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讲义学)第一讲,介绍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选修一 讲义 第4节 单摆

高中物理选修一 讲义 第4节 单摆

第4节 单摆学习目标要求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1.知道什么是单摆,了解单摆的构成。

2.掌握单摆振动的特点,知道单摆回复力的来源,理解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3.知道单摆的周期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计算。

4.知道用单摆可测定重力加速度。

1.核心素养(1)利用图像法分析单摆的运动。

(2)建立简谐运动模型。

(3)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2.关键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知识点一 单摆的回复力❶单摆的组成:由细线和小球组成。

❷理想化模型(1)细线的长度不可改变。

(2)细线的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

(3)小球的直径与线的长度相比可以忽略。

❸单摆的回复力(1)回复力的来源:摆球的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

(2)回复力的特点:在摆角很小时,摆球所受的回复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即F =-mgl x 。

从回复力特点可以判断单摆做简谐运动。

【思考】判断以下摆动模型是不是单摆,为什么?提示模型①不是单摆,因为橡皮筋伸长不可忽略。

模型②不是单摆,因为绳子质量不可忽略。

模型③不是单摆,因为绳长不是远大于球的直径。

模型④不是单摆,因为悬点不固定,因而摆长在发生变化。

模型⑤是单摆。

1.单摆的回复力(1)单摆受力:如图所示,摆球受细线拉力和重力作用。

(2)向心力来源:细线拉力和重力沿径向的分力的合力。

(3)回复力来源: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F=mg sin θ提供了使摆球振动的回复力。

2.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在摆角很小时,sin θ≈xl,又因为回复力F=mg sin θ,所以单摆的回复力为F=-mgl x,因F指向平衡位置O,与位移反向,令k=mgl,则回复力F=-kx,由此可见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做简谐运动。

3.证明一个振动是简谐运动的两种方法(1)动力学角度:回复力与位移关系满足F=-kx。

(2)运动学角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满足x=A sin(ωt+φ0),x-t图像为正弦曲线。

[讲义]河道演变基本原理知识精讲讲义(河流动力学)

[讲义]河道演变基本原理知识精讲讲义(河流动力学)
三、河相关系分类 3、沿程与断面河相关系的内在联系 同一条河流上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断面河相关系中包含了不同重现率的流
量所对应的B、h、U数值,已知一条河流上 各测站的断面河相关系,就可得到该河流上 不同频率的流量所对应的沿程河相关系。
§6-3 河相关系
四、河相关系的理论推导方法
河床的调整变化必须遵守水流和泥沙运
§6-2 造床流量
2、采用某一频率或重现期的流量作为造床 流量 优点:方法简便易行,可靠性好; 缺点:对各种不同的重现率,注意重现 期的具体计算方法。
§6-2 造床流量
3、有效输沙流量法 根据不同粒径泥沙的造床作用确定造床
流量。在河道的动态演变过程中,河床冲淤 和河道摆动都与泥沙输运相关,输沙量最大 的这级流量造床作用最显著,故把它作为造 床流量。
人为调节作用强烈的河流。故治河工程上常 用的设计流量往往不等同于造床流量。
2、意义 是河道演变中最重要的自变量,决定了
河流的平均形态,常用它设计河流的断面、 平面形态。
§6-2 造床流量
二、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 1、平滩流量法 平滩水位——在滩槽分明的河道里,主
槽充满后与新生河漫滩表面齐平的水位。 平滩流量标志了来水来沙的动力作用从
§6-1 基本概述
二、研究对象 1、广义(地史、地貌学) ① 时间:河道生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② 空间:河道流经的河谷各部分。 2、狭义:近代的、河道本身的变化。
说明: 河道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输沙不 平衡。由它产生的河床变形是朝着使变形停 止的方向发展的,这归因于河床与水流的 “自动调整作用”。
或同一条河流上、下游之间,由于水流、泥 沙和边界条件不同引起的河床形态变化。研 究河槽形态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非线性动力学导论讲义02(二阶系统简介)-岳宝增 (1)

非线性动力学导论讲义02(二阶系统简介)-岳宝增 (1)

的单参数曲线族;称为系统的相图,这些曲线称为相轨线。
此外,(5b)式还表示系统有如图所示的2 π 周期性;还有
.
轨线的方向性(后面讨论)。给定一对值(x,y)或(x,x ) 则对应相图上的某一点P,称为系统的一个状态。某一状态 给出了某一特定摆角为x时其角速度为x =y,这两个变量 正是我们某一特定时刻观察摆的摆动时所感知的对象的量 化表示。对给定的一对值(x,x )亦可以作为微分方程的 初始时刻;因此,任一给定的状态可以确定所有其后续的 状态,而这些状态都位于通过P(x,y)点(初始状态)的相 轨线上。上图中用箭头标定了随着时间的变化,轨线应行 进的方向;该方向可由方程(5a)确定: 当y>0时,则x >0,所以x必然随着t的增加而增大;这表明 在上半平面轨线的方向必须是从左到右;同理,在下半平
关于x积分得:
2 2
2
cos x C x
(3)
其中C是任意的常数。注意到,上面的方程表示系统任 一特定运动的能量守恒关系;这是因为,如果将(3) 两端乘以mʟ2,则: 1 2 2
2
mgl cos x E ml x
其中E是另一任意的常数,上式符合如下形式: E=m的动能+m的势能; 并且任意特定的E值对应于一特定的自由(单摆)运动。 由(3)式中的x 可由x表出:
.
2 x 2(C cos x)
(4)
这是关于x(t)的一阶微分方程。该方程的解不能用初等 直接揭示其解的特性。引入新的变量y,定义如下:
函数表示;我们下面将不通过求解方程而是由方程(4)
yy sin x x
2
(5a) (5b)
则由方程(4)可表示为:
y 2(C 2 cos x)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讲义1-3章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讲义1-3章

特色:不同地区的能源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其对应的电力系统具有很强的地 区性特点。
易错点:选项 D 尤其需要注意。 【例题 3】电力系统部分接线如图 1-1 所示,各电压等级的额定电压和功率 输送方向已标明在图中,试求: (1)发电机及各变压器高、低压绕组的额定电压; (2)各变压器的额定变比; (3)当变压器 T-1 工作在+5%抽头,T-2,T-4 工作于主抽头,T-3 工作于-2.5% 抽头时,各变压器的实际变比是多少?
2.1 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 1】发电机运行极限图及各种约束
【知识点 2】变压器的电阻,电抗,电导和电纳参数及数学模型
【知识点 3】架空线路的组成及整循环换位的目的 架空线路有导线、避雷线、杆塔、绝缘子和金具等组成。 换位的目的:减少三相参数的不平衡 扩径导线:人为地扩大导线直径,但又不增大载流部分截面积的导线。减少 电晕,增大截面积;E 正比于 1/R,场强与半径成反比。 分裂导线:又称复导线,就是将每相导线分成若干根,相互间保持一定距离。 减少电晕和线路电抗,但是也使得线路电容增大。 绝缘子片数与电压等级有关,规程规定如下: 35KV 线路 60KV 线路 110KV 线路 220KV 线路 330KV 线路 500KV 线路
第二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本章节包括 7 个知识点,包括发电机运行极限图及各种约束,变压器的电阻, 电抗,电导和电纳参数及数学模型,架空线路的组成及整循环换位的目的,电力 线路的电阻、电抗、电导、电纳的求解公式及意义,波阻抗和自然功率的意义, 有功功率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的作用,标幺值的归算及等值变压器模型,其 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 4 个,包括发电机运行极限图及各种约束,电力线路和变 压器的电阻、电抗、电导和电纳参数及数学模型、求解公式和物理意义,标幺值 的归算及等值变压器模型。

专题8 瞬时性问题(教师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

专题8 瞬时性问题(教师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

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专题8 瞬时性问题【模型解读】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两种基本模型 刚性绳模型(细钢丝、细线、轻杆等)此类形变属于微小形变,其发生和变化过程时间极短,在物体的受力情况改变(如某个力消失)的瞬间,其形变可随之突变,弹力可以突变 轻弹簧模型(轻弹簧、橡皮绳、弹性绳等)此类形变属于明显形变,其发生改变需要一段的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不能突变,可看成是不变的【方法归纳】解决瞬时性问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原状态(给定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各力大小(①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利用平衡条件;①若处于加速状态,则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2)分析当状态变化时(剪断细线、剪断弹簧、抽出木板、撤去某个力等),哪些力变化,哪些力不变,哪些力消失(被剪断的绳、弹簧中的弹力,发生在被撤去物接触面上的弹力都立即消失)。

(3)求物体在状态变化后所受的合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典例精析】【典例】(2024辽宁部分重点高中3月联考)物体a 与b 通过轻弹簧连接,b 、c 、d 三个物体用不可伸长的轻线通过定滑轮连接,如图所示,系统处于静止状态,a 恰好和地面无挤压。

已知a 、c 、d 的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与滑轮相碰,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c 与d 间的线剪断,此时c 的瞬时加速度为0B .将c 与d 间的线剪断,此时b 的瞬时加速度为0C .将c 与d 间的线剪断,此时bc 间绳子的拉力为1.5mgD .将c 与d 间的线剪断,b 下降2mg k时的速度最大【名师解析】剪断c 与d 间的线之前,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根据题意可知弹簧对b 的作用力方向向下,大小为F mg =,以cd 为研究对象,c 与b 间的线对cd 的拉力为12F mg =,设物体质量b 为M ,以b 为研究对象,则有1F F Mg -=,解得M m =,将c 与d 间的线剪断瞬间,cd 间绳子的拉力突变为0,弹簧对b 的作用力不变,b 与c 的加速度a 大小相等,设此时bc 间绳子的拉力为T ,以c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 mg ma -=,以bc 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g ma =,代入数据解得0.5a g =, 1.5T mg =,A 、B 项错误,C 项正确;由上分析可知,剪断线后,b 往下运动,当b 速度最大时,bc 加速度均为零,设此时弹簧弹力为2F ,以bc 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得20F mg mg -+=,解得20F =,即当b 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力为零,b 下降的距离等于弹簧长度的变化量,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弹簧变化量为2F F mg x k k -∆==,D 项错误。

新概念热学讲义

新概念热学讲义
-3-
第一讲:引论
的原子构成,原子由于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元素。德谟克立 特认为,原子在热度上是有不同的,冷热的感觉原子不同组合的结果。卢克莱 修把火看作由“热的种子”即某种粒子形成,这是一种明确的热质说的观点。 古希腊热动说最有力的推动者是米利都学派,有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和 阿纳克西美尼等人。他们的观点是热(火)是由基原物质的运动变化产生出来 的。古希腊的另外一位著名学者柏拉图也是热动说的支持者,他说:“产生和 维持其他东西的火和热,本身就是摩擦和碰撞引起的,但这就是运动。”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先哲们已经开始对自然界中的冷热现象作 出了自己的思考,甚至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但是这两种思想并不是鲜明的 对立,很多思想中都包含着两种思想的影子。 二、热质说与热动说的针锋相对[11,12] 近代是热质说与热动说激烈争辩的时代,最终热动说战胜了热质说。下面 我们回顾一下分别支持这两种理论的科学家和他们的论点。 1 早期自然科学的热动说(16-17 世纪) 最早对热的本质作出新探索的是英国的哲学家培根。培根从一系列观察中 他认识到,热是在物体作剧烈运动和摩擦碰撞时被激起的。所以,“热的本质 和实质就是运动,而不是别的什么”。但是,培根又发现,风是运动但却没有 热现象;还有就是热胀冷缩的现象,表明热是一种发生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而 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没有关系。所以培根得出结论:“热是一种膨胀的、被约束 的而在其斗争中作用于物体内部较小的粒子之上的运动。”培根的这个结论总 的说来是正确的,而且他的成就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研究从古代的抽象思辨转 向了经验和实验。 另外,早期支持热动说的还有胡克、笛卡尔、牛顿和玻意尔等人。 2 近代的热质说(16-18 世纪) 量热学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布莱克,是热质说的重要倡导者。他和他 的追随者设想热物质或“热流体”与普通物质粒子不同,它们彼此排斥,但却 受到普通物质粒子的吸引。 热质说很容易解释热传导、对流等现象,以及热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在 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比热”时,他们解释道这是因为不同的物 质对热流体的吸引能力不同所致。而物体发生相变时的“潜热”是由于物质粒

发动机培训讲义一(发动机基本知识)汇总

发动机培训讲义一(发动机基本知识)汇总

发动机知识培训讲义(一) 发动机构造及工作原理(常识部分)第一节发动机分类目前,轿车的动力主要是内燃机。

它是将燃料与空气在发动机内部混合、燃烧而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臵。

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发动机称为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

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另一种是外燃机,如蒸汽机等,其特点是燃料在机器外部的锅炉内燃烧,现代轿车早巳不用这种机器了。

车用发动机大致分类如下:1)根据活塞的运动形式分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和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轿车所用的发动机主要是往复活塞式。

由于它在设计、制造、安装、修理及使用中各种技术已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轿车,的主要动力形式。

旋转活塞式发动机(也称转子发动机),在国外轿车上(主要是日本汽车)所应用,虽然还有一些关键技术仍在研究中,但作为发动机的前景还是存在的。

2)根据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行程数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

活塞式内燃机,它的每一个工作循环都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所组成。

活塞每两个单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二行程发动机。

活塞每四个单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行程发动机。

现代轿车发动机大都采用四行程发动机。

二行程发动机由于存在排放、噪声、油耗等方面原因,轿车已很少采用。

3)根据发动机使用燃料种类的不同可分为:使用汽油作燃料的发动机(称为汽油机)使用柴油作燃料的发动机(称为柴油机)。

现代轿车上使用汽油机很多。

在欧洲、日本等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柴油机轿车。

汽油机根据供油系统的不同可分为化油器式发动机和汽油喷射式发动机。

化油器式发动机是将汽油与空气在化油器中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可燃混合气,然后被吸入汽缸并加以压缩,点火燃烧作功。

轿车上使用得越来越少。

汽油喷射式发动机是把燃料通过喷射系统,以一定的比例喷入进气管或汽缸内与空气混和成可燃混合气,再点火、燃烧、膨胀而作功。

由于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特别是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故在轿车上逐渐被采用。

车辆动力学-传动系统动力学讲义【北京理工大学】

车辆动力学-传动系统动力学讲义【北京理工大学】

传动系统动力学讲义2009-2010学年前言一、传动系统简介传动装置的功用是把发动机的功率传递到主动轮驱动车辆行驶,实现减速增矩;实现车辆变速;实现车辆的倒挡行驶、车辆制动、停车和必要时切断发动机动力;利用发动机制动、拖车起动发动机等。

除上述的基本功用外,传动装置还可以有一些辅助的功用:输出功率带动压气机、风扇、喷水式推进器、泵等等。

为车辆辅助系统、工程车辆和水陆两栖车辆提供动力输出。

(1(2)液力传动以液体动能来传递或交换能量,优点是无级变速、变矩能力,动力性好;具有自动适应性,提高了操纵方便性和车辆在坏路面上的通过性;充分发挥发动机性能,有利于减少排气污染;减振、吸振、减缓冲击,提高传动、动力寿命和乘坐舒适性。

缺点是效率低,结构复杂,成本高。

(3)定轴传动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成熟,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

行星传动结构紧凑、寿命长、噪音小,工艺要求高,成本高。

二、传动系统载荷车辆在使用中传动装置可能发生的故障,分为两类:1. 当作用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产生的突然破坏;2. 在使用期间内,在零件上由于逐渐累积的损坏而产生的破坏,例如:疲劳损坏、磨损、塑性变形不可恢复的累积等。

车辆传动装置的零部件承受的载荷性质主要是发动机和道路激励以及传动系内部的冲击等交变载荷,在这种随时间变化的载荷的作用下,其破坏形式一般是疲劳破坏。

统计资料表明,零件的破坏50%~90%为疲劳破坏。

随着车辆传动装置向高转速、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其零部件的应力越来越高,使用条件越来越恶劣,发生疲劳破坏的现象越来越多。

因此,在车辆传动装置的设计中,仅进行静强度计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计算零件的疲劳寿命。

传动装置稳态工况是车辆以等速在不变路面条件下行驶的工况,在这种工况下传动装置各构件的转矩和转速是保持不变的。

严格说来,这种车辆行驶工况很少能遇到,从实际应用来说,认为转矩和转速对其自身的最大值在%10±的范围内变化的工况是稳态工况。

01_血液系统_第一讲_总论_讲义.

01_血液系统_第一讲_总论_讲义.

第一章血液系统总论血液学(h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它们的生理、病理、基础、临床等各个方面。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或主要发生于造血系统并以血液学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异常发生的疾病。

血液系统主要学习造血器官的起源和发育,造血干细胞及其微环境,各种造血细胞的产生和调控,各种血液细胞异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出血和凝血异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初步的血液系统诊断和治疗知识。

此外,输血也是血液系统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第一节血液学发展简史和未来趋势中国对血液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尽管中国医学在血液病的的诊断和治疗上取得过惊人的成就,但由于过于宏观,无法深入到微观,无法深入到细胞,分子中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西方医学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对血液及血液病的认识取得了飞跃。

而这种进步,主要来自于实验血液学,来自于技术和理论的创新。

一方面,由于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同位素示踪等新技术的引入,对细胞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发展到了超微水平和动态研究的新阶段;另一方面,血液学和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包括血细胞动力学、血液遗传学、血液流变学、免疫血液学、放射血液学等等。

可以说,没有实验血液学,就没有血液病学。

这是因为血液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难以通过症状和体征将血液病和非血液病区分开来,也不能将患有相同症状的血液疾病,细分为不同的类型或亚型。

临床血液学和基础血液学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阐明了不少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发展了许多新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血液是维持生命的要素。

但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内只能从象形推理的角度,对血液以及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提出一些朴素而带有神秘色彩的解释,如Polybos(公元前350-300年)的四液(火、水、土、血)说,Galenos(公元129-199年)的液体病理学说及四体液(粘液、血液、胆汁、黑胆汁)疾病等。

第一讲系统工程概论讲义教材

第一讲系统工程概论讲义教材
强调了其重要性
III
40年代后期到50 年代初期
运筹学的广泛运用与发展、控制论的创立与 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SE奠定了重 要的学科基础
1957
H.Good和 R.E.Machol发表第一 部名为《系统工程》 的著作
系统工程学科形成的标志
1958
美国研制北极星导弹 提出PERT(网络优化技
潜艇
系统理论
突变论(catastrophe theory)
60年代末,法国数学家 R.托姆研究不连续现象的一个 新兴数学分支,也是一般型态学的一种理论,能为自 然界中形态的发生和演化提供数学模型
分岔理论(bifurcation theory)
50年代,苏联学者A.A.安德罗诺夫等研究分岔现 象的特性和产生机理的数学理论(早在19世纪,C.雅 可比,H.庞加莱等人就已引进 “分岔”概念)
以圣菲研究所(SFI)为代表的理论框架, 其代表性理论是不是1994年霍兰提出的 CAS(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美国学派)
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为核心的理论体 系(中国学派)
总结:系统科学的发展
1920年 至
50年代
50年代 至
70年代
70年代 至
80年代
90年代 以来
系统理论形成。贝塔朗菲等的有机体论(1925),一般系统论(
术),这是最早的系统工程
技术之一。
IV 1965
R.E.Machol编著《系 表明系统工程的实用化和规
统工程手册》
范化
19611972
美国自动控制学家 L.A.Zedeh提出“模 糊集合”概念
美国实施“阿波罗” 登月计划
为现代SE奠定了重要的数 学基础
使用了多种SE方法,其成 功极大地提高了SE的地位

水力学系统讲义课件第三章水动力学基础

水力学系统讲义课件第三章水动力学基础


ux t
ux
ux x
uy
ux y
uz
ux z




ay

uy t
ux
uy x
uy
uy y
uz
uy z




az

uz t
ux
uz x
uy
uz y
uz
uz z
4
a du du(x, y, z,t) u u dx u dy u dz
z p C
g
中,各项都为长度量纲。
位置势能(位能): Z 位置水头(水头) : Z
pA /
pB /
压强势能(压能): p
测压管高度(压强水头) : g
zA
O
zB
O
单测位压势管能水:头:z
p
g
35
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理想液体恒定微小流束能量方程推导
动能定理: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的改变等于其在同 一时间内所有外力所做的功。
解:ax

ux t
ux
ux x
uy
ux y
4y 6x 4y 6xt 6t 6y 9xt 4t
4y 6x 1 6t2 6t2
将t 2, x 2, y 4代入得,ax 4m / s2 同理可得, ay (6 y 9x) (4 y 6x)9t 2 (6 y 9t)6t 2

Q A

49 60
umax
24
(2)过流断面上,速度等于平均流速的点距管壁的距离。
1/ 7

电动汽车技术培训课件-电机驱动系统讲义

电动汽车技术培训课件-电机驱动系统讲义
一、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直流电动机分为绕组励磁式直流电动机和永磁式直流电动机。在电动汽车所采用 的直流电动机中,小功率电动机采用的是永磁式直流电动机,大功率电动机则采用绕 组励磁式直流电动机。
绕组励磁式直流电动机根据励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他励式、并励式、串励式和 复励式4种类型。
1.他励式直流电动机 他励式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无连接关系,而由其他直流电源对励磁
绕组供电,因此励磁电流不受电枢端电压或电枢电流的影响。 他励式直流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励磁磁场稳定而且容易控制,容易实现电动汽车
的再生制动要求。当采用永磁激励时,虽然电动机效率高、重量轻和体积小,但由于 励磁磁场固定,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不理想,难以满足电动汽车起动和加速时的大转矩 要求。
11
第二节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
14
第二节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
二、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5
第二节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
16
第二节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
17
第二节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
18
第二节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
三、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1.调压调速 由式可知,在负载转矩T和磁通量不变时,降低电枢电压,可以降低转速,
从而得到一系列平行的机械特性,如图所示。但只能在额定电压以下进行调速。 其优点是:可平滑调速,控制方便;机械特性硬,稳定性好;调速范围大,可 达6~10倍。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即由直流电源供给电机的驱动系统,交流电机驱动系统即由交流电源供给电
机的驱动系统。
电机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性能,
特别是影响电动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性能及爬坡性能等。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对于电机有以下要求:

高中物理必修一 讲义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 讲义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要求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因果关系。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1.核心素养能对动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关键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和力的单位一、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❶实验结论:小车的加速度a与它所受的作用力F成正比,与它的质量m成反比。

❷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❸表达式:F=kma,k是比例系数,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❹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二、力的单位❶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❷“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即1 N=1__kg·m/s2。

❸在质量的单位取kg,加速度的单位取m/s2,力的单位取N时,F=kma中的k =1,此时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F=ma。

【思考】如图所示,某人在客厅内用力推沙发,但是沙发没有动。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力就能产生加速度,人给沙发施加力后,沙发为什么没动?(2)如果地板光滑,当人给沙发施加力的瞬间,沙发会有加速度吗?是否立刻获得速度?提示(1)牛顿第二定律F=ma中的力F指的是物体受的合力,尽管对沙发有一个推力作用,但沙发受的合力为零,所以不能产生加速度。

(2)加速度与力之间是瞬时对应关系,有力就立刻获得加速度,但速度的获得需要一段时间,故不能立刻获得速度。

1.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性质(1)因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式,应用时应先规定正方向。

(3)瞬时性:合力与加速度具有瞬时对应关系。

(4)同一性:合力与加速度对应同一研究对象。

(5)独立性: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加速度,F1=ma1,F2=ma2,…而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则是每个加速度的矢量和,合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也遵从牛顿第二定律,如F x=ma x,F y=ma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