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散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散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散文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语文散文课后习题答案在大学语文散文课上,老师常常布置一些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和内涵。

这些习题涵盖了词语理解、段落分析、主题思考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词语理解1.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悠闲、苍凉、深邃、恬静、恍惚。

答:悠闲:形容心情舒畅,没有压力和束缚的状态。

苍凉:形容景象萧条、凄凉,给人一种寂寞、无助的感觉。

深邃:形容思想、眼神等深沉而富有内涵。

恬静:形容环境宁静、安详,没有喧嚣和干扰。

恍惚:形容思绪不清,意识模糊,不太能集中注意力。

二、段落分析2. 请分析下面这段文字的段落结构,并指出每个段落的主题。

答:这段文字的段落结构如下:第一段:描写了一个夏日的午后,阳光炙热,人们感到昏昏欲睡。

第二段: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树荫下玩耍,他的欢声笑语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第三段:描写了一个老人坐在摇椅上,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往事。

第四段:描写了一个女子在花园里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五段:描写了一个年轻人在书桌前埋头苦读,追求知识和进步。

第六段:总结了这个午后的场景,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世界中寻找快乐和意义。

3. 请分析下面这段文字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阳光如火,形容阳光的炙热和强烈。

拟人:午后的宁静,形容午后的场景仿佛具有生命一般,与人类情感相连。

排比:小男孩的欢声笑语,老人的回忆往事,女子的花园漫步,年轻人的苦读,通过排比的手法,使得每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突出了各自追求快乐和意义的不同方式。

三、主题思考4. 请谈谈你对以下句子的理解:“人生如同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答: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是必然的,人生中难免会经历一些困难和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辈子都是苦的。

人生就像一杯茶,茶叶在沸水中经历了苦涩的过程,但最终会变成香甜的饮品。

同样,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也是为了更好地品味生活的甜美。

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理解散文的词义和句意+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理解散文的词义和句意+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检测——理解散文的词义和句意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8分)嘉峪关记于坚①旅行团走的是古代中国从内地进入嘉峪关的路线,我们决定背叛旅行团,从古代胡人入关的方向重新走进嘉峪关。

走了大约两小时,古代旅人的那种感受早已体会,这路途的确是“行路难”,没法阔步大迈。

没路的地方,坑坑洼洼,还得避开高高低低的石头和铁丝网般的荆棘,下脚如插针;就是上了便道,路面也全是砾石,踩不稳还要滑倒。

很少树木,白杨偶尔出现,但枝叶都朝天扬着,很难遮阳。

②嗓子冒烟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了嘉峪关。

在地平线上,它像一位披甲戴盔的武士正在戈壁上策马疾驰而来,两边的城墙犹如马蹄卷起的一排黄雾。

有人得救似的大喊起来,看那,嘉峪关!越走越近,从穿越戈壁而来的胡人的位置,只看见关楼而看不见城门。

只有几步了,还是看不见城门,只是在地表上拱出一个半圆。

直到迈上城门前面隆起的小阜,才看见嘉峪关陷在这阜丘的后面。

其实如果要强调气势的话,嘉峪关只要跨前几步,就可以俯视一马平川,却屈尊在凹处,这就是玄机。

③嘉峪关外面看着很文气,内部却杀机四伏。

罗城[注]与主城之间,是一个陷阱。

如果敌人突破了罗城,那么只要将罗城大门一关,罗城与主城之间,就形成一条死巷,敌人即刻被罗城和主城城堞上射下的乱箭歼灭。

嘉峪关的设计是采取守势,以柔克刚。

人不犯我,那么重门深宅暗藏的是礼数。

从外到内一路丝绸飘扬,笙歌锣鼓不绝,升入厅堂之际,来宾们的敬畏之心、归家之心已经油然而生。

人若犯我,经过几重陷阱,铁骑也溃不成军。

④在嘉峪关主城的西门和东门上,分别刻着大字“柔远”“光化”。

这是嘉峪关这个关隘的主题,这个关隘是为着柔远、光化而建造的。

军事只是一个次要的主题。

柔远、光化,不是非我族类必欲诛之,而是以德化之,这就是中国。

嘉峪关不仅仅是一个耀武扬威的工事,还是德关,嘉峪关的德就是信任来者、虚怀若谷。

⑤怀柔远人,以什么怀之、柔之?丝绸。

有明一代,丝绸已经成为一种东方文明的象征。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六:把握文章词句的含义 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六:把握文章词句的含义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六:把握文中词句的含义散文考点六:把握文章词句的含义常见问法:①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文中的……指的是什么?③请你说说“……(某句话)”的含义。

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

“重要词语’是指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重要词语”包括:①与写作对象或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概念);②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③在文中有含义差别的同义词或近义词;④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的词语;⑤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关键词语;⑥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词语;⑦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①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现代文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②由近及远,查找释句。

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他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

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①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或修饰成分人手。

在分析句子含义的时候,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②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高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附答案)

高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附答案)

高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附答案)一、考点解读考试手册针对阅读提出六种三个层次的能力,即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

其中认读、理解的能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

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所以在语文试卷中几乎是必出的考点。

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二、方法指要1、联系上下文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

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

【例1】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

(2004秋)1.第一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_。

(2分) 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在词典里“低迷”有这样几个义项:1.神志模糊,昏昏沉沉。

2.迷离,迷蒙。

3.低回凄迷。

指情感。

这三个义项,与题中每一个选项都不同。

文中的:“低迷”显然有其特定的含义,那么特定的含义是什么呢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

关键就在“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这一句上。

【例2】①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

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凹凹凸凸,(且不)说天下决没有这样的山,(单)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理解散文词句含义训练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理解散文词句含义训练

专题复习:理解散文词句含义训练(附答案)题型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词义、句意题”属于“鉴赏评价”中的一个命题点,可分为两种题型:理解重要词语含义题和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题。

从全国卷命题的情况看,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意义的挖掘,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由表及里,进行深层分析,而只浮于表面。

解答此类题,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意,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题型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

这些关键性句子具体说来,是指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内看+外联”准解句子含意解题技巧内看(审视句子内部语境)一看句中的关键词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

二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否使用了某种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技巧的意思明确的句子。

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及补充成分的意思;如果是复句,则要先明确句间关系,逐层分析,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思。

解题技巧外联(联系句子外部语境)一联该句的位置①总领句,从其下面的内容入手;②过渡句,前瞻上文,后顾下文;③总结句,根据上文内容归纳;④照应句,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

二联相邻语句根据其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

三联所在的段落及文章主旨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句意。

题型三标题类探究标题类探究题目在高考中屡屡出现,有的是对标题的艺术及作用的分析,有的是对标题内涵的理解,有的是对标题意蕴的探究,有的是对标题优劣的比较。

散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及句子含义

散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及句子含义
• 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 • ①审视词语。 • 一看其自身(内部):词性、自身意义、修辞、内部结构(短语) • 二看其外部环境:在句中的搭配成分、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
数、上下文提示
• ②理解 • 一类:表层义、 • 一类:深层义(特定义、情景义、修辞义) • 一类:主旨情感义 • 答题模板: • 词语含义=词语本义+语境义+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例2:文本二认为韩少功的随笔“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 文学化”,文本一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6分)(山东济宁市3月模拟 题)
• 一、(2014大纲卷《听雨》) • 14.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 (1) 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 (2) 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 16.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
•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
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
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
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
• 怎样理解“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这句话 的含意?
理解句子含意的方法一:抓关键词
•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c
• • 游人告的别告三峡别,只已是经对讲“了几原年始。长其江间三除去峡旅”游景部点门的炒作告的别成,分由,此全国生和世 界 自 水出离各 在 后的的地 地 ,只割的 奔 上游腾游是舍客了六之怜,亿百痛惜多万多和、是年公舍惆怀,里着 第 的弃怅真 一 长家和诚 次 江园失惜 被 ,的落别 人 将巨。的 类 变心 强 成大百情 行 一牺万去 改 个牲移三 变 狭民。峡 它 长的的 的 而。 面 巨告长目大别江。的则浩今水是浩年库故荡六,荡月三土,大峡难自坝将由蓄不

中考专题复习讲解系列:第五讲 散文之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讲解系列:第五讲 散文之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含答案)

第三讲散文之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一、知识点回顾理解词语的含义1.基本要求(1)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其在文中的含义。

(2)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以文解文。

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句子解释词语。

2.基本方法(1)审视词语特点:一看其自身特点,看其词性,看其内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看其表达特点(有无使用修辞等);二看其外部语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2)扣住语境理解其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就是该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

它有两类: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

如果有比喻义,就要搞清比喻的对象,寻找其本体;如果有象征义,就要寻找其象征对象;如果有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如果有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如果有指代义,就要在上下句中寻找释义。

另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就要跨越远距离(指隔了几段文字)甚至在全文中准确找到其含义所对应的文字。

(3)把握理解思路——由实到虚。

从读“实”出发,探究“实”象背后的虚指意义。

3.答题思路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引申义)、情感义、主旨义)理解句子含义1.审题句子含义题要审清以下几点:①位置特点(文首、文中、文尾,段首、段中、段尾)。

②相邻句。

③句内关键词语。

④句子表达特点(有无用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

2.基本方法有: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1)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由位置而句子)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

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如何理解文章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讲练(附答案解析)

“如何理解文章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讲练(附答案解析)

“如何理解文章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讲练(附答案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本考点的考查内容主要有:①区别多义词的义项;②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③把握词语的语境义;④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⑤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⑥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根据上下文把握词的语境义,三是代词或非代词的指代义。

怎样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一把标尺,也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各个击破针对不同题型,突破方法:1.理解“概念”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选取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2.理解“词语比喻义”通过分析喻体与本体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

3.理解“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通过整体阅读理解,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4.理解“词语的指代义”通过紧扣上下文的内容,分清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

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

(三)五点注意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因为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等紧密联系,受着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制约,必须注意:1.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含义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要取决于上下文。

(完整版)理解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练习答案

(完整版)理解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练习答案

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高考“散文文本理解”讲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文本理解”讲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文本理解”讲练(附答案解析)【考点解读】散文“理解”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高考语文试卷凡是考查散文阅读的必考“理解”;预测2019年高考课标3套试卷其中1套考查散文的可能性大,北京、天津、浙江、江苏、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也可能有1—2套卷考查散文。

高考散文阅读的理解考点包含两个方面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现行的几套高考语文试卷在散文阅读上有不同的设题形式,主要为主观解答题或客观选择题。

全国新课标卷、北京卷两类题型兼有;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上海卷以主观解答题为主。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有助于对整个文章的理解。

也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重要词语”(含概念和短语)一般指:(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5)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的意义,即语境义。

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本考点侧重考查语境义。

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修辞义:主要指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讳饰义、比拟义等,要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

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4)附加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解释词语含义(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解释词语含义(含答案)

散文专题训练------解释词语含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铁凝①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

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

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

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太阳多好,没有雾的朦胧,哪里有太阳的灿烂,大地的玲珑?②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城市在冬天常有大雾。

城市因为有了雾,会即刻实在地不知所措起来。

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着,灯还大开着。

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地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

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我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步行着上了路,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走的选择,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

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

雾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

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⑤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

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理解词语含义(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理解词语含义(含答案)

散文专题训练------理解词语含义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错误——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张晓风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支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响。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轻易可以辨出乐工的错误。

当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意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想如果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

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来的故事呢!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本来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

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让一向精明的手段错它一点。

“正确”,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个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

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惟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朵拉的盒子”有些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

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开盒子”复杂得多。

高三散文阅读含义

高三散文阅读含义

高三阅读散文阅读理解含义题散文阅读理解含义题包括“理解词语含义”和“理解句子含义”。

一、理解含义(一)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句中词语或标题)。

词语的含义一般包括基本义、语境义、情感义和主旨义四个层面。

基本义,就是词语的一般意义或常用意义;语境义,就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义;情感义,就是词语在语境中承载的悲喜好恶等感情意义;主旨义,就是用词语表现文章主题的意义。

注意:基本义和语境义一般是表面意思;情感义和主旨义一般是深层含义,四者之间是存在有机联系的。

往往。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要做过于绝对化的区分。

另外,要想想分析的词语有没有比喻义、象征义、借代义、双关义、反语义等因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而产生的修辞义。

例题1:精训集自我测评《祈求》(1)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

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迹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2)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

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的猛然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3)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我第一次为鹰震撼。

(4)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

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

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

我明白鹰高傲、敏锐、凶猛、无畏,它从不躲避风雨,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鹰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

(5)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

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6)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

鹰架距我不到三米。

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

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理解散文中中重要词语的含意——强化练习

理解散文中中重要词语的含意——强化练习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强化练习一、类型:筛选概括型、指代型、修辞型三种。

二、注意事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多是简答题,应注意:1.解释不能用比喻 2.不能用指代词答题 3.不能以词解词三、解题方法指要1、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例1】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

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凹凹凸凸,(且不)说天下决没有这样的山,(单)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

玄墓山下看一景,叫做“真假山”,是山脚露出一些石块,有洞穴,有皱襞,宛如用湖月堆成的一般。

然而合着玄墓山一起看,这反而成为一个破绽,跟全山的调子不协调。

可观的“真假山”,依我的浅见,要算太湖中洞庭西山的石公山了。

那里全山是湖石,洞穴和皱襞俯拾即是,可是浑然一气。

又有几十丈高的嶂壁,比虎丘“千人石”大得多的石滩,真当得上“雄奇”二字。

看了石公山再来看花园里的假山,只觉得是不知哪一个石匠把他的石料寄存在这里罢了。

(2001秋)问:“可观的真假山”中“真假山”的意思是____ ________ (2分)2、借助固有含义展开思考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才能理解准确。

【例2】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

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

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

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问:“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例3】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

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

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

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附答案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题型1理解词语含义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①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②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词语。

③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命题角度题干示例(1)(2017·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窗子以外》)(2)(2014·湖南卷)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粮食》)审题定向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说明”“赏析”“简析”等作答性动词和“含义”“词语”“内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3步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第一步:审视词语特点一看其自身特点,关注词性、内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表达特点(有无使用修辞等);二看其外部语境,关注句中的搭配成分,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第二步:扣住语境理解其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就是该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它有两类: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另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第三步:把握理解思路——由实到虚从读“实”出发,探究“实”象背后的虚指意义。

(此步骤有时可省略)答题套路: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理解散文中字词语含义

理解散文中字词语含义

4正反铺垫。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而先去写别的人、别的事或别个道 ,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了烘托、陪衬。这种方法叫铺垫。无论是正面-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 是调动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反面铺垫又-叫对比。
2.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转换-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 的转换(折);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3.结尾句段的作用-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 ,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2结尾句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3结尾句段也有暗示主题 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考查形式】-高考对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题-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2. 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答题范式】-词语本义十语境义十在情感、主旨、修-锌等方面的作用-【答题步骠-第一步:解释表层含义(词语本 第二步:解释深层含义(语境义)-第三步:指出在情感、主旨或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掌握分析局部句段作用的三个关键
、掌握五类句段作用的知识-1开头句段的作用-1点明标题,开门见山。-2引起下文。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 但能引起下文。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 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3奠定基调。有的文章开头即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 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4.分析成分,巧抓主干-就是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划出句子成分,将句中次-要的、修饰的成分剔除,而保留主要的 关键的成分。-此外,在答出句子的表层含义时,一定要把握其“意外之-意”。可以从“句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表 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揭示了什么道理”等方面分析。注意,-不要孤立地分析含义,否则答题要点就会不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解析: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1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

理解词句的含义。

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谈静朱光潜上承2010江苏卷……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

这就是忙中静趣。

(5)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

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

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

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

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6)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

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

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

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

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你对着有趣昧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17.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

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答: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18.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

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4分)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19.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

(5分) 答:(1)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

(2)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3)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

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4分)答:感受静趣裨益司马祠和谷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

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

在这次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

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

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

汉武帝喜得瑞草,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

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粝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

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

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

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

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

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

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据说用意取之于《易经》,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

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

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

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氏遂作此碑文。

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

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

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故未能埋入祖茔。

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

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墓,墓壁上嵌有砖雕八卦卦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

墓顶一柏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

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

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取材于和谷的同题散文,有删改)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 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 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 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 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 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解析:A项,有效信息在第2段:“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

”据此,该项强加因果。

C项,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D项,本文是按行踪来写的,谈不上“扑朔迷离”。

18. 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①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②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③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考查对文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作用等的理解。

“仰望中的登攀”具有双重含义:既实指地势,又虚写感情。

据文意,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还要从结构上分析,指出其统领下文的作用,此番游览司马祠,就是在“仰望中的登攀”。

19. 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①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②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③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④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

综合考查分析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

文章从“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转入对司马祠“有形”内容的描述和对史圣“无形”内容的阐释。

顺序是先“有形”后“无形”。

20.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6分)⑴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答:①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②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⑵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

答:文末有四个关键词:圆、方、直、弧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