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痈(肛周脓肿)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骶骨前畸胎瘤继发感染 有时与直肠后部脓肿 相似。肛门指诊直肠后有肿块,光滑,无明显压 痛,有囊性感。x线检查可见骶骨与直肠之间的组 织增厚和肿物,或见骶前肿物将直肠推向前方, 肿物内有散在钙化阴影、骨质、牙齿:
3.骶髂关节结核性脓肿 病程长,有结核病史, 病灶与肛门和直肠无病理联系。X线检查可见骨 质改变。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7.中央间隙:位于联合纵肌下端和外括约肌皮下 部之间,环绕肛管下部一周。
①间隙内有联合纵肌的中央腱。
②借中央腱的纤维隔直接或间接与其他间隙相通。
向外:通坐骨直肠间隙 向内:通黏膜下间隙
向下:通皮下间隙
向上:通括约肌间隙
经此间隙与骨盆之长间隙交通。至其他间隙;反之,其他间隙的 脓液在未侵向皮肤和肛管之前先汇总于中央间隙。
第四节 肛痈
(肛周脓肿) Perianal and perirectal
abscesses
概述
肛痈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 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现代医 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99%与肛腺 感染化脓有关。
中医学对本病也有不同的称谓,如脏 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
其特点是多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 不同程度的发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
诊断
临床表现 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尤以青壮 年为多。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 有结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倦怠、大 便困难等全身症状。5-7天成脓,溃后成 漏。(孙东方)
由于脓肿的部位和深浅不同,症状也有差 异,如肛提肌以上的间隙脓肿,位置深隐, 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轻;肛提肌以下的 间隙脓肿,部位浅,局部红、肿、热、痛 明显而全身症状较轻。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9.坐骨直肠间隙:在肛管两侧,左右 各一。容量约50毫升左右。
上面为肛提肌, 内侧为肛管壁, 外侧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10.骨盆直肠间隙:位于肛提肌上方, 腹膜之下和直肠两侧。因其位置较高, 其顶部及内侧又有软组织,故一旦积 脓,即便是大量,也常不易发现。早 期无临床症状,常有体征。
病因病机
多因过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 湿热内 生.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或肛门破损染 毒,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也有因 肺、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 (吃辣椒过多如四川、湖南,饮白酒过多, 过多的肉食;长途旅行,整夜打麻将、上 网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由于肛腺感染后炎症 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成。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位于肛提肌以上,腹膜以下, 位置深隐,局部症状不明显,有时仅有直肠下坠感, 但全身症状明显:肛门指诊可触及患侧直肠壁处隆 起、压痛及波动感。 (4)直肠后间隙脓肿 症状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相同, 但直肠内有明显的坠胀感,骶尾部可产生钝痛,并 可放射至下肢,在尾骨与肛门之间有明显的深部压 痛。肛门指诊直肠后方肠壁处有触痛、隆起和波动 感。
本病约5—7天成脓,若成脓期逾月,溃后脓出 色灰稀薄,不臭或微臭,无发热或低热应考虑结核 性脓肿。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 程度的增加。
(2)超声波检查 有助于了解肛痈的大小、 位置及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
鉴别诊断
1.肛周毛囊炎、疖肿 病灶仅在皮肤或皮下,因 发病与肛窦无病理性联系,破溃后不会形成肛漏。
治疗
肛痈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注意预防肛漏的 形成。
1.辨证论治 2.其他疗法
辨证论治
(1)内治 ①热毒蕴结证 证候: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
补充(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在肛管和直肠周围有许多潜在的间隙,间 隙中有脂肪组织,并有很多纤维肌肉隔将 其分成许多小房,当发生化脓性感染时, 脂肪坏死,且再生作用较慢,影响组织的 愈合。在间隙中神经分布很少,感觉迟钝, 故感染时病人一般无剧烈疼痛,就医较晚。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1.肛管后浅间隙 位于肛尾韧带的浅部。 此处感染仅限于皮下组织,形成皮下脓肿, 容积较小。
2.肛管后深间隙 位于肛尾韧带的深部, 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交通。脓液可从一 侧坐骨直肠间隙经此通道侵入对侧引起严 重的后蹄铁性瘘,内口在后中位。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3.肛管前浅间隙 位于会阴体的浅部,与 肛管后浅间隙相通。此处感染仅限于邻近 的皮下组织。
4.肛管前深间隙 位于会阴体的深部,较 肛管后浅间隙为小,虽与两侧坐骨直肠窝 相通,但在临床上前蹄铁性瘘远较后方少 见。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8.括约肌间间隙:位于联合纵肌三层之间, 共有4个,均汇总于中央间隙。
最内侧间隙:借穿内括约肌纤维与黏膜下 间隙交通。
最外侧间隙:借穿外括约肌纤维与坐骨直 肠间隙交通。
内中间隙:向上与骨盆直肠间隙交通,是 骨盆直肠间隙感染蔓延的主要途径。
外中间隙:向外上方与坐骨直肠间隙的上 部交通。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5.皮下间隙 位于外括约肌皮下部与肛周 皮肤之间。内侧邻肛缘内面,外侧为坐骨 直肠窝。外伤、汗腺、皮脂腺感染后易引 起脓肿局限,不向周围扩张。
6.黏膜下间隙:位于肛管黏膜和内括约肌 之间,向上与直肠的黏膜下层连接。此间 隙借穿内括约肌的联合纵肌纤维与内括约 肌内侧间隙相联系。(属高位脓肿,常规 挂线)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11. 直肠后间隙(骶前间隙):位于 直肠后方,骶骨及骶前筋膜的前面。 上为腹膜,下为肛提肌。 间隙内有骶前神经从、交感神经 干、骶中和痔中血管等。
分类
肛门旁皮下脓肿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直肠后间隙脓肿
(1)肛门旁皮下脓肿 发生于肛门周围的皮下 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脓成按 之有波动感,全身症状轻微。 (2)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发于肛门与坐骨结节 之间,感染区域比肛门皮下脓肿广泛而深。 初起仅感肛门部不适或微痛,逐渐出现发热、 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继而局部症 状加剧,肛门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 行走时疼痛加剧,甚则坐卧不安。肛门指诊 患侧饱满,有明显的压痛和波动感。
3.骶髂关节结核性脓肿 病程长,有结核病史, 病灶与肛门和直肠无病理联系。X线检查可见骨 质改变。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7.中央间隙:位于联合纵肌下端和外括约肌皮下 部之间,环绕肛管下部一周。
①间隙内有联合纵肌的中央腱。
②借中央腱的纤维隔直接或间接与其他间隙相通。
向外:通坐骨直肠间隙 向内:通黏膜下间隙
向下:通皮下间隙
向上:通括约肌间隙
经此间隙与骨盆之长间隙交通。至其他间隙;反之,其他间隙的 脓液在未侵向皮肤和肛管之前先汇总于中央间隙。
第四节 肛痈
(肛周脓肿) Perianal and perirectal
abscesses
概述
肛痈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 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现代医 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99%与肛腺 感染化脓有关。
中医学对本病也有不同的称谓,如脏 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
其特点是多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 不同程度的发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
诊断
临床表现 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尤以青壮 年为多。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 有结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倦怠、大 便困难等全身症状。5-7天成脓,溃后成 漏。(孙东方)
由于脓肿的部位和深浅不同,症状也有差 异,如肛提肌以上的间隙脓肿,位置深隐, 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轻;肛提肌以下的 间隙脓肿,部位浅,局部红、肿、热、痛 明显而全身症状较轻。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9.坐骨直肠间隙:在肛管两侧,左右 各一。容量约50毫升左右。
上面为肛提肌, 内侧为肛管壁, 外侧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10.骨盆直肠间隙:位于肛提肌上方, 腹膜之下和直肠两侧。因其位置较高, 其顶部及内侧又有软组织,故一旦积 脓,即便是大量,也常不易发现。早 期无临床症状,常有体征。
病因病机
多因过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 湿热内 生.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或肛门破损染 毒,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也有因 肺、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 (吃辣椒过多如四川、湖南,饮白酒过多, 过多的肉食;长途旅行,整夜打麻将、上 网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由于肛腺感染后炎症 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成。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位于肛提肌以上,腹膜以下, 位置深隐,局部症状不明显,有时仅有直肠下坠感, 但全身症状明显:肛门指诊可触及患侧直肠壁处隆 起、压痛及波动感。 (4)直肠后间隙脓肿 症状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相同, 但直肠内有明显的坠胀感,骶尾部可产生钝痛,并 可放射至下肢,在尾骨与肛门之间有明显的深部压 痛。肛门指诊直肠后方肠壁处有触痛、隆起和波动 感。
本病约5—7天成脓,若成脓期逾月,溃后脓出 色灰稀薄,不臭或微臭,无发热或低热应考虑结核 性脓肿。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 程度的增加。
(2)超声波检查 有助于了解肛痈的大小、 位置及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
鉴别诊断
1.肛周毛囊炎、疖肿 病灶仅在皮肤或皮下,因 发病与肛窦无病理性联系,破溃后不会形成肛漏。
治疗
肛痈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注意预防肛漏的 形成。
1.辨证论治 2.其他疗法
辨证论治
(1)内治 ①热毒蕴结证 证候: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
补充(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在肛管和直肠周围有许多潜在的间隙,间 隙中有脂肪组织,并有很多纤维肌肉隔将 其分成许多小房,当发生化脓性感染时, 脂肪坏死,且再生作用较慢,影响组织的 愈合。在间隙中神经分布很少,感觉迟钝, 故感染时病人一般无剧烈疼痛,就医较晚。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1.肛管后浅间隙 位于肛尾韧带的浅部。 此处感染仅限于皮下组织,形成皮下脓肿, 容积较小。
2.肛管后深间隙 位于肛尾韧带的深部, 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交通。脓液可从一 侧坐骨直肠间隙经此通道侵入对侧引起严 重的后蹄铁性瘘,内口在后中位。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3.肛管前浅间隙 位于会阴体的浅部,与 肛管后浅间隙相通。此处感染仅限于邻近 的皮下组织。
4.肛管前深间隙 位于会阴体的深部,较 肛管后浅间隙为小,虽与两侧坐骨直肠窝 相通,但在临床上前蹄铁性瘘远较后方少 见。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8.括约肌间间隙:位于联合纵肌三层之间, 共有4个,均汇总于中央间隙。
最内侧间隙:借穿内括约肌纤维与黏膜下 间隙交通。
最外侧间隙:借穿外括约肌纤维与坐骨直 肠间隙交通。
内中间隙:向上与骨盆直肠间隙交通,是 骨盆直肠间隙感染蔓延的主要途径。
外中间隙:向外上方与坐骨直肠间隙的上 部交通。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5.皮下间隙 位于外括约肌皮下部与肛周 皮肤之间。内侧邻肛缘内面,外侧为坐骨 直肠窝。外伤、汗腺、皮脂腺感染后易引 起脓肿局限,不向周围扩张。
6.黏膜下间隙:位于肛管黏膜和内括约肌 之间,向上与直肠的黏膜下层连接。此间 隙借穿内括约肌的联合纵肌纤维与内括约 肌内侧间隙相联系。(属高位脓肿,常规 挂线)
肛管直肠周围11个间隙
11. 直肠后间隙(骶前间隙):位于 直肠后方,骶骨及骶前筋膜的前面。 上为腹膜,下为肛提肌。 间隙内有骶前神经从、交感神经 干、骶中和痔中血管等。
分类
肛门旁皮下脓肿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直肠后间隙脓肿
(1)肛门旁皮下脓肿 发生于肛门周围的皮下 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脓成按 之有波动感,全身症状轻微。 (2)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发于肛门与坐骨结节 之间,感染区域比肛门皮下脓肿广泛而深。 初起仅感肛门部不适或微痛,逐渐出现发热、 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继而局部症 状加剧,肛门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 行走时疼痛加剧,甚则坐卧不安。肛门指诊 患侧饱满,有明显的压痛和波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