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七种工具

合集下载

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质量管理的七大工具及应用场景

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质量管理的七大工具及应用场景

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质量管理的七大工具及应用场景全面质量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工具,通过持续的改进和优化流程,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七大质量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

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质量管理中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七大工具及其应用场景。

一、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用图表形式描绘和分析工作流程的工具。

通过流程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流程图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优化工作流程。

在质量管理中,流程图可以被用于改进产品生产流程、服务流程以及项目管理流程等。

通过绘制和分析流程图,企业可以发现并解决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鱼骨图鱼骨图,又被称为因果图或石川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和找出潜在原因的工具。

通过绘制鱼骨图,可以将问题的各个因素和可能的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

鱼骨图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在质量管理中,鱼骨图可以用于分析产品质量问题、服务质量问题以及项目管理中的挑战等。

通过使用鱼骨图,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提高质量。

三、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数据分布和频率的统计工具。

通过绘制直方图,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直方图在质量管理中被广泛应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进行问题识别和改进工作。

在质量控制中,直方图可以用于识别和排除产品质量异常,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直方图来评估质量变化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四、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揭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图表。

通过绘制散点图,可以观察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否存在,从而帮助企业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决策。

在质量管理中,散点图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评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便预测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企业可以通过绘制散点图来分析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指标,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质量绩效。

PDCA循环管理常用的七种工具

PDCA循环管理常用的七种工具
20世纪50年代末,事后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
60年代初,全面质量管理
以美国“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日本(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动,为代表。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强调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一切以 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按PDCA循环办事。PDCA循环是指计 划(plan)、执行(do)、检查或研究(check or study)和 总结(action)循环上升的过程。它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思 路,也反映出管理理论的精髓。
流程图、相关图
查检表
一般根据管理者的管理意图(影响质量的不良因 素)设计的,达标项目可使用常规统计表,针对 监测指标不达标的项,最好一对一的针对不合格 控制指标来设计,使得监测更加精确。用于收集、 采集数据。
一、何谓查检表
1. 为收集某期间的数据(数据或语言)而事先设计 的图。
2. 能在同一张表上以简单的方式作连续记录的图 表。
老七种工具的作用
• 不分层就不能搞质量管理 • 组织95%的问题,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 • 排列图、因果图与对策表就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 七种工具对质量改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PDCA不同阶段通常使用的工具
1)计划阶段:P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3. 可以很容易地把握整体的状况的图表。
二、查检表的用途
• 1.有效解决问题←依据事实←收集资料←查 检表。
• 2.避免「观察」与「分析」同时进行的管理 方式。
• 例:瞎子摸象 • 3.以「记录」代替「记忆」使观察深入。 • 4.收集数据时,避免渗入情绪文字等不具体
因素。
三、查检表的分类

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以持续改进、质量控制和客户满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在TQM中,有许多工具被用于帮助组织达到高质量的目标。

以下是常用的七种TQM工具:
1. 流程图:流程图是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识别流程中的问题和瓶颈,并优化工作流程。

2. 控制图: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的变化和波动,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特殊原因的变动。

通过对控制图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 帕累托图:帕累托图是一种按重要性排序的直方图,在质量管理中用于识别主要问题或原因。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优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提高效率。

4. 回顾模板:回顾模板用于记录和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和教训,并总结出改进措施。

通过回顾模板,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积累,提高团队的学习和进步。

5.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数据分布和频率的图表。

在质量管理中,直方图可以帮助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6. 散点图:散点图用于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识别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趋势。

通过散点图的分析,可以找到改进质量的关键因素。

7. 核查表:核查表用于记录数据和信息,并帮助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通过核查表的使用,可以标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并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这些工具在TQM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质量管理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解析

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解析

质量管理的办法、技术和工具进行了整理,主要包括:传统的检查、测试、统计抽样和6σ。

另外,业界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将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表、散点图、排列图和控制图称为“老七种工具”,而将相互关系图、亲和图、树状图、矩阵图、优先矩阵图、过程决策程序图和活动网络图称为“新七种工具”。

传统工具:1 检查指对工作产品进行检视来判断是否符合预期标准。

检查的结果含有度量值,检查常常也叫做评审、审计、走查。

检查的目的是检测和识别软件产品异常。

一次检查通常针对产品的一个相对小的部分。

发现的任何异常都要记录到文档中,并提交。

2 测试是用来确认一个项目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需求说明书所提出的一些要求。

示例:在项目质量监控过程中,在完成每个模块编码工作之后就要做的必要测试,称为单元测试。

3 统计抽样从感兴趣的群体中选取一部分进行检查统计抽样(适当的抽样调查可降低质量控制成本)、趋势分析、缺陷修复审查等。

4 6σ采用以顾客为中心的评测方法,驱动组织内各个层次开展持续改进,包括:单位产品缺陷(DPU);每百万次运作所存在的缺陷(DPMO);组建项目团队,提供积极培训;注重支持团队活动的倡导者;培训具有高素质的过程改进专家;确保在持续改进过程初期确定合理的测评标准;委派有资历的过程专家指导项目团队工作。

6σ管理(每一百万个机会里面有3.4个瑕疵)老七种工具:1 因果图(鱼刺图)定义:石川图、鱼骨图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脑力激荡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又叫因果分析图、鱼刺图或石川图;该图的“鱼头”代表质量问题,每个“鱼刺”代表了一个可能的差错原因或检验点。

因果图(又叫因果分析图、石川图或鱼刺图)直观地反映了影响项目的各种潜在原因或结果及其构成因素同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之间的关系。

关于质量管理七种工具的描述

关于质量管理七种工具的描述

质量管理七种工具是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七种方法和工具,包括流程图、因果图、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检查表和Pareto图。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识别问题、分析数据、改进过程,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流程图:用于显示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一个或多个输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步骤顺序和可能分支。

流程图有助于了解和估算一个过程的质量成本。

因果图:也称为鱼骨图或石川图,用于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将问题与可能的原因相关联,可以识别出问题的潜在因素。

直方图:一种特殊的条形图,用于描述集中趋势、分散程度和统计分布形状。

直方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散点图: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通过散点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

控制图:用于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可预测的绩效。

控制图可以检测到过程的异常波动,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检查表:用于收集数据的查对清单。

通过检查表,可以对某一特定事项或问题进行逐项检查,以便记录和分析数据。

Pareto图:一种特殊的垂直条形图,用于识别造成大多数问题的少数重要原因。

Pareto图可以帮助企业优先解决关键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些工具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工具,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全面质量管理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七种工具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注重全体员工,全面参与,不断改进,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方法。

在TQM中,七种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视为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基本工具和手段。

下面,我们来逐步介绍下这七种工具。

第一种工具:流程图。

流程图可以将复杂的工作流程化为简单的图形表示,清晰的呈现出工作的步骤和程序。

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水平。

第二种工具:直方图。

直方图可以直观的展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让企业更直观地了解到生产过程中的差异和问题,在调整生产过程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

第三种工具:散点图。

散点图是一种以坐标轴上两个变量数值为基础的图表,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数据关系和变化趋势,从而在提高生产品质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种工具:控制图。

控制图是企业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工具之一。

它可以帮助企业把握过程的变化和趋势,并在过程中统计和记录数据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生产效率稳定和品质合格。

第五种工具:因果图。

因果图又称“鱼骨图”,可以将企业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展示出来。

从而帮助企业快速了解问题的来源,通过交叉对比加以解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六种工具:直观图。

直观图是一种通过人眼对数据进行的某一种形式的直观展示工具。

能够让人员更直观地了解和理解数据和过程中的信息和规律。

第七种工具:检查表。

检查表是用来记录和归纳复杂信息的一种表格或格式。

能够帮助企业记录和管理不同环节的数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管理工具。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七种工具是一种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管理和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

通过其协助企业不断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和提升经济效益,让质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是指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一系列方法和工具,旨在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信誉度。

这七种工具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运用到质量管理实践中,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竞争优势。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这七种工具。

第一种是流程图。

流程图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表示业务和生产流程的图表。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各个流程节点之间的关系、流程中的步骤和决策点,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流程,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流程图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精细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和降低错误率。

第二种是因果图。

因果图也被称为鱼骨图或石川图,它是一种用于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图表工具。

因果图通过将问题的根本原因分解成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纳和梳理,从而帮助团队全面深入地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因果图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减少缺陷和损失。

第三种是直方图。

直方图是一种用于显示数据分布的图表工具。

通过绘制直方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进行数据对比和评估。

直方图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变化情况,找出异常,进行数据分析,改进生产流程。

第四种是散点图。

散点图是一种用于展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工具。

通过绘制散点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帮助人们收集数据,发现规律,进行预测和分析。

散点图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辅助决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五种是帕累托图。

帕累托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优先级的图表工具。

通过绘制帕累托图,可以帮助团队清晰地了解各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改进和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

帕累托图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第六种是控制图。

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生产过程稳定性和变异情况的图表工具。

七种质量工具

七种质量工具
以看出,原因被归为员工、机械、测试方法等6类,每一类下面 又有不同的子原因。
员工
18
因果图事例(对策追求型)
此型表示期望结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目的是探求问题 点如何防止,目标之效果如何达成等的对策,实例见下图 。
业务量
职务
多少适当
轮调
命令

何 做 定时
建立业务计划


体 的 互相合作
重点分析图。 意大利经济学家Vilfredo Pareto在研究意大利当时的
(1897年)社会贫富现象时提出:80%的财富集中在20% 的人手中,人们称之为柏拉图原理(80-20原理,80/20法 则)。原意为当初意大利的贫富悬殊,全国的80%的财富 集中在约占人口数仅20%的富人手中,而另外的80%的人 为贫困者,他们所拥有的总财富,仅占全国总财富的20%, 故只要控制住此仅占20%人口的富人,即可控制全国的财 富。此项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工厂内,一般来说,不良原 因虽然很多项,但是总是集中在那几项,而这少少的几项 (通常仅3~7项)加起来,却占了约70%~80%,所以如能集 中火力于这几项作改善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迎搭便车】 (6)不要太早下判断性的定论。 (7)讨论力求集中焦点,针对某一问题为目标加以讨论。 (8)破除阶级尊卑的观点,使大家无拘无束地一起讨论问题。 (9)不要让小团体私自交谈,有意见要向大家提出来。 (10)将个人的意见全记录下来。 (11)不要以个人意见冒充大家的意见,提出有碍新见解发展的言论或口气。 (12)大家提出的创意,到第二阶段讨论时,才予以整理、评价、活用。 【第二阶段为讨论可行者或追求真因,重在「质」】 简单综合起来,应用脑力激荡法之原则为下列四点: 不批评(禁止判断)。 自由奔放、愈新奇愈好。 多多益善。 欢迎搭便车。

质量控制 7种工具

质量控制 7种工具
5.图表
必须要记住!
1.明确图表制定目的。 向对方传达的,自己 想说的是什么?
2.用最恰当的方式表现 重要和必要的。 不是所有的都必须要用 图表说明,只用于那些 有必要的。
3.看图表就可以理解到。 不需要太多的说明, 看的人不能理解的图表 干脆就不要做。
5.图表
练习题 以下是某电子公司品质管制分任组调查结果。根据其内容制定图表。
305
278
195
162
98
分任组数
2140
2155
1720
1560
1176
组员数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年度
1.分任组数及分任组成员数的推移
2.主题决定方法(n=305) -分任组成员协议: 75.1% -上司与分任组长协议:16.1% -上司指示: 6.9% -其他: 1.9%
数据分布
4.品质管制7种工具
4.1 质量控制7种工具发展
数据(DATA)
层别、点检表、特性要因图、柏拉图、 图表、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
质量控制 7种工具
质量控制新7种工具
亲和图法,关联图法, 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箭头图法, 过程决策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
4.品质管制7种工具
4.1 品质管制7种工具发展
6.柏拉图
6.1 起源
V.Pareto理论 意大利.1897年
劳伦兹曲线 美国.1907年
不平等度
平等线
不平等曲线 A
0
100%
100%
O
Q
所得额的累计比率
朱兰的 柏拉图 美国
0
100%
100%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范文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范文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范文第一种工具是流程图。

流程图是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图形化工具。

它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每个步骤和环节的顺序和关系,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业务流程。

流程图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流程中的问题,提高效率和质量。

第二种工具是因果图。

因果图也被称为鱼骨图或是石头图。

它通过将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分类和分析,从而帮助人们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因果图,企业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源头,避免重复出现。

第三种工具是直方图。

直方图是用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形化工具。

它通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分组,并用矩形条形表示每个分组的频数或频率,以便于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和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直方图可以帮助企业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第四种工具是散点图。

散点图是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化工具。

它通过将两个变量的取值进行对应,并在坐标系中绘制相应的点,从而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散点图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五种工具是控制图。

控制图是用来监控和控制过程稳定性的图形化工具。

它通过绘制样本数据的均值与控制限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控制图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过程中的变化,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第六种工具是检查表。

检查表是用来记录和整理数据的工具。

它通过列出需要检查的项目和标准,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和统计,从而方便人们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检查表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收集和管理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七种工具是帕累托图。

帕累托图是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它通过将问题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和分类,从而帮助人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优先解决重要问题。

帕累托图可以帮助企业利用有限资源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提高效率和质量。

在实践中,这七种工具和方法经常被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中。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分析。

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

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鱼骨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

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

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

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方法

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方法

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提高整体组织的质量和效率。

在TQM中,有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和质量控制。

以下是TQM常用的七种工具方法:1. 流程分析图(Flowchart):流程分析图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描述一个过程的各个步骤,以便于分析和改进。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一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和交互关系,帮助团队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2. 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鱼骨图,又称因果图或石蕊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原因的工具。

通过在图表上画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的各个要素,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出解决方案。

鱼骨图通常使用六个M(Man, Method, Machine, Material, Measurement, Mother Nature)来分类和定位可能的问题原因。

3. 控制图(Control Chart):控制图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监控和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绘制数据点和控制线,控制图可以指示出过程的变异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控制图常用于质量管理中,帮助组织识别和消除特殊原因造成的变异。

4. 直方图(Histogram):直方图是一种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示数据分布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团队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通过查看直方图,团队可以判断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从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决策。

5. 散点图(Scatter Diagram):散点图是一种用于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

在散点图上,每个数据点代表两个变量的取值,通过观察散点图的分布和趋势,可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以及关联的强度和方向。

散点图可以帮助团队找到可能的因果关系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6. 核查表(Check Sheet):核查表是一种用于记录和收集数据的工具。

通过在核查表上记录数据,可以帮助团队了解问题的发生频率、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

全面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介绍

全面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介绍

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介绍上期给大家介绍了质量管理的七种常用工具(老七种工具),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深入,用于实际管理中的工具不断增加,以下七种工具------关联图、KF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及箭条图统称为“新七种工具”。

这新七种工具的提出不是对“老七种工具”的替代而是对它的补充和丰富。

一般来说“老七种工具”的特点是强调用数据说话,重视对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而“新七种工具”则基本是整理、分析语言文字资料(非数据)的方法,着重用来解决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P(计划)阶段的有关问题。

因此,“新七种工具”有助于管理人员整理问题、展开方针目标和安排时间进度。

整理问题可以用关联图和KJ法,展开方针目标可以用系统图法、矩阵图法和矩阵数据分析法,安排时间进度可以用PDPC法和箭条图法。

1、关联图法(Inter-relationship diagraph)影响质量的因素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因果关系,这些因果关系有的是纵向关系,有的是横向关系。

纵向关系可以使用因果分析法来加以分析,但因果分折法对横向因果关系的考虑不够充分,这时就可以使用关联图。

关联图法是根据事物之间横向因果逻辑关系找出主要问题的最合适的方法。

2、KJ法这是日本川喜田二郎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

这一方法是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用一定的方式来整理思路、抓住思想实质、找出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方法。

KJ法不同于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而KJ法则主要用事实说话,靠“灵感”发现新思想、解决新问题。

实用文档3、系统图当某一目的较难达成,一时又想不出较好的方法,或当某一结果令人失望,却又找不到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系统图来解决,系统图就是为了达成目标或解决问题,以目的——方法或结果—原因层层展开分析,以寻找最恰当的方法和最根本的原因。

系统图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策型系统图,另一种是原因型系统图。

系统图简单,直观,可以形象地将繁杂流程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TOM)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TOM)

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方法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

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

常用的统计分析表有以下几种,供参考。

1.不良项目调查表某合成树脂成型工序使用的不良项目调查表如下。

每当发生某种不良时,工人就可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上一个调查符号,这样,下班时哪些不良项目发生了多少,立即可知。

2.零件尺寸频数分布表此表与不良项目调查表属同一类型。

第二栏为零件尺寸的分组,第四栏的“ ”与不良项目调查表中的“正”是相同的符号。

工人每加工完一个零件,经检测后,将所得零件尺寸在第二栏“组距”中找到相应的尺寸组,然后再在第四栏中记录符号,待到下班或完工时,再统计第五栏。

这样的图既直观、又明确、有助于掌握零件尺寸的分布情况。

3.汽车油漆缺陷统计表该表的特点是直观,而且将每个缺陷的部位表示出来了。

4.不良原因调查表要分清不良的发生原因,可接设备、操作者、时间等标志进行分层调查,填写不良原因调查表。

下表为调查了甲、乙两位工人5天生产塑料勺不良原因的调查表。

5.不合格品分类统计分析表下表为某工序同时生产三种规格的轴承,按不良项目分别统计。

表的右侧和下边的合计栏均画作虚线,表示可根据需要取舍。

需要注意的是“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作为总目,下面还细分若干细目,这是表格设计的一种技巧,与此对应,下边合计栏也应合理设计。

6. 措施计划表措施计划表,又称对策表。

在制订一个具体的改进措施计划后,所有对策编制成计划表的形式。

下表为某照相机厂生产一种自拍照相机,为了解决自拍质量问题,针对所分析的原因,制订的改进措施计划表。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1.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方法,用于显示和分析工作流程。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整个流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环节,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流程图还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并简化复杂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帕累托图:帕累托图又称为80/20法则,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的图形工具。

它将问题按照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进行排序,并将结果以条形图的形式显示出来。

帕累托图帮助组织识别到底哪些问题是关键的,从而能够专注于解决那些影响最大的问题,达到最好的效果。

3.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工具。

通过在坐标系中绘制数据点,并观察它们的分布,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趋势和异常。

散点图可以帮助组织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4.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的图形工具。

它可以帮助组织了解过程中的变异情况,并判断是否存在特殊原因导致的异常。

通过对控制图的实时监控,组织可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鱼骨图:鱼骨图又称为因果图或石川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原因的图形工具。

它通过将问题放在图的头部,并将相关的因素作为鱼骨图的骨架,来帮助组织找出问题的潜在原因。

通过鱼骨图的分析,组织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6.5W1H法:5W1H法是一种用于确定问题背后根本原因的方法。

它通过提问“什么、为什么、何时、何地、谁、如何”,来帮助组织分析问题和找出解决方法。

5W1H法强调对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思考和分析,以确保问题的根本原因被彻底找出。

7. 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它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个阶段。

通过循环实施PDCA,组织可以不断尝试、检查和改进他们的工作流程和系统,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包括流程图、帕累托图、散点图、控制图、鱼骨图、5W1H法和PDCA循环。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新七大手法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分析。

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

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鱼骨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质量管理七种工具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

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

常用的统计分析表有以下几种,供参考。

1.不良项目调查表某合成树脂成型工序使用的不良项目调查表如下。

每当发生某种不良时,工人就可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上一个调查符号,这样,下班时哪些不良项目发生了多少,立即可知。

2.零件尺寸频数分布表此表与不良项目调查表属同一类型。

第二栏为零件尺寸的分组,第四栏的“”与不良项目调查表中的“正”是相同的符号。

工人每加工完一个零件,经检测后,将所得零件尺寸在第二栏“组距”中找到相应的尺寸组,然后再在第四栏中记录符号,待到下班或完工时,再统计第五栏。

这样的图既直观、又明确、有助于掌握零件尺寸的分布情况。

3.汽车油漆缺陷统计表该表的特点是直观,而且将每个缺陷的部位表示出来了。

4.不良原因调查表要分清不良的发生原因,可接设备、操作者、时间等标志进行分层调查,填写不良原因调查表。

下表为调查了甲、乙两位工人5天生产塑料勺不良原因的调查表。

5.不合格品分类统计分析表下表为某工序同时生产三种规格的轴承,按不良项目分别统计。

表的右侧和下边的合计栏均画作虚线,表示可根据需要取舍。

需要注意的是“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作为总目,下面还细分若干细目,这是表格设计的一种技巧,与此对应,下边合计栏也应合理设计。

6. 措施计划表措施计划表,又称对策表。

在制订一个具体的改进措施计划后,所有对策编制成计划表的形式。

下表为某照相机厂生产一种自拍照相机,为了解决自拍质量问题,针对所分析的原因,制订的改进措施计划表。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形式如下图。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座标,一个横座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

左边的纵座标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纵座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有时,为了方便,也可把两个纵座标都画在左边。

横座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排列;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帕累托曲线。

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0~80%为A类,是累计百分数在80%的因素,显然它是主要因素。

累计百分数80~90%的为B 类,是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为C类,这一区间的因素是一般因素。

作排列图需注意:不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很长,通常就把这些项目并列入“其它”项内。

“其它”项的高度即便比前项目高,也排列在最后。

横轴上各问题(项目)的宽度为多少,一般没有严格要求,但各问题(项目)间的宽度却要求相等。

左纵坐标的最大值可参考质量问题(项目)数量的最大值;右纵坐标的最大值是100%,左右两纵坐标的刻度相互无关。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

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例如,甲厂收集到某半年的锥柄扭制钻头废品的数据。

经分层整理后列成的数据表,见下表(1)(2)(3)栏。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其基本格式如图所示:从图上可以看出,因果分析图的“果”,指的是大黑箭头所指的方框中的质量特性,即质量问题,“因”是与大黑箭头成60°夹角的中箭头及与中箭头成60°夹角的小黑箭头。

画因果分析图要召开与质量特性有关人员参加的技术XX会,共同讨论,边谈边记画出草图。

分析原因时要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寻根究底,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主要原因要采取投票或举手表决的办法确定。

一般每人只准提两到三个主要问题,票数最多的为主要问题。

用方框框起来作为标志。

画好草图还要到现场进行核对,漏项的要补上,已经采取措施改进了的要取消。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1. 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

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 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XX,集思广益。

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

各种意见都要记录下来。

(四)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是分析影响质量(或其它问题)原因的方法。

我们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质不同的原因搅在一起,那是很难理出头绪来的。

其办法是把收集来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在一起。

这样,可使数据反映的事实更明显、更突出,便于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企业中处理数据常按以下原则分类:1)按不同时间分:如按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日期进行分类;2)按操作人员分:如按新、老工人、男工、女工、不同工龄分类;3)按使用设备分:如按不同的机床型号,不同的工夹具等进行分类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切削用量、温度、压力等工作条件进行分类;5)按原材料分:如按不同的供料单位不同的进料时间,不同的材料成份等进行分类。

6)按不同的检测手段分类。

7)其它分类:如按不同的工厂、使用单位、使用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分类。

总之,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把不同质的问题分清楚。

便于分析问题找出原因。

所以,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并无任何硬性规定。

为了便于理解,举两个例子说明。

例一加工一根轴,其前工序是两个车工甲、乙操作的,其后工序是另外两个磨工丙、丁操作的。

现在要研究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废品。

如果把丙、丁两个人加工的零件混在一起研究,只能知道这道工序上问题,而不知每个人的加工情况。

如果把车工甲加工的零件分成两部分让丙、丁磨,统计后进行分析。

再把车工乙加工的零件分成两部分让丙、丁磨;又统计后分析,这样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人的加工情况。

例二有一种零件在四轴自动磨床上进行磨加工。

如果要分析这台磨床加工问题,把四根轴加工出的零件分别分析,就能找出每一个轴上存在的问题。

如果四根轴所磨的零件混在一起分析,就很难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五)直方图法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

直方图法,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分布状况的描绘与分析,来判断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直方图的格式如图所示:分组数以10~20组为宜收集数据100个左右1. 直方图的观察分析:作直方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来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率。

那幺如何观察和分析呢?首先要看图形本身的形状;然后用公差(标准)要求来与之比较,这样就可大致有个结论。

关于图形,对直方形多少有参差不齐不必太注意,而应着眼于图形的整个形状。

常见的几种图形见图:a)直方呈锯齿状,这多因测量方法或读数有问题,也可能是数据分组不当所引起的。

b)直方以中间为顶峰,左右对称地分散。

正常状况都是这样分布。

c)直方的顶峰偏向一侧,有时象跳动等形位公差是这样的分布的;也有时因加工习惯造成这样的分布,如孔加工往往偏小,而轴加工往往偏大等等。

d)在远离主分布中心的地方又出现小的直方。

这表示有某种异常,可能加工条件有变动。

e)两个顶峰,这往往是两个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所致。

f)直方呈平顶形,往往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某种缓慢的倾向在起作用,如工具的磨损,操作者的疲劳等影响。

用直方图与公差(或标准)进行对比,看直方图是否都在公差要求的当中。

不过应当注意,这时想的是生产过程,并不是少数加工出来的产品。

这种对比大体有六种情况,见下图。

图中B是实际尺寸分布X围;T是公差X围。

图a)中B在T的中间,平均值也正好与公差中心重合,实际尺寸分布的两边还有一定的余地,这是很理想的。

图b)这样的分布虽然也是落在公差界限之内,但因偏向一边,故有超差的可能,须采取措施把分布移到中间来。

图c)的分布虽然也落在公差X围之内,但完全没有余地,一不小心就会超差,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分布的X围。

图d)的公差X围过分大于实际尺寸分布X围。

此时应考虑经济性,可以改变工艺(由精度高变为精度低),或缩小公差。

图e)的实际尺寸分布X围过分地偏离公差中心,造成了超差或废品,应采取措施将其纠正回来。

图f)的实际尺寸的分布X围太大,产生了超差。

应采取措施缩小它,要幺放宽公差。

2.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保证质量的能力。

工序能力指数(Cp或Cpk)是反映工序能力的指标。

按其等级的高低,在管理上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置,见下表:(六)控制图法:控制图法是以控制图的形式,判断和预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波动的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它能直接监视生产过程中的过程质量动态,具有稳定生产,保证质量、积极预防的作用。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如下图所示。

在直角坐标中有三条线。

纵坐标表示需要控制的质量特性值,横坐标表示按系统取样方式得到子样的编号;上、下两条虚线表示上控制界限(UCL)和下控制界限(LCL),中间的细直线表示中心线(CL)。

在控制图上,把采取系统取样方式取得的子样质量特性值,用点子描在图上的相应位置。

若点子全部落在上下控制界限之间,且点子排列没有什幺异常状况时,应说明生产过程是处于稳定状态(控制状态)。

否则,判定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因素,则应查明原因,设法消除。

下图中第6点超出上控制界线,就是控制图报警的一种常见情况。

1.控制图的种类:控制图在实践中,根据质量数据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七种。

1) 计量值控制图a.平均值-极差控制图,一般用符号X-R图表示b.中位数-极差控制图,一般用符号X-R图表示c.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一般用符号X-Rs图表示2) 计数值控制图a.不合格品数控制图,一般用符号Pn图表示b.不合格品率控制图,一般用符号P图表示c.缺陷数控制图,一般用符号c图表示d.单位缺陷数控制图,一般用符号U图表示控制图的种类虽有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原理却是共同的。

2.控制图的观察如果点子落到控制界限之外,应判断工艺过程发生了异常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