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电产业将从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工业+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即时演练
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少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产地或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地位 特别是“一带一路”以来,
是前景广阔的地带
发展 条件
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交通便利
存在 问题
发展 方向
政策吸引 工业基础较弱;科技、资金 等不如东部工业带雄厚;生 态环境脆弱 加强东西部联系,内联外引, 逐步形成联系东西部的重工 业地带
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燃料 动力 原材料 技术装备
C.降低运费 D.输出技术
7.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降低钢铁生Βιβλιοθήκη 能耗 ②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④提高进口燃料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
沈阳、本溪、鞍山、大连等
发展条件:
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近海 方便,有利于国际往来;现代化的航空、铁路、 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联络国内外各地,便于人员物资交流。
当地及其邻近地区 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矿、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 、石油、海盐等。
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侨 乡多,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
反梯度视角下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研究
反梯度视角下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研究作者:彭文斌周善伟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第12期摘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是当前处在“中部崛起”战略大背景下的中部地区实现产业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梯度转移理论进行产业转移,将有可能会导致中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有必要对反梯度理论进行相应的研究。
文章对反梯度转移相关理论及适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编制了中部六省改进的产业梯度系数表,确定了中部各省的优势行业;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针对中部地区产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承接产业反梯度转移的引导政策。
关键词反梯度视角;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12-0082-05一、研究背景十七大之后,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在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在科技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的中部地区,进行“两型社会”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反梯度发展的过程。
这种反梯度的发展过程必将带来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转变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传统梯度转移的空间进程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发展层面的时间差,如果按这种模式发展,中部地区永远不可能实现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赶超,另外,东部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往往是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的产业,中部地区发展这些产业也是与“十二五”规划中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矛盾的。
因此,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走传统梯度转移的路线,而必须适当地考虑和采用反梯度转移的路线。
反梯度理论由郭凡生(1986)首次提出,他认为,反梯度理论承认存在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的梯度,同时也承认国内技术按梯度推移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但不承认其是主导国内技术转移的规律[1]。
刘茂松(2001)认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工业化的模式和条件有很大的不同,产业的技术梯度差距很大。
中国灯塔工厂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灯塔工厂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灯塔工厂作为光电行业的关键企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灯塔工厂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其在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灯塔工厂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灯塔工厂的分布情况灯塔是一种光电设备,广泛应用于道路照明、城市亮化等领域。
由于国家对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灯塔工厂在近几年蓬勃发展。
这些工厂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区域:1.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灯塔工厂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上海、浙江等地集中了大量的灯塔工厂,这与其较发达的经济基础、交通便利以及科技创新环境密切相关。
2. 华南地区:作为中国沿海经济带的一部分,华南地区也是灯塔工厂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广东、福建等省份拥有发达的制造业产业链,吸引了大量的灯塔工厂投资。
3.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近年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吸引了一批光电企业的落户。
云南、重庆等地区的灯塔工厂逐渐增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灯塔工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灯塔工厂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具体表现如下:1. 促进产业升级:灯塔工厂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光电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光电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创新潜力。
通过灯塔工厂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2. 增加就业机会:灯塔工厂的兴起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
这些工厂需要技术人才、生产工人等各类人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3. 推动科技创新:灯塔工厂在不断投入研发和创新,推动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灯塔工厂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推动了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水平。
4.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灯塔工厂的分布也促进了区域的均衡发展。
发挥沿海经济带东翼牵引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发挥沿海经济带东翼牵引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我国沿海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东翼作为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特殊优势。
发挥沿海经济带东翼的牵引作用,将推动中国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沿海经济带东翼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东翼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产品资源丰富,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能源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
同时,东翼地区还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相邻,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能够吸引高端产业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其次,沿海经济带东翼拥有一流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翼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较高,拥有一流的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此外,东翼地区还拥有完善的能源供应和通信网络,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再次,沿海经济带东翼地区具备较高的人力资源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东翼地区的教育和科技创新水平较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能够为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此外,东翼地区还具备较高的创新创业氛围,能够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最后,发挥沿海经济带东翼的牵引作用,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东翼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发挥沿海经济带东翼的牵引作用,将推动中国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通过充分利用东翼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借助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发挥人力资源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势,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大投资力度,我们有信心实现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州【答案】C【解析】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都是全国比较大的城市,其中,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城市的人文地理特征。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力量。
【答案】主导【解析】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对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产生重要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在国民经济的作用。
3.有关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雄厚的工业基础B.丰富的矿产资源C.优越的地理位置D.大量的科技人才【答案】B【解析】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科技发达,工业基础雄厚等,不利条件是矿产资源不足,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4.读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1)A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______工业基地, C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__工业基地。
(2)我国最早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____ ,位于(填字母)工业基地。
(3)1万吨海盐从天津的长芦盐场运往上海,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4)D是-____工业基地,其临近港澳,多侨乡,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以 (填重工业或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该处作为中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其粮食作物是_____,糖料作物______。
【答案】(1)辽中南沪宁杭(2)北京市 B(3)海运(水运)(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水稻甘蔗【解析】第(1)问,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东北地区,京津唐工业基地位于华北地区,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珠江地区,故A是辽中南工业基地,C是沪宁杭工业基地。
第(2)问,我国最早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属于京津唐工业基地,故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选B。
魏后凯: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需要引导
党 的 领 导 是 做 好 民 族 工 作 的 根 本 保 证 。也 是 加 快 民族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关 键 。 各 级 党 委 政 府 要 不 断 加 强 和 改 善 对 民族 工 作 的 领
发 展 ” 民 族 工 作 主 题 , 做 好 新 的 是 形 势 下民族 工作 必 须牢 牢把 握 的
发表 文章提 出, 目前 , 海 已有不少 地 沿 区人 均生产总值超 过 5 0 0 0美元 , 这 ,
魏后凯认 为 ,引导沿海产 业向中 西部转 移需 要 中央和地方政府 共同努
力, 必须采取多方面的练合政策措施。
一
是要 制定 相应 的战略规划 。 国家应
2 0 年第 0 期 / 06 7 总第 1 9 8 期
维普资讯
责 编 李 俭- mi z5 3 s uo 任 辑・ 志 E a:3 2 @o r — l j 7 3 hc l n
发 展 论 坛
场,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 增强企业竞
争力。
魏后凯 : 沿海产业 向中西部转移需要引导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魏后凯
鼓励 沿海地 区加快产业升级 ,鼓励 中 西部加快改革开放 , 进一步改善投资
把那些一般性加工制造业转移扩散出 去,以腾出精力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和高端制造业。事实上。 实施西部大 开发 以来 ,沿海地 区约有 1 多家企 万 业到 西 部投 资 创 业 ,投 资 总规 模 达
30 0 0多亿元 。
裕、 生态优化 的新路子 。要抓住机
遇 , 力 实 现 基 础设 施 建 设 的突 破 努
性 进 展 ; 持 以 人 为 本 , 力 推 进 坚 大 教 育 卫生 等 社 会 事 业 发 展 ; 极 培 积 训 引 导 , 力 发 展 劳 务 经 济 ; 足 大 立 资源 优势 , 快特色优势产业 的培 加
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
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成为一种较为显著的趋势。
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原因。
首先,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是促使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的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都大幅上涨。
特别是土地资源,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日益稀缺,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使得企业的建厂和运营成本大增。
劳动力方面,随着沿海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视,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和福利,这无疑增加了人力成本的支出。
原材料成本也因运输、存储等环节的费用增加而上升。
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产业来说,成本的上升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迫使它们不得不寻找成本更低的地区来维持生产和经营。
其次,中西部地区在政策方面的优势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为了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比如,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或优惠,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在土地使用上提供便利和优惠政策,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土地资源;在金融政策上,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融资担保等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那些寻求降低成本、扩大发展空间的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再者,中西部地区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速公路、铁路网络不断延伸和加密,大大缩短了与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降低了物流成本。
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企业在中西部地区能够与国内外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
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充足,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企业在中西部地区的生产经营能够更加顺畅和高效。
此外,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也是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这为资源依赖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供应。
河南省沈丘县县直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
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2.“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3.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说法最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C.“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D.“物是观念的集合”5.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民工:“打工。
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学者的观点( )A.把追求精神满足或物质满足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B.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C.是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分歧的正确理解D.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6.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
正是基于这样的校训,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外,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还培养出了大量的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
由此可见( )A.具体科学需要以哲学为基础B.学习了哲学就可以成为科学家C.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研究D.哲学和具体科学最终走向完全一致7.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
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缩小区域差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限制了我国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通过产业转移,可将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引入中西部,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拓展发展空间: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大,产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而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具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能够为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沿海地区产业转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沿海地区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急需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将这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可使沿海地区腾出空间和资源,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中西部产业承接与发展:中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产业模式,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的跨越发展。
例如,一些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三、成本因素考量降低生产成本: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土地价格较为便宜,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以服装加工产业为例,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工厂,相比沿海地区可大幅减少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降低物流成本:随着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其物流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一些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后,能够更接近原材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减少运输距离和成本。
如中西部地区的一些资源型产业,在当地进行加工生产,可直接利用本地资源,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四、市场因素影响拓展中西部市场:中西部地区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沿海产业转移趋势2017
沿海产业转移趋势2017沿海产业转移趋势引言沿海产业转移是指将原本位于内陆地区的产业资源向沿海地区进行迁移和布局的过程。
这种趋势在中国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并且在近年来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本文将对沿海产业转移的趋势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沿海产业转移的背景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沿海地区吸引外资和转移产业。
这是由于沿海地区的优越位置和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使得其具备吸引外资和技术转移的条件。
同时,沿海地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承担着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的重要角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内陆地区也迅速崛起。
一方面,内陆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
另一方面,由于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企业面临着物流成本和时效性的压力。
这导致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产业格局逐渐失衡,沿海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二、沿海产业转移的趋势沿海产业转移的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高科技产业向沿海地区聚集。
高科技产业对于技术密集和人才需求较高,沿海地区具备更为发达的科研、教育和创新资源,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和迁移。
例如,深圳作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现已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科技中心,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
2. 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由于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
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重点,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集聚。
例如,重庆和成都等城市发展了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和航空航天等产业,成为内陆地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3. 服务业向沿海地区转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沿海地区以其较高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吸引了大量服务业的投资和发展。
例如,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发展了金融、商贸、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国服务业的中心。
高二地理必修3_高考通关-《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高考通关题组一、选择题1.江西南昌昌东工业区抓住LED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吸引承接广东沿海LED生产企业,并着手建设江西省首个LED产业创新示范园。
广东向南昌进行LED产业转移,主要目的可能是()。
A.扩大消费市场B.转移污染企业C.获得技术支持D.降低生产成本2.江西南昌昌东工业区抓住LED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吸引承接广东沿海LED生产企业,并着手建设江西省首个LED产业创新示范园。
LED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①导致广东经济衰退②导致南昌环境质量下降③加快南昌产业升级④减轻南昌市民就业压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
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已演变成“金足球”形状。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向东流动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C.降低生产成本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4.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
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已演变成“金足球”形状。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 )A.劳动力需求量增加B.研发中心向东迁移C.制造业发展受到制约D.区域环境得到改善5.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
下图为1990—2011年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轨迹图(图中数字表示年份)。
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的移动轨迹是()。
A.一直向东南移动B.东南—西南—东北—西北C.总体向东南移动D.东西向变化幅度大于南北向6.下列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的时期与其动力对应正确的是()。
A.1990—1994年劳动力B.1994—1997年原料C.2004—2007年市场D.2007—2011年佘业转移7.目前,上海市正计划用3~5年时间把四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下图)。
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将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
关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途径思考产业梯度转移
关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途径思考产业梯度转移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受土地资源紧缺、经营成本攀升、环境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部分产业急需向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并逐渐呈现出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充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是推动某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矿产资源,对接梯度转移。
某某县矿产资源蕴藏量比较丰富,境内三、依托低成本的环境资源,对接梯度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优势资源是基础,环境资源是保障,低成本的环境资源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
一是融资低成本。
引导银信部门强化发展意识,优化信息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水平。
降低贷款门槛,开辟信贷支持"绿色通道",让想创业的人有款贷,让贷到款的人有发展,让会放贷的人不吃亏,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是行政审批低成本。
要克服"山大王"思想,力戒"本位至上"观念,创新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政府部门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各类项目审批力争做到外地不能办的某某可以办,外地不敢办的某某大胆办,外地很难办的某某容易办。
三是使用土地、劳动力、水、电、交通等资源低成本。
东部沿海地区急需转移产业对承接地的经营成本比较看重,这也是他们选择转移的内在动力。
某某的土地、劳动力、水电价格较低,随着"3211"大交通框架的逐步形成,交通优势也日趋明显。
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创造性地引凤入巢,大力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沿海与内陆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
沿海与内陆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也趋于平稳。
然而,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为了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通过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实现共赢发展已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产业协同创新是指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间的产业互联互通与协同合作,以此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在推动沿海与内陆地区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加强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对接。
尽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是没有区别对待的道理。
只有在沟通、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让各地经济协调得更好。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对接。
科技创新是把握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有利于增强与内陆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促进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科技研发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实现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产业互补。
第三,需要鼓励企业创新。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鼓励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更为有效地促进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的产业链迈进。
第四,通畅的交通网络是推动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
应当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建设,让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资源和人才的流动与共享。
第五,建立包容性的创新环境。
创新需要吸引更人才和企业的加入,必须营造宽松、公平、开放、包容、竞争的创新环境。
沿海地区可以借鉴内陆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创新模式,形成“多点开花”智能园区等创新基地,支持当地企业发展,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最后,需要通过合作共赢推进内陆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
合作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要积极与东盟、欧盟等各国家、地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推动各地经济发展。
沿海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分析
沿海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分析
■陈品真 翟仁祥 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BJY178);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资助项目(SJCX20_1200)
摘 要:基于中国沿海省份 2009 年 -2018 年面板数据,利用产业结构、产业梯度系数、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产业基础、产业内外 部环境及产业布局等指标构建面板模型机,分析表明核心解释变量产业梯度系数对沿海省份外资利用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作用在南 部地区的效果明显显著于北部地区;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及产业内外部环境对外资引进有显著积极影响,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对外 资引进有显著消极影响。基于研究结论并结合沿海省份实际情况,从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投资吸引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多元 化,提升运输容量、完善交通网络图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三、模型构建 1.产业梯度系数构建 为合理测度产业梯度,借鉴张俊俊(2020)的研究,建立产业 梯度系数 IGC:
四、中国沿海产业转移对外资利用影响分析 1.基准回归 使用面板数据检验沿海省份承接产业转移对外资利用的影 响。经过 Hausman 检验随机效应(RE)模型更合适,故用随机效 应模型对方程(2)进行估计,结果见表 2 第(1)-(4)列,作为对 比,给出第(5)列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
表 2 基准回归结果
(1)
其中 j 表示产业,i 表示地区,采用各地区第二产业数值测算 产业梯度系数。 表示产业专业化水平,是 j 产业在 i 地区的总 产值比例同 j 产业在全国产业总值的比例值之比重。 =1 表示 i 地区 j 产业专业化水平处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COPRij 表示产 业技术化水平,由 i 地区 j 产业值占全国 j 产业总产值的比例同 i 地区 j 产业从业人数占全国 j 产业从业人数比例的比重表示。 COPRij=1 表示 i 地区 j 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产 业梯度系数 IGC 等于产业专业化水平系数与产业技术化水平系 数的乘积。IGC=1 表明 i 地区 j 产业处于全国 j 产业梯度的平均
中国产业转移趋势
中国产业转移趋势中国产业转移是指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或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布局优化成为重要任务,中国产业转移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产业转移的趋势。
一、中国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现状1.1 背景中国产业转移的背景有多重原因。
首先,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优势逐渐减弱,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加,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成本上升、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使得一部分企业开始将产业转移到内陆地区或者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其次,国家政府提出实施“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政策”,促进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到内陆地区,加速中小城市经济发展。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市场需求,吸引了一些产业的转移。
1.2 现状目前,中国产业转移正在快速发展。
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包括将制造业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制造业的转移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业、电子、机械等行业。
西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成为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因为这些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多。
此外,一些欠发达地区如云南、贵州等也成为了一些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二、中国产业转移的趋势2.1 地域分化趋势中国产业转移的趋势是地域分化。
一方面,沿海地区的优势逐渐减弱,一些制造业产能逐渐向内陆地区转移。
另一方面,核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产业也开始向周边欠发达地区转移,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引进产业等方式推动产业转移。
2.2 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跨区域协调发展是重要的趋势。
一方面,跨区域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地区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布局。
另一方面,跨区域协调发展可以缓解沿海地区的压力,促进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
2.3 先进制造业的集聚趋势中国产业转移的趋势是先进制造业的集聚。
随着国家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开始集聚在一些拥有先进科技和人才优势的地区,形成产业集群。
论文写作的语言及逻辑
论文写作的语言及逻辑语意理解练习: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了当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极富现代意蕴。
这些内容,既是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我们把这些内容用国际社会容易理解的形式对外传播,比较容易得到认同,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
同时,这也有助于在全世界塑造我们国家的文明、友好、开放、包容的形象。
A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途径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D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2.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这点很令美国老年人羡慕,儒家文化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贫困地区的父母更是把生男孩作为自己养老的保障。
而美国人则认为,培养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自我“牺牲”,孩子的回报并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尽管美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老年人在情感上与后代缺少交流,他们感到无助、孤独,长期与家人分开,享受不到天伦之乐。
A美国人羡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B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完善;C中国老年人存在情感上的无助、孤独等现象;D中美两国老人的晚景截然不同,是中美文化使然3.亚洲的困境在于——破坏环境的力量正是创造经济奇迹的动力,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产量、更多工作、更多餐桌上的食物,但是也意味着更多的烟雾被排放,更多的树木被砍伐,更多化学物质倾向河流。
这段话的含义是:A亚洲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存在冲突B环境问题制约着亚洲经济的长期发展C绿色产业将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D亚洲的经济发展以资源的过度的消耗为代价4.自然界中,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给相关物种带来许多好处。
但是当其中一个物种受到灾害影响时也会影响相关物种。
因此,依赖昆虫授粉的植物可能会因为授粉昆虫被杀虫剂杀伤而数量减少,面临灭亡。
这段话主要说明:A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的负面效应B动植物间相互依赖的事实C灾害间接导致物种灭绝的过程D人类行为在自然界中引发的后果5.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
宜城市光电产业发展规划 (1)
宜城市光电产业发展规划宜城市招商局二〇一二年三月目录一、光电产业现状(一)光电产业简介(二)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LED产业现状二、项目投资地概况(一)襄阳市市情简介(二)宜城市市情简介1、人力环境2、交通运输3、基础设施(1)电力资源(2)水力资源(3)天然气资源(4)供油方面三、产业发展规划(一)发展目标1、总目标2、发展重点(二)产业政策1、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2、宜城出台的优惠政策(三)园区规划四、附件(图)一、光电产业现状(一)、光电产业简介光电产业,是随着光电技术的兴起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美国光电产业发展协会(OIDA)的定义,光电(Optoelectronics)是指光子学和电子学的交集领域,这个交集产生的技术就是光电技术。
根据国内外科技和产业界的一般看法,光电产业可划分为九类行业,即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光输入/输出、光存储、光通信、激光、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光电周边产品(主要是光电产品专用制造设备等)。
光电产业作为新兴集成创新的高技术产业,成长性高、发展速度快、渗透性强、应用范围广、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这些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LED和光伏技术的开发运用。
《中国光电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以平板显示和LED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光电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从光电产业重点城市的分布上来看,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东一中”两带的产业布局,即西起成都、东至合肥的光电产业“中部产业带”,以及北起大连,南至珠海的光电产业“东部产业带”。
未来,中国光电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演变趋势,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产业配套环境较好的内地城市,将最先承接到光电产业的转移;地方政府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产业汇聚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二)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LED产业现状湖北省现有LED企业40多家。
知名企业有:1、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大功率芯片实现量产的龙头厂家。
台湾光电产业向大陆转移将成趋势
台湾光电产业向大陆转移将成趋势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显示》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在全球光电产业格局中占重要地位的台湾与惠州两地优势互补,以惠州
仲恺高新区为载体共建“粤台光电合作基地”,台湾光电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将成为趋势。
“2011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暨经济转型升级高端论坛”之分论坛——光电产业发展专题论坛9月6日在广东惠州举行,两岸业界人士讨论了两岸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光电产业的前景。
【总页数】1页(P57-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3
【相关文献】
1.台湾制造业转移大陆的趋势分析 [J], 张洪源
2.台湾金融业向大陆转移分析 [J], 范越龙
3.台湾产业发展和向大陆转移及其展望 [J], 叶万安
4.中国台湾加速向大陆开放液晶面板投资推动大陆产业 [J],
5.台湾养猪业向大陆转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光电产业将从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光电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以平板显示和LED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光电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未来,中国光电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趋势。
形成四大区域和“一东一中”产业带
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光电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新型显示器件、LED等在内的细分产业都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到。
通过对2010年中国光电产业的产值分析,平板显示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四大产业聚集区;而LED产业主要聚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
其中,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大连、济南等城市为核心的光电产业聚集区,这一区域拥有国内领先的科研环境,为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智力保障。
长三角地区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光电产业集群,在研发、制造、应用等各个产业链环节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全国最大的液晶模组产业基地分布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
在LED领域,长三角是中国较早发展LED的区域之一,拥有上海、扬州两个国家级的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重要的电子整机生产基地,特别是在LED领域,珠三角是全国最大的LED封装基地,目前,广东LED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70%,约占全世界的50%,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同时,中西部地区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南昌、合肥、武汉、成都等产业基础好、发展较快的城市具备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转移的天然优势,光电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机构分析认为,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源的日趋紧张,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光电产业在国内的空间转移也持续加快,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东一中”两带的产业布局,即
西起成都、东至合肥的光电产业“中部产业带”,以及北起大连、南至珠海的光电产业“东部产业带”。
“集聚”模式打造光电产业集群
在中国光电产业布局中,无论是平板显示产业还是LED 产业,长三角、珠三角无疑是两个重要的产业聚集区。
剖析两个地区的产业模式,集聚式、集群式发展无疑是打造两大产业聚集区的“法宝”。
其中,长三角地区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光电产业集群,在研发、制造、应用等各个产业链环节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液晶模组产业基地,分布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此外还拥有天马、龙腾光电、中电熊猫、三星(在建)等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为了打造完整的光电产业链,作为目前拥有全国最大液晶模组产业基地的地区之一,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上下游产业厂商进驻,随着大批光电产业核心项目的实施和光电龙头企业的进驻,江苏将形成大规模的光电产业集群。
目前,江苏省光电产业园内“光电装备—上游原材料—液晶面板—整机”的光电产业完整产业链已形成。
在政策鼓
励和供应链整合的驱动下,江苏已经形成了一个从玻璃基板制造到控制电路、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加工和整机生产、配件制造在内,年产值数千亿的光电产业集聚区。
在广东省东南部珠三角地区,广东省通过积极布局光电产业上游产业链,并凭借在下游电子制造业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国内重要的电子整机生产基地已经形成。
目前,广东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广州、佛山、深圳、汕尾、东莞等城市为主的LCD和OLED产业基地,以东莞、深圳、惠州、江门等城市为主的LED产业基地。
特别是在LED领域,珠三角是全国最大的LED封装基地,目前,广东LED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70%,约占全世界的50%,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深圳是国内最大的LED封装、应用生产聚集区。
从企业集聚看,深圳LED企业分布在上游衬底材料、外延片,中游芯片、封装,下游应用及配套材料、加工及检测设备等各个环节,已形成了国内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在产业链中下游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
将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趋势
赛迪顾问认为,中国光电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将出现以下特点。
首先,持续承接国外先进地区的光电产业转移。
产业持续向低成本、更接近需求的地区转移,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持续路径。
随着产品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不断进步,光电产业快速兴起,并继续沿袭传统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基本路径,而且其转移进程更加快速、转移的层次不断提高。
随着对国外光电产业的承接,中国的光电产业规模将会不断增大,产业结构也会得到不断优化。
第二,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演变趋势。
光电产业对资金、政策、土地、电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光电产业资源的再分配促使企业对光电产业的投资正逐步呈现“从沿海到内地转移”的态势。
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产业配套环境较好的内地城市,将最先承接到光电产业的转移,随着这些城市对周边的产业辐射力持续增强,区域的产业配套环境不断优化,将会进一步推动光电产业在内地的布局。
随着这种辐射效应的不断拓展,光电产业的布局也将会呈现出梯度发展的态势。
第三,地方政府的意志将成为产业汇聚的推动力之一。
对于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地方政府发展光电产业的强烈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的集聚。
政府在光电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所承担的推动作用是由光电产业本身高技术、高投资的特征决定的,特别是对于产业的发展初期,政府所承担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因此,这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光电产业的空间演变。
第四,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将逐步呈现一定的差异化。
在产业聚集的过程当中,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将逐渐形成一定的差异化,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重点将会有所侧重。
随着国家对产业统筹规划的重视,未来光电产业的布局也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