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备课教案(第三单元)小结:一件事情中不同的阶段,情感会有很多变化。
(2)以《别了,语文课》为例:与前两篇课文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可以通过几个事例表达一种情感。
3.试着在本子上画出自己选定的那件事的情感变化图。
4.画好之后,上台展示。
说说自己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师小结:融情于事)二、“借”助课文学方法(一)锁定重点,回忆心情,尝试先写1.请大家回忆事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用“△”在心情变化图中标出。
2.在本子上把这部分写下来。
提示:综合运用各种情感表达方式,尝试把情感融入事物,景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
3.展示一个同学的片段,共同评价。
(1)读语段,猜测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说说哪里表达出这种情感。
(3)说说还有哪些不足。
教师小结存在的问题:只是简单直白表达自己的情感,事件的描写多为概述,有一些动作、语言等描写,但是情感的表达不够具体、自然。
4.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阅读例段,学习方法,修改片段1.再读学过课文中的语段,在比较中学习方法。
(1)学习“直接抒情”。
①出示: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从这个句子中能读出怎样的情感?明显吗?②出示: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直接抒情”。
③找找本单元中还有哪些课文也有这样的表达。
(2)学习“融情描写”。
①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这个句子哪里表现出“惊惶”?②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融情描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默读例文,把握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别了,语文课》,懂得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的。
3.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及例文的表达方法。
4.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学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并表达出感情变化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目标1.阅读理解《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都是在向读者传达一份真实、温馨的情感,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关键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别了,语文课》中“我”的情感变化,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中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并且从这两篇例文中体会充满爱和感恩的情感。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并写出情感变化;通过描写具体事物和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1.预习提纲:(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例文内容。
(2)思考:这两篇例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3)你从这两篇例文中学到了怎样的写作方法?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课时板块一导学《别了,语文课》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如果有一天你将不再学习语文,不再学习中国文字,你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少年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机会学习语文了,我们一起去例文中看看吧!2.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借助旁批,默读例文,说说“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设计意图】自读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在学习例文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得到写作方法的指引。
引导学生对照旁批,根据提示,体会作者借助事例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方法。
3.畅谈交流。
(1)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例文讲了“我”以前不喜欢上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继续学习中国语文的事。
【精品】部编(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精品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学重点】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表达情感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例文《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
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一开始:不喜欢上语文课。
不能学语文,心里难过——痛语文课上:(噙着泪——擦拭着泪水——呜咽——泪水模糊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 告别语文课:“我”热泪盈眶。
2.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感情。
三、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题目是“阳光的两种用法”,阳光有哪两种用法?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勤俭、朴实、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两个例文,更进一步了解了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可以仿照这些例文,把感情渗透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一)《别了,语文课》通过三个事例表达情感: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二)《阳光的两种用法》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 1.词语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蒸
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 2.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
板块二 品读好句悟文采 学习第 3 自然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课件播放轻音 乐,教师配乐朗读) 2.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 感人?(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 预设 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 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预设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 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3.朗读指导。 (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4.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之流”的感受写下来。 5.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 到渠成。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③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 ④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⑦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可范读) ⑧指导背诵第 1、2 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对学生读书的指 导,又让学生走进了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 表达的情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解读
第三单元单元要素解读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匆匆》: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个星期天》: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交流平台:围绕写文章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展开交流。
初始身手:进一步感受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表达方法。
习作例文:借助批注与课后练习,进一步感受可以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单元课时安排和教学要点8匆匆[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2.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叹惋之情。
一、直奔“匆匆”寻表达1.揭示课题。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文抒发过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这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指导“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写漏,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板书:匆匆)2.启发想象。
读到“匆匆”二字,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呢?(无数行色匆匆的场景和画面)3.思考问题。
朱自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默读课文,感知表达)二、学习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部分学生分段落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检查字音是否读正确。
3.学习生字词:(1)指导“藏、蒸”两个字的写法。
(2)指导“徘徊”一词。
①强调读音,指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双人旁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与行走有关。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案
让真情自然流露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最后有条理地写下来.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习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多媒体.一激趣导入,准备素材1.做游戏,谈感受.(击鼓传花)第一轮,拿到花的同学表演节目,第二轮,拿到花的同学抽奖.分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2.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情感,你在生活中还有过哪些情感体验?(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怒火中烧)3.课本中也提供了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学生自由读)4.原来人的情感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5.小结: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善于捕捉内心情感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就能让真情自然流露.(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小组交流,诉说感受1.你有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和同桌说一说.2.小组讨论,轮流发言.要求:发言的同学说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面对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三学习例文,掌握方法1.大家刚才说出了自己真切的情感,可谓是真情流露.但在写作时,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呢?我们可以从本单元的“习作例文”中找出答案.2.默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1)学生默读课文,作好批注.(2)集体交流:“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①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多媒体出示)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作者写了“我”看报纸、温习课文、写生字这三个具体事例,表现出了“我”对语文课情感的变化.②借内心独白抒发情感.(多媒体出示)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教师指导:内心独白是指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种方法更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心情.③选典型事例突显心情.写告别语文课,可能有很多事情可写,作者在这里选择了什么事情来写?(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这件事情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表现出了“我”对语文课的依依不舍.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这篇例文,我们了解到运用恰当的方法能够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让真情自然流露,打动读者.3.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阳光的两种用法》这篇文章,边读边想:阳光有哪两种用法?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画出来,作好批注.(2)小组交流: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出阳光有哪两种用法.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②毕大妈把太阳煮在水里面给孩子洗澡.(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在艰苦日子里,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多媒体出示)①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那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钻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冰凉如铁”,体会“我”的家境一般,没有御寒的东西让“我”取暖.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取”“抱”“叠”“铺”一系列的动作,体会母亲的温暖与慈爱.②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作者把温暖的被窝与暖水袋进行对比,两者同样能带来温暖,但温暖的被窝更能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③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溅一盆的水花”“哪吒闹海”等词语,感受孩子们洗澡时的欢乐,体会母爱给孩子们带来幸福与温暖.(4)作者是怎样把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的?①通过叙述母亲和毕大妈创造阳光的两种用法的事例来讴歌母爱的温馨.②以“老阳儿”为贯串全文情感的线索,表达出母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和光明.(5)教师总结: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之中,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柔软绵长、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感.四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习作例文”,知道了在习作中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现在,让我们拿起笔写一篇习作,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吧!1.和同学交换习作,互相说说哪些地方较好地表达了真情实感.2.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多媒体.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完成了作文.这节课,我们来欣赏、评改习作.在此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1.选择生活中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情实感.2. 能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二佳作放送在这次习作中有些同学的文章不但写得生动具体,而且感情真挚动人,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板书:佳作放送)1.请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并投影展示.2.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这位同学主要写了一种什么感受?他有没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内容来表达情感?3.学生评析.(1)你觉得这篇文章写清楚当时的感受了吗?(2)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达情感?(3)选择了哪些合适的内容来抒发情感?(4)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请提出合理的建议.4.教师小结.三亮点欣赏1.分享精彩语段.佳作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习作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处.(板书:亮点欣赏)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写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让其分别说说语句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写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四互评互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欣赏了这些同学习作中的亮点,你是否有所触动?是否迫不及待地想修改自己的习作了呢?(板书:互评、互改)接下来,我们分小组互评、互改习作.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3.将修改后的片段,再次集中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五金玉良言1.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有明显提高的学生:你有哪些成功的经验?2.小结:“三分文章七分改”,好的作文都是修改出来的.所以,我们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六誊抄作文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1.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大方.2.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写完后,通读整篇习作,再次检查.七课堂总结通过此次习作课,我们知道了对于情感,要用真心去体会、用技巧去渲染、用构思去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和旁批,进一步归纳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修改习作,了解自己运用写作方法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运用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对比法、点拨法。
学法表格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二、研读课文1. 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点拨: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2. 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 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1. 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
板书
让真情自然流露
精描细绘见真情
万事求实显真情
直抒胸臆见真情
巧妙地安排结构
第一人称描写叙述
一、回顾单元所学,明确习作主题。
1.同学们读得那么自信,奖励大家玩个游戏吧,比比谁能鹤立鸡群。出示比赛规则:老师将出现4道题目,答对第一题半立状,答对第二题站立状,答对第三题站立一手上举。答对第四题站立一手举起一脚后伸做鹤立鸡群。
2.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体会了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1)《匆匆》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2)《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股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前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后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融人具体的人、事、景物中。
(3)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还欣赏了学生习作的范例。看着PPT你能回忆起来吗?
(4)巧妙地安排结构。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运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结尾:再次抒发情感,注意和主题及开头相呼应。
四、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三、指导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1.六年的小学习作你对开头一定很有方法?你想到什么?用上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关于“真情”的排比句,引出一件往事。(也可以用开门见山、声音法、情景描写、回忆法等开头)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 第1课时
快乐。 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
6 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
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给孩
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母亲对我
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文中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 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煮”字用法新颖独特, 使人印象深刻。
“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经历了“提不 起兴趣→感兴趣→迫切想学习→因无法再学而苦恼 →喜爱→不舍”的变化。作者精选事例,让情感在 叙事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并运用神态、心理等描写, 写出了“我”对语文的情感变化。中间插入的一段 内心独白,更是强烈地表达出“我”的心情。
再来学习《阳光的两种用法》
1 童年的大院里,住的都是引车卖浆者流, 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2 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 被窝里冰凉如铁,那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
这句话渲染了冬天的寒冷,为下文写阳光 的温暖蓄势。
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 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 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 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 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钻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 乎乎的,连被套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 感觉。 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第一问:从两家人的生活中,我体 会到了他们对阳光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 爱,也体会到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赞 颂,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赞美。
第二问:作者通过讲述母亲把“老阳儿” 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煮“老阳儿”的事情, 让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另外,文中反复出 现的“老阳儿”也是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指导课《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四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关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综观整个课程教材编排,从四年级到六年级,一共9次关注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中,序列1、2、3、6、7、8是指向阅读理解的,序列4、5是指向表达方法的,而序列9作为六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表达方法,培养、提高习作能力的一个训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要求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作为习作单元,本单元延续之前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系,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
精读课文《匆匆》《那个星期天》重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人、事、景的细致描写中、当情感发生变化时注意写清情感的变化。
“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精读课文学到的写作方法。
“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
“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
“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学习内容层层递进,能力螺旋上升,逐步提升习作素养。
对于本次的习作,教材提供了两组共计十四个表达情感体验的词语,旨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开习作的思路。
教材从写前、写中和写后三个方面对本次习作进行全过程指导。
写之前要回忆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心情,理清习作的思路。
写的时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情感表达真实自然。
教材强调写印象深刻的内容是为了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易于表达。
写完后同桌互评,要求说说哪些地方比较好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本次习作要求较好地表达真情实感,相较于以往的习作,突出了情感表达要自然的要求。
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单元概述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
本单元课文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深切情感。
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我”盼着母亲兑现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程。
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别了,语文课》讲了“我”由开始“厌恶”语文课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的教导而对语文课产生了“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
《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记叙了“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趣事,表现了母亲和毕大妈生活的智慧和温暖的心,说明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重点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精品教案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学目标1.学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来写。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选择一个场景分别写出“好”与“不好”两种不同的心情和状态。
3.学会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回忆所学课文,学会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总结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地方。
由学生自由讨论最喜欢本单元的哪篇课文,说说喜欢的原因,到结合交流平台的内容和课文梳理的写作方法。
教师再适时点拨、总结方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初试身手“交流平台”的内容是对本单元两篇课文写作方法的总结;“初试身手”则是学生根据学到的写作方法,学习怎样让自己的真实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笔尖。
教学时紧扣教材,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展开想象,把心情的“好”与“坏”分别写出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为后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前文,各抒己见1.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相比之下,你们更喜欢哪一篇课文呢?说说理由。
2.学生分小组交流,每组请代表发表感想。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地方。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块二写作方法,多多益善1.学生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
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交流平台”围绕“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列举了哪些写作方法?●给重点内容做标记。
2.学生交流:如何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举例说明。
(1)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课件出示:如《那个星期天》,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习作例文表格式导学案.doc
学习活动一:
教师活动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评价标准)
一、课前预习
(目标1、2)
二、检查预习问题:
学情
目标
1.能读出并理解本课6个生字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
3.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 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4.能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把感情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选择如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 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学以致用
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阳光的两种用法》讨论解决和李文后面的问题。
组内检查朗读、概括表达。
板书设计
《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眷恋 事例 独白
感恩 事例
教后反思
通过两篇例文,感受两家人的生活,体会情感。体会感情表达出来的方法。
2教学内容分析
识字与写字:会读“懒洋洋、华侨、默书簿、噙着泪、相叙、温馨”6个词语。
阅读:能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是怎样把情感表达出来的.
习作:学习如何把情感表达出来
口语交际:说说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怎样表达出来的。
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自主查阅生字词 、查阅作者相关资料
3.关系建构:
本单元习作的要求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旨在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的习作能力。本次习作是在通过精读课文感知、领悟写法,借助”交流平台"梳理写法,通过“初试身手“初步练习选材的基础上,对本单元习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教材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学习“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提供了更多模仿范例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3.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能把变化也写清楚。
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聊天导入师:刚刚你们站在教室外面的心情是什么?生:紧张,因为跟平时上课不一样,有很多老师来听课。
师:还有吗?生:很期待,因为这是全新的课堂,是全新的老师,所以我很期待。
师:你呢?生:我很兴奋,因为我想在这堂课上流露我的真情实感,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
师:很好,刚刚你们抒发都是自己的?生:真情实感师:对了,我也说说我的情感体验。
师:当我迈进到罗江实验小学那一瞬间,我就喜欢上了这所学校。
因为我听到一个男老师带领全校师生经典诵读,那声音富有磁性,诵读的内容是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学校虽小,但是特别有文化底蕴。
师:中午我和叶老师在这里小憩了一会儿,醒来的时候,身上有一张柔柔的,软软的围巾盖在我们的身上,当我抬望眼,看到的金校长那温柔的眼神,我知道是金校长送来的温情。
下午第一节,一个杯子从后排递过来,当我打开看时,咖啡的香味弥漫出来,热气腾腾的,一股暖流溢满了我的心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让真情自然流露》写作指导+习作例文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让真情自然流露》写作指导+习作例文写作指导一、写作要求1.本次习作要求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
2.要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二、写作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
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
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
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运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技法点拨1. 心理描写法。
心理活动的描写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它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人物感情直接表现出来。
2. 语言描写法。
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人物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神态动作描写方法。
神态动作描写法就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展现其喜怒哀乐。
4. 景物描写法。
景物描写法就是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反映人物的心情变化。
5. 间接抒情法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变化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也可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习作例文流年里的父爱不知从何时起,放学单独回家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习作例文》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格调和文采。
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和体验性教学方法;2. 课堂讲授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习作例文,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2.新课呈现:(1)教师让学生先阅读一篇习作例文,然后再请学生交换阅读笔记,谈论这篇作文中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共同的问题讲解一下写作的技巧和要求,鼓励他们尝试写作,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2)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材料,如古代名人名言、富有想象力的图片、感人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创作欲望。
(3)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提纲和写作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课堂练习:教师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抓住重点,明确实现目标。
教师首先让学生依据所给的写作题目,展开头脑风暴;然后帮助学生选择主题,并梳理文章的结构,重点写作部分;最后进行文稿的修改、审阅。
4.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写作练习后,进行修整,并提交到老师处,老师审阅后搜集优秀的文章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
2)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交换性和口语性的作业,以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换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或者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文章。
六、教学评估:1.自我评估:学生完成自主写作练习之后自我评估自己的写作成果,并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加以改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改为比喻句) 示__例__:__溶__解__了__阳__光__的__水__变__暖__,__变__得__犹__如____ 母__亲__温__暖__的__怀__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听了爸爸的话,想到自己的 语文水平,开始努力学习语文。
6
chén
默写成绩提高,张老师对我进行表扬和赞美。
内心独白,直接抒发
7
思考: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地方 有类似的内心独白?
匆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 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 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 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点拨: 本题考查词语积累与运用。注意“饶”右上
方不能多加“点”,“神”的左部是“礻”。选词 填空时可以逐一把词语代入句子中,符合语境、 没有改变句意的那个词语就是正确的。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 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 句) 爸爸说,他正为那件事操心。 点拨:本_题__考__查_直__述__句__改__转_述__句__。__注_意__在__转__换__当_中__,__人__物__
今天“全神贯注”,通过对比写出了“我”的情感变化。
2. 文中的“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填一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3.出示不同的情境,体会不同心情的不同表达。
(1)分组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的发现。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2)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
师生共同评价,培养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交流的能力。
(3)再读课本中的示例,说说这两个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愿望实现——高兴;打球失败——遗憾、压抑、难过。
)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选取一两个情境,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奔跑在田野中弹琴钓鱼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
优秀示例:(1)走在小巷里
①心情好: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带给我温暖的感觉。
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
今天,我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
老师、同学们都向我祝贺。
正当我回想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夸赞我:“好好好。
”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仿佛在说:“你真棒!”②心情不好: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感觉小巷昏暗而又狭长,怎么也走不到尽头。
因为马虎今天考试做错了一道题,我感觉非常遗憾和懊悔。
这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羞羞羞。
”连往日对我笑脸相迎的那条大黄狗也冲我“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也在看我的笑话。
(2)奔跑在田野中
①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许多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着,它们一高兴,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一群顽皮的孩子正欢快地在河边吹着柳笛。
一切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吹起了愉快的口哨。
②心情不好:我在田野中伤心地跑着,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
我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顿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灰色,花朵不再微笑,风儿不再温和,小鸟停止了歌唱,连路也变得更长了。
三、学习“习作例文”。
1.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课件出示书中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欢到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
(3)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的?(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
(4)指名说,教师小结。
2.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幸福、感恩)
(2)说说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哪些内容。
(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
(3)默读,批画,说说文章是怎样写出作者的情感的。
(4)全班汇报交流:
文章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抒发真情实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片段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2.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后,根据情境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提升了情感表达能力。
3.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体验情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习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