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炭吸附实验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用亚甲基蓝(C16H18ClN3S)代替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采用活性炭吸附法,探究活性炭投放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的影响,探究活性炭处理有机污染水体时的最优工艺参数。
2.实验原理
2.1活性炭特性
活性炭是水处理吸附法中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之一,有粒状和粉状两种。其中粉末活性炭应用于水处理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历史。活性炭是一种暗黑色含炭物质,具有发达的微孔构造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它化学性质稳定,可耐强酸强碱,具有良好吸附性能,是多孔的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最初用于制糖业,后来广泛用于去除受污染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它几乎可以用含有碳的任何物质做原材料来制造,活性炭在制造过程中,其挥发性有机物被去除,晶格间生成空隙,形成许多形状各异的细孔。其孔隙占活性炭总体积的 70%~ 80%,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可高达 500 ~ 1700 平方米,但 99.9%都在多孔结构的内部。活性炭的极大吸附能力即在于它具有这样大的吸附面积[1,2]。
2.2活性炭吸附特征
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分布很宽,从 10-1nm 到104nm 以上,一般按孔径大小分为微孔、过渡孔和大孔。在吸附过程中,真正决定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是微孔结构。活性炭的全部比表面几乎都是微孔构成的,粗孔和过渡孔只起着吸附通道作用,但它们的存在和分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吸附和脱附速率。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同时存在着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在活性炭吸附法水处理过程中,利用3种吸附的综合作用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对于不同的吸附物质,3种吸附所起的作用不同。
(1)物理吸附
分子力产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它的特点是被吸附的分子不是附着在吸附剂表面固定点上,而稍能在界面上作自由移动。物理吸附可以形成单分子层吸附,又可形成多分子层吸附。由于分子力的普遍存在, 一种吸附剂可以吸附多种物质,但
由于吸附物质不同,吸附量也有所差别。这种吸附现象与吸附剂的表面积、细孔分布有着密切关系,也和吸附剂表面力有关。
(2)化学吸附
活性炭在制造过程中炭表面能生成一些官能团,如梭基、轻基、淡基等,所以活性炭也能进行化学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靠化学键的作用,发生化学反应,使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
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一种吸附剂只能对某种或特定几种物质有吸附作用,因此化学吸附只能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是较稳定的,不易解吸。活性炭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制造工艺不一样,活性炭表面若有碱性氧化物则以吸附溶液中的酸性物质,若活性炭表面有酸性氧化物则以吸附溶液中的碱性物质。
(3)离子交换吸附
一种物质的离子由于静电引力聚集在吸附剂表面的带电点上,在吸附过程中,伴随着等量离子的交换口。离子的电荷是交换吸附的决定因素。被吸附的物质往往发生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被吸附物质的化学性质。这种吸附也是不可逆的,因此仍属于化学吸附,活性炭经再生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性质[3]。
2.3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运用
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污水或废水就是利用其多孔性固体表面,吸附去除污水或废水中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使之得到净化。研究表明,活性炭对分子量500-1000范围内的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受其孔径分布和有机物特性的影响,主要是受有机物的极性和分子大小的影响。同样大小的有机物,溶解度越大、亲水性越强,活性炭对它的吸附性越差,反之,对溶解度小,亲水性差、极性弱的有机物如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4] 活性炭水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活性炭的性质、吸附质性质、吸附质的浓度、溶液pH、溶液温度、多组分吸附质共存和吸附操作条件等[5].
3.仪器与药品
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摇床
药品
亚甲基蓝、粉末活性炭(PAC)、不定型颗粒活性炭(GAC)
4.实验操作
4.1亚甲基蓝标线绘制
1、配制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量取10ml 1000亚甲基蓝母液于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
2、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亚甲基蓝标准溶液0.5、1、1.5、2、2.5ml于50ml比色管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处,摇匀,以水为参比,在波长664nm处,用1cm 比色皿测定吸光度,绘出标准曲线。
4.2吸附实验
4.2.1粉末炭与颗粒炭吸附效果比较
分别称取0.01、0.02、0.04、0.08、0.l2gPAC或0.5 、1、2、4、8gGAC,加入到100mL浓度为2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放入恒温振荡器中振荡,设置转速为200r/min,温度30℃,反应30 min,取上清液测定剩余溶液的吸光度,考察活性炭投加量对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
4.2.2活性炭吸附过程类型确定
分别称取0.01、0.02、0.03、0.04、0.05gPAC或0.5 、1、2、4、6gGAC,加入到100mL浓度为2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放入恒温振荡器中振荡,设置转速为200r/min,温度30℃,反应30 min,取上清液测定剩余溶液的吸光度。根据吸附前后亚甲基蓝浓度差、溶液体积和吸附剂用量计算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qe)。对试验数据分别做Langmuir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方程拟合。
4.2.3穿透曲线
从吸附柱(20cm、30 cm)上口流进40mg/L 的亚甲基蓝溶液,从吸附柱出口接样调节其流量为8ml/min,一定时间间隔后接样,分析其浓度。直到出口浓度为初始浓度的90%为止,实验结束。
5.结果与讨论
5.1标准曲线
不同浓度亚甲基蓝标液对应吸光度如表1所示。根据表中数据,绘制Abs-浓度曲线,如图1。
表1,不同浓度亚甲基蓝对应吸光度数据表
图1,亚甲基蓝吸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说明在664nm处,亚甲基蓝浓度在0-5mg/l与吸光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吸收曲线方程为y=0.2045x-0.0193。
5.2不同活性炭去除效果比较
图2,a为粉末活性炭添加量对20mg/l亚甲基蓝去除效果,b为颗粒活性炭添加量对20mg/l
亚甲基蓝去除效果
由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颗粒炭还是粉末炭,在一定范围内,随投加量增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