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临床一致性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鼻痒等。

风寒型变应性鼻炎是变应性鼻炎中的一种类型,其症状与感冒十分相似,患者易被误诊为感冒。

目前,对于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西药治疗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口干、头晕等,而中药治疗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而备受关注。

鼻鼽合剂是一种经典的传统中药方剂,由于其具有温通经络、理气化痰、祛风散寒等功效,因此常用于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等相关疾病,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其疗效确切。

本研究旨在对鼻鼽合剂的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拟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探究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相关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观察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2. 通过实验研究,探究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机制,如其对组织炎症、IgE水平、细胞因子等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 临床研究方法:拟纳入100例风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鼻鼽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差异。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和统计分析。

2. 实验研究方法: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通过实验方法诱导大鼠发生风寒型变应性鼻炎,观察治疗组给予鼻鼽合剂后的相关指标变化,包括组织炎症、IgE水平、细胞因子等指标。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1. 通过临床研究,期望能够证实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明确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 通过实验研究,期望能够深入探究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机制,为中药治疗的药理学研究提供左右。

3. 本研究结果有望为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鼻炎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鼻炎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鼻炎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鼻炎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儿童鼻炎临床试验的设计和评价技术指南。

鼻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产生了影响。

因此,开展中药临床试验来评估鼻炎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试验设计在设计儿童鼻炎的中药临床试验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1. 目标人群选择:确定试验的目标患者群体,例如年龄范围、严重程度等。

目标人群选择:确定试验的目标患者群体,例如年龄范围、严重程度等。

2. 试验组与对照组: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确保比较疗效的可靠性。

试验组与对照组: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确保比较疗效的可靠性。

3. 干预措施:明确中药干预的具体内容,如中药种类、剂量、频次等。

干预措施:明确中药干预的具体内容,如中药种类、剂量、频次等。

4. 观察指标:选择适当的观察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如鼻炎症状改善情况、副作用发生率等。

观察指标:选择适当的观察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如鼻炎症状改善情况、副作用发生率等。

5. 研究时间:确定试验的持续时间,包括随访时间和观察期。

研究时间:确定试验的持续时间,包括随访时间和观察期。

评价技术评价儿童鼻炎中药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南如下:1. 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2. 临床意义:评估中药干预对鼻炎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例如疗效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临床意义:评估中药干预对鼻炎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例如疗效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3. 安全性评估:评估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包括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安全性评估:评估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包括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关于儿科鼻炎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的指南。

《益气止鼽汤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止鼽汤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止鼽汤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鼻鼽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鼻鼽的发病与肺气虚寒有关,而益气止鼽汤作为治疗鼻鼽的中药方剂,具有温肺散寒、益气固表的功效。

本文旨在观察益气止鼽汤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小儿鼻鼽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采用益气止鼽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比较。

三、益气止鼽汤的组成与用法益气止鼽汤主要由黄芪、党参、白术、防风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肺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

具体用法为每日一剂,煎服,连续治疗四周后观察疗效。

四、临床疗效观察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四周的治疗,治疗组在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的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较高,且持续时间长。

2. 临床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病情变化,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益气止鼽汤在治疗小儿鼻鼽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说明益气止鼽汤在治疗小儿鼻鼽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五、讨论根据中医理论,鼻鼽的发病与肺气虚寒有关。

益气止鼽汤通过温肺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鼻鼽患者的症状。

本研究表明,益气止鼽汤在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该方剂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预防病情反复发作。

在临床上,对于小儿鼻鼽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患儿的生活调理和饮食调养。

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营养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病情复发。

六、结论综上所述,益气止鼽汤在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以“子母同治”法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验案1则

以“子母同治”法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验案1则

以“子母同治”法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验案1则发布时间:2023-01-04T01:40:17.658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1期作者:吕宣谕韩梅(通讯作者)[导读] 鼻鼽是临床常见病症,单纯通过现代医学治疗常易复发。

吕宣谕1 韩梅2(通讯作者)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摘要:鼻鼽是临床常见病症,单纯通过现代医学治疗常易复发。

肺脾气虚为本病患者最常见临床证型之一,用药时从调节人体脏腑平衡入手,子母同治可获得疗效。

通过验案一则展示“子母同治”法的疗效,并总结治疗思路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子母同治;肺脾气虚;鼻鼽;过敏性鼻炎鼻鼽是以阵发性或多次发作的鼻子痒、打喷嚏、鼻塞、流涕等出现一系列鼻部症状表现的疾病,为耳鼻喉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现代医学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可参考鼻鼽进行论治。

本文仅对过敏性鼻炎参照鼻鼽的论治进行病案探讨。

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的一系列症候表现常于机体接触特定变应原后出现。

随着全球范围内生活环境的变化、空气污染的加剧,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日趋增高。

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天津)”,现代医学治疗多以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学疗法及外科手术为主[参考文献[1]程雷,董震,孔维佳,李华斌,刘争,史丽,陶泽璋,王德辉,王洪田,许庚,张华,张罗,张亚梅,赵长青,周兵.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01):6-24.][1]。

但由于药物治疗易反复发作,免疫治疗、外科治疗等难以推广,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仍受到很大影响。

中医观点认为,本病多肺、脾不足,致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导致鼻部症状的出现。

《医方辨难大成·中集》认为:“鼻窍属肺,鼻内属脾”,脾为肺之母脏,肺气通利依靠脾之濡养,因此肺脾气虚为鼻鼽最常见证型之一[[2]章雯,史军.润肺健脾通窍汤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9,37(12):183-186.][2]。

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中药汤剂、针灸、穴位埋线等治法角度总结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鼻鼽的临床研究,综述中医药治疗鼻鼽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中医药疗法治疗鼻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较小,疗效确切,为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新的思路。

【关键词】鼻鼽;中药汤剂;针灸治疗;穴位埋线治疗【中图分类号】R24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220-02鼻鼽在古代文献中的描述为“鼽者,鼻出清涕也”;“鼽者,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

鼻鼽相当于现代医学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AR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是指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1]。

变应性鼻炎当属于中医“ 鼻鼽” 的范畴,临床症状: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表现[2]。

1.病因病机关于鼻鼽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自古即有论之,其主要病机有火攻肺虚、外寒内热、热干阳明、脾气虚弱、肺虚感寒、肾气阴阳虚等,与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有关[3]。

归纳起来,其主要病因病机由于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使鼻气不得通调,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

《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肺与鼻是本病的表现,而脾与肾关乎于本病的病理变化。

所以鼻鼽的发生与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张景岳在《类经》中亦言:“阳未静而阴引之,故为欠;阳未达而阴发之,故为嚏” 。

可见本病之所以喷嚏狂作,乃清阳难升之故,治当以温通之法。

肺开窍于鼻,故鼻鼽与肺有关。

肺主皮毛 ,肺虚则卫外不固,不能抗邪 , 且肺主通调水道,若宣散失司则津液停聚溢而为涕。

肺易受邪侵,故鼻鼽的内因是肺气虚。

肺气充沛依赖于气血生化之源的脾之输布功能。

脾气虚弱则肺气虚。

而作为先天之本,气之根的肾,若摄纳无权,温煦失职 ,风邪得以内侵而致病。

故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病的内因 ,感受风邪异气而作为外因。

《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研究》

《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研究》

《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研究》一、引言鼻鼽是一种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表现的鼻病,中医认为其与肺气虚寒密切相关。

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虚弱,则易受外邪侵袭,导致鼻鼽的发生。

揿针及通窍鼻炎胶囊作为中医药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鼻鼽。

本研究旨在探讨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年龄在XX岁至XX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治疗方法揿针治疗:选用适当穴位进行揿针治疗,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除寒邪。

通窍鼻炎胶囊:口服通窍鼻炎胶囊,以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扶正祛邪。

联合治疗:揿针与通窍鼻炎胶囊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

三、研究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2.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安全性较高。

3. 统计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联合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揿针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祛除寒邪,改善鼻部症状;通窍鼻炎胶囊则通过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扶正祛邪,达到治疗鼻鼽的目的。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安全性较高,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五、结论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引言: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喷嚏、瘙痒等。

其中,风寒型变应性鼻炎是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常见亚型,其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口服抗过敏药物为主,但其疗效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一种名为鼻鼽合剂的中药制剂在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探究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临床研究中,选取100名确诊为风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治疗组患者口服鼻鼽合剂,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而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进行相同时间的治疗。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鼻通气功能和免疫指标的变化,评估鼻鼽合剂的疗效。

同时,为了进一步探究鼻鼽合剂对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我们在实验研究中利用小鼠模型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

结果:临床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鼻塞、流涕、喷嚏、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明显改善,免疫指标如IgE水平、CD4+/CD8+ T细胞比值也得到显著调节。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鼻鼽合剂可显著抑制小鼠体内炎性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的产生,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讨论:鼻鼽合剂作为一种中药制剂,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缓解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效果。

其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产生,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鼻通气功能。

此外,鼻鼽合剂还可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降低IgE水平和调节CD4+/CD8+ T细胞比值,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因此,鼻鼽合剂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选择。

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了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一中药制剂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缓解了炎症反应并改善了鼻通气功能。

鼻鼽1号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血清总IgE水平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鼻鼽1号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血清总IgE水平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鼻鼽1号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血清总IgE水平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变应性鼻炎是指因变应原引起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流涕、鼻塞和打喷嚏等症状。

随着空气污染和逐渐失调的生活饮食结构,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而对于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常常表现为体寒、肢冷、气短等症状更为严重,经过传统的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针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案主要采用温阳健脾、益气固表等方剂进行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究针对该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鼻鼽1号方是一种经过药理活性和临床试验验证的针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方剂,具有温阳健脾、益气固表的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鼻鼽1号方具有较高的药效,然而对其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治疗作用的进一步探究仍然有待进行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鼻鼽1号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鼻鼽1号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 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方法及设计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者,男女不限,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病程在半年以上,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者视为肺气虚寒型:(1)感寒易怕冷,寒梅之类易引起鼻病;(2)易出汗,但出汗不解暑、不解气;(3)口干、口苦或口淡。

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鼻鼽1号方组和安慰剂对照组。

每组患者治疗4周,每日3次口服给药,每次1袋,每袋5g。

3. 指标检测及评价(1) 血清总IgE水平: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总IgE水平。

(2) 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疗效采用中药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鼻鼽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鼻鼽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鼻鼽中医治未病干预对象的判断依据、干预方法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鼻鼽缓解期的干预。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耳鼻咽喉科、治未病中心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鼻鼽allergic rhinitis,etc.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等属于本范畴。

鼻鼽中医治未病干预对象:鼻鼽缓解期。

3 判断依据[1-3]3.1鼻鼽(1)病史可有过敏性疾病史、家族史。

(2)临床症状具有突发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伴有眼痒、咽痒、腭痒等症状。

(3)局部检查发作期鼻黏膜多为苍白、灰白或浅蓝色,亦可充血,鼻甲肿大,鼻腔有较多水样分泌物。

间歇期上述体征多不明显。

(4)其他检查免疫学检查如皮肤变应原测试,血清IgE、特异性IgE检测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2鼻鼽缓解期(1)时间:季节性发病或常年发病者处于缓解期。

(2)临床表现:无鼻鼽临床表现或具有以下1~2种轻度临床表现: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黏膜苍白、灰白;鼻黏膜充血;鼻甲肿大;鼻腔有较多水样分泌物。

4 辨体质4.1肺气虚寒质既往鼻鼽发作时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黏膜色淡。

素体畏风怕冷,易患感冒,自汗,语声低怯,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4.2脾气虚弱质既往鼻鼽发作时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黏膜色淡。

素体面黄少华,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饮食不慎易作泄泻,四肢倦怠,少气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4.3肾阳亏虚质既往鼻鼽发作时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黏膜苍白。

素体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倦怠,小便清长,男性或见遗精早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4.4肺经伏热质既往鼻鼽发作时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腔干燥,鼻黏膜偏红。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研究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研究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研究作者:刘玉祁刘孟宇李淳史楠楠王跃溪王丽颖赵学尧寇爽韩学杰王燕平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7年第17期[摘要] 对《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进行临床应用评价,为《指南》修订提供依据。

评价分为适用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两部分,前者采用调查问卷方法,由中医师独立填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后者采用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由主管医生填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病例调查表》。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完成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151份,应用性评价观察了1 016例患者。

结果显示:88.74%熟悉《指南》,45.70%使用过《指南》;《指南》的质量、应用相关项目在适用性和应用性评价中比较一致,除“调摄预防”外,其他项目好评度均超过85.00%。

提示《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质量较高,并且能够较好指导和应用于临床。

未来《指南》修订过程中,应改进“调摄预防”部分内容,并纳入循证医学证据,以最终提高临床使用率。

[关键词] 中医诊疗指南;适用性评价;应用性评价;耳鼻咽喉科Clinical application evaluation of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Common Diseases of Otolaryng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U Yuqi1, LIU Mengyu1, LI Chun2, SHI Nannan1, WANG Yuexi1, WANGLiying1,ZHAO Xueyao1, KOU Shuang1, HAN Xuejie1*, WANG Yanping1*(1. 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2.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of Otolaryng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further guideline revision. The assessment was divided into applicability assessment and practicability assessment. The applicabi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actitioners were asked to independently fill the Questionnaire for Applicability Assessment on th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practicability assessment was based on prospective cas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TCM practitionersincharge filled the Case InvestigationQuestionnaire for Practicability Assessment on th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in descriptive statistics. 151 questionnair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applicability assessment and 1 016 patients were included for practicability assess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8.74% of them were familiar with the guidelines and 45.70% used them. The guidelines quality and related items were similar in applicability assessment and practicability assessment, and scored highly as more than 85.00% except the "recuperating and prevent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quality of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of Otolaryng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high and could better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 The "recuperating and prevention" part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evidence data should be included in future guideline revision, so that the clinical utilization rate could be increased.[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delines; applicability evaluation; practicability evaluation; otolaryngology2012年在国家财政部的资助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全国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对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系列“中医常见病诊疗指南”进行应用评价工作,评估指南质量,为指南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临床一致性评价研究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临床一致性评价研究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临床一致性评价研究作者:徐浩董红军陈旭青严道南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年第03期摘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作为课题协作单位,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临床一致性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提示该指南基本符合临床实际。

本文从“中、西医诊断明确,英文翻译可斟酌”“鼻鼽缓解期定义难,辨体质干预创新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提高患者满意度”三方面总结了此次临床评价体会。

关键词:鼻鼽;变应性鼻炎;治未病;指南;标准;临床一致性评价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3.004中图分类号:R27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3-0016-03Abstract: Zhangjia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collaborative unit of the project, participated in the clinical consistency evaluation in project of TCM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iqiu (allergic rhinitis) organiz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uideline met the clinical practice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experienc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The diagnosis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clear and definite, bu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needs to be considered; The definition of remission phase of Biqiu (allergic rhinitis) is difficult, to interfere by identifying the constitution is innovative;The advantages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CM should be fully played in role, improving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Keywords: Biqiu; allergic rhinitis;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guideline;standard; clinical consistency evaluation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属中医学“鼻鼽”范畴。

鼻敏宁方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研究

鼻敏宁方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研究

提 要目的:评价中药鼻敏宁方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与口服中成药辛芩片之间是否存在疗效上的差异。

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病例,应用随机化方案分为中药鼻敏宁方30例为治疗组,口服中成药辛芩片30例为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鼻敏宁方,水煎服,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给予口服辛芩片治疗,7天为一疗程。

两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均有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总疗效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结论:中药鼻敏宁方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治疗方法。

在解决患者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主要临床症状上有明显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解决患者的痛苦,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敏宁方;肺气虚寒型鼻鼽;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of Min Ning deco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ng qideficiency type allergic rhinitisSpecialty: E.N.T. of TMCAuthor: Shuai LiuTutor: prof. Yuming WangAbstractObjective: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imin Ning decoction in treating lung-qi deficiency type allergic rhiniti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observed with or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Xin Qin exists between the differences of curative effect.Methods:Selection of eligible in 60 cases,application of randomized scheme is divided into Chinese medicine Bimin Ning side in 30 cases for the treatment group, or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Xin Qin as the control group of 30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asal minning, water decoction, day one agent, 7 day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t 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ral Xin Qin therapy, a treatment for 7 days.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3 courses,observ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Results: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Qi deficiency type allergic rhinitis are effective,the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67%,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83.33%.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5 ),Descrip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main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 P < 0.01 ).There are no obvious adverse events in the treatment for two groups patient.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Bimin Ning decoction in treating lung-qi deficiency type allergic rhinitis is a very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sneezing, nasal itching, runny nose, etc.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are obvious effect,Can be very good to resolve the pain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 words Bimin Ning Decoction Qi deficiency type allergic rhinitis Clinical research目 录引言 (1)临床观察 (2)一、研究对象 (2)(一)病例来源 (2)(二)诊断标准 (2)(三)病例选择标准 (3)二、研究方法 (4)(一)分组方法 (4)(二)治疗方案 (4)(三)观察指标 (4)(四)观察方法 (4)(五)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4)(六)疗效评定标准 (6)(七)统计方法 (6)三、研究结果 (6)(一)描述性统计 (6)(二)指标比较 (9)(三)不良反应率比较 (13)四、结论 (14)讨论 (15)一、祖国医学关于鼻鼽的研究 (15)(一)历史源流 (15)(二)中医病因病机 (16)(三)分型论治 (19)二、鼻敏宁方的组方依据及组方分析 (20)三、鼻敏宁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21)四、鼻腔分泌物涂片 (23)结语 (25)参考文献 (26)综述 (28)附录 (37)致谢 (40)引言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芍药过敏煎治疗小儿鼻鼽临床验案举隅

芍药过敏煎治疗小儿鼻鼽临床验案举隅

芍药过敏煎治疗小儿鼻鼽临床验案举隅【摘要】本研究报告了一例小儿鼻鼽患者在芍药过敏煎治疗下的临床验案。

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表现为鼻塞明显减轻,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药物配方中主要成分为芍药,通过煎煮后进行治疗。

疗效观察显示芍药过敏煎在治疗小儿鼻鼽中取得了显著的有效性,临床实验结果支持了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小儿鼻鼽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同时也启示了临床实验在中药治疗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芍药过敏煎的作用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芍药过敏煎、小儿鼻鼽、临床验案、疗效观察、药物配方、临床实验结果、治疗过程、有效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鼻鼽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状。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容易引起耐药性和药物副作用。

寻找一种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尽管芍药过敏煎在治疗小儿鼻鼽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其具体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临床实验,验证芍药过敏煎在治疗小儿鼻鼽中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1.2 研究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芍药过敏煎在治疗小儿鼻鼽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小儿鼻鼽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鼻腔疾病,给患儿带来不适和困扰。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药物治疗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手术治疗则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对小儿鼻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验证芍药过敏煎在治疗小儿鼻鼽方面的疗效,并且观察其临床实验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我们也希望能够探讨芍药过敏煎的治疗机制,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待能够为小儿鼻鼽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基于二分二至节气节律探讨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鼽的关键证候要素与用药特点

基于二分二至节气节律探讨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鼽的关键证候要素与用药特点

基于二分二至节气节律探讨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鼽的关键证候要素与用药特点作者:丁明秀史军陈小宁马亚楠刘玉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第10期〔摘要〕节气与人的生、长、壮、老生命变化以及疾病发生息息相关。

鼻鼽的发生乃阴阳失衡的体现,其证候随节气节律的更替亦可出现变化。

通过阐释节气节律的阴阳机制,发现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等有互通互用之处。

总结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鼽的临床用药特点:春分温肺驱寒;夏至清热脱敏;秋分补气固表或顾肺滋阴;冬至温补肾阳。

深入探索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节气对鼻鼽中医临床治疗的影响。

〔关键词〕鼻鼽;变应性鼻炎;干祖望;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3.10.001Pattern essentials and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qiu (allergic rhinitis) proposed by National TCM Practitioner GAN Zuwang based on the rhythm of Equinoxes and SolsticesDING Mingxiu1, SHI Jun2, CHEN Xiaoning2, MA Yanan1, LIU Yu1*1. Nanji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14, China;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9, China〔Abstract〕 Solar term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life changes of birth,growth, maturing, and aging, as well as to diseases. The occurrence of Biqiu (allergic rhinitis)is an embodiment of the 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 and its patterns will change with the alternation of solar terms. Additionally, by explaining the yin-yang mechanism of solar terms, similarities and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yin-yang balance and immune regulation has been found.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qiu (allergic rhinitis) treated by National TCM Practitioner GAN Zuwang, including warming the lung and dispelling cold during the Spring Equinox, clearing heat and performing desensitization during the Summer Solstice, tonifying qi to secure the exterior or nourishing lung yin during the Autumnal Equinox, and warming and tonifying kidney yang during the Winter Solstice. It has also deepl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the Equinoxes and Solstices (the Spring Equinox, the Summer Solstice, the Autumn Equinox, and the Winter Solstice) on the TCM clinical treatment of Biqiu (allergic rhinitis).〔Keywords〕 Biqiu; allergic rhinitis; GAN Zuwang; solar terms; the Spring Equinox; the Summer Solstice; the Autumnal Equinox; the Winter Solstice變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即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介导的以发作性喷嚏、流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鼻黏膜慢性炎症。

中医“以饮论治”鼻鼽的理论浅述

中医“以饮论治”鼻鼽的理论浅述

中医“以饮论治”鼻鼽的理论浅述
马岩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4(033)031
【摘要】鼻鼽,又称“鼽嚏”,为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在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后,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刻.尤其在临证方面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导师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和诊治规律,首次提出“以饮论治”鼻鼽的学术观点,是对中医论治鼻鼽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延展.笔者试从理、法、方、药角度,来浅述中医“以饮论冶”鼻鼽的理论内涵.
【总页数】2页(P132-133)
【作者】马岩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
【相关文献】
1.浅述中医学对先兆流产辨证论治的发展源流 [J], 刘立娜
2.浅述癌性疼痛的中医论治八大法 [J], 李忠
3.浅述中医“辨证论治”与系统论原理 [J], 陈宏生
4.浅述乳腺癌术后肺转移中医从肝脾论治 [J], 郁斌
5.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浅述 [J], 侯蕾;钟广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鼽安汤治疗鼻鼽78例

鼽安汤治疗鼻鼽78例

鼽安汤治疗鼻鼽78例黄鑫;高思宇;高智【摘要】目的观察鼽安汤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6月之间,我科门诊鼻鼽患者78例,使用鼽安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43例,好转28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91.03%.结论鼽安汤治疗陕北地区鼻鼽有显著疗效.该病当以火热论治,使用清热泄肺,宣通鼻窍,活血通络结合方法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体会,阐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组方思路、加减运用及预防保健,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08【总页数】3页(P1122-1124)【关键词】鼽安汤;鼻鼽;陕北地区【作者】黄鑫;高思宇;高智【作者单位】榆林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陕西榆林 719000;榆林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陕西榆林 719000;榆林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陕西榆林 719000【正文语种】中文鼻鼽,又称鼽嚏,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等[1]。

陕北地区地势高,风沙大,气候干燥,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广泛飞播防风固沙植物沙蒿,引发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据统计,近年来本地该病总体发病率为11.42%,已成为本地最常见鼻病之一。

[2]笔者师从陕西省名老中医高智老先生,在高老先生治疗该病的理论和经验基础上,攻读经典,研究文献,结合临床,思考总结,反复验证,自拟鼽安汤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临床疗效观察记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6月—2017年6月之间,榆林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门诊鼻鼽患者78例,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14~47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20年。

1.2 治疗方法以鼽安汤为主治疗该病。

鼽安汤方药组成:鱼腥草15 g,夏枯草15 g,黄芩10 g,苍耳子10 g,辛夷(包煎)10 g,薄荷(后下)6 g,白芷10 g,丹参10 g,川芎10 g,竹茹10 g,桔梗10 g,甘草3 g。

治未病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影响

治未病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影响

治未病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影响黎迎春;黄健【摘要】目的:探讨根据“治未病”思想使用中药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影响.方法:将2012、2013和2014年8月份因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在门诊诊治的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教育和中药口服治疗组和单纯教育对照组.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及推荐方案》中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症状,采用发作累计时间和次数评估发作情况,采用血清总IgE检测评估实验室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当年11月份(秋季)临床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随访期间发作累计时间和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当年11月份(秋季)血清总IgE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治未病”思想使用中药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能减少患者发作累及时间和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12【总页数】3页(P1654-1656)【关键词】治未病;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作者】黎迎春;黄健【作者单位】海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海南海口 570203;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海口 57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过敏性鼻炎是影响成年人最常见的慢性免疫性疾病,它可以被定义为当吸入一些过敏性物质(如动物皮屑、花粉)导致鼻黏膜发生炎症,从而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及鼻痒等症状的一种免疫性疾病。

西医常以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变应原减免及脱敏等疗法治疗为主。

本研究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出发,采用中药防治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2013和2014年8月份因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在门诊诊治的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

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龄27~57岁,平均年龄(39.66±8.21)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76±3.00)年。

从肺脾肾论治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

从肺脾肾论治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

从肺脾肾论治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艾建伟;冯玮;盖建青【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口服开瑞坦(氯雷他定)、内舒拿喷雾剂喷鼻(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观察组60例,单纯服用中药(成分由玉屏风散合缩泉丸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临床症状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肺温脾滋肾法治疗鼻鼽临床疗效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期刊名称】《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年(卷),期】2013(003)003【总页数】3页(P131-133)【关键词】补肺温脾滋肾;中医;鼻鼽;临床疗效【作者】艾建伟;冯玮;盖建青【作者单位】100010,中国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100053,中国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100010,中国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本人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采用补肺温脾滋肾法治疗鼻鼽,获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证候分类:肺虚感寒型、脾气虚弱型、肾阳亏虚型。

1.1.1 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为主,伴有失嗅、眼痒、咽喉痒等症。

1.1.2 起病迅速。

一般症状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间歇期无喷嚏及鼻塞。

可并发荨麻疹及哮喘等病。

1.1.3 常因接触花粉、烟尘及化学气体而发病,有时环境温度变化亦可诱发。

1.1.4 鼻腔检查黏膜多苍白,少数充血,鼻甲肿胀。

发作时有较多清稀分泌物。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等。

1.2 排除标准1.2.1 年龄小于18周岁,且病程少于1年的患者。

1.2.2 肺经郁热型鼻鼽:鼻部症状同前,全身或见咳嗽,咽痒,口干烦热,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数。

检查见鼻粘膜色红或暗红,鼻甲肿胀。

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临床观察

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临床观察

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临床观察
刘忠良;曹志安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24)4
【摘要】目的:观察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服用鼻鼽汤,对照组服用氯雷他定。

结果:治疗组60例,显效4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对照组30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

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较好。

【总页数】1页(P98-98)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鼽汤;鼻黏膜病变
【作者】刘忠良;曹志安
【作者单位】封丘县公疗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21
【相关文献】
1.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108例临床观察 [J], 张燕;李利霞
2.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J], 金慧鸣
3.针刺新吾穴联合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J], 张乃楠;马莉
4.鼻鼽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J], 张敏霞;陈耀华;朱富华;LUGMAR
5.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J], 王广科;柴峰;蔡纪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临床一致性评价研究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作为课题协作单位,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临床一致性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提示该指南基本符合临床实际。

本文从“中、西医诊断明确,英文翻译可斟酌”“鼻鼽缓解期定义难,辨体质干预创新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提高患者满意度”三方面总结了此次临床评价体会。

Abstract:Zhangjia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s a collaborative unit of the project,participated in the clinical consistency evaluation in project of TCM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iqiu (allergic rhinitis)organiz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uideline met the clinical practice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experience from the three aspects:The diagnosis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clear and definite,bu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needs to be considered;The definition of remission phase of Biqiu (allergic rhinitis)is difficult,to interfere by identifying the constitution is innovative;The advantages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CM should be fully played in role,improving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Keywords:Biqiu;allergic rhinitis;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guideline;standard;clinical consistency evaluation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属中医学“鼻鼽”范畴。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的人群患病率为15%~30%[2],而我国城乡的AR患病率为6.2%~7.2%[3],且常出现哮喘、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

本病一般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大类,其中常年性鼻炎也存在季节性加重的状况,如何在患者未发作、未加重时采用中医方法干预,避免其发作和加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提示人应顺从自然阴阳之化,以摄生御身。

鼻鼽的中医治未病旨在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前提下,通过中药、针灸、穴位贴敷、按摩、食疗等方法使人体阴阳偏颇恢复平匀调和的状态,以增强机体免疫,减少鼻鼽发作,减轻发作程度,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为此,江苏省中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开展了《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以下简称“《指南》”)制订工作,该课题组在完成了文献研究、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等工作后,组织了包括张家港中医医院在内的10家三级中医院开展《指南》一致性评价工作,旨在综合不同地域各单位全面、丰富的临床一致性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指南》,最终形成规范、实用的循证中医耳鼻喉科“治未病”标准,为全国“治未病”工作服务。

现将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临床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情况介绍如下。

1 评价方法与内容本次《指南》的临床一致性评价时间为2016年4月10日-2016年7月31日,评价病例要求时间限度在1年以内,既可选择目前已经诊疗过的病例(1年内),也可选择当前就诊的病例。

据《指南》内容,干预对象设定为鼻鼽缓解期人群,主要干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穴位贴敷、按摩导引、食疗,同时据《指南》建议,重视指导患者生活、饮食、情志等方面的自我调摄。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共有4位临床医生参与评价,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1名,从人员配备上保证评价的可靠性。

张家港市中醫医院耳鼻喉科共完成20份《指南》临床病例调查表,由各临床医生据实际应用情况填写,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鼻鼽缓解期判断依据、辨体质、干预原则和方法、指导患者自我调摄、满意度、不良事件、其他事项8个方面,总计13个统计条目。

2 结果与分析2.1 临床试用一致性评价指南与临床实际符合程度,有“一致”“比较一致”“一般”“不一致”4个等级供临床医师判断选择,病例信息符合《指南》中对应的推荐意见即为一致。

一致率(%)=(一致例数+比较一致例数)÷评价总例数×100%。

详见表1。

2.2 试用不一致原因分析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指南》评价稿中鼻鼽缓解期判断、辨体质及指导患者自我调摄一致率均较高,达到100.0%。

在干预方法方面,虽然部分病例未使用方药或中成药,但针对使用了方药或中成药的病例统计分析一致率为75.0%和87.5%,同临床符合程度仍较高。

临床评价中,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运用了《指南》未纳入的方剂,包括玉屏风散、小青龙汤及未列出方名的自拟方。

虽然这些中药方剂名称与《指南》所推荐的方剂有所出入,但其主要干预药物是相同的,因此,我们认为与《指南》仍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对于“中成药”一项的评价,由于受到各家医院采购药物品种、院内制剂、医生临床用药经验等影响,中成药品种常有所出入,如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医生运用了院内制剂“双百颗粒”干预肺气虚寒质人群,与《指南》所推荐的中成药不一致,但我们分析后认为中成药品种纷繁多样,院内制剂亦各有特色,无法强求统一,故只要其药物组成、基本功效与《指南》推荐的品种基本一致,则可不必归于“不一致”范畴,这主要与《指南》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有关。

2.3 一致性测试报告本次临床评价总体结果表明,无论是参与临床一致性评价调查的医生还是患者,对《指南》满意度均为100%,说明本次《指南》制定较为成功,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有利于《指南》的后续推广应用。

在《指南》的具体内容评价方面,由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多年来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干预鼻鼽缓解期患者效果显著,在当地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故我们着重对“穴位贴敷”干预方法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指南推荐的穴位贴敷干预方法与临床实际应用高度符合,一致率为100%。

由于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干预鼻鼽缓解期方面的特色优势及良好疗效,中药汤剂、中成药、按摩导引等干预方法的使用频次相对较少,故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人员对此较难作出准确的临床一致性评价。

在“指导患者自我调摄”方面,临床一致率为100%。

结合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该项有必要列入《指南》,因为通过临床耐心指导,不仅可增强鼻鼽缓解期干预效果、减少发作次数,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交流、沟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 体会3.1 中西医诊断明确,英文翻译可斟酌在《指南》中,术语和定义部分主要包括了鼻鼽对应的英文术语、鼻鼽定义和鼻鼽中医治未病干预对象等,其中“鼻鼽”的英文对照翻译及定义与2012年《鼻鼽中医诊疗指南》[4]“鼻鼽”章节一脉相承,即“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明确了鼻鼽发作的典型症状,有利于临床医生从症状描述上加以诊断,同时亦指出“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等属于本范畴”,其中将变应性鼻炎作为与鼻鼽高度相关的疾病,“等”字又涵盖了“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其他可能出现上述鼻部症状的疾病,这为临床医生尤其中西医结合或西医医生使用《指南》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扩大《指南》的推广应用范围。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指南》将“Allergic Rhinitis,etc”作为“鼻鼽”的英文翻译,但“Allergic Rhinitis,etc”的直接对照翻译应为“变应性鼻炎,等”,故考虑是否可用“Biqiu”汉语拼音来翻译或由中医英语专业人员发掘更为恰当的词汇,然后通过专家共识方法裁决最后可用的标准。

总之,我们认为《指南》用最简洁的语言呈现了较为丰富的临床医生可获得的信息,但“鼻鼽”的英文翻译尚需斟酌。

因此,希望在后续的讨论、修改或下一轮修订时,能考虑邀请中医英语方向的专家参加论证。

3.2 鼻鼽缓解期定义难,辨体质干预创新意《指南》强调“治未病”而非“治已病”,这一点有区别于《鼻鼽中医诊疗指南》,故《指南》将“鼻鼽缓解期人群”作为干预对象,并将鼻鼽缓解期“时间”描述为“季节性发病或常年发病者处于缓解期”,“临床表现”为“无鼻鼽临床表现或具有以下1~2种轻度临床表现: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黏膜苍白、灰白;鼻黏膜充血;鼻甲肿大;鼻腔有较多水样分泌物”。

由于鼻鼽治未病项目的首创性,《指南》虽未对“鼻鼽缓解期”这一名词作出准确的定义,但通过对时间、临床表现的描述,临床医生基本可判断鼻鼽缓解期,为鼻鼽治未病对象明确了界限。

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为了与《鼻鼽中医诊疗指南》加以区别,《指南》以“辨体质干预”为核心,重在强调通过调理缓解期人群体质偏颇,以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体质状态,从而减少鼻鼽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症状,进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通过临床一致性评价,我们发现从鼻鼽缓解期人群的全身症状综合判断,确是有“质”可寻。

以“肺气虚寒质”为例,此类人群平素常畏风怕冷、易患感冒、自汗等,查体可见舌淡、苔薄白、脉虚弱等,与《指南》所述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

表明《指南》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性,可用于指导鼻鼽缓解期的干预。

3.3 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提高患者满意度中医治未病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针对鼻鼽治未病,考虑临床中难以遇见从未发作过鼻鼽而前来就诊的患者,故从“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角度预防鼻鼽缓解期人群鼻鼽的再发生与发展,成为本项目研究的一种必然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