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全册教案一年级-第一课-我上学我骄傲-教师用书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

第一课我上学我骄傲

【主题说明】

适应环境和转变角色是新入学小学生生活适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年级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启了全新的学习与生活模式。虽然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穿衣、吃饭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全新的环境和未知的小学生活仍然给一年级新生带来很大的挑战。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小学生活,接纳自己的新角色,积极认同自己的小学生身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自己的新角色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新学校,喜欢学习,并为自己成为小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行为目标:积极接受自己的新角色,向往学校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难点:培养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课前小调查:上学第一天,谁送你上学?

【教学设计】

【练习题】

第一天背着书包准备上学时,你感到。

A.高兴

B.害怕

C.骄傲

D.自豪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3.学生是否对成为一名小学生产生自豪感。

【教学参考素材】

孩子上学了

幼升小是每个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时期,是对家长和学生的一次考验,如果家长和学生可以换位思考、携手共进,那么孩子就可以减少焦虑和紧张以及由此带来的不适应。作为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过渡期呢?

首先,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不一样。

1.幼儿园和小学的硬件设施不一样。家长可以选择闲暇时间,带着孩子一起来到小学,先熟悉一下校园,然后,采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寻找幼儿园和小学的不一样,比如:小学有大操场、学生活动中心、教学楼、办公楼,音乐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同时,在寻找硬件设施的同时,可以适时地告诉孩子这些硬件设施的作用。

2.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不一样。幼儿园和小学的硬件设施不一样,源于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有很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小学一节课有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很丰富,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每天会有语文、数学作业;小学生每天要做广播操、眼保健操;小学生需要独立地面对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如,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书写自己的姓名、收拾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课间玩耍的安全、和同学交往等。

其次,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这些转变。

1.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比如,闲暇时间带孩子到小学校园运动、玩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模仿上课的游戏,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角色也可以互换),介绍自己、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让孩子不知不觉地熟悉小学的课堂;让孩子一起参与购买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等,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在购买的过程中和孩子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这些活动可以让即将入学的小学生对小学充满期待和向往。

2.帮助孩子营造家庭的学习氛围。比如,可以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空间,孩子在学校有独立的座位,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空间,这样,孩子就可以形成一种学习地点定向,进入到学习空间,就会想到学习,孩子既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够在学习中训练专注力;可以给孩子买个书柜,如果家里还没有孩子的书柜,那么要抓紧添置了,这个书柜可以让孩子把不用的书籍摆放整齐,便于下次查找,上学时,孩子就会养成收拾学习用品的习惯;身教重于言传,营造家庭的学习氛围,家长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至少在

孩子学习时,家长尽量不干扰孩子,或者家长也在这个时间坐下来看看书,静一静,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

3.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小学的年级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年龄和个头差别比较大,因此,安全问题是一年级学生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家长在入学前就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课间活动时,遵守活动秩序、不疯狂打闹、不翻越护栏、不玩剪刀、木棍等危险物品等;接送孩子前,家长要和孩子做好约定,告诉孩子,如未能及时到校,孩子应该返回校园或站在离校门最近的地方,不能随意和别人走,同时,提前训练孩子记好爸爸妈妈的电话。

4.生活习惯的养成训练。幼儿园毕业之后的暑假,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让孩子早睡早起,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吃或不吃零食;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让孩子学会认时钟,并且可以在吃饭、看书、看电视的时候,告知孩子所用时间,让孩子学会感受时间的长短。

小学生活,是孩子生活中新的阶段,愿家长和教师一起为孩子的适应期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孩子在新的校园、新的环境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心理学背景知识】

1.角色

自1934年社会学家米德(G.H.Mead)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之后,角色的概念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社会学对角色的定义是“与社会地位相一致的社会限度的特征和期望的集合体”。在社会中,社会对不同的社会成员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就是社会中的成员角色。这种角色不是固定的,会随着社会成员成长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而不断变化和调整,比如某人在学校里,可能是学生,但在家庭里有可能是儿子或女儿。角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具体的个人,它本质上反映一种社会关系,具体的个人是一定角色的扮演者。

2.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是指一个人会经常变换自己的角色,比如说放学回家,就要从学生角色变换为家庭成员角色。这种经常性的由上级到下级、由学生到子女、由主人到客人等杂乱无章的变换即为角色转换。职业(或中心任务)的变化,职务的升迁,家庭成员的增减等.都会产生新旧角色的转换。

参考文献

[1]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谢弗等著,邹泓等译.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晋凤鸣. 当孩子刚刚入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开明出版社,2004.

[4]郭永玉. 王伟. 心理学导引.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肖云忠. 许传新. 陈运. 社会学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