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腊梅》教案设计:关注学生情感需求

《腊梅》教案设计:关注学生情感需求

要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不仅需要考虑知识点的传递与教学方法的落地,更需要关注学生情感需,帮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增长与启发。

因此,本文将以《腊梅》为切入点,介绍如何设计一份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课是一节语文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掌握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感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课前导入:在开篇前,可以通过问答、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1.制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小游戏或故事情节,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

2.引导学生回忆:在提出课文题目之前,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回忆起过去的一些经历,例如,冬天的三五成群,是否在同学之间享受过快乐,并带着自己的切身经验,引导学生讨论起冬天的美好和令人感动的事情。

三、课堂互动环节:作为一节语文课,学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能力、语文表述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因此,以下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1.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体验和文化背景等进行分析。

例如,老师可以从人物角色、环境氛围、社会背景等方面阐述该文章的意义,让学生感知到本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体验到人生中的不同生活阶段的情感变化。

2.语文表述:语文表述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还是需要启发学生内心的表达欲望和表现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选择某段人物对话,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巧妙的语言技巧指导,如语气、情感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训练。

3.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和探索性的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样做?”或者是“如果你的人生经历像腊梅一样,你会有哪些领悟?”,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想象去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脑力、创造力和表述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2024年《腊梅》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腊梅》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腊梅》;(2)理解《腊梅》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腊梅的喜爱之情;(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腊梅》的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腊梅》;(2)理解《腊梅》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腊梅》的艺术特色;(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腊梅》的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腊梅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腊梅》,感知文本内容;(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理解文本。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腊梅》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腊梅的喜爱之情;(2)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腊梅》;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自然美景的短文;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腊梅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腊梅》的情况;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3. 学生合作探讨、分享成果的表现;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5. 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的态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腊梅之中。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赵丽宏)⑴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⑵你的欣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竟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不过无比优美的诗。

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即使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

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⑶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了。

“假如下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

你呢?”⑷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好一阵想。

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我默默在凝视着书桌上那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着我。

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他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⑸好,让我试着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⑹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族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

你能么?⑺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冰雪无情地封冻了一切,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醒着,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爱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⑻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

你能么?⑼当你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

不过灾祸常常所以降临。

为了万物肃杀时你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吗?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瓷瓶或者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即使有很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教学设计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教学设计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教学设计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赵丽宏倪俊娟语文组学习目标:品味第二人称写法对表达作者情思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腊梅一直是骚人墨客歌颂的对象,他们为它写下了很多优美的篇章,为世人传诵。

山园小梅林逋(北宋)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卜算子咏梅陆游(南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当代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去领略一下,他是如何歌颂腊梅的。

二、各自轻声朗读全文,思考问题:本文主要是以第二人称写的,文中的“逆”所指的对象有没有产生变换?如果有,又是如何变换的?(1-5,15)南方友人(实指)你(你们)(6-14)所有想做腊梅的人(虚指)三、这样的转换对于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请同学分别朗读,悉心体会。

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1-5,15)让人感觉仿佛在与你交谈,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情感的传递,将作者发现来自南方的朋友也同自己一样“喜欢那几株腊梅”的惊喜之情、欣慰之情描述出来,由此引出下文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虽然都是用第二人称,好像是腊梅在说话,但“任何作品都是作者主观意识的体现”,在这里,作者实际上是将梅花人格化,借梅花之口呼唤读者进入梅花的心灵,让我们仿佛正切感受到了作为梅花凌霜傲雪的辛苦,绽放花蕊时的艰辛和百花盛开时的落寞。

从而抒发了作者对腊梅高尚情操的赞美之情。

(板书总结)亲切感,拉近距离共鸣的惊喜南方友人(实指)便于感情的传递欣慰之情你所有想做(虚指)邀请读者参与对梅花高尚情操腊梅的人亲自感受的赞赏之情(附)凌霜傲雪的坚韧和顽强对梅花高尚情操的赞赏之情毫无怨言的奉献和牺牲忍受寂寞,习惯被淡忘和冷落四、朗读全文,再仔细体会,品味。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课件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课件

讨论分析
1.假如我想做一株腊梅,这一虚拟句是针对 南方朋友的一句话,南方朋友为何要做一株 腊梅呢?(读1、2段,抓住关键语句思考)
形的高雅
香的清幽
2.腊梅的幸与不幸表现在哪里?幸是难点, 请同学紧紧抓住段末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来分 析,还要展开联想。
不幸:
自然环境——冰雪严寒 社会环境——刀剪摧残 自身特质——寂寞孤单 痛苦中孕育着美 奉献是一种幸福,是至美 一枝独秀更显风韵,寂寞中有静美 傲骨里有谦逊,沉默中有热情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作者:赵丽宏
学习目标:
1.体味文中作者赋予腊梅的多重人格精神;
2.领悟、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
给我们的启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卜算子· 咏梅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 梅花的品格——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梅花的遭遇——
当代作家,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 年出生于上海市区。 1968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 种过田,当过乡邮员、教师。1977年考 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 业后到《萌芽》杂志社工作,曾任编委、 诗歌散文组组长。1983年被选为上海作 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1987年 应聘担任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赵丽宏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客 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海外联谊 会理事。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上海市政协常委。
腊受寂寞
腊梅的 清幽 飘逸 高雅
梅花的生命历程
结 蕾
开 花
凋 谢
生命意义:

深刻体验并勇敢承受生命中的不幸和痛 苦,并领略创造、奉献、甘为人梯的幸 福和欢乐。立志更高远

假如你想做一枝腊梅

假如你想做一枝腊梅

假如你想做一枝腊梅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品味本文人格化腊梅所赋予的中华文化的人格精神,理解作者解读腊梅生命过程中所传递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和现代审美情趣。

2、了解本文在表现主旨时运用的铺陈、称谓转换的写法;理解文章的行文结构的作用。

3、学习特定人格化的物象写法。

教学安排:1、学生事先预习课文,了解腊梅在中国诗古文中的具体意义。

2、在自读的基础上针对课文提出几个问题,提交教师。

3、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分析整理,以此设计教学环节。

4、二课时。

教学步骤:1、导语:腊梅是中国文化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风物之一,(尤其注意腊梅与春梅的区别)古往近来,赏梅、咏梅,赞梅、颂梅的诗文不计其数,你能背诵出几句?进而思考:以梅为物象,写出了什么意境?赋予梅何种人格特征?(诗句略)在中国古代诗人笔下,腊梅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写照:坚贞、纯洁、清高、孤傲……2、既然腊梅具有如此人格精神,那么我们就来做一枝腊梅,为什么课题要叫做“假如你想做一枝腊梅”?“假如”(还不是)“想”(有要求)暗示现实社会的一些缺憾及其价值追求。

3、令人欣慰的是,(品味句子)(倒装)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你果然喜欢那几枝腊梅了。

(在诗歌中常见,强调喜欢)(由于友人来自温暖湿润的南方而很少见到耐寒的植物)“果然”:我的惊喜、欣慰之情强烈地传递出来了。

(相关句子可在第2节中进一步找出品味……)4、作为花,腊梅却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其他花竞相开放之时“早已谢落殆尽”,那么它又何必开花?作者说,腊梅开花的目的是“为了向全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怎样理解腊梅的“风骨和气节”和“生命意义”?可从下列问题入手:(1)在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概括要成为腊梅需要那些方面的品质和准备:(文句略,通过朗读加以品味)有与风暴抗衡的坚强的品质,有奉献心血和生命的牺牲精神,有忍受寂寞,甘处冷落的淡泊,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

课文第14段中“我把做一枝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概括腊梅的“幸福与快乐”、“不幸与痛苦”。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金明华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金明华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高三年级金明华教学目的:1、赏析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以及它独特的“风骨”。

2、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本文的主旨—一即借腊梅来赞美一种人格,表达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赏析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以及它独特的“风骨”。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本文的主旨—一即借腊梅来赞美一种人格,表达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教学设想:l、课前准备: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梅的古诗文,要求背诵;2、教学安排:(1)朗读、讨论;(2)运用多媒体;(3)安排1教时。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交流咏梅的诗文,引出课题。

导入:课文的题目是《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个话题的?学生回答:由南方的朋友想做一株腊梅的想法引出全文的话题。

二、思考:请大家郎读课文,思考:l、南方的朋友为什么想做一株腊梅?2、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一想法的?三、讨论:1、南方的朋友为什么想做一株腊梅?因为形的高雅和香的清幽使我的南方朋友萌发了做一株腊梅的想法。

(齐读第二节,体会)2、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一想法的?南方的朋友凝视腊梅,为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而陶醉,萌发了想做一株腊梅的愿望。

然而作者凝视腊梅,想到了腊梅它独特的“风骨”。

3、腊梅有哪些独特的“风骨”?坚忍、顽强,有牺牲精神,能耐得寂寞。

(齐读7、8两节体会〕4、作者为我们展现了腊梅它独特的“风骨”,展现了腊梅有这么多的痛苦与不幸,你是如何理解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之间的关系的?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四、小结:腊梅是中国文化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风物之一,是中国作家笔下常常出现的物象。

要学习坚贞、纯洁、清高、孤傲等人格精神。

五、布置作业:l 、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其他植物(或花卉、或树)来含蓄地表情达意,写一300字的随笔。

板书设计: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赵丽宏 形的高雅 腊 香的清幽 梅 坚忍顽强 内在的 牺牲精神忍受寂寞托物 言志 生命意义外在的。

沪教版《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沪教版《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沪教版《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教学目的]1.指导同学品尝本文人格化腊梅所给予的多重人格精神,理解解读腊梅生命过程所运用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与蕴含的现代审美情趣。

2.熟悉本文在表现主旨时所运用的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

[教学设想]1.布置课前语系,同学收集有关“梅”的古诗文,体会古人吟咏的是梅的那些品行以及对梅所寄寓的情感。

2.通过对文章的诵读以及一些详细语句的品尝,加以对一些问题的争论,体会本文人格化腊梅索给予的多重人格精神。

[教学步骤]一.导入1.检查预习,沟通古诗文2.引入课文二.问题探讨1.文章如何引入话题?明确:南方的朋友想做一株腊梅。

“深深地沉醉在腊梅的风韵和暗香之中”。

2.如何看待这一想法呢?明确:“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需坚忍,必需坚韧,必需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必需忍受孤独,必需习惯于长期地被人们忘却冷落”;“必需具备牺牲精神,必需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

”3.从全文看,文中呈现了对腊梅生命意义怎样的理解?明确:生命的意义在于坚忍坚韧地对抗苦难;在于牺牲和奉献;在于耐得住孤独。

4.文中用到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主旨?明确:(1)铺陈铺陈是运用浓墨重彩对描写对象进行渲染、呈示、讴歌等,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

例:“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咆哮肆虐”一段,用两个“当”,三个“一任”这些比较整齐的语句来表现腊梅所面对的环境的严酷,腊梅岿然不动、恬然自安的气度,由此揭示腊梅举止所蕴含的一个道理:任何欢快和美都源自苦痛,都经受了殊死拼搏。

(2)虚拟写法虚拟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即虚设一个文学情景或对象以便于展现胸襟、豁显主旨。

例:文中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3)称谓转换首先,文中1、4、7、9、11、13、15小节中的爹其次人称的亲切发问,使全文布满了对话的气氛。

而几个“你”在文中有不同的指代对象。

《腊梅》教案设计:生动形象教学方法

《腊梅》教案设计:生动形象教学方法

《腊梅》是一首经典的古诗,在学习古诗词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首古诗呢?这就需要一份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腊梅》的背景和作者。

2.熟练掌握《腊梅》的词意。

3.感悟《腊梅》的情感内涵。

4.掌握古诗词的朗诵技巧。

二、教学内容《腊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三、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老师可以先讲解《腊梅》的背景,介绍作者梅尧臣,以及词的主题和意境。

要求孩子们提前预习课文,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把握整体的意思。

2.画画引导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梅花的形态和颜色,在白纸上画出梅花的样子。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腊梅》中的“数枝梅”。

3.形象化讲解法在讲解课文时,老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示意梅花的开放状况,如“一点红色露出在层层叠叠的花瓣内,如同美女脸上一枚斗大的唇彩,让人不禁多看几眼。

”如此一来,孩子们在想象中就会更加清晰地记住每一个细节。

4.诗歌共赏法在学习《腊梅》时,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背诵课文,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来朗诵一遍。

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当中,增加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5.心理疏导法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聊天,询问他们在欣赏《腊梅》中有什么感悟。

孩子们可能会说,梅花虽在寒冷的环境中单独开放,但却有着极其芳香的味道。

这一点和人生蓝图有很大的相似性。

孩子们要在遭受挫折和负面情绪时,也要有着如梅花般的内敛坚韧,不怨天不尤人,依靠自己的美好品质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6.综合运用法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画一幅描绘梅花的图画,并在每一张画上简短地写下他们的感受与感悟。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反馈情况,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例如听孩子朗读《腊梅》,要求他们清晰地表述出每一个字词的含义,或者写句子描述孩子们对梅花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法,孩子们可以更加生动深刻地感受到《腊梅》这首古诗的内涵。

【高中生物】古生物与大陆漂移教案

【高中生物】古生物与大陆漂移教案

(生物科技行业)古生物与大陆漂移教案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结构文章,懂得怎样组织行文的好处。

2.指导学生品味本文人格化腊梅所赋予的多重人格精神,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1.让学生把握文章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咏叹腊梅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生存,展示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魅力。

2.把握虚拟式作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铺陈式叙写的方法及作用,同时理解文章中“你”字的称谓转换及作用。

2.引导学生围绕腊梅的人格化精神,查找相关资料,深化对腊梅形象及其所包含内蕴的认识。

【教学方法】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比较阅读、听说读写结合等手段,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开心学习的同时,高效率的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朗读课文,疏通文字,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广泛查询有关赞梅的诗文、故事、音乐、歌曲。

三、查找作者赵丽宏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以上的三个预习作业,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准备在上课的时候全班进行交流。

)四、运用网络查找腊梅的图片、梅花的有关知识。

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梅花的相关知识、作者及其作品等学生查询的结果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出示两首颂梅诗,把它们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包括粗读、细读、重点品读,从而整理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一、课文导入用王安石的《咏梅》导入课文: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同学们,你们读到过这首诗吗,你们能理解王安石这首诗的含义吗?解析:这首诗以梅比喻人的高洁、刚毅的品格。

那墙角边的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放出洁白的花朵。

远看就知道不是雪,因为有阵阵清幽的花香飘过来。

突出了梅花的耐寒、高洁和清香。

的确,梅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所吟诵的对象,梅花也往往作为人自身高洁、刚毅的品格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赵丽宏笔下的梅花,他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赞颂梅花的呢?二、作家作品简介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区。

2022年 《拓展阅读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赵丽宏》优秀教案

2022年 《拓展阅读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赵丽宏》优秀教案

假设你想做一株腊梅赵丽宏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你的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

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枯槁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竞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

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吼叫、滴水成冰。

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

假设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

你呢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

假设,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我默默地凝视着书桌上那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我。

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答复我了。

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假设你想做一株腊梅,假设你乐意成为我们家属中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

你能么?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吼叫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假设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

你能么?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的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

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

为了在万物肃杀时你的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的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么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品位本文人格化腊梅所赋予的人格多重精神,理解作者解读腊梅生命过程所运用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和蕴含的现代审美情趣。

二、认识本文在表现主旨时运用的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理解这样结构文章、组织行文的好处。

三、能以一个特定的人格化的物象,尝试运用其中的写法。

[教学重点]一、本文人格化物象——腊梅的人格精神的内容。

二、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等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以现代社会价值取向观照腊梅的新人格精神——痛苦中孕育美;敢于展示多重人格精神面貌,体验不同社会角色,认识社会角色特征等。

[教学过程]一、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1、关于腊梅及其传统人文精神2、关于腊梅的诗文作品3、关于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二、师生读文品诗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诗情、诗味。

作为一篇诗性散文,浓郁的诗情、诗味是其突出特征。

教师示X指导朗读,学生在熟读准备的基础上朗读。

三、学生讲述、分析,教师点评、归纳1、关于腊梅及其传统人文精神2、朗读、背诵关于腊梅的诗文作品摘要3、简述关于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材料四、内容理解1、南方的朋友为什么想做一株腊梅?因为形的高雅和香的清幽使我的南方朋友萌发了做一株腊梅的想法〔分析讨论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细细品味:如抓住两个“竟〞等关键字、词体会欲褒先贬、先抑后扬的艺术特色;抓住“在飞,在飘,在流动〞等词语,体会诗一般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热烈的赞“梅〞之情。

〕2、腊梅有哪些独特的“风骨和气节〞?坚忍、顽强;有牺牲精神;能耐得寂寞。

〔分析讨论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细细品味:如“北风〞“冰雪〞写出梅之所处时令之“寒〞;“空旷寂寥〞、“无数生命〞“躲避〞写出梅之所处环境之“孤〞;“呼啸肆虐〞、“封冻〞“一切〞写出梅之所遇考验之“苦〞。

“寒冷〞、“孤寂〞、“凄苦〞的处境更能烘托出腊梅的坚忍、顽强的“风骨和气节〞,高洁、幽香的品格。

〕3、做腊梅的幸与不幸是什么?揭示:不幸幸严寒相逼〔寒风摇撼、严霜包裹、飞雪覆盖〕意志顽强、品格刚毅、斗志饱满刀斧相加受人注目观赏、顶礼膜拜孤独相侵傲骨中有谦逊、沉默在有热情、心胸豁达4、文章揭示的哲理提示:〔1〕、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于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

2024年《腊梅》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腊梅》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腊梅》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腊梅》。

(2)理解诗歌《腊梅》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腊梅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腊梅》的韵律、意象等特点。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腊梅》。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难点:1. 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等特点。

2.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腊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腊梅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腊梅的了解,教师总结。

2. 学习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腊梅》,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难字词。

(3)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 品析诗歌(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等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腊梅》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朗读诗歌《腊梅》,教师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其他诗歌中运用类似修辞手法的句子。

3. 实践运用(1)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腊梅为主题的诗歌。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腊梅》,并背诵给家人听。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王秀鹏教学目标:1、品尝腊梅所给予的多重人格精神;2、理解生命的意义。

3、熟悉本文在表现主旨时运用的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

教学重点:熟悉本文在表现主旨时运用的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

教学难点:通过咏梅来表达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理解。

课时支配:一教时教学方法:以老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纳多媒体课件、拓展延长等结合等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二、品读课文其次部分(借腊梅表达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一)第一层次(4-8):任何欢快和美都源自苦痛,都经受了殊死的拼搏--凌霜傲雪的坚忍和坚韧;其次层次:(9-10)奉献和赐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悄悄奉献的孤独和牺牲;第三层次:(11-14)必需忍受孤独,必需习惯于长期地被人们忘却--大义凛然的风骨和气节;(二)重点品读,把握主旨:生命的意义!1、南方的朋友为什么想做一株腊梅?提问并明确:由于形的高雅和香的清幽。

2、是如何看待这一想法的?提问并明确:南方的朋友“注视”腊梅,为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而沉醉,萌发了做一株腊梅的愿望。

然而“注视”腊梅却想到了腊梅它独特的“风骨和气节”。

3、腊梅有哪些独特的“风骨和气节”?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又是怎样?提问并明确:坚忍坚韧;任何欢快和美都源自苦痛,都经受了殊死搏斗。

牺牲精神;奉献和赐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忍受孤独;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

4、分析在咏梅、赞梅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1)运用铺陈(2)实行虚拟(3)转换称谓5、怎样理解腊梅的“生命意义”?提问并明确:6、为什么课题要叫做“假如你想做一枝腊梅”?提问并明确:7、同学争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详细含义和引申的含义:老师明确:8、拓展延长,加深并巩固同学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飞蛾的苦痛经受》蕴含怎样的哲理?并引导同学通过各种方式查询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事例。

制作腊梅教案中班科学

制作腊梅教案中班科学

制作腊梅教案中班科学一、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腊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能够观察腊梅的花朵、叶子和果实。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腊梅的特点。

4. 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腊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腊梅的花朵、叶子和果实。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观察和描述腊梅的特点。

2. 学生动手制作腊梅模型。

四、教学准备。

1. 腊梅图片和实物。

2. 制作腊梅模型所需的材料,纸板、颜料、毛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腊梅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腊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对腊梅产生兴趣。

2. 播放视频。

播放关于腊梅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腊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 观察实物。

让学生观察腊梅的花朵、叶子和果实,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腊梅的特点。

4. 制作腊梅模型。

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腊梅模型的步骤,并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学生可以用纸板剪出腊梅的形状,用颜料和毛笔涂上颜色,然后用胶水将各个部分粘贴在一起,制作成腊梅模型。

5. 展示和分享。

学生完成腊梅模型后,可以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六、教学延伸。

1. 腊梅的用途,让学生了解腊梅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2. 腊梅的传说,让学生了解腊梅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义和故事。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腊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自然界的好奇和热爱。

八、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周围的植物,找出其中的腊梅并做简单的记录和描述。

以上就是制作腊梅教案中班科学的教学内容,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2 教案教
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品味本文人格化腊梅所赋予的多重人格精神,理解作者解读腊梅生命过程所运用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与蕴含的现代审美情趣。

2.认识本文在表现主旨时所运用的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

[教学设想]
1.布置课前语系,学生收集有关“梅”的古诗文,体会古人吟咏的是梅的那些品格以及对梅所寄寓的情感。

2.通过对文章的诵读以及一些具体语句的品味,加以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体会本文人格化腊梅索赋予的多重人格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检查预习,交流古诗文
2.引入课文
二.问题探讨
1.文章如何引入话题?
明确:南方的朋友想做一株腊梅。

“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2.作者如何看待这一想法呢?
明确:“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


3.从全文看,文中展现了对腊梅生命意义怎样的理解?
明确:生命的意义在于坚忍顽强地对抗苦难;在于牺牲和奉献;在于耐得住寂寞。

4.文中用到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主旨?
明确:
(1)铺陈
铺陈是运用浓墨重彩对描写对象进行渲染、呈示、讴歌等,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

例:“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一段,用两个“当”,三个“一任”这些比较整齐的语句来表现腊梅所面对的环境的严酷,腊梅岿然不动、恬然自安的气度,由此揭示
腊梅举止所蕴含的一个道理: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拼搏。

(2)虚拟写法
虚拟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即虚设一个文学情景或对象以便于作者展示胸襟、豁显主旨。

例:文中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3)称谓转换
首先,文中1、4、7、9、11、13、15小节中的爹第二人称的亲切发问,使全文充满了对话的气氛。

而几个“你”在文中有不同的指代对象。

还有例如“我”、“我们”“你们”等称谓(具体语句略)的转换,使表达更为曲折,更耐人咀嚼。

三.总结
毫无疑问,课文是在借腊梅之口来探讨人的品格问题的,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说,本文用动情的委婉的方式告诉我们:假如你想做一个真正的人,你就必须坚忍顽强,必须勇于牺牲奉献,必须能面对那充满悲凉的寂寞。

[布置作业]
学习完了本文,如果我也问各位同学:下一辈子如果要变成一种花卉的话,你想变成什么呢?请以《假如我想做……》(填入任意一种花卉名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

要求:查阅资料,适当了解一些花卉的特点和传统象征意义。

南洋模范中学马依茵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