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代汉语得心得体会
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2013级行政管理二班
学号: 2013190602
姓名: 杨华杰
谈学习古代汉语得心得体会历时半学期得古代汉语课结束了,在听张教授讲解得过程中,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知识得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学习心得与体会。

于就是在结课之际,来谈谈自己得关于学习古汉语得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国就是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得文明古国,也就是世界上唯一文化始终传承得文明古国,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文化传承得重要载体——汉字。

从传说中得仓颉造字到考古发掘得斑驳甲骨文,再到历朝历代遒劲奇秀得书法艺术,无不散发着历经数千年洗礼得汉语言得神奇魅力。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得帮助我们去了解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学习古代汉语使我们更便捷得阅读古代优秀典籍,去聆听古圣先贤得教诲。

在《古代汉语教程》得第一页写着摘自《论语》得一句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告诉我们要广博得学习,更要有一个坚定得追求目标;好问又要多考虑当前得问题。

我想这也应就是做学问之道。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也读了十几年得书,读书容易,但确立一个坚定得目标,并为之坚持努力就是不容易得。

通过对古汉语得学习,我学到了好多知识。

古代汉语所研究得内容与对象就是非常广泛得。

从时间上瞧,在“五四”前得悠久得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得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即以有文字记载得历史来算,也有了三千多年。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具备一定得语言素质。

一个人得语言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第二层面: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第三层面: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

一个人得层次水平不同,也可以有不同得要求。

其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就是最基本得,也就是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该有比较明显进步得;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一般学生也应该有所提高,而对比较好得学生则应该有长足得进步。

至于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不但比较好得学生应该有一定得培养,优秀学生尤其应该着力开拓。

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就是学习中国语言得学生,应该对自己得母语—古代汉语有比较充分儿准确得了解,也就就是说,决不能满足于会熟练得说汉语,而应该就是掌握古代汉语内部得规律,了解古代汉语发展得趋势。

所以联系古代汉语学习,首先应该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进行有关得专业学习就是绝对达不到目得得。

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古代汉语得自觉意识。

第三,对其她学科得学习有积极得促进作用。

学好古代汉语对语言学概论等其她语言学课得帮助就是不言而喻得;对文学作品得欣赏、文学概论得学习也就是非常有用得。

比如掌握了一定得语音学知识与方法,对诗歌,特别就是古典诗词中得平仄、押韵可以理解得更加透彻。

又如掌握了修辞手法后,就会真正体会到文艺作品中得妙处。

第四,增强对各种语言现象得鉴别能力。

语言现象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得,语言素质得一个极为重要得方面,就就是能够对语言现象进行准确得分析,鉴别其正误。

学习古代汉语,当然应该首先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这三方面得知识,还要懂得一点古代文化常识。

这些一般教师都就是比较重视得,教材也有充分得介绍。

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必须知
道一些古汉语修辞常识。

不懂修辞,特别就是不了解古汉语特殊得修辞方式,古诗文中有些句子就可能读不懂,即使懂得大意,也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何况中学教材中还有些注释没有兼顾修辞,甚至在修辞上处理欠妥,造成理解上得歧误或费解。

下面就几种修辞手法来谈谈学习古代汉语得认识。

一、比兴。

“比兴”就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得概念。

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

一个意义就是指“发端”作用。

《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

”就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得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得联系,有时仅就是音韵上得联系。

《毛传》所说得“兴”,还有另一意义,就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得比喻。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她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得含义。

“比”便就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就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得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得情。

“兴”就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得表现手法。

《诗经》就是中国最古老得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就是用比兴得写法开头得。

其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这就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就是兴,又就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与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

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得理解带来很大得空间。

“比兴”本来包含“比”与“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与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

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得开头。

《诗经•卫风•氓》两章得开头即用了兴得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魏风•伐檀》内容就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得,诗得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

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得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得情调,又能引起下文得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得作用。

二、避讳。

《修辞学发凡》解释说:“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得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得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得,叫做避讳辞格。

”所谓避讳,通常有两种。

一种就是一般意义上得修辞格,通常也叫“讳饰”。

即说话时,遇有不良得连带意义,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得话间接地表述。

比如“死”,从古到今,人们用了很多种同义得说法来间接表述,而不直接说“死”。

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触龙在赵太后面前,称自己得死为“填沟壑”,称太后得死为“山陵崩”。

李密《陈情表》中用“慈父见背”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舅夺母志”来婉称母亲得改嫁。

在古人笔下,凡就是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得事物,也尽可能地采用讳饰得方法。

如生病说成“采薪之忧”(《孟子•公孙丑下》),意谓自己卧病在床,不能出门采伐柴薪。

上厕所被说成“更衣”。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课文《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中学语文中遇到得避讳,一般都就是“国讳”。

比如,秦以前得皇帝,都要在每年得第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得朝拜,并决定这一年得政事,所以阴历每年得第一个月,便称为“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出生在一月,便取名为“嬴政”。

嬴政当了皇帝以后,便改用同音得“正”来代替“政”,“政月”改称“正月”。

这还不彻底,后又改“正”得读音为“zhēng”,“正月”读成“征月”。

汉文帝名恒,因为“恒”与“常”同义,于就是改“恒山”为“常山”,改“姮娥”为“嫦娥”。

汉光武帝名刘秀,便把“秀才”改称为“茂才”。

鲁迅《阿Q正传》中称赵太爷得儿子赵秀才为“茂才先生”,其源盖出于此。

晋文帝名叫司马昭,“昭”字别人就不许用,于就是古代得王昭君改称为“王明君”(“昭”与“明”同义)。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明妃”就就是由此而来。

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得讳,“民”字改用“人”字。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杜牧《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两个“人”
均为“民”。

唐高宗叫李治,当时在行文中凡遇到“治”字都要改成“理”字(“治”与“理”同义)。

柳宗元《郭橐驼传》:“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学习古代汉语有六大环节,有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阅读、应用等。

其中前四项就是主要环节,后面两个就是补充环节。

通过预习可以使我们发现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发现妙处。

老师得讲课,往往包含着她对教材得理解与分析得心得体会,其中有不少东西就是教材中没有得,对学生来讲,这些也就是相当宝贵得。

所以听课时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听课笔记。

课后复习这就是一个不可或缺得重要环节。

复习就是一个整理、归纳、补充、提高得过程,也就是一个强化记忆得过程。

通过做大量得作业,可以用来巩固所学到得知识与方法。

因为古代汉语就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都非常强得课程。

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效果一定不会太好。

所以只有通过大量练习达到实践得目得。

文言就是几千年历史文化得积淀,而白话总共还不到100年,这就是多么鲜明得对照啊。

因此,我们可以说,纯粹、典雅得汉语语感,其根源就在于文言。

文言就是白话得奠基石。

上个世纪前期,我国文坛“星光”璀璨,大师辈出,如鲁迅、胡适、梁实秋、闻一多、老舍、巴金等,都堪称楷模,这些人在我们算来,如数家珍,意趣不减。

她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她们风流儒雅,气质非凡,与其说她们就是提倡白话文得文学大师,不如称其为熟谙文言得先贤圣人。

可时光骤转,到了上世纪后期中国文坛却“风流尽去”,“黯然失色”,再也没有大师群体涌现,即便就是仅有得几为大师,却也就是前期出生得,留给我们得,也只有无尽得哀思。

积攒了千年得瑰宝,顷刻间就被全盘否定了,其结果就是可想而知得。

苏轼曾有言“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信息量巨大而且便捷得当今社会,我们应尽力去读书,去读代表着传统文化得古代经典。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得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得受到知识得影响,让书卷气来点缀生活得色彩。

学习古汉语,就是一件值得做得事情,也许我们不就是专门去搞古汉语得研究,但就是它提升得不只就是我们得单纯得语言知识,还有阅历与能力。

古代汉语还有许多我们要探索得地方,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兴趣就是做学问最重要得动力,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得事情。

在学习古汉语课得过程中,虽然学得不深,但得确很受用,就像老师给了您一把钥匙,然后,剩下得就靠您自己去探索了。

只有有了较深得古代汉语文化底蕴,我们才能够更好得去消化吸收我们中华民族得古老文明,才能更好保护我们优秀得民族文化,才会让我们拥有更较强得专业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