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野心,普京歪曲历史为己所用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摘要】本文将从经济、地缘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五个因素分析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俄罗斯需要中国的投资和市场,推动两国经济合作日益紧密。
地缘政治上,中俄共同应对西方制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军事上,两国在军事技术、演习和军事合作方面密切互动。
在文化领域,中俄加大了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民众友谊。
外交上,中俄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维护两国核心利益和地区稳定。
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特点在于双方关系日益深化,互利合作不断拓展。
展望未来,中俄关系将继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深入合作,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
【关键词】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经济因素,地缘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文化因素,外交因素,特点,中俄关系,展望未来1. 引言1.1 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背景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正面临国家建设和外交走向的重大挑战。
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他开始着手推动俄中关系的发展,并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普京认为中国是俄罗斯在亚洲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都展开了广泛合作。
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和制裁时,也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以寻求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普京时期对华政策的背景可以看作是俄罗斯在国际关系中重新定位和调整的产物,也是俄中关系不断深化的重要契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影响因素,探讨俄罗斯在普京领导下对华政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通过深入分析经济、地缘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等因素,揭示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动态变化和背后的原因。
本文旨在展望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方向,探讨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华政策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全面深入分析,旨在为理解中俄关系的演变和未来走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经济因素俄罗斯对华政策中的经济因素在普京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京6000字战争檄文
普京6000字战争檄文2月23日是俄罗斯祖国保卫者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克里姆林宫墙附近的无名战士墓敬献了花圈。
2月24日一早,克里姆林宫发出了普京演讲。
这也相当于是对乌克兰的战争缴文了。
普京发言称:今天(2月24日),我再次认为有必要回顾顿巴斯发生的悲剧事件和俄罗斯自身的关键安全问题。
从我在2月21日的讲话开始。
我们我们谈论的是什么让我们特别关注和焦虑,那些年复一年、一步一步地由西方不负责任的政客粗暴和毫不客气地制造出来的根本威胁与我们的国家有关。
我的意思是北约集团向东扩张,使其军事基础设施更接近俄罗斯边境。
众所周知,30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与主要的北约国家就欧洲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原则达成协议。
在回应我们的提议时,我们不断地面临着愤世嫉俗的欺骗和谎言,或者试图施压和勒索的企图,而与此同时,北大西洋联盟尽管有我们的抗议和担忧,但仍在稳步扩大。
战争机器正在移动,我再说一遍,它正在接近我们的边界。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这种站在自己的排他性、绝对正确性和放任性的立场上的放肆说话方式是从哪里来的?对我们的利益和绝对正当要求的轻蔑、不屑一顾的态度从何而来?答案很清楚,一切都清楚明了。
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末衰弱,然后彻底解体。
当时发生的整个过程对我们今天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它令人信服地表明,权力和意志的瘫痪是走向彻底退化和遗忘的第一步。
一旦我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段时间,就这样,世界上的力量平衡就被打破了。
这导致以前的条约和协定不再有效。
说服和请求无济于事。
一切不适合霸权、掌权者的东西,都被宣布为过时、过时、不必要的。
反之亦然:似乎对他们有益的一切都被呈现为终极真理,不惜一切代价,粗鲁地,通过一切手段推动。
持不同政见者的膝盖被打破。
我现在所说的不仅涉及俄罗斯,也不仅涉及我们。
这适用于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有时甚至适用于美国盟友本身。
苏联解体后,世界的重新划分实际上开始了,当时形成的国际法准则——以及关键的、基本的准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采纳并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其结果——开始干涉那些宣称自己是冷战胜利者的人。
看铁腕普京如何实现强国梦_名人故事
看铁腕普京如何实现强国梦自普京1999年第一次出任俄罗斯总统,支撑俄罗斯蹒跚走到现在的重要理由甚至是唯一理由便是普京的雄心和欲望。
3月1日,因为乌克兰局势风云突变,一贯奉行强势外交的普京与老对手奥巴马“舌战”90分钟,坚决不肯撤出克里米亚地区,誓将保护俄方利益到底。
乌克兰何去何从,普京又将如何用智慧与铁腕化解这场危机,实现俄罗斯的强国梦?强硬外交屡试不爽美国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这样写道:“俄罗斯令人费解,你越了解它就越感到无所适从。
”这一点,无论是俄罗斯的盟友还是敌人都感触良多。
原苏联领导人一度是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的坚强后盾,在中东同美国上演过两超争霸的恢宏场面,但因为苏联的解体缺席而逐渐成为美国人的独角戏。
重新出发的俄罗斯曾一度被外界称作“一无是处”,在经历了一段国际政治交往的阵痛期后,普京将以往收缩低调的外交路线转变为主动高调的外交战略。
因此,不论是伊朗还是叙利亚问题,不论是斯诺登事件还是乌克兰内乱,普京都在和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较劲”,他在用行动展示给世界:俄罗斯不是美国的高级伙伴,莫斯科不听命于任何人或国家!用美国《时代》周刊的话说,其“严重程度丝毫不亚于冷战时期”。
过去半年里,美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外交较量中不断被KO。
因为俄罗斯的坚决反对和阿萨德的大肆戏弄,扬言开战的奥巴马颜面尽失;华盛顿的亲信——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对美国决策的信心降至历史低位;而埃及政变后掌权的新政府竟然持有反美主义的政治观点;陷入“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也动乱不断;斯诺登向世人抖露出了美国国安局监听项目,俄罗斯的庇护让本已惊慌的奥巴马花容失色,更在美国与其欧洲伙伴之间打进了一个楔子。
奥巴马当然不甘心就这样品尝失败的苦果,一直小动作不断,想尽办法让普京下不了台。
冬奥会前期,华盛顿方面表示,奥巴马及其妻子米歇尔和副总统约瑟夫·;拜登都不会出席冬奥会开幕式,这将是自2000年以来美国奥运代表团首次出现现任总统、第一夫人或副总统都不出席的情况。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期末复习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整合单元名称课时名称课标要点重点难点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1.把握“一个时代”资本主义时代从产生、发展、完善到确立对世界的统治2.关注“一条主线”: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发展3.理解“一个关系”:西方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的关系4.掌握“四个要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和启蒙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把握“一条线索”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到完善。
2.关注“两种政体”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掌握“三次主要革命”: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4.理解“三个发展趋势”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第二部分:教材习题变式1.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
这一设计反映出()A.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B.“日心说”促进思想解放、社会进步C.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D.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可知,教堂巨大的穹顶有利于阳光照射到教堂内部,这体现了人类奔向自由的精神,反映出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一书,提出振聋发聩的“日心说”,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
且看普京如何破解“2024政治方程式”
且看普京如何破解“2024政治方程式”作者:庞大鹏来源:《世界知识》 2020年第3期文/庞大鹏2020年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国情咨文,正式提出修宪意向。
随后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政府宣布辞职。
普京迅即提名俄联邦原税务局局长米舒斯京为新总理人选。
米舒斯京与国家杜马四大议会党团沟通后,国家杜马紧急召开全体会议,审议总统提名的总理人选,结果为创纪录的零票反对,383票赞成,41票弃权,通过提名。
俄罗斯政坛的一系列最新动态,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意味着普京解答“2024政治方程式”的努力已全面启动。
事关俄最高权力能否顺利过渡2018年3月普京第四次当选总统后,“后普京时代”成为国际舆论谈论俄国内政局走向的热门用词。
事实上,这个词汇引出“2024挑战”这样一个更重大的问题,即,普京的第四个总统任期将在2024年结束,俄最高权力将如何过渡。
在2019年12月的年度记者会和2020年1月的国情咨文讲话中,普京都提到要修改现行俄联邦宪法第81条第三款,即去掉“同一人不得连续担任俄罗斯联邦总统两届以上”一句中的“连续”一词。
这一改动如获实现,可谓意味深长。
这是普京经深思熟虑做出的“顶层设计”,首先是为了防止今后有其他政治家仿效进行“梅普组合”式的政治操作,也就意味着今后对俄罗斯同一位政治家而言,无论是连任还是复任,最多只能担任两届总统职务。
同时也是为了顺利实现权力过渡留下政治操作空间,因为从理论上讲,这一修改需要俄宪法法院做出宪法解释,即修改后的法律适用时间是从宪法修正案通过后算起,还是可以追溯先前的总统任期。
如不追溯,是不是可以认为普京2018年以来的任期只是宪法修正案通过后的“第一个任期”,或许还可以有新的任期?俄罗斯出现过释宪先例。
叶利钦时代,关于叶利钦总统的任期,曾有两次不同的宪法解释,俄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决定了两次的不同结果。
俄现行宪法是1993年12月12日经全民公决通过的。
由于叶利钦已在此前的1991年6月12日当选总统,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1993年宪法规定总统任期四年,那么理论上1995年需再次举行大选。
普京的治国经验及其历史意义
一
定的制度 限制 。
由于对 苏 联历来 的 高度集 权政 治经济 的 深深 怨恨 , 上 世纪 九十 经过 多种 形式 的培 训 社会 实践 , 俄罗 斯官 方的 青年 组织成 为 年 代 , 在 叶利 钦 的支持下 , 俄 罗斯 的私有 化之 父丘 拜斯和 他 的团 队, 普 京的忠 实追随 团体 。青年们纷 纷表示 , 如果 “ 革命 ”发 生 , 他们 会 甚 至不顾苏联解体 后俄罗斯 国家的安危 , 强行实行私有化 。 上街 保护政府 ,2 0 0 6 年7 月, 在反 政府组织 举行的 、 有 西方外交 人员 俄罗斯 的私 有 化之父 丘拜 斯说 , 这种私 有化 方 案代表 中央 控制 参 加的 名为 “ 另~ 个俄 罗斯 ”的 集会 期间 , 支持 普京 的青年 组织 在 经 济和 政 治制 度 的死 亡 , 意 味 着高 官 和强 权偷 窃 国家 资产 的结 束 。 会场 外进行 了抗议和示 威、 对俄罗斯 官方进行 了声 援 。¨ 2 丘 拜斯 把很 大一 部分 国家资 产私 有化 。在 电视讲话 里 , 丘拜斯 很形 统一 俄罗 斯党 形成一 党独 大 的局 面 。2 0 1 2 年 普京要 当总统 , 俄 象地解释说 : 一张凭 单可用来 购买 两辆伏 尔加 小轿 车 。当时 , 俄罗斯 罗斯 共产 党有 意见 , 俄 罗斯 共产 党是俄 国 内第二 大党 。但 由于俄 罗 有 1 . 4 8 亿 人 。丘拜 斯为俄罗斯人 民准备了 1 . 4 8 亿份凭单 。[ 8 斯有 三 、 四个 大党 支持 普京 , 所 以普京 当选 了。 由于苏 联时 期 , 中 国 俄 罗斯最 高苏维 埃对此 持反对 态度 , 到了 1 9 9 3 年 1 O 月, 最 高 与苏 联的 关系波 折很多 , 普京 以后会不会 分一些 部长给 俄共产 党, 中 维埃与 主张私有化 的叶利钦发展 到武装对抗 , 叶利钦成 为胜 利者 。 国应 该不 会表 什 么态 。因此 可 以放心 地说 , 中 国与 俄 罗斯 的关 系会 耐人 回 味的 足 , 在戈 尔 巴乔 夫 日 寸 期, 俄罗 斯 最 高 维埃 全 力支 长期 友好下去 。 持叶 利钦当选 俄罗斯 总统 , 结 果击败 了戈尔 巴乔夫 , 又 导致 了苏 联瓦 俄罗 斯总 理梅 德韦 杰夫 几年 前 曾说 , 在 日本 , 除 了自 民党 , 其 他 解 , 而1 9 9 3 年1 0 月, 俄最高苏维埃 已被指责为 共产 分子 , 保守 分子 。 政 党在最 近 五十年 来一 直努 力试 图搞 出点 动作 , 但 却 一事 无成 。目 由于 俄经 济危 机 , 人 民群众 到 手 的 1 . 4 8 亿 份凭 单 , 在 恐 慌中抛 民党 自第二 次世界 大战 以后一直在 日本 国会拥有绝 对优势 。我认 为 售 , 有些 半卖 半送送 给企 业 家。结果 , 人 民更加 贫穷 , 只是在 这 一过 这个例 子对我们应该 极具启示 作用 。 程中 诞生 了俄罗 斯几个 大富 豪 。1 9 9 6 年, 这 几个大 富豪又 支持 了摇 苏 联戈尔 巴乔夫 担任总 书记时 期 , 戈尔 巴乔夫 曾经说过 , 要使 改 摇欲坠 8  ̄ 0 1 - 利钦 , 利用 金钱在竞选 中战胜了俄共产 党 。 革不 可逆 转 。后来 遇到 混乱 , 几乎 束手 无策 。但俄 罗斯 的梅 德韦 杰 俄 罗斯最 高苏维埃 从支 持叶利钦 , 到被指 为共产 分子 、 保守 分子 夫在 2 0 0 8 年担 任总 统时 曾说 , 俄罗 斯的 民主 还很年 轻 , 才 刚刚起步 , 需要经过 三五十年才 可以检验发展 的结果 。 的经 历, 普京也有过 。想当 初,2 0 0 0 年 普京刚上 台, 满 怀理想 想加入 北约 , 到了2 0 0 9 年, 则对 北约 向独 联体 的扩 张警惕 万 分 。一 个西 方 另外 , 俄 政府 严管 亲西 方政 党和 非政 府组 织 。俄 法律 不允 许政 的使馆人 员甚 至说 : 欧盟 和北约 已靠近俄 罗斯 的底 线 , 特别 是乌 克兰 党接 受夕 国资 助 , 这 实际 上断绝 了 亲西方 政党 接受 西方 政治献 金 的 和格 鲁吉亚 要加 入北约 , 更 使{ 衣照老观 念和 条款 行动 的俄 罗斯 恐惧 可能 。俄方还 于 2 0 0 5 年 底对政 党法进 行修 改, 实际上 是要缩 小亲西 万分 。 ] 方政 党的政治 空间 , 使其在俄 政治生 活中的 地位和 影响力不 断下降 。 俄 政 府重 新收 复了一 度失 控 的传媒 , 并且 最具 影响 力的 电视传 媒领 域 已经全盘 被俄联邦 政府控制 。 这 里的恐 惧万分 , 是过度夸张之词 。
普京遭遇的八次阴谋暗杀
普京遭遇的八次阴谋暗杀普京上任不到两个月,就在前往圣彼得堡参加索布恰克葬礼时,遭遇了首次暗杀阴谋。
索布恰克是普京大学时代的指导教师和毕业论文答辩导师,苏联解体后出任圣彼得堡市市长,当年他任命普京为第一副市长,使普京走上从政之路。
因此,普京不顾社会盛传的暗杀阴谋,决定无论如何要赶到圣彼得堡,亲自参加恩师的葬礼。
为此俄情报部门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当天,电视台现场播放显示,一个普京刚走出大门1分钟,另一个穿着同样服装、迈着同样步子的普京又走了出来:两个普京。
有人猜测,第一个普京可能是假的,是“替身”。
然而,这一天的圣彼得堡却平安无事。
有人分析,这或许是因为恐怖分子临时改变了计划,也或许是因为普京的保安措施太严密以致刺客无法下手。
第二次,出席雅尔塔独联体峰会险遭恐怖袭击2000年8月18日,普京到雅尔塔参加独联体国家元首非正式峰会。
这时候的雅尔塔,连同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已经划入乌克兰的领土范围。
根据有关线索扣押了4名车臣人和几名来自中东国家的人,并对他们严加审讯,随后把他们驱逐出境。
因此,暗杀普京的计划再次流产。
然而,这次暗杀阴谋还有余波。
普京回国后的9月11日晚10时许,正当他的车队在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快速行驶的时候,一辆俄制“日古利”牌小轿车突然冲上前将总统车队的一辆“奔驰”牌吉普车撞翻,险些伤及普京。
关键时刻,普京的保镖们用护卫车将肇事车撞出了车队。
俄联邦安全局立即拘捕了肇事的两个年轻人,但没有披露最后结果。
第三次,出访阿塞拜疆险遭炸弹袭击第3次暗杀普京的阴谋,本来计划在2002年1月9日至10日普京访问阿塞拜疆期间实施。
但在此前3个月,阿塞拜疆安全部门就获得有人要在普京访阿时图谋暗杀的情报,而在此前10天,又发现炸弹已被偷偷运入国境。
于是,阿警方迅速出动,收缴了爆炸物,逮捕了实施暗杀计划的主要嫌犯。
经审讯,此人名叫罗斯塔姆,来自伊拉克,和车臣非法武装有直接联系。
当得知普京即将访阿后,他立即准备下手,不料事情刚一冒头,便被警方侦破逮捕。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
浅析普京时期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因素【摘要】在普京时期,俄中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背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两国不断加强合作,尤其在能源领域有着重要合作关系。
地缘政治考量也推动着两国关系的发展,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对其对华政策有着影响。
军事合作和安全考量也是影响俄中关系的重要因素。
文化交流和人文因素也在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而能源合作更是俄中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合作、地缘政治、军事合作、文化交流和能源合作。
未来,俄中关系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向着更加密切的合作方向发展。
【关键词】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影响因素、经济合作、地缘政治、军事合作、文化交流、人文因素、能源合作、发展趋势1. 引言1.1 普京时期俄中关系背景普京时期俄中关系背景主要体现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两国之间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1989年苏联与中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后,俄中两国关系经历了磕磕绊绊的发展过程,但随着普京上台,双方关系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普京时期的俄中关系背景中,经济合作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俄两国在能源、军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推动了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
普京时期的俄中关系背景可以看出两国在政治、经济、地缘政治等方面合作日益加深,关系不断向着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迈进。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影响因素,探讨在普京领导下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
通过对不断加强的经济合作、地缘政治考量、军事合作与安全考量、文化交流与人文因素以及能源合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普京时期俄中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国际格局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俄乌对峙政治历史知识点大梳理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俄乌对峙政治历史知识点大梳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正式对峙已持续快半个月。
北京时间2月24日近11点,当地清晨5时,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电视宣布,已做出决定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
普京在这次电视讲话中表示:美国拒绝就俄方安全要求进行谈判。
美国已经越过了俄罗斯在北约扩张问题上的红线。
俄罗斯计划让乌克兰非军事化。
同时,他喊话乌克兰军队:“我呼吁你们放下武器,回家去。
”他表示,任何潜在流血事件的所有责任将由乌克兰政府承担,并表示他相信俄罗斯军人将履行他们的职责。
”北京时间11点58分,乌克兰外长在推特上写道:“普京刚刚对乌克兰发动了全面入侵。
”随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全境将进入战时状态。
一天之内,60万平方公里的乌克兰国土上已经烽火燃遍,基辅和全国其他城市听到巨大的爆炸声。
历年来,时政热点问题往往是中高考出题的重要来源,嗅觉敏锐的同学估计已经捕捉到,俄国和乌克兰的相关的知识点很可能会成为中高考考点。
今天,阿团就再来带大家撸一撸。
一、乌克兰危机产生原因:1、外部原因:俄罗斯与欧美对乌克兰的争夺。
(大国争夺)欧美青睐乌克兰的原因不难理解。
乌克兰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欧亚大陆重要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而且乌克兰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控制乌克兰有利于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打压俄罗斯,美国实现控制欧洲、称霸世界的野心。
2、内部原因:内部分裂和缺乏国家认同、腐败及民生问题、文化问题等虽然外部因素对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和“发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归根到底,这一危机的根源是在乌克兰内部,其中与沉重的历史遗产息息相关的东西部地区隔阂(东部地区亲俄、西部亲欧)始终是乌克兰政治和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
历史上,乌克兰没有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存在过。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乌克兰成了周边列强争夺、瓜分的对象。
乌克兰现有的国家版图是二战后重新划定的。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脱离苏联宣布独立,这是乌克兰有史以来第一次摆脱从属地位而成为独立国家。
4《我的五样》练习题及答案
4.我的五样caijuyudonglixi[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选择是痛苦的。
……[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汉字。
斟酌..()()雏.形()甄.别()生死攸.关()奢侈..()()纤.巧()绚.烂()濡.养而出()妩媚..不安()()..()()商榷.()弥.漫()忐忑斑斓..()()犄.角()不啻.()瞠.目结舌()2.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然 jué()择简lòu()顿cuò()绝lún()墓zhǒng()è()住逻jí()3.解释词语,并且解释加点的字。
(1)林林总总——(2)生死攸.关——(3)瞠目结舌——(4)濡养而出——(5)冥.思苦想——(6)绝伦.——(7)商榷——4.揣摩语言。
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谈谈你对各句的理解。
(1)万物好像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等在那里,等待你的手挑选。
(2)我顿时感到自己的不孝,是啊,对于我的生命来说,父母难道不是极为宝贵的因素吗?(3)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一刻,顿觉四周惨失颜色,犹如本世纪初叶的黑白默片。
(4)也许女人真是水做的骨肉,“水”一被勾销,立觉喉咙苦涩,舌头肿痛,心也随之焦枯成灰,人好似成了金字塔里风干的长老。
5.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你读一读,然后完成(1)一(4)题。
(安徽(课改)中考题)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协,婉转悠扬;,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1)第一行中,加点字“绚”的读音为:。
(2)第二行中,加点词“隽永”的意思是:。
(3)第三行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应改为(4)仿照前三行的句式,把第四行句子补写完整。
6.填空。
(1)《我的五样》是一篇描述的散文,作者是,代表作品有《》《》等,曾获当代文学奖等余次。
普京和历史的运用(翻译第一部分)
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Valdai Discussion Club)莫斯科年会上,俄罗斯领导人都会与西方的记者和学者们见面。
在去年秋天的会议期间,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就一些热点问题做了答复。
首先他将不会就最近从他的门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手里收回俄罗斯总统职位的行动作出道歉,其次他也许会在接下来的12年(两届总统任期)里统治这个国家。
作为第一个问题的回应,他宣称,―我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任何事!‖Such defiance reflects two central elements of the Putin persona: his firm conviction that his personal destiny is intertwined with that of his country; and his resolve to fashion the Russian destiny through slow, methodical decision making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past public appearances, Putin has made repeated references to one of his Russian heroes, Pyotr Stolypin, the reformist prime minister under the last czar, Nicholas II, who also favored measured, evolutionary change; and to his American model, Franklin D. Roosevelt, who brushed aside the unwritten two-term presidential limit that had guided all U.S. executive leaders up to his time. At one point at the recent Valdai conference, Putin was asked directly about these references to Stolypin andRoosevelt, both of whom, noted the questioner, ―di d not survive to see their projects through.‖上述强硬姿态反映出普京人格上两个基本特征:其一,他坚信他个人的命运是与自己国家的命运纠缠在一起的;其二,他有决心通过在一个长的时间段内做出的缓慢的、有条不紊的决定来改变俄罗斯人的命运。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战的新阶段学案人民版选修3
三大战的新阶段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相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成功之门的。
了解苏德斗争和太平洋斗争爆发的过程;分析斗争初期苏军失利的缘由。
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分析其形成的缘由及影响。
通过二战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分析各国对法西斯看法的变更。
一、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1.缘由:一战后三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很多相像之处,它们试图打着“反共”的旗号,达到相互支持、扩大侵略的目的。
2.过程(1)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形成,标记着三国结成了政治同盟。
(2)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由政治同盟扩大到军事同盟。
3.影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斗争一步步扩大,相继爆发了苏德斗争和太平洋斗争。
[特殊提示] 法西斯国家结盟的缘由在于它们在对外扩张过程中有共同的利益要求;法西斯国家为了麻痹西方大国,打出了“反共产国际”的旗号。
二、苏德斗争爆发1.斗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攻击,苏德斗争爆发。
它标记着其次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了。
2.莫斯科保卫战(1)概况:1941年10月初,德军进攻莫斯科,苏联开展莫斯科保卫战,至1942年初,苏军取得成功。
(2)影响: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军遭到沉重打击,标记着“闪电战”的破产。
[特殊提示]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斗争中一次特别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重创了德军,粉碎了德军“不行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苏联红军的士气。
这场斗争也把苏德斗争拖入了长久战,这对德国是特别不利的。
三、日本偷袭珍宝港1.背景(1)德国侵占西欧后,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加剧了日本与英、美等国的冲突。
(2)美、英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冻结资产等措施,日本确定同美国开战。
(3)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提出了偷袭珍宝港的方案,得到日本御前会议的批准。
吞我国土:俄国也是我中华民族世仇大敌
苏联曾准备⽤⼏百万吨级的核弹头灭亡中国 1969年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分强烈。
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为⾸的军⽅强硬派主张"⼀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备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标实施"外科⼿术式核打击"。
1969年8⽉20⽇,苏联驻美⼤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格博⼠,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的意见。
苏联的意图⾮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让美国⾄少保持中⽴。
第⼆天⼀早,基⾟格到⽩宫时,发现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说吧,亨利,碰上了什么⿇烦事?"基⾟格拿出⼗⼏张写满字的纸放到桌上说:"看看吧,苏联想对中国使⽤核武。
昨晚,多勃雷宁先⽣同我深谈了⼀夜。
克⾥姆林宫的⼏个家伙决定⽤核导弹⼀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胁,现在他们来征求我们的意见。
"尼克松在同他的⾼级官员紧急磋商后认为西⽅国家的威胁来⾃苏联,⼀个强⼤中国的存在符合西⽅的战略利益。
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必然会招致中国的全⾯报复。
到时,核污染会直接威胁驻亚洲25万美军的安危。
最可怕的是,⼀旦让他们打开潘多拉盒⼦,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的⾯前。
美中30年来积怨甚深,直接告诉中国,他们⾮但不会相信,反⽽会以为我们在玩弄什么花招。
最后决定"让⼀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秘密是⼈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涅夫看到了也⽆法怪罪我们。
" 1969年8⽉28⽇,在醒⽬位置刊登了⼀则消息,题⽬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术式核打击",⽂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等重要⼯业城市进⾏外科⼿术式的核打击。
普京对社会主义国家大清洗运动的总结
1934年,斯大林等待的只是一根点燃全国大清洗的导火索。
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遇刺。
大清洗是一个民族的前定,只要它选择了社会主义,或被社会主义选择,就选择了通向大饥荒和大清洗的命运。
所有的国家都不曾例外。
2007年10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大清洗70周年悼念活动,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就大清洗表态的相关国家元首。
普京说:“这样的悲剧在人类历史上曾反复上演,其原因是那些看似吸引人的空洞理想被置于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珍视生命、人权和自由之上。
”苏联的情况:长时期来,关于斯大林时代、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大清洗”运动中究竟抓了多少人、杀了多少人,一直是争论不清的问题。
由于西方和俄罗斯学者的观点在我国学界流传及影响甚广,直到2001年我国有影响的学者还认为斯大林“大开杀戒”,被“镇压的人在2000万左右”。
1990年1月30日,前苏联国家安全部副主席皮罗日夫在部务会议上称,根据现存档案材料统计:“从1930年到1953年,苏联全国有三百七十七万八千二百三十四人受到政治迫害,有七十八万六千零九十八人被处以极刑(遭枪杀)。
”1992年8月3日,俄联邦安全部公布了1917—1990年“由于犯刑事罪以及根据刑法典犯类似罪”的总人数,共3853900人,其中在1937—1938年“大清洗”中被判刑的大约为130—150万人。
这个数字只有现在广为流传数据的十分之一至十五分之一。
执政二十多年,七十八万人被判死刑,数字并不高。
我国一些学者据此得出结论:并不存在什么大清洗,所谓斯大林大肃反很大程度上被夸大了。
然而,这些研究者忽视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苏联内务部留下的档案不能反映全部死亡人数。
俄罗斯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包括档案被销毁情况)。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34年联共(布)十七大代表一千九百六十六人中,有一千一百零八人因反革命罪被捕;他们绝大多数悲惨地死于集中营和监狱中。
由于这些党代表不是直接死于被判的死刑,他们的死亡就不能进入七十八万这个数字中。
普京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评价
普京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评价2017-11-17张盛发凤凰国际智库凤凰国际智库国际视野·政商内参点击右上方蓝字即可关注!编者按:在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来临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态度和立场无疑是非常令人关注的。
因为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俄罗斯官方对100年前历史事件的总结和评价,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部分民众对布尔什维克先辈们所走过道路的思考和看法。
作为一个信奉纪律、秩序和稳定的民族主义者,普京反对任何形式的革命,所以,普京对列宁、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评价总体是消极和否定的。
普京希望社会各界对十月革命进行客观、公正和全面的研究,通过十月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实现俄罗斯社会的和谐与和解。
普京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立场和评价反映了普京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历史观和执政理念。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国内出现了不少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章,它们在介绍俄罗斯社会各界对十月革命评价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普京本人有关十月革命的态度。
譬如,2017年3月17日,《环球时报》刊登了“100年后的今天,俄罗斯如何看1917年革命”的文章。
该文在谈到“普京的态度”时指出:“2016年1月,普京在全俄人民阵线论坛上发表讲话时称,他仍保存着苏联共产党党员证,而且他至今喜欢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普京称其仍保留着苏共党员证。
左图为苏共党员证,右图为俄共现在的党员证。
两者格式一致,但内页文字不同。
陈红在刊登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5期)的“俄罗斯关于十月革命的不同评价”一文中写道:“普京本人一方面曾表示他仍保存着苏联共产党党员证,而且至今喜欢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曾指出,1917年俄内部政权发生剧烈晃动最终使得国家从内部崩溃。
”吴恩远在“普京与十月革命100周年”(2017年6月20日)一文中介绍了“普京以评价十月革命上的二元对立思想促成社会和谐”:“1、承认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对革命过程中一些行为提出批评。
论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论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者:龙兮2011-11-28 来源:中国改革网文字大小:【大】【中】【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仅仅是为了巩固共产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那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有排斥民主和否定共和的政党专制之嫌。
因为中国首先是一个人民主权的共和国,然后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如果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神圣的历史责任。
那么,如果从共和主义的原则前提下来探讨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如何实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或许可以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积极而有效的方法。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的支持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名字,而是因为实实在在的成绩。
尽管经历了无数磨难,受到西方的众多谴责,中国试验了,也取得了成功。
它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如果它继续坚持已经选择的道路并且完善自己的制度,那么它肯定能够建立一种异于西方民主的新型模式。
中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非中华人民共产主义共和国。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联系要比与共产主义的联系紧密得多。
与其说它是共产主义政党,不如说是人民政党。
”[1]奈斯比特曾经在《大趋势》中预言未来社会的十大趋势,如今大部分已成现实,尤其是“网络社会”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主流。
若干年后,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
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断言中国“肯定能够建立一种异于西方民主的新型模式”,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未来学家,他说他只是研究不同国家和人民,思考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做什么,结果会是什么。
奈斯比特虽然是持不同意识形态的西方学者,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是公正客观的,他同时希望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已经选择的道路并且完善自己的制度。
那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完全是那种出自共产党人之口的生硬说教,而是一种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
北洋政府出兵干涉苏俄之原因
··一战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世界政治格局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18-1920年,列强出于种种目的,对苏俄发动了武装干涉,北洋政府也派兵参与了这一联合行动,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参与的一项重要的国际事务。
北洋政府此次出兵分为海参崴沿海和吉林、黑龙江及恰克图、库伦三个方向,其出兵的原因也与协约各国有所不同。
一、中日势力的勾结与中日共同防敌协定的签订,是北洋政府出兵干涉苏俄的首要原因一战开始后,英、法、德、俄等国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大大加强。
十月革命使俄国在远东的统治力量瓦解,为日本提供了侵入中国东三省北部和俄属西伯利亚地区的机会。
1918年,日本为实现称霸远东的目的,将势力渗入中国东北及外蒙,向中国建议中日两国缔结军事协定以共同对付苏俄。
此时中国国内的情况也是极其复杂的:皖系军阀的亲日外交受到国内各界的反对;南方的护法军政府与北洋政府对立斗争难以调和;直皖两系军阀争权夺势,矛盾日益尖锐,段祺瑞被迫下野。
直系总统冯国璋与继任的国务总理王士珍既担心中国兵力不足,又担心日本会趁机控制中国的北满地区,所以最初没有同意日本的提议。
日本为拉拢中国,一再声称对中国“实无野心”,希望中国政府“放开胸襟,勿以从前之日本相视”。
而段祺瑞对此事则表示赞同,表示这是“解决中日间多年悬案,实行亲善提携的绝好机会”。
[1(p269)]段祺瑞重掌大权后,立刻与日本积极交涉共同防敌事宜。
对于段氏与日本密谋共同防敌,中国国内各界表示强烈反对。
旅沪国会议员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强要中国以共同出兵,秘订严酷条件”,其目的是“借行其垄断我国主权之危谋”。
[2]4月27日,伍廷芳、陆荣廷、唐继尧等将军联名致电总统冯国璋,揭露此密约“纯由段祺瑞及其二、三武人主持”,“名为共同出兵防御德俄,实则假外人财力兵力,以压迫护法义师”。
[3](p547)北京、天津等地学生举行游行示威,留日中国学生也罢课归国,抗议政府与日本缔结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复”野心,普京歪曲历史为己所用
马克西姆·特鲁多约博夫 2015年03月31日
5月9日是俄罗斯的胜利日。
几十年来,这一天都是国内最凝聚人心的时刻,也是该国在国际上争议性最小的节日。
不过,由于克里姆林宫政治历史的独特之处、莫斯科对克里米亚的吞并,以及正在进行的乌克兰冲突,就连伟大卫国战争70周年的庆祝活动也成了分歧的来源。
世界各国的首脑已经被邀请到莫斯科参加庆祝希特勒德国战败的阅兵仪式。
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表示,中国、以色列、捷克、塞尔维亚、朝鲜和多数前苏联国家的领导人计划出席。
不过,作为俄罗斯二战时期最亲密盟友,一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已经表示不会参加。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一直爱恨交织。
从屠格涅夫到布罗茨基,许多作家都努力搭建桥梁,与此同时,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索尔仁尼琴在内的另外一些人则警告,西方的道德、文化和习俗正出现某种堕落。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及其支持者采纳的观点是,西方一直在寻求腐蚀和欺骗俄罗斯人,阻碍这个国家的发展,阻止俄罗斯在世界上获得应有的地位。
他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在冷战结束的时候,虽然当时莫斯科主动放弃了在中欧和东欧的利益,美国及其盟友对待俄罗斯的方式仍然很不公平。
他们还对那些一直试图寻求与西方加强关系的本国同胞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我们历史的最大罪人就是那些把俄罗斯的力量扔在地上的懦夫——比如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以及那些允许这种力量被歇斯底里的人和疯子夺走的人,”据记者本·胡达(Ben Judah)报道,普京私下里对幕僚如是说。
这些主题也是普京的公共话语的核心。
“我们不应该再这样,只盯着我们历史中的坏事然后妄自菲薄了,就连我们的对手都不会这样谴责我们,”他在2013年俄罗斯智库瓦尔代辩论俱乐部(Valdai Discussion Club)的年度会议上说。
“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历史感到骄傲。
”
通过歪曲历史,普京将其自作主张定下的光复俄罗斯之使命合法化,并以此巩固了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周年纪念日当天,普京在全国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中称其个人对这项行动负责,并表示,苏联解体时失去这座半岛以及历史上曾为俄罗斯海军港的塞瓦斯托波尔市,是“历史的不公”,需要被纠正过来。
克里米亚于2014年3月21日正式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这个前提条件当然是有选择性的。
就拿Perm-36的例子来说,这是一个有关苏联时代镇压异见的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位于莫斯科以东800英里的前流放地。
这家私人经营的博物馆得名于这个劳改营苏联时代的名称,是专门为斯大林主义的受害者而建的。
但当地政府觉得有必要证明自己对克里姆林宫的忠
诚,于是把经营机构赶走了。
Perm-36很将快作为一个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专门介绍俄罗斯刑罚制度的美化了的历史。
这种强调俄罗斯的胜利、而不提俄罗斯罪行的扭曲历史的做法,在克里姆林宫与华盛顿以及西欧政府的关系上延续着。
这在俄罗斯与德国的关系上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了,德国二战后的国家认同是建立在公开忏悔本国历史阴暗面的基础之上的。
在最近一次对日本进行访问时,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说,尽管有过希特勒时代的残酷和恐怖,但德国现已被国际社会接受,这不仅是因为邻国的慷慨,也是因为“德国愿意公开地正视我们的历史”。
如今,默克尔主持着欧洲最大且最成功的经济体。
德国正在逐渐地、不情愿地在欧洲的外交政策问题上起主导作用。
乌克兰危机、以及奥巴马政府在对付这一危机时所采取的低调姿态,迫使德国采取主动。
苏联解体之后,在欧洲最丑陋、最凶残的战争中,充当俄罗斯最可恨的敌人的德国,成为最看重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这既有象征性,也是合理的。
“德国的政策制定者们的确认为他们,只有他们,才能将俄罗斯带入西方阵营,”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康斯坦斯·斯特尔岑穆勒(Constanze Stelzenmüller)说。
“德国是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桥头堡。
弗拉基米尔·普京一手摧毁了这座桥。
”
西方领导人坚称,他们不希望与俄罗斯再打一场冷战。
然而,与莫斯科的关系如此之寒冷,对普京的好战性所表达的愤怒如此之明显,以至于无论是奥巴马总统,还是英国、波兰、波罗的海国家以及其他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都不打算参加莫斯科的胜利日阅兵。
德国总理也不打算参加。
但是,对事总要进行调合的安格拉·默克尔尽管将躲开这个主要的庆祝活动,但她计划在克里姆林宫墙的无名战士墓前献花圈。
马克西姆·特鲁多约博夫(Maxim Trudolyubov)是俄罗斯商业报纸《知识》(Vedomosti)的观点版块编辑及华盛顿威尔森中心(Wilson Center)研究员,著有一本即将出版的关于俄罗斯能源和地产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