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罗斯首富被捕事件看俄高层三大派别之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俄罗斯首富被捕事件看俄高层三大派别之争



2003年11月06日11:40 千龙新闻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俄罗斯当局拘捕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一事,犹如爆发一场强烈地震,对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和政治层面造成巨大冲击。这一事件说明,俄罗斯可能即将发生重大变化。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动向,或许是它触及了俄政权高层的潜在矛盾,引发了“叶利钦帮”与“圣彼得堡帮”两大势力的激烈斗争。目前,这一斗争正在渐次展开,其结果有可能改变俄政权今后的高层结构。


拘捕首富 一石激起千层浪

俄罗斯首富被捕一事,

其影响之广之大可说出乎意料。仅从政治层面来说,在10月25日以后的短短几天,国内外已对此作出强烈反响。

其一,工商界坚决反对。霍氏被捕当天,素有“寡头俱乐部”之称的俄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俄统一电力公司总裁丘拜斯、工矿业大亨波塔宁等工商巨头都亲自赴会。会议激烈批评俄当局拘捕霍氏的做法,并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说:“政府的做法严重地恶化了社会局势,破坏了俄工商界对政府的信任,导致双方对话的破裂。俄政府所犯的愚蠢错误将使国家倒退若干年。”

其二,各政党严厉谴责。“亚博卢”党和“右翼力量联盟”党发表声明说:“该事件改变了国家的政治形势,并使俄宪法中不容侵犯的原则受到质疑”。两党的领导人一致认为,逮捕霍氏完全是出于“政治动机”。俄共人士也说:俄当局的逮捕是想弱化霍氏的“政治立场”,霍氏如果参政将是第一流的,因此俄当局视其为威胁;甚至说:对霍氏进行打击,“就是让他退出商界,使他成为一名政治人物。”与此相反,作为“政权党”的“统一俄罗斯”以及“自由民主党”却对俄当局的举措表示支持。

其三,美国反应强烈。美国驻俄大使声称,霍氏被捕可能给俄投资环境带来消极影响,华盛顿对此深感忧虑,认为这将影响海外投资者的信心。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说,俄尤科斯石油公司部分股票被冻结,这一举动“让人怀疑在俄罗斯是否法律至上”。美国国防部长助理理查德·佩尔甚至说:“俄罗斯正在加速向不被信任的方向前进”,应该将俄从“八国集团”踢出,因为“八国集团”中没有一个国家会像俄罗斯对待霍氏这样对待本国商人。

其四,政府总理唱反调。卡西亚诺夫总理不顾普京总统关于政府不要干预尤科斯公司案件的警告,公开表示不满,说他尤其对该公司股

票被冻结一事感到“非常不安”和“担忧”。

其五,总统办公厅主任辞职。素有普京“大管家”和“铁血宰相”之称的总统办公厅主任沃洛申,两次提出辞呈,表示对拘捕霍氏一事不满。此人可说是普京的左膀右臂,多年来为普京权位的巩固作出了艰辛努力,可谓劳苦功高。

分析家认为,政府总理公开表示不满和沃洛申的去职,有可能引发俄政坛的大地震。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俄首富霍氏被捕的影响既广大又深远。

事出有因 高层矛盾由来已久

众所周知,普京的仕途升迁以及最后坐上“总统宝座”,主要得力于前总统叶利钦的信任和提携。有人形象地说,普京之所以成为总统,实际上是由叶利钦一手“保送”的。当然,这也是因为普京本身具有非凡的气质和才能。普京主政之初,既缺少威望和经验,也缺少自己的班底和权力系统,因此只能利用叶利钦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源”,而“叶利钦帮”则成了他当时执掌政权的唯一依靠。据报道,叶利钦当年辞职时,曾要求普京至少在一年之内不更换原有的执政班底。后来,普京履行了这一诺言。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无处不在。普京毕竟是一位“独立”的政治家,有自己的主张和作风,他需要建立自己的权力基础,需要有自己的执政班底。由于普京出生在圣彼得堡,而且担任该市副市长两年多,又由于普京有16年的“克格勃”经历(1975-1991年),所以他往往从圣彼得堡和强力部门搜罗人才,并把他们引进政权高层。于是,“圣彼得堡帮”渐渐形成了,他们主要由来自圣彼得堡和来自强力部门的两部分人所组成。与此同时,新生的“圣彼得堡帮”与原有的“叶利钦帮”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渐渐产生了。

2001年3月,俄高层两大帮派发生第一次大撞击。当时,普京对俄政府实行大改组,一下更换了四大强力部门的领导人。结果,普京的“铁杆”亲信、同乡、同学和过去的亲密同事谢·伊万诺夫出任国防部长,“团结党”议员团的主席格雷兹洛夫出任内务部长,他们分别控制了军队、警察和内务部队。尽管叶利钦的“老臣”卡西亚诺夫依然担任政府总理,但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国防部长伊万诺夫、经济发展部长格列夫、副总理马特维延科等人,都来自圣彼得堡。这说明“圣彼得堡帮”已在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叶利钦帮”则大大失势了。与此同时,当时新建立的七个联邦区的总统全权代表,也大都出身于“克格勃”或其他强力部门,是普京的知己。

这次沃洛申的去职,可说是俄高层两大帮派发生的的第二次大撞击。总统办

公厅的地位十分显要,它实际上是普京总统掌管全局的决策和执行机构。但它内部分为两派,多年来两派一直保持平衡。沃洛申是叶利钦留下来“辅佐”普京的“老臣”,属于“叶利钦帮”;而普京新任命的总统办公厅主任梅德韦杰夫,正好来自圣彼得堡。于是,两派平衡的局面被彻底打破。有分析认为,由拘捕霍氏一事引起的高层人事变动,既是普京铲除官商勾结的重要一步,也是俄高层“圣彼得堡帮”挤压“叶利钦帮”的巨大胜利。而且,事态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看来卡西亚诺夫总理的去职也为期不远了。总之,“叶利钦帮”大势已去。

事实证明,俄高层的两大帮派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一般说,“叶利钦帮”代表既得利益集团,同寡头的关系特别密切,寡头的出现是他们推行“改革”的成果,而他们也成为寡头的后台,两者官商勾结,融合一体,形成所谓叶利钦“家族”势力。相反,“圣彼得堡帮”则没能赶上当年利用私有化“发家致富”的机会,因此对寡头抱有强烈的嫉妒和仇视心理。据分析,俄当局此次拘捕首富霍氏的举措,无疑就是高层中的“圣彼得堡帮”精心策划并大力促成的。而此事恰好证明,两大帮派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

“叶利钦帮”虽然在俄高层日益失势,但尚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背后还有寡头势力的支持。据俄刊透露,俄统一电力公司总裁丘拜斯日前不仅严词抨击了俄当局拘捕霍氏的做法,而且已邀请沃洛申到该公司任职,对这位决意去职的总统办公厅主任施以援手。这说明叶利钦“家族”的势力仍然不可小看。沃洛申如到俄统一电力公司就职,月薪将高达3万美元,远远超过普京总统每月2000美元的工资收入。

引人注目 “克格勃”势力冉冉升起

在戈尔巴乔夫后期和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安全部门的地位迅速下降,不仅失去种种特权,而且待遇微薄,人员流失很多。许多“克格勃”的骨干不得不降低身份,去企业团体当“保安”或给老板当“保镖”,借以维持生活。就连当年的普京,也一度想靠“开出租车”养家活口。而霍多尔科夫斯基等寡头,却在私有化过程中发了大财,而且取得优越的社会地位,成了俄罗斯的“新贵”。正是这种现象,使“克格勃”人员难以释怀而愤愤不平。

普京执政以后,开始打击寡头势力,而且重用“克格勃”人员,征召他们前来帮助对付寡头和惩治腐败。许多“克格勃”人员甚至进入政府,进入政权上层。于是,“克格勃”势力在俄罗斯政坛冉冉升起。据美国《华盛顿邮报》今年9月24日报道,“克格勃”人员目前在俄政

坛已占据25%的高级职位,其中包括部长、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州长等等。俄社会学家的统计材料也证实,有军队和“特工”背景的高级官员,目前已占俄全部高官的25%;这种比例,在叶利钦时期为11%,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则仅为3%。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和担忧。俄政界不少人警告说,俄首富霍氏的被捕,意味着“克格勃”势力正在一步一步地控制克里姆林宫














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
普京个人履历
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
1970年入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学习。
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
1985年至1990年他被派往民主德国工作。
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
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
1996年8月,普京开始担任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1997年3月任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
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
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9日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代总理,8月16日就任总理。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
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
2004年3月,普京赢得大选胜利,连任总统,同年5月宣誓就任。

从叶利钦的阴影中走出来——普京是如何向“寡头”开战的
普京知道,再不打击“寡头”的势力,俄罗斯就有出现寡头经济、寡头政治的危险,这将不仅违背俄罗斯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俄罗斯的前途和命运。
普京在参加总统竞选时发誓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强调说:“我们的优先方向是保护市场,使其免受达官显贵和犯罪分子的非法侵入。”当时的“寡头”们以为“普京必须这样对选民说,但真要摆脱寡头是不可能的。”叶利钦执政几年来,“寡头”已成气候,如包括俄罗斯“七巨头”在内的金融工业集团就已控制了俄罗斯经济的近50%,他们以经济为后盾进而把触角伸进克里姆林宫,建立了强大的政治势力。普京能够撼得动么?再说,普京毕竟是叶利钦选中他才有了今天,何况金融寡头也大撒金钱支持过他的竞选。因而,普京能翻脸不认人吗?
而事实恰恰相反,普京就任总统后,就对金融“寡头”动了真刀真枪。普京知道,再不打击“寡头”的势力,俄罗斯就有出现寡头经济、寡头政治的危险,这将不仅违背俄罗斯人民的根本利益,影响到俄罗斯的前途

和命运,而且他这个总统要么像叶利钦一样成为“寡头”的人质,甚至成为一个傀儡,要么被当作绊脚石一脚踢开。
2000年1月3日——他入主克里姆林宫的第3天,他就在人事方面开刀,免除了几位克里姆林宫的高级官员的职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叶利钦的女儿塔尼娅被解除了担任多年的“总统形象秘书”的职务。舆论普遍认为,叶利钦身边有三个人对他的执政发挥着重大的影响:他的女儿塔尼娅、商界大亨别列佐夫斯基、总统事务管理局局长博罗金。他们是所谓叶利钦的“家族”圈子中的核心人物。1998年夏天以来的种种洗钱和吃回扣丑闻无一不与这三个人有关,因此公民对他们产生了难以遏制的鄙视心理。三人中,特别是塔尼娅几乎左右了叶利钦所有重大方针政策的决策过程。她不但是所有试图接近叶利钦的政坛人士必须通过的一座“桥”,而且是事实上的克里姆林宫总管。商界的几位大亨正是通过她的这一后门打开了克里姆林宫之路,不仅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成为幕后操纵政局的关键人物。此后没有多久,普京又打发博罗金离开了克里姆林宫。博罗金被媒体称为普京的“恩师”,正是他当年把副手普京推荐给叶利钦,并在1999年下半年参与组建“团结党”,从而在议会选举中控制了杜马。《莫斯科时报》甚至称博罗金是普京权力体系的真正缔造者。普京这样做,是向世人亮相,表明他是一个有独立性的政治家,他今后不会照搬叶利钦那一套,他与饱受腐败丑闻冲击的叶利钦及其“家族”圈子成员划开了一条界限。
2000年6月13日,普京当选总统才两个多月,他就向俄国“寡头”擂响了战鼓。俄罗斯总检察院以诈骗和盗窃罪将俄“七巨头”之一的古辛斯基拘捕。证据是1996年底,古辛斯基的“大桥”集团在购买国家电视公司“圣彼得堡第十一频道”70%股份的时候只花了25万卢布,而该频道的实际价值高达1000万美元。合同签署12天后,该频道的负责人在芬兰的个人账户上就出现了100万美元的好处费,这笔钱的曝光使俄罗斯检察机关认定古辛斯基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侵吞国家财产的犯罪行为。
古辛斯基是俄罗斯媒体大亨、“大桥媒体集团公司”的老板。该集团控制着俄罗斯颇具影响的独立电视台、“莫斯科回声”电台、《今日报》和《总结》周刊。在1999年国家杜马选举和2000年的总统大选时,一向精明过人的古辛斯基看错了方向,把宝押在了普里马科夫--卢日科夫竞选联盟上。普京当选后,卢日科夫很快改变了立场,开始与普京改善关系,而古辛斯基却仍然继续与克里姆林宫为敌,对普京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肆攻击。古辛斯

基充当了反对政府的急先锋,而他手中又控制着数家媒体,造成的影响特别巨大,因而普京首先拿他开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6月16日,蹲了3天大牢的古辛斯基取保候审,解除拘押。11月13日,俄总检察院正式指控古辛斯基非法获取3亿美元贷款和50亿卢布借款,但古辛斯基却未在指定的时间出庭。他跑了!俄总检察院于次日宣布向全国发出通缉令。12月12日,古辛斯基在被他称为“第二故乡”的西班牙落网。
自从古辛斯基6月被拘捕,数名金融寡头连遭传讯,一场普京与金融寡头的殊死搏斗由此拉开了帷幕。
6月20日,莫斯科检察院上诉仲裁法庭,要求重新审核波塔宁的俄国际集团公司收购诺里尔斯克镍公司38%股份的合法性。“七巨头”之一的波塔宁于1997年出资1.7亿美元收购了世界第二大产镍企业诺里尔斯克镍公司,据估计,该公司的实际价值应为3.1亿美元,就是说,收购差价竟达1.4亿美元。波塔宁因支持叶利钦竞选有功被任命为政府副总理,有人揭发他正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达成了这笔交易。俄总检察院要求波塔宁退还其侵吞的1.4亿美元。
6月27日,“阿尔法”集团下属的秋明石油公司被警方搜查。
7月11日,俄总检察院强行调阅了俄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文件。
7月12日,俄税务总局对伏尔加汽车公司逃税案展开调查。该公司1999年年产“拉达”轿车65万辆,却虚报产量为20万辆,从而大量逃税。该公司的后台老板就是在叶利钦时代呼风唤雨的俄头号金融和工业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入海底。寡头们立即抓住普京对这一灾难的处理情况,利用他们控制的电视台和报纸大肆向普京身上泼脏水。当别列佐夫斯基扬言要为遇难者家属捐钱的时候(事后证明,他没有捐),普京说:“对这种慈善行为,我们赞成,最好卖掉地中海岸边的别墅。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他们是从哪里搞到这么多钱的?”
2000年11月,俄总检察院开始传讯别列佐夫斯基,指控他的罪名是:他控制的两家在瑞士注册的公司内外勾结,把俄罗斯航空公司在境外的几亿美金票款清洗并据为己有。该航空公司的总裁就是叶利钦的女婿奥古廖夫,如果深挖到底,必然牵扯到叶家的人。别列佐夫斯基似乎有恃无恐,公然拒绝回国接受传讯,并向媒体披露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他曾用俄罗斯航空公司瑞士公司洗的黑钱,赞助普京竞选总统和组建“团结党”。别列佐夫斯基竟气急败坏地不惜公开自己的无耻行为来向普京身上泼脏水,他并且断言:“普京的总统任期最多一年,长不了。”
虽然此案背景十分复杂,但普京打击别列佐夫斯基的决心仍没有动摇

。由于别列佐夫斯基的特殊身份,而且他滞留国外不归,给执行司法程序带来困难,联邦司法部门便查封了他在莫斯科的国家别墅和挂着政府牌子的汽车,实际是把他逐出国外。据传,普京就此事曾与叶利钦会面。叶利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态说:“普京目前对别列佐夫斯基和其他寡头采取强硬立场是正确的,我支持他。”普京此举得到了叶利钦的公开支持,尽管叶利钦也许是违心的,但其政治影响还是很大的。而普京把别列佐夫斯基逐出国外了事,也是放了他一把。尽管如此,把别列佐夫斯基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从此不能在国内发展,不敢再跑回来兴风作浪,也是很大的胜利。
2003年10月25日,俄联邦安全局拘捕了俄国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老板霍多尔科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是俄国首富,拥有83亿美元的资产,他是在乘坐私人飞机在新西伯利亚机场降落加油时被捕的。这是自普京打击“寡头”以来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
早在2003年7月2日,“尤科斯”公司的股东、有“钱柜”称号的“梅纳杰普”集团总裁列别捷夫以经济罪名被正式拘捕。4日,俄罗斯总检察院和内务部开始对“尤科斯”公司进行调查,执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副总裁涅夫兹林同时被传讯。11日,武装警察搜查了莫斯科的“尤科斯”公司的办公室,从此对办公室严密监控起来。直到10月25日,警方以突然行动拘捕了霍多尔科夫斯基,指控他犯有严重的欺诈、侵占和逃税罪。检察机关指控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列别捷夫利用俄罗斯进行私有化之机,在俄罗斯境外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欺诈网络,通过欺诈的手段获得俄罗斯企业的所有权。如他们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国有化肥公司“阿帕帝特”20%的股份,当法院裁定收购为非法行为后,他们又将这笔资产成功地转移到海外。他们还利用建立空壳公司和设立空头账户等手段,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交易产品,逃漏税款。在1998年至2003年期间,共逃税、漏税1500亿卢布。
俄总检察院为什么拿霍多尔科夫斯基问罪呢?
原因之一是为了保卫俄罗斯石油主权。
“尤科斯”石油公司与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从4月份开始酝酿合并,以创建一个俄罗斯最大、世界第四的超级石油公司。至10月,合并协议即将达成。这一计划本来是获得政府同意的,但后来获悉,两公司合并后即将其40%的股份转让给美国的石油巨头谢夫隆--德士古集团。这一举动直接危害了国家安全,损害俄战略利益。一位专家列举了几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两公司合并后,每年上缴国家的税收将达到俄政府财政预算的10%,如一旦向美国人出让40%的股权,再加上

与英国BP公司合并的俄罗斯“THK石油公司”所控制的每年4000万吨石油的开采量,外国石油巨头将直接影响俄政府财政收入的20%,这将直卡住俄经济主权的命脉。
分析人士认为,“尤科斯”出事还另有原因。
普京在2000年上任之初,为了从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大计着想,曾专门把俄罗斯各路“寡头”召集到一起,对他们约法三章:即以2000年划一条线,国家不再追究在此之前他们是如何在私有化中发家暴富的,但是从此以后他们必须严格自律,不能介入国家政治生活,不能再利用大资本操纵政治进程。当时,大部分“寡头”接受了警告,但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却有恃无恐,终被起诉,最后亡命国外。现在拿霍多尔科夫斯基问罪,也正是他违犯了普京两年前给他定的“戒律”。
2003年12月份将进行议会选举,次年6月将进行总统选举,俄罗斯的政治生活又进入亢奋期。在这一大背景下,霍多尔科夫斯基频频发表政治见解,暗中出钱资助“右翼力量联盟”、“亚博卢集团”和俄罗斯共产党等反对派参加议会选举。而他要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只为别人抬轿子,这位年仅40岁的俄国首富已有政治抱负。据悉,他还有意在条件成熟时让杜马胁迫总统任命他为政府总理,并于2008年竞选总统。2003年6月,杜马中的俄共与其他党派联手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这一行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后来俄政府发现,此事背后有霍氏操纵的痕迹。这之后不久,霍多尔科夫斯基又买下了莫斯科著名的反政府立场的报纸《莫斯科新闻》,并且聘请大记者谢廖夫当主编,此人因专门批评普京的政策而出名。这是拉开了公然与政府对着干的架式。另据俄政府向外国投资者透露的消息说,霍多尔科夫斯基试图收买国家杜马中1/3的议员。俄杜马共有450名议员,而控制其中1/3的议员则意味着他有能力否决任何关于修改俄罗斯宪法的议案。
当霍多尔科夫斯基被以11项罪名投入监狱后,“尤科斯”53%的股份被冻结,包括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内的20多人设在瑞士的银行户头被瑞士银行冻结,涉及金额高达50亿美元。“尤科斯”的高层人物如惊弓之鸟,纷纷逃往国外。俄总检察院又发出了全球通缉令,追捕该公司的十大股东。
“尤科斯”事件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剧烈的经济动荡和政治动荡,连事先已有思想准备的普京也没有想到。
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后,“尤科斯”股票狂跌,带动股市一路下挫。仅10月27日一个交易日,下跌股票缩水价值就高达145亿美元。伴随着股市下跌的,是人们对投资环境信心的丧失。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的投资,霍多尔科

夫斯基是少数几个在自己的经营中始终维持开放和透明政策的重量级企业家,因而他所领导的“尤科斯”成为俄投资环境优劣的一个标志。在外资注入减少甚至撤离的同时,国内资金的外流也成为问题。因为心感不安的富豪们很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资金转向更安全的国家。
对于“尤科斯”案,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克里姆林宫的支持者公开与普京大唱反调,其中就有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和总统办公厅主任沃洛申。尽管普京事前已警告过卡西亚诺夫,他的政府不要谈论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一事,但卡西亚诺夫还是公开了自己的反对态度。普京暂时对他的总理还无可奈何,但对沃洛申,普京说:“这样的话,你可以打辞职报告。”以后不几天,普京就解除了沃洛申的职务。身为两朝元老的沃洛申素有“铁血宰相”之称,对普京问鼎克里姆林宫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普京解除沃洛申的职务一方面表示他的坚决态度,同时也是对其他的官员的一个警示。
对于“尤科斯”和“西伯利亚”两大石油公司的合并,普京总统当然不能明令禁止。在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后不久,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总裁阿布拉莫维奇突然宣布撕毁合并协议。11月26日,两公司举行第一次合并股东大会,讨论新董事会人选。在开会前的最后一刻,西伯利亚方面突然转变态度,以仅仅26%的股权强硬要求获得新公司的管理权,并声称:“如果不交权,我们就要撕毁合同。”按照原定合同,霍多尔科夫斯基为首席执行官,他被捕后,其继任者库克斯将接任此职。“尤科斯”股东当然不答应。因此,“西伯利亚”便宣布暂停与“尤科斯”的合并事宜。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克里姆林宫授意阿布拉莫维奇这么干的。从“西伯利亚”内部高层传出话来说,阿布几天前曾拜访过普京,普京热烈支持他对新公司夺权。阿布拜访普京的另一收获,就是换得俄政府宣布他“历史清白”。不久以前,俄政府宣布要调查“西伯利亚”2001年至2002年的逃税问题,舆论认为阿布就是继霍多尔科夫斯基之后的第二个打击目标。现在,霍氏锒铛入狱,而阿布却成为“历史清白”的企业家。普京在这场对抗“寡头”的斗争中,采取了拉一个打一个的办法,借寡头打寡头,而且用的是商业规则。两个公司合并不成,是两个公司自己达不成协议,别人也无话可说。
2004年2月,“尤科斯”的几个主要股东讨论决定,准备动用140亿美元的巨资“赎出”被关押的公司领导人霍多尔科夫斯基、列别德夫、丘比金等人,并要求停止追捕杜博夫、布鲁德诺、沙赫诺夫斯基和涅夫兹林。他们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换回他们的人身自由,

否则只能考虑用恐怖手段了。俄政府既没有被金钱所打动,更没有被恐吓所吓倒。俄法庭决心对霍多尔科夫斯基公开审判,将他绳之以法。
普京在2004年3月的总统选举中再次连任总统。对于他的竞选连任,几乎没有什么人怀疑,但使俄国人感到惊异的是,普京并不是像通常那样在选举后重组政府,而是在选举前夕重组了政府。普京说:大选之后政府机构就不再变动了。这充分显示出普京对竞选连任的信心,而引人注目的是,他解除了总理卡西亚诺夫的职务。卡西亚诺夫是叶利钦的“家族”成员留在政府中的最后一个人,解除此人的职务表明,普京已彻底从叶利钦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