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材教法分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材教法分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78eb1cca1c7aa00b52acbf0.png)
建议: 重
点
开
发 利 用
◇课堂探究:(1)如果你支持第一种观点,除了陈述你的理由外,还请你思考: ①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什么样的流行文化作品; ②年轻人追“潮”有哪些原因; ③历史上存在过的流行文化作品,它们后来的命运如何。 ◇探究提示: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港台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日本动漫、韩 剧、崇拜明星、歌星等。年轻人追“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赶时髦,有的 羡慕明星的生活方式,也有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以明星为榜样进行自 我塑造,等等。历史上存在过的流行文化作品,留下来的并不多,它们后来大多 被人们遗忘了,因此,流行的未必是长久的。 ◇课堂探究:(2)如果你支持第二种观点,除了陈述你的理外外,还请你思考: ①经典文化作品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②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作品是否过时了; ③现在的流行作品能否成为经典。 ◇探究提示:经典文化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经过了时间老人筛选过 后能留下来的东西,如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对于今天的青年 来说经典文化并不过时,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现在流行 的作品有的能成为经典,有的犹如过往的烟云。 ◇课堂探究:(3)如果你对以上两种观点都不赞成,可否就流行文化作品与经 典文化作品的意义阐述自己的见解? ◇探究提示: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流行文化往往形成时 尚,而经典文化也并不是曲高和寡的,经典代表着高层次的文化。流行文化有着 容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它快速、直接,极易导致人们感官的刺激,形成兴奋点, 流行文化主要由年轻人倡导、推动、消费,有激情。经典文化像贮存了多年的美 酒一样醇厚,经典唯美,有着高贵的气质,经典文化使人回味无穷。有时候流行 文化也就是经典文化。
知识结构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文化建设
2019届全国通用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讲义新人教版必修
![2019届全国通用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讲义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e3142e0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3.png)
的重要性,答案为 C 项;A、B、D 三项与题目指向不符。 答案:C
3.(2018·葫芦岛模拟)说家史、晒家书、写家训、谈家风、议
家规……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千千万万
个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
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环境影响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 ②家风建设是社会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政府和企业之所以重视“文化车间”建设,是因为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 动,优秀的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 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④符合题意;人们的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但不是源自物质载体,文化是人类社会 实践的产物,③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 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车间”建设不会直接影响 企业经济效益,②说法错误。 答案:B
考情归纳
近几年高考对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多以选择题的 形式考查,通常以地方性素材、时政性突出的文化 热点等 为背景,要求分析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难度一般。复习时 要分别准确理解文化影响人的两个特点、两个表现。
试模拟——考点通关
1.(2018·福建六校联考)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 5 月 8 日订 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人与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基点一线串 考点四层研
热点二面观 题点三维练
基点一线串
构建知识体系 串记主干知识
考点四层研
考点各个击破 认知步步高升
考点 1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考点剖析及复习对策课件 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考点剖析及复习对策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19b15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4e.png)
“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与“材料是怎样体现 有关道理的”,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不同。 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 “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所给材料如果只体 现单一角度道理,回答时把道理说出来就行 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多角度的复杂 材料问“体现了什么道理”,通常要求在回 答所体现的有关道理时也要结合对应的材料 作简要说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的” 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体现的有关道理与相应 材料结合起来回答,而不能离开材料简单罗 列道理。
碍社会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
相 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 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
互 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 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
交 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 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
融 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 展,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
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 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
2010年参考试卷
41.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 参考试卷对当年高考的相 《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关内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说明A企业注重企业文化 有一定的相似度;但不能 建设为什么能产生积极的 机械地看待。
“体现说明型”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什么道理”、“对….加以分析说明”“怎样 体现”、“如何体现”等
实践
(一)文化生活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略)
特点:⑴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⑵从文 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看,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社 会实践的产物。⑶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 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 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久暂。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课件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4bbd0e6edb6f1aff001f90.png)
材料四说明了:华人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 世界,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材料五说明了: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材料六说明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赢得了世界许 多国家的尊重和重视。
中国文化为何能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请 谈谈你的理解!
原因: 1、经济实力的带动; 2、综合国力的增强; 3、国家形象的改善; 4、民族文化的魅力; 5、文化创新的活力; 总之,中国的文化在于经济、政治的交融中不断发展,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
为什么要提高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4)文化霸权主义的存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 务更加艰巨; (5)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 重要精神武器; (6)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7)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8)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 智力支持。
2.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决策越来越民 主化和科学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越来越广泛、 多样和直接。如人大立法向市民征求意见等。 这表明 A.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迅速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由文化发 展决定的 C.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公民的文 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快文化创新, 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决反对文化 霸权主义。
1.之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诚实 信用教育,是因为 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 智力支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④文化塑造人生 ⑤文化影响是消极的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高二《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高二《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https://img.taocdn.com/s3/m/c2ed10787e21af45b307a8bf.png)
(1)传 统 习 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中 华 民 族 的 四 大 传 统 节 日
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 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 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 传统节日。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 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 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 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 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 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 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 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 “中秋”一词,始见于西周《周礼》, 但作为节日,它出现于宋代。按照我 国传统历法,农历八月为秋季之中, 故曰“仲秋”,这里的“仲”即为居 中之意。八月十五,即居秋季之中, 又居“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 节”或“仲秋节”。因为中秋节和月 亮有关,是日又要求合家团聚,故又 有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 月节、玩月节、女儿节、团圆节之称。 • 中秋节,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 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 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 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 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 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 节全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 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传统文化的继承
(国画、书法) (京剧)
(中医)
三大国粹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文 传统建筑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化继承 的表现 传统文艺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元霄节
2020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课时一感受文化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课时一感受文化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318375fbd64783e08122b35.png)
【解题探究】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2)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吗? (3)文化能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吗? 提示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 动、实践活动、思维方式。 (2)不能。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 为物质力量。 (3)不能,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 B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①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 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要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 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 陶的过程。
02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与表现】 【情境助学】
情景: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见面时使用的语言也有不同。中国人大 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儿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 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 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 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 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 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 知识梳理】 1.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想一想】 思维方式与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 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 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2框文化塑造人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2框文化塑造人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a216648aaea998fcd220e62.png)
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不是完全同步的? 提示: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消极被动 质提高所起的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关键在于个人能否把 供的条件和机会,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各种文化都可以塑造健全人格。请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 提示:以上观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文化从性质上分为 和腐朽、落后文化。只有先进的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才能 落后的文化和腐朽的文化只会导致人格缺失,甚至造成人格扭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更加主动地用先进的文化陶 格。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 _健__康__素__质_____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 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____不___同_____。
3.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__精__神__食__粮____ 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
做的理由有( B )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
[解析] 政府和企业开展“文化车间”建设,可以营造良好 富职工的精神世界,①④符合题意。“文化车间”建设有利于 化,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 说法错误。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非源自物质载体,③错误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___相__互__促__进___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 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 __全__面__发__展____。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__逐__步__提__高 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单元复习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单元复习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8ac18c0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3.png)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单元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不能准确把握文化的内涵、特点1.(2020福建三明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对叙利亚发起军事行动②2019年元宵节故宫被“点亮”,故宫文化再引全球关注③2019年7月1日起,降低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收费标准④2019年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广受好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1江苏扬州高二期中,)筷子,不仅仅是饭桌上的用餐工具,更是中华儿女情感的纽带。
一双筷子,承载了中国人千年不断的情感。
这体现了( )①文化包含着人们的情感、意志、审美、价值追求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行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易错点2 误以为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3.(2020山西晋城一中高二月考,)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
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教人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之书。
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易错点3 误以为文化对社会发展总是起促进作用4.(2021安徽皖北名校高二联考,)2020年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授牌仪式在长沙举行。
特色文旅小镇突出民族风情,拥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效应,对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截至2020年7月,湖南省共有20家特色文旅小镇。
评选特色文旅小镇的文化生活依据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繁荣③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保证经济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山西长治二中高二月考,改编,)《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清末传奇“女商圣”周莹,在遭遇家庭和家族事业的诸多变故和挫折时,逆境生存,将濒临倾覆的家族事业重振的奋斗故事。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2ac24f927284b73f342500c.png)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1.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2)个人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的。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3. 文化的力量:(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4.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5.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关系国家安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2792ef84254b35eefd346d.png)
必修3《文化生活》1、文化的社会作用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思维方式。
(3(4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求。
(为什么:世界各民族间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社会实践决定了文化是世界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文化是民族的。
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②人口迁徙③教育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答题模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3dd04aeba1aa8114431d9ae.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答题模板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二、尊重文化多样性1、为什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④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⑤文化既是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怎么办①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多种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文化传播)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③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化多样性)④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分,又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⑤坚持正确的原则,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高中人教版文化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高中人教版文化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1f4bdd71a8956bec0975e3e3.png)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概述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力量,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在《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作用,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
第二课主要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第一单元按照“从社会发展看文化”和“从人的发展看文化”两条主线,呈现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3.1.1体味文化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特点【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探究一:文化及其特点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重庆市经过多次研究提炼后将“登高涉远、负重自强”这八个字确定为城市精神的表述语;青岛将市民精神提炼为:“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济南市城市精神为:“诚信、创新、和谐”……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同经典为友,与圣贤为伴,与时代相融。
“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的活动在山东德州开展得有声有色。
广大青少年到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各类优秀图书,在诵读经典中汲取营养,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中华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和“美德少年”。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0e811360c22590103029ddb.png)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好本单元,你就会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感受文化,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主要内容】本单元阐述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统阐述了文化的产生和作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主要内容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
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三、课程标准: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单元导语: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
1.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2)个人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的。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3. 文化的力量: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4.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
5.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关系国家安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7.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8.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1)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9.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影响: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a.一般不是有形的,不是强制的。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不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结果。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注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4)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0.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