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最优、次优与第三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斯蒂格里茨2004,第116页,以龟兔赛跑为 喻:
• “10年后,渐进派方法的智慧终于得到了认 可,乌龟终于超过了兔子。”
例3:寻找影子价格
• 在公共支出项目评估中,在产品有市场价格时要 考虑是否存在价格扭曲,一般要将扭曲因素予以 剔除。 • ������ 即,在市场价值无法反映社会价值时,便有 必要采用“影子价格”。 • ������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若政府采购的商品的供 给是无弹性的,则无须矫正。
例2:经济转轨道路的选择
• 根据次优理论,必须在整个经济的所有经 济部门都贯彻新的最优条件,否则就不如 不改。因为任何局部的改革都可能弄巧成 拙。 • ������ 激进改革,剧变,“休克疗法”。 • ������ “著名”的论据:“不可能分两次跨 过同一条鸿沟”。
• 根据第三优理论,应该尽可能利用可以利 用的信息,全盘策划,统筹兼顾,按部就 班进行改革。逐步进行改革还是符合效益 的,至少在预期值上如此。 • ������ 渐进改革。 • ������ 可以换个角度看前面的论据:面对鸿 沟,明知无法一跃而过时,是不是还要起 跳?
次优理论的基本内容
• 简单地说,次优理论包含的内容是:“如 果在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情况,使 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条件遭到破坏,那么 即使其他所有帕累托最优条件得到满足, 结果也未见得是令人满意的,换句话说, 假设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中有 某些条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帕累托最 优状态只有在清除了所有这些得不到满足 的条件之后才能达到。
例子2
• 苏格拉底让他的三个学生沿着一条 小路摘取自己认为最美的那朵花, 不许回头,而且只能摘一朵。 • 第一个学生比较性急,见到第一朵 花摘了下来,在往前走,发现了更 美的花朵,但是只好遗憾地望花兴 叹。
• 第二个学生吸取了第一个的教训, 总认为最美的一朵花还在前边,结 果走到路的尽头,仍然是两手空空, 只好垂头丧气的回来了。第三个学 生边走边看,经过比较,在路的中 间摘下了一朵他认为最美的花朵。 这朵花虽然未必是最美的,但却是 最美的花之一。
• 然而,现实经济中的一些情况可 能与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型完全不一 样。如果现实经济无法达到完全竞 争经济所要求的条件,结果还会是 帕累托最优吗?
• 萨缪尔森:“现实中存在着许多情况, 使市场达不到完全竞争的状态。其中 三种最重要的是不完全竞争,如垄断, 外部效应,如污染,以及公共物品, 如国防和公路。在每一种情况下,市 场失灵都会导致生产或消费缺乏效率, 而政府则可以起到医治疾病的有用作 用。”
• 由于原有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因为受 到某些条件的破坏而未能实现,因而 实现的某些条件被破坏后的最优结果 通常冠以“次优”。相应地,上述结 论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次优定理” 或“次优理论”。
例子1
• 在一堆干草堆里散落了许多针。裁缝寻 找针的方式,按照“最优原则”,就要 在这个干草堆里把所有的针都找出来, 并通过比较,选择最尖锐的针;而按 “次优原则”,则只要找到一根能满足 缝制衣服要求的针,就无须再找下去了。 • 假设散落100口针,如果有一口针未找 到,你就没有办法判定哪口针最好。

如果仍然存在可能性,可以在不 减少任何人福利的同时,增加至少 一个人的福利,那么,就可以进行 帕累托改善。 • ������ 当不存在帕累托改善的可能性 时,就实现了帕累托效率或最优。
• 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生产中的最优:边际技术替代率相 等; 消费中的最优:边际替代率相等; 生产和消费同时实现最优:边际替 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MRS=MRT)。
• 参见鲍德威和威迪逊(2000)第149-150页。
• 设税收导致某产品供给曲线上移,均衡价 格上升。 • ������ 在X1产量下,厂商得到净价格为P1,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为P1(1+t)。 • ������ 设有一公共项目, 对X产品有需求, 导致 该产品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G单位,均 衡产量和价格都变动,分别为XS和P2(1+t)。
• 自此以后,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 理成为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的主要目标。 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西方微观经济学给出 一个肯定的答案:以利己为行为动机的完 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会导致帕累托最优。 这就是说,如果每个消费者都为了自身的 效用最大化,每个生产者都追求最大利润, 那么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他们不仅能做 到,而且还会不自觉地使社会达到资源配 置的最优状态。
– = P1(△XS/△G) -P1(1+t)(△XD/△G)
• ������ 可见, 影子价格等于对P1和P1(1+t)的加权平 均。
• 若X供给完全有弹性, 需求完全无弹性,则意 味着△XS等于△G, △XD等于0, 则
– PG=P1, 需要矫正扭曲的价格,调整到P1
• ������ 若X供给完全无弹性, 需求完全有弹性, 则意味着△XS等于0, △XD等于△G, 则 • PG=P1(1+t), 可见,不需要矫正扭曲的价格, 保持到P1(1+t)最好。
• 第三优理论并未否定帕累托最优原则和次 优原则。 • ������ 第三优原则回到了人们的直觉:
– 能做多好就做多好,尽力而为。
• ������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第三优理论表 明,基于第一优假设的分析并非是无用 的。……这是因为,……第三优政策与第 一优政策非常接近,并且肯定没有次优政 策那么复杂。”
黄有光的评论:
• 次优条件不仅包含一阶导数,而且包含二阶混合 偏导数,从经济意义上说,这意味着次优条件不 仅取决于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而且,还取 决于不同部门产品之间的互补与替代程度,以及 某种物品生产的增长对其他物品边际成本的影 响。…… • ������ 实际上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复杂条件。 • ������ 次优解通常被称为“最优可行值”,但是, 如果我们考虑到信息和行政成本,次优解既不是 最优的,也不是可行的。 • ������ 真正的最优可行值可被称之为“第三优”。
三、第三优原则
• 黄有光划分的“三个世界”: –最优世界; –次优世界; –第三优世界;

最优世界:无扭曲、无信息成本和 行政成本 • ������ 次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 行政成本可以忽略 • ������ 第三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 和行政成本不可忽略
• 在最优世界适用帕累托最优原则;������ • 在次优世界适用次优原则;������ • 第三优世界,按信息多少决定适用何种原 则:信息丰富条件下,适用次优原则 • 信息稀缺条件下,适用第三优原则 • 信息贫困条件下,适用最优原则
• 言下之意,国家对微观经济政策的 执行可以弥补现实经济和完全竞争 模型的假设条件之间的差距,因而 能使经济达到或接近于帕累托最优 状态。
• 但次优理论的回答却是否定的。 • ������ 次优理论认为,一旦某一效率 条件被破坏,那么,即使其余的效 率条件可以实现,也不值得去实现 了。
• 或者说,次优理论认为,一旦实现 帕累托最优所需要的条件之一缺失, 那么,次优的状况只能经由偏离所 有其他帕累托条件而得到实现。
• 次优理论的问题: • 实现次优条件需要的信息远比有关 的最优条件更为复杂。
• 次优理论及其政策含义有助于我们更 好地认识西方微观经济政策分析。 • 需要指出的是,次优理论并不否定微 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效果,它的意 义在于,人们不能把完全竞争模型当 作为理论依据来论证微观经济政策的 必要性和评价该政策的效果。
例1:外部性的矫正(黄有光)
• 设X物品有负外部性,在最优世界里应该对每单 位X征收M元的矫正性税收。 • ������ 现实并非最优世界。 • ������ 设Y与X互补,且Y有高度正外部性,所以对X 征税会殃及Y。 • ������ 若相关信息丰富,则实行次优原则,如M-N; • ������ 若无法确认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关系,则仍 然实行最优原则为好。 • ������ 若具有一定的与X密切相关的商品特性的知 识,则实行第三优原则,须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 最优法则做适当修正,而不是放弃行动不征税。
• 通俗而言,次优理论的含义是:“假设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满足十个假设 条件,如果这些条件至少有一个不能满 足,即被破坏掉了,那么,满足全部剩 下来的九个条件而得到的次优状态,未 必比满足剩下来的九个条件中一部分 (如满足四个或五个)而得到的次优状 态更加接近于十个条件都得到满足的帕 累托最优状态。”
四、效率原则之应用:举例
• 首先要强调的是,应该避免滥用“次优” 这一说法。 • ������ 例一:外部性的矫正 • ������ 例二:经济转轨道路的选择 • ������ 例三:影子价格有时不用矫正,听任 扭曲 • ������ 例四:生命价值的估计,聊胜于无 • ������ 例五:成本有效性分析
效率:准
• 一、帕累托效率或最优 • ������ 二、次优原则 • ������ 三、第三优原则 • ������ 四、效率原则之应用:举例
一、帕累托效率或最优
• 一种表述:指一种资 源有效配置的境界, 已经不可能在不减少 任何人损失的前提下, 至少增加一个人的福 利了。
• 第一个徒弟的选择之所以失望,原 因是目标不明确;第二个徒弟是个 完美主义者,第三个徒弟虽然是个 “次优”的选择,相比而言在三者 之间应该说是个最好的选择。
• 次优理论的意义: • 在讨论公共经济目标时可以超越帕 累托效率标准

• 次优理论给完全竞争模型带来了一次 严重的冲击 。 • 西方学者往往承认完全竞争可致资源 最优配置的说法系建筑在一系列不符 合事实的假设之上,从而现实中是不 可能出现的。然而,他们也往往宣称, 完全竞争模型却可以被当作为一个标 准,用以判别现实状态与完全竞争的 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结论:教材P254
• 如果政府项目采购的产品的供给是无弹性 的, 不能相应地增加生产,也就是说,公共 部门使用这种产品意味着私人部门将无法 使用,那么,公共部门使用该产品的机会成 本被认为就应该是其市场价格。
• 他们认为,要想判断现实市场情况 的优劣,可以把该市场和完全竞争 市场的理想状态进行比较,二者的 差距的大小决定现实市场的优劣。 这里的差距系指存在于现实市场的 条件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的 差距而言。
• 然而,次优理论却证明:在不能全部 符合完全竞争的情况下,满足较多的 条件的市场未必优于满足较少条件的 市场。这就是说,现实与理想市场之 间的差距并不能判别优劣,从而,作 为判别的标准,完全竞争模型已经没 有任何意义。
• △G=XDX1+X1XS= △XD+△XS – 亦即,政府对X的需求的增加是通过需求的 减少和供给的增加两方面的作用完成的 • ������ △XS的成本为X1cdXS • ������ △XD的成本为-XDabX1 • ������ △G的成本: • △SC=[X1cdXS+(-XDabX1)]
• 为分析方便,考虑△G的规模足够小,以至△P足 够小,有
– △SC=P1 △XS-P1(1+t) △XD
• ������ 此即,对社会而言,额外△G的机会成本, • ������ X的影子价格可以定义为每单位G的机会成本: PG= △SC / △G • ������ 所以,PG=[ P1 △XS-P1(1+t) △XD] / △G
二、次优原则
• 问题:如果某项帕累托效率条件未 能满足,那么,是否还应该尽可能 多地追求其它的帕累托效率条件的 实现呢? • 直觉的回答是肯定的。 • ������
• 众所周知,早在200多年前,西 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 斯密在其著 名的《国富论》(1776年)中提 出了被称之为“看不见的手”原理, 颂扬以利己为动机的资本主义制度, 认为该制度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 置。
• 1956年,经济学家李普西(R.G.Lipsey)和兰 卡斯特(ncaster)总结前人的理论基础提 出来。
second best theory ������ 次优理论倡导者:
������
Richard Lipsey(1928-,Canada)
Kelvin Lancaster(1924-1999, Austral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