,把客家文化引进校园。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角度,探讨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首先, 教师在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还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关心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助推者。
家长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家庭是孩子人格塑造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引导。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尊重和安全。
家长还要给孩子提供积极的成长环境,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建立自信和自尊心。
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发力,才能更好地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管理者也要发挥积极作用,为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健全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和实施德育工作,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和规范的德育教育课程。
学校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和呵护。
学校还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
只有学校对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高度重视,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教师要做好身心教育工作,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家长要给予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全面的教育服务。
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
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德育课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渠道,也是塑造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由于德育课的内容形式相对单一,很多学生对其缺乏兴趣,德育教育效果不佳成为了教育的一个难题。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我们需要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一、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特点。
德育课堂所选择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相关,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使德育课堂更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要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和语言进行德育教育。
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播放有意义的视频、设置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活泼的情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还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比如小组讨论、游戏竞赛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德育课堂的活力和吸引力。
二、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了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我们还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
在德育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布置、音乐的播放、互动的氛围等方式,使课堂显得轻松活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设立一些有趣的德育教育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主题的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德育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德育课的好感,还能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念,所以在打造有活力的德育课堂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有权利参与教学决策和活动设计。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德育力-春风化雨,塑造健全人格
德育力:春风化雨,塑造健全人格《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那时中国学校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更多在于礼乐教化。
正所谓“如欲化民成俗,比先由学乎”。
学什么呢?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纲领说得很明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也就是说,集大成之学,在于彰显人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并推己及人亲民爱众,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这奠定了古代中国学校教育长久的培养目标--君子人格。
今言“德育”一词,是近代才由西方传入我国的。
德国哲学家康德、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表明西方在18世纪已经形成“德育”这一教育学概念术语。
一般来说,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学习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其内化生成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活动。
德育力体现为独特的德育功能。
从个体人格发展来看,德育能满足主体的道德需要,培养健全人格,提升人生价值,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如何增强学校教育的德育力,是一代代教育者孜孜不倦探索的课题。
德育力首先来自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这是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主渠道。
德育课程不能是灌输与说教,它应该在教师的演绎下富有价值、充满活力、洋溢趣味,否则,德育课程获得的“成果”只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抵触。
德育教师的辛劳和智慧必须包含对德育课程相当深入的研究、无比激情的讲授,必须包含对学生平等坦诚的对话、言传身教的示范。
社会生活实践是学习者受德育力促进发展的关键环节。
因为实践育人对于促进个体了解社会、了解他人、反观自我,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多样的大环境中,主体方能更加自由、活跃地进行能动的德育活动,发展自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通道是以行为和习惯为起点的,而这些行为和习惯则是充满深切情感并含有孩子对待他所做的事和他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个人的态度。
论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论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品德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个人发展,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小学品德课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积累良好的品德素养。
下面就是一些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小学品德课中,我们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演绎和实践活动等形式,教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我们要注重以身作则,成为学生身边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健全地成长,形成正直、善良、助人为乐的品德。
第二,注重实践教育。
品德课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更要注重实践教育。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助人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善良和助人为乐的快乐,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做人的道理。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品德的重要性,更愿意去践行正直、善良、助人为乐的品德。
注重情感教育。
在小学品德课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育,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通过品德课,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父母、尊重师长,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只有在情感教育的熏陶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才能够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第四,多角度引导。
小学品德课中,我们要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名人故事、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正直、善良、勇敢、宽容等美德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评判,帮助他们树立独立、自信的性格。
第五,家校合作。
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
在小学品德课中,我们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庭成为学生品德教育的助手。
从健全人格入手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
从健全人格入手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完善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在道德、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发展。
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面向的是具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等问题的学生,他们的发展和成长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在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时,应当从健全人格入手,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可行的德育计划,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健全人格的培养是特殊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特殊学校的学生因为智力、情感或行为问题可能无法像正常学校的学生那样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培养,但是他们同样需要一个健全的人格来适应社会环境,建立自信、自尊、自立的品质。
特殊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德育计划和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重视情感教育。
特殊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往往存在情感方面的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缺乏社交能力等。
德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通过心理辅导、情感交流、情感调适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情感世界,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
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重视行为规范。
特殊学校的学生由于行为问题,常常表现为自控能力差、行为不规范等情况。
德育工作者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规范引导和行为训练,使他们能够逐步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化的行为模式。
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注重身心健康。
特殊学校的学生由于身心问题,经常面临着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德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注重家校合作。
特殊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成长问题和发展困难,需要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支持和关注。
初中德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浅谈初中德育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心理失去了平衡。
而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变化之中,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缺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冲突处理不当,极容易使心理和行为失常。
作为教师就应及时抓住这些学生的这种心理,全面把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认识性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而认识性格是要从多方面入手的,作为从教者我没有简单地从表面现象对一个学生的性格作出断言,而是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之前,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认识性格。
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全班49人,多为原来班级的学习、思想后进生,所以班级绝大多数同学心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自信,没有动力,认为自己离成才遥远。
我决定以“人格”为支点,为同学健全自己的人格,形成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提供帮助。
我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健全的人格与成才的关系,从而使自己走上成才之路。
其次,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性格性格所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只有一贯的、经常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才代表一个人的性格。
另外,性格还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如开朗、乐于助人和诚实的性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狡诈、自私、虚伪等性格则为人唾弃,对社会有消极影响。
由此可见,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作为初中生必须致力于培养良好的性格。
这些理性的认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为学生怎样评价自己的性格呢?我从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第一、对现实正确态度的培养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现代的中学生虚伪、狡诈的人可以说已经没有了,而对集体冷漠,缺少义务、责任感,自私、孤僻的却大有人在。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性极强, 善于模仿. 作为学生长期学习 、 模仿甚至崇拜 的对 象 ,教师的良好性格对学生优 良个性 品质 的形成发 挥着 巨 大而深 刻的影响 . 教师优雅 的风度 、 脱俗 的气 质 、 优美的 语 言、 得体 的衣着 、 端正 的外表 、 和谐 的动作表情 、 公 潇洒 的
板书 , 活泼 丌 朗 的 性 格 以及 谦 逊 宽容 的态 度 , 对 学生 的心 灵 都会产生很大 的影响. 要学生努力学 习 , 教师 自己必须认 真
I
/ 文科指导
W E N U D A 0 H A N G
笈孵 罂 想 品德 得 的 德 言 , 力锈 偿弄 亏 的 健 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 格
文/ 李 军
剪影 , 感受生活的美好 。然后创设故事情境 , 请 三位 同学 卜 台表 演小 品。一方面可以给学生 足够 的空 间展示 自我的个 性, 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另一方面这个小品再现 了生活 场景 , 很贴近学生的生 活, 容易和学生 产生共 鸣。通 过这个 小品来 引发出同学们的讨论甚至是辩论 ,在这 里我 会给学 生 足 够 的 时 间 ,让 他 们 在讨 论 或辩 论 巾认 识 刮 我们 该如 何
对待 生命 ?其次 , 让学 生进行角色换位 , 启发引导学 生认识 到生命是脆弱 的, 每个 生命都有其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 , 人
类应该尊重它们。 其次 , 在教学中充 分发挥教师 的示范 引领作用 , 用教 师的人格魅 力去感染 、 影响学生 。初 中生的生理 、 心理还在 发育 , 人生观 、 世界观正处于形成 时期 , 思想不够成熟 , 可 塑
德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而在实 际的教学 中, 有些教师对 晶德课教学重视不足 , 只着眼于教学任务 的完成 ,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 实践 ; 把品德课上成 了说 教 课, 缺少学 生的主体参 与活动 , 政治教学 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 功能没能得到 充分发挥 , 单纯地为完成教学计划而教 , 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 也没 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 目标。笔者认 为, 品德课教学 的组织 与实施 , 应从以_ l 卜 几方 i 百 i 给予 足够 重视 : 首 先要 丌展 好 思 想 品 德 活 动 课 教 学 ,明 确 思 想 品 德 活 动课的 目的和意义。教 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 的思想 , 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选取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中的 典型事例 , 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 出发 , 关注学生 特长与个性差异 ,调动每一位学生 的优势潜能和学习积极 性, 变被动接受 为主动探究 , 采取丰富多彩 的活动形式, 引导 学生积极参 与 、 独立思 考 、 自我教育 , 让学生们把 课堂当成 自我磨练 、 自我展示 、 自我塑造 、 自我教 育的“ 舞 台” , 使学生 在 自 主探 索 的过 程 中产 生 心 灵 的震 撼 ,获 得 道 德 情 感 的升
从健全人格入手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
从健全人格入手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健全人格是人的精神、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统一体现,是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的基础。
在特殊学校中,开展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一般在身体、智力或者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的德育指导。
从健全人格入手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开展德育工作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特殊学校的学生有的可能存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的可能存在行为规范意识不强等问题,所以德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德育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及行为奖惩制度,组织行为规范教育和自律训练,加强学生的自我观察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意识。
特殊学校的学生一般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能会面临着比较大的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自卑、消极等情绪。
开展德育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意识,要通过各种方式,如心理辅导、励志教育、榜样示范等,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精神,让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特殊学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学生,他们往往对周围的环境和社会价值观有一些误解或者盲区,对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滞后。
开展德育工作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要通过宣传教育、模范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
可以通过讲故事、讲道德、讲法律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让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特殊学校的学生一般存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情况,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不擅长与他人相处和协作,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
从健全人格入手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
从健全人格入手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健全人格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良好品质和稳定性格,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特殊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特殊学校面对的学生群体往往存在心理、行为上的特殊性,这就对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健全人格入手,探讨特殊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就如何从健全人格入手开展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阐述。
一、健全人格是特殊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健全人格是特殊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终的追求。
在特殊学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德育工作中更需要得到关爱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是特殊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健全人格不仅包括学生的行为规范,更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稳定的性格特征。
1. 个性化关怀,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特殊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心理和行为的特殊性,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个性化关怀和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情感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调节和表达情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理解和关爱,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 培养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特殊学校的学生往往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生活技能培训和道德品质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手工、劳动等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和自立自强。
学校还可以通过讲座、主题教育等形式宣传道德伦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殊学校的学生在行为上往往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学校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彰显德育活力培养健全人格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电影、电视等形式。
艺术典型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它源于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能深刻地揭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趋向,给人以更加突出、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
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这种作用通过对人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实现。
文学艺术有诸多作用,其中包括:(1)教育作用。
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不是对社会生活纯客观的反映,而总是寄寓着作者一定的社会理想和追求,表现了作者的世界观、政治立场和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给人以教育。
(2)美感作用。
作者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塑造优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性情,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艺术趣味和审美观点,提高人们识别是非的能力。
文学艺术是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认识的工具,同时又对人格的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虽然我们不能片面夸大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但也不能小视它的功用。
现在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只注重以制度规范学生的外在行为,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心的熏陶。
学校德育教育苍白无力,我们为什么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呢?让学生参与开展文学艺术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树立科学人生观有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应有意志品质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摒弃僵死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为了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目标,改善工作方法,寓德育教育于文学艺术之中,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徜徉艺术海洋之时,培养良好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鼓舞学生文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形象性,因此,文学欣赏始终不能离开形象,正是这个原因,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感受和认识,和阅读其他类文章时不一样。
阅读文学作品,能为作品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所吸引、所感染,读者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可以认识它所反映的生活面貌,领会它所体现的具体真理,实际上也就是认识它所具有的艺术美,以致受到启发、感奋而欢欣,这也就是受到了美感教育。
文学的教育作用是由欣赏来实现的,并且是和美感相结合的。
最值得一读的也是最受教育的应该是红色经典作品,曾经的岁月,中小学语文课本红色经典作品在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青少年的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同时由于片面夸大其教育意义,而忽视了其他方面道德修养的教育,也造成人们一定的道德失范。
现行的语文课本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编写教材人员为了突出教材的“时代感”,红色经典课文大大减少,然而增加了具有人文性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美德的优秀篇章,更加方便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红色经典作品和体现中华民族美德的优秀篇章是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意志情操的重要内容,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有志青少年学习和成长历程中的主要精神营养。
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应该结合学科教学,大力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充满活力,彰显时代特色。
那么,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学生选择好书来读。
文学作品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类书籍之一,其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文学作品的作用首先是娱乐性,读者在享受作品带来的快感的同时受到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作用是一种与美感作用相结合的教育作用,它同时影响人的理智和感情,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对人的进步思想和崇高的道德修养都有重要意义。
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人类社会中的优美事物和崇高美德,揭露和批判丑恶的东西。
广大读者阅读这些作品,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点。
依托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契机。
语文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
正所谓“文以载道”,文学作品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例如孙犁先生的《荷花淀》,是一篇表现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斗的事迹的诗一般的小说,具有极强的美感教育作用。
他塑造的水生嫂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一直活跃在现代文学的画廊中,至今仍使人们受到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还有《周总理的睡衣》里周总理艰苦朴素的品质,《诚实的孩子》里列宁诚实知错就改的品德,《你们想错了》里方志敏清贫一生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
在老师的指点下,这一系列人物所具有的品格,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印象,“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也是文学作品的功能,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
诗词中洋溢的生命情感意识有助于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而对中华诗词的审美则更能达到提升生命的作用。
诗歌鉴赏有助于培养有道德的高素质的人,诗歌能够颐养性情,美化心灵,喜爱诗歌才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近几年青少年不珍惜自身生命的极端个案的频发,促使教育工作者反思教育中对生命关注的缺失。
欣赏美好生命,承受生命苦难,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是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工作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开展文学社团活动,以浓厚的文化氛围滋润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既是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又是活跃校园文化、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手段。
当前的教育体制和考试体制严重束缚了青少年的手脚和头脑,造成学生性格的不健全,文学社团的活动,无疑给学校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使学校出现了应有的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就像春风拂柳、雏凤清鸣,使人愉悦、使人欢欣,使青春的火焰燃烧起来,使生命的激情沸腾起来。
请看我校学生的作品,这些表现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蝴蝶漫空飞》:蝴蝶漫空飞,多优美那是孤独的体会经过了漫长的寒冷冬夜花开的季节不再沉睡蝴蝶漫空飞,多优美那是幸福的体会完成了又一次蜕变欣然随风任意追随蝴蝶漫空飞,多优美那是自由的体会赏尽了人世间的美丽穿越了旖旎的千山万水蝴蝶漫空飞,多优美那是梦的陶醉深知前方的路不会太远依然奋力振翅翩翩飞散文《雪的联想》片段:“雪总会融化的,这个洁白的世界,只是暂时的,如果没有了雪,脏兮兮的小道,丛生的杂草,丑陋的垃圾堆,又都该出现了。
我真的希望这雪永远下个不停,永远不融化。
这个世界就永远洁白美丽了。
我们真缺少雪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片洁白的雪花,打扮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我心甘情愿做一片雪花,我希望大家是雪花。
”可以看出,学生是在用心去感受生活,同时有用生活去充实内心,从阅读欣赏到用手写心,都是一种“有氧教育”,而不是干巴巴说教。
生活中不能没有诗,诗意的生活是最美的,是最打动人心的,更是德育工作者最希望得到的一种高尚境界。
文学社团活动不仅仅是创作,它的活动内容广泛而又多样性。
(一)名家名篇赏析,(二)文学作品朗诵会,(三)深入生活,参观访问,了解社会,(四)自己动手创办文学小报,等等。
所有活动都能极大地磨练学生生活意志,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受到良好素质教育。
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生,了解社会,提高了辨别善恶美丑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依托学校特点,开展艺术活动,弘扬人文精神艺术教育在人格修养方面具有内涵的丰富性、方式的独特性。
因此,艺术教育对人格修养方面起着可贵的辅助作用,它是思想道德课所代替不了的人格修养课程。
在学校教育中,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美是人们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艺术美、自然美及一切具有美感的事物都能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行。
美术就是美的艺术,因此,寓德育教育与美术教育之中,将德育升华到美育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美育”,使德育得到升华。
绘画、音乐、雕刻、设计、书法、摄影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美好性情、培养高尚情操,真正实现艺术的美感教育。
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内心油然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雄伟,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
因为,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
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徜徉于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美术作品,为其对历史形象的诠释而由衷的赞叹,为其雄浑壮阔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拍案,为其超现实奇特的想象力而叫绝,为其奇妙的光与影而击节。
学生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具有健全人格的真正的人。
另外,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美育,由于其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倾向,所以当然会起到德育的作用。
好的歌曲可以使人燃起爱国情、思乡情、友情、亲情,美化心灵、催人奋进。
《黄河大合唱》动人心魄、荡气回肠、振奋人心。
《命运交响曲》叩响命运之门,让人感知人生的坎坷,激起人们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等等,不一而足。
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是实现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大力弘扬学校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适度的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让校园成为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沃土。
总之,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文学艺术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也是有限的,它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夸大它固然不对,而忽视它更不正确。
我们深知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我们既需要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
我们应彰显德育工作的活力,把校园德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