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光的折射》教案(沪科版初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4.3光的折射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光的折射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为切入点,如水池底部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
2.教学策略: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和透镜光学性质。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c.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难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a.完成教材中与光的折射现象相关的课后习题,巩固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b.设计一道综合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给定的入射角和折射率,计算折射角;或者根据透镜的焦距,分析物体成像的特点等。
c.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设想: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模拟,让学生直观感受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深入理解折射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掌握光学元件如透镜的光学性质。
2.重难点:斯涅尔定律的掌握与运用。
b.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计:4.3光的折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3光的折射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3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折射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2. 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计算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
3. 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具座、激光笔、透明塑料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放大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光线在折射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掌握折射定律。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板书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折射定律的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6.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度,求折射角。
答案: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为22.5度。
2. 题目: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答案:彩虹的形成原理是太阳光在雨滴中发生折射和色散,形成一条拱形的彩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是否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以及光的折射现象与其他光学现象的联系。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4.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偏折。
2. 掌握折射定律,即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3.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判断。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折射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尺、玻璃板、水杯、激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根透明塑料尺,观察塑料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塑料尺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时的不同现象。
2.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塑料尺,观察塑料尺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然后将塑料尺放入水中,再次用激光笔照射,观察塑料尺在水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光在折射时的规律。
3. 讲解折射定律: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折射定律,即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折射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
6. 板书设计: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3光的折射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3光的折射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都值得被激发和培养。
在设计这次《光的折射》的物理课程时,我以培养孩子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认知和兴趣为主要目的,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的原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的基本原理;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的基本原理;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形象地理解折射现象,以及如何运用折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水杯、彩色的透明塑料片、激光笔、白纸;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明水杯、一张白纸,以及自己制作的彩色塑料片。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先向孩子们展示一个激光笔,然后让他们观察激光笔射出的光线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
接着,我会将激光笔的光线射向一个透明水杯,让孩子们观察光线在进入水杯时的变化。
2.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透明水杯和彩色塑料片,将塑料片放入水杯中,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他们会发现,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杯时,会发生弯曲,而且塑料片的颜色也会因为光的折射而改变。
3. 讨论交流:我会引导孩子们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发现,让孩子们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的基本原理;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形象地理解折射现象,以及如何运用折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比如让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3《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教育学生将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我首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身边的折射现象。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的情况?”接着,我会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将玻璃板放在水杯上,让学生观察玻璃板下的文字是否发生了形变,从而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折射定律时,我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折射定律的内涵。同时,我将实验操作与理论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光的折射现象。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通过设置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氛围营造上,我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折射现象。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通过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折射定律,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4.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4.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和折射定律;2.掌握计算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角的方法;3.能够解释实际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折射定律;2.教学难点:介绍光折射的数学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白板、电脑等;2.教学材料:教科书、习题集、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光在平坦镜面反射的知识,让学生思考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投影仪或黑板,给学生展示一张光在玻璃杯中发生折射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光在介质中传播方式的疑问。
并由教师引入新的知识点:光的折射。
3.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并介绍光的折射定律。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水中看物体变形等,加深学生对光折射的理解。
4.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折射实验演示,通过展示光线经过不同介质后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亲眼观察和感受光的折射。
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5. 计算折射角(20分钟)教师讲解如何计算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角,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折射角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小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重点概括光的折射特点和折射定律,并提醒学生课后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拓展思考。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和折射定律,能够计算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角。
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练习,学生对光折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拓展思考,学生也能将光折射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集中与光的折射相关的题目;2.拓展思考:寻找生活中的其他光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4.3《光的折射》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教案:4.3《光的折射》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四章第三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了解折射现象的定义,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折射定律的表述和解释;3. 折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能够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具、玻璃棒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彩虹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折射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现象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特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折射定律表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应用实例透镜成像光纤通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答案:入射角= 30°,折射角= 18.4°2. 题目:解释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 光的折射_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_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2.掌握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方法;3.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2.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概念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看起来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关系,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2.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15分钟)•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发现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推断光的折射是否遵循某种规律。
3. 光的折射定律(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引入光的折射定律的概念;•讲解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和含义;•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4. 求解光的折射角(20分钟)•介绍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方法;•通过计算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步骤和技巧。
5.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的变化;•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和折射角的变化规律。
6. 应用与拓展(10分钟)•给予学生一些实际生活中关于光折射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光纤通信等。
五、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与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观察、思考和实践。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光的折射定律和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方法;•思考并解答课后提出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_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 掌握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方法;- 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教案
第三节光的折射【教材分析】本节首先通过图片和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而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和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最后,通过两幅图向学生介绍生活和自然界中光的折射现象。
【学情分析】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这为学习光是折射打下了知识基础。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所了解,但对其产生现象的原因知之较少。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意识;2、逐步领略光的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自然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2、难点:(1)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启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学习方法】分组讨论法、观察法、类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槽、光的折射演示实验装置、“叉鱼”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叉鱼”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从而引入并黑板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的概念1、启发学生:叉鱼实验中,为什么叉不到鱼?光是如何传播的?2、学生讨论猜想,光在空气和水中是如何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又是如何传播的?3、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何传播的?从而归纳出光的折射的概念(板书):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介绍光的折射的七个名词:分界面、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3光的折射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4.3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本节主要介绍了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
2. 折射定律:介绍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中保持不变。
3. 应用实例:讲解透镜、眼镜等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方向的改变。
2. 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应用。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槽、玻璃板、透镜等)。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单、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光的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介绍斯涅尔定律,解释折射定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中保持不变。
4. 例题讲解:运用折射定律解释透镜成像、眼镜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答有关折射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光的折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彩虹等。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中保持不变。
3. 应用:透镜成像、眼镜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
2. 运用折射定律解释透镜成像、眼镜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4.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和巩固。
2.课后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3.拓展与应用:
-查阅资料,了解光的折射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例如光纤通信、棱镜分光等,并撰写一篇小报告。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尝试设计一个创新性的产品或解决方案,以简报或PPT形式展示。
4.思考与讨论:
-分组讨论:为什么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折射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1.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验,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折射概念。
2.针对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适当引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问题的解决中。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折射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交叉运用能力。
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设计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养成客观、理性的思考习惯。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信心。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4.3光的折射
教案: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 4.3 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3. 应用:探讨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折射定律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砖、水槽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眼镜等。
2.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砖、水等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探讨光线传播方向的改变。
3.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4. 应用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3. 应用:眼镜、放大镜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原因。
2. 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为30°时,空气到水中的折射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斯涅尔定律、全反射及其应用。
2.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全反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折、海市蜃楼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传播方向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光的折射现象,并探究折射规律。
5.邀请同学们课后观看与光的折射相关的科普视频,如光纤通信、全反射棱镜等,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6.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讨论光的折射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光学镜头、激光技术等,撰写一篇短文,提升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6.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后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8.教学拓展:
a.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教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在科技发展中的前沿动态。
b.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水池底部的光线弯曲等,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光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方向变化?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积极的氛围。
3.教师提出问题:“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为什么传播方向会改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光的折射。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的形成等。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光的折射 教案
第三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通过对大量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分析,没疑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激光笔、水槽、一个可折叠的光屏、一块玻璃砖、铅笔、细线、几个小石块、烧杯、筷子演示实验:细长铁丝(当作鱼叉),鱼(塑料片剪成的),装满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分组实验。
让学生观察筷子放在装满水的碗中,在水面处出现了什么现象?生: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
(3)让学生观察尺子放在玻璃砖后,出现了什么现象?生:尺子看起来折断了。
二、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现象。
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PPT演示2.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①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③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④当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⑤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观看PPT演示光反射和折射的联系海市蜃楼是怎样发生的?我们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其实严格地说,光只有在均匀的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疏密不均,光线就不会沿直线传播,而会发生折射。
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的海面上。
夏天,较热的空气笼罩海面,但是海水比较凉,海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空中的低。
空气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比底层的空气稀疏,来自地平线以外远处物体的光线,本来不能到达我们的眼中,但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线,由于不同高度空气的疏密不同而发生弯曲,逐渐弯向地面,如图4.3—3所示,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逆着光线望去,就感到看见了远处的物体。
4.3光的折射—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第三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2)通过实验,认识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或者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折射规律(3)了解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提高设计实验能力(2)进一步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实验习惯(3)能根据实验现象,学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并用以解释一些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自发地去探讨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力科学探究能力(2)进一步领略自然界中光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小熊的困惑】“潭清疑水浅”:为什么池水看上去很浅而实际却很深呢?【演示二】铅笔被“水”折断了2、认识光的折射:探究实验与活动【实验探究】1:让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在空气与水中的传播方向有什么特点?画图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一部分光返回空气中,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另一部分光斜射入水中, 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小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术语1、入射光线2、折射光线3、法线4、入射角5、折射角(2)探究实验与活动:P58图4-26➢先看课本实验步骤;再看实验视频。
➢注意实验观察的内容:1.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2.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建议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探索。
实验时为能清晰显示光路,要注意使入射光线紧贴光屏(或者紧贴玻璃砖磨毛面)斜射到水面或玻璃面上。
实验中重引导学生观察光在水面(或玻璃表面)发生了弯折,即改变了方向后,进入水中(或玻璃中)传播。
3.3 光的折射(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3.3光的折射1.物理观念:(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趣味导入在塑料水杯底部放一枚硬币,使人的眼睛刚好看不见杯底的硬币,请另一位同学向杯子里倒水,当水达到一定深度时,刚刚看不到的硬币又看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任务一光的折射现象播放“光在水中折射”的视频,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叫做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在光的折射中,“一点”“两角”“三线”又分别指的是什么呢?任务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设计实验器材:玻璃砖、标有刻度且可前后转动的白屏、装有分光器的激光笔、量角器等。
2.进行实验将一张描好刻度且可前后转动的白纸(事先准备好)固定在光屏上,纸上画一条分界面和一条入射光线,将玻璃砖平放在分界面上,用激光笔对着入射光线的方向斜射入玻璃砖,再把折射光线用笔画下来,就可以找到折射光线的位置。
(1)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关系。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2)把承接折射光线的半个白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观察白屏上能否看到折射光线,说明什么?白屏上看不到折射光线,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3)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入射角和折射角哪个大?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将如何改变?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将增大(或减小)。
(5)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它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它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沪科版)3.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斯涅尔定律的掌握和运用。
-光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
-折射规律的理解,特别是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斯涅尔定律在解决具体折射问题时的高效运用。
-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一组日常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图片,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放大镜下的文字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
-可以通过绘画、模型制作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小组合作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拍摄一组相关图片,并进行简要说明。
-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评价:
1.作业提交后,教师应及时批改、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
4.掌握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棱镜等,并能解释这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斯涅尔定律分析光的折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教案:光的折射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使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3.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片、实验仪器(如光具、折射棱镜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投影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的原理。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6.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的透镜原理、光纤通信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的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光的折射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的设计、光纤通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理论讲解的深入浅出在理论讲解环节,我力求将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折射定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我通过类比的方式,将光的折射比作物体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弯曲”,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3.3 光的折射 教案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光的折射1.物理观念:(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射入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2.科学思维: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进行质疑和批判,解决问题。
3.科学探究: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对生活的热爱。
认识到在生活中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有安全意识,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1.重点:(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分组实验:激光笔、水槽、一个可折叠的光屏、一块玻璃砖、铅笔、细线、几个小石块、烧杯、筷子、金属碗、量角器、水、牛奶。
演示实验:细长铁丝(当作鱼叉)、小鱼(塑料片剪成的)、装满水的塑料桶。
一、课题引入1.分组实验。
(1)让学生观察空烧杯的底和盛满水后烧杯的底看起来有什么变化。
生:盛满水后烧杯的底上升了。
(2)让学生观察筷子放在装满水的金属碗中,在水面处出现了什么现象?生: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
(3)让学生观察笔放在玻璃砖后,出现了什么现象?生:笔看起来“折断”了。
2.演示实验。
“刺鱼”活动(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如图所示)通过细线绑在石块上,浸入水中,使“小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
甲、乙两位同学,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小鱼”刺去,把“小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一次,看哪个同学能够成功。
有的同学失败了。
师:是否对准了“小鱼”才刺去?生:点点头。
师:为什么对准了却刺不到呢?有的同学成功了。
师:是否对准了“小鱼”才刺去?生:不是,叉子往“小鱼”的下方刺去。
师:为什么对准“小鱼”下方就会刺中?师:以上各种现象,都是光的折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学案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学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的关系。
3. 折射率:介绍折射率的概念,学习不同介质对光传播速度的影响。
4. 应用:探讨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折射率的概念,了解不同介质对光传播速度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折射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槽、玻璃板、激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光的折射现象:讲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3.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的关系。
4. 折射率:介绍折射率的概念,讲解不同介质对光传播速度的影响。
5. 应用:探讨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6.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率4. 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折射定律解释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的原因。
答案:水中鱼反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更浅。
2. 题目:一束光从空气进入水,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
答案:根据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为空气的折射率(近似为1),n2为水的折射率(约为1.33),θ1为入射角(45°),θ2为折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光的折射》教案(沪科版初二)㈠教学目的:
⒈明白光的折射现象;明白光的折射规律;明白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明白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⒉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
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观看、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观看、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㈢教学仪器: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㈣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㈤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我们都明白渔民捕鱼有专门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
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进行叉鱼竞赛。
当学生在竞赛时,发觉钢针都叉在鱼的上方后,惊奇之余,告诉学生,要明白什么缘故,等我们学完光的折射后,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进行:
1、光的折射:
平常我们看到装水的玻璃杯中的吸管会在水面处弯折,也是那个道理。
让我们再来观看另一个实验,在玻璃水缸中插入一块木板,用激光沿着木板,从空气
斜射到水面,咨询:能够看到什么现象?〔能够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再观看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中,咨询:要以看到什么现象?〔同样也能够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玻璃面处改变方向进入玻璃中〕
从实验中,我们看到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和玻璃中都能看到光在水面和玻璃面处改变传播方向,而且实践也证明其他介质中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
因此,我们把〝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样会发生变化。
〞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用电脑显示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从图中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关于光的折射的几个名词: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OB,法线ON,入射角i。
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夹角误认为折射角。
因此,要专门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研究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有什么规律。
要求学生要注意观看,并用电脑显示观看目的:①光从哪一种介质中射入哪一种介质中的?是如何样入射的?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③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d、当入射角变化时,折射角是如何变化的?先让学生观看一下整个实验的动态过程,然后让学生回答出部分咨询题后,教师:为更好地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我们来认真分析整个实验。
并出示以下表格: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
入射角折射角入射角折射角
60ºººº
45ºººº
30ºººº
0ºººº
边实验边让学生填写表格,表格完成后分析表格和利用电脑动画来总结规律。
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从表格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在折射中,光路也中可逆的。
3、用光的折射来讲明眼睛受骗的咨询题
现在,我们来讲明刚才在叉鱼竞赛中,什么缘故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原先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看起来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
因此刚才竞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利用电脑播放视频材料: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
要求学生利所学的知识加以回答,最后强调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虚像。
4、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你见过海市蜃楼吗?你明白海市蜃楼是如何样产生的吗?〔教师提咨询〕学生回答:〔从报纸报道上明白海市蜃楼的现象,从电视上看到海市蜃楼,从科普读物上明白海市蜃楼产生的缘故是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海市蜃楼的报道、记载。
海市蜃楼是如何样产生的?我们差不多明白,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事实上严格地讲,光只是在平均的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假如介质疏密不均,光线就可不能沿直线传播而会发生折射。
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海面上。
教师提出:有的同学喜爱游泳,看水只有齐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这是什么缘故。
学生回答:〔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而人的眼睛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同学们学了光的折射知识后,要明白得应用到生活中,在游泳时要专门注意安全。
5、课堂练习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造成的。
〔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三、小结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样会发生变化,这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内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注意:弄清一点、二角、三线的涵义。
㈥板书设计
第三节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
法线ON,入射角i 折射角r
2、光的折射规律
O
A
B
i
水
空气
r
3、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