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1、加强康复锻炼: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 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每小时应 活动一下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
3、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焦虑, 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4、机械预防:可穿戴加压装置,如弹力袜、间歇性气压装置等,以加速下 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淤滞。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897,95%CI:1.219~3.098)、合并 基础疾病(OR=2.036,95%CI:1.326~3.124)和手术时间≥3小时(OR=1.745, 95%CI:1.146~2.664)是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8.0%,略高 于国内相关报道。这可能与样本量、研究时间和地区差异有关。在性别分布方面, 本研究发现男女患者的DVT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这 表明性别不是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合并基础疾病、 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活动量等因素与DVT形成密切相关。
2、适当活动: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适当的活动,如踝泵运动、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3、避免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会增加下肢静脉的负担,因此应尽量避免。 4、饮食调整: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习惯,以改善血液黏稠度。
4、饮食调整:保持低脂、低盐、 高纤维的饮食习惯,以改善血液 黏稠度。
1、加强换药: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换药,以防止感染。同时,密切 观察患肢伤口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2、抬高患肢:将患肢适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预防

弹 力 袜
DVT发作后2年内,推荐使用踝部压力达到30~40mmHg的弹力加压袜。 上肢DVT伴有持续水肿和疼痛的患者,建议使用弹力绷带以缓解症状。
弹力绷带与梯度压力弹力袜

原理:梯度压力弹力袜是通过专业的压力梯度设计,由脚踝处自上
而上地逐渐递减,通过收缩小腿肌肉对血管腔的加压,以外部的压力抵 消各种原因所致的静脉压力增高,防止深静脉血液经交通支逆流入浅静 脉,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心脏,防止下肢静脉淤血,确保下肢静脉血液良 好循环的一种有弹力的袜子。弹力袜在脚踝部建立最高支撑压力,顺着腿 部向上逐渐递减,在小腿肚减到最大压力值的70%-90%,在大腿处减到最 大压力值的25%-45%。
深静脉血栓(DVT)

纤维蛋白,血 小板,红细胞 等血液成分在 深静脉管腔内 不正常凝结, 阻塞管腔,导 致静脉回流障 碍的一种疾病
深静脉血栓(DVT)

以下肢多见,上肢深静 脉血栓较少见,可继发
于静脉炎和导管留置术
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流缓慢
病因
肢体制动 长期卧床 活动减少
静脉壁损伤
手术 创伤 感染
胸部手术 腹部手术
关节置换
高危的外科病人 颅脑手术 肿瘤手术 下肢血管 手术
妇科手术
预防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

1、基础预防措施 2、物理预防措施 3、药物预防措施
1、基础预防措施



1、术前预防 术前要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凝血情况,积极、纠正贫血、高血压 、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2、术中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3、手术的激惹反应引起血小板增加,术中、术后输血均可致血液凝固性增高 , 因 此尽可能不输血或仅输少量新鲜血。 4、规范使用止血带。 5、术后预防术后抬高患肢15—30度,避免过度屈髋,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 垫枕,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6、对患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教育,一个固定姿势不超过3小时、鼓励患者 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对于骨科髋部骨折手术、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 、骨盆骨折手术、脊髓损伤手术等病人指导患者早期做下肢抬高训练;不能下床者 ,应鼓励并督促病人在床上行踝泵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 。同时被动按摩下 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以促进血液循环)、深呼吸和咳嗽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 。 7、术中、术后适度补液,如病情允许建议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脱水,减低 血液黏稠度。 8、建议患者改善生后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控制血脂以减低血液黏稠 度。 9、预防便秘,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和跌倒风险增加所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这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健康风险。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血液循环不畅,加之手术创口疼痛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深入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该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帮助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生的机制与规律,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年龄因素、手术方式因素、术后卧床时间因素以及合并疾病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支持。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当前预防措施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改进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高发性及预防措施的不足情况,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在当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虽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风险水平,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遗传危险因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遗传危险因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遗传危险因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章文洁;苏玉;卢山;陈玉莹;曹翔宇;刘蕾;杨丽;吴俊【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24(42)2【摘要】目的探究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遗传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纳入50名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DVT患者和50名未发生DVT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相匹配。

创伤患者于术前行静脉造影检查以诊断是否发生DVT。

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创伤性下肢骨折后术前DVT的遗传危险因素。

用于GWAS的基因组DNA从白细胞中提取。

结果应用GWAS评估144个兴趣基因,包含2662个单核苷酸变异(SNV),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

共发现10个基因与创伤后DVT发生显著相关:止血机制辅因子,包括THBD、F5、SERPIND1、ITGA2,维生素K依赖(VKD)羧化相关因子,包括GGCX、CALU,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包括CYP1AI、CYP3A4、CYP2C19、CYP2B6。

结论创伤性下肢骨折后DVT可能受止血机制辅因子、VKD羧化相关因子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的调控。

【总页数】6页(P126-131)【作者】章文洁;苏玉;卢山;陈玉莹;曹翔宇;刘蕾;杨丽;吴俊【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学检验中心;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检验科;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相关文献】1.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2.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3.创伤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进展4.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后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构建5.严重创伤患者发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静脉血栓危险性的评估与防护措施

深静脉血栓危险性的评估与防护措施

深静脉血栓危险性的评估与防护措施1. 深静脉血栓的定义与危害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深静脉血栓可引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 危险性评估2.1 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 遗传因素:包括凝血因子II、V、VII、X基因突变等;- 后天因素:长时间制动、肥胖、吸烟、高龄、妊娠和产后等;- 疾病因素: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肺疾病等;- 创伤因素:包括外伤、手术等;- 药物因素:包括口服避孕药、抗凝药物等。

2.2 评估方法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评估主要包括临床评估和辅助检查评估。

- 临床评估:根据病史、体征等进行初步判断;- 辅助检查评估:包括超声检查、血液凝固功能检查等。

3. 防护措施针对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3.1 一般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等;- 避免长时间制动,适时进行踝泵运动等;- 对于手术等创伤性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3.2 专业措施- 对于具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弹力袜等物理预防措施;- 对于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辅助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对于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4. 总结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对于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进行及时、规范的治疗,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当,可使患者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文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常见类型以及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的分析,讨论下肢骨折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对下肢骨折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做以下总结。

标签: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引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 DVT)是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如治疗不当,可使患者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以往由于临床诊断方法和水平限制,常常发生临床的漏诊和误诊。

预防DVT是骨科护理关注的问题。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深静脉血栓研究现状1.1深静脉血栓常见类型1.1.1小腿浅静脉血栓形成小腿疼痛和肿胀,沿静脉可按下浅静脉血栓形成索状物体,压痛,周围皮肤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轻度水肿,急性炎症反应一般1?2周,然后逐渐消退,疼痛缓解,充血性红斑被色素沉着所代替。

2?4周消失,全身有轻微反应。

1.1.2小腿肌肉静脉丛深静脉血栓位于下肢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炎症反应轻,小腿局部疼痛,到压痛及轻度肿胀的程度,如果将足急剧背屈,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迅速伸长,可以刺激血栓引起的炎症性疼痛[4]。

1.2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1.2.1静脉血流滞缓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速度慢,术中由于麻醉作用,导致下肢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下肢骨折后,肌肉往往处于放松的状态,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6]。

在美1.2.2 静脉壁损伤国,有90%社区居民因此而形成深静脉血栓。

一是由于机械性刺激,如骨折后在下肢静脉输液,在穿刺的时候对局部的静脉血管造成挫伤、撕裂;二是化学性的损伤,如在静脉内输注了各种刺激性的药液或者是高渗透性的溶液,后者是静脉壁损伤的主要原因[7]。

聊一聊下肢骨折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聊一聊下肢骨折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聊一聊下肢骨折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发布时间:2021-09-01T16:33:43.6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作者:刘常胜[导读] 下肢发生骨折后活动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而最为严重也是比较多发的是深静脉血栓。

刘常胜泸州市江阳区福音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下肢发生骨折后活动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而最为严重也是比较多发的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症状不明显,常会发生漏诊和误诊等,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因素,更是医院非预期性死亡的多见因素,被称为“沉寂的杀手”。

深静脉血栓如此危险,能够预防吗?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一、什么是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指的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发生了异常凝结,而且阻塞了静脉腔,血液无法正常运行,静脉回流出现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血栓若发生脱落还会造成肺动脉栓塞。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1、血液循环速度变慢:由于手术或者长时间需要卧床修养,发生骨折肢体不能随意活动,特别是骨折部位,这些都会使血液循环速度变慢,静脉出现淤血,局部组织会出现缺氧,当细胞被破坏后,就会释放出大量血清、组胺和凝血酶等,引发血栓的形成。

2、血管壁发生损伤:静脉内壁的细胞层中含有多种抗凝物质,比如肝素、前列腺素和蛋白质C等,这些物质有效避免血小板发生黏附,如果血管壁受损,这些抗凝物质也会受到损害,内源性与外源性的凝血途径被激活,形成血栓。

3、血液发生高凝:受到创伤后,手术失去了大量血液与水,组织和细胞受到损害,或者服用的药物等,都有可能使血液发生高凝状态,形成血栓。

三、深静脉血栓有哪些症状?1、疼痛:疼痛是最早的一个表现症状,多发生在小腿腓肠肌处,大腿或腹股沟也会有疼痛感。

很多病人感受到的疼痛呈一种痉挛或者紧张感,在活动后情况加重。

适当休息后或者将患肢抬高一些,疼痛感会得到缓解,当出现疼痛感后多会持续性加重,并持续数天。

2、肿胀:下肢肿胀是最明显的表现,有个别会因出现深静脉血栓而引起双下肢肿胀,多数都是患侧下肢肿胀。

创伤骨科深静脉血栓预防

创伤骨科深静脉血栓预防
案例一:个体化预防措施的应用
患者情况:一名老年髋关节 置换术患者,存在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预防与护理措施:根据患者 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预防计划 ,包括术前评估、术后抗凝 药物治疗、气压治疗、早期 活动指导等
结果:患者术后未发生DVT, 康复顺利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二:护理团队的协作与沟通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团队合作与持续改进
建立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包 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 共同制定和实施预防与护理 计划
定期评估和总结预防与护理 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 进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鉴先进经验和理念,不断 提高预防与护理水平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0XX
创伤骨科深静 脉血栓预防
-
1 引言 2 危险因素 3 预防措施 4 健康宣教 5 总结与展望 6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7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8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实践案例分析
PART 1
01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由于血液 在深静脉内不正 常凝结引起的: 多发生在下肢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功能锻炼与康复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活动 :如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 等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活 动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对于不能下床的患者:协助 其在床上进行被动运动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糖、高蛋白、高 纤维的食品:避免高胆固醇食物 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其他护理措施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康复 环境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紧张情绪,促进康复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邓淼;杨渝勇;曹国永;李杰【摘要】目的研究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下肢DVT形成,并统计各类骨折DVT的发生率,对DVT(+)组与DVT(-)组,术前制动时间≥7 d 组和术前制动时间<7d组,男性与女性,高龄组与低龄组患者的D-Dimer浓度及DVT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肢骨折总的血栓发生率为12.3%.骨盆骨折中DVT发病率最高(28.57%),足踝部骨折较低(1.54%),创伤后D-Dimer在DVT(+)组的浓度(1527±373)μg/L高于DVT(-)组的(552 ±262) μg/L(P <0.05).结论下肢骨折DVT的发生率为12.3%.高龄、高凝因素、卧床时间大于7d、吸烟史为DVT的危险因素.D-Dimer浓度正常对排除DVT具有重要意义.且卧床时间等因素对其存在影响.【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4(025)005【总页数】3页(P475-477)【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D-二聚体【作者】邓淼;杨渝勇;曹国永;李杰【作者单位】400061,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骨科;400061,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骨科;400061,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骨科;400061,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1深静脉血栓(DVT)发病率很高,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的疾病,可继发致死性肺栓塞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是创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下肢骨折患者为DVT形成的高危人群[1],早期诊断、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D-Dimer为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的产物之一,其生成和继发性增高是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指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作者:时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虽然近年来对DVT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趁势[1]. Aqulia报道[2]在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DVT形成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肺栓塞死亡的人数达50 000~200 000,在严重创伤的伤员中,60%并发下肢DVT。

每年因患此病而丧失的劳动力大约200万人。

Rathbun 等[3]统计美国每年新增DVT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DVT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

Heit等[4]报道欧美国家对各自过去30年人口调查发现,每年DVT的发病率1.0~1.6/1 000人。

我国目前尚无DVT相关发病率统计资料,但有资料显示,DVT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徐宝立等[5]报道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率达16.7%,吕厚山等[6]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

DVT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7-8],Kahn等报道50%左右的DVTLDVT左下肢多见,孕期胎儿增大后对髂静脉的压迫也是使孕产期女性易发生DVT的另一个原因。

盆腔静脉密集,静脉壁薄,缺少四肢静脉所具有的筋膜外鞘,加之膀胱、生殖器官、直肠3个系统静脉彼此相通,故剖宫产易使盆腔淤血,血液缓慢。

麻醉尤其是硬膜外麻醉使下肢肌肉完全处于松弛状态,而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收缩作用向心回流的,下肢肌肉长时间不活动,造成下肢静脉血液淤滞,从而诱发下肢DVT。

手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失去了小腿的肌泵作用,更促使DVT的发生与发展。

在血液淤滞情况下,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如果再伴有内膜损伤或高凝状态,血栓就发展。

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 0 1 0 , 2 2 ( 1 9 ) : 2 4 7 4 — 2 4 7 5 . [ 3 】 王卉. 应用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 的分析田. 医学信息 , 2 0 1 0 , 2 3
( 7 ) : 2 9 8 .
降低孕产妇及 围生儿临床并发症 ,必须 采取积极有效 的措 施 ,
控制患 者的血糖 水平 【 3 I 4 1 。 本文选择 4 6例妊娠合并 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 疗法 , 即: 饮 食疗 法 、 运动疗法 、 药 物疗法 , 选择 同期 3 O例妊 娠合并 糖尿病 患者实施常规 药物疗 法 。临床疗效 观察 显示 : 试验组 患者血糖
[ 4 1 阮淑珍 . 孕期 保健对妊娠糖尿病 妊娠结局 的影 响f J 1 _ 中国民族民间
医药 , 2 0 1 0 , 1 8 ( 1 4 ) : 1 8 6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7 )
指 数均 ≤5 . 0 mm o 1 ] L , 临床有效 率为 1 0 0 %, 对 照组 临床有 效率
为 6 6 . 6 7 %; 孕产妇及 围生儿并发症 方面 , 试 验组 明显少 于对照
骨 科创 伤 深 静 脉 血栓 形成 的危 险 因素分 析
戎晋 阳
( 平 定县人 民医院 , 山西 平定 0 4 5 2 0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 患者深静脉 血栓形成的危 险
骨盆骨折 1 5例 , 胫腓 骨骨折 2 5 例, 肱骨骨折 9例 , 尺桡骨骨折
因素 。 方法 选取 骨科创伤 手术 患者 2 6 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疾病 , 对孕产妇及 围生儿 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 响。 因此 , 为 了
[ 1 】 杨慧霞. 妊娠合并糖尿病[ M ] .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8 : 2 5 4 . 【 2 】 尚强. 4 3 例妊娠合并 糖尿病 的临床 治疗与 分析[ J J . 中国 民康 医学 ,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
邓 淼 , 杨渝勇, 曹 国永 , 李 杰
【 摘要】 目的 研究 下肢 创伤后深静脉血栓 ( d e e p v e i n t h r o m b o s i s , D V T ) 的发生率 、 危 险因素及 D 一 二聚体( D — D i m e r ) 水平
对D V T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 院收治 的 2 6 0例下肢骨折患者 的资料 , 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以明确有无下肢 D V T形成 , 并统计各类骨折 D V T的发生 率 , 对 D V T (+) 组与 D V T (一) 组, 术前制动时 间t >7 d组和术前 制动时间 <7 d组 , 男 性与女性 , 高龄 组与低龄 组 患者 的 D — D i m e r 浓 度及 D V T的发 生率 进 行 统计 学 分析 。结 果 下 肢骨 折 总 的血 栓发 生率 为 1 2 . 3 % 。骨盆 骨折中 D V T发病率最高 ( 2 8 . 5 7 %) , 足踝部骨折较低 ( 1 . 5 4 %) , 创 伤后 D — D i m e r 在 D V T (+) 组 的浓 度 ( 1 5 2 7± 3 7 3 )
影响。
L高于 D V T (一) 组 的( 5 5 2± 2 6 2 )
L ( P< 0 . 0 5 ) 。结论
下肢骨折 D V T的发生率 为 1 2 . 3 %。高龄 、 高凝 因素 、 卧
床时间大于 7 d 、 吸烟史 为 D V T的危 险因 素。D — D i m e r 浓度 正 常对 排除 D V T具 有 重 要 意 义 。且 卧 床 时 间 等 因 素 对 其 存 在
c o l o r l f o w d u p l e x s c a n w a s a p p l i e d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y t o d e t e r mi n i n g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 DVT,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DV T w a s a n a l y z e d,a n d t h e p a —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g r o u p s ,b a s e d o n w h e t h e r f o r DVT、 t h e t i me s o f i mmo b i l i z a t i o n、 g e n d e r a n d a g e ,t h e n D— D i me r wa s a n a —

骨科大手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骨科大手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21
分类
远端DTV
腓静脉血栓
近端DTV
腘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和髂静脉
近期并发症为PET肺栓塞
22
诊断
发病急,患肢涨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 腿有明显压痛 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三联” 下肢及踝部水肿 患肢皮肤呈暗红色,局部温度升高 患肢广泛静脉怒张 Homans征阳性
42
主动屈伸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术后主动屈伸锻炼辅以肌肉被动按摩 滑板锻炼、滑轮锻炼 辅以膝关节支具早期离床行走 术后镇痛
43
早期功能锻炼
44Leabharlann DVT发生了怎么办? DVT分型,PTK、PTT、FIB、DD二聚体、蛋白C 怀疑有肺栓塞者或B超提示血栓末端有漂浮、股 青肿、股白肿→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 系统溶栓、导管直接溶栓、超声消溶
17
骨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危险分级
分级 低危 中危 高危 年龄 ﹤40岁 ﹥40岁 ﹥40岁 手术分级 危险因素 小手术 无 大手术 无 大手术 伴有一项原发或继发性 因素(如血小板异常或 糖尿病) 大手术 伴有多项原发或继发性 因素(如血高凝状态,应 用止血带,恶性肿瘤等)
极高危
﹥40岁
髋、膝关节置换病人几乎均属于高危、极高危分级(状态)
23
24


静脉造影----金标准 缺点:侵袭性手段 造影剂致血栓性 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 优点:简洁、廉价的非侵袭性 准确率高:97%~99% 特异性高:95%~100% 敏感性高:89%~100% 放射核素静脉显像 阻抗体积描记法
25
多普勒超声
26
关节置换术后左下肢股深静脉血栓
6
深静脉血栓的危害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
关键词 : 深 静 脉 血栓 ; 护 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1 6— 0 预 前 和 干 预 第 7天股 静脉 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 的E 匕 较( c m / s 。 x± S )
1 . 3 研究步骤 : ( 1 ) 血流 动力性指 标监测 : 2组 均于早 期护 理干预前 1 d和干预第 7天活动后 3 0 m i n内, 用同一 台彩色超 声多普勒测量 股静脉 血流 峰速 度和平 均速度 。( 2 ) D V T的监 测: ①下肢肿胀情况 ; ②下肢 压痛 ; ③H o m a n s 征 常为 阳性 ; ④下 肢的浅静脉曲张 。若有 以上症状之一 , 即行血管彩色超声 多普 勒检查 , 以了解 D V T的发生情况 , 干预第 7天活动后 若无 以上 症状 , 进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 排除 D V T 。 1 . 4 统计学分析 方法 : 运用 S P S S 1 3 . 0统 计软 件进 行统 计分 忻, 计量资料采取 t 检验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 e e p v e n o H s t h r o m b o s i s , D V T ) 是术后 严重并发症之一 … , 常发生在术后 2— 5 d 。深静脉血栓 是指 血液在深静 脉内发生 了凝结 , 静脉管 腔发生阻 塞 , 导致静 脉 回 流障碍 , 造成不同程度 的深静 脉功能不 全 , 全 身主 干静 脉都 可 以发病 。D V T可继发肺栓塞及下肢深静 脉功能不全 , 其 中手术 创伤是引起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 因之一 , 血流 的高凝状 态, 静脉血流缓慢 以及静 脉壁 损伤是 血栓形成 的三 大因素 , 对 患者及 时采取有效 的预 防以及护理 , 可 以降低下肢静 脉血 栓 的 发病几率 , 从而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 2 0 1 1年 1月 0 1 2年 6月, 我科对 行骨 折的 6 0例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 , 实施科室制订的早期 护理干 预措施 , 有效降低 D V T发生率。将 1 2 0例患 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和对 照组各 6 O例。观察组男 3 3例 , 女2 7例 , 平均年 龄( 5 6 . 5 8 ±1 2 . 8 6 ) 岁。对 照组 男 3 6例 , 女2 4例 , 平 均年 龄 ( 5 5 . 5 8± 1 2 . 8 6 ) 岁。2组一般情 况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 可比性 。2组均排除有 D V T病史 、 癌症 、 血液高凝状 态患者。 1 _ 2 方法 : 对照组 : 患者术后 去枕平 卧位 , 头 偏向一侧 6 h , 翻 身1 次/ 2 h , 注意保护骨折部位 , 责任护士予术后健康教育等常 规护 理。观察组 :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2 h后开始实施早 期护 理 干预措施 : ( 1 ) 抬高 下肢 , 高于 心脏水 平 2 0 。 , 勿 使膝关 节屈 曲, 以防阻塞下肢静脉 回流 。( 2 ) 为患者做 由肢 体远端 向近端 的肌 肉按 摩 , 每侧肢体按摩 5 m i n , 对于下肢 的伤 口不 予以按摩。 ( 3 ) 帮助 患者 做踝 关 节被 动 “ 旋转” 运动, l 5次/ mi n , 重复 l 5 次。( 4 ) 麻 醉作用 消失后 , 协 助患者 翻身 , 1次/ 2 h 。( 5 ) 麻醉清 醒后 , 鼓 励 患者 主动进行踝 关节 的“ 旋转 ” 运动, 1 5 ̄/ m i n , 重 复1 5次。( 6 ) 膝关节屈伸运 动 , 1 5 ̄/ mi n , 重复 1 5次。( 7 ) 间 歇气体压迫装置的应 用 , 用充 气袋 绑缚患者 小腿 , 设置 间歇压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

本文通过分析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总结了预防DVT的护理措施及目前护理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研究发现,积极床旁护理、促进患者康复运动等均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生率。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定期使用抗凝药物和外科干预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护理研究的不断进展为完善DVT预防方案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并加强护理效果的评价。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DVT的发病机制,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预防DVT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护理研究的意义也愈发凸显。

【关键词】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疾病背景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血流淤积,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未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深静脉血栓是在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发红等症状。

深静脉血栓不仅会造成患者身体不适,还可能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工作迫在眉睫,需要找到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1.2 研究意义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外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长时间卧床休息。

由于长时间的卧床或局部损伤,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肺栓塞等并发症。

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

深静脉血栓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科患者术后 D V T发生 的危 险因素 , 并对 2 0 0例 患者均采用 相应 的防治措施 , 主要包括 预防性宣 教 、 术后体位指导及功能锻炼 指 导、 抗凝 药物 的使用 、 严密观察病情等 。
1 . 2 D V T诊 断
弱, 下肢 丰富的静脉 窦使 血流停滞易形 成 D V T J 。患者 骨科创 伤及手术创伤作为两大应激源 , 均可使 机体处 于应激 状态 , 导致
流行病学研 究表明 , D V T的发病率 随患者 年龄 的增加而增
加, 这主要与老年患者活动 减少 、 肌张 力降低 、 老年 患者常 合
并 一种 或多种基 础疾病尤其是 心血 管疾病 、 凝血 因子 活性增 高 导致 的血液高凝 状态有关。有文献报道 表 明, 年龄 I >6 5岁 的患 者其 D V T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在 6 5岁 以下 的患 者 。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 当 1 3及卧床 7~1 0 d内由专 业血 管超 声 医师对患者双下肢静脉行彩超检查 , 设备为美 国 A c u s o n S e q u o i a

骨科手术时间在 3 0 m i n以上可增加 D V T发 生率 。 2 . 5 其他 因素
长期留置塑料导管或反复穿刺静脉等引起的各种机械性损
1 . 3 结 果
伤可以增加 了 D V T发病率 。静脉输入大量 的有刺 激性 的药 物 、 血液制 品等可不同程度的刺激静脉内膜 , 导致静脉血管损伤 , 引
起 D V T 。细 菌血行感染 等也可诱发 D V T 。
3 护 理
骨科患者术后发生 D V T的危 险因素 主要包 括年 龄 、 性别 、
生率 明显增加 。
1 . 1 一般 资料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辛宝琼【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9(016)022【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作者】辛宝琼【作者单位】214187 无锡市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深静脉血栓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发生非正常凝结,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血栓形成后,只有少部分会自行消散或局限某个部位,大部分血栓会随着血液流动扩散至全身,造成心、脑、肺等组织出现栓塞,导致部分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甚至丧失[1-2]。

深静脉血栓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3]。

本次研究选取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男46例,女24例。

年龄27~74岁,平均(60.12±5.3)岁。

纳入标准:精神状态良好,配合研究;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既往静脉血栓形成史;进行血管外科手术史;病理性骨折。

1.2 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设定纳入因素:年龄、性别、损伤原因、合并伤、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治疗[4]、手术时间、术后主被动锻炼等。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2.1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本研究70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7.14%。

结果显示,合并伤、高血压病、术前抗凝治疗、手术时间、术后主被动锻炼为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下肢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类型,患者通常需要在床上休息数周甚至数月。

这种长时间的卧床状态会增加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预防和控制深静脉血栓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与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回流受阻等因素有关。

在下肢骨折患者中,长时间卧床导致血管内膜受损,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高凝倾向增加,这些因素均增加了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护理措施的积极实施,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价,旨在为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随着人们对深静脉血栓认识的深入,预防和护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护理措施的效果评价和推广应用,可以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工作,为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注重护理措施的个性化和精准化,结合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更大的益处。

2. 正文2.1 下肢骨折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1. 骨折造成的血液淤滞:下肢骨折后,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循环缓慢,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2. 骨折局部损伤导致炎症增加:骨折部位的损伤引起局部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进一步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

探讨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探讨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探讨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严重创伤或骨折者、高龄者、肿瘤者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结论: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严重创伤或骨折、高龄、肿瘤等密切相关,尽早采取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护预防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下肢手术;护理对策深静脉血栓(DVT)主要是指静脉壁损伤、血液黏滞度增加以及血液淤滞等三种因素共同作用后导致的一种现象[1]。

因为静脉血液回流不畅,高凝状态下的血液很容易形成血栓,下肢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

一旦血栓发生脱落,就可能导致肺血血栓栓塞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作如下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患者95例,女患者85例,患者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65.5±2.5)岁。

1.2 方法对患者年龄构成、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其他基础疾病等进行分析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一旦发现疑似深静脉血栓要立即给予彩超检查,以便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血栓情况。

1.3 临床护理对策1.3.1 饮食护理措施饮食方面应指导患者多吃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粗纤维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以利于大便顺利排出,避免便秘增加腹压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形成血栓。

为促进肠蠕动,也可给予患者下肢环形按摩,禁忌辛辣或其他刺激性的食物,禁止患者吸烟饮酒,以免烟中尼古丁对血管造成刺激,导致痉挛情况增加患者痛苦。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和有效的预防对策。

方法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7例患者均进行深静脉血栓的规范治疗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不同性别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不同骨折部位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提示性别不是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不同年龄段、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不同骨折部位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60岁患者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最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其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比没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更大;骨折部位不同的患者其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多发性骨折患者其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最高,股骨干骨折患者其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其次,胫腓骨骨折患者其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最高。

具体结果见表1。

2.2治疗情况27例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7~14 d深静脉血栓的规范治疗,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肢肿胀疼痛消失,皮肤颜色、末端感觉均恢复,homans 征或neuhofs征症状消失。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溶栓成功。

3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dvt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特征和体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的。

有症状和体征的dvt多见于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和长期卧床的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

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

该病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这就导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性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创伤性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对本院2015年9月份~2016年11月份治疗的8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统计其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本组8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共计20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22.47%(20/89)。

结论此次研究结果共统计出数十种创伤性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因此,要从多方面进行系统性因素分析,才能够更好更安全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标签:创伤性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The risk factors for traumatic fracture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lower extremities were analyzed
NUerdawulaiti renbayi
(Xinjiang Bozhou people’s hospital,Xinjiang Boertala 833500)
深静脉血栓(DVT)是创伤骨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

一般股骨干、髋部骨折以及行关节置换手术等患者的并发率较高。

DVT主要是因深静脉管腔内的血液发生不正常凝结而阻塞深静脉管腔,致使静脉网出现回流障碍,进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深静脉功能不全[2]。

本研究中对8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探析,以期通过研究创伤骨折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可有助于临床对该疾病的有效防治,大大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其生活质量,详情如下。

1 病例资料
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为:(1)纳入标准:①下肢(如腿、足骨折)骨折;②骨折时间:新鲜骨折,1周以内;③骨折患者可合并多处轻度皮外伤。

(2)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既往创伤病史;③有明确的深静脉血栓病史[3];④长服抗凝药者及止血药应用者。

按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本文共录用2015年9月份~2016年11月份治疗的8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信息,其中男患61例,女患28例;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52.21±3.12)岁;均为下肢新鲜创伤骨折患者;其中40例采取保守治疗,49例采取手术治疗。

术前和术后,临床医生均为病患预防性地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持续2周,目的是为了避免术中出血,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前1天需停用此药。

2 结果
本组8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共计20例并发下肢DVT,总发生率为22.47%(20/89)。

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男:女=2.33:1;年龄18~76岁,平均(49.54±2.65)岁。

其中12例下肢近端DVT、6例下肢远端DVT、2例下肢近、
远端同时发生DVT。

见表1。

3 危险因素分析
3.1 一般因素
随年龄增加,机体血管易发生硬化或曲张情况,且血管壁的弹性明显降低,会引发血流缓慢,从而会增加血栓的形成;吸烟会致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强,利于微血栓的形成;同时BMI的显著增高会使机体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的状态;而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疾病是致血液流动缓慢、粘稠的危险因素。

因此,经本研究观察显示,年龄≥55岁、BMI≥25 kg/m2、未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存在吸烟史、存在既往病史的创伤性骨折患者较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并发下肢DVT的发生率要高。

3.2 受伤原因
本组20例患者发热创伤性骨折原因为:7例高处坠落伤(高能量)、6例交通车祸伤(高能量)、5例机器挤压伤(高能量)和2例走路摔伤。

而其他未并发下肢DVT的69例患者多为轻微碰撞(低能量)骨裂及骨折患者。

因此,可考虑高能量创伤应该是创伤性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相关危险因素。

3.3 骨折情況
本研显示,20例患者的下肢骨折情况为:3处及以上部位骨折,且多为粉碎性骨折。

而其他未并发下肢DVT的69例患者多为单处轻微性骨裂及骨折患者。

3.4 手术情况
持续长时间手术、全身麻醉以及术中输血量大均可致使患者体内的凝血物质增多,进而促发血液高凝状态的持续发生,因此,本组89例患者中术程时间短、局部麻醉及术中输血量小的患者发生下肢DVT的机率较存在上述情况的患者小。

3.5 实验室检查
ACA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有效合成前列环素,从而会增加血栓的形成;D-二聚体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活化情况;Fib是机体凝血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浓度的增高可降低纤溶酶量,进而降低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易促血栓形成;而CRP是一种微量蛋白,当组织出现损伤及感染等炎症时,血液中的CRP浓度可显著升高,易形成血栓。

4 討论
据上述分析可知,导致创伤性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
有创伤骨折本身即为始动因素(受伤类型、骨折部位)、年龄(≥55岁)、BMI(≥25 kg/m2)、未行功能锻炼、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冠心病史、手术持续时间长、术中输血量大及全身麻醉等,以及ACA为阳性,D-二聚体、Fib与C型反应蛋白(CRP)的升高也是创伤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相关险因素。

总之,临床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创伤性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的系统性分析,才能够更好、更安全地为此病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 李达兴.创伤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268-269.
[2] 董玉金,张铁慧,钟声,任远飞,郑志强.创伤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11):
1077-1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