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A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合集下载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神经功能缺陷和症状。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rt-PA静脉溶栓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受损的脑血流,减轻神经功能缺陷和症状。

不同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何影响,是目前急性脑梗死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方法
对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符合rt-PA溶栓治疗指征,并按照溶栓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分为3组:A组为3小时内溶栓治疗组,B组为
3-4.5小时内溶栓治疗组,C组为4.5-6小时内溶栓治疗组。

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发病部位、溶栓治疗时间、溶栓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定量表(NIHSS)、颅内出血情况、不良事件等。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上存在差异。

A组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定量表(NIHSS)评分显著下降,且颅内出血发生率较低;B组和C组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定量表(NIHSS)评分下降幅度较小,且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

在预后观察中,A组的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和C组。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存在差异。

早期溶栓治疗(3小时内)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延迟溶栓治疗(3-6小时内)则可能增加颅内出血风险,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应尽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获得最佳的疗效和预后。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目的探讨对发病0.05)。

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属于安全的方法。

标签:急性病;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栓溶解疗法;脑梗死急性脑梗死,不论是对人類,还是对社会都具有较大危害。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例数每年约150万,患病人数约达到500~600万,而每年的死亡人数约100万,而存活的大约有1/4都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劳动力,且重度的致残者约战其40%。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rt-PA在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的时候,具有显著效果。

为此,我院选取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住院收治发病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需要能够满足相关的诊断标准,且要求在发病的3小时内对其实施溶栓治疗。

(2)头颅CT后,需要排除脑出血的患者。

(3)要求患者意识较清醒,并能够符合卒中量表(NHISs)0.05),在接受治疗后24 h,观察组(4.02±3.41),对照组(7.43±5.42),所得的NIHS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451,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2.85±3.75),对照组(5.52±3.93),所得的NIHS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1 85,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2.25±3.12),对照组(4.52±3.32),所得的NIHS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229,P<0.05),观察组所得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较低,数据对比显示,存在明显差异。

2.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90天的随访记录后,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在90~100之间的有35(83.33%)例,0.05)。

3结论目前,美国的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药物治疗时,最重要推荐的方法就是静脉内rt-PA。

小剂量 rt-PA 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

小剂量 rt-PA 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

小剂量 rt-PA 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 rt-PA 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7月20号到2017年7月20号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各60例,将2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以及死亡率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3.92±1.03)分;mRS(2.31±0.85)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值>0.05。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率为1.67%与对照组相比3.33%,差异性不大(P>0.05)。

结论:采用小剂量 rt-PA 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值得研究。

【关键词】:小剂量 rt-PA ;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发生于老年患者中,增加了我国老年人死亡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从而导致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若不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在临床中,常采用尿激酶(6小时内,后循环可延长到八小时内)及rt-PA(4.5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1]。

因此,本文对2016至2017年收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客观的研究,并选择一项合理的治疗方法,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收取例数(120),收取时间为2016.7.20日~~2017.7.20日期间,将这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60例为一组。

纳入标准:①患者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且治疗前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

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静脉溶栓流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建议,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目前认可的方案是4.5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快速进行急诊评估和启动卒中小组可有效地减少院内延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最新的循证医学提示,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唯一有效的手段。

规范溶栓流程提高溶栓率,选择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可从RT-PA溶栓治疗中获益。

为达到治疗获益最大化,应采取所有努力以缩短启动治疗的延误,从急诊到溶栓的时间应在60分钟内。

应急流程的组织和实施:1、成立院内卒中应急小组小组成员覆盖医护、辅助科室及后勤人员,包括卒中专科的医生、护士、急诊预检护士、急诊神经内科(下称神内)医生、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人员、住院处指定人员等20名,所有成员都有5年以上工作验。

2、建立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急流3、设立通讯中心,由卒中病房护士长担任卒中小组协调员, 负责联系、协调小组各部门工作须注意,因MRI检查可能延误时间,故反对盲目进行此项检查。

选择性MRI或血管检查限于:患者有快速戏剧性恢复,非常轻的卒中,或不适合溶栓而拟机械取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患者。

除考虑大血管闭塞、医院能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动脉溶栓的情况外,反对盲目进行动脉溶栓。

对的确经济困难的患者,可考虑实施标准尿激酶静脉溶栓。

提高溶栓率是卒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首先应注意减少院前延误,120急救系统是其中重要环节。

出诊医务人员应懂得快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熟知卒中早期表现就近送往可开展全天候溶栓治疗的医疗中心。

尽早激活卒中团队,预定急诊 CT和实验室检查。

做好组织化管理,使院内延误控制在60分钟以内是实现溶栓率提高的基础。

动脉溶栓标准纳入标准:一、临床部分1年龄18-80岁;2明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且造成较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4分),同时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3起病至干预在3-6小时内(对于前循环6-12小时内,后循环6-24小时内的患者,在充分影像学支持的情况下,可考虑动脉溶栓★);4患者或家属对动脉溶栓的效益/风险知情同意。

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

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

期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血管再通
DOI:10.14164/j.cnki.cnl 1—5581/r.2016.03.129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措施中居重 要地位,通过早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 经功能缺损症状,使闭塞血管再通,利于患者恢复:…。n~PA 是常用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类药物,能够激活纤溶酶原转 变为纤溶酶而起到溶解血栓作用。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脑梗 死患者,观察此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
史垦堡垡垫塑查旦!Q!垒生;旦筮!Q鲞箜≥塑£!鱼』丛!i旦也g垒P吐£尘!Q!鱼:y!!:!Q:盟!:!
1.3效果评判标准[2 o优:孕产妇达到良好的肌松效果. 疼痛现象不明显;良:孕产妇基本达到肌松效果,但手术过 程中偶尔出现牵拉反应;中:孕产妇肌松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存在明显的牵拉疼痛感,需通过追加药物的方式方可顺利完 成手术;差:孕产妇肌松效果不佳,出现严重的牵拉反应, 追加麻醉药物的同时,需要静脉辅助其他药方可顺利完成手 术。优良率=(优+良+中),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孑±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z 2检验。P<0.05表示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孕产妇中,麻醉效果优29例f47.54%),良20例 (32.79%),中10例(16.39%),差2例(3.28%),优良率为96.72% (59/61);参照组孕产妇中,麻醉效果优25例(40.98%),良15 例(24.59%),中8例(13.11%),差13例(21.31%),优良率为 78.69%(48/61)。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 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剖宫产是临床妇产科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手术成 功与否与麻醉效果密切相关,因为其直接关系到母婴生命安 全,所以对麻醉药物具有很高的要求‘3。。目前临床方面主要 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麻醉方式,虽然硬膜外 麻醉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将其用于术后产妇镇痛, 但其起效时间比较长,麻醉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部分产妇 会在手术过程中感受到明显的牵拉疼痛和宫缩疼痛,孕产妇 的满意度不高。腰硬联合麻醉主要通过细腰穿针的方法,直 参考文献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卒中类型,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常用方法,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降低残疾和死亡率。

本文旨在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并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t-PA是一种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剂,通过溶解血栓的形成,可以迅速恢复被梗死的脑组织的血流,减轻缺血损伤,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缺陷,减少病情侧化,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rt-PA静脉溶栓对预后的作用1. 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血流受阻,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rt-PA静脉溶栓可以迅速溶解阻塞的血栓,恢复脑组织的血流,提高血管再通率,从而减轻缺血损伤,改善患者的症状。

2. 减少病情侧化病情侧化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前景。

rt-PA静脉溶栓可以有效减少病情侧化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3. 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三、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研究1. 治疗时间窗口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口是指溶栓治疗应在症状发作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

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治疗时间窗口为发病后3小时内。

一些研究表明,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延长时间窗口至4.5小时内仍可以获益,因此寻找更合适的时间窗口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rtPA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1

rtPA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1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3 h时间窗内的静脉溶 栓的适应证明显放宽,只要诊断为急性脑
卒中且具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不论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上下限, 只要年龄≥18岁,均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但对3~4.5 h时间窗的患者,控制标准要严 格。
rtPA使用方法
•国际标准要求: 剂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总量的10%推注,1分钟内推完, 余量持续1小时滴完。
发病3 h以内相对禁忌证:
最近的研究提示,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以接受 溶栓治疗,尽管具有以下1个或多个相对禁忌 证。当这些相对禁忌证存在时,要仔细权衡静 脉rt-PA的风险与获益。
(1)神经系统症状轻微或快速自发缓解;(2)痫 性发作后遗留神经功能缺损;(3)最近14 d内大 手术或严重创伤;(4)最近21 d内胃肠道或尿道 出血;(5)最近3个月内心肌梗死。
发病3小时内接受tPA治疗的结局
结束
并发症的处理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口周水肿、喉头水肿,严 重者可导致气道梗阻,需及时处理。除停用溶 栓剂外,可应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必 要时气管插管避免窒息。对于低血压或休克者 应快速扩容或抗休克治疗。
出血性转化
临床证据表明,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 占位效应、早期低密度征、年龄>70岁、脑白 质疏松、脑微出血、高血压、高血糖、应用抗 栓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等会增加出血转化的 风险。因此对溶栓患者要严密监护。若发现病
发病3~4.5h适应证:
(1)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有可测的神经功能 缺损;(2)在开始治疗之前症状发生在3~4.5 h。
发病3~4.5 h相对禁忌证:(1)年龄>80岁;(2)
严重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 分>25分);(3)口服抗凝剂,无论国际标准化 比值数值如何;(4)同时具有糖尿病史和缺血 性脑卒中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脑卒中患者的特点及治疗原则,重点阐述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重要性。

接着对DNT延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包括医疗机构因素和医务人员因素。

最后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更好地认识影响DNT延误的因素,从而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DNT延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影响因素、改进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脑卒中的80%-85%。

它通常由大脑血管的急性闭塞导致供血中断和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发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病情危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其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受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时间,即Door to Needle Time (DNT),即从患者到医院急诊科的时间,再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DNT延误会降低溶栓疗效,增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了解DNT延误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溶栓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因素和医务人员因素是潜在影响DNT延误的关键因素,只有全面分析和解决这些因素,才能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水平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延误发生的原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通过了解医疗机构因素和医务人员因素对DNT延误的影响,可以为改进实施溶栓治疗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依据和建议。

通过综合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希望能够降低DNT延误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研究急性脑梗死是指突发的、以脑血管病变为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高,导致许多患者丧失自理能力,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rt-PA静脉溶栓治疗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作用和相关因素。

rt-PA静脉溶栓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灌注,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程度,从而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研究表明,及早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90天内的神经功能缺陷和残疾率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显著。

在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患者的年龄、起病时间、病理类型、合并症、出血危险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合并症越多的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往往越差,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也更多。

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加强监测和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预后的质量。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对预后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的内容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能够更好地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急性脑梗死是指突然发生的、以脑动脉血管阻塞为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的脑组织缺血坏死。

其临床特点为突发性脑功能缺陷,包括感觉、运动、言语、视觉和认知功能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而rt-PA静脉溶栓治疗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于不同时间窗下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对不同时间窗下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纳入300例患者,其中男性150例,女性150例,年龄范围为40-80岁,平均年龄61.5岁。

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和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将患者分为三组,即A组(时间窗0-3小时),B组(时间窗3-6小时),C组(时间窗6-9小时)。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血管再通率、出血转化率、病死率和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二、研究结果2.1 血管再通率比较A组患者中,血管再通率为80%,B组患者中为65%,C组患者中为45%。

统计学分析显示,A组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

2.3 病死率比较2.4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三、讨论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窗下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和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在时间窗0-3小时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出血转化率和病死率,促进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

而在时间窗3-6小时和6-9小时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预后均不如时间窗0-3小时内的治疗效果显著。

四、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时间窗0-3小时内进行尽早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提高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rt pa使用方法

rt pa使用方法

rt pa使用方法
rt-PA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特异性溶栓药物,其作用与人体自然分泌的内源性t-PA完全相同。

在静脉溶栓治疗中,rt-PA是常被使用的药物之一。

其推荐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

在使用中,首先需要将总剂量的10%作为初始快速静脉注射剂量,即总量的0.9mg/kg的10%,也就是0.09mg/kg,剩余的90%则需要在60分钟内静脉输注完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低剂量rt-PA在安全性方面可能更优,但其有效性不如标准剂量。

因此,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首选剂量还是标准剂量的rt-PA。

同时,在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包括用药期间及用药24小时内。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ppt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ppt

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 过敏反应,显著得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 神经功能恶化: ◊ 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 ◊ 病情加重(NIHSS增加>4 ) • ↑ BP >185/110 mmHg 持续存在或伴随神经功能
恶化 • 严重得全身出血 • 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一般处理
• 24h内绝对卧床 • 用药后24h内不使用抗血小板剂或抗凝药
①HI1:围绕梗塞灶边沿得小出血点
②HI2:在梗塞灶内出血点融合但没有占位效应
③PH1:血肿体积≤30%得梗塞灶,仅有轻度得占位效应
④PH2:致密血肿体积>30%得梗塞区,且有显著得占位效应,或 者在梗塞灶以外任何部位有出血性损伤。CT片上有多于一处得出 血灶,要归为HI2或PH2
HI1:围绕梗塞灶 边沿得小出血点
• 24h内尽量避免中心静脉穿刺与动脉穿刺
• 24h内避免插胃管 • 用药30min内尽量避免插尿管 • 及时控制血压在180/105mmHg以下 • 纤维蛋白原<0、7 g/L,补充血浆 • 发现出血及时处理
病人得监护
• 测血压q15min×2h,其 后q30min×6h, 其后q60min×16h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超早期静脉应用rtPA得现状及对策
• 指南与实践得差距/溶栓不规范 • 3h/短/获益人群极少/溶栓率极低(1-2%) • 人为时间窗/不符合个体化病理生理状态 • 溶栓再通率低(33-50%)
溶栓不规范
• 规范培训 • 安全监测
溶栓率极低(1-2%)
• 促进公众教育 • 院前快速合理转运 • 院内绿色通道
• 颅内出血 - 出血转化或远隔部位出血
• 脑梗塞复发 • 原发卒中进展 • 癫痫发作 • 低血压 • 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 • 低血糖 • 脑水肿

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

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

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目的:观察和探讨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用NIHSS进行效果评价。

选取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使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溶栓结束无明显不良反应,NIHSS评分自溶栓前逐渐降低,效果较好。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好,溶栓前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护理干预脑梗塞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所致的脑软化。

引起脑梗塞的根本原因是供应脑部的颅外或颅内动脉中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获得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使局部脑组织的代谢需要与可能得到的血液供应之间发生超过一定限度的供不应求现象所致[1]。

对2013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3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分布为55-78岁,平均年龄65.2岁。

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选取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阿替普酶用量0.9 mg/kg,最大剂量<90 mg,10%剂量先缓慢静脉推注,其余剂量在60min 内静脉滴注。

对照组1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rtPA静脉溶栓治疗指征

rtPA静脉溶栓治疗指征

rt-PA静脉溶栓治疗指征
在一定血管分布区内、与缺血性脑卒中•致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急性发作。

在计划开始溶栓治疗前,明确的卒中发生时间应小于3小时;如果患者睡觉时发生症状,发病时间应该为最后一次看起来正常的时间;若考虑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可以适当放宽至6小时。

头颅CT扫描未见颅内出血、非血管性损害(例如脑肿瘤、脓肿)的证据,未显示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征象如:脑沟水肿、半球肿胀或大面积低密度。

年龄18~80岁。

患者或家属理解溶栓治疗的可能危险性和受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rt-PA在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rt-PA在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0 . 0 5 ) 。患者溶栓 治疗的有效率为8 3 . 3 %。治疗中仅 出现牙龈出血2 例, 自 行好转,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 应Ar t — P A 早期静脉溶栓 治 疗急性 脑梗 死 临床 疗效 确切 、 安 全性 高、 不 良反应 率低 , 可明显 的改善 患者 的预 后 。
2 0 1 3 年1 月
临床上作用一种抗病毒手段 , 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以下几个方 肝 炎 的疗效 。 面。①免疫杀伤作用 : 通过三氧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诱导人体产生 参 考文 献 m l ~ 4 0 u g / m l 三 氧 浓度 是 激 活免 疫 的有 效 浓 度 范 【 1 1 2 0 0 0年 拉 米 夫 定 临床 应 用 指 导 意 见 [ J ] .中 华肝 脏 病 杂 志 , 0 oo. 8: 2 48 —2 49 . 围, 可诱 导人 体 产生 多种 细胞 因子 , 如 各 种 内源性 干 扰素 、 白细胞 2
关键 词 : 重组 组织 纤溶 酶原 激 活剂 ; 急性 脑梗 死 ; 溶栓 中图分 类 号 : R 7 4 3 . 3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0 2 — 0 0 8 3 — 0 1
急性脑梗死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 早期的溶栓措施是治疗 的关键 。 我科 2 0 1 0年 7月一 2 0 1 2 年 7月应 用 r t — P A静 脉溶栓 治疗 发病 < 6 h的急性 脑梗 死患 者 , 效果 满 意 , 报 道 如下 。
【 2 】 何 晓峰 . 三氧 治疗 的 临床 应 用【 M] . 北 京: 科 学 出版社 , 2 0 0 9 : 1 1 7 一
儿8 .
【 3 】 中华 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 虫病分会 、 肝 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 炎 防 治方案 【 J 】 . 中华肝 脏 病 杂志 , 2 0 0 0 , 8 : 3 2 4 — 2 9 . f 4 ] 陈泽雄 , 张诗 军, 胡洪涛. 中药预防慢性 乙型肝 炎 Y MD D变异的 临床 观察【 J ] . 中西医结合 肝 病 杂志 , 2 0 0 5 , 1 5 ( 3 ) : 1 6 8 — 1 7 0 .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引言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发病急、病情危重,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治疗时间窗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参考。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不同时间窗组。

其中A组为就诊时间在3小时内的患者,B组为就诊时间在3-4.5小时内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进行相关临床观察和随访。

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达到医学临床显著差异。

A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

随访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良好,较B组明显改善。

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患者就诊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预后也更加有利。

临床医生应当着重提倡早期干预,加强对急性脑梗死的认识和筛查,争取更大的治疗时间窗,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康复率。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突然或逐渐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脑血管闭塞、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死亡而引发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

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快,危害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而rt-PA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溶解血栓,拓通血管,恢复脑组织供血以及保护脑组织,已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法之一。

采用国际常规临床研究所推荐的脑卒中严重程度评分(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代表病情越重。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静脉溶栓前后应进行一系列的监 护及处理:

(1)尽可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 监护;(2)溶栓前应将血压控制在185/105 mm Hg以下, 紧急情况下可给予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或尼卡地 平静脉注射,溶栓开始后要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 h 内15 min 1次,随后6 h内30 min 1次,以后1次/h,直 至24 h,如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0mm Hg, 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3)定期进 行神经功能评估,第1 h内30 min 1次,以后1次/h, 直至24h;(4)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 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头颅CT检查;(5)应延迟留 置胃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等;(6)给予抗凝药 物、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头颅CT。
12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3 h时间窗内的静脉溶 栓的适应证明显放宽,只要诊断为急性脑 卒中且具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不论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上下限, 只要年龄≥18岁,均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但对3~4.5 h时间窗的患者,控制标准要严 格。
13
rtPA使用方法

•国际标准要求: 剂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总量的10%推注,1分钟内推完, 余量持续1小时滴完。
rt-PA急性脑梗死静 脉溶栓治疗
1


rt-PA 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以A 级推荐的首选溶栓药物。 链激酶 高的出血并发症和不良预后被国际上摒弃。 尿激酶 只有中国批准使用尿激酶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 溶栓治疗。不过中国卒中指南仍首先推荐使用 rtPA
2


3
静脉使用rt-PA是唯一得

对疑似脑卒中的患者要保持气道通畅、启动心 脏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但要避免降血压、过 量静脉输液、非低血糖患者输注含糖液体等。
6
急诊室处理

接诊后,应迅速采集病史(包括症状开始时间、 近期患病史、既往史、近期用药史)及体检, 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同 时下达血常规、血糖、血生化、血凝、心电图、 头颅CT平扫等医嘱,建立以医疗、检验、影 像等多学科高效协作,缩短获取报告时间及治 疗时间。Biblioteka 发病3 h以内相对禁忌证:
11

(1)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有可测的神经功能 缺损;(2)在开始治疗之前症状发生在3~4.5 h。
发病3~4.5h适应证:
发病3~4.5 h相对禁忌证:(1)年龄>80岁;(2)
严重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 分>25分);(3)口服抗凝剂,无论国际标准化 比值数值如何;(4)同时具有糖尿病史和缺血 性脑卒中史。
15
并发症的处理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口周水肿、喉头水肿,严 重者可导致气道梗阻,需及时处理。除停用溶 栓剂外,可应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必 要时气管插管避免窒息。对于低血压或休克者 应快速扩容或抗休克治疗。
16
17

临床证据表明,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 占位效应、早期低密度征、年龄>70岁、脑白 质疏松、脑微出血、高血压、高血糖、应用抗 栓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等会增加出血转化的 风险。因此对溶栓患者要严密监护。若发现病 情加重或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应立即行头颅 CT以排除出血。如有出血,应即刻停止溶栓, 可使用维生素K或输注新鲜血浆及血小板。大 量出血可考虑血肿穿刺手术。对需要抗栓治疗 的患者,可于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7~10 d开 始抗栓治疗。
7

诊断及鉴别诊断 对于中老年患者,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急性
起病,有偏瘫、失语、头晕、黑矇等表现,在 头颅CT排除出血后,脑梗死的诊断并不难做 出。 应与癔症、低血糖、痫性发作(Todd’s瘫痪)、 偏头痛等相鉴别。应结合其病史、定位体征及 疾病特点等全面考虑。

8


2013年ASA/AHA早期脑卒中诊断治疗指南对 静脉溶栓的选择做如下建议: 发病3 h以内适应证:(1)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 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2)在开始治疗之前 症状发生<3 h;(3)年龄≥18岁。
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9

发病 3 h 以内禁忌证: (1)最近3个月内有明显的头部创伤或脑卒中;(2)症状
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3)最近7 d内有不可压迫部位 的动脉穿刺;(4)有颅内出血史;(5)颅内肿瘤、动静 脉畸形、动脉瘤;(6)近期颅内或脊髓内手术;(7)高 血压[收缩压>185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 压>110 mm Hg];(8)活动性内出血;(9)急性出血素质, 包括但不限于血小板计数<100×109/L;(10)最近48 h 内接受肝素治疗,活化凝血酶时间高于正常范围的 上限。正在口服抗凝剂,国际标准化比值>1.5或凝血 酶原时间>1 5 s。正在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直接 因子X a抑制剂,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升高(如活化凝血 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小板计数和蛇静脉酶 凝结时间;凝血酶时间;或适当的因子X a测定);(11) 血糖水平<2.7 mmol/I。;(12)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 密度范围>1/3大脑半球)。
18
出血性转化
溶栓后续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 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 h后CT显示无出血时开始 使用(I级推荐,B级证据)。对不能耐受阿司匹 林者,可考虑选用氯毗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
10


最近的研究提示,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以接受 溶栓治疗,尽管具有以下1个或多个相对禁忌 证。当这些相对禁忌证存在时,要仔细权衡静 脉rt-PA的风险与获益。 (1)神经系统症状轻微或快速自发缓解;(2)痫 性发作后遗留神经功能缺损;(3)最近14 d内大 手术或严重创伤;(4)最近21 d内胃肠道或尿道 出血;(5)最近3个月内心肌梗死。
到FDA批准的治疗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方 法。
4
5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 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1)一侧肢体麻木无力;(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 角唱斜;(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4)双 眼向一侧凝视;(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 糊;(6)眩晕伴呕吐;(7)极少见的严重头痛、 呕吐;(8)意识障碍或抽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