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用看似贬义的词语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运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任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体会句子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书写提示”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一段话。“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背诵古诗《蜂》。
运用反语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已有体会;词句段的运用中句子去掉语气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心里明白,但可能表达不明确,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朗读句子,体会不同,学会正确表达。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识字加油站”可由学生自主完成。“词句段运用”需要教师提示、点拨,学生在学习后进行适当的拓展。“日积月累”指导学生朗读、摘抄。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交流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句子中,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12个生字,书写词语。
3.理解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
4.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5.正确规范地书写一段话。
6.感悟、背诵古诗《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动物特征的了解,感知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练习,正确规范书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感悟能力。
1.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正确规范地书写一段话。
教师:课件。
学生:积累看似贬义的词语、句子。摘抄用动物特征比喻某一类的词语。
2课时
1.交流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句子,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2.认识12个生字,书写词语。
3.正确规范地书写一段话。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三个句子: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3)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2.指名学生读一读。
3.交流这三个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交流自己摘抄的句子。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导入。
2.指生认字。
3.发现这些生字的识记规律。
4.齐读词语。
5.同桌互认生字、词语。
三、书写提示
1.出示课本中书写的示范。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规范、正确的要领。
3.学生交流怎样才能把一段话写规范。
4.学生试写。
5.展示交流。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书写提示
1.理解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
2.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3.体会句子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4.感悟、背诵古诗《蜂》。
1.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2.体会句子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一、交流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
1.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名称:马、牛、鸟、羊、蜂、虎、龙、鸡、虫、狗。
2.同桌之间交流这些动物的大体特征。
3.继续出示在动物名称前加上一些词语:千里、老黄、百灵、领头、小、纸老、变色、铁、应声、哈巴。
4.再读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在生活中指哪一类人。
5.全班交流。
6.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类似的动物词语。
二、体会冒号的用法,选择一个短语,写一写
1.读句子,圈出冒号。
2.交流冒号前后句子的关系。
(冒号后是围绕冒号前写的。第一句写出了猫的“温柔可亲”;第二句写出了母鸡的“警戒”;第三句写出了鹅“看守门户”的表现。)
3.选择一个短语,仿照着写一写。
4.指名学生出示自己写的内容,其余同学来评析:是否正确使用了冒号。
5.同桌互读。
三、体会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1.自读句子。
2.交流加点字“吧、啊、呢、啦”属于哪一类词语?(语气词)
3.再读句子,体会如果去掉了这些语气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去掉了这些语气词,句子就没有了感情色彩,就表达不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2.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指名读、齐读古诗。
3.学生质疑,初步感悟。
(1)结合插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古诗。
4.小结。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样写比直接写效果好。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实际上就相当于对本次语文园地的某些内容进行了预习。在课堂的学习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其中的难点进行点破,较易知识点均由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让他们在相互的学习、交流中巩固基本的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