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0届西北狼联盟高三一诊模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狼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2020级语文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总分:150分
3.试卷页数:共12页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

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

同时,2018年5月7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

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

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制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的现象层出不穷。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

因此,用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

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就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继承。

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峨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熊梅《赓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
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

D.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赓续英烈精神,文章层次清晰论证了赓续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

B.文章从怎样引领立法和怎样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文章举反面示例说明用法治能守护好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

D.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护英烈应该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做到了这一点。

B.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和前途,那就不能没有先锋,不能没有英雄。

C. 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D.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就必须让社会共同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 题。

材料一:
一款名为“奔跑的兔子”的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在“2018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惊艳亮相。

目前地铁隧道的巡检和安全防护主要以人工静态检查为主,少量辅之以动态检测车。

人工静态检查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速度慢、效率低、占用线路时间长,同时,有些问题靠人工无法快速识别判断。

“奔跑的兔子”采用先进技术,解决了地铁隧道特殊环境带来的技术难题,现已开始产品化。

这款机器人为侧挂式机器人,不会影响列车正常行驶,能够全天性在隧道内工作,将能实现隧道检测、监控、预警三位一体,由人工巡检到自动巡检,检测项目由人工评价到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辨识和评价,并将静态、离散、碎片信息整合为动态、实时、三维信息,极大地推动了地铁交通安全领域的智能化创新。

专家介绍:该机器人是世界轨道交通在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与预警领域的新理念、新思路,是机器人在地铁隧道领域的创新式应用。

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的问世,预示着地铁轨道交通运维领域开始进入AI时代。

(摘编自新华网《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问世,地铁运维进入AI时代》)材料二:
人工智能作为一类信息技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几乎与计算机同步。

60多年来人工智能涉及的技术和派系众多,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对于大多数公众而言,从其发展目的的角度,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与人类一样聪明的人造机器”。

将这个聪明的“机器”放入制造业中,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机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技工水平”,以实现企业生产运营效率的提升。

这个放入“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过程,与过去制造业追求“自动化”的过程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异。

“自动化”追求的是机器自动生产,本质是“机器替人”,强调大规模的机器生产;而“智能化”追求的是机器的柔性生产,本质是“人机协同”,强调机器能够自主配合要素变化和人的工作。

因此,“人工智能+制造”未来所追求的,不应是简单粗暴的“机器替人”,而应是将工业革命以来极度细化甚至异化的工人流水线工作,重新拉回“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即让机器承担更多简单重复甚至危险的工作,而人承担更多管理和创造工作。

(摘编自《“人工智能+制造”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材料三: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断地向人类生产生活逼近,会更多涉及伦理道德问
题。

比如,机器人要不要遵守人类的法律法规、机器人应不应该享受人类的权利、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和谐相处,都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该应对的事情。

在规范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方面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5月7日《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白皮书》评审会议召开,它首次提出了针对机器人伦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中国优化共生设计方案。

这一清晰的框架为进一步完善机器人道德伦理规范奠定了基础。

只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一定约束下进行,风险就是可控的。

跟其他任何科技的发展一样,人工智能也具有两面性,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也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就像是一面镜子,其实都是人类自身的映射。

对于失业和贫富差距的加大,人工智能都只是起到了强化作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办法仍然在人类手中。

至于机器人道德伦理问题和可能攻击人类的问题,也是人类目前可以去努力防范和解决的。

人类在人工智能危机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大有可为的,正确利用人工智能是人类应该坚定的方向。

(摘编自新华网《人工智能崛起引发担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材料四:
2014——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规模发展趋势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先进,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极大地推动了地铁交通安全领域的智能化创新。

B.人工智能发展的60多年里,学界并无明确的定义,只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与人类一样聪明的人造机器。


C.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面对人工智能崛起引发的担忧,我们应客观理性地对待,如何正确利用人工智能才是人类努力的方向。

D.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69.3亿元,2016年达到96.2亿元,此后快速发展,增幅也逐渐增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人工巡检无法企及的优势,它的问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久的将来它定会代替人工巡检。

B.材料二将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与传统制造的“自动化”做了比较,指出了“人工智能+制造”的本质是追求“人机协同”,而非简单的“机器替人”。

C.人工智能的使用强化了人类社会的失业和贫富差距,但这并不能阻碍其发展,只要努力防范与解决,就可以避免风险。

D.《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白皮书》首次直面机器人伦理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为完善人工智能伦理道德规范奠定基础,可谓意义重大。

6.人工智能的前景如何?未来该怎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搬家
孙金鹏
亮子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士兵。

当兵的第三年,首长把亮子留下了,不过是在一个偏僻的地方。

和战友分别时,大家都哭了,战友们哭是因为要离开军营了。

亮子也哭了,哭着哭着,就想起了父亲,就想起那个有风的黄昏。

那个有风的黄昏,亮子才十八岁,风吹着亮子黑黑的胡子。

父亲听到征兵的消息下来了,就到河边找到了正在捉鱼的亮子。

父亲对亮子说:“孩子,在家你也没事,去当兵吧,当兵锻炼人!”那天晚上,父亲去了支书家,带去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药酒——那是用蛇和中药泡出来的,平时父亲都舍不得喝。

亮子终于得到了一个名额,体验和政审后,亮子顺利进了部队。

亮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吃苦,表现得很突出。

到复员时,亮子竟然当了士官,并留了下来。

亮子回家探亲的时间少了,见父亲的时间也少了。

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年龄大了,家里没人照顾,亮子开始担心父亲,想父亲。

于是亮子就想着把工作调回去,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
又过了五年,亮子结了婚,有了孩子,亮子终于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个地方了,可能永远回不了老家——不是不愿意回,是没法回。

这时候,亮子就想着把父亲接过来。

父亲头发白了,七十多了,再不尽孝,何时尽孝呢?亮子给父亲打电话,让父亲搬过来住。

父亲不愿意去,他说:“太远了,我都一把老骨头了,现在去外地住,不习惯。

”父亲年龄大了,家里没人照顾,不愿意到这里来,亮子开始恨起自己。

一有时间,就打电话给父亲,了解家里的情况,了解父亲的身体状况。

终于有一天,父亲竟然说要搬来和儿子一起住。

亮子高兴得要命,立马请了假,开车去接父亲。

乡里乡亲都来送别,父亲喝了很多酒。

父亲说:“以后就不回来了,老了,要享几天的福了......”父亲到了儿子工作的地方,并不像电话里说的那样不习惯,相反,父亲天天都闲不住,一个人经常到后山上走来走去。

父亲看见儿子带兵,儿子真威武,声音嘹亮,真是好样的。

父亲看着,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

父亲喜欢到外面转来转去,一回来就与儿子不停地说话,说他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真后悔没有早点来。

儿子很不解,这里有什么好呢?山路弯,水质苦,风沙大......没一样比得上家乡。

有一天,父亲回来时却说:“这地方东面有一片地,我看过了,这里的风水不错,我死后就把我埋在那儿。

”亮子努力说服父亲:“那里以前可是乱坟岗......”“我找人算过了,那里风水好,适合我这样木命的人。

”父亲坚持说。

父亲得了脑梗,突然就走了,在他所谓“好风水”的地方长眠了。

亮子一下子没有了依靠,他感觉更孤独了,一有时间就去乱坟岗和父亲说话。

到了黄昏,看门的守墓人看见亮子还不走,就劝道:“回去吧,人死不能复生。


亮子走了,回头看了看父亲的墓碑,很小,在草丛中不起眼,很平凡,就像父亲的一生,静静地来到了世上,又静静地走了。

时间很快,一晃十年过去了。

父亲死后还不能进祖坟,作为儿子更愧疚,亮子终于下定决心,要将父亲的坟迁回家乡,不能再让父亲的魂魄在外漂泊了。

亮子一切准备就绪,招呼着一帮人到了墓地。

这时,守墓人却对亮子说:“你不懂你的父亲啊!”亮子忙问:“啥意思?”
“以前,你父亲哪里也不去,经常来这里,我们一起聊天,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害怕死亡,害怕得要命,死了进不了祖坟怎么办?死后没法与你娘说话怎么办?可他怕你一个人在这里定不下心,就把自己留下来了。

这里一封信,你自己看看吧。

”守墓人取出一封信,递给了亮子。

“孩子,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在外面,还有爹呢!你好好在这里工作吧,为自己,为父亲,更为国家,你放下一切吧。

你不要想家了,爹把家搬到这里来了,爹会陪你一辈子,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里。

”亮子回过头,望着父亲小小的坟墓,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节选自《小小说世界》2018年第6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战友分别时,大家都哭了”,一个“哭”字既表现出战友分别时的不舍,也自然地引出下文亮子参军的情节。

B.为了让亮子当上兵,父亲给支书“带去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药酒”,这从侧面反映了征兵过程中存在着腐败问题。

C.亮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吃苦耐劳,深受首长的器重,而且很有孝心,是小说极力讴歌的人物形象。

D.“静静地来到了世上,又静静地走了”,这诗意的语言既写出了父亲平凡的一生,也表达了亮子悲伤的心情。

8.父亲留给守墓人一封信的情节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在塑造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巧妙的安排?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

宪始童丱
..(guàn),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

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

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

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

”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

岁余释褐交城令,秩满,庄宗嗣世,补太原府司录参军。

十二年,庄宗平河朔,念籓邸之旧,征赴行台。

十三
年,授监察,赐绯,署魏博推官,自是恒簪笔扈从
....。

从讨张文礼,镇州平,授魏、博、镇、冀十郡观察判官,改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权镇州留事。

庄宗即位,宪学识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

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命之所,自风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亦不可修。

魏繁阳之坛,汉汜水之坛,到今犹有兆象。

存而不毁,古之道也。

”即命治之于宫西。

数日,未成。

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

宪私谓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


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

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
原诱宪。

宪斩其使,书不发函而奏。

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
..推戴,事若实
..又失兵权,制在诸军之手,又闻河朔
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

愚闻药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

”四月五日,李存渥自洛阳至,口传庄宗命,并无书诏,惟云天子授以只箭,传之为信。

众心惑之,时事莫测。

左右献画曰:“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宪良久曰:“吾本书生,无军功而致身及此,一旦自布衣而纡金紫,向来仕宦非出他门,此画非吾心也。

事苟不济,以身徇义。

”翌日,符彦超诛吕、郑,军城大乱,燔剽达曙。

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

既而有司纠其委城之罪,四月二十四日,赐死于晋阳之千佛院。

明宗郊礼大赦,有司请昭雪,从之。

(选自《旧五代史.张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B.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C.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D.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丱(guàn),指童子。

丱,丱角,儿童发式。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


B.簪笔扈从,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

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C.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朔”在空间上指北方,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宪聪敏好学,在学问上有造诣。

太原地势雄险偏僻,当地的人多尚武力,耻于读书,而张宪却精通《左传》,并得到了判官李袭吉的称赞。

B.张宪性格耿直。

庄宗下令拆毁即位坛,他引经据典,陈述即位坛是接天神受命之所,因此遭到贬谪,在阁门待罪。

C.张宪忠心耿耿。

赵在礼想通过善待张宪家人来引诱张宪投降,但张宪不为所屈,斩了来使并将未打开的信件上奏朝廷。

D.张宪感念君恩。

左右献策要求杀掉吕、郑两个宦官,并且拘留李存渥,张宪被迫同意,决定若不能成功,便以身殉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

(2)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岑参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

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注】①祠部:官署名,掌管祭祀之事。

②玉珂:马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长安雪后仿佛春天归来,这里的“春归”暗含边塞战事平息,长安一片安宁之意。

B.诗的第二句描写白雪凝聚映着朝阳的光辉,冰冷而又美丽,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C.本诗善用烘托的艺术手法,如用“西山落月”的“临”和“北阙晴云”的“捧”烘托雪后宫廷禁闱庄严肃穆的景象。

D.作者用“此曲和人稀”从侧面赞美了祠部王员外咏白雪的诗歌,表达了自己与王员外的相和之意。

15.本诗的“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一联广受诗人赞美,请赏析此联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原因。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运用(20分)
在这个动辄称呼“宝宝”的年代,元宝枫才真该被叫一声“宝宝”。

元宝枫木质坚硬,是优良的建筑材料,也是家具雕刻等细木工用料;树皮纤维可造纸、树叶可制茶,枫叶茶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花可直接食用,种籽可炒食并榨油;油渣可做酱油……它“身怀绝技”却深藏不露,直到近年,在一位睿智老者孜孜不倦的推动下,它才像一位远行归来的隐侠,进入人们视线。

从夏天到春天,元宝枫低调而谦虚。

它树干虽然高大,树皮却有些纵裂,好像穿了件百衲褂。

枫花碎小而密集,含蓄而不张扬。

那时节,北方的风也彬彬有礼,一直等到花苞盛开,才把枝杈间嫩红色叶芽一片片吹开,也许用力太猛,叶子裂成五瓣,呈掌状。

五角形绿叶密密匝匝地一层复一层,那“五指”裂片却向下开展,故元宝枫也称“五角枫”。

秋季的元宝枫骤然换装,秋凉霜寒,叶片由绿而黄而红,好像穿上一条金灿灿、红艳艳的袍子。

槭树属的树生性喜寒,霜重色愈浓,在高山或沙地,化成一棵棵浅红深红赭红的红枫树。

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漫山红遍的秋叶,其中掺杂着无数元宝枫的红。

然而世人多把对红叶的美誉给了黄栌而冷落了元宝枫。

(),当红叶在枝头委顿或随风飘落之时,它那小小的翅果中所蕴藏的能量,将为人们带去无尽福泽。

这是元宝枫不为人知的魅力,也是一个有趣的悬念。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夏天到春天,元宝枫低调而谦虚。

它虽然树干高大,树皮却有些纵裂,好像穿了件百衲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