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意识与俄罗斯社会发展

合集下载

俄国思想近代史

俄国思想近代史

1以下不是对中国思想史影响较大的西方史学家; A、B、C、D、我的答案:C3“义理”之学是我们所说的;A、B、C、D、我的答案:A4哲学史等同于思想史;我的答案:×5知识史注重历史环境中的思想;我的答案:√3关于俄国近代史史学界一般都主张其开始于; A、B、C、D、我的答案:C4知识分子本身既是思想的创造者也是思想的继承者与记录者;我的答案:√5彼得一世的西化改革是俄国18世纪的两次重大改革之一;我的答案:√5中世纪的欧洲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我的答案:√1俄罗斯的尤里节是指俄历的;A、B、C、D、我的答案:C4随着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专制主义和皇权主义成为了俄罗斯民族政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答案:对5农奴制的统治不是农民经济行为异化的直接原因;我的答案:×4工业革命是以小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我的答案:错2有世界大粮仓之称的国家是;A、B、C、D、我的答案:D4俄罗斯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建立于公元10世纪;我的答案:√5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认为俄罗斯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我的答案:错2人们的思想要从已经形成定势的旧体制中挣脱出来需要;A、B、C、D、我的答案:D4来自于西方的历史传统和先进思想对俄国的现代化道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的答案:√5西欧的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农奴制度和东正教教会;我的答案:错1马克思称赞是第一个充分估计了对俄国非常有利的欧洲形式的沙皇;A、B、C、D、我的答案:D2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B、C、D、我的答案:C4在彼得二世执政期间俄国的金属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一位;我的答案:×5彼得一世的改革完成了开拓疆土、富国强兵的历史使命;我的答案:√从消极方面来讲,彼得一世的改革导致了;A、B、C、D、我的答案:A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座图书馆创建于彼得二世时期;我的答案:错5彼得一世改革最成功的一面是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我的答案:对1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的统治;A、B、C、D、我的答案:C4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法律著作圣谕是一部典型关于独裁的法律著作;我的答案:×5启蒙思想家达能贝尔认为当统治者和教育统治者意见一致时便能实现国家的幸福;我的答案:√2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是信仰亡国的国王;A、B、C、D、我的答案:B418世纪初期到19世纪初期的德国哲学被称为古典哲学;我的答案:×5柯赛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理念的守护者和历史形态的源头;我的答案:√1俄国的贵族在政治价值观上最大的特点是;A、B、C、D、我的答案:D4俄国社会更强调对知识分子应该关心社会的福祉,愿意尽力谋求社会的利益;我的答案:√5在俄国作家往往肩负着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任;我的答案:错3与古典保守主义不同的是俄国的现代主义在坚持古典主义的基础上还形成了; A、B、C、D、我的答案:C4俄国保守主义体系形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我的答案:√5保守主义在任何历史阶段都具有相同的含义;我的答案:错4为防止地产扩散彼得二世颁布了“一子继承法”,规定土地只能由贵族传给一个儿子;我的答案:错5俄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沙皇是伊凡四世;我的答案:对4著名的贵族思想家卡拉姆津认为彼得三世时代是俄国人民生活的最幸福的时代;我的答案:×5贵族阶层是沙皇政权统治时期的社会支柱;我的答案:对4在利哈乔夫院士的眼中早在17世纪以前俄罗斯就存在着大量的知识分子;我的答案:错5保罗一世执政时期拉吉舍夫得到大赦;我的答案:√2普希金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贵族身份于与自己妻子的追求者丹特士在决斗中丧命; A、B、C、D、我的答案:A3打乱了比斯特尔与尼基塔穆拉维约夫的联合起义计划;A、B、C、D、我的答案:C5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俄国沙皇专制制度造成巨大冲击的是十二月党人;我的答案:√6别尔嘉耶夫认为19世纪的俄国是一个俄国文化鼎盛的世纪;我的答案:错1被俄国诗人维亚泽姆斯基称为“流动讲坛上的讲师”的人是;A、B、C、D、我的答案:D5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知识分子带来的全是欣喜而没有痛苦我的答案:×6在日耳曼贵族里面“冯”代表的是穷苦的社会底层;我的答案:错4欧洲人杂志是西方派论战的“阵地”;我的答案:错5俄国历史中无论是西方派还是斯拉夫派,他们都是由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组成;我的答案:√5苏马罗科夫直接将中文版的赵氏孤儿引入了俄国;我的答案:错6在俄国与中国进行官方联系的外交联系之前,俄国沙皇根本不了解中国的政治与中国的皇上;我的答案:对2在早期的中俄交往中传教士通过将中文转译为俄文;A、B、C、D、我的答案:C4俄国思想家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忧患意识是导致他们鄙视东方文化的原因之一;我的答案:√5托尔斯泰认为中国人民应该完善自己的技术力量而不是发展自己的精神力量;我的答案:错4中国近代史上严复翻译的英国学者穆勒的论自由被视为自由和自由主义概念进入中国的标志;我的答案:对5中国传统典籍中对自由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含义与色彩;我的答案:错2俄国的统治者最初领悟的特权是与的利益相关的特权;A、B、C、D、我的答案:C4俄国历史上自由主义的革新的都是失败的,其原因是;A、B、C、D、我的答案:A5越来越多的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思想传到俄国并且与俄国本土文化结合了起来发生在18世纪中叶;我的答案:错6在19世纪的俄国谈论自由或者享有自由都是贵族阶级特有的权利;我的答案:√5在俄国知识分子的眼中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俄国的民族主义;我的答案:错6斯徒卢威的俄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评述一书加速摧毁了民粹派的经济理论;我的答案:√2以下不属于“合法的马克思主义者”;A、B、C、D、我的答案:D4以下不是俄国历史上“造神派”的代表;A、B、C、D、我的答案:C5别尔嘉耶夫肯定了共产主义在人类解放思想和精神自由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我的答案:错6弗兰科对俄国的十月革命持否定态度;我的答案:对4路标文集的目的是唤起俄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的答案:√5路标文集由俄国的某位思想家独自完成;我的答案:×1路标文集不能反映20世纪初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A、B、C、D、我的答案:C4俄国知识分子文集对俄国的“路标派”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我的答案:错5唯心主义文集是20世纪初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集结;我的答案:对4俄国十月革命使得分裂的俄国社会和决裂的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重新得到统一;我的答案:错51905年俄国的革命和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沙皇政府的暴力镇压;我的答案:对斯徒卢威的观点始终坚持认为俄国的白卫运动是合法的而苏维埃政权是灾难性的;我的答案:对5俄国历史上斯徒卢威所谓的个人主义亦即绝对的自由主义;我的答案:对5在俄国历史上斯托雷平以“六三政变”为借口将国家杜马解散;我的答案:√6米留科夫在大量研究各国的政治后,他最倾心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和共和制;我的答案:错4社会革命党的机关刊物是;A、B、C、D、我的答案:A5彼得堡城市更名为彼得堡格勒象征着沙皇政府与协约国德国具有相同的政治立场;我的答案:错6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是20世纪初俄国的主要任务;我的答案:√4俄罗斯民族是南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我的答案:错5亚历山大三世执政仍然标志着君主主义和保守主义的继续;我的答案:√4俄国的保守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的答案:√5现代保守主义是俄国历史上的贵族在政治价值观上最大的特点;我的答案:错1斯拉夫主义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A、B、C、D、我的答案:C2斯拉夫派认为当时的已经达到了欧洲文明的顶峰;A、B、C、D、我的答案:D4东正教是斯拉夫派与西方派之间共同的最高信仰;我的答案:√5斯拉夫主义诞生于19世纪初俄罗斯知识分子第一次的大规模的政治论战中;我的答案:√4俄罗斯的传统主义在本质上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我的答案:√5俄国历史上的村社产生于俄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过程中;我的答案:错41836年果戈理离开俄国是防止政府的政治迫害;我的答案:√5果戈理的作品告诉读者基督教是俄罗斯文化的根基;我的答案:错4俄国在与英国、法国、土耳其联军的战争失败是导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的直接原因;我的答案:×5果戈理出身于贵族阶层因此其政治主张始终带有贵族色彩;我的答案:对1斯拉夫派认为是俄国君主制最稳定的社会基础;A、B、C、D、我的答案:D4俄国民众对东正教的信仰是吉霍米洛夫君主进化论的根基;我的答案:对5吉霍米洛夫由一个激进的政客最终成为了拥护沙皇政权的政客;我的答案:√3俄罗斯的疆土得到大幅扩展是在沙皇执政时期;A、B、C、D、我的答案:D4在近代的俄罗斯发展史上俄罗斯整个民族与俄罗斯国家同步发展;我的答案:×5俄罗斯国家被达尼列夫斯基认为是唯一一个独立的斯拉夫国家;我的答案:√1在俄国思想史上将俄罗斯哲学带向了体系化的时代;A、B、C、D、我的答案:C2“弥赛亚”这个词来自于;A、B、C、D、我的答案:D3霍米亚克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基础;A、B、C、D、我的答案:D5犹太教渊源于基督教;我的答案:×6首创并丰富了“俄罗斯思想”的哲学家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我的答案:√4索洛维约夫神学思想的核心是神人和神人类的思想;我的答案:对5代表东方文明的是伊斯兰教而不是天主教;我的答案:√3无政府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发源地是; A、B、C、D、我的答案:A4法国大革命爆发于;A、B、C、D、我的答案:D5俄国历史上分裂教派的活动直至十月革命才结束;我的答案:√6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都起源于内陆森林地带;我的答案:错3苏联时期的著作都认为揭开了现代史的时代;A、B、D、我的答案:C4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没有任何交集;我的答案:×5改革具有操作的合法性而革命具有操作的非法性特点;我的答案:√5赫尔岑不能继承父姓是由于其母亲出身于平民家庭;我的答案:√6赫尔岑是哲学家、思想家但不是革命家;我的答案:×4俄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上半叶尚未完全发展,当时也尚未出现俄国的工人阶级;我的答案:√5赫尔岑认为俄国高度公有化的村社为俄国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第一块基石;我的答案:√1彼得拉舍夫斯基参与修订袖珍外语辞典的目的是;A、B、C、我的答案:C2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中比较激进的一派认为改造社会最重要的条件是;A、B、C、D、我的答案:D3彼得拉舍夫斯受的影响后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农奴之地产生了强烈的憎恶;A、B、C、D、我的答案:A5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是一个具有单一政治倾向的社会组织;我的答案:×6尼古拉一世执政时期沙皇政府进行“假枪毙”的目的是从精神上摧毁革命者的意志;我的答案:√4曾经最激进进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的对立面;我的答案:对5在俄国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彼得拉舍夫斯基派的理论是社会的新思想与新观念;我的答案:√4俄国知识分子的人数较大规模增长发生在在19世纪末期;我的答案:√5直至19世纪末俄国知识分子界才形成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觉醒;我的答案:错4文学、政治、艺术等的出版物、期刊也是19世纪制度化的俄国知识分子的公共活空间;我的答案:√5彼得二世改革时期沙龙作为西华改革的产物进入俄国;我的答案:×419世纪三十年代初俄国思想界的主宰是斯坦凯威奇哲学;我的答案:错5世俗色彩和平民特征是莫斯科大学自建校以来就具有的特点;我的答案:对1别林斯基认为俄国的未来是;A、B、C、我的答案:C4别林斯基于1839年在莫斯科正式加入了俄国思想文化界;我的答案:错5被称为“文学批评的沙皇”的人是别林斯基;我的答案:√1以下不是怎么办中“普通的新人”所具备的特点;A、B、C、D、我的答案:D4列宁认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可以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相媲美;我的答案:错5列宁认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对于形成19世纪的俄国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有着引导作用;我的答案:√1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核心是;A、B、C、我的答案:A5巴枯宁被普鲁士当局引渡回俄国后以忏悔书的形式出卖了许多革命友人;我的答案:对6忏悔书在巴枯宁生前被俄国政府公开以便从精神上摧毁俄国的革命者;我的答案:错4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的信徒;我的答案:√5十月革命之后在俄国建立起来的政权是克鲁泡特金心目中理想的政权;我的答案:×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民意党刺杀;我的答案:错5斯拉夫主义者、赫尔岑、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将人民看做是真理支柱的民粹主义者;我的答案:√5涅恰耶夫在当时的俄国清楚地认识到有益于俄国革命胜利的未必都是合乎道德的;我的答案:错6革命者教义问答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我的答案:√2俄国民粹主义的直接继承者是;A、B、C、D、我的答案:C4俄国历史上在彼得堡对内务大臣西皮雅金实施暗杀的是“战斗队”;我的答案:√5俄罗斯社会革命党的机关报刊是革命俄罗斯;我的答案:√4社会革命党的恐怖活动失去民心的直接原因是“阿瑟福事件”;我的答案:√5评阿瑟夫审判这篇文章认为社会主义者与生俱来就是恐怖主义者;我的答案:√1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成立于;A、B、C、我的答案:A419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之间论战的焦点是俄国是否并且应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我的答案:√5俄国1905年的革命深深打击了沙皇统治者给俄国的政治带来了光明;我的答案:错4普列汉诺夫在遗嘱中表示一旦布尔什维克执政就将其遗嘱公布;我的答案:错5普列汉洛夫是俄国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我的答案:对4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列宁更擅长于理论;我的答案:错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主义思想是最引人瞩目的思想;我的答案:√2新生活报被当时的查封;A、B、D、我的答案:C4以下不是高尔基自传的三部曲;A、B、C、D、我的答案:D5法国大革命宣传的主要理念是民主、自由、人权、共和;我的答案:√6高尔基的观点认为有较高觉悟的无产阶级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占大多数;我的答案:错4高尔基的不合时宜的思想早在1988年以前在俄罗斯已经出版并深受俄罗斯思想界的欢迎;我的答案:错5在高尔基眼中二月革命后俄罗斯的首要任务是继续革命尽早建立俄罗斯社会主义社会;我的答案:√4被称为“欧亚主义的第一人”的是;A、B、C、我的答案:C5政治导致了20世纪的俄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第一次移民浪潮;我的答案:√6萨维茨基认为开辟欧亚民族真正的民族兄弟情谊的前提是战胜当时俄罗斯的东方派;我的答案:√4阿列克谢耶夫对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俄国广为传播的原因是;A、B、C、D、我的答案:C5阿列克谢耶夫看来俄罗斯的首要问题是向外拓展空间;我的答案:√6欧亚主义思想随着欧亚主义派别的消亡而消失了;我的答案:×11990年俄罗斯宪法委员会规定俄罗斯联邦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B、C、D、我的答案:B4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奉行的相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普遍认可;我的答案:错5苏联的解体象征着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冷战的结束;我的答案:√3俄罗斯著名的哲学家斯娇比院士认为俄罗斯文明属于传统文明;我的答案:√4俄罗斯人文学家利哈乔夫认为俄罗斯自古就是一个东方国家;我的答案:错5俄罗斯著名的哲学家斯娇比院士认为俄罗斯文明属于传统文明;我的答案:对5欧亚主义产生于俄侨,因此欧亚主义对俄罗斯本土的影响非常有限;我的答案:√6新欧亚主义者对当时进行的西化式的改革持支持与赞同的态度;我的答案:×。

俄罗斯意识形态发展走向何方

俄罗斯意识形态发展走向何方

俄罗斯意识形态发展走向何方19世纪俄罗斯所有杰出的思想家都相信,俄罗斯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而不应该效仿西方。

那时俄罗斯的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效仿西方会导致俄罗斯独特性的消失,会使它从属于西方大国,并最终被淹没。

如今,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在20世纪90年代的自由派改革时期遭受冲击的俄罗斯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的传统原则得不到恢复,俄罗斯就不可能得到复兴,俄罗斯只有在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下才能摆脱危机。

保守主义政策和意识形态的最基本轮廓应该简要地在十一个方面得以表现。

一、精神和道德的复兴。

由于20世纪90年代巨大的精神道德损耗,俄罗斯需要在公民内心建立起一种以俄罗斯爱国主义和保守主义价值为依托的人道主义价值精神体系。

俄罗斯必须在同胞中传播诸如集体主义、同心同德、相互帮助、团体精神、爱国等俄罗斯思潮中传统的东西,使他们从内心乐意帮助所有的同胞和极端贫困的人。

在道德领域,这种体系必须以国家主要的宗教——如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宗教信仰所宣扬的全人类道德标准为依托。

二、强大的国家。

历史传统、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世界日益全球化的现实,都在呼唤一个强大国家的出现,这个国家是经济生活的有效主体,能够调节社会关系、有效地与犯罪和腐败作斗争、保证国家的内外安全。

这个国家必须强大,能够自主管理运输系统、通讯设施、生活保障设备以及全部相关的基础设施。

强大的国家还要具备强大的、装备良好和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以保证国家不受任何方面的侵略。

三、多种经济结构中强大的国有成分。

在俄罗斯应该建立有效的国有、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竞争应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动力。

强大的国有经济成分应该成为多种结构的俄罗斯经济的基础。

军工企业、大型能源项目、铁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通讯都应归国家所有。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木材和水资源等)是国家所有制不可分割的部分。

四、强有力的国家领导人。

对俄罗斯文化的思考

对俄罗斯文化的思考

对俄罗斯文化的思考【摘要】:俄罗斯文化是世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横跨欧亚的俄罗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就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俄罗斯人逐渐将东西文化融合,形成自己独有的俄罗斯文,这种既非东方又非西方的文化,是世界历史两种不同方向的潮流在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精神空间中碰撞的结果。

俄罗斯文化深深融入在整个俄罗斯历史中,融入在每一个俄罗斯伟大作品中。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特征(一)俄罗斯文化归属问题由于俄罗斯文化处于东西方文明的结合部,既受东方文化影响也向西方文化开放,因此很多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的文化归属意见不一。

利哈乔夫认为,俄罗斯文化属于欧洲文化。

他在人们通常将俄罗斯文化定性为一种介乎于欧洲和亚洲之间、西方和东方之间的一种过渡文化,但是,只有从西方看罗斯,才能看出这一毗邻状态。

事实上,亚洲游牧民族对定居的罗斯之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拜占庭文化赋予罗斯以基督教的精神特性,而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则赋予罗斯以武士侍卫体制。

然而托尔斯泰、恰达耶夫和别尔嘉耶夫则认为,俄罗斯文化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

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文化具有二重性,在这种文化中以奇特的方式混合着完全对立的特点:善良与残酷,细心与粗鲁,酷爱自由与独断专行,利他主义与个人主义,妄自菲薄与民族自傲和沙文主义。

特鲁别茨柯依和萨维茨基则认为,俄罗斯文化属于欧亚文化,既包含东方文化又吸收西方文化,坚持“欧亚俄罗斯文化世界”的存在特鲁别茨柯依认为,从民族角度而言,俄罗斯民族一直以来所拥有的文化完全是一种特殊的,不能完全溶于某种广泛的文化群或者文化区域中的文化。

综合各俄罗斯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俄罗斯文化受到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影响冲击下,俄罗斯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而是根植于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

在俄罗斯某一历史时期,俄罗斯文化可能受东方的文化影响偏多,而在某一时期可能受西方的文化影响偏多,呈现出“钟摆文化”的特征。

近代俄罗斯的改革运动与社会变革

近代俄罗斯的改革运动与社会变革

近代俄罗斯的改革运动与社会变革近代俄罗斯是一个经历了多次改革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国家。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大规模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改革运动和社会变革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也塑造了俄罗斯人民的现代意识。

改革运动的推动者之一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自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以来,他就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1861年的农奴制度改革。

这一改革废除了俄罗斯农村地主对农奴的剥削关系,使农奴们获得自由。

农奴制度的废除不仅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为城市工业化的推进创造了条件。

这一改革不仅是俄罗斯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标志,也为后来的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农奴制度的废除虽然为俄罗斯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并没有带来普遍的幸福。

废除农奴制度后,农民们虽然获得了自由,但他们的土地仍然受到限制,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这一状况加深了农民对沙皇政府的不满,成为了后来俄罗斯革命的导火索之一。

除了农奴制度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措施。

他在1870年代开始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城市工业化运动,兴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工厂,引进了先进的工业技术。

这一运动使得俄罗斯的城市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

同时,城市的工人阶级也开始崛起,成为了俄罗斯社会的新力量。

然而,这一时期的改革运动并没有达到亚历山大二世的预期效果。

在城市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工人们面临着低工资、恶劣工作条件和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这些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和罢工,工人们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和权益保护。

这些运动和罢工不仅动摇了沙皇统治的基础,也加深了俄罗斯社会的不稳定。

除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运动,近代俄罗斯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1905年的第一次俄罗斯革命。

这一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人和农民的不满情绪、民主运动的呼声以及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对等。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差异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差异

南昌大学哲学081班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差异东方与西方是人们广泛使用的概念,它们不仅是区域上的划分和界定,更是生活习惯、政治和文化分界。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目标是建立解放人类的社会主义。

由于东西方国家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东西方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现实状况、文化背景和实践需要使得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选择了马克思思想中的不同内容。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统一的哲学理论,而是一种哲学运动。

相对而言,东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正当的称谓,它不是统一的哲学理论,也不是哲学运动,它更像是马克思主义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与国情相结合的各种理论的总称。

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发展始于俄罗斯,进而产生列宁主义、苏联哲学,同时这一模式被其他东方国家接受,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社会主义改革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方马克思主义才得以摆脱苏联哲学的束缚有新的发展。

东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就是苏联哲学。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真正创始人。

当时的俄罗斯社会发展仍然十分落后,民粹主义思潮盛行,民粹主义者认为俄罗斯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由农民村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对待民粹主义的问题上态度一致,他们重视马科斯的唯物史观,认为有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

但对俄国的走向问题二人产生分歧,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应先发展资本主义,列宁从实践出发,认识到俄国各种深刻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主张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再走向社会主义,不得不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跳跃式发展。

列宁的暴力夺权在当时来说确实成功了。

列宁主义代表东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始,列宁的全部著作都是围绕着在落后的俄国能不能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因此他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革命者的主观能动性。

列宁之后的继承者斯大林以强力手段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形成苏联哲学,同时极力推行个人崇拜极权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亦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1917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期间,在俄罗斯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事件。

这场革命的发生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一、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影响俄罗斯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作为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事件,它激励了无数国家和民众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探索。

在俄国革命后的几十年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不同形式传播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例如,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此外,许多社会主义革命领导人如菲德尔·卡斯特罗、恩·格瓦拉等也受到这场革命的影响,并在后来为自己的国家探索了一条符合本土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社会制度改革与建设的推动俄国十月革命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参考。

在俄国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政府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国有化和工人自治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各国社会主义革命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社会的模式,并推动了各国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相关改革与建设。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政权纷纷试图模仿俄罗斯的经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尽管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功与失败,然而俄国十月革命仍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追求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和目标。

三、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俄罗斯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成立,这个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苏联的崛起不仅对旧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了一种威胁,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追求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逐渐升级,形成了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这种国际政治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影响着全球的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交流与竞争。

论俄国的西方派和斯拉夫派的争论

论俄国的西方派和斯拉夫派的争论

论俄国的西⽅派和斯拉夫派的争论论俄国的西⽅派和斯拉夫派的争论摘要:在17、18世纪之交的彼得⼤帝改⾰给俄国⼈民带来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继⽽引发了19世纪中叶的两⼤派别——西⽅派和斯拉夫派对俄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争论。

这场争论主要涉及俄国的命运、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及其应⾛的发展道路等重⼤问题,也涉及到⽂学、哲学、宗教等⽅⾯。

这场争论在当时产⽣了巨⼤的影响,标志着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俄国、斯拉夫派、西⽅派、争论18世彼得⼤帝的改⾰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在东西⽅两个航道之间犹疑的俄国⼤船,被彼得⼤帝这个有⼒的舵⼿强⾏推向西⽅”,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推翻,西欧国家的⼀些新观念被引进,使得“俄国与西⽅” 关系这⼀俄国命运的核⼼问题更加得到凸显和明确。

⾄19世纪上半期,俄国仍是⼀个封建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产关系虽有长⾜发展但与西⽅相⽐差距极⼤,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盾极为尖锐。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西⽅主义”和“斯拉夫主义”应运⽽⽣,俄国知识分⼦对于国家的未来⽅向的选择上进⾏了激烈争论。

⼀、俄国是否具有特殊性及优越性斯拉夫派的基本观点就是俄罗斯具有特殊性和优越性,可以从农村公社和东正教看出。

斯拉夫派强调俄国⽂化的优越性,著名学者科舍列夫认为,俄国特殊的根源在于⼟地所有制,西⽅⾃古实⾏私⼈⼟地所有制,⽽俄国是公社⼟地所有制。

他们认为农村公社是俄国从远古遗留下来的,是“国民精神”的基础和产物,既是保护地主劳动⼒的重要保⼯具,也是保证“社会的安宁、秩序和稳定”的⼿段,因为公社造就了⼈民对宗教的虔诚、对君主的忠顺、对集体的推崇,能够防⽌居民分化,是最⾼程度的道德和理性。

“⼟地这种在西⽅成为个⼈权⼒来源的东西,在俄国却是属于社会的,个⼈掌握多⼤权⼒取决于他在多⼤程度上成为社会的⼀部分。

”另⼀⽅⾯,俄国东正教没有受到西⽅宗教改⾰和⽆神论的影响,传统、纯洁的东正教理想决定了国家的制度和⼈民的情操,是俄罗斯精神的⽀柱。

俄罗斯革命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影响

俄罗斯革命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影响

俄罗斯革命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影响俄罗斯革命: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影响近代史上,俄罗斯革命被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不仅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格局,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革命社会主义的兴起以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一、沙皇俄国的社会问题沙皇俄国在19世纪下半叶面临诸多社会问题。

大多数人口是农民,生活在贫困和封建压迫中。

城市工人也面临低工资、长时间劳动和恶劣工作条件。

在这种社会不公平的环境中,社会主义思想在俄罗斯迅速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传播随着俄罗斯工业的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进入俄罗斯。

由于反对沙皇的专制统治,革命意识开始在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中传播。

尼古拉·车载斯基和乌里扬诺夫等人开始在俄国的知识分子圈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发了社会主义运动。

三、1905年革命的爆发1905年的布尔什维克工人运动是俄罗斯社会主义兴起的标志。

经济恶化、日常不公以及沙皇对政治权利的压制,使得俄罗斯社会氛围愈发紧张。

在这一年,数以万计的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反对剥削和不公正的制度,对沙皇统治提出强烈的抗议。

四、1905年革命对全球的影响1905年的革命激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

俄罗斯革命向其他国家传递了一种新的革命模式,鼓舞了国际工人阶级争取权益的信念。

在世界各地,工会组织和社会主义政党受到鼓舞,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的抗议,推动了社会改革。

五、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是俄罗斯革命的关键节点。

由于一战的困扰,加上内外因素交织,沙皇的统治开始动摇。

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

这次革命是全球范围内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重要推动力。

六、十月革命的全球影响1917年十月革命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成立了苏维埃政权。

这一事件激发了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革命浪潮,尤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

无论是亚洲、非洲还是拉丁美洲,革命意识都得到了强烈的唤起。

七、苏联对全球社会主义的影响苏联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对全球社会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人性格的影响[终稿]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人性格的影响[终稿]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摘要] 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因素。

它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二律背反:美德与缺点;奴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极端与包容;肃穆与感伤。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

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格。

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既不同于东方民族,也不同于西方民族,可以说它包容着东、西方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即有着民族性格上的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

这种民族性格上的矛盾性、二律背反,除了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外,地理环境也对它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空间的广延性:利弊双刃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来自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杜拉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沼泽地。

公元6 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德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的广阔土地上,直到16 世纪中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仍以伏尔加河以西为其主要的活动舞台。

沙皇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到17 世纪中叶,不到一个世纪,俄罗斯的疆域迅速扩大到了亚洲的东部。

19 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域已北达北冰洋沿岸,西至波罗的海,南到高加索、黑海、里海、中亚,东临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东西跨度达15000 公里,南北跨度达5000 公里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

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无际涯的空间。

这种土地的无界性,给了俄罗斯民族一切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许多缺点。

俄罗斯民族胸怀的宽广性,就来自于这巨大的空间。

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人无论男女,均给人以高大粗壮的感觉,他们的建筑和日用品也像人一样,给人以厚重、宏大的印象。

世界各国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党派

世界各国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党派
尽管俄罗斯民主社会主义在未来十年中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但由于俄罗斯历史的特殊性,它很难对目前第一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构成挑战。就目前俄罗斯的主流社会政治心理来看,由于背负着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负面遗产,左翼的“社会主义”在部分俄罗斯民众中的形象往往与大清洗、个人崇拜、专制、独裁联系在一起。在20世纪,俄罗斯民众把所有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主义”都实验过了,通过实践检验,他们发现有些“主义”宣传起来好、实行起来效果却不好。所以,经历过若干次革命和“主义”实验的大多数俄罗斯民众逐步对标榜这主义、那主义的政党和政治宣传失去了兴趣,更注重实际政策的好坏。所以,持中右务实立场,不太注重意识形态化的“统一俄罗斯党”于2001年成立后不久就迅速壮大,在2003年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崛起为俄罗斯第一大党,2007年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中又以大比分雄居榜首。对宣称以“新社会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公正俄罗斯”党,俄罗斯大众将会采取谨慎的态度,听其言,观其行。
总体而言,“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原因,亚洲的民主社会主义与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④这不仅表现在名称各异,还表现在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相对松散,政策上与社会党国际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倾向、实用主义特征和本土性。
尽管目前亚洲不少国家都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活动,但这些政党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状况差异很大。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就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可谓国富、民裕、兵强,国家政局也比较稳定,人均预期寿命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达82岁左右。而印度、菲律宾、尼泊尔等国,则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所得、绝大多数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还是人均预期寿命(都在70岁以下)都无法望及日本之项背。据2007年透明国际公布的这些国家的清廉指数排名,日本、印度、菲律宾、尼泊尔的清廉指数排名分别为第17位、第75位、第133位、第131位。印度和菲律宾分别是所谓的“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和“美式民主国家”,又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执政或合法存在,但长期没有解决好贫困、腐败等许多国内的痼疾。如果有谁说:“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印度”或“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菲律宾”,显然至少在目前,还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从俄语谚俗语中分析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特点

从俄语谚俗语中分析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特点

从俄语谚俗语中分析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特点作者:苑帅苏文文闫茜茜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谚语俗语是俄语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谚语俗语源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分析俄语谚语,可以感受到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

其性格特点中的宗教意识,勤劳与团结意识,重视情感在谚俗语中的体现是最为明显的。

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比较明确地感受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谚俗语;性格特点谚语俗语是俄语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谚语俗语源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分析俄语谚语,可以感受到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

其性格特点中的宗教意识,勤劳与团结意识,重视情感在谚俗语中的体现是最为明显的。

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比较明确地感受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内核。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所产生的文化是灿烂的,通过谚俗语深入文化内部,了解这个民族的本真面貌。

宗教意识宗教作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被赋予了这个国家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可以说宗教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思想,可以说,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宗教民族,因而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的分析,宗教性是不能避开的。

早期社会的人类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将一些事物逐渐的神化,有的还成为本民族的图腾。

在俄罗斯民族中,这一点尤为显著:上帝赋予水火以无穷的威力梦见熊说明快要结婚了俄罗斯的文化,就它的渊源而言,是一种从独特的宗教源泉汲取营养的,18.19世纪很多思想潮流都是从此出发的。

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人的理念,从来不是一种文明的理念,一种作为历史中公物的理念,它是关于最终和普遍的拯救,关于世界和生存的形变的理念。

这反映出了俄罗斯人的思想理念,也表现出上帝对俄罗斯人的影响,俄罗斯人对于上帝是十分忠诚的,时刻与上帝同在,或许与上帝的思想不会时刻保持一致,或许会反对上帝,但是上帝的存在是永远不能否定的,上帝在俄罗斯人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中俄谚语中“金钱”观念的对比分析

中俄谚语中“金钱”观念的对比分析

中俄谚语中“金钱”观念的对比分析钟月一、引言1.研究现状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可以说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相互包含。

在人们思想文化空前活跃的当代,出现了价值失范等现象,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而钱作为等值量化的交换工具,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自然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相关研究当中。

1.1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投入语言学中价值观念的研究。

G.奥尔波特等人的价值观研究、M.莫里斯的生活方式问卷、M.罗基奇的价值调查表等。

以G.奥尔波特等人的价值观研究为例。

价值观研究奥尔波特-弗农-林赛量表(1931,1951,1960),用以测量6种基本价值观的相对力量。

该测验是根据德国哲学家E.施普兰格尔区分的6种理想价值型编制的。

它们是:理论的(重经验、理性)、政治的(重权力和影响)、经济的(重实用、功利)、审美的(重形式、和谐)、社会的(重利他和情爱)及宗教的(重宇宙奥秘)。

施普兰格尔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这6种价值观,只是核心价值观因人而异。

1.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对金钱观的研究历史较长,所以留下的相关资料也较为丰富全面。

且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针对大学生如何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已成为热门话题。

但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对金钱观念的研究还是相对匮乏。

张喆在《英、俄谚语中的“金钱”概念对比》中认为:“英语、俄语中的金钱谚语之间的差别的其一,是谚语所包含主题类型的差异,有时即使两者所关注的主题相同,但关注的比重存在差异。

”我们不难发现金钱观这一研究课题已经引起许多海内外的学者的注意并使其投入研究,这为我们的研究留下了很宝贵的资料,但系统性地研究仍有探索的空间。

2.研究目的及意义2.1目的本论文对中俄金钱观念谚语进行搜集、归类、整理,将中俄金钱观起源及异同进行阐释分析并揭示其产生异同的原因。

2.2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两国关系不断深入,交流更加密切。

从“聚合性”概念看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

从“聚合性”概念看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

从“聚合性”概念看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摘要】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根植于其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中,聚合性概念有助于理解这一特质。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俄罗斯历史对集体主义的影响十分深远,塑造了俄罗斯人民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俄罗斯农村社会组织承载着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而在俄罗斯文化中,集体主义价值观被视为宝贵财富,如亲情、友情、邻里之情等都在其中得到体现。

俄罗斯政治体制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集体主义精神,体现在国家对民众福祉的关注与支持上。

俄罗斯教育体系中的集体主义教育也起到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对俄罗斯集体主义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其优势与局限,并从“聚合性”概念的视角审视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聚合性概念、俄罗斯集体主义、历史影响、农村社会组织、文化价值观、政治体制、教育体系、优势、局限、传承、发展。

1. 引言1.1 关于“聚合性”概念“聚合性”概念源于社会学领域,指的是个体在群体中发挥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强调集体利益和团体意识,而非个人主义。

这种“聚合性”概念在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俄罗斯社会的组织结构、文化价值观以及政治制度。

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团结、合作和共同利益,体现了俄罗斯人对社会和集体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通过深入探讨“聚合性”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的本质和特点,以及其在俄罗斯社会中的具体表现。

1.2 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概述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是俄罗斯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被认为是俄罗斯社会的核心特征之一。

集体主义强调团结、互助、共同利益和集体责任,将个体的利益置于整个群体或社会的利益之上。

在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精神贯穿于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社会组织、政治体制和教育体系等。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

“休克疗法”为何在俄罗斯失败?13页

“休克疗法”为何在俄罗斯失败?13页

“休克疗法”为何在俄罗斯失败?【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了其激进经济转轨的历程,并确立了以“休克疗法”为路径依赖的转轨模式。

然而,该转轨模式在俄罗斯是只有“休克”而没有“疗法”,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十多年来,有关“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失败的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仔细研究,著述甚丰。

但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学者们多从经济理论、经济规律、经济政策等角度去分析俄罗斯激进经济转轨失败的原因,而很少有学者去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

本文将尝试着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读。

?オ?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一场场强烈的政治大地震,前苏联东欧国家相继发生剧变,并由此纷纷开始了其剧烈而艰难的社会转型。

在苏东转型国家中,尤以新独立的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转轨最为引人注目,其缘由是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计划经济的发祥地。

独立伊始,俄罗斯便在叶利钦、盖达尔等民主派急先锋的领导下,聘请西方顾问杰弗里?萨克斯为指导,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开始了其激进的经济转轨。

自1992年初开始,俄罗斯便确立了“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并以此作为激进经济转轨的模式,急剧向市场经济过渡。

在俄罗斯领导人看来,不出半年俄罗斯的经济就会好转,几年之内一个现代化的西方市场经济就会在俄罗斯出现,俄罗斯人也因此很快就会过上西方式的富裕生活,国家从此将步入西方文明国家的行列。

然而,事与愿违,“休克疗法”的实施并未像俄罗斯领导人所憧憬的那样,反而如同开启了的“潘多拉匣子”,一夜之间,物价暴涨、卢布狂跌、日用品极端匮乏,老百姓一下子跌入了痛苦生活的万丈深渊之中。

同时,也由此引发了俄罗斯社会急剧动荡不安,政治危机频频发生,大国地位一落千丈,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日趋高涨。

特别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俄罗斯经济更是遭受了雪上加霜的致命打击,俄国内经济状况更加恶化,社会再次陷入动荡之中,严重的政治危机再度发生。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三下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三下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反苏浪潮在苏联东欧方面则有大张旗鼓地清洗“内部敌人”的运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美苏两国()A. 政治环境的不稳定B. 着力整顿国内文化C. 意识形态斗争激烈D. 全球争霸对抗激烈【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美国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反苏浪潮在苏联东欧方面则有大张旗鼓地清洗‘内部敌人’的运动”可以看出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斗争激烈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1945年11月4日美国总统顾问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被人们嘘下了台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这说明()A. 英美对苏政策摇摆不定B. 英美的遏制政策最终失败C. 各国民众反战情绪高涨D. 敌视苏联政策没有得到普遍支持【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艾奇逊和丘吉尔因为发布反苏言论而遭到美国人民的反对可见美国敌视苏联政策没有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故选D3.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 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A. 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总司令B.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C. 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答案】C【解析】中国远征军赴印缅开辟境外抗日战场、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等信息表明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项正确4.大国交战函数 P=(1﹣F)(1﹣G)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1﹣G)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相关关系据此下列历史推断或结论合理的是()A. 两极格局中争霸大国正面交战的可能性较低B. 大国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一定导致热战C. 国家力量对比均衡就可以彻底避免战争发生D. 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俄对决的可能性增大【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多极端与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明显与战争的可能性密切相关结合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特征我们可知在战后的两极格局之中多极化趋势不断的发展两极格局下正面对抗的可能性明显下降5. 1945年某天美联社发出这样的电文“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天随着日本的宣布投降而告终” 这一天应该是()A. 5月8日B. 7月8日C. 8月15日D. 9月2日【答案】C【解析】6.下表是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五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其中①是()A. 德国B. 英国C. 日本D. 法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变化可知①国家在1913—1948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相较于除②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仍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并未抓住发展机会导致自身开始走下坡路但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积累下来的雄厚优势仍处于领先地位故①应为英国故B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B7.美国学者肯尼思·华尔兹指出“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说明美苏两国()A. 通过意识形态的交锋掩盖国家利益B. 外交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C. 以攫取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取向D. 以意识形态作为遏制对方主要手段【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外交政策中从属于利益的需要体现的是传统大国极力谋求国家利益的特征故C项正确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不是通过意识形态交锋掩盖国家利益也不能说明外交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更不是以意识形态作为遏制对方的主要手段 A、B、D三项错误故选C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杜鲁门指的是()A. 开罗会议B. 德黑兰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波茨坦会议【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茨坦会议的主要是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事实上雅尔塔等会议已经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了安排因此被杜鲁门称为“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D正确开罗会议明确宣告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必须将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使朝鲜独立 A排除德黑兰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 B排除雅尔塔会议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 C排除9.下图为二战后法国共产党人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主题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A.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 大国对峙的加强C. 两大阵营最终形成D. 第三世界的崛起【答案】B【解析】材料漫画内容“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反映了二战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这体现了美苏大国对峙的格局故B正确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指美苏之外的新兴国际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材料并未反映这一现象故A错误两大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材料漫画没有反映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欧洲问题不是第三世界的崛起故D错误10.如图为1962年英国的一幅政治漫画漫画中有英国首相麦克米伦(骆驼脸者)、美国总统肯尼迪(拿剪刀者)、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针眼上下脸者)驼峰上标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的国名作者旨在说明此时()比骆驼穿针还难A. 英国加入欧共体历经艰难B. 美国利用法德削弱英国C. 西方阵营内部矛盾复杂化D. 欧洲联合源于美国支持【答案】C【解析】作者借助漫画形式说明德法给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设置障碍美国力促英国舍弃英联邦而融入欧洲英国显然对此很不甘心西方阵营内部矛盾复杂化故选C项欧共体诞生于1967年与作品创作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二战后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美国此举主要意在制衡德法故排除B项欧洲联合源于维护成员国利益并非“美国支持” 故排除D项故选C11.“它是二战后新霸权对旧霸权的取代是世界经济权益的再平衡是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 同时“对二战后欧洲的重建以及现代经济与金融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材料指的是()A. 布雷顿森林体系B. 世界贸易组织C.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D. 联合国【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是世界经济权益的再平衡是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对二战后……现代经济与金融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可知这指的是确立以美元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正确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建立故排除B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由三十年战争结束前后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势的政治格局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C联合国是国际政治组织主要是维护世界和平故排除D12.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A. 大国霸权主义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 布雷顿森林体系D. 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长期大国霸权主义虽然遭到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A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普遍现象虽然在不同时期国家干预的力度有所不同但迄今为止仍在使用 B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故C正确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大势所趋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加强故D错误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5分共计105分)13.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村社的存在可以保护小农经济免受地主经济的打击可以避免因农民与土地分离和迅速无产阶级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动乱从行政管理角度看村社更便于管理因为“管理一群人比管理单个人更为容易” 这也是停滞的宗法制社会惯常采用的方式当然村社支持着国家的赋税另外国家帮助农民支付赎金而发放的贷款也要回收 1861年后沙皇政府多次颁布法令强化村社法令规定农民份地不得转让禁止农民退出村社农民以村社连环的形式集体对国家承担义务等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到19世纪末尽管村社受到来自内部的富农私有倾向、外部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压力但仍基本保存下来——摘编自张爱东《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村社的历史命运》(1)根据材料指出村社的职能并概括其被基本保存下来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社的保存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1)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从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到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局部战争阶段的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了逐步推进、各个击破的蚕食战略而那些有能力遏制侵略的国家在自己尚未面临直接入侵的威胁时并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他们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来诱导侵略者转移进攻方向实现民族利己主义的自保目标……由于当时缺乏整体性的反侵略机制被侵略国家没有形成统一战线他们不得不在孤立状态下承受侵略者的打击和占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法西斯国家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普遍性威胁”已成为公众所公认的事实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的整体利益凸显出来并得以推动各国政府寻求联合抗敌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原来分散的反侵略斗争由此汇聚为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人类的共同体意识得到了一次超越民族主义的提升联盟的机制和效应已经展现出高于民族主义的人类正义理念正是这些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普遍性理念使原本的民族国家间战争升华为捍卫各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世界性反侵略战争——摘编自余伟民《反法西斯联盟与人类整体利益——再论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为“实现民族利己主义的自保目标”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类的共同体意识得到了一次超越民族主义的提升”的影响【答案】(1)职能①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②负责对农民的管理(2分)原因①保护小农经济②稳定社会秩序便于管理③支持和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④沙皇政府的保护⑤俄国社会传统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2)影响①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村社里难以自由流动资本主义发展缺少自由劳动力②农民受到地主和国家的双重压迫以及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使得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市场③农民份地不得转让阻碍了农村土地市场化和集约化限制了农业的规划化发展④赎金和赋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村社管理中的集体意识不利于个体自由发展(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解析】(1)职能①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②负责对农民的管理(2分)原因①保护小农经济②稳定社会秩序便于管理③支持和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④沙皇政府的保护⑤俄国社会传统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2)影响①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村社里难以自由流动资本主义发展缺少自由劳动力②农民受到地主和国家的双重压迫以及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使得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市场③农民份地不得转让阻碍了农村土地市场化和集约化限制了农业的规划化发展④赎金和赋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村社管理中的集体意识不利于个体自由发展(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14.(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未能正确反省二战罪行的原因1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对二战罪行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原因美国战后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扶持和纵容政策日本文化思想领域长期存在浓厚的军国主义思潮日本一批战犯和军国主义分子进入政坛【解析】【答案】(2)影响误导日本民众对二战的认识和国内政治的发展影响日本的国家形象和信誉影响日本的外交政策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增加了东亚地区局势不稳定的因素【解析】15.(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会议的背景15.(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波茨坦会议的影响【答案】(1)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亚洲战场日本仍负隅顽抗争取苏联尽快加入对日作战讨论德国问题以及战后欧洲的安排【解析】(1)本小题的背景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45年”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其背景为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亚洲战场日本仍负隅顽抗争取苏联尽快加入对日作战讨论德国问题以及战后欧洲的安排【答案】(2)对战后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明确了战后世界的安排使战时同盟维持加速反法西斯战争彻底胜利的进程会议使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开始恶化尤其是美苏的矛盾【解析】(2)本小题的影响结合第一小题的背景以及会议讨论的问题可知这有利于对战后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明确了战后世界的安排使战时同盟维持加速反法西斯战争彻底胜利的进程会议使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开始恶化尤其是美苏的矛盾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纪念中国抗战5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邮票中心印有“抗战建国”字样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for\,the\, people”并列(l)材料一邮票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材料二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夸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2)材料二中“克里米亚的会晤”指的是哪次主要会议?其主要意义是什么?【答案】(1)中美结盟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中美两国的治国理念是一致的.(2)会议雅尔塔会议.意义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规划了战后国际秩序.【解析】(1)本小问的信息依据材料一的邮票图片和文字描述可以看出中美结盟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中美两国的治国理念是一致的.(2)第一小问的会议依据材料二“即在夸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雅尔塔会议.第二小问的意义结合雅尔塔会议的积极影响可以得出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规划了战后国际秩序.17.(1)以上材料有助于了解马歇尔计划的间接证据有哪些?17.(2)概述以上两幅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17.(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歇尔计划的看法【答案】(1)证据材料一、材料二【解析】(1)本小问的证据依据材料一、二的两幅漫画可以看出反映了马歇尔计划因此材料一、二符合题意【答案】(2)认识材料一创作者借助漫画认为欧洲在美国财政支援下终于走向正道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恢复欧洲经济材料二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解析】(2)本小问的认识依据材料一可知漫画认为欧洲在美国财政支援下终于走向正道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恢复欧洲经济依据材料二可知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答案】(3)看法囿于自身的立场和局限人们对同一史实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冷战格局下两极对峙自然形成了立场和结论上的不同材料中可见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帮助战后欧洲经济恢复稳定欧洲的政治这种表象背后其实有更深刻的目的就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援助手段扶植和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的冷战轨道其实质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但客观上马歇尔计划对促进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和政治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加强了欧洲各国内部的经济联系推动了欧洲的联合【解析】(3)本小问的看法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从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实质以及影响分析说明1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美国提出建立国际托管制度的原因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托管制度【答案】(1)原因殖民主义的非正义性殖民统治不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瓦解欧洲列强的殖民势力确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加强盟国战时的合作以打败德日法西斯殖民地自治条件的不成熟【解析】(1)根据材料“殖民主义是压迫性的同时也是不公正的”“并造成新的国际和地区冲突”“为了同欧洲诸国合作击败德日法西斯罗斯福需要在战时和战后保持这种合作关系”“他也怀疑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是否能够迅速走向自治担心过早实行自治可能会导致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殖民主义的非正义性殖民统治不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瓦解欧洲列强的殖民势力确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加强盟国战时的合作以打败德日法西斯殖民地自治条件的不成熟【答案】(2)简评有利于加强盟国之间的合作并早日打败德日法西斯有利于维护战后国际局势的稳定、和平与安全明确把殖民地的自治或独立及民族自决原则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有利于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高涨没有改变殖民主义的实质是委任统治制的一种变相存在【解析】(2)根据材料“为了同欧洲诸国合作击败德日法西斯罗斯福需要在战时和战后保持这种合作关系”“罗斯福提出了针对殖民地问题的国际托管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加强盟国之间的合作并早日打败德日法西斯有利于维护战后国际局势的稳定、和平与安全明确把殖民地的自治或独立及民族自决原则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有利于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高涨没有改变殖民主义的实质是委任统治制的一种变相存在等方面概括即可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以及该体系的特点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背景以及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背景金本位制崩溃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或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特点实行固定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解析】(1)根据材料一“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有金本位制崩溃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或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特点实行固定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答案】(2)背景 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日本、西欧的崛起因素主要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经济全球化【解析】(2)根据材料二“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背景有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日本、西欧的崛起因素是主要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经济全球化。

第四讲关于俄国的农奴制度与农村公社

第四讲关于俄国的农奴制度与农村公社

第四讲:关于俄国的农奴制度与农村公社一、关于农奴制度的一般概念1、什么是农奴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与奴役农奴的一个经济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占有大量的土地、水源、道路、草原、森林等生产资料并且占有农奴,农奴从领主那儿获得一块份地,有义务为农奴主服役(劳役、上缴一部分产品),农奴被束缚、被固着在土地上,这样农奴在人身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农奴主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

农奴主对农奴的地租剥削形式为劳役地租,少量实物地租后来发展为代役租。

2、农奴制度的基本特征奴:奴隶,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生活资料。

农奴:既有农民的特性,也有奴隶的特征、①农奴被领主束缚在土地上,不能够自由地离开主人,若逃走,领主有权将其拘捕回来。

②农奴的身份是世袭的,婚姻受主人的限制。

③由于农奴是农奴主的私有财产,因此农奴可以被领主自由买卖和转让。

④农奴对生产资料没有所有权,对生活资料有所有权。

例如:农奴对份地没有所有权,有占有权和使用权。

⑤农奴的劳动由领主来掌握,农奴劳动的种类、数量由农奴主决定。

3、农奴制度的剥削方式早年:劳役地租后来:代役租(实物、货币)4、领地制度与农奴制度领地制度:领主领有一块土地,土地所有权归领主,后来逐渐发展为领有土地上的农奴。

最初生活在领地上的农民身份是自由的。

农奴化即领地农奴化,即领地上的农民失去人身自由,不得随意迁徙,这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的。

二、俄国农奴制度的形成、发展与瓦解1、关于再版农奴制这是相对于西欧的农奴制度来说的。

西欧的农奴制度是在9到11世纪建立起了封建农奴制度,13、14世纪,西欧的农奴制度渐渐瓦解;到14、15世纪,尤其是15世纪的中叶之后,这种农奴制度重新复活,人们把15世纪之后在东欧出现的农奴制度称为再版农奴制。

18世纪中叶开始,东欧农奴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地理界线:易北河以东和阿尔比斯山脉的东麓,包括德国的东部、波兰、捷克、匈牙利、波罗的海各国、俄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的巴尔干各国。

如何看待俄罗斯集体主义传统

如何看待俄罗斯集体主义传统

如何看待俄罗斯集体主义传统摘要|俄罗斯的集体主义传统是有其历史和现实依据的,是由俄罗斯地理环境,政治宗教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俄罗斯将集体主义传统作为社会价值导向,对解决、扩大生产以及维护国家统治有积极意义。

但同时有着统治者决策失误、权利滥用、扼杀自由之弊端。

20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积极发扬集体主义传统,重建价值观。

中国应该理性对待集体主义,去糟取精。

关键词|俄罗斯集体主义原因利弊态度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

它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

20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兴起“集体主义传统”大回潮,教育部宣传部大力发扬集体主义传统。

从13世纪的村社发源,俄罗斯集体主义精神就成为传统,经久不衰,其发展原因对中国也有着强烈的借鉴意义。

本文试图对集体主义发展背后的历史原因与其利弊进行浅析,探讨应该如何看待俄罗斯集体主义传统。

一、俄罗斯集体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1.经济根源:村社[2]村社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社会经济组织。

在村社里,土地集体占有,平均分摊地税,集体决策重大事宜,具有对内平均主义与对外集体主义的特点。

村社一种自然形成的、以习惯强力为基础的血缘、地缘、宗教缘的集体纽带:由于俄罗斯地处寒冷森林地带,严酷的环境迫使经济上崇尚自给自足小共同体内部的协作传统。

另一方面,广袤无垠的原野使得俄国人的土地私有观念相对淡漠,这就为村社的形成提供了民众的意识前提。

俄国村社孕育的村社文化和村社意识,造就了集体主义这一成员共同的民族精神也是俄罗斯集体主义产生的最根本历史原因:[3]在俄罗斯的村社中,土地与生产资料为人们所共同占有,而且这种公有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发形成的,于是在观念上个人便与集体达于一致,个人成为集体的一员,个体的存在也与集体的存在互为依赖。

村社成员视自己是集体和国家的附属物,将自己的命运完全系于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社意识与俄罗斯社会发展董晓阳[内容提要]在俄国的农民共耕社这种共有制生产方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即使在村社消失后,仍对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与俄罗斯的改革以及新世纪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关联。

在西方观念引进的同时,村社思维方式在21世纪仍然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会形成两种思维方式的撞击,而形成新的俄罗斯思维方式,俄罗斯在21世纪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样的新思维方式。

[关键词]俄罗斯;村社;普京;社会发展[作者简介]董晓阳,195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北京100007)俄国的农民村社,是从13世纪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农民共耕社。

在这种共有制生产方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即使在村社消失后,仍对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与俄罗斯的改革以及在新世纪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关联。

否则,就无法从思维角度解释,为什么经历了十年的改革和争论,即使在普京执政以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法案都曾长期难以通过?为什么已经私有化的企业,还实行公有制条件下的管理方式,其管理水平也没有明显提高?为说明历史上的村社与现实的改革和未来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首先要对俄国村社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一国内外学者对俄国村社的研究中国的学者,特别是研究苏联史和俄国史的学者,对俄国村社有广泛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者把社会学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对俄国村社进行了新的探索。

金雁在《苏联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发表的《农村公社与十月革命》一文,对村社与十月革命的关系作了独到的分析。

她认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固然是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但它与俄国文化与社会的传统特点也有明显的联系;作为俄国传统要素之一的村社,它对十月革命的发生、进程和结果都有明显的影响1 [1]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把历史上的村社与后来的社会变革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尔后,她在《俄罗斯传统文化与苏联现代化进程的冲突》等文章中,也采用这种分析方法。

秦晖的著述,在谈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时,也涉及了俄国的村社2 [2]可见,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俄国的村社都有所研究,中国学者对俄国村社的研究是比较广泛的。

比较起来,国外对俄国村社的研究更为重视。

俄罗斯学者对村社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

早期研究村社的著名学者,有Ю.Ф.萨马林、К.Д.卡维林、Б.Н.奇切林、伊·别里亚耶夫等。

例如,萨马林在1847年著有《关于“当代人”的历史和文化的意见》的文章,奇切林从1866~1904年发表不少关于村社的著述,其中涉及村社与俄罗斯的命运问题。

19世纪50年代,西方派与斯拉夫派曾就村社与俄国改革和俄国道路的关系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俄国对村社的关注已经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之久。

包括列宁、普列汉诺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和赫尔岑等思想大师,都对村社制度发表过自己的见解。

这种研究,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有H.培尔申、C.M.杜博罗夫斯基、A.B.齐亚诺夫等人的著述。

30年代至50年代,村社问题的研究遭到禁止,直至60年代,杜博罗夫斯基再次提起村社问题。

近年来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则是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Л.В.米洛夫所著的《伟大的俄国农民与俄国历史进程》一书3 [3]在西方,较早研究俄国村社问题的是德国学者A.加克斯特乌金男爵。

他在19世纪40年代亲临俄国考察,搜集大量关于村社的资料,写出多卷本的关于俄国国内制度的著作。

英国学者和美国学者对俄国村社的研究,也较为系统。

在这方面,英国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T.沙宁的著述,引起当前俄罗斯学者的好评。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对国内外关于俄国村社的研究状况,只能扼要地作如上介绍,主要是想说明,俄国的村社与社会发展进程的联系问题,在历史上和当今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并非是作者的创造。

二俄国村社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体现俄国村社历经数百年而不衰退,即使村社的组织形式消失以后,其思维定式仍然在影响俄国的社会发展。

这说明,村社的基本特征在当代社会仍然有所体现,这种体现,既表现在思想方面,也表现在组织方面。

封闭和保守,是俄国村社的一个重要特征。

俄罗斯民族在地缘文化方面属于内陆民族,与外界相对隔绝,其文化具有较强的自发性。

俄国的村社是土生土长、独立发展起来的农民共耕组织,它实质上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

农民集中居住,自我发展,村社就是“世界”,是最好的形式。

直至18世纪末,俄国还没有面包的交易。

这种自耕、自给和自足的村社,养成了俄罗斯民族独立发展的习惯,有明显的封闭排他性。

当年,奇切林几乎把村社看成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要障碍。

1861年2月19日,沙皇政府发布了关于个人可以拥有财产的法令,但地主却长期没有发展,俄国仍然是村社经济为主导。

在20世纪初的变革时代,村社所体现出来的保守、惰性和落后更为明显。

上面提及的德国男爵,对俄国村社的稳定性和保守性甚至感到吃惊,他认为,俄国真正强大的根源在于人民的家庭族长制和村社制。

在俄国历史上,社会的每次改革都受到保守的村社思维的阻碍,保守和自由之间的斗争往往采取激进和激烈的方式。

叶利钦时期的改革,也是极端保守和极端激进之间的斗争,双方所采取的斗争方式也具有激进和对抗的色彩。

三俄国村社意识具有跨越社会制度的生命力当年,沙皇宣传村社精神,维护村社制度,把村社制度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直至1906年11月9日,杜马才发布农民可以自由退出村社的法令4 [4]那些主张照搬西方的俄罗斯人则认为,村社是农奴制的产物,是国家贫穷的后果,只要消灭了农奴制,村社就会自然消失,村社是一种暂时现象。

但事实是,农奴制解体后,村社并没有消失。

与此相反,当年的斯拉夫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断言,村社与社会主义可以相关联。

他认为,在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形式上可与初级阶段相吻合;俄国社会的初级阶段是村社所有制,俄国社会的高级阶段则是联合人们之间的生产;因此,利用俄国村社可以跨过资本主义而直接建设社会主义。

他认为,共有的村社比私有的家庭农场更容易转向高级的社会劳动形式,所以村社是社会主义的坯胎。

俄国的民粹派(社会民主主义)也认为,村社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村社排斥私有、排斥个性的能力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的萌芽,他们主张以村社为基础,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农业组织。

民粹派极力推崇俄国土生土长的村社,指责沙俄政府引进了西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瘟疫。

社会革命党的纲领也主张土地国有,强调“国家和人民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国家可以将部分土地让地方社会使用,地方社会应在有村社所有成员参加的会议上选出全权代表”。

沙皇被推翻以后,村社制度迅速走向衰败。

但是,共有制的村社意识并没有消失。

村社意识之所以几个世纪不衰败,就是因为它具有惊人的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

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发展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使农业生产的共有方式以新的形式出现。

俄罗斯学者认为,布尔什维克为了抵制土地私有制,建立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际上使村社制度以另外的形式得以恢复,并将这种生产方式扩大到工业企业。

综上所述,俄国村社的共有制及其变种,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俄罗斯只有共有制的历史,没有私有制的历史。

即使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宪法也没有排斥公有制,而是规定不同所有制共存,其对私有制的规定,与西方相比仍然很不完善。

四集体主义是俄国村社的重要特征普列汉诺夫当年认为,俄国社会发展的矛盾是共同体和自由个性的矛盾,俄国只有两个阶级,那就是农民村社和被剥削的个人,东正教的集合精神与村社集体生产方式的结合,使集体主义成为俄罗斯精神,集合活动则成为人们的主要活动方式。

其实际情况是,村社的财产归集体所有,家庭之间讲究互相帮助,强调村社集体的内聚力和团结,从村社到整个社会,个性和个性自由缺乏社会土壤和市场。

俄国社会崇尚集体主义的传统,在苏联时期不但得到延续,而且发展到了顶峰。

在当今的俄罗斯,集体主义对社会发展仍然颇有影响。

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重新提出集体主义问题。

他强调:“在俄罗斯,集体活动向来重于个人活动,这是事实;……大多数俄罗斯人不习惯于通过自己个人努力和奋斗改善自己的状况,……要改变这种习惯是很缓慢的。

我们且不去回答这样做是好还是坏。

重要的是有这样的情绪,而且它很盛行,因此不能不重视。

”5 [5]可以预见,西方社会那种以个性和个人活动为核心的价值观,在俄罗斯需要相当长的过程才能占居上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共存。

这种状况,也使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不能通过激进方式来实现,而只能转入渐进状态,并带有俄罗斯的特色。

五依附国家和皇权是俄国村社的时代特征俄国村社孕育的村社文化和村社意识,造就了对国家依附和对皇权崇拜的社会群体。

村社成员视自己是集体和国家的附属物,将自己的命运完全系于国家。

村社农民即使对国家的政策不满,也坚定地认为国家会站在他们一边。

村社农民在与地主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始终指望国家的公正和帮助。

斯托雷平以前的沙皇政府,确实也曾维护村社的利益。

村社农民对国家和社会的状况容易默认,这养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忍耐。

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村社。

即便农民举行起义,也是为了俄罗斯这个大村社而起义,为了国家而起义。

村社意识认为,俄罗斯必须有一个好沙皇,这个沙皇不好可以换另一个沙皇。

对皇权的崇尚,是村社意识的重要表现。

发展到现代,这种崇尚皇权的村社意识便演变为崇尚权威和领袖。

正是这种对国家的依赖和对皇权的认可,使俄国社会的历次改革都是以国家为主体,都是由国家来发动,都是从上而下。

沙俄时期是这样,苏联时期是这样,俄罗斯独立以后也是这样。

在叶利钦时期,许多人对叶利钦个人充满期望,称之为“鲍里斯一世”。

新世纪的今天,人们又把希望寄托在普京身上。

这就是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国家和领袖个人始终被推到改革的前台。

正如普京所说,人们仍希望借助于国家和社会的帮助6 [6]从这个分析出发,普京在新世纪伊始所强调的加强国家权力的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原因就是它有社会基础,同时也是社会转型的需要。

一个软弱的国家是很难顺利完成社会转型任务的。

六村社意识中的平均主义对社会进程有深远影响村社内部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权利也一样,生产资料如牲畜、劳动工具、劳动成果的分配都是平均主义原则。

到了后期,村社之间也实行平均主义,例如平均使用土地,遇到人口变化等情况再重新分配土地等。

认为平均就是公正,这在村社意识中十分强烈。

二月革命前,村社对地主的反抗就是因为村社与地主之间的不平均和利益失调所造成的。

在村社意识中,不平均就是不公正和不平等。

社会的不满和骚动,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因为人民感觉到不公平。

村社意识中的这种平均主义思想,在苏联时期的分配制度和社会意识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当时,分配的平均主义成了社会公正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