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的叙事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述》的叙事策略分析

生为电视人发表于 2006-6-23 8:01:00

生命中的每一个足印,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每一个精彩故事的背后,都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来来往往的人海中,有多少人的故事正在讲述……展现不平凡的人生,讲述平凡的故事,这就是《讲述》(story)。

《讲述》其实是一档形态和内容都极尽朴实无华的纪实性栏目,“口述体的纪录片”形态决定了节目表现手段的单一性,25分钟的时长体量限定了节目表达的丰富性,节目选取的大部分题材也既不具有时效性,也不具备独家性,有的甚至“尘封已久”,并且已经被多次报道过。但就是这样一档“其貌不扬”的纪实性栏目,却屡创收视佳绩,成为央视科教频道,乃至整个央视名副其实的龙头品牌。这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叙事理论认为,每一个叙事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故事(story),即“什么人碰到什么事”,一是话语(discourse),即“故事是怎样被讲出来的。因此,对于以故事为主要表达载体的《讲述》而言,它的生命主要依赖于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而与众不同人生故事则依赖于别出心裁的讲述方式,即采用最为有效的叙事策略来为观众呈现最鲜活的生命故事。

策略一:巧设“连环钩”

在节目的故事化创作中有一个“钩子原理”,即在节目开始的第一分钟就要牢牢抓住观众,就像伸出钩子一样,钩起观众的兴趣,让观众“欲罢不能”。在电视节目收视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观众,谁就拥有了长期获取观众注意力的可能,因此巧用“钩子”在第一时间让观众锁定节目至关重要。对此,《讲述》深谙其道。在每期节目开头的导视中,编导都会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和影像将本期节目的核心信息“片断式”的告知观众,让观众既对节目讲述的故事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又对故事的结果不得而知,因而能够吊起观众的胃口,引起观众的收视欲望。

《井底救童》:农田菜地,废弃机井,一岁八个月幼童突然落井,井口狭窄,井壁湿滑,村民无计可施,多个部门快速联动,孩子如何才能救出?

《巨款危情》运钞车被迎面撞毁,押钞员危在旦夕,闹市街头突然飞散百元现金,押钞员生死如何,26万元巨款能否物归原主?

《身陷敦煌》:一个千里之外的求救电话,十几个农民工的特殊遭遇,零下二十多度他们为什么露宿街头,亲人的期盼,大家的援手,能否为他们铺平回家的路?

《撞车》:旅游大巴遭遇重大车祸,28人被困无法逃生,前所未有的恐惧令人窒息,生死关头,少女舍己为人,不料更大的危险正悄然逼近,“撞车”为你讲述一个游走在生死边缘的故事。

……

节目导视中对人生、对生命的每一个严肃的发问,都能紧紧“钩”住观众的每一根神经,让观众对整个节目无法拒绝。即使有时候节目没有直接提出疑问题(如《撞车》),观众也会通过节目导视的叙述在心里产生疑问:少女如何舍己为人?悄然逼近的更大的危险又是什么?

但是对于一个时长为20多分钟的节目来说,要想保证观众的持续收视,仅靠一个精彩的开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的节目不够精彩,没有足够的“兴奋点”,观众同样会选择离开。这也是目前为什么一些节目在开始时还能保持较高的收视率,但随着节目的推进,收视曲线一路下跌的原因。“兴奋点”就是节目的“看点”或是“卖点”,是节目能够与观众注意力进行交易的重要砝码。因此一些纪实性栏目非常重视节目中兴奋点的设置,如央视《纪事》栏目要求45分钟的节目至少不低于12个兴奋点,《焦点访谈》的节目制片人也曾经提出,节目中每隔两三分钟就要有一个“兴奋点”。同样,《讲述》的编导在选题的二次创作中,会在故事叙述的恰当时机安插多个“兴奋点”,有的是“悬念”,有的是“冲突”,也有的是震撼人心的“情节”或是“细节”。如在《巨款危情》中,节目就巧妙地利用“悬念”在讲述过程中安插多个兴奋点:“难道事故的发生另有隐情?”“为什么一个交通事故会有这么多的钱呢?”“是不是有人抢劫?”“司机卡在车内,会计飞出车外,押钞员无能为力,巨款能否得到保护?”一个个追问或是就像“连环钩”一样,不断激发出观众的收视兴趣,使观众始终处于一种收视的亢奋状态中,形成节目吸引观众收视的内在驱动力。如此节目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观众在单位时段内不断地流入而不是流出。

策略二:“蓄意”延宕

叙事学有一个显著的美学特征,就是对于叙事终止的绝对阻抗,延宕策略正是对叙事中止进行阻抗的一种惯用技巧,它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情节的铺叙、蓄势和渲染来抑制和延宕故事的发展,每到关键时刻总是突然“打住”,使得人物关系迟迟得不到理顺,矛盾始终得不到解决,故事的落点始终处于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从观众接受心理的角度来说,这种不断地铺陈叙述和合理的结构渲染,会使观众在心里对事件的发展和结果的预期产生一种累积效应。此时,对叙事的有效延宕就像在观众心里筑起了一道堤坝,来不断提高观众渴望获知的心理洪流,而当故事的结果最终水落石出,洪流决堤而出的一刹那,观众从中获得的收视愉

悦和欣赏快感是难以言喻的。另外,延宕策略还能够通过间断性叙事高潮的设置,使故事充满悬念和冲突,为故事讲述过程中“兴奋点”的安插提供了空间。

《讲述》的延宕策略主要有二:第一是节目编导的人为打断,即分段区隔。《讲述》在一期节目中通常会用2个带有栏目logo的片花来打断正常叙事,对已述故事进行阶段性总结,对未讲述故事的发展设置悬念,这样既能将尽可能多的观众从间隔时间的开始带到结束并让他们仍保持兴趣,又能吸引“节目试看”,即吸引那些刚刚打开电视机的观众,以及那些从竞争对手频道转过来的观众。策略二是通过不同讲述人的叙述来延迟叙事。在一个“兴奋点”即将到来的时候,节目经常会有意的让事件亲历者对兴奋点进行片断式回忆讲述,从而延宕“兴奋点”的到来。如在《一潭深水(下)》中,小海面对记者:“心里当时也很想说出来,但是心里也非常害怕。”记者接着追问“怕什么?”但是创作者并没有让小海的回答立即出现,直到故事发展过程中的另一段叙事结束,小海才道出了自己害怕的真正原因。这种叙事上的延宕实际上是在有意地制造某种悬念,使观众对故事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期待,只要这种期待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一直关注下去。

策略三:二元对立

什么是故事,故事就是矛盾和冲突的统一体,没有冲突,也就无所谓戏剧化。而故事中冲突的制造往往依赖于叙事中二元对立的建构。二元对立不仅能够使各叙事元素形成一种关联性的冲突,而且能够从这些冲突中生发意义。也许由于栏目定位的不同,《讲述》中由二元对立引发的矛盾冲突不如调查性新闻报道《新闻调查》中的那么强烈,那么扣人心弦,但它却以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来营造充斥各种矛盾的“场”,使节目更具张力。

《讲述》中二元对立建构的核心在于“人”,其中包括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又称反主体)以及与主客体相关的其他人员。因此《讲述》中的冲突主要包含了以“人”为主的三个方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是冲突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在《讲述》的大部分节目里都有所涉及。二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如《逃离“疯人院”》中,漂亮女孩马月因为自己的“不合群和落后”在学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不得不选择逃避学校住进了疯人院,甚至多次决定自杀放弃生命。三是人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如《姐妹劫》中岑造一边面对已患有尿毒症但曾经有过幸福时光的女友,一边面对希望自己幸福要求与女友分手的父母,是进是退?岑造陷入了自我矛盾的深渊。

需要说明的是,《讲述》在叙事中为形成矛盾冲突而设置的二元对立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在《离奇婚事》中,外出打工的聂喜丽在回乡办理结婚手续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登记结婚。原来是几年前父母瞒着她,让不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妹妹聂喜香用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