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解表药PPT(大学时张廷模教授课件)学习课件.ppt

中药学:解表药PPT(大学时张廷模教授课件)学习课件.ppt

三、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四、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
最新.课件
112
“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 《本经》
最新.课件
113
蔓荆子
最新.课件
114
最新.课件
115
疏散风热、清利头-风热表证头痛,偏头痛 目赤肿痛多泪
最新.课件
116
柴胡
最新.课件
117
最新.课件
118
一、疏散退热--外感发热,少阳证
最新.课件
44
防风
最新.课件
45
最新.课件
46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 最要,故名。”
最新.课件
47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防风为风病之主要……驱除外 风,兼能通痹起废,其效最弘。”
《本草正义》
最新.课件
48
辛而不燥,乃风药中润剂 三、止痉--破伤风
最新.课件
49
羌活
最新.课件
50
最新.课件
51
一、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最新.课件
52
特点: 1、主要用于身半以上风湿痹痛 2、药性辛燥,为风药中燥剂
最新.课件
53
藁本
最新.课件
54
最新.课件
55
一、祛风散寒--风寒表证, 颠顶头痛
颠顶痛,非此不能治。 (张元素)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28
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四、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
最新.课件
29
生姜
最新.课件
30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二、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中药基本知识之解表药 共19页PPT资料

中药基本知识之解表药 共19页PPT资料
细辛散寒之力较强,表寒、里寒证均可使用,并能温肺化饮。也可用于: 1.阳虚外感,恶寒发热、脉反沉者,常配伍麻黄、附子;2.寒痰停饮,咳 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寒饮喘咳),常配伍麻黄、干姜、半夏等;3.牙痛。 此外,本品辛温行散,芳香透达,吹鼻取嚏,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可用于 中恶或痰厥所致卒然口噤气塞、昏不知人、面色苍白、 牙关紧闭之实证、闭 证。
中药基本知识
----解表药
解表药
一、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二、性能功效 1.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
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传变的目的。即《内经》 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 2.解表药除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外,部分药尚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 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 三、适应范围 1.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 表证。 2.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 而兼有表证者。 四、配伍方法 使用解表药必须根据四时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不同而恰当选择、配伍用药。
1.燥热伤肺,咳嗽痰稠、鼻咽干燥,常配伍杏仁、沙参、生石膏、 贝母等;2.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证(血热吐衄)。桑叶蜜炙能 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炙桑叶。菊花平肝、明目之 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也可用于疔疮肿毒。
此外,菊花有黄菊花、白菊花之分,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 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亳菊花、滁菊花、甘菊花、杭甘菊)。
上逆,胸闷呕吐,以及气滞胎动不安;3.七情郁结,痰凝气滞的梅核气证。 本品入汤剂不宜久煎。 此外,紫苏有苏叶、苏梗之分,苏叶偏于发表散寒,苏梗偏于宽胸利膈,顺 气安胎。生姜则善于温中止呕,素有" 呕家圣药" 之称,并能温肺止咳,解半 夏、天南星毒,又常用于:1.胃寒呕吐,常配伍半夏;若配伍黄连、竹茹等 药也可用于胃热呕吐;2.风寒咳嗽;3.服半夏、天南星中毒或炮制半夏、 天南星以降低其毒性。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

阴暑证:香薷(夏月麻黄)
风寒风热表证皆宜:荆芥、防风
完整版ppt课件
79
细辛:阳虚外感 羌活:上半身(身半以上)痹痛
太阳头痛 白芷:阳明头痛
完整版ppt课件
80
2、功效 行气安胎:紫苏 解鱼蟹毒:紫苏、生姜 通鼻窍: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
完整版ppt课件
81
3、用量用法 细辛:3-5g;丸散0.5-1g 辛夷:包煎
30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二、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完整版ppt课件
31
三、温中止呕--多种呕吐 四、解毒--中药物、食物毒
完整版ppt课件
32
香 薷
完整版ppt课件
33
一、发汗解表,化湿和中-阴暑证
完整版ppt课件
34
阴暑证:感受风寒(静而得病) ----暑天风寒感冒
阳暑证:感受暑热(动而得病) ----类似中暑
完整版ppt课件
136
要点
1、主治证 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 气虚下陷证:升麻、柴胡
完整版ppt课件
137
2、功效 透疹:薄荷、蝉蜕、牛蒡子、升麻、
葛根、荆芥 开音:蝉蜕
完整版ppt课件
138
3、用量用法
后下:薄荷
4、品种与功效
黄菊花--疏散风热
白菊花--平肝明目
完整版ppt课件
139
5、使用注意 牛蒡子:滑肠通便,便溏者慎用 6、分类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薄荷、蔓荆子 发散风热、利咽:牛蒡子、蝉蜕
完整版ppt课件
132
葛根与柴胡
相同点:解表,升阳 不同点:葛根功偏解肌,善治外感项背 强痛。又升阳止泻,生津止渴,透疹
柴胡功偏退热,善治少阳寒热往来。又 升阳举陷,疏肝解郁

中药学8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学8解表药ppt课件
火旺、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小柴胡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
柴胡 葛根
葛根
豆科野葛、甘葛藤干燥根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口渴、消渴症、泻
痢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化学成分:黄酮 葛根汤、升麻葛根汤、玉泉丸、气味白术散
总结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浮萍 解鱼蟹之毒:紫苏、生姜 止血:荆芥(发散风寒药中) 发散风热、利咽:薄荷、蝉蜕、牛蒡子 发散风热、明目:菊花、桑叶、蝉蜕、决明子 发散风热、疏肝解郁:柴胡、薄荷 解表、透疹: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
根、升麻 发散风热、清热解毒:菊花、升麻、牛蒡子 清利头目:蔓荆子
一、解表药概述
定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
主要功效:发散表邪(宣肺、利水、透疹、 祛风湿)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或风热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分类: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麻黄(辛、苦、温;肺、膀胱经 )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水肿等 生用:解表 蜜炙:平喘 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 化学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桂枝
樟科肉桂嫩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生用)
风寒表实表虚均可、阳气凝滞等
有热像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醛)
枳子汤
麻黄与桂枝比较
共同: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较强、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汗力较弱、风寒表实表虚、有汗无
二、多项选择题

解表药ppt课件

解表药ppt课件

苏梗药材
解表药
24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解表药
25
[应用]
1、风寒表证兼气滞咳嗽、胸闷者:发汗 散风寒解表又行气滞。如杏苏散、香 苏散。
2、脾胃气滞脘闷、呕吐:行气宽中,和 胃止呕。如藿香正气散。
解表药
26
3、梅核气:行气滞。如半夏厚朴汤。 4、气滞胎动不安:理气安胎。 5、鱼蟹中毒:解鱼蟹毒。
解表药
12
桂枝
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
解表药
13
桂枝基园尖纵棱,外皮棕色甜微辛, 木部黄白髓方形解表,药 发汗通阳又温经。 14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 [功效]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解表药
15
[应用] 1、风寒表实证:助麻黄发汗,如麻黄汤。
风寒表虚证:散风寒,发汗力缓又助 卫阳,配合敛阴和营的白芍,共收调 和营卫之效。如:桂枝汤。 2、心阳不足心悸、脉结代:助心阳通脉。 如:炙甘草汤。
第一章 解表药
解表药
1
一、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 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
解表药
2
二、性能特点:
1、味辛。2、多入肺、膀胱经。
三,作用:
1、发散解表。“其在皮者,汗而发 之”。
2、透疹。 3、止痛、消疮。 4、利水退肿。
解表药
3
四,分类:
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
五,适应症:
解表药
30
防风 伞形科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解表药
31
防风长条蚓头毛,皮毛灰黄体较轻, 断面外缘多裂解表隙药,发表祛风并除湿。 32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 “风病之要药,风药之润剂”。

解表药辛温解表ppt课件

解表药辛温解表ppt课件
3. 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 两个方面的功效。
16
麻 黄【方剂举例】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身疼等 表实者。
17
桂枝 《名医别录》
[来源]为樟科 (Lauraceae) 植物肉桂 Cinnamomu 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 枝。
40
防风 《本经》
2.风疹瘙痒。 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
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 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 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
41
防风 《本经》
3.风湿痹痛。 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
之祛风湿、止痹痛药。 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
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 药,如蠲痹汤 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成为热 痹者,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等药同用。
42
防风 《本经》
4.破伤风证。 既能辛散外风,又能熄内风以止痉。用治风
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 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 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 用,如玉真散。
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 与当归、吴茱萸同用; 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
22
桂枝 《名医别录》
3.痰饮、蓄水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 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 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 寒者,均宜使用。(与麻黄鉴别)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之称。
l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2024/5/4
12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l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2024/5/4
13
8
辛 夷
2024/5/4
14
9 苍耳子
天南星、全蝎等。
2024/5/4
23
6 牛蒡子 辛、苦、寒。入肺、胃经。
睛 感 清 桑 葛 l 疏散风热
生冒利叶根 云、咽、、 翳咽喉菊薄
l
解毒消肿 治疮黄肿毒。
等喉的花荷 。肿作均、
l
清肺利咽 治咽喉肿痛。
痛用有蝉
、,疏蜕
目主散、
赤治风牛
肿风热蒡
痛 热 、 子 2024/5/4
24
l l
7 桑叶 苦、甘、寒。入肺、肝经。
荆 防 败 毒
风寒挟湿之表证。发热无 汗,恶寒,皮紧肉硬,肢 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
散 脉浮。
2024/5/4
30
荆芥
辛温解表
防风
发散风寒
2
羌活
祛风湿
解表祛邪
荆 独活
止痹痛
防 川芎
活血行气,散风止痛
败 毒
柴胡 茯苓
散 枳壳
前胡
桔梗
解表退热 渗湿利水
宽中理气
宣降肺气 止咳化痰
嗽肉热风 发
,硬无寒 汗
l 宣肺平喘 风寒或风热咳 喘,配石膏、杏仁、甘草。
l 利水消肿 水肿实证兼有 表证者,配生姜、白术
2024/5/4
6
2 桂枝 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解表药PPT课件

解表药PPT课件

木贼麻黄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麻黄
【科属】
为麻黄科小灌木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 生用或蜜炙或捣绒用。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药性特点】
麻黄辛温升散,作用于肺和膀胱经,长于开泄腠理、透发 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故较常用于风寒表证。在 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为明显,为辛温解表的峻品。
【应用】
⒈ 发汗解表: 用于风寒表实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而无汗,脉浮紧。常与桂枝 相须配用,如麻黄汤。
⒉ 宣肺平喘: 用于肺气郁闭的喘咳实证。
①风寒外束,肺失宣降之喘咳。可与杏仁、甘草同 用。
②肺热壅盛而肺气上逆之喘咳,其与清肺之石膏配伍。 ③喘咳而痰多者,常须配伍化痰之药如:半夏、款冬花、
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肺气郁窒,治节 无权,即当借其轻扬,以宣痹着。”
麻黄,别名龙沙、卑相、卑盐
1、麻黄的发汗作用很强,有“发汗第一药”之 称。
2、通透毛孔的作用。
3、辛散宣肺
苦泄
止咳逆上气
直接作用
4、从汗走
从小便走
利水消肿
从大便走 肺与大肠相表里
副作用: 1、升高血压 2、兴奋中枢,引起失眠
六、使用注意
1、发汗的方法和程度:服用量不可过大,否则汗出淋漓,既会伤 阴,又会损阳,可微令汗出,得汗即止,可使邪气外出,而 正气不伤。
2、禁忌病证:因津血同源,凡平素津血亏耗之人,如多汗、久患 疮疡、淋证、失血及孕妇、产后、年老体虚等,虽有表证,亦应慎 用。
3、因时、因地制宜:凡寒冬之时或阴冷之地,发散风寒药的用 量宜稍重;而温暖之时或炎热之地,发散风寒药的用量宜稍轻。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解表药及解表方》PPT 课件
中医药概述: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了解表药
是指中医药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等表 证的药物。
2 作用
通过发散表邪、解除表症、提高机体免疫力 等途径,帮助身体恢复健康新颜,并提高抵 抗力。
解表方的定义和作用
1 解表方
是指中医药中综合运用多种解表药物,根据 具体病情制订的治疗方案。
2 作用
通过解表药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病 程,减轻病症,促进康复。
常用的解表药物及其功效
藿香正气水
外感风热,头痛发热,用于清热解表。
板蓝根颗粒
风寒感冒,发热咳嗽,用于清热解表,解毒。
银翘解毒片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用于解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
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用于祛风散寒,解表止 咳。
典型的解表方剂介绍
银翘散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采用多味 解表草药制成的方剂。
桂枝汤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采用多种 解表药物制成的煎剂。
杨氏脱黄汤
湿热黄疸,腹胀纳差,采用中草 药煎煮而成的疗效方剂。
解表方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1
风寒感冒
鼻塞、流涕、咳嗽、恶寒等症状。
2
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口渴、发热等症状。
3
湿热黄疸
黄疸、尿黄、腹胀等症状。
解表方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1 注意事项
在应用解表方剂时,需要考虑身体体质、病情轻重和其他疗法的配合。
2 禁忌症
个别病人存在特殊禁忌症,如过敏反应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温解表·桂枝汤


方解:
君:桂枝——解肌散寒,扶助卫阳 臣:白芍——敛营养阴
桂、芍相配, 散中寓收,调和营卫 佐:生姜——助桂枝发汗,温胃止呕
大枣——助白芍益阴,补脾益气 姜、枣升腾脾胃之气,助桂、芍调和营卫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
合白芍酸甘化阴

辛温解表·桂枝汤


❖本方证中已有汗出,

分述·辛温解表


麻黄汤
(《伤寒论》)

辛温解表·麻黄汤


组成: 麻黄三两(9g) 桂枝二两(6g) 杏仁七十个(6g) 炙甘草一两(3g)

辛温解表·麻黄汤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重证)

辛温解表·麻黄汤


主证病机分析:

感 风
( 太
寒阳
表 实
伤 寒 )


方解:
君:羌活——祛风散寒除湿 臣:防风、苍术——祛风散寒除湿 佐:细辛、川芎、白芷——散风寒,行气血
黄芩、生地——清热、制燥 佐使:甘草——调和诸药

分述·辛凉解表


银翘散
(《温病条辨》)

辛凉解表·银翘散


组成:
连翘一两(15g)金银花一两(15g)苦桔梗六钱(6g) 薄菏六钱(6g)竹叶四钱(4g )生甘草五钱(5g) 荆芥穗四钱(4g)淡豆豉五钱(5g)牛蒡子六钱(6g) 鲜芦根适量
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外感风寒表证
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不喘,脉浮缓

分述·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


组成: 羌活一两半(9g) 苍术 一两半(9g) 川芎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g) 甘草一两(6g)
防风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白芷一两(6g) 黄芩一两(6g)
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使:甘草——调和诸药

分述·扶正解表


适应证: 体虚又感外邪之表证 配伍用药: 扶正:气虚——补气;血虚——补血;
阴虚——滋阴;阳虚——温阳 解表:疏散风寒(湿)或风热

分述·扶正解表


败毒散
(《小儿药证直诀》)

扶正解表·败毒散


组成: 柴胡去苗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各一两(各30g) 甘草半两(15g )
(2)不宜久煎; (3)温覆;全身微汗出为佳; (4)温服,避风寒; (5)表邪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
虚证水肿、吐泻失水者,禁用。

分述
表 剂
一、辛温解表剂 二、辛凉解表剂
三、扶正解表剂

分述·辛温解表


适应证: 外感风寒表证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 口不渴,无汗或汗出恶风, 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 头身疼痛,脉紧
咳喘

辛温解表·麻黄汤


方解: 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止痛
麻、桂相配,有峻汗之功 佐:杏仁——降肺平喘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
缓麻、桂峻烈之性

辛温解表·麻黄汤


证治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兼里热(表里同病) 恶寒发热,头痛肢楚, 无汗,口苦微渴, 苔白或黄,脉浮
功效: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寒表实证 风寒夹湿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脉浮 肢体酸楚疼痛
里有蕴热
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

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

辛凉解表·银翘散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辛凉解表·银翘散


主治证候分析:
温邪犯卫 外 热蕴成毒 感 风 邪犯肺系 热
邪热伤津 表热趋里
发热,微恶寒,头痛, 无汗或有汗,脉浮数 咽痛
咳嗽
口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

辛凉解表·银翘散


方解:
君:银花、连翘——轻清透表,清热解来自 臣: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为何还用桂枝汤发汗?
❖如何区别“病汗”和“药汗”?
❖如何理解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
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辛温解表·桂枝汤


附方: 方剂比较:
麻黄汤与桂枝汤 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
有何异同?
麻黄汤
麻黄、杏仁
桂枝、甘草
桂枝汤
芍药、生姜、大枣
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
辛温解表
发汗散寒力弱,重在调和营卫

概述
表 剂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定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解肌、透邪外出等作用, 主要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为解表剂
(属八法中之“汗”法)

概述·分类


风寒表证——辛温解表剂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剂 表证+正虚——扶正解表剂

概述·使用注意


(1)表里同病者, 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组成: 桂枝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炙甘草二两(6g) 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3g)

辛温解表·桂枝汤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风寒轻证)

辛温解表·桂枝汤


主证病机分析:

感(
风 寒 表
太 阳 中 风
虚)

卫阳浮强 营阴泄弱 肺胃不和
恶风、发热,头痛,脉浮 汗出,脉缓 鼻鸣,干呕
使用注意: 非表实无汗禁用; 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辛温解表·麻黄汤


随证加减: •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者,
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荑; • 夹湿兼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 • 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

分述·辛温解表


桂枝汤
(《伤寒论》)

辛温解表·桂枝汤
荆芥、淡豆豉——辛温开腠散邪
佐:桔梗——宣肺利咽止咳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
佐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分述·辛凉解表


桑菊饮
(《温病条辨》)

辛凉解表·桑菊饮


组成:
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 连翘一钱五分(5g)薄菏八分(2.5g )桔梗二钱(6g) 生甘草八分(2.5g)苇根二钱(6g )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辛凉解表·桑菊饮


功效: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

辛凉解表·桑菊饮


主证病机分析:
表邪 热伤 轻肺 证络
风热轻浅 邪伤肺络 邪热伤津
身热不甚,脉浮数 咳嗽 口微渴

辛凉解表·桑菊饮


方解: 君:桑叶、菊花——疏散上焦风热 臣:薄荷——疏散风热
桔梗、杏仁——助君药祛邪,宣肺止咳 佐:连翘——透邪清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