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安全工程系情况介绍
一、信息安全工程系概况
信息安全工程系是在原公安科技系基础上于2002年成立的。
她是学校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既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懂得侦查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设置的教学单位。
现有在编教职工40人(提前离岗4人)。
设系办公室、信息安全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信息安全实验中心等行政、教学和实验机构。
实验室现有7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和2个专业实验室,有实验设备700多台套。
二、信息安全工程系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安全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28人。
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13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青年骨干教师4人。
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2人。
实验技术人员5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3人。
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深造和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到公安机关进行业务实践;聘请了多名公安业务部门的专家为我系的教官或客座教授
三、信息安全工程系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公安系统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侦查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能够在公安机关等司法部门从事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涉网违法犯罪案件侦查、电子证据检验和鉴定等方面实际业务工作和研究、开发的应用型公安高级专门人才。
确立了计算机专业和法学、公安学相融合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习和公安业务实践相融合的培养模式。
信息安全工程系现设置的本科专业为: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方向。
该专业的归属为法学门类(一级学科)下,公安学类(二级学科)的侦
查学专业。
该专业是一个包含工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法学、公安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公安科技专业,因其一级学科归属法学门类,所以毕业生授予法学学位。
信息安全工程系设置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为:工学门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专业)。
现设两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公安信息系统与指挥决策研究方向和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犯罪侦查研究方向。
信息安全工程系有在校侦查专业计算机犯罪侦查方向本科生324人;在校博士生6人,在校硕士研究生46人。
四、信息安全工程系学科建设的特色和优势
学科建设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公安业务的发展和需要,突出行业办学特点。
确立了以工科为主体,工学和法学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近年来,计算机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公安机关在保护网上重要信息,防范和打击网上的犯罪活动、监管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等方面负有重要的职责,公安大学应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对专门技术人才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将原计算机专业调整为侦查专业计算机犯罪侦查方向。
计算机犯罪侦查是一个综合、交叉的学科领域,该专业是适应信息时代网上斗争的需要,综合利用法学、侦查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多学科的长期知识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为提高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现、控制、侦查、取证、打击和防范能力,培养现代化、实战化的网络警察。
经过调整后的专业方向具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的课程设置不但保留了计算机和信息安全的核心知识,而且增加了侦查学、法学、公安学的基本理论及公安实践环节,这些都是社会上的一些院校无法比拟的。
和纯粹的公安学科相比,我们的专业又具有一定的技术特色。
五、信息安全工程系科研工作
在科研工作中,坚持以科技强警为己任,充分发挥全系教师科研的
积极性,围绕学科和专业发展,积极参与公安工作中亟需解决的科研课题。
加强我系和公安业务部门、公安院所以及校外重点大学的的科研合作,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课题。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主动为公安机关业务部门解决技术难题。
近年来,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校级项目14项,横向项目3项;目前在研的省部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2项。
出版著作、教材14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3篇。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网络安全与执法
专业代码:082107S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坚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开展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事网络安全保卫与执法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培养规格
(一)毕业生知识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2.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3.掌握扎实的数学、外语等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熟悉当前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网络安全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相关专业的一般理论和知识。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
1.能胜任从事网络安全与执法方面的实际业务工作,具备下列业务能力:
(1)组织实施信息网络安全保护;
(2)互联网的安全监管;
(3)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侦查办案;
(4)互联网违法信息的监控;
(5)互联网情报信息的搜集;
(6)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察。
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进行网上办公、办案。
3.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群众工作能力。
4.具备警体基本技能和驾驶技能。
5.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与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毕业生素质要求
1.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2.热爱公安事业,具有高度的法治观念、组织纪律观念、群众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精神。
3.具有与公安工作相适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素养,具
有创新精神。
4.具备与从事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素养。
5.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
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及学位
(一)修业年限:4年
(二)毕业应取得的学分:175学分。
本专业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满毕业应取得的学分,完成各教育教学环节的学业任务,经考核合格,且符合其他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获得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三)学位:符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六、专业主干课程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信息安全体系与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监察、网络情报信息获取与分析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与取证
七、相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八、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为理论支撑,以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攻防技术、网络情报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取证技术和网络监察技术为专业技术支撑,形成“厚基础、重实践”的专业培养模式,为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培养“实战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九、主要教育教学环节
(一)入学教育
用5天时间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公安院校的性质和管理特点,初步树立警察意识,培养警察职业情感,了解学校和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二)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学习
在入学后第一至四周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适应警务化管理的要求。
第一学期开设军事理论课,每周2学时。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育共2学分。
(三)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154学分。
其中必修课128.5学分,专业选修课15.5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
主要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见附表一。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构成见附表二。
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见附表三。
课程体系结构见附图一。
(四)实践教学安排与要求
实践教学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原则,强化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实践教学活动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含上机、案例教学、实训、模拟训练、实验、参观、调查等)、综合实训、毕业论文(设计)、课外科研活动等环节;校外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1.社会见习
在第一学年暑期进行,为期3周。
学生主要到原居住地公安机关了解、体验民警工作、生活,熟悉基层公安工作,培养警察职业意识,也可以到其他单位,进行岗位见习或社会调研,了解社会生活,增强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感性认识。
见习结束后,撰写见习报告。
2.专业实习
在第六学期第九周至第二十周进行,为期12周,由学校统一组织。
学生主要到基层网络安全保卫部门进行实习,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实习结束后,撰写专业实习论文(报告)。
专业实习计为9学分。
3.毕业实习
在第七学期进行,自第十一周起安排9周。
学生应结合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到公安机关参加专业性实际工作和调研,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进一步增强专业意识和技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实习期间收集与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相关的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提纲。
4.毕业论文(设计)
第七学期第一周安排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工作。
第八学期第九周至第十六周集中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与答辩。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共计10学分。
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见附图二。
(五)科学研究训练
对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主要通过如下途径进行:
1.举办相关讲座,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介绍网络安全与执法学科专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鼓励并指导学生尽早参加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3.通过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组织学生独立申报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有选择地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完成其中部分或阶段性任务。
4.科研训练采用不间断方式进行:第一学年社会见习后,指导学生
撰写见习报告;第二学年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等科研活动,形成初步成果;第三学年专业实习后,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实习论文(报告),指导学生以兴趣研究小组为单位申报公安院校学生应用科技创新成果;第四学年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六)第二课堂活动
1.学校组织警官艺术团和警体代表队,每周训练1-2次,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体能、技能。
2.举办社会、科技、文化讲座,每周1-2次,丰富和补充课内教学内容。
3.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交际能力,提高学术水平。
4.鼓励学生进行法律咨询、社会调查、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活动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警官艺术团、警体代表队或学术社团的活动。
(七)公益劳动
每学期各安排1周的公益劳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公益劳动不计入总周数。
(八)就业指导和毕业教育
第七学期安排为期1周的就业指导。
第八学期学生离校前,安排为期1周的毕业教育。
十、教学制度和成绩考核
(一)本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
(二)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核成绩应根据平时考核与期末测试综合确定。
考试课程成绩评定和记载采用百分制,考查课程成绩评定与记载采用五级制。
(三)体能训练实行达标考核方式。
学生入学后应坚持体能训练,每学年以学生大队为单位组织测试。
学生毕业前,学校依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体能标准,统一组织达标考核。
(四)社会见习与专业实习成绩评定和记载采用五级制。
(五)毕业论文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记载采用五级制。
附表一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主要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注:*表示公益劳动采取分散形式进行,不占用课内学时,不计入总周数。
附表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学时学分构成表
附表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表
注:1.* 表示此课程为考试课;**表示驾驶课采取平时分散学习,第三或四学期安排1周集中训练考试。
2.通识选修课须修满10学分。
专业选修课须修满15.5学分,其中每个模块须修满2学分。
3.网络保卫执法前沿问题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计1学分。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内教学4学分,另有2学分通过社
会见习取得。
5.第三与第四学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各2学分,自主学习各2学分。
6.网络保卫执法综合实训计为1学分,1周内完成,不计入周课时。
附图一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附图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