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基督教教育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 Age s)。
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
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
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一、教会学校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
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
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
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
2、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机构(一)修道院学校的兴办西欧中世纪早、中期的教育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
这一时期以法兰克王国为首的日耳曼诸王国先后阪依罗马基督教,由于“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中世纪的教育开始于基督教的寺院,并长期为基督教所垄断。
中世纪早期的寺院,既是一种宗教组织,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又是教育、学术中心。
在基督教会和法兰克王权的共同支持下,本尼狄克派寺院迅速兴起和发展。
它首先盛行于意大利,约于7世纪时传入法兰克,到8世纪已遍布整个法兰克王国全境,到9世纪末,仅高卢地区就先后建立了数百所本尼狄克派寺院,成为西欧一股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
从教会方面来说,这一浪潮的兴起,还受到了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公元590~604年在位)的影响和推动,他先后派遣不少高级教士分赴西欧各地,具体领导建立寺院的工作。
本尼狄克派寺院教规第73条、48条规定,修道士每天要从事6~8小时体力劳动,并有两小时阅读《圣经》。
为了宗教事务的需要,修道士们还做了许多搜集和保存书籍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修道院逐步建立了藏书室、图书馆。
同时也从事一些编著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大约在公元6世纪,修道院就开始办学校。
9世纪,大多数修道院都办起了学校。
12世纪初,“仅法国就有修道院学校72所”@。
修道院学校办学宗旨,也即是修道院建院的宗旨,凡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须发“三绝誓愿”:“绝色”(禁欲)、“绝意”(听命)、“绝财”(安贫),终身不得反悔。
其实质是要人绝对服从教会的权威,弃绝现世生活,奉行禁欲主义,为灵魂的得救,为来生而终日忏悔,祈求上帝的宽恕。
不过,一些修道院学校分为内学和外学。
内学是教育新入修道院的新信徒,他们作为未来的修道士而受教育,被称为Oblati,即过寺院生活的人。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课件

形成背景: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学习内容、
政治空间、哲学基础
早期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1137)、波隆
那大学(1158)、牛津大学(1168)、剑桥大学
(1209)、巴黎大学(1108)等。
早期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 其一,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议创
办的,不是教会和市政当局设立的。 ➢ 其二,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 ➢ 其三,流动教学。 ➢ 其四,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 ➢ 其五,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开创了辩论
渐从俗世王国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教育的最高目的
是使人进入绝对真理的世界,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
人。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宫廷学校: 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
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查理曼大帝与阿尔琴
二、骑士教育
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 培养目标: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
教育阶段: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
公元476年,北方蛮族入侵,西罗马帝 国灭亡,西欧进入延续一千多年的中世纪。 古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人遗忘,“其结 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僧 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 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修道院:为主效力的学校
➢ 修道制的鼻祖:圣·本尼狄克
➢ 学生分内学、外学
➢ 学习内容:七艺
➢ 教师由教士担任,实行个别教学,纪律 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主教学校
堂区学校
二、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神学世界观
神学是最高学问,一切世俗学问都服从之。
人(包括儿童)生而有罪,人生就是赎罪、追
求信仰的过程。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
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
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 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 女子教育:
•
封建领主的女孩受教育极少,主要是在贵族
官邸中进行,目的在养成贤妻良母,内容除编织、
缝纫等家务外,也包含一些礼仪训练,音乐舞蹈 等,尤其注重的是如何持家、管理财产的训练。
行会教育
宗旨:凡是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都必须 发“三绝誓愿”---绝色(禁欲)、绝 意(听命)、绝财(安贫),终身不 得反悔。
课程:读、写、算、宗教音乐、宗教庆 典、操行规则和“七艺”
第三节 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 -宫廷教育 -查理曼大帝 -阿尔弗雷德
-骑士教育 -行会教育和城市教育 -中世纪大学教育 -意大利
※ 骑士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1、家庭教育阶段(0-7、8 岁) 由母亲进行教育,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身体
养护; 2、礼文教育阶段(7、8-14、15 岁)
低级贵族子弟到高级贵族家中充当侍从,学习 上层社会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3、侍从教育阶段(14、15-21 岁)
学习“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 打猎、弈棋和吟诗) ,此外,骑士教育还包括 “雅典爱情”。侍奉领主和贵妇 21 岁时通过授 职典礼被授予骑士称号。
书写,唱(赞美诗),记住圣经的一些段 落、祷告和沉思,或者说主要是基督教的 历史、教义和实践 发展
(二)教理学校
➢ 亚历山大利亚教理学校 ➢ 教育目的:为了给基督教年轻有为的学者
提供一种在基督教环境中获得知识的机会, 以及从基督教的眼光看待世俗知识 ➢ 学校教学:高级学科由校长以讲座的形式 像混合听众教授;初级学科有助手讲授 ➢ 安提阿教理学校 ➢ 埃得萨教理学校与尼西比斯教理学校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社会、艺术还是思想方面。
基督教信仰贯穿了整个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展开论述。
一、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的教义和教规,被传教士们传遍了整个大陆。
神职人员不仅在教堂中布道,还通过各种手段传教,弘扬基督教信仰。
这种传播方式的成功,使得基督教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的主流信仰。
基督教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对社会结构产生了影响。
教会成为了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力量,具有世俗权力和影响力。
教会通过宗教仪式和活动,将信徒们凝聚在一起,使得欧洲社会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和共同认同感。
二、教堂与艺术中世纪欧洲的教堂建筑是基督教文化的重要体现。
大教堂的建造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信仰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尖拱形拱顶、雕刻精美的壁画和彩色玻璃窗,都是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典型特征。
艺术也是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的艺术作品往往以宗教题材为主题,反映了人们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壁画、雕塑和书法等艺术形式,在中世纪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富有美感,也传递了基督教的教义和价值观。
三、基督教的思想影响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人类的原罪和救赎,使得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基督教的敬虔信仰以及对伦理和道德的要求,塑造了中世纪欧洲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基督教文化也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世纪欧洲,教堂和修道院成为了教育的中心。
教会通过教育培养神职人员,传播宗教知识和价值观。
教会学校为人们提供了学习阅读和写作的机会,培养了一批知识渊博的人才,为欧洲知识的积累和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在社会、艺术和思想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使得宗教信仰成为社会的主流,教会成为世俗权力的重要力量。
第四张 中世纪的教育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章应在了解西欧中世纪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中世纪早期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的基本特点;中世纪后期大学的产生及其意义,以及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概况等。
教学时数:6学时考研大纲: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西欧中世纪的时间界定:公元前800年,罗慕路斯兄弟在第伯河口建立了罗马城,逐渐形成了罗马国家。
经历了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两个阶段。
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障碍,大批奴隶逃亡、怠工,出现大规模奴隶起义。
与此同时,外部又有日尔曼“蛮族”的入侵。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拜占庭)和西罗马,476年西罗马被日尔曼所灭,1453年拜占庭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西欧封建社会从西罗马灭亡起,到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处决,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持续了1200年,(中国从公元前475到1840年鸦片战争)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5—11世纪为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11—14世纪上半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期,是封建制度走向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不断发展和形成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在世界史上,一般称前两个时期为“中世纪”(意思是处于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之间),把最后一个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5世纪末—11世纪)的教育西欧的封建统治是在分封土地基础上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
封建等级制的特征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
国王在形式上是封建国家的首脑,也是全体封建主的最高“封主”。
国王把大部分土地通过“采邑”形式分封给宗教的和世俗的大封建主——公爵和伯爵;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土地分给中等封建主——男爵和子爵,他们占有几个或几十个庄园;中等封建主也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再分封给小封建主——骑土。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概述: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拥有超过20亿的信徒。
它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犹太地区,并通过耶稣基督的教导和传播而迅速扩展。
本文将介绍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从早期教会的形成到现代基督教的多样化形式。
1. 早期基督教(公元1-4世纪)早期基督教的核心是耶稣基督的教导和对他死后复活的信仰。
耶稣的门徒们成立了早期教会,通过传教和宣扬福音来吸引新的信徒。
最早的基督教社群主要集中在犹太地区,但随着传教的扩展,基督教逐渐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其他地区。
2.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4-5世纪)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
这一举措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
同时,教会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教会体系和教义的基础。
3. 中世纪(公元6-15世纪)中世纪是基督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教会的权威和影响力达到巅峰。
教会成为欧洲社会的核心,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个时期,修道院和教堂建筑盛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
4. 宗教改革(16世纪)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马丁·路德等改革者对教会的教义和实践提出了批评,并呼吁对教会进行改革。
这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个主要的教派。
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进了教会内部的改革和宗教自由的发展。
5. 现代基督教现代基督教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教派。
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基督教的传统和实践有所不同。
除了天主教和新教之外,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基督教教派,如东正教、长老会、浸信会等。
现代基督教注重个人信仰的体验和灵性生活,同时也参与社会事务和慈善活动。
结论:基督教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多样性的过程。
从早期教会的形成到现代基督教的多元化,基督教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并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发展壮大。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中,基督教都在人们的信仰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宗教与教育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宗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教育则成为了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宗教的角度探讨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宗教极度统一的社会。
基督教在这个时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了欧洲人们生活的核心。
教会在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宗教仪式和教义成为了人们信仰的核心。
教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教会建立了许多教育机构,如修道院、教堂学校等,为人们提供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些教育机构不仅传授宗教知识,还培养了许多文化人才,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其次,中世纪的欧洲宗教与教育密不可分。
教会通过教育来传播宗教信仰,培养忠诚于教会的信徒。
修道院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修道院学校为年轻人提供了基础教育和宗教教育。
在这些学校中,学生们学习拉丁语、神学和哲学等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教会。
教会还鼓励信徒参与宗教仪式和活动,通过宗教仪式的参与来传递宗教教义和价值观。
宗教与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中世纪欧洲的精神文化。
然而,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导致了知识的局限性。
教会控制着教育资源,限制了人们接触到的知识范围。
此外,教会对于异端思想的打压也阻碍了知识的发展。
这种知识的局限性和思想的束缚成为了欧洲中世纪的一大短板。
另外,中世纪的宗教教育也存在着教条主义的倾向。
教会强调对教义的绝对服从,对于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持保守态度。
这种教条主义的倾向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阻碍了知识的进步。
同时,教会的权威也导致了对异端思想和异教徒的迫害,造成了宗教上的分裂和社会的动荡。
总结起来,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
教会在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宗教仪式和教义成为了人们信仰的核心。
教会通过教育来传播宗教信仰,培养忠诚于教会的信徒。
然而,宗教与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如知识的局限性和教条主义的倾向。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
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主要分为3个阶段:基督教教育、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基督教教育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起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基督教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教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与程序,即以主教为中心的教职、教阶体系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教规、教纪制度。
在中世纪,尤其是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会学校是当时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教会学校按等级分为修道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堂区学校,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宗教,神学是全部学科的“王冠”,“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教学也都是为神学服务的。
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
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的学生一般10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大约为8年。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
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
实行个别教育,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
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大主教学校:基督教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后,曾划分主教管区,各主教管区内设立大主教学校,由主教直接管理。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一、引言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而基督教在这个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二、中世纪基督教的发展1. 基督教的传播在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从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基督教信仰逐渐传入欧洲各地,成为主要的宗教信仰。
2. 教会组织的建立中世纪基督教的发展离不开教会组织的建立。
教会在中世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宗教组织,还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
三、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特点1. 宗教艺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宗教艺术的兴盛。
教堂建筑、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表达了人们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和崇拜。
2. 教育与学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注重教育与学术的发展。
修道院成为知识的中心,修道士们致力于研究神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为中世纪的学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3. 社会伦理与道德基督教的价值观念对中世纪社会的伦理与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爱、仁慈、公正等美德,对中世纪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 统一和稳定的力量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为欧洲社会提供了一种统一和稳定的力量。
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和教会组织的建立使得欧洲社会在宗教上保持了一定的统一,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2. 社会秩序的维护基督教的道德观念对中世纪社会的秩序维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督教的教义要求人们遵守道德规范,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这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 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欧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基督教的宗教艺术、教育与学术等方面的发展,为欧洲文化的繁荣和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五、结论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发展和特点体现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艺术、教育和道德等方面的特点,并为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二、 骑士教育
(一) 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
封君和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构成骑士制度的主要内容。 骑士的品格应是忠诚和勇敢,严守效忠誓言,不背叛封君,竭尽全力为他服务,甚至 不惜为他付出生命。“在贵族阶层内部,对骑士精神和优雅行为的重视逐渐增强了对 较高道德标准和文雅举止的期望,这促使骑士们成为社会有教养的领导者。
第一节
基督教与教育
中世纪早期文明反映了三重遗产:日耳曼的习俗和制度、罗马人的文化和制度以 及基督教的信仰和制度。
基督教教育成为西欧中世纪教育的主干。西欧中世纪沿用古代罗马基督教会的 教阶制,作为组织原则,大主教和主教分别管辖大主教区和主教区。教会的基层组织 是乡镇的教区,由教区神父管理。西欧中世纪的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与这种体制密切 相关。在各级教区以外,教会还有另一种组织形态,即修道院,其在基督教会传播和 重建中世纪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和学术中心。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只负责教授和指导那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再由其转教给其他 学生。大教堂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是“七艺”,也包含一些宗教经典。
从大教堂学校出来的学生一般成为教会的各级管理人员。教区学校设在牧师所在 的村落,学校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教授基督教教义和一般读、写式的,却被广泛认可的适合于贵族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在骑士 品质中,军人品质指勇敢、忠心和慷慨;宗教品质指服从教会、顺从和贞洁;社会交 际品质包括礼貌、谦逊和仁慈。
二、 骑士教育
(二) 骑士教育的阶段与内容
① 在家庭教育阶段主要由母亲负责对幼童加以养护。 ② 在侍童教育阶段,7—8岁的儿童被送到比自己家庭高一级的封君家里充当侍 童,学习各种礼仪和弈棋、弹琴、唱歌、识字和吟诗等,并养成对宗教的虔诚。 ③ 侍从教育阶段的起始年龄是12—14岁,主要负责照料领主的日常生活。年龄 再大一些可在比武场和疆场观摩和锻炼,学习使用各种武器和战斗技能。 ④ 到21岁,经过一定仪式便可正式成为骑士。 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 打猎、弈棋和吟诗。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概要

• 基督教简介 • 基督教学校类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国乱而妖孽兴---基督教的中世纪发迹史
•
基督教被古罗马定性为国有企业后,倍受保 护,做生意大大的方便。它抓住一切机会网罗 信徒,从思想上,文化上,政治上控制欧洲。 • 随着历史更替,而后查理曼帝国的灭亡,西 欧军阀乱战,文明倒退,社会思想混乱,老百 姓你抢完了他抢,给搞得生不如死,末世情绪 严重。 • 看不到希望,又不舍得全家上吊服毒,只能 “不问苍生问鬼神”,象鸵鸟一样一头扎进基 督教的大坑,抽精神白面儿,神游天堂乐土了。
•
更现实的是,各方恶势力为了师出有名, 都把自已打扮成上帝的正义使者:
–我打你绝对不是为了抢东西, 那多俗啊----是帮你领会上帝的 神圣旨意,体验一下神主的美 妙滋味,带着你在天堂自由地 ,自由地45度角飞翔。
• 基督教简介 • 基督教学校类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五毒俱全——”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
2013级教育学班
周雨萌
• 基督教简介 • 基督教学校类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 最多的宗教。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 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 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 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 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 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 正教)。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 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 新教派,统称"新教",又称"抗罗宗"或"抗议宗 ",在中国称为"耶稣教"。所以,基督教是公 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基督教 的创始人是耶稣。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公元4世纪后期,西罗马灭亡到公元14世纪上半叶文艺复兴之前,相当于中国的晋到明朝年间(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两宋、元,明)。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起源与演变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教;2.四世纪初,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确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一分为二即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4.16世纪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形成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思想“上帝创世说”万物本源、敬畏与信仰二、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年):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奠定了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原罪论和教育目的人生而有罪,只有皈依上帝才能得救。
人生在世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断地赎罪修行,才能不断向上帝靠近。
教育是使人皈依上帝最直接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上帝充满信仰、虔诚的基督徒。
(二)认识论和教育内容先验论,主张人生来就有根植于心灵之上的真理,一切真理都在上帝之中,光照是人类获得真理的途径,真理是上帝之光在人心镌刻的痕迹。
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
学习以《圣经》为主课,对圣经内容坚信不疑。
(三)儿童观和教学方法1.性恶论2.体罚、惩罚3.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4.初等教义学校5.教理学校修道院学校6.主教学校7.教区学校8.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修道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西欧最主要的教育结构。
“修道”是一种对人精神和肉体的训练,把肉体看成灵魂的监狱,把人性的情欲看成最大的堕落,强调只有克制,乃至消灭肉体欲望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拯救和神圣。
因此禁欲、苦行、修行等成为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
(1)学生: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
中世纪的基督教

教皇国的产生
梵蒂冈
丕平献土 丕平(714—768),法兰克国王 (751—768),查理曼大帝的父亲, 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他原为宫相, 751年在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为 了报答教皇,丕平将意大利中部一 片领土赠给教皇,史称“丕平献 土”。从此,罗马教皇国的基础得 以奠定。
查理作为国王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 前接受加冕?教皇为查理加冕,意 味着什么? ○君权神授,巩固统治。
○教会与王权相互利用。
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封建农奴 制
因战争,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靠大封建主,成为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 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形成了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 臣关系。西欧封建制度随之形成。
○如何理解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封建等级制是因土地层层分封而成的,封臣即附庸只对自己直接的 封主有义务,而对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1、原因: 2、时间、地 点、创始人和 经典:
下层人民(被压迫者)的宗教。
早期基督教反抗罗马的残暴统治,具有朴素的平等思想。 罗马把基督教看作是一种敌对的力量加以镇压。 从2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罗马社会的激烈变动,上流社 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基督教的性质和地位 发生了变化。原来反对罗马统治、仇视富人、平等博爱的思 想逐渐泯灭,而劝人顺从、希冀来世的消极思想占了上风。 罗马当局对基督教的政策也由镇压变为宽猛相兼、恩威并用。 313年罗马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 国教。基督教日益成为欧洲封建君主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早期与后期基督教比较,其地位和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封建等级 制
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 经营庄园。
征收什一税。
西欧中古时期,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文化,不少上层 贵族也目不识丁,由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皇宣称 “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 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主教神学。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PPT课件

❖ 中世纪在欧洲文化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时期,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便是在这一时 期确立起来的;它也是欧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 期,今日所谓的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西班牙文化 等都诞生于这一时期。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
❖ 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方文化 ❖ 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 ❖ 三、西欧12世纪文化复兴 ❖ 四、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与习俗
修道运动
修道院
❖ 把繁华的世俗生活和肉体欲望当作魔鬼的陷 阱的观点,驱使许多向往崇高道德境界的基督徒 隐遁到人迹罕至的荒野中去苦修,结果就导致了 独身、贫穷、禁欲和修道运动的出现。
❖ 修道运动的创始者是公元3-4世纪的埃及人 安东尼,他20岁时有感于耶稣让财主变卖财产分 给穷人的劝勉,弃家到尼罗河畔的德巴意旷野隐 修。
(六)十字军东征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 经济因素;宗教因素 ❖ 十字军东征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破坏;促进交流;
削弱教皇的威信;刺激了对地理考察和旅游的兴趣; 增加诗歌题材。
三、西欧12世纪文化复兴
❖ 12-13世纪,西欧社会出现了学术与文化普遍复兴 的局面。
❖ 背景: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城市的兴起;教会地位 提高。
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
❖ (一)教皇的形成和东西教会的决裂 ❖ (二)隐修制度的改革 ❖ (三)罗马教廷与政教之争 ❖ (四)基督教的基本观念和礼仪 ❖ (五)教会法 ❖ (六决裂
❖ 5世纪中叶,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开始了具有实际领 导西部所有教会的无上权威,即教皇权威。
(三)加洛林文化复兴
❖ 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在查理曼统治时期(768814),不仅通过军事扩张建立起了一个疆域辽阔 的大帝国,而且在文化上也出现了教育与学术文化 的复兴,西方学者称之为“加洛林文化复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析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教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析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教育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教育中世纪欧洲被认为是宗教与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宗教在这个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教育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教育进行深入解析。
一、宗教的重要性在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成为欧洲社会的核心。
教会在宗教信仰、道德约束以及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会被视为神权与世俗权力的结合,教士们负责指导信徒的生活,并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和礼拜活动传播宗教信仰。
二、宗教教育的特点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教育主要由教会负责。
教会通过开设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等机构,为贵族和教会成员的子女提供教育。
宗教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拉丁文、神学、哲学等学科的教授,培养信徒掌握宗教知识和仪式。
三、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是中世纪欧洲宗教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修道院学校是在修道院内设立的教育机构,主要培养修道院成员和未来的牧师。
这些学校注重对宗教知识的传授,以及对修行和纪律的培养。
修道院学校的学生主要学习拉丁文、神学、经院哲学等内容。
四、大教堂学校大教堂学校是中世纪欧洲城市中的宗教教育机构。
这些学校与大教堂相连,培养城市的贵族和教会成员的子女。
大教堂学校的课程内容与修道院学校类似,也主要注重对宗教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品格的塑造。
五、教育对象的限制在中世纪欧洲,教育的对象主要限于教会成员和贵族阶层。
普通民众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学习阅读和写作。
教育的机会和资源主要掌握在教会和贵族手中,普通人只能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获取知识。
结语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教育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宗教成为人们信仰与道德的指引,教育则成为社会精英的专属权益。
然而,宗教教育也限制了普通人的发展机会,使得社会的阶级和知识分化更加严重。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教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欧洲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及理论2、了解和掌握西欧中世纪教育的类型;3、了解和掌握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产生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中世纪教育的类型;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内容: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进入封建时代。
西方历史学家把从罗马衰落到文艺复兴的一千多年间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的特征首先是文化教育衰落。
西欧四大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兴起后,其统治者一度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教育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和做法,僧侣阶级更是利用其政治、经济的统治地位,否定古代文明。
(如:还在罗马衰落时期,即公元391年,提阿非罗主教就下令烧毁了藏书几十万册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格里高里一世,下令烧了罗马城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且开出大量禁书的名单,予以刮削、烧毁,宣扬一切从头做起。
)中世纪的文化教育本身渗透着神学的性质,文化科学的发展被扼制。
中世纪从古代接收过来的只有麻醉精神的基督教和破烂不堪的城市。
结果形成僧侣垄断了知识教育权,教育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性;教会是封建意识的权威代表。
一切进步思想被扼杀,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惨遭迫害。
神学家们宣布:“科学是宗教的奴仆”;“肉体是灵魂的监狱”。
第一节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基督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基斯坦地区萌芽出现。
它最初只是备受压迫与奴役的犹太民族下层民众自发形成的犹太教新宗派中的一个。
与当时存在的其他宗教教派相比,新生的基督教宣称:“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徒之间患难与共,互相周济”、“现世界的末日即将来临,信徒因基督的牺牲而得救”。
这种教义,对被压迫的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生活在“经济、政治、智力和道德的总解体时期”充满悲观绝望情绪的罗马帝国的民众来说,更具精神上的安慰和思想上的影响力,因此很快传播开来。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文化被视为社会的核心和支柱,深深影响着欧洲社会、政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介绍其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
一、基督教信仰的传播与确立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信仰多样的时代,众多的民族和文化交织,其中基督教从东罗马帝国传入欧洲并逐渐确立。
这主要得益于罗马帝国的变迁和公元313年米兰赦令的颁布,使基督教合法化并取得发展的机会。
二、教皇的权威与影响力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中,教皇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精神和政治领袖。
教皇的权威和影响力贯穿了整个中世纪,教皇政治和宗教的双重身份,使得教皇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并对欧洲社会、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三、教堂的建筑与装饰中世纪的教堂建筑是基督教文化的重要体现,其设计与装饰风格充满宗教意味。
哥特式建筑在此时得到了广泛应用,高耸的尖塔和复杂的拱门成为标志,反映了时代的宗教热情和对上帝的敬畏。
四、修道院的兴起与作用修道院在中世纪的欧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基督教文化的重要支持点。
修道院并非只有宗教功能,它们还提供教育、文化和福利服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五、教育与文化的传承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与传承。
教会扮演了欧洲最早的学府和图书馆的角色,教士和修士们对文化的传统进行了整理和保护,这有助于保持并推动了古代文化的发展。
六、宗教艺术与音乐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在艺术和音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圣经故事成为绘画和雕塑的主题,描绘了独特的宗教风格,并对后来的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宗教音乐如圣咏、赞美诗等也成为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对社会伦理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对于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强调的慈善、公正和个人的道德责任成为社会规范的基石,为社会秩序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语: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深刻地塑造了欧洲社会、政治和思想,并对后来的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教育史大总结

中世纪教育基督教教育主要形式:教会学校教育目的:为教会服务,培养神职人员,扩大教育影响教育内容:七艺、圣经三种形式:1.修道院学校内学:毕业终生从事圣职外学:学习知识,学成为俗人10岁入学学期年限8年教师:教士教学方法:教师口授、学生背诵、抄写个别教学2.主教学校——大教堂学校免费3.堂区学校————教区学校简陋,收费教学内容:拉丁文写字读祈祷文西方教育另一个重要主题:将学校与教会相分离,即教育国家化和教育世俗化封建主贵族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教育目的:培养治理国家的官吏培养王公贵族后代教育内容:七艺、拉丁语、希腊语教学方法:问答法具有宗教色彩欧洲中世纪教育一大特征:政教合一2.骑士教育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与一般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不是普通人民的教育,而是世俗封建主的特权教育。
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培养骑士阶层人员:剽悍勇猛的豪侠,忠君爱国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训练和养成:1.家庭教育阶段(0-7岁)接受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2.侍童教育阶段(8-14岁)目的:养成骑士的封建意识和道德言行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弈棋、吟诗3.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中世纪大学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
最早大学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法国: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基本目的: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内容:文、法、神、医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
特点:自治领导体制:1学生大学——学生主管教育事务——意大利为代表2先生大学——教师主管教务——法国为代表13世纪后课程统一文科6年学制——大学预科→→→法学/神学/医学学位制度——硕士/博士特征:行会化:大学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制度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制度化程序国际化: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独立性:大学独立于政府组织流动性:大学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自由交流宗教性:盛行浓厚的宗教色彩产生原因:1.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2.十字军东征促进文化交流3.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化垄断、篡改古希腊文献等等行 为都是对文化的摧残,而对民众进 行“愚民教育”更使人们戴上了精 神的镣铐和无知的枷锁。 • 中世纪基督教对人们文化教育的压 迫正因此才成为了此后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的其中一个原因。
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人人皆僧侣。 ——加尔文
•THE END
• Thank you fou your listening.
“五毒俱全——”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
2013级教育学班
周雨萌
• 基督教简介 • 基督教学校类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 最多的宗教。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 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 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 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 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 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 正教)。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 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 新教派,统称"新教",又称"抗罗宗"或"抗议宗 ",在中国称为"耶稣教"。所以,基督教是公 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基督教 的创始人是耶稣。
• 基督教简介 • 基督教学校类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 由于历史原因,西欧中世纪初 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 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 俗文化被否定。 • 基督教教会为培养僧侣及为教 会服务的人材,同时向群众宣 传宗教,举办了一些教育机构。 其中水平较高的有僧院学校和 大主教学校。
• 基督教简介 • 基督教学校类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国乱而妖孽兴---基督教的中世纪发迹史
•
基督教被古罗马定性为国有企业后,倍受保 护,做生意大大的方便。它抓住一切机会网罗 信徒,从思想上,文化上,政治上控制欧洲。 • 随着历史更替,而后查理曼帝国的灭亡,西 欧军阀乱战,文明倒退,社会思想混乱,老百 姓你抢完了他抢,给搞得生不如死,末世情绪 严重。 • 看不到希望,又不舍得全家上吊服毒,只能 “不问苍生问鬼神”,象鸵鸟一样一头扎进基 督教的大坑,抽精神白面儿,神游天堂乐土了。
• 此外,为数较多的是教区学校,这 是对一般教民进行教育的学校。它 的水平低下,主要教授读、写、算 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所有的教会 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 管理和残酷的体罚。但从 9世纪起, 基督教教会的教育政策有了很大的 变化。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教会为了迎合人心,除进行宗教教 育外,也开始注意知识的传授。
• 普通教众严禁学习文化,私抄圣 经都要活埋,但有些实用的古希 腊知识,基督教教会内主要成员 自已是学一点的,这就是文化垄 断,知识严格控制在神棍们的手 里,面对一群文盲愚众,那还不 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就象你到 原始部落,拿个打火机他们就奉 你为神。
的确,基督教在世界的发展历史上产 生过十分卓越的影响,它的教化人心 向善减少私欲等理论积极向上,并且 对于西欧教育与文化的延续性有着很 大的贡献。但是对于中世纪的西欧而 言,基督教的教育却是弊大于利的。
•
更现实的是,各方恶势力为了师出有名, 都把自已打扮成上帝的正义使者:
–我打你绝对不是为了抢东西, 那多俗啊----是帮你领会上帝的 神圣旨意,体验一下神主的美 妙滋味,带着你在天堂自由地 ,自由地45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 僧院学校附设在僧院内,又分内学和 外学。内学 培养未来的僧侣,外学 对俗人的子弟进行教民教育。大主教 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以培养神职 人员为目的。两种学校的学习内容主 要是神学和七艺,教师由僧侣担任, 教学建立在盲目服从所谓圣书及其讲 解人——教师的权威之上,不许学生 有任何探索和创造,强调背诵,也采 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 科学是神学的婢女,哲学是 神学的仆人。它们必须,也 只能为证明基督神教是绝对 真理而存在。
• 要是敢学布鲁诺捣乱,那也 是一个字:微波。
• 所以他们暗杀希腊数学家,刮除希 腊科学文献(为的是刮掉后的羊皮 还能用,再往上写经文),焚烧图 书馆,教皇公然说:
• "亚历山大图书馆每过几 百年就得烧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