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及其作用效果》备课模板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案

初三物理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案
生活中我们常提到力,你所知道力的种类有哪些?请口述:
(二)探究问题一、
(三)一、力是什么
(1)①人推车②推土机推土③人提水④拖拉机犁地
(2)问题:①上述素材中是否存在力的作用?
②上述各事例中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换言之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③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发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几个物体?
力的大小:用脚踢球,用力与不用力
力的方向:推门与拉门.
力的作用点:推门时,推A点与B点,效果有所不同.
老师做示意,学生练习.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画图时出现的问题.
知识梳理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知道了力,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物体的,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在画力的示意图的时候应注意————————————————————。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案
学科初三物理编号主备人执讲人时间审核人授课班级课型 Nhomakorabea新授
课时安排
第1课时,共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
环节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课堂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分钟)
(二)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动脑思考并理解掌握本节知识
(三)巩固练习
拓展知识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在掌握例题的基础上,会举一反三,实际应用。(10分钟)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教案:力及其作用效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力的概念,明确力的作用效果。

b.掌握力的计量单位。

c.能够描述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如推、拉、牵引等。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b.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c.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物体与力的关系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学习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b.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b.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入问题:“你是怎么能够把重物推动的?”b.讨论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c.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力的作用效果。

2.概念讲解(10分钟)a.通过展示多张图片,解释力的概念,并强调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讲解力的计量单位:“牛顿”。

c.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加速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实验探究(15分钟)a.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准备一块木板和一些砖头。

b.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将木板移动,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c.引导学生思考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如力小于摩擦力时物体静止,力大于摩擦力时物体运动。

4.作用效果的描述(15分钟)a.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b.提示学生除了推和拉,还有什么其他的力的作用效果。

c.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不同方向对物体的影响。

5.小组合作(15分钟)a.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

b.要求学生描述这种力的作用效果是如何产生的,需要用到哪些力。

c.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互相讨论并形成结论。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及其作用效果》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及其作用效果》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与协作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另一个亮点。通过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等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之间的成果分享和交流,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4.实践性强,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演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生活化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的最大亮点之一是生活化的情景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亲切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力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方式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还能增强他们对物理学科实用性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培养探究能力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相关知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力的基本概念、作用原理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从问题中发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相关知识。针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等方面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4.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如测量、记录、分析数据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及其作用效果-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及分类;2.了解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3.能够画出力的作用图,并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重点1.掌握力的分类及概念;2.掌握力的作用效果;3.能够解析力的作用图,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难点1.理解力的作用效果;2.能够解析力的作用图,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课题:当你拿着一个小球的时候,你是如何保持它静止的?当你想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时,你是如何做到的?引导学生思考,了解物体静止或运动的原因。

理论讲解1.力的概念及分类力是用来描述物体相互作用的概念,是一种向量量。

力的分类:弹力、引力、摩擦力、浮力。

2.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有以下三种情况:•使物体静止;•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作用图力的作用图又称受力图,它是用箭头表示力大小和方向的图形。

对于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可用运动图表示,运动图位于作用图下端。

实验探究1.探究弹力实验步骤:•在桌面上放一个弹簧袋,用手按下它,记录下弹簧袋按压前和按压后的长度;•将弹簧袋沿一侧贴近一硬平面,并将另一侧加上适当的重物;•记录下弹簧袋加上重物后的长度。

通过实验,了解弹力的概念及特性。

2.探究摩擦力实验步骤:•同一小车放置在不同表面上(如丝绸和毛毯),人为施加相同的力,记录下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行进的距离。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特性。

习题训练1.一根长10cm的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系一重物,令弹簧伸长2cm,此时弹簧的伸长力是多少?答案:弹力=伸长量×劲度系数,所以弹力为0.2牛。

2.在水中用手挑水比用盆提水感觉轻松,这是因为:A. 水的比重较小;B. 盆太重;C. 使用浮力。

答案:使用浮力。

课堂总结本课学习了力及其作用效果,了解了力的分类及概念,掌握了力对物体的作用及作用图的画法。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了对力的认识。

课堂作业1.记述弹力和摩擦力的特性及作用效果。

初中物理满分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满分教案范文

教案题目: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基本性质,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力的作用效果3. 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2.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力的基本性质。

(2)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拉扯弹簧、推动小车等,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实验探究(1)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2)实验操作:每组选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数据记录与分析:各组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关系。

4. 总结与评价(1)师生共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及其与力的关系。

(2)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分析能力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5. 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巩固力的作用效果的知识。

(2)拓展作业: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效果》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效果》教案、教学设计

《力的作用效果》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难点】理解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力相关内容,学生回答力的概念、符号、单位。

教师引出课题--力的作用效果。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的变化。

教师PPT播放图片:图中弓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小组根据上述例子概括得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并谈谈感受。

教师总结,并过渡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播放两段小视频: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环节三:巩固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复习了力的概念、符号、单位;通过实验及生活实例得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力的运动状态。

环节四:作业设计练一练:课后问题与练习题1。

想一想: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五、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及其作用效果》 说课稿

《力及其作用效果》 说课稿

《力及其作用效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力及其作用效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力及其作用效果》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后续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力有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无处不在。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力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作用效果还没有系统的了解。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理解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力的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力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生活中力的应用的了解,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理解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单位和作用效果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老师备课教案模板初中

物理老师备课教案模板初中

教案名称:初中物理《力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计量单位,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让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生活中的力的现象: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力的现象,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力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力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力的计量单位和作用效果的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力的计量单位,让学生掌握牛顿(N)的定义。

2. 教师讲解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了解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作用效果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生活中的力的现象的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拉力、压力、摩擦力等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2. 教师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馈。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力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作用效果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分析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力学备课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力学备课教案模板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力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篇初中物理力学备课教案模板,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能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2)掌握力的三要素,理解力的作用效果;(3)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作用;(4)能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学会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三要素(1)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接触力(1)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物体产生的力;(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3. 非接触力(1)磁力:磁体对磁性物质的作用力;(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三要素;(2)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的概念及作用;(3)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计算。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2. 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三要素、作用效果等基本知识;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计算方法;4.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2. 讲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 讲解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4. 讲解非接触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5.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6. 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7. 课堂练习: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初中物理教案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初中物理教案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三部分内容构成,在“力”的部分,教材引出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材引导学生经历感知力、描述力和分析力的认识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

1.感知力。

教材设计了本章的章首图雄伟的“长征”火箭将“神舟”8号送入浩瀚的太空。

通过科技的发展进步让学生感知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

接着教材引用了人拉车、推土机推土、磁铁吸引铁钉的实例,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归纳、概括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教材还通过描述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两个方面去认识力。

2.描述力。

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得出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3.分析力。

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常见事例和实验,发现个实例都涉及两个物体,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至此,学生对力的概念有了一个较为初步、较完整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出现在八年级下册第1节课,学生已经有了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基础,已经初步了解了物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学习规律。

在此之前,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仅限于质量和密度,学生在生活中对力学知识有着很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多是零碎的、肤浅的。

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物理学的基础,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需要让学生在形成力的概念的过程中经历感知、描述、分析等测量过程,以达到逐步认识、深化的目的。

力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学生当前对力既“熟悉”又“陌生”。

其中的“熟悉”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与力相关的词语,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

“陌生”则是强调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内涵和科学的介定,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也缺乏对力的相互性的认识,所以教学从“熟悉”入手,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逐步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引进科学的力世界,把“陌生”变为科学意义的“熟悉”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生活事例、进行实验,归纳、概括出什么是力;能说出实例和实验中力的作用效果,通过作用效果感知力;2.通过观察分析实例,能说出力的三要素。

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力的作用与效果

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力的作用与效果

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力的作用与效果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理解力是促使物体运动或形状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力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力的定义和分类。

2. 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力的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课件、实验装置及相关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如笔、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力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和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及其运动状态,让学生讨论是什么原因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形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力的作用。

二、概念讲解(约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解释力是促使物体运动或形状发生变化的原因。

2. 教师讲解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等,并给予实例说明。

三、力的作用和效果(约25分钟)1. 教师利用课件和实物,展示不同的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力引起的物体移动、静止、变形等现象,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进行说明。

四、力的计算和应用(约2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计算力的大小:F = m × a,其中 F 表示力的大小,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运用力的计算公式解决力的问题。

五、实验探究(约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进一步加深对力的理解和认识。

六、小结(约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和解决力的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力相关的习题。

2. 根据生活实例,描述并解释力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对力的作用和效果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引入、概念讲解、实验探究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他们对物理科目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新版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新版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1.知识与技能:➢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掌握力的三要素➢掌握力的图示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具】演示:两根弹簧、磁铁、小钢球、斜面【教材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内涵。

2. 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道具(如弹簧、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力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解释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演示力的作用效果:通过道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5.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力的应用实例。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及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a)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b) 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着重检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能力。

c) 审阅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b) 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知。

c) 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力的单位: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力的计量方法。

2. 生活中的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力的应用,如体育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程机械的力的作用等。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了解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现象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教案。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小车、橡皮筋等。

3. 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呢?2. 探究力的概念(1)讲解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例子,如拉力、压力等。

3. 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1)实验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展示力的作用效果。

(2)实验2:吹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实验3:小车滑行实验,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员投掷实心球、汽车刹车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2)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课后习题:巩固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知识。

(2)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板书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板书

教案名称: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生活中力的作用实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相关章节。

2. PPT课件。

3.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木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学生讨论力的定义,教师总结并板书力的概念。

二、探究力的基本性质(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体会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性质,板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力的作用效果(15分钟)1. 教师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学生分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力的作用效果(形变、运动状态改变)。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给出生活中力的作用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并板书实例分析结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力的概念、基本性质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力的概念、基本性质和作用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基本性质和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作用效果》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作用效果》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定期进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2.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
-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结合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力的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分类(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以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结合课本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解释力的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
2.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物体形状的改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及其规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第一章:力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如箭头表示法。

1.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表示方法:箭头表示法,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学生练习用箭头表示法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二章:力的作用效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点的概念。

2.2 教学内容: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哪个点上。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力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过程。

学生练习确定力的作用点,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知道如何求解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3.2 教学内容: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力是指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力的分解:一个力的分力是指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通过图示或实验让学生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学生练习求解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使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存在相对滑动或试图相对滑动。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阻止物体滑动或使物体加速。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实际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现象,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第五章:重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产生和作用效果。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模板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2. 力的三要素3. 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2. 难点:力的三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运用实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1.2 学生分享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实例。

2. 探究力的作用效果2.1 教师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2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力的作用效果。

2.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3. 了解力的三要素3.1 教师介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4. 实例分析4.1 教师提出实例,让学生分析力的三要素在实例中的作用。

4.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力的三要素如何影响作用效果。

4.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6.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评价1. 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并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什么是施力物体?什么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能产生 力吗? 2、人推车时,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3、人用手拍桌子时,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说说 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二、力的作用效果
【反馈领学】 1、1)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变为静止。 2)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开始运动。 3)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快慢发生改变。 4)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5)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3、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
课堂教学案
主备人
课题
力及其作用效果
案序
知识和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 知 道 力 的 三 要 素 , 能 用 示 意 图 表 示 力
课型
审核人
过程和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培养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3 页到第 4 页内容,力的作用效
果:力
使运动的物体
, 使静止的
(2)用 50N 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
物体 ,也
使物体速度的


生改变;还可书设计
2、请同学们根据在电视中我们看到的足球比赛场面,小组
讨论后说一下运动员在做不同动作时对球的作用效果是
什么?
课后反思:
个用过力的例子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力,那么力作 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力及 其作用效果。
2)力还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不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并不相同,比如 踢足球时,用力大,可以把球踢得远,用力小,可以 把球踢得近
【合作互学】 通过以上实验及同学所举的例子,我们发现力发生在物 体和物体之间,请同学们看课本,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课前预设
【情景自学】
【展点激学】
课前预设
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举重运动员在用力举杠铃;学生在用 力拔河;足球运动员在用力踢球;运动员在拉弹簧练臂力), 这些场景你经历过吗?你见过吗?你觉得运动员用力了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哪些地方你用到力?你能举几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包括使物体由静止 变运动或由运动变静止;运动方向的改变及速度大小 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