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浅析吊脚楼民居建筑的绿色节能价值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绿色建筑元素初探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绿色建筑元素初探苗族吊脚楼所指的是干栏式建筑,但又与一般的干栏式建筑不同,干栏式建筑应该是全部悬空的,但是吊脚楼却是一半悬空,一半落地,属于半干栏式建筑。
吊脚楼从立项、选址、建设到使用运营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有诸多的绿色建筑元素。
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吊脚楼绿色建筑元素的调查、研究、探索,提出黔东南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绿色建筑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黔东南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标签:苗族吊脚楼绿色建筑元素1 概述1.1 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
这里所说的“绿色”指的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以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为目的而建造的一种住宅。
绿色建筑的“绿色”与“建筑”指的是一个人居住空间、自然环境与节能环保的较为完美组合,并不是指单一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现在社会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地方都屡屡开始出现反城市化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不断的向往绿色食品,绿色产品,以及与绿色建筑;建筑是容纳人们心灵的栖息空间,以舒适,美观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今当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时,居住于健康的環境也是人们首要选择。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它以独特的因地制宜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古建筑中特有的绿色建筑,为使其得以更好的发展与结合现代建筑,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的绿色原理为其寻找更好的发展。
湘西传统土家吊脚楼的特色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年第10期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6.10.045湘西传统土家吊脚楼的特色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陈越华摘要:以湘西传统土家族民居代表吊脚楼为研究基础,从地理、气候、生活模式和适宜技术等方面探究了传统土家族吊脚楼的成因和基本类型。
从几方面阐述土家族吊脚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从实用价值、科学价值、绿色节能价值等方面来看,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更值得持续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传统吊脚楼;内在因素;可持续发展文章编号:1004-7026(2016)10-0066-03中国图书分类号:TU-87;TU253文献标志码:A(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湖南湘潭411101)湖南省西北部俗称湘西,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作为当地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土家族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地理环境、材质条件等因素,在当地依山靠水建造了其生活模式相一致的吊脚楼建筑。
土家族吊脚楼蕴含着土家族人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也是土家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风土人情知识,对相关建筑的内在成因和特质进行分析,不仅能够把握吊脚楼长期生命力形成的本质因素,也有利于该民族特色建筑社会价值的更好发掘。
1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历史和成因1.1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历史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形式的建筑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其原型是干栏式建筑。
在原始社会,古代巴人(土家族先祖)居住方式主要是巢居和穴居,伴随着历史不断地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土家族先人的居住方式也逐步演变成干栏式样的建筑。
湘西土家族地处巴楚文化交汇处,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必然的,由此带来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建筑技术。
全木构架的土家族吊脚楼就是当地衍生的文化与建筑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
1.2适应自然环境湘西土家族地区自古就有“八山一水半分田”说法,由于地处武陵山脉,境内崇山峻岭密布,并且山峦起伏,江河深层割裂。
崎岖的地貌特征使得土家族聚居地区耕地资源稀少,为了使稀缺的耕地资源尽可能少地被占用,土家族民众发挥聪明才智,在建筑方面用尽心力,顺应山势形成了把平房和楼房相结合的吊脚楼建筑。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张劲松【摘要】从地理、气候、生活模式和适宜技术方面探究了湖北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成因、特征和独特的美学价值,研究表明吊脚楼仍值得继续传承和发扬,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还对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利用和更新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04【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吊脚楼;民居;美学价值;保护利用【作者】张劲松【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7湖北西南部恩施自治州广大山区,是土家族传统聚居地。
由于气候阴雨多变,潮湿多雾,再加上山高坡陡,“吊脚楼”这种民居形式就应运而生。
一走进恩施土家族山村,就可以看到在丛山树影中一个个依山而建、凌空而立的黑灰色瓦木民居建筑,那就是土家族的“吊脚楼”。
1 吊脚楼起源和成因1.1 历史渊源土家族吊脚楼形式的住屋至少已有两千四五百年的历史,其原型是干栏式建筑。
《魏书◦僚传》曰:“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1]。
”研究者普遍认为“干栏”源于“巢居”,其发源地在远古的森林里,以适应狩猎、采集为主的原始生活。
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走出森林,模仿巢居式样,离地数尺架空构筑居室,形成“上以自处,下居鸡豕”的空间格局,这种巢居形式后来逐步演变为干栏建筑形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干栏式建筑变化出多种形式,从形制上可以简单归纳为“高脚干栏”和“矮脚干栏”两类。
土家族传统民居是两种干栏的结合:高脚的厢房与矮脚的主屋。
厢房吊脚楼数柱落地、横梁对穿、楼台悬空,在外观上充分展现其结构层次;而主屋则直接置于夯土整平后的平台上,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室内标高,从外形看,房子坐基而建,也称“座子屋”。
土家吊脚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自然环境、气候、风土习俗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土家族民族特色。
1.2 适应地形和气候条件鄂西山区是云贵高原尾闾,山多平地少,地形地貌复杂。
新农村建设中吊脚楼的保护利用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吊脚楼的保护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新城区不断拓展,而许多旧村庄却在城市扩张中被遗忘。
如今,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旧村庄,新农村建设逐渐受到重视。
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吊脚楼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
然而,吊脚楼的保护利用却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吊脚楼的定义和历史吊脚楼,又称“悬楼”,是一种流行于华南、西南等地的特有的民居形式,其特点是房屋底层与地面相离,靠支撑在跨越街巷上的“吊脚”而保持稳定。
吊脚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当地的生产、文化和信仰密切相关。
吊脚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但其盛行期在明清时期。
在明朝时期,相关记录显示,福建、广东等地的许多城市就已经出现了吊脚楼。
到了清朝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吊脚楼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独特人居文化的重要代表。
二、吊脚楼的现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吊脚楼受到了破坏。
一方面,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吊脚楼面临着老化甚至废弃的风险。
另一方面,城市扩张的影响,许多吊脚楼被拆除或改建,这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另外,吊脚楼的传承也面临着困难。
随着新生代农民的追求城市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当地的传统生活和文化方式逐渐被淡化。
加之吊脚楼对传承的要求较高,需要传承人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以及对于吊脚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吊脚楼传承的难度。
三、吊脚楼保护利用的现状由于吊脚楼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其保护和利用对于乡村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至关重要。
近年来,一些措施已经被采取,以促进吊脚楼的保护和利用。
1. 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明确规定,文物古迹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而吊脚楼作为优秀的民居文化遗产,也在该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借助法律的力量,吊脚楼的保护可以得到更强有力的保障,减少被破坏、拆除的风险。
2. 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提倡以文化为基础、以环保为原则的绿色建筑方式,吊脚楼符合这一理念,因此可以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
吊脚楼民居的解读——以黔东南凯里市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立 ,前 吊后坐 ,形成半 干栏式 的 吊脚 民
2 1.1住宅科技 0 11/
5 3
p o l e p e i r v el i g r q i me t, c l g c l n i n n a r t ci n h sb — mp o e t i n e u r h v e n s e o o ia v r me t l o e to a e e o p
发源于 苗岭主 峰原始林 区的 白水河 将西
江苗寨 一分为 二 ,依 山而建 的独 具特色
~ —
居衍 生而来 的 吊脚楼 依 山就 势 ,在 苛刻
的 自然条件 限制下拔 地而起 ,吊脚楼 与 山 地 自然 环 境 相 互 穿 插 融合 , 半 吊半
杨 丽 ,博 士 、博 士后 ,上 海理 工 大学 环境 与 建 筑 学院 副教授 ,硕 士 生 导师
Sou h a t t e s ih u Pr v n e a n e a pe Gu z o o ic s a x m l
■ 杨 丽 Y n a gL
【 摘 要 】随 着城镇 化 的发展 ,农村 地 区也 得到 了快速 的发 展 ,人们 对居 住 的要 求提 高,生态环保成为建筑设计新的主题 。文章介 绍了贵 州黔 东南苗族侗族
do n a om o i g. w ndpr tn
【 e wod K y rs】 Xiag10 一o sh l Mio ia esse ddb i ig eoo ia j n 0 0h u eod a l g ,up n e ul n ,c l cl i Vl d g
fl o s 0kh u e
保护与利用 一
吊脚楼民居的解读
以黔东南凯里市西江千户苗寨 为例
谈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生态节能建筑技术
谈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生态节能建筑技术探索传统民居的生态节能技术,能够找到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的技术手段。
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的生态节能技术主要体现在选址布局和营造技术上。
一、生态节能的选址布局智慧黔东南苗族村寨共有1500多座,多分布在植被良好的山区,靠山面水,环境优雅。
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蕴含着丰富且朴素的生态设计理念。
1、师承自然黔东南苗族民居遵循师承自然的设计思想,运用古老的方法以及民族信仰进行选址、布局。
充分利用地形和高差,依山顺势,通过吊脚与地面进行交接,不破坏原地形,不存在挖填方,表达了一种生态节能的自然化设计思想。
借用与依附自然环境的因素较多,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黔东南苗族村寨自然环境优美,建筑单体与村寨整体的景观都依附自然环境,任其发展,充分的保护原生态的美。
多数民居会在屋后种植竹子,美化环境的同时,改善环境小气候,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自然空调技术与表现形式。
2、生态选址苗寨的选址取决于苗族人民的生产特性和生活习性。
苗族,一般将村寨建在高山、山腰或丘陵地带。
择险而居、聚族而居是苗寨的两大特点。
不仅能选择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安居,同时能够妥善处理好安全防卫与耕种生活的矛盾。
在择址时,首先要请风水先生相地。
一般会选择地理条件合适、据水源较近的山腰地段。
村寨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建设区域的最大坡度可达30°左右。
建筑顺应等高线布置,兼顾山体的坡地形态的同时又能维护坡面生态系统的完整,使得建筑与自然山体走势的趋同与协调。
二、生态节能的建筑技术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的营造技艺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态互生的一种构筑方法,具有朴素的生态思想。
1、建筑体型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建筑体型简洁,外形多为完整的长方体,体型系数较小,从而减少传热面积。
建筑门窗洞口较小,减少热量的传递。
黔东南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点,但苗寨多分布在高寒山区,冬季较为寒冷,规整的建筑体型能有效的减少热量的散失。
新农村建设中吊脚楼的保护利用
利用2023-11-08CATALOGUE目录•引言•吊脚楼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吊脚楼的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新农村建设与吊脚楼保护的矛盾与冲突•吊脚楼保护利用的对策与建议•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结论与展望01引言吊脚楼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些传统建筑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吊脚楼也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矛盾。
背景介绍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吊脚楼保护和利用的方法和途径,为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和实践,促进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研究目的和意义02吊脚楼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吊脚楼起源于古代干栏式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
起源与演变分布区域建筑特点吊脚楼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农村,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典型。
吊脚楼通常采用木结构,悬空建造在房屋一侧或两侧,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功能。
03吊脚楼的历史渊源0201吊脚楼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
民族文化符号吊脚楼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传统美学观念,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传统美学许多地区的吊脚楼建造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的“转角楼”建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吊脚楼的文化价值吊脚楼选材多采用当地的木材和石材,注重材料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吊脚楼的传统工艺特点选材讲究吊脚楼的建筑结构独特,采用穿斗式木构架或抬梁式木构架,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结构巧妙吊脚楼在建造过程中注重装饰细节,如雕刻、绘画等,使建筑更加精美绝伦。
装饰精美03吊脚楼的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吊脚楼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吊脚楼在农村地区广泛分布,尤其在西南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吊脚楼面临着保护与利用的双重压力。
吊脚楼保护现状城市化进程冲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导致吊脚楼无人居住、照料和管理,逐渐破败。
浅析凤凰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意义及传承与创新
浅析凤凰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意义及传承与创新作者:辛冬昱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21期摘要:湘西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是一种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
它的建筑形态凝聚着当地人民长期积累下来的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及美学情感。
它完全依照“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存在,又完美的诠释了“因地制宜”的生态环境观。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当地吊脚樓建筑的保护现状在一些方面却显得不尽人意,保护和发展吊脚楼建筑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湘西凤凰古城沱河岸边吊脚楼建筑的生存现状,通过对吊脚楼建筑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的分析,初步提出使其创新发展的设计构想,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吊脚楼;建筑;生态;传承;创新一、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的生态意义生态环境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因为它是人类所有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把生态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
而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的生态意义便源于当地人质朴的“天人合一” 的生态环境观,及“因地制宜”的生态思想。
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不管从选址、取材、还是周围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无不体现了它的“天人合一”和“因地制宜”,这也使吊脚楼建筑更加具有保护和发展的意义。
1.吊脚楼的选址及节地意识由于受到当时凤凰古城内面积较小而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城外且山区不平整的地貌特征这些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吊脚楼民居建筑形态得以存在,并发展成为当地最适合的建筑形态。
以吊脚楼为主要民居建筑样式的凤凰古城河岸传统民居聚落,十分注重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吊脚楼的建筑形态上大下小,只占用少量的土地面积,这能够使河岸建筑之间原本狭窄的街巷空间的实用面积得到一定的扩大,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地居民的多功能使用要求。
在吊脚楼建筑形式节约空间的同时又能够带来充足的日照光,更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
在现如今土地资源短缺的状况下,这种因地制宜的建筑形式无疑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民居吊脚楼分析
04
吊脚楼在现代社会的应 用与影响
保护与传承
吊脚楼作为传统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应得到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吊脚楼的关注和保护,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其 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吊脚楼的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宣传,提高公众 对吊脚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性。
创新设计理念
将创新理念融入吊脚楼的设计中, 推动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保护与发展平衡
在保护吊脚楼传统特色的同时,实现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市场需求与认同
提高吊脚楼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认同度,拓展其发展空间。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吊脚楼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 件。
旅游开发与利用
吊脚楼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 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将吊脚 楼融入当地旅游开发中,可以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 护吊脚楼的原貌和历史价值, 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破坏。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启示
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对 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很大的启示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民居吊脚楼分析
目录 CONTENT
• 吊脚楼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 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 吊脚楼的生活功能 • 吊脚楼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影响 • 吊脚楼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吊脚楼的历史与文化背 景
起源与演变
起源
吊脚楼起源于古代干栏式建筑,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逐渐 演变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形式 。
装饰艺术与细节处理
雕刻与彩绘
吊脚楼的装饰艺术丰富多 样,常采用木雕、石雕等 工艺,同时运用彩绘手法, 增加建筑的艺术美感。
探析吊脚楼建筑艺术价值的传承及运用
探析吊脚楼建筑艺术价值的传承及运用作者:王红英刘波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5期吊脚楼作为鄂西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
本文从吊脚楼的乡土建筑生态艺术传承和山地建筑生态艺术传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挖掘出更多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价值,更好的传承吊脚楼建筑艺术的价值魅力。
今天的吊脚楼依然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落式样。
无论是从营造的思想、建筑的色彩、装饰的特色还是从生态艺术价值的体现,都对以后建筑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传承意义。
吊脚楼乡土建筑生态艺术传承1. 乡土色彩鄂西现代的吊脚楼乡土色彩以雅致柔和的灰色调为主,同一种建筑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并相互协调。
吊脚楼房屋的主体颜色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屋顶依然保持着现有的风格盖小青瓦和黑瓦,墙和屋顶用木材颜色或青蓝色基本上维持现状。
最忌讳用红色、黄色、白色三种颜色为主体颜色。
吊脚楼建筑最基本的形式是砖和瓦屋顶,利用灰色调以及灰白为主的外墙材料,打造具有传统建筑风貌的建筑形态及开埠时期、陪都时期和抗战时期的建筑。
为此,新规划项目凡体量和高度符合传统建筑特征的,规定其风格按土家本地传统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和审批。
从用材上来讲,运用当地天然材料资源开展建造活动也有着明显的地域色彩。
2. 乡土形态吊脚楼的形态是在自然浸染中的人工再创造,其中有物质因素,更有人文因素。
它所传承的人文思想,从根本上赋予了它独特的民族神韵,体现出了土家人的生活意蕴、风土人情、审美情趣,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向世人昭示着土家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土家族勤劳的生产作风,淳朴的生活习惯,执着的信仰追求,独特的风土人情,使民间建筑的优秀手法能够在今天的建筑中有所延伸。
对鄂西土家族地区来讲,外来文化、异域建筑由于具有文化的异质性特点,与区域环境、区域文化非常不和谐。
在这里,吊脚楼作为土生土长的民居形式,已经在演变过程中完善了多种适应性。
吊脚楼分析
吊脚楼分布所属热工设计分区
吊脚楼主要分 布在夏热冬冷 地区,所以必 须满足夏季防 热要求,适当 兼顾冬季保温
吊脚楼分布区气候特点
吊脚楼多分布 于湘西、鄂西、贵 州地区。属中亚热 带季风湿润气候, 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气候特征:气照、 无霜期等均有显著 差别。光照条件较 差,降雨日数较多, 相对湿度较大。
吊脚楼民居建筑 节能分析
民居分析——吊脚楼
吊脚楼分布区: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 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 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多分布于湘西、鄂西、贵州 地区。吊角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 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不同于一般全部都悬 空的干栏,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 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 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燥, 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 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 “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 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 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主要材料当地盛产的为杉木,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 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 具有芳香气味,适宜当地气候。 杉木导热系数
杉木导温系数
杉木导热系数及导温系数低,保持室内的冬暖夏凉
绿色节能技术的运用——沼气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 成的一种混合气体。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 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发酵,类繁多 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从而产生沼气。沼气是一种混 合气体,可以燃烧。沼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一般含甲烷 50~70%,其余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氢和硫化氢等。其 特性与天然气相似。沼气除直接燃烧用于炊事、烘干农副产 品、供暖、照明和气焊等外,还可作内燃机的燃料以及生产 甲醇、福尔马林、四氯化碳等化工原料。经沼气装置发酵后 排出的料液和沉渣,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肥料和 饲料。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绿色建筑元素初探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绿色建筑元素初探作者:杨天顺蒙丽云蒋海辉杨佳琪范述怀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第06期摘要:苗族吊脚楼所指的是干栏式建筑,但又与一般的干栏式建筑不同,干栏式建筑应该是全部悬空的,但是吊脚楼却是一半悬空,一半落地,属于半干栏式建筑。
吊脚楼从立项、选址、建设到使用运营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有诸多的绿色建筑元素。
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吊脚楼绿色建筑元素的调查、研究、探索,提出黔东南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绿色建筑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黔东南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苗族吊脚楼绿色建筑元素1 概述1.1 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
这里所说的“绿色”指的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以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为目的而建造的一种住宅。
绿色建筑的“绿色”与“建筑”指的是一个人居住空间、自然环境与节能环保的较为完美组合,并不是指单一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现在社会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地方都屡屡开始出现反城市化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不断的向往绿色食品,绿色产品,以及与绿色建筑;建筑是容纳人们心灵的栖息空间,以舒适,美观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今当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时,居住于健康的环境也是人们首要选择。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它以独特的因地制宜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古建筑中特有的绿色建筑,为使其得以更好的发展与结合现代建筑,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的绿色原理为其寻找更好的发展。
生态建筑下的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启示
生态建筑下的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启示提纲:1. 生态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 传统吊脚楼的营造技艺与文化内涵;3. 生态建筑下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的应用与创新;4. 生态建筑与传统吊脚楼的可持续性发展;5. 生态建筑下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的未来发展方向。
1. 生态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耗费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因此,生态建筑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态建筑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建筑形式,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环境保护理念。
生态建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态建筑强调绿色建材和节能减排。
采用环保材料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而高效节能的设计方案则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其次,生态建筑注重环保设计。
建筑师在规划建筑布局时,考虑的不仅是建筑的外观和美观,还要考虑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使建筑物与环境和谐相处。
最后,生态建筑具有灵活多变的设计特色。
它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进行定制设计,还可以根据周边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个性化设计。
2. 传统吊脚楼的营造技艺与文化内涵传统吊脚楼是中国闽南地区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除了赋予人们生活和劳作的场所外,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传统吊脚楼的主体结构受到地面的支撑,楼体用木材和土石块垒砌而成,营造出一种固实、稳重的氛围,而楼下的吊脚架结构则是其最具特色的地方。
吊脚架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悬挂于楼下,起到了支撑和稳固楼上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储物和空气对流的通道。
传统吊脚楼的营造技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吊脚架的悬挂技艺。
悬挂在楼下的吊脚架需要具有承重、稳固等特点,因此需要采用巧妙和精确的结构设计来保证其稳固性。
其次,传统吊脚楼的木结构建筑技术。
传统吊脚楼的主体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因此需要采用精确的几何关系和精湛的手工技艺来完成。
最后,传统吊脚楼的装饰技艺。
传统吊脚楼采用木刻、石雕、水墨等技法进行装饰,营造出一种充满艺术和文化内涵的氛围。
浅析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doc
浅析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图(1)设计学院:政史学院姓名:阳良雁学号:201102407120指导老师:韦学飞时间:2012年12月目录《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一、简介二、吊脚楼的由来三、地理位置《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选址、建筑材料及环境一、选址二、材料三、环境《三》、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建筑特色及建筑形式一、吊脚楼的结构二、吊脚楼的建筑特色三、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四》、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传说、历史发展、民居的优势及文化内涵一、建筑传说二、历史发展三、民居的优势四、文化内涵《五》.、结语浅析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摘要: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由落地建造的座子屋与架空的横屋组成的"半干栏",是我国南方干栏式建筑一个独特的类型。
吊脚楼民居主要分布于鄂西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的武陵山区。
吊脚楼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专家们研究少数民族民居住宅的重要对象。
笔者将从吊脚楼的地域特征、来由、建筑特色等方面来分析湘西土家楼吊脚楼。
《一》、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简介一、简介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
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
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
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
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
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二、地理位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对中国现代新农村民宅建设的启示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对中国现代新农村民宅建设的启示摘要: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的优秀代表,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都独具一格。
极富民族地域特色。
我国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在减少;在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兴起的大规模住宅建设,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把保护耕地和建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居有效的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与开发新的建筑材料结合起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建筑文化,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苗族民居;吊脚楼;依形就势中图分类号:G122.7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5-0071-06吊脚楼民居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干阑式特有的建筑形式,它广泛分布于湘、黔、滇、桂布依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壮族、景颇族、佧佤族等地区,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因其环境的恶劣,为了适应西部高原山崖石坡和河流溪谷等各种复杂自然地形,创造了地层架空式的干阑民居,既防潮通风,防兽防虫,又较好地保护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建筑结构的巧妙与外观造型的美观堪称我国民族民居的优秀代表,其中位于贵州黔东南凯里地区苗族吊脚楼民居尤具特色:高脚架空的楼层、两坡式的屋顶、随意的挑台挑廊、灵活的披檐处理、穿斗架式的木结构,灵活的组合聚居,使其它有别于其他民族干阑式建筑,构成了独特的民居建筑文化。
一、依形就势的建筑结构贵州苗族同胞多生活在:“地无三尺平”层峦叠幛的高山地带,这里山高密林,沟壑纵横,众多的河流穿梭于高山峡谷之间,严峻的地理环境逼迫他们发挥出自己非凡的智慧和力量,去求得民族的生存。
苗族同胞在与大自然恶劣环境长期的搏斗中,成功的把南方干阑式建筑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结合,创造了苗族特有的一种底层悬空半吊式楼居建筑。
这种建筑一般采用穿斗架式结构,用木梁柱子等穿插扣连而成,下层架空,上层铺板为楼,以木板或树皮作壁,整幢房屋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它既能适应当地河谷潮湿地带,也可以分布在凹凸不平的山谷陡坡。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吊脚楼的保护利用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吊脚楼的保护利用——基于恩施州土家族吊脚楼的研究1.土家吊脚楼的起源和特征1.1历史渊源吊脚楼又名“吊楼”,是苗、壮、布依、侗、水、土家等少数民族传统民居。
吊脚楼主要讲究朝向,依山而建,背山面水。
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是吊脚楼的集中区域。
它又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因为建筑干栏全部都悬空。
土家族吊脚楼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干栏式建筑是其原型。
原始人们为了去适应原始的狩猎生活,从而在森林修建居室,吊脚楼开始于古代的森林里。
历史随着农耕的发展,人们开始模仿巢居式样,巢居形式后来逐步演变为干栏建筑形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干栏式建筑变化出多种形式。
高脚的厢房与矮脚的主屋是传统吊脚楼民居的方式。
土家吊脚楼受自然环境、气候、风土习俗的影響,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鲜明的土家族民族特色和独特吊脚楼建筑文化。
1.2适应地形和气候条件恩施山区地势严峻,多山。
人们就顺着地形建造吊脚楼,为了减少浪费耕地资源,从而有效利用空间,吊脚楼依山而建,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
在气候上,恩施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每年雨量特别大,并且空气湿润。
在夏天蚊虫特别多,雨水泛滥。
人居住在吊脚楼上面,牲畜居住在吊脚楼下面,有效地避免了不利因素。
1.3吊脚楼类型根据吊脚楼的外形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也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
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此图为土家单吊式吊脚楼[ ]双吊式:由单吊式发展而来,即在正屋的两边都有吊出的厢房。
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经常在一处。
四合水式:所谓四合,顾名思义,这种建筑是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它是由双吊式发展而来的。
它是利用正屋和两边的厢房所形成的一个围合空间,一般正屋比两边厢房要高起一节,进门口就是在两厢房的下边,所以上到正屋,还需要上几步步梯。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单双吊式都实用,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面再加上一层。
传统民居在旅游中的价值研究——以土家族吊脚楼为例
传统民居在旅游中的价值研究——以土家族吊脚楼为例作者:谭健星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7期谭健星传统民居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筋和混凝土浇筑的楼房已经成为建筑的新宠,不仅在城市如此,农村地区的人们也渴望有一栋阔气的小楼房,现代民居越来越多,传统民居处于边缘化,而且数量越来越少,准确的说只是在许多旅游景点可以一睹芳容。
本文以土家族吊脚楼这种传统民居为个案,集中分析土家族吊脚楼在旅游中的价值。
从古至今,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住主要指的是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居住方式。
因此,民居主要体现人类住的这一基本需求。
民居的种类纷繁复杂,有北方民居、南方民居、汉族式民居、少数民族民居,民居的形式多样,各有特色。
分布在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民居由于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各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人文条件、审美观念的不同,在民居的平面布局、建造方法、造型设计等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使得民居成为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旅游的目的主要是感受异样风情,从民居文化可以更好的感受别人的生产生活。
因此,旅游业十分注重传统民居的旅游价值开发。
本文根据传统民居自身的特点希望分析出它作为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价值属性,笔者以土家族脚吊楼为例旨在探讨土家族吊脚楼在旅游中的价值体现。
一、传统民居的界定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从“民居”一词的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它是相对于“皇居”而言的,最早来自《周礼》,“统指皇帝以外庶民百姓的住宅,其中包括达官贵人们的府第园宅”。
我国的古代建筑呈现出严格的等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礼”。
从现存的我国古代建筑形式可以看出,我国的古代建筑不管是结构布局、建造式样、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王侯将相的居住产所也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有各自严格的要求,因此普通老百姓的住宅就更要遵循“礼”字。
吊脚楼建筑空间与地域文化生态
03
作为独特的文化景观,吊脚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的旅
游系
吊脚楼建筑对地域文化的反映与表达
吊脚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空间布局,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
地域文化对吊脚楼建筑的塑造与影响
地域文化不仅影响了吊脚楼建筑的形式和布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地 居民的建筑观念和技艺水平。
吊脚楼建筑的定义
吊脚楼建筑是一种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通常建造在丘陵或山地地区,以适应地 形地貌,充分利用空间。
吊脚楼建筑的特点
吊脚楼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具有结构稳固、造型 美观、通风防潮、冬暖夏凉等特点。
吊脚楼建筑的历史与演变
起源与早期发展
吊脚楼建筑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干阑式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吊脚楼建筑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地域特色 的建筑形式。
04
吊脚楼建筑空间与生态环境的 互动关系
吊脚楼建筑空间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关系
01
吊脚楼建筑空间与地形地貌的互动
吊脚楼建筑在选址时多考虑依山傍水,利用自然地形和地貌,与自然环
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02
吊脚楼建筑空间与气候的互动
吊脚楼建筑多采用木材,适应了当地气候条件。同时,其独特的结构形
式和布局也与当地气候相适应。
演变与传承
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吊脚楼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不断演变, 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同时,通过家族传承 和师徒传承等方式,吊脚楼建筑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吊脚楼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吊脚楼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 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吊脚楼建筑的研究,可以深入 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经济和生活方式。
生态建筑——苗族吊脚楼的当代价值
生态建筑——苗族吊脚楼的当代价值
陈中贵
【期刊名称】《群文天地(贵州)》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生态建筑,对这一名词的解释与其涵义,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其大意是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笔者认为苗族吊脚楼是一个很好的生态建筑的典型例子,符合生态建筑的特点,现将其拿来与大家分享。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陈中贵
【作者单位】雷山县文体广电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3
【相关文献】
1.论苗族传统慈善伦理及其当代价值——以武陵山区苗族为例 [J], 刘於清;王银春
2.苗族民居吊脚楼的再生设计——以西江千户苗寨清宅更新改造设计为例 [J], 贾丽媛;李瑞君
3.湘西地区土家族与苗族吊脚楼差异性研究 [J], 马秋野
4.基于生态建筑理念的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启示 [J], 吴巍;赵磊
5.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J], 王冠;韦雨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吊脚楼民居建筑的绿色节能价值——以乐元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胡馨月梁燕陈杰【摘要】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最原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
当人类的记忆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有巢氏创造的吊脚楼就作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
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吊脚楼是建筑群中的小家碧玉,精致小巧,端庄清秀,古朴之中也显现大自然的美。
吊脚楼民居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要求之外,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关键词】吊脚楼;生态适宜技术;绿色节能;传统民居1.吊脚楼的起源与发展1.1吊脚楼的起源吊脚楼,也被称为“吊楼”,是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我国的湘西、鄂西、贵州地区分布着很多的吊脚楼。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因为吊脚楼为半悬空式,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土家人们先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
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在里面埋起竹子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
后来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修建起架空的楼房,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传到了更多人的耳中,后来这种“空中住房”也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吊脚楼。
1.2吊脚楼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吊脚楼存在的一些偏远山区与外界的交流日渐增多,特别在靠近公路的一些村落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建筑正在使用砖、水泥和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
当在传统建筑上的大量地缘特征和文化记忆,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所取代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通过观察一个地方的建筑物,来判断出它所处的地理和文化区域。
然而,吊脚楼,这种古老的干栏式建筑,至今仍被广大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广泛使用。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最大承载体,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体系的捷径。
当今,对于传统的吊脚楼民居采取何种态度,是建筑与文化工作者、当地居民以及管理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
2.吊脚楼的设计2.1基本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能够放杂物。
吊脚楼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独具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含有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
2.2类型2.2.1苗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重叠而上。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
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
从历史来看,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凤凰吊脚楼:凤凰古城的吊脚楼起源于唐宋时期,目前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多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吊脚楼群的吊脚楼均分上下两层。
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工艺复杂,做工精细。
下层随地而建,很不规则。
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
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凤凰古城河岸上的吊脚楼群以其壮观的阵容在当今十分稀罕。
2.2.2侗族在湖南省通道侗族的住房,仍保留了百越民族“干阑”式建筑的特色,多为三屋以上的干阑式木楼,底层为猪牛等养牲杂屋,楼上住人(与傣族吊脚楼相似),其木楼有走廊伸出,装饰有栏杆,栏杆边备有固定式长凳供人休息。
这种木楼,其中有高达五六层的,结构谨严,不用一颗钉子,全是卯榫嵌合,显示出了侗族建筑工艺的高超。
一般一家一栋,也有栋栋相连的,在楼的二层设有火塘,是做饭和待客的地方。
侗族是个爱美的民族,如房屋的柱头,喜欢把它雕成竹子的形式,木楼喜配上走廊和雕花栏杆。
2.2.3瑶族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傍水而建。
因山地限制,很少有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所以他们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
2.2.4土家族土家屋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一”字型、“7”字型、“撮箕口”、“四合院”等四种类型。
无论哪种类型都注重正屋的风水和堂屋的造型。
正屋设“吞口”(即在大门前留一步水),吞口后是堂屋。
堂屋的大门极为讲究,是由六扇大小相同的门组成,所以又称“六合门”。
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竖柱”,立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
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室外栏板雕花室内特色雕花2.3建筑形式2.3.1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
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最基本的住宅形式由三间正屋并列,中间为堂屋,两侧为人间(鄂西称为“房屋”)。
堂屋是祭祀、迎宾、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人间为卧室,一般父母住左边,孩子住右边。
人间又以柱为界,前为伙房(又叫“火铺堂”), 后为卧室,中间设火坑。
人间上部为天楼,主要用以贮藏粮食,伙房上可熏烘腊肉。
正房中堂靠近大门一边设燕子楼。
“一”字屋正屋一般不吊脚,但随着地形变化亦有吊脚,形成明三暗五的格局。
2.3.2双吊式又被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
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这种形式的吊角楼,三间并排的正房并没有改变,只是进一步扩大占地面积,扩展空间的一种变形。
这种吊脚楼适合大家庭居住,在土家族地区也较为普遍。
2.3.3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
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2.3.4二屋吊式这种形式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
单吊双吊均适用。
2.3.5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
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
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3.绿色节能意义3.1内涵建筑能耗和节能减排问题日益受人关注,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从传统民居建筑技术中挖掘出“生态适宜技术”,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绿色节能。
它是充分考虑适宜性、高效性和生态性的一种低碳、环保、节能的技术[1]。
该技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在不同地域环境通过建筑自然通风组织、天然采光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优化组合,达到低碳节能、生态的效果,创造适宜人生存的环境,更好更大程度创造良好社会生活。
建筑环境发展的五个阶段建筑设计目标的演变过程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3.2绿色节能的九大指标(1)能源系统:避免多条动力管道入户。
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要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至少要达到50%以上。
(2)水环境系统:设立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景观用水系统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
小区的供水设施宜采用节水节能型。
(3)气环境系统:室外空气质量要达到二级标准。
居室内自然通风,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施,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
(4)声环境系统: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声环境系统满足:日间噪音小于35分贝、夜间小于30分贝。
(5)光环境系统:室内尽量采用自然光,居住区内防止光污染,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6)热环境系统:冬季室内适宜温度:20℃至24℃;夏季:22℃至27℃。
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
(7)绿化系统:应具备三个功能,一是生态环境功能,二是休闲活动功能,三是景观文化功能。
(8)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生活垃圾的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应达到100%。
垃圾应实行分类收集,分为有害物、无机物、有机物三类,分类率应达到50%。
(9)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提倡使用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选用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
4.绿色节能在吊脚楼中的运用4.1因地制宜:运用当地特色树种,节省建筑原料成本;不用挖方,依山就势,节省了劳动力,节省占地空间,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这是吊脚楼绿色节能中最重要的优势。
吊脚楼节省占地空间4.2空气学原理(自然通风的组织):传统民居中,确保建筑中的良好自然通风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南方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通过对建筑布局和环境设计,可以享受到舒适的自然风,经济适用、生态环保。
由于吊脚楼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符合南方夏季炎热、湿度大、空气流通需求量高的特点。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降温、干燥、防潮、净化空气,因此吊脚楼在自然通风上是节能的。
在最新规划中,我们对于吊脚楼建筑就作出了充分的建筑分析与研究:吊脚楼飞檐的运用,也加强了通风散热的作用,如图所示:当热气从底层进入房屋内部,翘起的飞檐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散热的速度。
使房屋整体空气能够循环。
4.3材质节能屋顶采用瓦片,既节省了建筑成本,又起到了降温隔热的作用;房屋整体采用了木头建造,呼应了因地制宜原则,保温隔音、节约能源。
木材是很好的电绝缘体,有低传导性,另外,木结构利用夹层保温和空气屏障的原理,使得木结构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源消耗少,大大地为消费者节省了能源费用。
施工期短:木结构房屋的施工期一般是传统房屋的1/2,降低了成本;木结构房屋隔音效果好,另外木质的房屋耐久性强且寿命长。
4.4自然采暖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设二三小房作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大多宽敞明亮,自然采光很好。
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因此一般吊脚楼是符合绿色节能指标中热环境系统的要求的。
一般吊脚楼的朝向、方位以及它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当地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吊脚楼的朝向均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是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这一地区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