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阅读训练之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及答案(共5篇)
篇一: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含答案1、幸福没有榜样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
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
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
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
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
求即往往不得”。
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
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
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
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
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
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
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
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练习
(一)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
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
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
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
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
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
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
”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
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进发出创造的火花。
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
“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
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9篇)
议论文阅读(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已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了;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下面对文段中心论点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B.人若能安贫,虽失意不苦。
C.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2.文段运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3分)3.第一自然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3分)4.你赞同作者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分)议论文阅读(2)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训练(最新)-(1)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训练不要空喊读书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
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
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
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
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
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
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
梦见一林,花如锦绣。
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
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的缘故.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
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
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
九年级阅读训练之议论文阅读
九年级阅读训练之议论文阅读(一)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
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
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
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
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说的有些过头了。
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
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
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提高,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
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1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要使读书成为纯粹一件风雅乐事,就应当是没有任何功利的、优雅而闲适的读书。
B.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是当今许多人读书的真正原因。
C.作者同意黄山谷的观点,认为读书可以摆脱俗气,使人优雅,。
D.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提高我们的认识,开阔我们的视野。
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成功的秘诀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
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
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
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
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
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
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
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
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
初三年课外阅读训练(议论文
初三年课外阅读训练(议论文)班级座号姓名(一)论求知(节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①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还都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
②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一样。
③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以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
④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
⑤缺乏分析判断能力的人,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
⑥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而已等等。
⑦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治疗。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论述了什么见解主张?作者为了证明观点,举了哪些事实?2.概括第二段文字的段意。
3.第二段共7句话,分析第1句的作用。
4.把第二段文字分作三层,并写出层意。
(二)学贵有疑①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
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疑问,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②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学者,名叫戴震。
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家。
③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
_________;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④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如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
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决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动掉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
没有大量丰富的资料,达尔文决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换个角度看问题⑴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
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
后来老板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
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
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⑵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⑶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甲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
有些同志坚持乙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
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
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
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发挥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对它们避而远之。
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
⑷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
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培厚创新的土壤》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培厚创新的土壤》含答案培厚创新的土壤①如果把科技创新的过程比作“发现之旅”,那么对于颠覆性创新而言,探寻的就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②与渐进式、累积性创新不同,颠覆性创新需要彻底的突破,往往体现为突破常规思维的异想天开、跳出传统模式的另辟蹊径、超越既有领域的开疆拓土。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西方近代的蒸汽机技术和电气技术,都可谓“从0到1”的创新。
这样的创新,不仅改变了生产生活模式,甚至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其意义和影响都是颠覆性的。
③然而,颠覆性创新的“非常规”特性,使其在刚刚出现时难以被理解和认可。
新事物从“遭冷遇”到“受热捧”,往往存在一定延迟,而颠覆性创新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创新很多时候九死一生,颠覆性创新作为“创新的顶峰”,成功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既面临外界的压力,又存在失败的风险,进行颠覆性创新的挑战之大、困难之大,不难想象。
进而言之,要想推动颠覆性创新,就必须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④鼓励创新,才有活力涌流。
近年来,我国频频向创新高地发起冲锋。
“天河”创造超算纪录,“墨子”领跑量子科技,“北斗”完成全球组网,5G赋能百业千行,华为在5G技术方面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它大胆地选择了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自主创新道路。
其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0%至15%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在过去的十年,华为共花费了3000亿美元在科研上面,才使华为在半导体方面实现对美国封锁的突围。
我们已在一些前沿领域领先发展,无法再靠追随获取进步、谋求突破。
惟有以自主创新能力为依托,以关键核心技术为指向,着力培厚科技创新“金种子”的成长土壤,方能收获更多“硬核产品”,从而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⑤一项颠覆性的新理论、新技术,在刚刚问世的时候往往不被看好。
但恰是此类项目,最需要政策的帮扶,最渴望得到“第一桶金”的支持。
否则,非凡的创意就可能被磨去棱角,甚至干涸枯竭。
这就要求破除观念藩篱和制度障碍,完善“非共识”项目的遴选资助机制,让有志于颠覆性创新的研究者获得足够的“风险投资”,不用为缺少支持而发愁、不用为暂时出不了成果而焦虑。
初三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初三议论文阅读及答案初三议论文阅读1:《人的价值》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
其实不然。
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
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
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
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
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
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
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
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
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初三议论文阅读习题10.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含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5题。
(10分)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
在国际上, 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可以说, 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能力。
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
可以说,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就是他的阅读史。
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 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 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
无论是一个人, 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 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
共读共写, 一起交流, 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 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 这样的文化共同体, 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
所以, 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 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 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
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 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对于个体来说, 阅读是学习的工具, 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
对于国家民族来说, 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 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 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发现, 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 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 整体素质就越高, 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
阅读需要专注, 在知识积累之外, 也是一种精神修行。
通过阅读感受书香, 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 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 从而增加幸福感。
书香的涵养, 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 让喧嚣的沉静下来, 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议论文试题及答案初三
议论文试题及答案初三
一、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线上教育以其便捷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然而,线上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学生在缺乏面对面互动的情况下,可能会感到孤独和缺乏动力;教师难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教学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1. 根据材料一,线上教育的优势有哪些?
A. 便捷性
B. 灵活性
C. 个性化
D. 以上都是
2. 材料二中提到线上教育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A. 学生感到孤独和缺乏动力
B. 教师难以实时监控学习进度和效果
C. 教学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D. 以上都是
3. 线上教育的便捷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学习时间的自由选择
B. 学习地点的不受限制
C. 学习资源的丰富多样
D. 以上都是
4. 为什么说线上教育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A.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
B.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C. 学习平台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
D. 以上都是
5. 针对材料二中提到的挑战,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线上教育的效果?
A. 增加线上互动和讨论的机会
B. 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进度的实时监控
C. 定期组织线上或线下的学习评估和反馈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D
2. D
3. D
4. D
5. D。
中考语文阅读议论文5篇
中考语文阅读议论文5篇中考语文阅读议论文(篇1)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你走后我变乖了。
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
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小朋友如何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
每次我总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
您在世的时候如何也没方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期待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
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状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了解,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
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
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
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小朋友越看越像她妈呀。
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小朋友的味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
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
妈,我多想您能看到。
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
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
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了解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
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
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便会了解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12分)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范周①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社会群体历经漫长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代表性符号,是其思维方式、信仰风俗、审美情趣和民族情感等的凝练表达。
保护好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就是保护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②在当前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下,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首先需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达40个,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此巨量的文化符号,只有在为人认识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③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更需要做好转化和传播。
民族文化符号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下与未来的,其背后不仅具有可融入时代发展的精神价值,还可以通过创新性转化发挥出一定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大受市场欢迎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就是明证。
另外,相对于文化遗产本体的不可移动性,符号化的文化不仅易于为人理解,更易于传播,有助于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和与域外文明的交流。
④古人往往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提并论,这是对文化和旅游融合最为朴素贴切的注解。
人们常常在旅途中与民族文化符号不期而遇,但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使其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仍是需要思考的命题。
⑤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首先要守住安全红线,强化保护为先的理念。
所谓“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并不是要厚古薄今,而是强调要尊重史实,加强保护。
就文化遗产地旅游而言,必须杜绝生态环境过载,制造伪文物、假遗址,“重开发、轻保护”等错误行为。
我们不仅要严格保存和维护空间维度上的文化遗迹,更要保证民族文化符号的原真性,避免一切以商业效益为出发点的误读、曲解和盲目的旅游开发行为。
⑥加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保护,还要积极寻求其与文化旅游市场的链接点,将其打造成城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名片。
初三 议 论 文 阅 读 专 项 训 练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一)班级:姓名: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独立思考应成青年品质①“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
”②这是一句德国谚语,不是普遍真理,然而它却指出了值得注意的问题倾向。
历史上有些重大错误,就是这两种倾向造成的。
青年人满怀希望,向往未来,进取心强,求知心切。
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说,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这些优点是极可宝贵的。
不过,由于经验不足,思虑不周,上当受骗者,也大有人在。
因此,自觉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是一件大事。
③从历史上看,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
④汉朝王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批判家。
他写的《论衡》,专门批判古书和传说中的错误立论有据,言之成理,表现出很高的才华。
他所以有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博览群书,贯通百家,独立思考。
⑤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有重要的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
”善于发问,才能不断激励自己深入思考。
⑥鲁迅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⑦可是,这不会影响专业学习吗?的确,我们的精力,主要应放在攻读专业上,从精于一开始,逐步扩大根据地而走向博。
然而这并不是说,学专业时其它的书一律不能看。
课外读的书多,接触面宽,了解的问题便多,于是就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
这样,知识之球,便越滚越大。
反之,不看课外书,知识面便窄;知识面窄,懂的东西就越少;懂得少,就越不想多看书,于是便陷入了恶性循环。
初中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议论文阅读(一)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➊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
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沐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绞带,玉树临风。
⑤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
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壁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
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
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第1题要善问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
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学问学问,学要肯问。
学常有疑;问则可解疑。
解其一疑,便长一智。
学既不可缺,问也不可少。
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于问,更不因怕..,问不因问题“浅易”而不屑失身分而耻于问,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
学习犯难不要急于问人。
要先问自己,后问人。
问己,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
问,要问得准,问得深,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从论证方式看,本文属于,从论证方法上看,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分层来论证的?作简要分析:3、从这篇文章的结构来看,它应属于()A、“横式”中的“总--分”式B、“横式”中的“总--分--总”式C、“纵式”中的“层层深入”式D、“纵式”中的“起承转合”式4、第3节中“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关键提示】此题训练与考查的重点是“能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通过训练了解一些论证方法,可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解题思路】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占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此外,在驳论中,还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推翻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上述几种论证和批驳方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1题1,要判断论证方式可从几个方面考虑:从题目,从文章的结构及作者的行文思路看,明确是立论。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九年级议论文阅读训练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九年级议论文阅读训练一、读书的“坎儿”①有大学生问2022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
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号召”别人读书。
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生命智慧的总结,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玫瑰,书籍则是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坚固的河床。
②从一般意义上讲,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
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工地的民工同样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日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适合读,一人独居的卧室一样适合读……因为读书没有太多的门槛,它才能作为一种全民的“健心运动”加以推广。
③不过,读书的无门槛是相对于书海里的普通游泳者而言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还真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
④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
人很难没有欲望,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
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
其实,这和尚并非特别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
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
欲望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履。
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作用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⑤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
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
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
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初三课外议论文阅读
课外议论文阅读训练(四)(一)春来正是读书时①古今中外,书作为人类的精神富矿受到人们极高的礼赞。
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称:“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形象地把书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不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而且也是人们成就事业的辅翼。
然而,近年来,市场经济大潮波及校园,一些学子经不起物欲诱惑,把心思花在怎样赚钱上,他们放松基础知识学习,读的书越来越少。
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百害而无一利,历来为做学问者所忌讳。
②某报曾在一所大学做过一次课外阅读调查,57%的学生没有完整读过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一些大学生讲ABC很好,却不懂长城、黄河,不知道文天祥,不知道《论语》。
大学生坐拥书城,却不珍惜机遇读书,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哀。
③一些大学生不好读书,却要装腔拿势“写文章”。
即使写出几篇文章发表了,也难说有什么品位,能给读者多大启迪。
“腹有诗书气自华”。
毛泽东之所以博古通今,满腹韬略,留下许多经典著作,是因为他终其一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并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历史上靠读书成大器者不胜枚举,但很少听说过有不读书而成为大家的。
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博闻强识,才能文思泉涌,写得出沉甸甸的作品。
④书海浩瀚,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读其一二。
所以,读书不能没有选择。
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善辨良莠,择其善者而读之。
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结合专业特点,广泛涉猎,争取最好的读书效益,切不可陷入“闲书”消遣中虚掷光阴,更不能沉没在不健康的书中难以自拔,而应结合自身需求,充实自己,开阔视野,唯其如此,才能“读有所用,学有所成”。
⑤明代大文人徐渭,曾写过一副读书奇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我们正处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又有旺盛的求知欲,何不趁青春年少多读些好书呢?⑥春天正是读书的好时令,我们就珍惜春光,只争朝夕,多读书,读好书。
1.选文的中心论点什么?(2分)2.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书?(2分)3.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③段中“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理解。
九年级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与解析)一、论真性情1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
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
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2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3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
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
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
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
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4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
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
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
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
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
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5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
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
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
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
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
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6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阅读训练之议论文阅读(一)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
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
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
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
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说的有些过头了。
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
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
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提高,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
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1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要使读书成为纯粹一件风雅乐事,就应当是没有任何功利的、优雅而闲适的读书。
B.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是当今许多人读书的真正原因。
C.作者同意黄山谷的观点,认为读书可以摆脱俗气,使人优雅,。
D.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提高我们的认识,开阔我们的视野。
16.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1).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
(3分)(2).请结合②③段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
(4分)(二)敬重文字传承文化周天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和留存,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
因此,在所有的伟大发明中,最应当敬重的当属文字。
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笔一画的手写汉字逐渐为电脑键盘的敲击所代替,一些喜欢求新逐异的年轻人,更以自造的“火星文”炫酷,乱用成语竟然成为一种娱乐时尚,语言文字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汉字的神奇上秉天意,中通人气,下惊鬼蜮。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人吴文英将“愁”字拆分释义,便生发出天人合一的萧索意绪。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既在纵向发展中代代相传,又在共有时空里人人互用。
作为语言的符号,文字历经历史陶冶与文化锤炼,形成完整的形、音、义系统,在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书写性灵、传递信息、协调行动、创造文明的重要作用。
正因为受着语法修辞的规约,语言文字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通用性,因此,社会成员之间才借此相互理解和沟通。
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对于基础的“小学”有忽视之嫌,以致很多学生文字基础薄弱,错字连篇。
社会上流行的错字,以讹传讹,更不可小视。
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错别字不胜枚举。
更有甚者,网络上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把一个个汉字变得古怪离奇,难以理解。
统一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奴化教育,其方式即是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一些人为守护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而献出宝贵生命。
因此,我们不能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而应当恪守文德,敬重汉字,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书写、传承下去。
文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璀璨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
如果中华文明史的建构,需要无数国人的不断努力,那么文字的规范、语言的纯洁将是其牢不可破的基石。
试想,没有这样的文化传承,我们的文明因何延续?民族统一大业从何谈起?复兴与繁荣因何维系?当我们谈及文化自觉的时候,不要忘了,最基本的自觉就是尊重自己的语言文字,学好汉字,用好汉字,才能谈得上为五千年的文明史续写新篇章。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本文针对现实生活中乱用成语及错别字等语言文字问题,呼吁我们要敬重汉字,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B.文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民族历史和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在影响世界的伟大发明中,汉字是最应当敬重的。
C.目前乱用成语成为一种娱乐时尚,不少人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我们中学生应当恪守文德。
D.汉字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形、音、义系统,而且具有神奇的魅力,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
16.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7分)(1)第四段提到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观点有什么作用?(3分)(2)结合《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的“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三)三思而行季羡林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
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
吾家老祖宗文子(季孙行父)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历代都得到了几乎全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
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
《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
”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
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
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
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
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
一个是“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这话虽为文子自己所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
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
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
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
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
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
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
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
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
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
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⑥所以,我赞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15.整体阅读,最后一段划横线的部分应该填写以下的哪个观点?()(3分)A.季文子的“三思而行”。
B.人们要求诸葛恪的“每事必十思”。
C.崇拜希特勒人的“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D.孔子的“再,斯可矣”。
16.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1)作者说要“数典不忘祖”,在第②段中,他数了哪些典?请你列举出来。
(4分)(2)本文第⑤段作者举希特勒崇拜者行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他的什么观点?请引用此段原文回答。
(3分)(四)打碎窗玻璃能促进经济增长吗?①一个小孩拿起石头,打碎了商店的窗玻璃。
做错了事情的孩子跑掉了,商店老板自认倒霉,拿出一笔钱去买玻璃重新安好;这下,玻璃店有了生意,赚到了一笔小钱;玻璃店店主用这笔钱去面包店买了面包,面包店又有活干了;面包店老板又去农民那里买进了一批面粉……仅仅是一块玻璃碎了,却带动了社会上的许多行业的发展,甚至创造了就业机会,这可真是坏事变成好事的绝佳案例!这个虚拟的案例正是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破窗理论。
②然而如果打碎玻璃真的能促进经济发展,为什么各国政府不鼓励所有市民集体上街,把所有的窗玻璃都打碎呢?如此一来,按照破窗理论,经济将更快速地发展,GDP也将大幅度增加。
这荒唐的一幕并没有出现,显然说明这个理论肯定有问题、有漏洞。
③让我们回到玻璃打碎的那一刻,商店老板被迫花钱去买玻璃。
一个关键的问题来了:假如这笔钱不用于买玻璃,他会怎么使用呢?④从整个经济社会中看,如果商店老板那笔钱没有用到买玻璃上,而是去买药了,我们可以继续书写下面的连锁反应:药店老板赚钱了,用这笔钱去买了面包,面包店又有活干了;面包店老板又去农民那里买进了一批面粉……没错,玻璃被打碎了也好,没打碎也罢,反正只要那笔钱花了出去,都会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
⑤所以破窗理论不是经济理论,而是一个经济谬误。
这个谬误的产生,大概和人们误解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有关。
⑥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凯恩斯提出,为了振兴世界经济,政府必须行动起来,甚至亲自牵头和出钱,开展修公路、修水坝等大型项目。
在经济处于低谷的时候,政府如果能适时地用资金和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状况将逐渐好转。
⑦凯恩斯甚至还开玩笑地说:“政府可以今天雇一批人,花钱让他们挖一些大坑;第二天政府再雇一批人,花钱让他们把大坑填上。
”这样,就业机会有了,人们手头上也有了钱,经济连锁反应将让各行各业都收益。
正是凯恩斯这句流传甚广的玩笑话误导了人们,使人们以为只要发票子、上项目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凯恩斯本人是不会把经济如此简单地理解的,他当年开出经济“药方”也是针对国家经济危局使用的非常手段。
当时各国政府对经济危机十分恐惧,不敢花钱上项目,而凯恩斯的建议让政府把“死钱”变成了“活钱”,用来振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