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认知.言语)与第三节(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幼儿心理学》2.课程代码:05132503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4.适用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5.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2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6.建议开课学期:2020级,三年制大专第1学期二、课程标注基本结构(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按照“以理论思想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幼儿园实践需要为中心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幼儿园对教师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本门课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有针对性的列举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找出某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
教师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幼儿游戏教学的新路子,为学生提供发展广阔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幼儿教师的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一、前言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初步掌握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理论60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认识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关系,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问题和年龄特征的划分与研究。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学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基本途径。
4.了解当前最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方法和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研究理论的进展。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心理发展观点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2.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其缘由。
教学内容: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的实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内化学说。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5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它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起着一种中介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提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般特点和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等基础知识,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
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学前期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为设计和开展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学前期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为设计和开展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三、教学时数分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概念及学前儿童观2.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任务。
3.了解学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概念难点:学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概念与学前儿童观1.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2.学前儿童发展观的变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1.三个基本关系的问题2.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宽泛的研究方法2.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和人文生态环境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2.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五章幼儿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展
一、幼儿的脑结构与功能的发育
(一)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1.幼儿脑重的增加
孩子生后头两年脑部发育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 350~400g,达成人脑重的25%;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 2岁末为出生时的3倍,3岁儿童的脑重约1000g,相当于成 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g,基本上已经接 近于成人的脑重量(平均为1400g)。
1卫生部卫生部十二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四节第四节幼儿的游戏发展幼儿的游戏发展第三节第三节幼儿的言语发展幼儿的言语发展第二节第二节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第五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第一节第一节幼儿的生理发展幼儿的生理发展卫生部卫生部十二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七节第七节幼儿期的心理问题与干预幼儿期的心理问题与干预第六节第六节幼儿社会性和人格发展幼儿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第五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第五节第五节幼儿的感情发展幼儿的感情发展卫生部卫生
朱智贤等(1964)研究发现,5~7岁能正确地把自 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产生最初的左右概念, 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方位;9~11岁儿童能灵活概括 地掌握左右方位概念。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二节 幼儿认知发展
4. 时间知觉
皮亚杰曾对儿童的时间知觉作过实验研究。 在他的实验里,4岁半至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和空间 关系区分开来;5岁至六岁半儿童开始把时间次序和空间次序分 开,但仍不完全;7岁至八岁半儿童才最后把时间与空间关系分 别开来。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个体的心理发展概述
发展的关键期
▪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 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 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 失。
(一) 成熟因素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所谓成熟,即指在遗传程序控制下,机体、神 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逐渐发育成长的过程。成熟 是影响智力发展的一个因素,它为智力结构的演 化提供了可能,但是在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还 必须有一些其它因素,例如练习,经验和社会和 相互作用。
行为主义观
▪ 强调行为,反对以那些不可捉摸的内部过 程(意识、心理状态、意志等)为研究对 象。
▪ 儿童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起来的,任何 正常儿童都能学会任何事情,只要具备或 施加适当的环境条件。
▪ 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量的变化, 没有质的变化。
精神分析论
▪ 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 是心理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是“性” 的发展。
发展的不平衡性
▪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 进程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式 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 的速度直线发展,发展的 不平衡性表现为不同系统 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 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 上的不同进程,也表现在 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 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 同的发展速率。
发展的差异性
▪ 发展的速度 ▪ 最终到达的水平 ▪ 发展的优势领域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关键期 1——3岁 4——5岁 0——4岁 5岁左右 10岁以前 5岁以前
心理发展的内容
口语学习的关键期 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 成熟势力说 ▪ 行为主义观 ▪ 精神分析论 ▪ 相互作用论
婴儿的心理发展心理学 ppt课件
.
13
.
14
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语言与思维
认知发展的 两个核心
内容
.
15
本节主要内容
.
7
吉布森的著名视崖实验证明了儿童的深度 知觉:
用棋盘式的图案铺在左右两边有高度落差的台
子上,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
放在”视觉悬崖”。边,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
慢,这说明他们体验深度而好奇;当把 6个月
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
呼婴儿时,婴儿对深度一边有恐惧感且会毫不
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的一边,但却如何都不愿
生理因素和环境影响相互作用,共同
决定语言发展过程。
.
19
相互作用者语言发展观点 概述 大脑发展
影响 认知发展
影响 影响
语言环境(同伴的 行动、陈述和对儿 童的指导)
影响 影响
.
影响
儿童的行动和语言 表达
20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1.认知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Jeap piage
主要观点: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 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在这种交互作用过 程中,由于动作发展和协调才产生了逻辑,由此才导 致了语言的产生。
.Leabharlann 172.先天决定论
(1)先天语言能力说 代表人物: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六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2.了解并掌握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3.了解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1.认知发展的起源、机制及其结构的变化;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各阶段特点。
教学内容:一、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一)认识的起源皮亚杰认为,应当在活动(动作)中去寻找一切认识的源泉,即 认识起源于动作。
(二)认知发展的机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适应的过程。
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实现的。
(三)认知结构的变化所谓结构,就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它不仅指具有解剖学意义的实际结构,也包括功能意义上的结构(李其维,1999)。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论(一)皮亚杰关于阶段论的主要观点1.儿童认知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以具有质的差异的认知结构作为各阶段间的划分标准。
3.儿童认知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定向性。
4.每一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
是在新水平上对先前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系统。
(二)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三、对皮亚杰理论的批评两个主要批评:1.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思维能力,而高估了青少年的认知思维能力;2.个体的认知发展并不止于形式运算阶段。
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同化和顺应,分别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2.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各个阶段有哪些特征?这四个阶段的特征有哪些不同之处?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特点,了解相关的实验;2.了解青少年的辩证思维;3.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青少年的形式运算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特点及其相关实验、研究;2.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二 幼儿注意的发展
三 幼儿记忆的发展
四 幼儿思维的发展
五 幼儿想像的发展
--------------------------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幼儿感觉的发展
各种感觉更加完善:视敏度不断提高;视觉的随意性增长;辨色能力增强;听觉感受性进一步发展;触摸觉与运动觉的细致性和准确性也有所增强.
五 儿童游戏的发展
从游戏的内容看:
游戏主题逐渐扩大.
游戏情节逐渐复杂.
从游戏的形式看:
从不能分配角色到自行分配角色.
从模仿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游戏的时间也逐渐增长.
从个人游戏逐渐发展到合作游戏.
---------------------------------
各种感觉在认识事物中的地位的变化:视觉和听觉在各种感觉的发展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幼儿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都进一步发展.
时间知觉的发展:幼儿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但常常需要和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对时序的概念明显地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4、5岁幼儿还常常分不清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幼儿期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较低.
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情绪与意志的发展
第六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学》第3章 青少年的认知
二 、信息加工
Ö 信息加工理论关心的是青少年的大脑如何工作 。青春期大脑结构的改变和神经髓 鞘化为认知资源的增加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Ö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会受到加工速度和信息容量的影响 , 也就是认知资源的影响。
Ö 随着从小学到初中 、初中到高中的每一 次学校变化 , 青少年的成绩分数会下降 。 Ö 追踪研究发现升入初中的学校转变消极影响更大 , 尤其是对女孩的自尊而言 , 它在女孩
进入初中以后急剧下降 , 之后逐渐会恢复
Ö 相应地 , 青少年的自信和自我价值也会进行调整 。学校的转变常常使得环境变化无法很 好地满足青少年的发展需要 。
Ö 形式运算思维比具体运算思维更抽象 , 青少年不再只局限于将实际的 、具体的经 验作为思维的参照 , 他们可以虚构想象情境(纯粹假设的可能性时间或抽象命 题) ,并试图对其进行逻辑推理。
Ö 青少年可以进行形式推理 , 可以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将推理的结果应用于具体的 情境中。
Ö 青少年在形式运算阶段还能够使用命题思维。 Ö 直到15岁以后 , 青少年才会完全具备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能力。
二 、青春期社会方言
Ö 有语言学家认为 , 青少年的言语构成了一种属于他们的方言——“青春期社会 方言 ”
Ö 青少年方言或俚语主要在相同年龄群体内使用 , 词语的含义显得有些模糊 、古怪 、轻率 , 或 者对成年人不敬 。
Ö 词汇会因为性别 、种族 、年龄 、地区 、邻里 、学校类型而千差万别 , 也会因为团体的不同而 大相径庭 。
遗传因素能够解释这
种性别差异 , 比如女
儿童心理发展知识点
儿童心理发展知识点儿童心理发展第一章、绪论【考核目标】1、了解发展的系列概念,了解各年龄段的儿童发展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研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方法。
2、理解儿童发展阶段及其划分标准,理解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一节、儿童发展概述一、发展1、“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
2、广义的“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二、儿童发展1、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它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儿童发展的特点1、特点:发展的基础性、发展的递进性、发展的易感性四、儿童发展的四个领域1、四个领域: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文化性发展五、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1、影响因素:生物规律、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历史文化规律六、我国的儿童发展阶段划分标准1、新生儿期(出生到一个月);乳儿期(一岁以内);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2、13-14、15岁);青年期(14、15-17、18岁);成年期(18岁以后)。
2、配以我国学制可分为:先学前期,即婴儿期(3岁以前,托儿所);学前期,即幼儿期(3-5,6岁,幼儿园);学龄初期,即学龄儿童(6、7-12岁,小学);学龄中期,即少年期(12、13-14、15岁,初中阶段);学龄晚期,即青年期(14、15-17、18岁,高中阶段)。
七、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有年龄决定的。
2、相对稳定,同时又可以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而改变;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3、儿童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不平衡性。
八、各年龄段的儿童发展特点1、婴儿期的特点(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①这一时期婴儿的行走动作、手的动作得到了发展。
第九章 人生全程发展
水平3,后习俗水平: 水平 ,后习俗水平: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主要履行 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阶段5,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 段。这一阶段出现了以前阶段所没有的道德信念的可变 性。道德的基础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它是 一种社会契约,也是可以修正的。 阶段6,个体内在良心的道德阶段。这一阶段个体为了 避免自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既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 化的理想。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同情、 平等。这种道德是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达到这一发展 水平的人将具有高度个体化的道德信念。
2011-10-22
13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人生发展的两次高峰期
胎 乳 儿 儿 期 期 2011-10-22
婴 儿 期
幼 儿 期
小 学 期
青 春 发 育 期
青 春 晚 期
成 年 期
壮 老 年 14 期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 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 是不同的。 如有的人发育早,心理成熟也早,而有的人 发育晚,心理成熟也晚;有的人思维能力强, 而有的人运动能力强;有的人长于观察,而 有的人长于记忆;等等。
2011-10-22 31
第四节 成年以后的发展
成年期指从20岁左右到衰老、死亡这段漫长的时期。一 般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成年初期或称为成年期(18、 19岁到35-40岁);35-40岁到65岁属于中年期;从65岁 左右到死亡这一时期属于老年期。 整个成年期最典型的特点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充 分的发展,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 稳定,情绪也趋于稳定,人际交往趋向成熟。 另外,随着个体经济地位的独立,个体的诸多心理感受 和生活状态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恋爱、婚姻以及养育 子女已经成为成年人的重要任务。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 心理学意义
婴儿的生理发展是指其身体的各部分及
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 过程。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身体发展特点 脑和神经系统 发展的特点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的前提条件:先天的无条件反射
胎儿的 活动 胎动 反射 新生儿 的反射 生存反射 原始反射
躲避动作 新生儿的 复杂动作 够物动作 同步模仿动作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传统的四重类型说 (二)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三)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四)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五)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六)卡根的抑制一非抑制说
三、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第五节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一、最初的情绪反应
婴儿的视觉系统在2个月到1岁之间迅速成熟。
模式视觉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婴儿的听觉
1.听觉的发生:听觉的发展在胚胎起就已开始。 初生的婴儿是由听觉的。 曾经的争议:
普莱尔曾经断言:“一切婴儿刚生下来时都是耳聋的.”
最近的争议:
胎儿能听到母体外的声音吗?
2.听觉辨别能力的发展
请大家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婴儿的听觉辨别能力?
婴儿期是指0—3岁的时期
婴儿期的界定标准:
1.身体系统的生长与成熟,达到摆脱成人的携带、能 独立移动自身位置的能力、去实现随意活动。 2.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达到神经细胞数量增长和神 经构造基本完成,以保证婴儿随意运动的实现;脑的 功能区域的划分和成熟,以保证言语活动、愿望意向 表达和空间、方位和形象的表征。 3.言语能力的发展,达到包括初步掌握规范化的语法 规则,以保证为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口语理解与表达的 基本言语交流功能。
2.个体发展和差异
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 2. 3. 4. 5. 6. 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心理发展各方面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 心理发展各方面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 具有不平衡性。 具有不平衡性。 具有个别差异性。 具有个别差异性。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知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发展和差异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个体发展概述 第二节 认知和言语发展 个性、 第三节 个性、社会和道德发展 第四节 学生的差异
第一节 个体发展概述
四、教育与心理发展
1.心理的发展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心理的发展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心理的发展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准备性原则(principle of readiness)(在我 准备性原则 ( 国教育学中又称为“量力性原则” 国教育学中又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 接受性原则”):学生的准备应保证新的 接受性原则”):学生的准备应保证新的 学习的可能成功, 学习的可能成功,应保证学习时消耗的时 间和精力要经济而合理。 间和精力要经济而合理。
四、教育与心理发展
2、教育促进和主导心理的发展。 、教育促进和主导心理的发展。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在四年级是从具体形象 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加速期, 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加速期, 若教育得法, 若教育得法,这个加速期可以提前到三年 若教育不得法,则可能推迟到五年级。 级;若教育不得法,则可能推迟到五年级。 人格发展亦是如此(林崇德, 人格发展亦是如此(林崇德,1995)。 )。 儿童的发展潜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发展潜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和发展性教学观点。 和发展性教学观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类型:理论型撰写人:审核人:编写日期:《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602103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课程为前导,在对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儿童认知、语言、智力、情绪、社会性的发展,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做好学前教育教学、幼儿保健等工作的必要基础。
二、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年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少儿推拿与保健方向)一年级学生四、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提高学生热爱学前教育、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着重掌握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过程的特点及相关理论知识,全面认识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研究儿童和教育工作中的心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其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具有科学的儿童发展观以及浓厚的观察和研究幼儿的兴趣;有较完善的心理素养和个性品质。
五、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遗传、环境、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了解西方和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分别经历了不同的时期;熟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方法等知识点。
2015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2.2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内容目录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重点)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知识点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含义(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重点】(一)人格的含义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
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作出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doc
《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Student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课程代码:322058X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课程性质:专业慕础课开课单位:教育学院适用专业: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后续课程: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程与教学法等二、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张家口学院师范类学生的人才培养冃标和规格的需要,以及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本课程的目标是:构建传授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主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主心理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教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冃标。
具体冃标如下:(一)知识目标:结合课堂教师的讲授与学生自学,了解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内涵,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为从事小学教育打下理论慕础。
通过学生自学阅读相关学习材料,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有关的教育观念与理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并能够与别人交流,完善问题。
(-)能力冃标:能够运用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的基木理论和规律来解释小学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掌握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科学方法,提高对小学小学生心理世界把握的能力并具备教育反思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冃标:养成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提高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
使学牛具有积极关注和参与各种社会机构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热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不断进取的态度。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为考试课,需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
(%1)成绩评定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幼儿心理学概述
幼儿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入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幼儿心理学和婴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理论课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来说也就是幼儿心理学家追寻的目标是:1、描述幼儿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探究不同的外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4、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方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
幼儿心理学的参考资料《幼儿心理学》(潘庆戎, 白丽辉主编)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8-1 ISBN:9787563021598 目录:第一部分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第二节儿童观的历史变革第三节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心理的实质第二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第二部分幼儿的认知与言语发展第四章感知外部世界第一节感知觉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幼儿的感觉第三节幼儿的知觉第四节幼儿观察的发展及培养第五章注意与记忆第一节什么是注意第二节幼儿注意的发展第三节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第四节记忆的概述第五节记忆过程的分析第六节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第七节幼儿记忆力的培养第六章幼儿的学习与游戏第一节幼儿的学习第二节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游戏...第七章幼儿的想像与思维第一节表象第二节想像第三节幼儿的想像第四节思维的一般概念第五节幼儿期思维发展的趋势第六节幼儿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第八章幼儿语言的发展第一节幼儿语音的发展第二节幼儿词汇的发展第三节幼儿语法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第五节内部言语的产生及书面言语...第六节幼儿口语的培养第九章幼儿智力的发展第三部分幼儿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第十章幼儿情绪与亲密关系的建立第一节什么是情绪第二节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第三节婴幼儿的情感依恋第十一章幼儿个性的发展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第二节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三节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第四节幼儿需要的发展第五节幼儿的兴趣第六节幼儿气质及其发展第七节幼儿性格及其发展第十二章幼儿道德的发展第一节道德概述第二节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第三节幼儿社会化的发展第四节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五节幼儿的攻击行为第四部分幼儿发展的生态学引言:社会生态学观点第十三章家庭第一节对家庭的理解第二节家庭教育第三节教养方式与幼儿的社会化第四节父母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第五节独生子女第十四章幼儿园、社区及大众传播媒...第一节幼儿园第二节社区第三节早期阅读第四节电视对幼儿的影响第五节电脑时代的幼儿发展用于科普,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 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一)视觉的产生与发展 1、视觉的发生:
– 胎儿中晚期,4、5个月已有视觉反应能力; – 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能用眼睛追视刺激,
视敏度达20/200—20/400,具备原始的颜色视觉。 2、立体觉的发展:
丰富的意思。如儿童用单词描述某个情境、事件,或表 达自己的愿望、感觉状态等,往往是成人需要用一个句 子才能表达的内容。中国儿童在学单词和使用单词句时 习惯用叠音词,如“球球”,“抱抱”等。当儿童说 “球球”时,随着不同的情境可能表示几种不同的意思。 如“这是球球”,“我要球球”或“球球滚开”等。儿 童有时还能用不同语调来表示描述、请求、提问等各种 语用意图。
– 立体觉是个体将物体在两眼中的视像合并成一个有 立体感的完整形象的过程,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是二维平面的视像,但却能被知觉为三维的立体东 西,就是立体觉的作用。
2
– 婴儿至少6个月以前已确定有立体觉。但还有研究 认为,3.5个月的婴儿就已有明显的立体觉了。而这 并不意味着在这以前的婴儿就生活在一个平面的、 没有深度的世界里。
3、颜色视觉的发展
– 2-4个月时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4个月时已能分 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
–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个月的婴儿最 喜欢暖色,如红、橙、黄色,不喜欢冷色,如蓝紫 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4个月 的婴儿已具有正确的颜色范畴性知觉,其颜色视觉 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
(一)记忆的发生
– 人类个体记忆发生在妊娠期末,胎儿在8个月左右 就有了听觉记忆,出生后有再认表现。采用习惯化、 条件反射和重学节省等判断指标研究证实:婴儿最 早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就已产生了记忆。
(二)记忆的发展
– 从识记上看,婴儿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 刚刚萌芽。
– 从再认上看,婴儿能再认隔几天、几十天、几个月 的事物。
4、视敏度的发展
– 婴儿的视力发展极其迅速,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 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1岁左右的婴儿 视力已达到成人正常水平。
3
4
(二)听觉的发生发展
1、听觉的发生 – 正常健康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听觉(至少可以肯定是在生后24 小时之内),听觉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5、6个月胎儿就已经开始建立听觉系统, 可以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以下的声音。
3、皮肤觉的发生发展
– 儿童的皮肤觉很早就开始出现。婴儿触觉比较敏感的是 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帘等处。温冷觉方面,感 受性也较敏锐。儿童刚出生时,在洗澡时如果水太冷或 太热就会大哭起来。痛觉方面,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 婴儿遇到痛刺激后,就能立刻引起全身的或局部的反应, 则是肯定的。
8
(四)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2、听敏度的发展 – 新生儿已能鉴别200赫与500赫纯音之间的差异。5-8个月婴儿 在1000-3000赫范围内能觉察出声频2%的变化,在4000-8000 赫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在整个婴儿期,儿童的听 觉能力一直是增长的。
– 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
– 刚出生:最基本的视听协调能力。3-6个月:能判断视、听信 息是否一致。6个月以前:能辨别音乐中旋律、音色、音高、 调性及其转换模式的不同,并初步具有了协调听觉与身体运 动的能力。
1、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
–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 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婴儿3岁时已能辨别上下方位, 前后左右等方位要到幼儿期才能发展起来。
2、距离知觉的发生发展
– 深度知觉是对一个物体是在多远、多深的认识。婴儿大约 在2-3个月左右时(也有人认为是6个月)具有这种能力。
(一)单词句 婴儿在1岁到1.5岁左右开始说出有意义的单词,
看到父母时能分别叫“爸爸”和“妈妈”。对一 些经常接触的人和物已能在不同情况下正确称呼, 表现出一定的分化和概括。但最初这些单词只是 作为事物或动作的一般标志,随后不久就出现了 单词句。
15
单词句是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
– 把这三个图形同时拿给婴儿看,每个婴儿看2分钟,计算 婴儿看每个图形的时间,
– 结果发现,从出生十几天起,婴儿就对人脸图最感兴趣, 因为他们花在看人脸图上的时间最长。除了对人脸图感兴 趣外,他们也对那个混乱的人脸图感兴趣,对黑白鸭蛋图 最不感兴趣。婴儿至少在3个月时具有分辨简单图形的能 力,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形状知觉。
5
(三)味觉、触觉和皮肤觉的发生发展 1、味觉的发生发展
– 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个月 开始已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已 发育的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机制中占有相 当重要的地位。
6
正常
甜味
酸味
苦味
2、嗅觉的发生发展
– 胎儿7、8个月时嗅觉感受器已相当成熟且有了 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已能大致区别几种不同 的气味。
– 从重现上看,2岁左右婴儿表现出最初的重现能力。
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这一方面 和生物学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教育有关。
13
言语的发展
– 言语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 一。同时也为婴儿心理发展提高条件,对其以后 的心词句再到完整句。句 法的发展过程是从无修饰语的简单句到有修饰语 的简单句再到复杂句。
10
11
2、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 4个月以前婴儿就具备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 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3、客体永久性的发生发展 客体永久性是知觉恒常性的进一步发展,它指客 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这客体并非不存在 了 。这已进入表象的范畴。一般认为婴儿到8-12 个月才有这种能力。
12
二、记忆的发生发展
– 视崖实验 (吉布森 )
9
(五)物体知觉的发生发展
1、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
– 出生不久的婴儿能感知到物体的形状吗?过去人们并不清 楚。1961年,心理学家弗朗茨才以确切的实验证据证明, 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就能分辨物体的形状了。弗朗茨给出 生两周到6个月的婴儿看三个图形,
一个是人脸图,
第二和第三个的外形和人脸一样,但第二个上面混乱地画着人脸 的一些成分,第三个只有黑白两色,像个演杂技的鸭蛋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